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稻栽培学第一节我国水稻生产概况一、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第一大粮食作物面积4亿亩左右,占粮食作物的1/3,总产量近2亿吨,占粮食总产1/2。◆我国粮食安全主要是稻米安全全国近2/3人口以稻米为主食。世界市场稻米贸易量少。因为在世界水稻生产国较少,并多集中在东南亚人口密集的国家。2003年世界稻谷面积和产量湖南广西广东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河南山东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西藏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北京上海1500~30003000~4500>4500<750万亩750~15000我国水稻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石我国水稻面积和产量的85%以上在我国淮河以南各省,经济发达,稻田被占用量大,无法用北方的旱粮来弥补,而且这种趋势还将长期存在。确保总产,只有不断提高单产。二、我国稻作科技的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栽培水稻最古老的国家据史书(《诗经》《淮南子》《周礼》《战国策》《史记》等)记载,距今5000年的神农时代,我国已开始稻作栽培。浙江余姚河姆渡曾发现距今6700-7000年的稻作遗址。◆新中国成立以前水稻生产停滞不前1936年全年播种面积3.45亿亩,单产仅165公斤,为新中国成立前有记载的最好年成。◆新中国成立以后水稻生产飞跃发展(1)50年代治水改土(2)60年代矮秆品种,陈永康、崔竹松高产经验推广应用(3)70年代杂交稻,小群体、壮个体高产技术推广应用(4)80年代叶龄模式栽培技术推广应用(5)90年代群体质量栽培技术推广应用(6)本世纪超级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第二节稻种起源和类型一、栽培稻种的起源共同祖先古冈瓦纳大陆多年生药用野生稻一年生野生稻多年生野生稻巴蒂野生稻一年生栽培稻一年生栽培稻南亚、东南亚(印度、中国)热带非洲(尼日尔河三角洲)二、栽培稻种的演变和类型籼稻(亚种)普通栽培稻晚季稻
早、中稻陆稻水稻糯稻粘稻糯稻粘稻陆稻水稻糯稻粘稻糯稻粘稻晚季稻
早、中稻陆稻水稻糯稻粘稻糯稻粘稻陆稻水稻糯稻粘稻糯稻粘稻
粳稻(亚种)气温高→低日长短→长水分多→少直链淀粉多→少种子→稻谷第三节水稻的形态结构一、水稻种子第2护颖第1护颖内颖外颖小花梗糙米糙米→颖果小穗梗副护颖糙米果皮种皮胚乳胚胚芽鞘不完全叶幼叶胚根鞘第1叶幼叶茎生长点胚吸收层第2叶原基胚根冠胚根生长点二、水稻幼苗假茎根叶根种子根(初生根)不定根(次生根)叶不完全叶(叶片退化)完全叶(真叶)第1完全叶(第1叶)不完全叶完全叶叶片叶鞘叶枕、叶舌、叶耳叶片叶鞘collar叶枕叶舌叶耳叶脉midrib中脉叶背面有明显的叶脉三、水稻分蘖分蘖由叶腋芽发育而成分蘖结构茎分蘖鞘根叶分蘖分级一次分蘖二次分蘖三次分蘖四、水稻茎茎的组成:节+节间其中:基部节间不伸长,密集在一起,长分蘖和次生根,称分蘖节。上部4-7个节间伸长,形成茎秆。节节间伸长节和节间分蘖节节间横切面结构
