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富士康科技集團鴻富錦精密電子(成都)有限公司
电气安全工程成都消防暨工業安全部蒲強明电气安全电气安全主要包括人身安全与设备安全两个方面2人员触电、灼伤设备烧毁、起火3电气安全工作的主要内容:
电气安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标准和安全技术规程
研究并采取各种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分析事故实例,从中找出事故原因和规律开展有关电气安全思想和电气安全知识的教育工作。
4电气安全工作的意义电气装置设计、安装和检验的最基本要求是:保证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5内容§1电气安全概述§2
电气事故分类§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及概念§4
触电事故常用对策§5电气防火防爆§6
防雷§7
静电危害防护电磁辐射防护6§1电气安全概述电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统计资料表明:在工伤事故中,电气事故占有不少的比例。以建筑施工死亡人数为例——2005年全国建筑施工触电死亡人数占其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6.54%。7我国约每用1.5亿度电就触电死亡1人,而美、日等国约每用20~40亿度电才触电死亡1人。据统计,电气火灾约占全部火灾的20%。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例如近年来北京市每年发生的数千起火灾中,电气火灾居于首位,成为最大的火灾隐患。§1电气安全概述8一、触电事故触电事故——电流形式(存在形式)的能量引起§2电气事故分类9
1.
事故案例—为救一人,七人丧命1999年7月30日,西宁铁二中小学部夏令营的60名师生到青岛一家著名企业的工业园参观。小学生霍某在碧波荡漾的如意湖边照相,不慎落水。为救小学生,同学、老师、导游、公司员工等19人纷纷跳下湖……结果,有七个大人被夺去了生命。孩子都获救了。医生诊断结果:触电溺水身亡原因:如意湖内有三台潜水泵和7个水下射灯,事故是由其中一个潜水泵漏电所致。§2电气事故分类10Q&AQ:为什么身亡的七人都是大人?Q:潜水泵虽漏电,但通过湖水与大地相连,接了地,为什么还能电人?A:罪魁祸首是——跨步电压§2电气事故分类112.跨步电压(UN)和接地电阻的概念ba20mUNUE§2电气事故分类12二、电气火灾爆炸电气火灾爆炸——由电火花和电弧的能量所引发。§2电气事故分类13事故案例
2006年1月17日,日本爱媛县今治市的太阳石油公司四国事业所的10万m3原油储罐发生火灾,造成5人死亡,2人受伤。事故原因……在日本,室外储罐火灾事故自1975年至今,已经发生了十余起。大部分都造成了人员伤亡。§2电气事故分类14§2电气事故分类15§2电气事故分类16三、雷击事故雷击——由大自然的力量分离和积累的电荷能量所引起。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全国共发生雷电灾害1.1万多起,其中,雷击致人伤亡事故700多起,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200多起,造成建筑物损坏1100多起,引起供电故障2700多起。
2005年全年雷电灾害共造成1300多人伤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6亿元,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元。§2电气事故分类171.
雷击事故案例
1989年8月12日山东青岛市黄岛油库火灾、爆炸。引发的大火烧了104小时才扑灭,死亡19人(其中消防人员14人);烧掉原油3.6万吨,油库区沦为一片废墟。直接和间接损失达7千万元。2.雷电危险及危害a.引起爆炸和火灾
b.电击电伤c.毁坏设备、设施:汽化的力(水→汽化→力)d.造成大规模停电。§2电气事故分类18四、静电事故静电事故——人为的正负电荷形式的能量§2电气事故分类191.事故案例例1:加油站发生的故事。例2:1987年哈尔滨亚麻厂大爆炸,死亡59人……2.静电危害静电虽能量不大,不会直接使人致命,但:静电放电引发火灾爆炸——在火灾和爆炸危险场所是十分危险的因素。静电电击——能量虽小,但妨碍生活、工作,妨碍生产、击穿电路元、器件。§2电气事故分类20五、电磁辐射危害电磁辐射危害——电磁波形式的能量造成的§2电气事故分类21泛指100kHz以上的频率,100kHz以上才能辐射电磁波广播、通讯设备——(数百kHz~数千MHz);(如手机:中国GSM系统运行在900MHz上,CDMA则运行在800MHz和1900MHz这两个频率上,新发展起来的WCDMA(3G)则运行在2000MHz基础上。)1.电磁辐射伤害:人体在高频电磁场的作用下,吸收辐射能量,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会受到伤害。2.电磁辐射危害:感应放电,(如高大的金属构架接受电磁波会发生谐振,产生感应电压,较高的电压,能给人明显的电击,或产生火花放电。)在有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是十分危险达到因素。较高的感应电压会使塔式起重机的工人在挂吊钩时引起危险。
心脏起搏器
电磁干扰,产生误动作:航空(起降时打手机危险)
日本数控机床轧死人§2电气事故分类22六、电路故障及事故电路故障及事故——电能失控,整个电流流通的回路中任何一个环节上的事故及故障。§2电气事故分类23异常停电事故案例2002年9月23日,内蒙古丰镇市二中因晚上放学时楼梯照明灯损坏,因拥挤,造成21名学生死亡,43名学生受伤。最大15岁,最小13岁。§2电气事故分类242003年8月14日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部分地区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一度使美加两国的5000万人陷入一片黑暗当中,给美国造成了40亿~1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美国总统布什在发生停电事件后发表讲话说,这是一起“重大的全国性问题”。§2电气事故分类25一、触电事故的种类1.电击
直接接触电击:触及正常状态下带电的带电体。
间接接触电击: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在故障下意外带电的带电体。
单线电击:人占在地面上,与一线接触。(可以是直接或间接)
两线电击:人与地面隔离,两手各触一线。(可以是直接或间接;可以是两相,也可以是单相)
跨步电压电击:(前面已经介绍)2.电伤: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皮肤金属化、电气机械性伤害等。§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26二、电流对人体的作用人本身就是一种电气设备,这是因为:人的整个神经系统是以电信号和电化学反应为基础的。上述电信号和电化学反应所涉及的能量是非常小的。人只要求正常功能所必要的电能,由于这个能量非常小,因此,系统功能很容易被破坏。§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271.电击致命原因①心室颤动
数秒~数分钟(6~8分钟)→死亡
T波前半部(约0.1s)——心脏易损(激)区心室颤动,幅值小,频率高(800~1000次/每分钟以上),无规则,发生始于T波的前半部。TP
R收缩舒张心室颤动
QS§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28②窒息
窒息→缺氧或中枢神经反射→室颤.特点:致命时间较长。10~20分钟。③电休克(昏迷)由于中枢神经反射造成体内功能障碍,昏迷时间长后的死亡。§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292.电流效应的影响因素
(一)电流值(工频)感知电流——引起感觉的最小电流。如轻微针刺,发麻。
平均(概率50%),男:1.1mA
