农业昆虫学复习题1_第1页
农业昆虫学复习题1_第2页
农业昆虫学复习题1_第3页
农业昆虫学复习题1_第4页
农业昆虫学复习题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昆虫学复习题绪论一.名词解释.农业昆虫学:是一门和害虫作斗争的应用科学,是研究农业害虫的发生消长规律及其有效防治技术,保护农作物不受虫害,保证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科学。二、填空题.我国现行的植物保护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三、简答题.农业昆虫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农业昆虫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研究害虫本身的形态特征,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等。(2)研究外界环境条件与害虫发生和种群数量消长的关系,掌握其发生规律及种群动态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根据害虫的生活习性、行为特点和发生规律,找出其薄弱环节,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措施,预防害虫的发生,或对已发生的害虫,抓住关键时期进行有效防治。.如何理解我国植物保护方针?答:我国现行的植物保护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预防”是贯彻植保工作方针的基础,“综合防治”不仅是防治手段的多样化,更重要的是以生态学为基础,协调应用各种必要的手段,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害虫的为害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而不是消灭害虫。第一章农业害虫防治的理论基础一.名词解释.密度制约因素:是指作用强度的变化与昆虫种群密度有关的因素。.农业害虫:是指危害农作物,且对农作物造成经济损失的一类害虫。.害虫的种群密度:是指在作物上(或土壤中,或某一区域)单位样方的害虫发生数量。.经济损害水平:指将引起作物经济损害的最低害虫种群密度。.害虫的生态对策:是害虫种群在进化过程中,经自然选择获得的对不同栖境的适应方式。.虫害:是指害虫取食或产卵等行为,造成农作物经济损失的受害。.关键性害虫:是指在不防治情况下,每年的种群数量经常达到经济为害水平,对资源的产量造成相当损失的害虫。.偶发性害虫:是指在一般年份不会造成不可忍受的经济损失,而在个别年份常因自然控制力量受破坏,或气候不正常,或人们的治理措施不当,致使种群数量暴发,引起经济损害的害虫。.经济阈值:又称防治指标,是指害虫的某一密度,达此密度时应立即采取控制措施。生产实际中一般指通过害虫为害引起的损失相当于实际防治费用时的害虫种群密度。二、填空题.害虫种群的自然控制过程一般分为调节过程、(扰乱过程)、(条件过程)3类。.一般来讲,防治r-选择类害虫的最有效方法是(化学防治),防治中间型害虫最有效方法是(生物防治)。.根据害虫种群动态类型,一般可将害虫分为(r-选择类害虫)、(K-选择类害虫)和中间型害虫。.农业害虫按其为害程度可分为(关键性害虫)、(偶发性害虫)和潜在性害虫。.农业害虫为害农作物的方式有(取食为害)、(非取食为害)和传播植物病害。.害虫防治适期的确定,对食叶性害虫应在(暴食虫龄前),对钻蛀性害虫应在(侵入茎、果之前),对蚜虫、螨类害虫应在种群突增期前或点片发生阶段。三、单项选择题.下列限制昆虫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因子为密度制约因子的是(B)。A.温度B.生活空间 C.湿度D.土壤类型.下列限制昆虫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因子为非密度制约因子的是(A)。A.温度B.生活空间 C.食物数量D.捕食性与寄生性天敌.遗传不育防治最适合防治(B)。Ar-选择类害虫BK-选择类害虫Cr-选择类害虫和K-选择类害虫D中间型害虫.在作物受虫害损失的一般测定中,将作物受害株与未被害株相比减产的比率称为(B)。A被害株率 B损失系数 C产量损失百分率 D单位面积实际损失.