表皮厚壁组织维管束薄壁组织茎内维管束的联络:即:同侧叶、对侧蘖联络n-1叶n叶n-2叶n节n-1节分蘖根系维管束五、稻穗穗颈节穗轴PanicleaxisPanicle穗剑叶(旗叶)退化生长点一次枝梗二次枝梗Spikelets小穗(颖花)花丝花药胚珠柱头第四节水稻器官建成一、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过程种子吸水胚根鞘顶破外颖(露白)胚根鞘coleorhiza胚根、胚芽鞘长出胚根radicle胚芽鞘coleoptile适宜水分水分过多胚根胚芽鞘不完全叶长出不完全叶第1叶长出≈胚芽鞘节上长出不定根第1叶不定根第2叶长出≈胚芽鞘节上5条不定根全部长出第2叶胚芽鞘节上的5条不定根(称鸡爪根)第3叶长出≈不完全叶节发根第3叶不完全叶节根总干重氮断奶期幼苗生长过程胚乳物质消耗与干重消长胚乳淀粉消耗糖断奶期氮断奶期:1叶1心期胚乳内贮藏的氮用完。糖断奶期:3叶期胚乳内贮藏的淀粉用完,秧苗从异养转为自养,是重要的生理转折期。超重期:
第3叶长到近1/2时,秧苗+剩余谷粒总干重>原种子干重。幼苗生长的几个重要时期栽培的关键第2叶长出期间,水稻幼苗无新根发生。第1叶长出期间,胚芽鞘节上能否足量发出5条根,是水稻能否立苗的关键。——调节水气关系(干长根、湿长芽)第3叶露尖时,不完全叶节开始长根,胚乳养分基本耗尽,此时光合能力不强,苗弱,易死苗。——增加N供应(1叶1心期施断奶肥)二、叶生长叶生长过程分为4个阶段:叶原基分化叶组织分化(大、小维管束)叶片伸长叶片抽出(叶鞘伸长)以上每一阶段大约经历1个出叶周期(叶龄期)叶叶同伸关系:种子胚中已分化形成3个幼叶(胚芽鞘、不完全叶、第1叶)和1个叶原基(第2叶),萌发后,外部长1叶,内部分化1个叶原基。因此,每抽出1张新叶时,内部包裹着3个幼叶1个叶原基。n叶抽出=n叶的叶鞘伸长=n+1叶的叶片伸长=n+3、n+2叶组织分化=n+4叶原基分化n叶影响叶片生长的关键因素气温是关键的环境因素。
气温越高,叶片抽出经历的天数越短。播种到孕穗期间的气温与水稻出叶速度的关系(品种:协优107)影响叶片生长的关键因素叶龄是关键的内部因素。
在正常气温条件下,每张叶生长完成的历时是随叶位提高而增加,分蘖期平均4~6天,拔节后平均7~9天。拔节前拔节后不同叶位的出叶天数影响叶片生长的关键因素品种是关键的遗传因素。
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同期播种条件下,主茎总出叶数(N)比较稳定,年度和栽培措施的影响,最多相差0.5叶。2004-2006年武运粳7号主茎出叶数主茎出叶进程在栽培上的作用主茎出叶进程是水稻器官分化形成和采取栽培措施的时间尺度,是水稻科学栽培之根本。本地品种正常播期条件下主茎出叶总数栽培过程中跟踪记载主茎叶龄主茎叶龄的记载方法水稻叶片的长度次序水稻叶片从下到上的叶长是增加的,一般情况下倒3叶最长,随后倒2叶短于倒3叶,倒1叶短于倒2叶。叶龄记载标准倒3叶前,新生叶片抽出长度达到下一叶长的1/2,记0.4叶;达到下一叶的长度,记0.8叶;叶枕抽出下一叶,记1叶。3.6-3.7叶三、节间伸长节间生长过程:节间分化节间伸长物质充实物质输出叶节间同伸关系:n叶抽出=(n-1)~(n-2)节间伸长=(n-2)~(n-3)节间充实=(n+1)~n节间大维管束分化注:小麦n叶抽出=n~(n-1)节间伸长生理拔节期:水稻第1伸长节间伸长称为拔节。按叶—节间同伸关系,n个伸长节间的品种。生理拔节期=n-2倒数叶龄期=N-n+3叶龄期生产上,50%茎秆第1伸长节间伸长2cm以上称为拔节期。1614151312栽培的关键控制第1伸长节间长度——减少N-n+3叶龄期的N供应、增加C供应促进第1伸长节间大维管束分化——减少N-n+2叶龄期的N供应、增加C供应四、不定根发生种子根和不定根都能发生分枝,形成1、2、…级分枝根。不定根都长在节上,数量随节位提高而增加,在2-20条之间。叶根同伸关系:n叶抽出=n-3叶节发根次生根发生的最上节位:
水稻次生根发生的最上节位为第1伸长节间上部的一个节位,该节位根系发生在N-n+5叶龄期(拔节后后第二个叶龄期)。根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根系发生及活力主要受土壤通气状况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高时,根系发达,活力强。栽培上主要是通过控制土壤水分调节根系活力。