;女:0.7mA摆脱电流——能自主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
平均(概率50%),男:16mA;女:10.5mA
最低(概率0.5%),男:
9mA;女:6mA室颤电流——引起心室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
I颤=50mA适用于当1s≤t<5s时;
I颤=50/tmA适用于当0.01s<t<1s时。§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30(二)电流持续时间t↑→吸收电能↑→伤害↑t↑→电流重合心脏易损(激)期,危险↑t↑→人体电阻↓→人体电流↑→伤害↑t↑→中枢神经反射↑→危险↑§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31(三)电流途径不同途径,危险性不同,但没有不危险的途径。最危险的是:左手到前胸。判断危险性,既要看电流值,又要看途径。§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32(四)电流种类高频电流——烧伤比工频电流严重,但电击的危险性较小。冲击电流——指作用时间<0.1~10ms的电流。种类:方脉冲、正弦波、电容放电脉冲。影响室颤的主要影响因素是It和I2t的值。(I—有效值)直流电流——持续时间>心脏周期时,室颤阈值为交流的数倍;持续时间<200ms时,室颤阈值与交流大致相同。§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33(五)个体特征因人而异,健康情况、健壮程度、性别、年龄。§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34人体电阻
人体阻抗等值电路RS1、RS2——皮肤电阻(皮肤外面的电极与真皮之间的电阻)CS1、CS2——皮肤电容(皮肤外面的电极与真皮之间的电容,数PF~数μF),Ri——体内电阻(约为500Ω)CS1RiRS2RS1CS2§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35人体电阻的数值及影响因素变化范围皮肤表皮最外层——角质层其厚度一般不超过0.05~0.2mm,但其电阻率很大,可达1×105~1×106Ω·m。但数十V即可击穿角质层,使人体阻抗急剧下降。不考虑角质层。干燥的情况下,人体电阻:1000~3000Ω;潮湿的情况下,人体电阻:500~800Ω。影响因素电气参数:U(接触电压)↑→RP↓,
I↑→RP↓,
f↑→XCP↓;皮肤表面状态:潮湿、导电污物、伤痕、破损;皮肤表面接触状态:接触压力、面积。§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
有資料表明﹕
觸電后一分鐘開始救治者﹐99%有良好的效果﹔觸電后6分鐘開始救治者﹐50%可能蘇復成功﹔觸電后12分鐘開始救治者﹐救活的可能性很小﹔三、觸電急救§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觸電事故急救﹕
1.如果觸電者傷勢不重﹑神志清醒﹐但有些心慌﹑四肢麻木﹑全身無力﹑或觸電者一度昏迷﹐但已清醒過來﹐應讓觸電者安靜休息﹐注意觀察并請醫生前來治療或送往醫院。
2.如果觸電者傷勢較重﹐已經失去知覺﹐但心臟跳動和呼吸尚未中斷﹐應先打120請求救治﹐并讓觸電者安靜地平臥﹐解開其緊身衣服以利呼吸﹐保持空氣流暢﹐若天氣寒冷則需注意保溫﹔嚴密觀察﹐等待醫生到來或送往醫院。3.如果觸電者傷勢嚴重﹐呼吸或心跳已停止﹐應立即打120請求救治﹐并實施口對口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臟擠壓朮急救﹔若兩者都已停止﹐則同時實施口對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朮急救﹐在醫務人員未接替救治前不得停止。§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1.撥打急救電話120求救。2.在醫生來之前﹐對觸電者進行人工呼吸。§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3.如觸電者停止心跳﹐還應進行胸外心臟按壓朮。§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40四、直接接触电击防护基本防护原则——应使危险的带电体不会被有意或无意地触及。基本防护措施1.绝缘——用绝缘物将带电体封闭起来。2.屏护——采用遮栏、护罩、护盖、箱匣隔绝带电体。3.间距——带电体与地面之间、或与其他设备之间、或与带电体之间必要的安全距离。§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41绝缘防护绝缘:是指利用绝缘材料对带电体进行封闭和隔离。长久以来,绝缘一直是作为防止触电事故重要措施,良好的绝缘也是保证电气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42
绝缘材料又称为电介质,其导电能力很小,但并非绝对不导电。工程上应用的绝缘材料的电阻率一般都不低于绝缘材料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对带电的或不同电位的导体进行隔离,使电流按照确定的线路流动。§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43绝缘材料的品种很多,一般分为:①气体绝缘材料,常用的有空气、氮、氢、二氧化碳和六氟化硫等;②液体绝缘材料,常用的有从石油原油中提炼出来的绝缘矿物油,十二烷基苯、聚丁二烯、硅油和三氯联苯等合成油以及蓖麻油;③固体绝缘材料,常用的有树脂绝缘漆,纸、纸板等绝缘纤维制品,漆布、漆管和绑扎带等绝缘浸渍纤维制品,绝缘云母制品,绝缘云母制品,电工用薄膜、复合制品和粘带,电工用层压制品,电工用塑料和橡胶,玻璃、陶瓷等。§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44
电气设备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绝缘材料的点、热、机械和理化性能,而绝缘材料的性能和寿命与材料的组成部分、分子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45屏护1.屏护的概念、种类及其应用屏护是一种对电击危险因素进行隔离的手段,即采用遮拦、护罩、护盖、箱匣等把危险的带电体同外界隔离开来,以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所引起的触电事故。屏护还起到防止电弧伤人,防止弧光短路或便利检修工作的作用。§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46
屏护可分为屏蔽和障碍(或称阻挡物),两者的区别在于:后者只能防止人体无意识触及或接近带电体,而不能防止有意识移开、绕过或翻越该障碍触及或接近带电体。从这点来说,前者属于一种完全的防护,而后者是一种不完全的防护。§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47
屏护装置的种类又有永久性屏护装置和临时性屏护装置之分,前者如配电装置的遮拦、开关的罩盖等;后者如检修工作中使用的临时屏护装置和临时设备的屏护装置等。§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48
屏护装置还可分为固定屏护装置和移动屏护装置,如母线的护网就属于固定屏护装置;而跟随天车移动的天车滑线屏护装置就属于移动屏护装置。§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49