田间调查某地块玉米螟对玉米危害所造成的损失,抽样调查200株,其中有20株被玉米螟为害,平均每健株产量为100克,被害株产量为80克,则该地块玉米的产量损失百分率为(D)。A.10%B.20% C.40% D.2%四、多项选择题.r选择害虫的主要特点是(ABCE)。A.繁殖力强B.扩散能力强C.寻找寄主能力强 D.生活史复杂而长E.后代死亡率高.k类选择害虫的发生特点为(ACDE)。A.繁殖力弱 B.对密度过高的适应能力强 C.扩散能力弱D.寿命较长E.死亡率低.农业害虫取食农作物为害的方式有(ABCDE)。A.咀食B.潜叶C.刺吸D.卷叶和缀叶营巢 E.钻蛀.下列防治方法对r-对策害虫防治有效的有(ABCD)。A.化学防治B.农业防治C.抗虫育种 D.生物防治 E.遗传不育.农业害虫为害农作物后,影响作物减产的因素有(ABCDE)。A.害虫的种群密度 B.作物补偿能力的大小C.作物品种的抗虫性D.害虫为害的时期E.栽培管理条件.经济损害允许水平确定涉及到的因素有(ABCDE)。A.防治费用B.产品价格C.防治效果 D.生产水平E.社会所能接受的水平.造成农作物虫害必须具备的条件有(ABCDE)。A.虫源B.适宜害虫发生为害的环境条件 C.害虫有一定的种群密度D.田间具有害虫为害的寄主作物 E.作物易受虫害的生育期与害虫发生期相遇五、问答题.田间试验测定害虫为害造成产量损失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答:(1)田间实际调查法①在田间普遍发生虫害的条件下,用防治的办法使一个小区的虫情得到控制,然后比较防治区和未防治区的产量。②在田间虫害发生不普遍的情况下,利用害虫自然种群的侵害,分别寻找不同虫害地段或植株,分别测产进行比较。(2)人为接虫控制为害的试验:在田间不发生害虫的条件下,用接虫的办法,使一个小区植株遭受虫害,然后比较两个小区的产量。(3)模拟害虫为害试验:人为模仿害虫为害,造成不同级别的作物受害程度,再间接推算出作物的受害损失。.防治农业害虫的基本途径有哪些?答:(1)防止危险性害虫的传播和蔓延。实施植物检疫可有效地限制一些危险性害虫在国内地区间的传播扩散和蔓延。(2)控制田间的生物群落,将害虫种群抑制在低密度范围内。可通过保护、引入驯化害虫的天敌,使用感染性昆虫病原微生物等,增加田间有益生物的种类与数量,加强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3)恶化害虫发生危害的环境条件。如改进耕作栽培技术,栽培坑虫品种,恶化害虫在田间发生的环境条件。(4)暂时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对田间主要害虫,当其发生数量超过作物经济损害允许水平的虫口密度时,应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其种群密度。如使用化学杀虫剂,微生物农药,大量释放害虫天敌,或采取有效的物理、机械防治措施等。(5)控制农作物易受虫害的危险生育期与害虫盛发期的配合关系,使作物避免或减轻受害。如调整播期等。(6)消灭虫源。如采用绝育法消灭新传入的危险性害虫。第二章农业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一.名词解释.化学防治法:是利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的方法。.物理机械防治法:是利用各种物理因子(光、热、电、声、温湿度)、人工或器械来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害虫生物防治法:是利用害虫的天敌及天然产物防治害虫的方法。.植物检疫:是依据国家的法律规定,运用科学技术方法,对调运的植物及植物产品进行检验和监督处理,限制和制止危险性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进行人为的传播和蔓延的一整套