最后发根节位第1伸长节间穗下节间五、分蘖发生发生分蘖的最低节位:在主茎上——第1叶节在分蘖上——第1叶节/分蘖鞘节(杂籼)叶蘖同伸关系:n叶抽出=n-3叶节分蘖抽出第1叶=n-2叶节分蘖分化完成第3叶(3幼1基期)=n-1叶节分蘖分化完成第2叶(2幼1基期)=n叶节分蘖分化完成第1叶(1幼1基期)分蘖抽出第1叶后,主茎每长1叶,分蘖也长1叶。按叶蘖同伸规律,主茎8叶时,应有8个分蘖。1238316427525111411234232110A0/20/1-10/2-10/50/40/30/10/1-2主茎叶蘖同伸过程如下:A主茎叶蘖同伸过程如下:0A主茎叶蘖同伸过程如下:10A主茎叶蘖同伸过程如下:120A主茎叶蘖同伸过程如下:1230A主茎叶蘖同伸过程如下:123410A主茎叶蘖同伸过程如下:123451210A主茎叶蘖同伸过程如下:1236451132210A主茎叶蘖同伸过程如下:1236475211134232110A主茎叶蘖同伸过程如下:1238316427525111411234232110A主茎A0/20/1-10/2-10/50/40/30/10/1-2主茎523241011187623451231121114323211210/1-A0/1-A-A0/3-A0/2-A杂交籼稻分蘖鞘也发分蘖,主茎8叶时应有12个分蘖。A叶蘖同伸过程如下:主茎A叶蘖同伸过程如下:0主茎A叶蘖同伸过程如下:10主茎A叶蘖同伸过程如下:210主茎A叶蘖同伸过程如下:3210主茎A叶蘖同伸过程如下:324101主茎A叶蘖同伸过程如下:532410121主茎A叶蘖同伸过程如下:53241011623121主茎A叶蘖同伸过程如下:5324101176234121211321主茎A叶蘖同伸过程如下:52324101118762345123112111432321121主茎有效分蘖与无效分蘖:按叶根同伸关系,分蘖长到第3叶时,才从分蘖鞘节长次生根。3叶前的分蘖主要靠母茎供应养分,4叶及以上分蘖才能独立生活。水稻拔节后一般不再给分蘖提供养分。因此,拔节时3叶以下分蘖将相继死亡,成为无效分蘖;3叶分蘖部分死亡,成为动摇分蘖;4叶及以上分蘖才可能成为有效分蘖。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水稻拔节在N-n+3叶龄期(N主茎总叶数、n伸长节间数),按叶根同伸关系,拔节时能长到3叶的分蘖应该是N-n叶龄期同伸的分蘖。故:N-n叶龄期被称为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由于N-n叶龄期同伸分蘖为动摇分蘖,能否成穗取决于拔节时母茎的营养条件。对仅有4个伸长节间的品种,拔节时母茎的营养条件一般比较好。因此,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为N-n+1栽培的关键促进有效分蘖发生,控制无效分蘖发生。——增加有效分蘖期N供应,控制无效分蘖期N供应;——浅栽,栽插过深易形成地中茎;——有效分蘖期浅水层,无效分蘖期控水或深水层。六、穗分化与发育穗分化过程及叶龄鉴别:苞分化期3.5-3.1(3.5)一次枝梗分化期3.0-2.6(3.0)二次枝梗分化期2.5-2.1(2.5)颖花分化期2.0-1.6(2.0)雌雄蕊形成期1.5-0.8(1.5)花粉母细胞形成期0.8-0.4(0.5)减数分裂期0.4-0(0.3)花粉充实完成期0-出穗枝梗群与叶的对应穗轴上邻近的2-4个一次枝梗组成一个枝梗群,枝梗群的数量与伸长节间数相等,每个枝梗群在茎上有一个对应的叶供应养分。第4枝梗群第3枝梗群第2枝梗群第1枝梗群第4枝梗群对应叶第1枝梗群对应叶第3枝梗群对应叶第2枝梗群对应叶因此,抽穗期茎秆上应保持节间数相等绿叶数。一次枝梗数与第1伸长节间大维管束数