屏护装置主要用于电气设备不便于绝缘或绝缘不足以保证安全的场合。如开关电气的可动部分一般不能包以绝缘,因此需要屏护。对于高压设备,由于全部绝缘往往有困难,因此,不论高压设备是否有绝缘,均要求加装屏护装置。室内、外安装的变压器和变配电装置应装有完善的屏护装置。当作业场所邻近带电体时,在作业人员与带电体之间、过道、入口等处均应装设可移动的临时性屏护装置。§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502.屏护装置的安全条件尽管屏护装置是简单装置,但为了保证其有效性,须满足如下的条件:(1)屏护装置所用材料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耐火性能。为防止因意外带电而造成触电事故,对金属材料制成的屏护装置必须实行可靠的接地或接零。(2)屏护装置应有足够的尺寸,与带电体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遮栏高度不应低于1.7m,下部边缘离地不应超过0.1m,网眼遮拦与带电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规定值。栅遮栏的高度户内不应小于1.2m,户外不应小于1.5m,栏条间距离不应大于0.2m。对于低压设备,遮拦与裸导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8m。户外变配电装置围墙的高度一般不应小于2.5m。(3)遮栏、栅栏等屏护装置上应有“止步,高压危险!”等标志。(4)必要时应配合采用声光报警信号和联锁装置。
§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51间距
间距是指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备和设施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必要的安全距离。间距的作用是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避免车辆或其他器具碰撞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造成事故;防止火灾、过电压放电及各种短路事故,以及方便操作。在间距的设计选择时,既要考虑安全的要求,同时也要符合人-机工效学的要求。不同电压等级、不同设备类型、不同安装方式、不同的周围环境所要求的间距不同。安全间距通常包括线路间距、设备间距、检修间距。§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52警告方式防护使用警告方式。防止工作人员受到带电设备伤害。警告方式可采用安全色、几何图形和图形符号、安全标语或标牌等警告工作人员注意电的危险性,也可采用隔离手段,警告工作人员不要进入可能发生伤害的带电设备工作区。§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53五、间接接触电击防护
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是指人体与故障情况下变为带电设备外露导电部分的接触造成触电的防护。(正常情况下电气设备不带电的外露金属部分:如技金属外壳、金属护罩和金属构架等。)§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54
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技术措施:
保护接地(基本技术措施)、
保护接零(基本技术措施)、
加强绝缘、
电气隔离、
不导电环境、
等电位联结、
特低电压、
漏电保护器。
§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55接地的基本概念
(一)接地:所谓接地,就是将设备的某一部位经接地装置与大地紧密连接起来。(二)种
类
故障接地;
正常接地(人为接地);
正常接地又分为:
工作接地(兼作电流回路、保持零电位)
安全接地(只在故障时发挥作用)
§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56
工作接地是指正常情况下有电流流过,利用大地代替导线的接地,以及正常情况下没有或只有很小不平衡电流流过,用以维持系统安全运行的接地。
安全接地是正常情况下没有电流流过的起防止事故作用的接地,如防止触电的保护接地、防雷接地等。
故障接地是指带电体与大地之间的意外连接,如电力线路的接地短路、电气设备的碰壳接地等。§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57§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58§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59一、保护接地(IT系统)
保护接地是最古老的电气安全措施。保护接地是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安全技术措施§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60对表达IT、TT和TN系统结构及保护方式的两位字母解释:
前一位字母:
I——表示电力系统所有带电部分与地绝缘或一点经阻抗接地。
T——则表示电力系统一点(通常是中性点)直接接地。
后一位字母:
T——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与电力系统的任何接地点无关)。
N——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与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联结。§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61保护接地(IT系统)保护原理(适用于各种不接地网)∵RE与RP(人体电阻)呈并联关系,且RE//RP≈RE∵RE<<│Z│,∴UP(人体电压)↓↓——在安全范围内。L1L2L3REIP§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1.接地配电网电击的危险性§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2.等电位连接在双重故障时,短路保护装置动作§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64IT系统应用范围∵采用不接地系统,允许带故障运行2h,利用此时间寻找故障点检修;∴供电连续性、可靠性较有保证。1~10kV配电网(6kV高压电动机外壳接地保护)煤矿井下低压配电网380V、660V、110V(照明)对安全有特殊要求。(有些液化站气采用)§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65保护接地适用于不接地电网。在这种电网中,凡由于绝缘破坏或其他原因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分,除另有规定外均应接地。保护接地电阻的允许值:低压系统RE≤4Ω。§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66二、TT系统TT系统——设备外壳及配电网均直接接地。①在设备无接地保护(无RE即RE为∞)的情况下,当设备发生碰壳故障时人体电压接近于相电压,很危险。§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67TT系统保护原理NL1L2L3RERPRNN②而当有RE保护时,人体电压近似取决于RE在与RN分配相电压时的分压大小,同①相比,可见危险性得到了降低。但是!即使把RE做得很低,如RE=1Ω,假设RN
=4Ω时,UP仍有44V之多,危险并未消除。
§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68TT系统中,单凭RE的作用一般不能将触电危险性到安全范围以内。另外,由于故障回路串联有RE和RN,故障电流不会很大,可能不足以使过电流保护电器动作,故障得不到迅速切除。因此,TT系统,必须配合使用漏电保护装置或过电流保护装置,并优先使用前者。§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69TT系统应用范围及要求主要用于低压共用用户。上海市住宅配电为TT系统。农村低压电网用电设备分散,线路长时采用。§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70三、保护接零(TN系统)保护原理漏电→单相短路→单相短路电流ISS→单相短路保护元件动作→迅速切断电源→实现保护。ISSL1L2L3RNPENN§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71TN-C系统L3L1L2PEN外露可导电部分电力系统接地点§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72TN-S系统L3L1L2NPE外露可导电部分电力系统接地点§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73TN-C-S系统L3L1L2PEN外露可导电部分电力系统接地点PEN§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1.由同一台变压器供电的电网中,不允许部分电气设备采用保护接地而另一部分电气设备采用保护接零