措施。.农业防治法:是利用一系列农业栽培耕作管理技术和措施防治害虫的方法。.植物抗虫性:是植物对某些昆虫种群所产生的损害具有避免或恢复的能力。.害虫的不育性防治:是利用多种的特异方法破坏害虫的生殖腺的生理功能,或是利用昆虫遗传成分的改变,使雄性不产生精子,雌性不排卵,或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将这些大量的不育个体释放到自然种群中去交配造成后代不育。.害虫综合治理:是一种对害虫科学管理的系统,按照有害生物种群动态和与之相关的环境条件,尽可能以协调的方式利用所有的适当技术和方法,把害虫种群数量经常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二、填空题.天敌昆虫可分为(捕食性天敌昆虫)和(寄生性天敌昆虫)两大类。.寄生性天敌昆虫主要包括(寄生蜂)类和(寄生蝇)类。.植物遗传抗虫性包括(物候期的不一致性(生态回避))、(诱导抗虫性)和耐害性。.植物生态抗虫性包括(不选择性)和(抗生性)。.目前,用于害虫生物防治实践的昆虫病原细菌主要是(苏云金杆菌),病原真菌主要是(白僵菌)。.诱集或诱杀害虫的主要方法有(灯光诱杀)、(食饵诱杀)、潜所诱杀和作物诱集。.害虫不育的方法有(辐射不育)、(化学不育)和遗传不育。.应用性外激素防治害虫的主要方法有(诱捕法)和(迷向法)。.害虫综合治理包括的三个基本观点是(生态学观点)、(经济学观点)和环境保护学观点。三、单项选择题.利用植物的抗虫品种来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D)。A植物检疫B物理机械防治法A植物检疫B物理机械防治法C生物防治法D农业技术防治法.利用某些害虫的趋光性,采用黑光灯诱杀害虫,这种防治方法属于(B)。化学防治法A农业技术防治法 B物理机械防治法 C生物防治法D化学防治法.利用高频电流和微波加热进行杀虫的方法属于(B)。A化学防治法B物理机械防治法C生物防治法D农业技术防治法.利用不育性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C)。A化学防治法B物理机械防治法C生物防治法D农业技术防治法.利用昆虫激素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C)。A.利用高频电流和微波加热进行杀虫的方法属于(B)。A化学防治法B物理机械防治法C生物防治法D农业技术防治法.利用不育性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C)。A化学防治法B物理机械防治法C生物防治法D农业技术防治法.利用昆虫激素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C)。A化学防治法B物理机械防治法C生物防治法D农业技术防治法.利用放射能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B)。A化学防治法B物理机械防治法C生物防治法D农业技术防治法.下列防治方法属于农业防治方法的是()。A耕翻耙地 B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 C阻隔分离法 D果实套袋.下列防治方法属于生物防治方法的是(B)。A合理轮作 B利用苏云金杆菌防治玉米螟 C清洁田园 D机械捕杀虫.下列防治方法属于物理机械防治法的是(C)。A耕翻土壤 B铲除杂草C日光曝晒D引进和移植天敌昆虫IPM的中文名称是(A)。A害虫综合治理B全种群治理 C大面积种群治理 D化学防治.下列防治方法中,能有效地防止危险性害虫远距离传播蔓延是(D)。A农业防治法B物理机械防治法 C生物防治法 D植物检疫.抗玉米螟的玉米品种含有毒化学物质“丁布”(DIMBOA)等抗螟素,这种抗虫性属于( )。A不选择性 B抗生性C耐害性D诱导抗虫性四、多项选择题.农业害虫的防治方法按应用技术可分为(ABCDE)。A植物检疫 B农业技术防治法 C物理防治法D生物防治法 E化学防治法.下列防治方法属于农业防治方法的是(AB)。A选用抗虫品种 B机械耕翻土壤C人工机械捕杀 D果实套袋E人工助迁草蛉.下列防治方法属于农业防治方法的是(ABE)。A合理轮作B合理作物布局 C助迁瓢虫防治大豆蚜 D树干涂胶或刷白 E铲除杂草.下列防治方法属于农业防治方法的是(ACE)。A合理施肥 B日光曝晒C合理灌溉排水D用糖醋酒液诱杀粘虫E调整播期.下列防治方法属于物理机械防治法的是(BE)。A耕翻耙地 B日光曝晒C利用青蛙捕食害虫 D辐射不育E人工机械捕杀.下列防治方法属于物理机械防治法的是(ABCE)。A黑光灯诱杀 B低温杀虫C烘干杀虫D合理密植 E人工捕杀地老虎.下列防治方法中,属于物理机械防治方法的是(BCDE)。A清洁田园 B阻隔分离法 C蒸汽杀虫D激光杀虫 E红外线杀虫.下列防治方法属于物理机械防治法的是(ABE)。A潜所诱杀 B烘干杀虫 C合理轮间作套种 D化学不育 E应用Co6杀虫.下列防治方法属于生物防治方法的是(ABD)。A助迁瓢虫防治蚜虫 B释放赤眼蜂灭卵 C合理轮作D喷洒苏云金杆菌防治菜蛾E选用抗虫品种.下列防治方法中,属于生物防治法的是(ABDE)。