一次枝梗数=第1伸长节间大维管束数的1/3按叶——节同伸关系,第1伸长节间大维管束分化在N-n+2叶龄期。因此,无效分蘖期C供应与大穗形成有关。穗颖花数决定时期每穗颖花数为一次、二次枝梗数与每条枝梗上颖花数的乘积。一般而言,同一品种一次枝梗数较为稳定,二次枝梗数和每条枝梗上颖花数受环境影响极大。按叶——穗同伸关系,二次枝梗和颖花分化在叶龄余数2.5-1.5期间,为促大穗关键时期。按叶——穗同伸关系,花粉母细胞发育在叶龄余数0.8-0期间,为减少枝梗、颖花退化关键时期。七、开花受精与结实1、抽穗茎秆最上一个伸长节间(穗下节)伸长,将穗顶出剑叶叶鞘,称为抽穗。从穗顶部露出到穗下节抽出需5天,到穗下节间定长需7-9天,大约相当于剑叶抽出所需要的时间,即一个出叶周期。稻株各蘖抽穗次序一般为:主茎→分蘖。生产上,将全田50%穗抽出2cm以上称为抽穗期,80%穗抽出2cm以上称为齐穗期。2、开花水稻是边抽穗边开花作物,抽穗当日就开花。同一穗上,一次枝梗从上→下开花。同一一次枝梗上二次枝梗从上→下开花。同一枝梗上最顶部颖花先开花,随后从下→上,最后为顶2颖花。由于开花先后次序不同,形成了强势、弱势花。3、籽粒生长颖花授粉后8-10h后细胞开始分裂,2d后原胚形成,7d后顺次分化胚芽鞘、生长点、胚根、胚根鞘、不完全叶、盾片和第1完全叶,10d后胚分化完成,不再进行细胞分裂,种子具备发芽能力。随后,是淀粉和蛋白质充实过程。籽粒外型和鲜重大约到花后25d最大,称为灌浆期。4、最适抽穗结实条件抽穗期日均温25-26℃,抽穗-结实期日均温21-22℃,日温差10℃以上是最佳的抽穗结实期。在高产地区普遍规律是,抽穗至成熟期的平均最高气温在光合作用的最适宜温度25℃左右,平均最低温度在15℃左右。此条件可作为确定适宜播期的依据。第五节水稻生育进程与产量形成一、水稻的“三性”感光性:因日照时间缩短生育期缩短粳稻>籼稻;晚稻>中稻>早稻;晚熟>中熟>早熟感温性:因高温生育期缩短粳稻<籼稻;晚稻<中稻<早稻;晚熟<中熟<早熟基本营养性(基本营养生长期):不受短日照和高温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早稻>中稻>晚稻二、水稻生育进程(一)水稻生育时期水稻一生需经历出苗、分蘖(第4叶期)、拔节(N-n+3叶期或倒n-2叶期)、穗分化(倒4叶期)、孕穗(剑叶平展、叶耳距为0)、抽穗、成熟等生育时期。按拔节与穗分化的先后关系,将所有品种划分为3种生育类型:重叠型:先穗分化后拔节,n≤4的品种衔接型:穗分化与拔节同时,n=5的品种分离型:先拔节后穗分化,n≥6的品种生育类型不同决定了前后期肥料运筹比例,重叠型品种穗肥用量减少,分离型品种穗肥用量增加。(二)水稻生育阶段划分
三、构成产量的物质来源构成稻谷产量的干物质98.5%以上为光合作用形成的碳水化合物,从土壤中吸收的矿质元素所占比例<1.5%。产量的90%以上来自叶片光合作用,来自非叶片光合器官(茎鞘、穗等)的光合作用部分<10%。稻谷产量的80%以上来自抽穗后干物质生产,并随产量提高而增加。抽穗前干物质积累转运到籽粒中的部分对产量的贡献<20%。研究证明,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为一元二次抛物线。表明抽穗期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存在着既统一,又矛盾的关系,有一个适宜值问题。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适宜值为产量干重的1.1~1.2倍研究证明,抽穗至成熟期间干物质生产量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说明产量的高低,最直接、最主要地决定于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生产量,这个值愈大,产量愈高。抽穗后群体干物质生产量是提高产量的核心,产量越高抽穗后群体干物质生产量越高,大约为产量干重的0.8-0.95倍。产量=穗数×每穗颖花数×结实率×粒重四、产量结构及决定时期水稻产量各构成因素的形成过成也是各部器官建成与群体物质生产和转运的过程。