§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2.复接地的作用
(1)减轻PE或PEN线意外断线或接触不良时接零设备上电击的危险性§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2)保护线断开、没有设备漏电,但断线后方有不平衡负荷§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3)减轻PEN线断线时负载中性点“漂移”§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2.复接地的作用
(1)减轻PE或PEN线意外断线或接触不良时接零设备上电击的危险性(2)减轻PEN线断线时负载中性点“漂移”(3)进一步降低故障持续时间内意外带电设备的对地电压(4)缩短漏电故障持续时间(5)改善架空线路的防雷性能§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79适用保护接零适用于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配电网。此系统中,凡因绝缘损坏而可能呈现危险对地电压的金属部分均应接零。三种方式:TN-S系统、TN-C-S系统、TN-C系统TN-S——可用于爆炸、火灾危险性较大或安全要求高的场所,宜用于独立附设变电站的车间。也适用于科研院所、计算机中心、通信局站等。正常工作条件下,外露导电部分和保护导体呈零电位——最“干净”的系统。TN-C-S——宜用于厂内设有总变电站,厂内低压配电场的所及民用楼房。TN-C——可用于爆炸、火灾危险性不大,用电设备较少、用电线路简单且安全条件较好的场所。§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80保护接零的应用范围保护接零用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三相四线配电网。在这种配电网中,接地保护方式(IT系统)难以保证安全,不能轻易采用。在这种系统中,凡因绝缘损坏而不能呈现危险,对地电压的金属部分均应接零。要求接零和不要求接零的设备和部位与保护接地的要求大致相同。
TN-S系统可用于有爆炸危险、火灾危险性较低或安全要求较高的场所,宜用于独立附设变电站的车间。TN-C-S系统宜用于厂内设有变电站,厂内低压配电的场所及民用楼房。TN-C系统可用于无爆炸危险、火灾危险性不大、用电设备较少、用电线路简单且安全条件较好的场所。§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81
在同一建筑物内,如有中性点接地和中性点不接地的两种配电方式,则应分别采取保护接零措施和保护接地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允许二者共用一套接地装置。§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82重复接地的要求电缆或架空线路引入车间或大型建筑物处、配电线路的最远端及每1km处、高低压线路同杆架设时,共同敷设的两端应做重复接地。线路上的重复接地宜采用集中埋设的接地体,车间内宜采用环形重复接地或网络重复接地。零线与接地装置至少有两点连接,除进线处的一点外,其对角线最远点也应连接,而且车间周围过长,超过400m者,每200m应有一点连接。一个配电系统可敷设多处重复接地,并尽量均匀分布,以等化各点电位。每一重复接地的接地电阻不得超过10Ω;在变压器低压工作接地的接地电阻允许不超过10Ω的场合,每一重复接地的接地电阻允许不超过30Ω,但不得少于三处。§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83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的区别①保护原理不同。保护接地是限制设备漏电后的对地电压,使之不超过安全范围;保护接零是借助接零线路使设备形成短路,促使线路上的保护装置动作,以切断故障设备的电源。②适用范围不同。保护接地即适用于一般不接地的高低压电网,也适用于采取了其他安全措施(如装设漏电保护器)的低压电网;保护接零只适用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网。③线路结构不同。如果采取保护接地措施,电网中可以无工作零线,只设保护接地线;如采取保护接零措施,则必须设工作零线,利用工作零线作接零保护。保护零线不应接开关、熔断器。当在工作零线上装设熔断器时,还必须另装保护接地线。§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84电气线路的安全性分析
这里所说的电气线路是指变电所与用电设备之间连接线路的总称。为了正确判断人们意外触及带电体的危险程度,以及为了判定电气线路安全性能,有必要进行安全性分析。§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85(三)、不接地电网的安全性分析1、不接地电网正常运行时,人体单相触电危险性小。2、电网故障运行时,如当不接地电网发生一相故障接地时,人体触电的危险性比较大。(四)、接地电网的安全性分析1、接地电网正常运行时,人体单相触电危险性很大。2、电网故障运行时,如当接地电网发生一相故障接地时,人体触电的危险性较不接地电网小。§3
触电事故基本对策86§4
触电事故常用对策
一、等电位联结目的——构成等电位空间1.主等电位联结(MainEquipotentialBonding)——在建筑物的进线处将PE干线、设备PE干线、进水管、总煤气管、采暖和空调竖管、建筑物构筑物金属构件和其他金属管道、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等相连结。2.辅助等电位联结(SupplementeryEquipotentialBonding)——在某一局部将上述管道构件相连结。(作为补充,进一步提高安全水平)87建筑物内总等电位联结图1—保护线;2—总等电位联结线;
3—接地线;4—辅助等电位联结线;B—总等电位联结(接地)端子板;N—外露导电部分;C—装置外导电部分;P—金属水管干线;T—接地极88二、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1.双重绝缘——是兼有工作绝缘和保护绝缘的绝缘。工作绝缘——又称基本绝缘或功能绝缘,是保证电气设备正常工作和防止触电的基本绝缘。位于带电体与不可触及金属件之间。保护绝缘——又称附加绝缘,是在工作绝缘因机械破损或击穿等而失效的情况下,可防止触电的独立绝缘。位于不可触及金属件与可触及金属件之间。2.加强绝缘——是基本绝缘经改进,在绝缘强度和机械性能上具备了与双重绝缘同等防触电能力的单一绝缘。在构成上可以包含一层或多层绝缘材料。§4
触电事故常用对策
3.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典型结构(a)(b)123121234545124(c)(d)(e)(f)1——工作绝缘;2——保护绝缘;3——不可触及的金属;4——可触及的金属;5——加强绝缘§4
触电事故常用对策
904.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的绝缘电阻在直流电压为500V的条件下进行测试。工作绝缘的绝缘电阻不得低于2MΩ;保护绝缘的绝缘电阻不得低于5MΩ;加强绝缘的绝缘电阻不得低于7MΩ。§4
触电事故常用对策
915.识别和选用具有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的设备属于Ⅱ类设备。Ⅱ类设备无须再采取接地、接零等安全措施。标志:“回”——作为Ⅱ类设备技术信息一部分。手持电动工具应优先选用Ⅱ类设备。§4