A遗传不育 B人工饲养、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C利用糖醋液诱集粘虫D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 E保护和利用农田蜘蛛防治水稻害虫.下列防治方法中,属于生物防治法的是(ABDE)。A利用不育性防治害虫 B利用白僵菌防治玉米螟 C作物诱集D利用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粘虫 E保护和利用食蚜蝇防治蚜虫.下列植物抗虫机制属于遗传抗虫性的有(CDE)。A生态回避B诱导抗虫性 C抗选择性D抗生性E耐害性.农业防治法防治害虫的特点是(ABCE)。A大部分措施可结合耕作、栽培、管理技术进行,无需增加额外费用和劳力B防治规模大,安全有效,易于推广C农业措施多样,对害虫的抑制多样、持久、综合D农业技术防治见效快,立竿见影E农业技术防治见效缓慢,在害虫大发生时防效差五、问答题.简答合理使用化学杀虫剂的原则。答:(1)合理选择农药。(2)适时施药。(3)精确掌握用药浓度和用量。(4)采用恰当的施药方法。(5)科学合理地混用农药。(6)交替使用农药。.化学防治法防治害虫有何优缺点?答:化学防治的优点:①高效;②杀虫速度快;③使用方便,防治成本低;④杀虫范围广。化学防治的缺点:①污染环境,易造成人、畜中毒事故;②杀伤天敌,易出现一些主要害虫的再猖獗和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③害虫易产生抗药性。.简答害虫生物防治法主要包括哪些防治措施?答:害虫生物防治法主要包括以下防治措施:(1)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2)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3)利用其他有益动物防治害虫。(4)利用不育性防治害虫。(5)利用昆虫激素防治害虫。.简答物理机械防治法包括那些内容?答:物理机械防治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机械捕杀。(2)诱集或诱杀,如灯光诱杀、食饵诱杀、潜所诱杀、作物诱集、颜色诱杀等。(3)阻隔分离法,如果实套袋、树干涂胶或刷白、粮面压盖等。(4)温湿度的利用,如日光曝晒、低温杀虫、烘干杀虫、蒸汽杀虫、沸水杀虫等。(5)其它新技术的应用,如放射能的利用、红外线杀虫等。六、论述题.试述害虫生物防治法的特点。答:生物防治法有以下优点:①不污染环境;②对人畜及农作物安全,不易杀伤天敌及其他有益生物;③可避免或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④对害虫种群具有经常性、持久性地控制作用。生物防治在应用上也有局限性:①防治害虫没有化学农药见效迅速;②杀虫范围较窄;③生物制剂较化学农药难于成批生产,产品质量也较难控制,使用不如化学农药简便;④生物防治对害虫的控制效果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防治害虫的效果有时不很稳定。.试述农业防治法防治害虫的优点和局限性。答:农业防治有如下优点:(1)农业防治的大部分措施可结合耕作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不需增加额外的费用和劳力。(2)农业防治法不易污染环境和杀伤有益天敌,对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且能和其它防治措施协调应用。(3)农业防治措施多样,能从多方面抑制害虫,且效果随措施的连年实施而积累,具有相对稳定和持久的特点。(4)防治规模大,安全有效,结合增产措施进行,增产效益大。农业防治法的局限性表现在:(1)农业防治措施有时与丰产栽培技术有矛盾。(2)农业防治见效缓慢,当害虫大量发生严重为害时,不能及时解决问题。(3)农业防治措施往往受地域性、季节性限制较强。.试述害虫综合治理有哪些特点。答:①不要求彻底消灭害虫。允许害虫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下继续存在。②强调各种防治方法的相互配合。尽量采用农业的、生物的等防治措施,而非单独依靠化学农药防治。③强调分析害虫为害的经济水平与防治费用的关系。不达到经济阈值一般不进行防治。④高度重视自然因素对害虫的控制作用。综合治理就是要控制环境,增强自然因素对害虫的控制作用。