穗数形成时期:直播稻第5叶期~拔节前一叶龄期,因为直播稻第5叶期才普遍分蘖。小苗移栽稻(移栽叶龄+2)叶龄期~拔节前一叶龄期,因为小苗移栽稻在大田新生2叶后才普遍分蘖。大中苗移栽稻(移栽叶龄+1)叶龄期~拔节前一叶龄期,因为大中苗移栽水稻在大田新生1叶后才普遍分蘖。但无论如何,决定时期是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n)以前的有效分蘖阶段,这一阶段的总茎蘖数是形成穗数的主体部分。(N-n)以后~拔节前一叶龄期只能起巩固穗数的作用,即争取部分动摇分蘖成穗和减少(N-n)以前发生分蘖的死亡。每穗颖花数(总粒数)形成时期:每穗颖花数形成包括颖花数增加和退化两个时期。颖花数增加期从倒4叶期~雌雄蕊分化期(倒1.5叶期),其决定在二次枝梗分化和颖花分化两个时期。由于第1伸长节间大维管束数与一次枝梗数密切相关,而上一节间维管束数的形成又是建立在下一节间维管束数基础之上的,不可能突然增多。因此,秧苗和分蘖期植株健壮程度也是增加颖花数的基础。颖花数退化期从雌雄蕊分化末期(倒1.5叶期)~孕穗期(剑叶平展、叶耳距为0),其中减数分裂期(倒1叶后半期)退化最多,为减少退化的关键时期。结实率形成时期:结实率与颖花发育状况有关,因此从穗分化开始到成熟整个过程都影响结实率。但决定时期主要为减数分裂期、抽穗期和灌浆盛期(齐穗~齐穗25d)。现已明确,结实率主要受开花期温度和湿度影响。抽穗前茎鞘中积累非结构碳水化合物的多少对结实率也有一定作用。因为水稻开花后众多籽粒同时发育,需要大量碳水化合物,仅靠当时的光合产物往往不够,必须分解抽穗前贮藏的物质来加以补充。对大穗型品种,尤为重要。粒重形成时期:粒重形成始于二次枝梗分化期到成熟,决定时期为齐穗~齐穗35d。抽穗前主要影响谷壳容积,是粒重形成的基础时期。由于水稻产量是源(光合作用)库(籽粒库容)互作结果,生产上常按源与库的关系划分品种的类型。源限型品种:每穗总库容大(颖花数多、千粒重高),抽穗后单位干物质负担的颖花数多,相比之下光合源不足,结实率低或出现二次灌浆特性。栽培上以增加穗前储存和穗后光合生产为主攻目标。库限型品种:穗数多,每穗总库容小(穗型小,千粒重低),结实率高。栽培上以增加每穗颖花量为主攻目标。源库互作型品种:源库特征介于前二者之间。栽培上增源、扩库并重。五、水稻品种源库类型六、高产群体的特征(一)群体茎蘖动态发展合理
群体茎蘖合理发展是穗数形成的基础,高产群体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是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n)群体茎蘖数够苗(达到目标穗数),拔节前一叶龄期(N-n+2)分蘖停止发生,出现高峰苗数,高峰苗数为目标穗数的1.1-1.3倍,成穗率75%以上。(二)抽穗期LAI适当、质量高,茎秆叶系配置合理
群体LAI是光合物质主要生产源,高产群体一般有一个较大的LAI,但不是越大越好,过大LAI势必导致群体下部叶片和茎鞘接受的光照少,根系发育不良,节间伸长过快,长度增加,纤维化程度低,增加倒伏风险。按同伸关系,以N-n叶龄期为界,此前出生的叶着生在分蘖节上,称为近根叶,到抽穗期这些叶基本死亡;N-n叶龄期以后出生的叶着生在伸长节上,称茎生叶,其数量和茎伸长节间数相等,成为抽穗期以后的功能叶。
茎生叶同化产物的流向是有分工的。上3叶光合产物主要供应给籽粒,下部2-3叶主要供应给根系和节间。若下部叶受光量低于1000LX(稻叶的光补偿点),叶自身会“饥饿”而死。下部叶受光量在2000LX以上,叶片才有多余光合产物向外输出。由于不同地区抽穗期自然光照强度不同,不同品种叶角不同导致消光系数不同。因此,不同地区不同品种适宜LAI是不同的。可由门司正公式定量:I0为抽穗期自然光照强度K消光系数,K=Sin(a);a为上三叶叶角江苏南部水稻抽穗期光照强度45000LX左右,粳稻品种顶部3张叶片的平均叶角为20度左右。适宜LAI仅反映了群体的数量,还存在构成质量问题。