触电事故常用对策
92三、特低电压特低电压——又称安全特低电压,是属于兼有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防护的安全措施。1.保护原理——通过对系统中可能会作用于人体的电压进行限制,从而使触电时流过人体的电流受到抑制,将触电危险性控制在没有危险的范围内。§4
触电事故常用对策
932.特低电压额定值特低电压额定值(工频有效值)的等级:42V、36V、24V、12V和6V选用:根据使用环境、人员和使用方式等因素确定。§4
触电事故常用对策
943.特低电压&安全电源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相关的导则中有关慎用“安全”一词的原则,上述安全电压的说法仅作为特低电压保护型式的表示,即:不能认为仅采用了“安全”特低电压电源就能防止电击事故的发生!安全特低电压必须由安全电源供电。可以作为安全电源的主要有:安全隔离变压器蓄电池及独立供电的柴油发电机即使在故障时仍能够确保输出端子上的电压不超过特低电压值的电子装置电源等。§4
触电事故常用对策
95具有隔离作用的双线圈变压器
变压器工作原理图§4
触电事故常用对策
96不具有隔离作用的自耦变压器
不属于安全电源!单相自耦变压器§4
触电事故常用对策
97四、漏电保护漏电保护
——利用漏电保护装置来防止电气事故的一种安全技术措施。漏电保护装置——又称为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简称RCD(ResidualCurrentOperatedProtectiveDevice)。漏电保护装置是一种低压安全保护电器。§4
触电事故常用对策
981.漏电保护装置的原理中间环节检测元件放大元件比较元件执行机构试验装置辅助电源漏电电流§4
触电事故常用对策
99检测元件是一个零序电流互感器。零序电流互感器§4
触电事故常用对策
100
漏电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L1L2L3NTLQFTA中间环节M§4
触电事故常用对策
1012.漏电保护装置的选用防止人身触电事故用于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时:应选用额定动作电流为30mA及其以下的高灵敏度、快速型。§4
触电事故常用对策
102需要安装漏电保护装置的场所(1)属于Ⅰ类的移动式电气设备及手持电动工具;生产用的电气设备;施工工地的电气机械设备;安装在户外的电气装置;临时用电的电气设备;机关、学校、宾馆、饭店、企事业单位和住宅等除壁挂式空调电源插座外的其他电源插座或插座回路;§4
触电事故常用对策
103需要安装漏电保护装置的场所(2)游泳池、喷水池、浴池的电气设备;安装在水中的供电线路和设备;医院中可能直接接触人体的电气医用设备;其他需要安装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场所。§4
触电事故常用对策
104五、电气设备的防触电保护分类1.0类设备
仅靠基本绝缘作为防触电保护的设备,当设备有能触及的可导电部分时,该部分不与设施固定布线中的保护(接地)线相连接,一旦基本绝缘失效,则安全性完全取决于使用环境。绝缘电阻不低于2Mῼ。2.Ⅰ类设备
设备的防触电保护不仅靠基本绝缘,还包括一种附加的安全措施,即将能触及的可导电部分与设施固定布线中的保护(接地)线相连接。绝缘电阻不低于5Mῼ。§4
触电事故常用对策
1053.Ⅱ类设备
设备的防触电保护不仅靠基本绝缘还具备象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这样的附加安全措施。这种设备不采用保护接地的措施,也不依赖于安装条件。绝缘电阻不低于7Mῼ。4.
Ⅲ类设备
设备的防触电保护依靠安全特低电压(SELV)供电,且设备内可能出现的电压不会高于安全特低电压。三类设备是从电源方面就保证了安全。应注意Ⅲ类设备不得具有保护接地手段。§4
触电事故常用对策
106六、电气设备外壳防护等级1.防护内容外壳防护等级反映以下三种内容的防护:①防止人体接近壳内危险部件(如壳内带电部分或运动部分);②防止固体异物进入壳内设备;③防止由于水进入壳内对设备造成有害影响。§4
触电事故常用对策
1072.IP代码组成外壳防护等级由IP(InternationalProtection)代码来标示,其组成如下:
IP□
□
□
□
补充字母
附加字母
第二位特征数字
第一位特征数字
代码字母
§4
触电事故常用对策
1083.表示防护等级的特征数字第一位特征数字——表示外壳防止人体接近壳内危险部件及固体异物进入壳内设备的防护等级。第二位特征数字——表示外壳防止由于进水而对设备造成有害影响的防护等级。不要求规定特征数字时,该处由用“X”代替。附加字母和(或)补充字母可以省略,不需代替。第一位特征数字所代表的防护等级分为7级,第二位特征数字所代表的防护等级分为9级。例如:IP65为尘密、防喷水型电气设备。§4
触电事故常用对策
109表a
第一位特征数字所代表的防护等级简要说明
第一位特征数字简要说明0无防护1防止手背接近危险部件;防止直径不小于50mm固体异物2防止手指接近危险部件;防止直径不小于12.5mm固体异物3防止工具接近危险部件;防止直径不小于2.5mm固体异物4防止直径不小于1.0mm的金属线接近危险部件;防止直径不小于1.0mm固体异物5防止直径不小于1.0mm的金属线接近危险部件;防尘6防止直径不小于1.0mm的金属线接近危险部件;尘密§4
触电事故常用对策
110表b
第二位特征数字所代表的防护等级简要说明
第二位特征数字简要说明0无防护1防止垂直方向滴水2防止当外壳在15°范围内倾斜时垂直方向的滴水3防淋水4防溅水5防喷水6防强烈喷水7防短时间浸水影响8防持续潜水影响§4
触电事故常用对策
111§5
电气防火防爆——例如:石油开采现场和精炼厂约有60%~80%的场所属于爆炸性危险环境112一、电气引燃源1.电气引燃源主要分为两类:危险温度电火花和电弧1.危险温度(见下页图)
§5
电气防火防爆
113§5
电气防火防爆
114
2.电火花及电弧电火花——电极之间的击穿放电。大量电火花将汇集成电弧,电弧高温可达8000℃,能使金属熔化、飞溅,构成火源。分为:
工作火花——正常时应无引燃危险,但异常时如:三相刀开关不同时闭合等
事故火花——短路、断线
其他火花——雷电、静电、电磁感应§5
电气防火防爆
115二、危险物质1.分类按爆炸性物质种类分类,爆炸性物质分三类。Ⅰ类:矿井甲烷(CH4)Ⅱ类:爆炸性气体、蒸气Ⅲ类:爆炸性粉尘、纤维§5
电气防火防爆
1162.分级、分组分级——(按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或最小点燃电流比(MICR))分级:Ⅱ类爆炸性气体(分三级):
ⅡA;ⅡB;ⅡCⅢ类爆炸性粉尘(分两级):
ⅢA;ⅢB§5
电气防火防爆
117分组——(按引燃温度即自燃点)分组:Ⅱ类爆炸性气体(分6组):
T1、T2、T3、T4、T5、T6Ⅲ类爆炸性粉尘(分3组):
T11、T12、T13见表:爆炸性气体的分类、分级和分组见表:爆炸性粉尘的分级和分组§5
电气防火防爆
118§5
电气防火防爆
119§5
电气防火防爆
120三、危险环境(危险区域等级)1.气体、蒸气爆炸危险环境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对危险场所分区,分为:0区、1区、2区。0区(0级危险区域)——正常运行时连续或长时间出现或短时间频繁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例如:油罐内部液面上部空间。§5
电气防火防爆
1211区(1级危险区域)——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预计周期性出现或偶然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例如:油罐顶上呼吸阀附近。§5
电气防火防爆
1222区(2级危险区域)——正常运行时不出现,即使出现也只可能是短时间偶然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例如:油罐外3m内。注意:释放源和通风条件的影响§5
电气防火防爆
123
释放源——是划分爆炸危险区域的基础。释放源分为:连续级释放源:连续释放、长时间释放或短时间频繁释放;一级释放源:预计在正常运行时周期或偶尔释放的释放源;二级释放源:预计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释放,即使释放也仅仅是偶尔短时释放的释放源。§5