⑤害虫综合治理以生态系统为管理单位。考虑害虫与作物、天敌、环境间的关系,努力使防治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内外的副作用减至最小。⑥强调害虫综合防治体系的动态性。综合治理计划应随害虫变化而改变,需要加强害虫种群数量变动监测体系。第三章农业昆虫的调查和预测预报一.名词解释.发生期预测:是预测某种害虫的某一虫态的出现期或为害期。.发生量预测:是预测害虫的发生数量或田间虫口密度,以及田间发生面积,估计害虫未来的虫口数量是否有大发生的趋势和是否达到防治指标。.害虫预测预报:是以已掌握的害虫发生规律为基础,通过实地系统调查和资料整理,根据当前害虫发生数量和发育状态,结合气候条件和作物发育等情况及当地历年的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害虫种群未来在时间和空间的数量动态与作物受害程度趋势,提供虫情信息和咨询服务的一种应用技术。二、填空题

.农业害虫的预测预报按测报时间长短可分为( 短期预测 )、(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农业害虫的预测预报按测报的目的和内容可分为(发生期预测)、(发生量预测)、发生范围和为害程度预测。.在进行害虫发生期预测时,根据害虫每代或虫态的发育历期,结合下段时间的温度等有关环境条件,推算下代或下一虫态的发生期,称为(历期法),根据害虫某虫态或虫龄发生峰日相距防治适期的天数进行预测,称为(期距法)。三、单项选择题.已知某害虫在田间的分布型为核心分布, 则对该害虫进行田间调查抽样时宜采用(D)。A五点式抽样 B单对角线抽样 C双对角线抽样 D棋盘式抽样.预测害虫发生和为害时期,确定防治适期的预测属于(A)。A发生期预测 B发生量预测 C长期预测D扩散蔓延预测.预测害虫在当地某一阶段发生数量的多少,根据其危害性大小来确定防治的规模或有无防治的必要,这种预测方法属于(B治的必要,这种预测方法属于(BA发生期预测B发生量预测四、多项选择题1.田间昆虫调查常用的取样方法有()。C分布预测 D扩散蔓延预测ABCDE)。A五点式取样法B对角线取样法 C棋盘式取样法 DZ字形取样法E分行取样法.田间昆虫调查采用的取样单位有(ABCDEA长度B面积C体积D植株E器械.害虫发生量预测的方法有(CDE)。A期距预测法 B有效积温预测法C形态指标法D相关回归预测法E虫口基数预测法.害虫发生期预测的方法有(ABD)。A历期法B有效积温预测法 C经验指数预测法 D物候预测法E虫口基数预测法.昆虫在田间的分布型有(ACE)。A随机分布B正态分布C核心分布 DS型分布E嵌纹分布五、问答题.简答进行农业昆虫田间取样调查的取样方法有哪些?各适合哪些昆虫田间分布型的调查?答:农业害虫的田间调查取样方法有:(1)五点式取样法,适于随机分布型的昆虫调查;(2)对角线取样法,适于随机分布型的昆虫调查;(3)棋盘式取样法,适于随机分布型或聚集分布型昆虫调查;(4)Z字形取样法,适于嵌纹分布型昆虫的调查;(5)分行取样法,适于聚集分布型昆虫的调查。.简答昆虫田间各分布型的主要特点。答:(1)随机分布。昆虫在田间呈稀疏而个体间距不相等的较均匀分布。调查取样的每个个体出现的机率相等。取样时样点数可适当少些,样点相应大些。(2)核心分布。昆虫在田间分布呈不均匀的状态,个体形成很多相同或大小不同的集团或核心,并自核心向四周作放射状蔓延。核心之间是随机的,核心内通常是较密集的分布。取样时样点数可多些,样点相应小些。(3)嵌纹分布。昆虫在田间呈不规则的疏密相间、密集程度极不均匀的嵌纹状分布。调查取样时各个体在样点内出现的机率不相同。取样时样点数适当多些,而样点则小些。六、论述题.简述农业昆虫的调查内容有哪些。答:农业昆虫的调查内容有:(1)昆虫种类调查。调查一定地区范围内某种作物发生的昆虫种类,各种群数量比例,发生时间及其寄主受害状况等。确定防治对象和优势天敌种群的利用价值。(2)种群分布调查。一方面查明某种昆虫的地理分布及其在各分布区的虫口密度,确定害虫防治或益虫保护利用、移植或引进、释放的区域及地块,并将植物检疫对象的分布情况作为划定疫区和保护区的依据;另一方面查明其空间格局,确定正确的取样方法。(3)种群动态调查。查明某昆虫种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数量动态,确定害虫的防治时期、防治对策和方法,或确定害虫天敌的保护利用措施。(4)防治效果调查。查明防治前后的虫口变化,残留情况,及其对作物、人、畜和天敌等的影响程度。