抽穗期LAI,从横向上可分为有效茎蘖叶面积、无效分蘖叶面积;纵向上由于具有与伸长节间相等的绿叶数,其中上三叶的生长与穗分化同步,并处于受光良好的上层,生理年龄有轻,为籽粒灌浆的主要功能叶,故称为高效叶。而处于有效茎蘖基部的叶片,生理年龄老,受光条件差,相对而言是低效叶,但它们又是高产所必需的。因此,在抽穗期LAI中有效叶面积与无效叶面积各占的比例,在有效叶面积中高效叶面积与低效叶面积各占的比例,对群体光合性能和产量影响较大。高产群体高效叶面积率75-80%,有效叶面积率>95%。高产群体除有一个较好的叶面积组成外,抽穗期每个有效茎蘖上叶系的配置也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抽穗期水稻茎生倒3叶最长。高产群体中,一般为倒2叶最长,叶长序为倒2叶≥倒3叶>倒1叶>倒4叶>倒5叶,即23145叶长序。因为倒2叶伸长是与二次枝梗和颖花分化是同步的,倒2叶较长是大穗的标志。(三)大库容群体库容=穗数×穗颖花数×粒重因此,提高产量有3个途径,即增穗、增每穗颖花数和增粒重。理论上,任何途径都能提高产量,但现实并非完全如此。(1)粒重主要受环境影响,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正常年份是比较稳定的,奇异年份才有较大变动。除非有重大栽培失误,如缺肥早衰或过肥贪青倒伏,又如病虫为害。(2)我国水稻生产已完成了低产向中产的转变,这一转变主要通过增加穗数实现。目前亩穗数普遍居高不下,增穗增产的潜力已丧失。因为一般品种抽穗期单茎叶面积都在200cm2以上,增穗势必过快扩大叶面积,导致群体通风透光条件恶化,影响产量。鉴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进一步提高产量,即中产变高产、高产超高产,只有增加每穗颖花数。近年来江苏水稻高产就是通过稳定穗数、提高每穗颖花数实现的。武育粳2号百亩示范方穗粒结构演进(江苏武进)关于颖花量与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关系过去认为群体颖花量与产量呈二次抛物线关系,颖花量超过一定值,结实率和粒重下降而减产,现在看来如果把颖花量限制为一个适宜的量即宣告了产量的限度。作为一个品种,在LAI适宜时,颖花量提高肯定有一个限度,但这一限度值又是很难确定的。近年生产实践证明,对一具体品种只要将LAI控制在适宜水平上,不断增加颖花量、结实率和粒重并不会下降,但如促进颖花量增加的同时叶面积过大,郁蔽严重、群体光合量下降或倒伏,结实率和粒重才会下降。
提高颖花量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抽穗至成熟期光合生产从源流库关系看,高颖花量扩大了库容量,就使稻穗具有主动向光合生产系统提取光合产物的能力,调节流的运转方向和速度,形成所谓的容器拉力,反过来又促进叶片的光合生产效率。这一事实已被以下研究证实。1、相对于源的库容量愈大,单位叶面积的同化量愈高。2、相对于源的库容量大,分配到谷粒中的光合产物比例提高。
提高颖花量是实现高产的前提,但提高颖花量的同时往往伴随叶面积增大,当群体叶面积随颖花数增加而增大到一定程度,群体内受光条件恶化,引起一系列生理失调现象,而造成库大源不足,导致结实率和粒重下降。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松岛提出了“最适颖花量”的概念;吉田昌一、刘敬良等主张适宜叶面积,增加颖花量和物质生产量;凌启鸿等从生产实际出发,将库容与叶量的关系用粒叶比表示,并用此衡量源库是否协调。(四)高粒叶比
粒叶比的三种表示:
(1)颖花/叶=群体总颖花数/最大叶面积(2)实粒/叶=群体结实粒数/最大叶面积(3)粒重/叶比=群体产量/最大叶面积颖花/叶反映了单位叶面积所负载的库容;实粒/叶不仅反映了单位叶面积所负载的库容,同时反映了抽穗前灌浆物质积累状况和抽穗后光合环境的优劣;粒重/叶是源对库的实际贡献,它既反映了源与库的两个方面,又表达了流的信息。研究发现上述3个比值与产量以及3个比值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9)。因此任何一种表示方法均可作为粒叶比的指标。粒叶比的生理意义已被下列实验所证实:1、相同LAI条件下,粒叶比高的群体光合强度大。2、粒叶比越大根系活力越强。(五)茎系粗壮
由于一次枝梗与节间大维管束是有联系的,第1伸长节间3个大维管束连节1个一次枝梗。因此,茎杆越粗壮,穗子越大。由于节间长度是植株高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叶系空间分布的支持者。从抗倒伏上看,越短越好。从叶系空间分布上看,越长越好。高产群体基部第1、2节间要短,总长度<株高10%,在这一条件下穗下节尽可能长。由于叶鞘对节间具有保护作用,节间的充实也依赖于叶鞘。因此,成熟期活叶鞘数也是高产茎秆的重要指标。(六)根系发达、活力旺盛
保证水稻分蘖早发及时够苗,要靠根系发得早;改善株型,培育壮秆,要靠根系扎得深;争穗大粒多粒饱,要靠根活力高,不早衰。水稻次生根发生终止期4个节间品种在抽穗期,5个节间品种在孕穗期,6个节间品种在剑叶抽出时。终止发根叶龄期及前1叶龄期发生的根着生于第1伸长节间上、下2个节上,在地表层或地面上,形成“浮根”。浮根出现是水稻根系发达的标志,也是高产水稻所必须的条件。
终止发根叶龄期以后水稻根数不再增加,但根的分枝要到成熟期才停止。因此,维持抽穗后根系活力是防止叶片早衰、提高结实率和粒重的重要途径。
根系活力的鉴别:1、白、黄、黑根比例;2、α-奈胺酸(α-NA)还原能力;3、基部节间伤流量。第六节水稻定量栽培技术一、播种期确定播种期确定通常要考虑种子安全发芽出苗、幼苗安全生长、水稻安全齐穗和茬口等。在我国,水稻春季播种主要受播种期间低温的限制。由于水稻发芽出苗的最低日均气温为10℃(粳)、12℃(籼)。因此,在自然状况下,最早播期为春季日均气温稳定通过10℃(粳)、12℃(籼)的初日。在保护性育秧条件下,最早播期应考虑水稻移栽的安全和秧龄长短两个方面。水稻安全移栽温度为15℃以上,允许最长秧龄为N-n-1叶。在我国,秋熟水稻的播种期主要受齐穗期间低温的限制。水稻安全齐穗最低温度20℃(粳)、22℃(籼)和23℃(杂籼)。因此,最迟播期应保证水稻在秋季日均气温稳定通过20℃(粳)、22℃(籼)、23℃(杂籼)的终日前齐穗。以此为依据,根据当地气象资料和品种播种到齐穗所需有效积温,推算最迟播种期。在生长季节允许条件下,适宜播期应将水稻抽穗结实期安排在最有利于灌浆结实的季节。关于最佳抽穗结实期最佳抽穗结实期是指一个地区温光条件最有利于提高抽穗至成熟期光合积累量的时间段。研究表明:抽穗期日均温25-26℃,抽穗-结实期日均温21-22℃,日温差10℃以上是一个地区水稻的最佳抽穗结实期。在高产地区普遍规律是,抽穗至成熟期的平均最高气温在光合作用的最适宜温度25℃左右,平均最低温度在15℃左右。丽江水稻最佳灌浆期二、壮秧指标与播种量确定1、秧龄播期确定后,由于前茬收获迟早不同或移栽适期的限制(寒地水稻),带来秧龄的长短不一。
拔秧移栽起始叶龄:按幼苗发根规律,1-2叶秧苗可以带芽谷移栽(3叶期发根)。3-4叶秧苗处于断奶期,易死亡,只能带土移栽。因此,拔秧移栽最小叶龄为5叶期秧苗。
拔秧移栽最大叶龄:N-n-1叶龄期,这一叶龄期移栽大田不再发生有效分蘖,完全依靠基本苗成穗。2、壮秧形态指标4叶以下小苗,以3叶期秧苗适时超重为壮秧的指标。4叶以上秧苗,以主茎与分蘖保持N-3同伸关系为指标。如果分蘖的发生落后于N-3规则,表明秧田群体分蘖动态出现分蘖停滞,群体条件恶化,应移栽。若此时再不移栽,原来的壮苗将转化为弱苗。3、播种量确定据观测,不论是在秧田还是本田期,LAI达到4分蘖发生便受影响,LAI=4.5为分蘖发生的极限。因此,秧田适宜苗数(万/亩)=4.5×666.7/S。其中,S为移栽时秧苗单株叶面积(cm2)。