电气防火防爆
124必须指出的是,切不可将GB50058-92中释放源定义中的两个“偶尔”同样看待。第一级释放源定义中的“周期或偶尔释放”中的“偶尔”在IEC60079-10原文中用词为occasionally(中译:有时候,偶而);而第二级释放源定义中的“偶尔短时释放”中的“偶尔”在原文中用词为infrequently(中译:很少发生地,罕见地)。§5
电气防火防爆
125非危险区域2区1区0区区域危险水平爆炸危险水平PG≥10-1TG≥1000hPG≈10-3~10-1TG≈10~1000hPG≤10-4~10-3TG≤1~10h图中:PG——爆炸性气体环境生成概率
TG——年爆炸性气体环境存在时间
危险水平比较概念图§5
电气防火防爆
1263.通风条件通风条件——是划分爆炸危险区域的重要因素。通风分为三种类型:自然通风一般机械通风局部机械通风§5
电气防火防爆
1274.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
粉尘、纤维爆炸危险区域——指生产设备周围环境中,悬浮粉尘、纤维量足以引起爆炸;以及在电气设备表面会形成层积状粉尘、纤维而可能形成自燃或爆炸的环境。
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将此类危险环境划为10区和11区。§5
电气防火防爆
12810区——指正常运行时连续或长时间或短时间频繁出现爆炸性粉尘、纤维的区域。11区——指正常运行时不出现爆炸性粉尘,纤维,仅在不正常运行时短时间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纤维的区域。划分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的等级时,应考虑粉尘量的大小、爆炸极限的高低和通风条件§5
电气防火防爆
129IEC1241-3和GB12476.1-2006将粉尘爆炸危险区域划分为3级(20区、21区、22区)20区——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燃性粉尘连续出现或经常出现,其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和/或可能形成无法控制和极厚的粉尘层的场所及容器内部。
21区——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粉尘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但未划入20区的场所。该区域包括,与充入或排放粉尘点直接相邻的场所、出现粉尘和正常操作情况下可能产生可燃浓度的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的场所。
22区——在异常条件下,可燃性粉尘云偶尔出现并且只是短时间存在、或可燃性粉尘偶尔堆积或可能存在粉尘层并且产生可燃性粉尘空气混合物的场所。如果不能保证排除可燃性粉尘堆积或粉尘层时,则应划分为21区。
§5
电气防火防爆
130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的电气装置§5
电气防火防爆
131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的电气装置§5
电气防火防爆
132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的电气装置§5
电气防火防爆
133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的电气装置§5
电气防火防爆
134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的电气装置§5
电气防火防爆
135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的电气装置§5
电气防火防爆
136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的电气装置§5
电气防火防爆
1375.火灾危险环境
火灾危险环境按下列规定分为21区、22区和23区。
21区——具有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22区——具有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纤维,虽不可能形成爆炸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23区——具有固体状可燃物质,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5
电气防火防爆
138图例:释放源接近地坪时易燃物质重于空气、
通风不良的生产装置区7.5m7.5m7.5m0.6m15m30m地坪下的坑、沟第二级释放源地坪1区2区附加2区§5
电气防火防爆
1396.火灾危险环境的电气装置§5
电气防火防爆
140四、防爆电气设备和防爆电气线路1.防爆电气设备类型按照使用环境,防爆电气设备分成两类:
Ⅰ类——
煤矿井下用电气设备;
Ⅱ类——
工厂用电气设备。§5
电气防火防爆
141按防爆结构型式,防爆电气设备分为以下类型(括弧内字母为该类型标志字母):(1)隔爆型(d)(2)增安型(e)(3)充油型(o)(4)充砂型(q)(5)本质安全型(ia、ib)分为ia级和级
ia——在正常工作、发生一个故障及发生两个故障时不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主要用于0区;
ib——正常工作及发生一个故障时不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主要用于1区。(6)正压型(p)(7)无火花型(n)(8)特殊型(s)§5
电气防火防爆
1422.防爆电气设备的标志防爆型电气设备外壳的明显处,须设制清晰的永久性凸纹标志。设备铭牌的右上方应有明显的“Ex”标志。防爆标志表示法:防爆型式类别级别组别例如:dⅡBT3——表示Ⅱ类B级T3组的隔爆型电气设备;
iaⅡAT5——表示Ⅱ类A级T5组的ia级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如有一种以上复合防爆型式,应先标出主体防爆型式,然后标出其他防爆型式。如epⅡBT4——表示主体为增安型,并有正压型部件的防爆型电气设备。§5
电气防火防爆
1433.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5
电气防火防爆
144§5
电气防火防爆
145§5
电气防火防爆
1465.粉尘防爆电气设备外壳的分类
粉尘防爆电气设备外壳按其限制粉尘进入设备的能力分两类。
尘密外壳:外壳防护等级为IP6X,标志为DT。
防尘外壳:外壳防护等级为IP5X,标志为DP。
§5
电气防火防爆
147五、消防供电和电气灭火1.消防供电消防用电设备配电线路应设置单独的供电回路。即——要求消防用电设备配电线路与其他动力、照明线路(从低压配电室至最末一级配电箱)分开单独设置,以保证消防设备用电。消防配电设备应有明显标志。§5
电气防火防爆
148在有众多人员聚集的大厅及疏散出口处、高层建筑的疏散走道和出口处、建筑物内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以及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等处应设置事故照明。§5
电气防火防爆
149
变配电站和变配电设备变配电站(室)是工厂生产的动力枢纽,其运行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全厂生产系统的运行和安全。变配电站(室)设置有各种变配电设备,如各种高低压开关、变压器、互感器、电力电容器、避雷器,敷设有各种高低压电缆、母线等电气线路。上述电气设备和线路具有电压高、电流强、控制能量大的特点,一旦失控,就容易引发严重事故。§5
电气防火防爆
1501.变配电站(室)和变配电设备主要危险⑴油浸式变压器爆炸火灾事故