评价该防治方法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5)受害程度调查。查明害虫种群数量与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损失关系,确定害虫的防治适期、防治指标,并分析受害原因和估计经济损失。第四章地下害虫一.名词解释.金针虫:是鞘翅目、叩头甲科幼虫的统称,是我国的重要的一类地下害虫。.蟒螬:是鞘翅目、金龟甲总科幼虫的总称,是我国地下害虫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为害最重要的一个类群。.地下害虫:是指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土壤中,主要为害植物的地下部分或近地面部分的一类害虫。二、填空题.蟒螬是(鞘翅)目(金龟甲总)科幼虫的总称。.金针虫是(鞘翅)目(叩甲(叩头虫) )科幼虫的总称。.地老虎的分类地位是(鳞翅)目(夜蛾)科。.在我国为害农作物的金针虫有数十种,其中最重要的有( 沟金针虫 )和(细胸金针虫)2种。.在国内危害严重的蝼蛄种类主要有(东方蝼蛄)和(华北蝼蛄)。.从全国发生为害来看,分布最广、为害最重的地老虎种类是(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东北大黑鳃金龟在我国华北、西北、东北一般(2 )年完成1代,以成虫和幼虫在(土壤)中越冬。.细胸金针虫的越冬虫态是(成虫和幼虫),越冬场所是(土壤)。.东方蝼蛄的越冬虫态是(成虫和若虫),越冬场所是( 土壤)。.黄地老虎在我国东北、新疆北部、内蒙古1年发生(2 )代,主要以(老熟幼虫)虫态在土壤中越冬。三、单项选择题.化学药剂防治地上的地老虎幼虫的喷药适期是(A)。A三龄以前 B四龄C五龄D六龄.金针虫类害虫为害作物的主要虫态是(B)。A卵B幼虫C蛹D成虫.下列害虫中,为远距离迁飞性害虫的是(C)。A黄褐丽金龟B华北蝼蛄C小地老虎 D细胸金针.下列地下害虫中,不能在黑龙江省越冬的是(D)。A东北大黑鳃金龟 B华北蝼蛄C细胸金针D小地老虎.下列害虫中,能在土壤中穿行为害的是(C)。A蟒螬类B金针虫类 C蝼蛄类D地老虎类.对新鲜而略萎蔫的杂草有较强趋性的昆虫是(C)。A东方蝼蛄B东北大黑鳃金龟 C细胸金针虫 D铜绿丽金龟.下列害虫中,对煮至半熟的谷子、棉籽及炒香的豆饼,麦麸等具有较强趋性的是(D)。A东北大黑鳃金龟 B小地老虎 C细胸金针虫 D东方蝼蛄.下列害虫中,对糖、醋、酒混合液具有明显趋性的是(C)。A黄褐丽金龟B华北蝼蛄C小地老虎 D细胸金针虫.用浸泡过氧化乐果的新鲜榆树枝叶可以毒杀(B)。A东方蝼蛄B东北大黑鳃金龟 C细胸金针虫 D小地老虎.田间发现大豆幼苗植株被某地下害虫为害,其为害症状是根部被咬断且断口整齐平滑,则该地下害虫最可能是(A)。A蟒螬类B金针虫类 C蝼蛄类D地老虎类.田间发现玉米幼苗植株被某地下害虫为害,其为害症状是靠近地面的玉米茎部被截断,断口整齐,则该地下害虫最可能是(D)。A蟒螬类B金针虫类 C蝼蛄类D地老虎类.金针虫为害幼苗的典型症状是(A)。A咬食幼苗的根部,主根很少被咬断,被害部位不整齐,呈丝状B在土壤中穿行为害,使幼苗根部与地上部分离而枯死C咬食幼苗根部,断口整齐平截 D切断靠近地面植株的茎部,断口整齐.蝼蛄发生与土壤关系密切,下列土壤类型中蝼蛄最喜欢发生的是(A)。A轻度盐碱地B壤土地C粘土地D沙石土地四、多项选择题.下列害虫中,属于地下害虫的是(ABCDE)。A蟒螬类B金针虫类 C蝼蛄类D地老虎类 E根蛆类.下列地下害虫中,属于地老虎的是(ABCD)。A小地老虎B黑三条夜蛾 C黄地老虎D白边地老虎 E细胸金针虫.下列害虫中,属于地下害虫的有(ABCDE)。A铜绿丽金龟B宽背金针虫 C华北蝼蛄D暗黑鳃金龟E八字地老虎.地下害虫发生为害的特点是(ABCDE)。A寄主范围广B生活周期长C与土壤关系密切 D为害时间长 E防治比较困难.下列害虫中,既能以成虫越冬又能以幼虫(若虫)越冬的有(ABCD)。A东北大黑鳃金龟B沟金针虫C东方蝼蛄 D细胸金针虫E黄地老虎.下列害虫中,能咬断靠近地面植物茎部且切口整齐的有(ABC)。A小地老虎B黑三条夜蛾 C黄地老虎D东方蝼蛄E东北大黑鳃金龟.下列害虫中,具有趋光性的有(ABCDE)。A小地老虎 B东北大黑鳃金龟 C黄地老虎 D东方蝼蛄E八字地老虎.防治地下害虫的化学防治方法有(ABDE)。A种子处理 B土壤处理 C黑光灯诱杀D毒饵诱杀 E药液灌根.东北大黑金龟子发生与环境的关系表现在(A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