变压器油箱内充有大量的绝缘油。该绝缘油是饱和的碳氢化合物,其闪点在130~140℃之间。变压器故障→过热或电弧→可燃物分解→产生易燃气体。故障持续时间过长→易燃气体多→内部压力急剧上升→会导致油箱炸裂→喷油燃烧。燃烧会随着油流的蔓延而扩展,形成更大范围的火灾危害。造成停电、影响生产等重大经济损失、甚至造成人员的伤亡等重大事故。
§5
电气防火防爆
151⑵电缆火灾短路、过载、局部过热、电火花或电弧等故障→引燃导线电缆→发生火灾。导线电缆在着火同时,会产生有毒气体,对在场人员造成威胁。
§5
电气防火防爆
152⑶电气误操作事故五种恶性电气误操作事故:①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②带电挂(合)接地线(接地开关)。③带接地线(开关)合断路器(隔离开关)。④误分(合)断路器。⑤误入带电间隔。§5
电气防火防爆
153⑷继电保护装置和自动装置不能正确动作变配电系统中继电保护装置和自动装置一旦发生拒动作,将无法切除发生故障设备,严重时会使电气设备烧坏,造成更大范围的供电系统停电。§5
电气防火防爆
1542.变配电站(室)的环境和变配电设备的布置10kV及以下的变配电站(室)(1)不应设置在低洼处和有可能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或相贴邻;不应设置在有剧烈振动或高温的场所;不应设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环境的正上方或正下方。当变配电站(室)与有火灾危险环境的建筑物毗连时,共用的隔墙应是密实的非燃烧体,管道和沟道穿过墙或楼板处应用非燃烧性材料严密封堵。变配电站(室)不宜设在多尘或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当无法远离时,不应设在污染源盛行风向的下风侧。§5
电气防火防爆
155(2)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高压配电室、高压电容器室和非燃(或难燃)介质的电力变压器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低压配电室和低压电容器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屋顶承重构件应为二级。车间内变电室的可燃油油浸变压器室应设置容量为100%变压器油量的贮油池。变压器室的通风窗,应采用非燃烧材料。§5
电气防火防爆
156(3)变压器室、配电室、电容器室等应设置防止雨、雪和蛇、鼠类小动物从采光窗、通风窗、门、电缆沟等进入室内的设施。应达到“四防一通”
(即防火、防雨雪、防汛、防小动物及通风良好)的要求。§5
电气防火防爆
157(4)变配电站(室)门应向外开;高低压配电室之间的门应向低压侧开;相邻配电室之间的门应能双向开启。(5)长度大于7m的配电室应设两个出口,并宜布置在配电室的两端。配电装置的长度大于6m时,其柜(屏)后通道应设两个出口,低压配电装置两个出口间的距离超过15m时,尚应增加出口。§5
电气防火防爆
158(6)变配电站(室)内不应有与其无关的管道或线路通过。室内管道上不应设置法兰、螺纹接头和阀门等;水汽管道与散热器的连接应采用焊接。配电屏的上方不应敷设管道。§5
电气防火防爆
1592.电气灭火注意事项1)触电危险和断电触电危险:①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发生火灾,如果没有及时切断电源,扑救人员身体或所持器械可能接触带电部分而造成触电事故。②使用导电的火灾剂,如水枪射出的直流水柱、泡沫灭火器射出的泡沫等射至带电部分,也可能造成触电事故。③火灾发生后,电气设备可能因绝缘损坏而碰壳短路;电气线路可能因电线断落而接地短路,使正常时不带电的金属构架、地面等部位带电,也可能导致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因此,发现起火后,首先要设法切断电源!§5
电气防火防爆
1602)带电灭火安全要求(1)应按现场特点选择适当的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的灭火剂都是不导电的,可用于带电灭火。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剂(水溶液)不宜用于带电灭火。(因其有一定的导电性,而且对电气设备的绝缘有影响)(2)用水枪灭火时宜采用喷雾水枪,比较安全。用普通直流水枪灭火时,为防止通过水柱的泄漏电流通过人体,可以将水枪喷嘴接地;也可以让灭火人员穿戴绝缘手套、绝缘靴或穿戴均压服操作。人体与带电体之间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5
电气防火防爆
161162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雷击会产生:极高的过电压(数千kV~数万kV)
极大的过电流(数十kA~数百kA)——造成设施或设备的毁坏,可能造成大规模停电,可能造成火灾或爆炸,还可能直接伤及人身。有关资料表明,全球平均每年因雷电灾害死亡人数超过3000人。直接损失80亿元。§6
防雷163雷电的种类1.直击雷——带电积云与地面目标之间的强烈放电称为直击雷。2.感应雷——感应雷也称为雷电感应或感应过电压。它分为: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6
防雷164静电感应雷——是由于带电积云接近地面,在架空线路导线或其他导电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大量电荷引起的。——在带电积云与其他客体放电后,架空线路导线或导电凸出物顶部的电荷失去束缚,以大电流、高电压冲击波——雷电波的形式,沿线路导线或导电凸出物极快地传播。又称为感应过电压(感应雷)。感应过电压一般为200~300kV。最高可达400~500kV。雷电侵入波的传播速度在架空线路中约为300m/μs,在电缆中约为150m/μs。§6
防雷165电磁感应雷——雷电放电时,巨大的冲击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磁场→在邻近的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动势。如系开口环状导体,开口处可能由此引起火花放电;如系闭合导体环路,环路内将产生很大的冲击电流;如闭合导体环路某处接触不良,→局部发热→危险温度。§6
防雷1663.球雷球雷是雷电放电时形成的发红光、橙光、白光或其他颜色光的火球。是一团处在特殊状态下的带电气体。其直径多为20cm左右,运动速度约为2m/s,存在时间为数秒钟到数分钟。出现概率——约为雷电放电次数的2%。在雷雨季节,球雷可能从门、窗、烟囱等通道侵入室内。§6
防雷1674.雷电参数雷电参数——雷暴日、雷电流幅值、雷电流陡度、冲击过电压雷暴日——只要一天之内能听到雷声的就算一个雷暴日。用年平均雷暴日数来衡量雷电活动的频繁程度。单位d/a,雷暴日数愈大,说明雷电活动愈频繁。例如:我国广东省的雷州半岛(琼州半岛)和海南岛一带雷暴日在80d/a以上,北京、上海约为40d/a,天津、济南约为30d/a等。我国把年平均雷暴日不超过15d/a的地区划为少雷区,超过40d/a划为多雷区。§6
防雷1685.雷电的危害雷电具有电性质、热性质和机械性质等三方面的破坏作用。§6
防雷169二、建筑物防雷的分类建筑物按其重要性、生产性质、遭受雷击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分为三类。1.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制造、使用或储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危险物质的建筑物,遇电火花会引起爆炸,从而造成巨大破坏或人身伤亡的建筑物。§6
防雷1702.第二类防雷建筑物(1)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2)国家级的会堂、办公楼、档案馆、大型展览馆、国际机场、大型火车站、国际港口客运站、国宾馆、大型旅游建筑和大型体育场等。(3)国家级计算中心、通信枢纽,以及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的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4)制造、使用和储存爆炸危险物质,但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的建筑物,如油漆制造车间、氧气站、易燃品库等。2区、11区及某些1区属于第二类防雷建筑物。(5)有爆炸危险的露天气罐和油罐。(6)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6次的部、省级办公楼及其他重要的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7)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3次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6
防雷1713.第三类防雷建筑物(1)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和省级档案馆。(2)年预计雷击次数等于和大于0.012次,小于和等于0.06次的部、省级办公楼及其他重要的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3)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和等于0.06次,小于和等于0.3次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4)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和等于0.06次的一般性工业建筑物。(5)考虑到雷击后果和周围条件等因素,确定需要防雷的21区、22区、23区火灾危险环境的建筑物。(6)年平均雷暴日15d/a以上地区,高度为15m及其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高耸的建筑物。年平均雷暴日15d/a及15d/a以下地区,高度为20m及20m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高耸的建筑物。§6
防雷172173三、防雷装置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避雷器都是经常采用的防雷装置。一套完整的防雷装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上述的针、线、网、带都只是接闪器。避雷器是一专门的防雷装置。§6
防雷1741.接闪器接闪器都是利用其高出被保护物的突出地位,把雷电引向自身,然后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把雷电流泄入大地,以此保护被保护物免受雷击。接闪器的保护范围——一般只要求保护范围内被击中的概率在<0.1%即可。接闪器的保护范围按滚球法计算。滚球半径按建筑物防雷类别确定,一类为30m、二类为45m、三类为60m。§6
防雷175§6
防雷176电子式避雷器§6
防雷177保护范围§6
防雷电子式避雷针S6.60的保护半径Rp(m)
设置高度h(m)23456810
保护等级I31
47
63
79
79
79
79
保护等级II
39
58
78
97
97
98101
保护等级III
43
64
85107107108113フランスでは、1995年に『建物と空間の雷保護』に関する
標準規定NFC17-102が制定され、この電子式避雷針が
一般に使用されています。1792.引下线防雷装置的引下线应满足机械强度、耐腐蚀和热稳定的要求。引下线一般采用圆钢或扁钢,其尺寸和防腐蚀要求与避雷网、避雷带相同。如用钢绞线作引下线,其截面积不得小于25mm2。用有色金属导线做引下线时,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2的铜导线。§6
防雷1803.防雷接地装置接地装置是防雷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地装置向大地泄放雷电流,限制防雷装置对地电压不致过高。除独立避雷针外,在接地电阻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防雷接地装置可以和其他接地装置共用。§6
防雷1814.避雷器避雷器并联在被保护设备或设施上,正常时处在不通的状态。出现雷击过电压时,击穿放电,切断过电压,发挥保护作用。过电压终止后,避雷器迅速恢复不通状态,恢复正常工作。避雷器主要用来保护电力设备和电力线路,也用作防止高电压侵入室内的安全措施。压敏阀型避雷器——一种新型的阀型避雷器。这种避雷器没有火花间隙,只有压敏电阻阀片。§6
防雷1825.直击雷防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易受雷击部位应采取防直击雷的防护措施;可能遭受雷击,且一旦遭受雷击后果比较严重的设施或堆料(如装卸油台、露天油罐、露天储气罐等)也应采取防直击雷的措施;高压架空电力线路、发电厂和变电站等也应采取防直击雷的措施。直击雷防护的主要措施——装设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6
防雷6.感应雷防护措施静电感应防护——为了防止静电感应产生的高电压,应将建筑物内的金属设备、金属管道、金属构架、钢屋架、钢窗、电缆金属外皮,以及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等金属物件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电磁感应防护——为了防止电磁感应,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电缆相距不到100mm时,须用金属线跨接,跨接点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30m;交叉相距不到100mm时,交叉处也应用金属线跨接。§6
防雷7.雷电侵入波防护属于雷电冲击波造成的雷害事故很多。在低压系统,这种事故占总雷害事故的70%以上。措施:(以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供电线路要求为例,严于第二、三类)全长采用直埋电缆,入户处电缆金属外皮、钢管与防雷电感应接地装置相连。§6
防雷户外天线的馈线临近避雷针或避雷针引下线时,馈线应穿金属管线或采用屏蔽线,并将金属管或屏蔽接地。如果馈线未穿金属管,又不是屏蔽线,则应在馈线上装设避雷器或放电间隙。§6
防雷8.人身防雷(一)
雷暴时,由于带电积云直接对人体放电,雷电流入地产生对地电压,以及二次放电等都可能对人造成致命的电击。
雷暴时,应尽量减少在户外或野外逗留。如有条件,可进入有宽大金属构架或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汽车或船只。在建筑屏蔽的街道或高大树木屏蔽的街道时,要注意离开墙壁或树干8m以外。雷暴时,应尽量离开小山、小丘、隆起的小道,离开海滨、湖滨、河边、池塘旁,避开铁丝网、金属晒衣绳以及旗杆、烟囱、宝塔、孤独的树木附近,还应尽量离开没有防雷保护的小建筑物或其他设施。§6
防雷人身防雷(二)雷暴时人体最好离开可能传来雷电侵入波的线路和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园与家人》课件
- 2024年模具回收再利用合同
- 2024年智慧城市建设投资设立智能交通公司合作协议范本3篇
- 2024年度跨省土石方运输与环境保护责任合同3篇
- 2024年版房瑾与配偶财产分割合同
- 2025弱电工程合同范本()
- 2025涉外合同审查要点与分析
- 2024年农副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服务采购合同3篇
- 《科学技术》课件
- 2024年标准版建筑基础施工合作合同版B版
- 普通胃镜早期胃癌的诊断PPT课件
- DG∕T 154-2022 热风炉
- 铁路建设项目施工企业信用评价办法(铁总建设〔2018〕124号)
- 模具报价表精简模板
- 抽样检验培训教材(共47页).ppt
- 时光科技主轴S系列伺服控制器说明书
- 通用带式输送机TD75或DT型出厂检验要求及记录
- 高考英语单项选择题题库题
- lonely-planet-PDF-大全
- 成人大专毕业生自我鉴定
- 汽车转向系统设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