S受移载秧龄、品种、育秧方式和肥力水平影响,可以通过具体测定,取得一个地区、不同品种、不同育秧方式下的S值。一般情况下,粳稻5叶平展S=15,6叶平展S=20,7叶平展S=30,8叶平展S=65;籼稻5叶平展S=25,6叶平展S=30,7叶平展S=65,8叶平展S=135。秧田适宜苗数确定后,进而根据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和成秧率计算播种量。播种量(kg/亩)=适宜苗数(万/亩)×千粒重(g)发芽率(%)×成秧率(%)×1064、秧田期管理技术要点(1)播前种籽处理——晒种、选种(2)浸种(消毒)——吸足谷重1/3的水分(3)催芽高温露白(35-38℃),15-18h,至80%破胸;适温催根(30-35℃),翻堆散热,至齐根;保湿促芽(20-25℃),保湿,至根长一粒谷、芽长半粒谷;摊凉锻炼(自然温度),摊薄炼芽1d。(4)秧田耕整平、上软下硬,秧板上铺3cm泥浆,软硬度达自然落入半粒谷。(5)播种播种均匀,塌谷至谷粒刚好入泥,细土覆盖<1cm(6)秧田期管理第1叶平展前,水不上秧板,保持土壤湿润、通气,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烈日跑马水。第2叶期施断奶肥3-5kg/亩尿素,水分管理与1叶期相同。第3叶期薄水灌溉,防止秧苗生理失水。遇寒潮低温时深水护苗,低温过后逐步排浅水层。第4叶期以后,浅水灌溉,不宜断水,以免根系长得太深,不好拔苗。看苗施接力肥,具体施与不施、何时施、施多少,以保证拔秧前6-7天肥效耗尽为原则。移栽前3-4天施起身肥(送嫁肥),尿素10-15kg左右,促使秧苗多吸N,有利于移栽后活棵返青。三、基本苗定量基本苗数(万/亩)=目标穗数(万/亩)/单株成穗数(个)单株成穗数定量大中苗移栽条件下
单株成穗数=(1+t1)[1+(N-n-SN-1-a)r1]+t2r2t1移栽时秧苗3叶以上分蘖数t2移栽时秧苗2叶以下分蘖数,r2相应成活率,取0.4-0.6SN移栽秧龄r1为SN至N-n叶龄期有效分蘖发生率,一般取0.8-0.9a为N-n调节值,一般群体在N-n叶龄期够苗,故取0.5小苗移栽条件下除一次分蘖外还有大量二次分蘖成穗,且小苗移栽一般缺位2个。单株成穗数=有效分蘖叶龄余数(N-n-SN-2-a)的数列扩大行距,缩小株距,减少每穴栽插苗数
在保证适宜基本苗、株距不小于2.5寸(不好栽)和每穴栽插种子苗数不多于3棵的条件下,行距尽可能扩大。扩大行距,能增加群体内的透光率。在分蘖期可以提高水温,促进水稻的分蘖;中期可以提高对增施N素穗肥的同化能力,调节糖、氮比,有利于提高分蘖成穗率、促进根系生长,抑制节间伸长、增加茎秆强度,防止叶片徒长,增强颖花分化和发育的能力,并减轻纹枯病等病害的发生;抽穗后除继续发挥中期的各种优势外,还有延缓中下部叶片和根系的衰老,增加抽穗至成熟期群体光合生产和积累的能力,增加结实率和粒重的作用。四、施肥定量在高产条件下,水稻拔节前吸N、P、K的数量分别占一生吸总量的30%、35%、50%左右;拔节~抽穗阶段吸收N、P、K量分别占50%、50%、40%;抽穗后吸收N、P、K量分别占20%、15%、10%。水稻属喜铵作物,拔节前明显偏向吸收铵态N,拔节后稻根还原力强,特别是上层根系和浮根的产生,对硝态N的吸收显著增加。故也称水稻为前铵后硝作物。(一)高产水稻对N、P、K的吸收(二)氮肥定量氮肥定量分为总N量和N肥运筹两部分,都是根据高产水稻需肥规律、土壤供氮规律、肥料特性和当季利用规律、以及生育期间各种情况变化来定量的,是栽培中较难定量的技术之一。1、总N量确定
总施N量=(目标产量吸N量-土壤供N量)/肥料利用率(1)目标产量吸N量=目标产量×单位目标产量吸N量
据统计每生产100公斤稻谷吸N量粳稻在2.2kg,籼稻2.0kg。(2)土壤供N量=无N区产量×单位无N区产量吸N量
研究表明,无N区吸N量随地力(即无N区产量)提高而增加,且受土壤质地影响,粘土地比砂土地高。无N区百公斤稻谷吸N量=0.00235×无N区产量+土壤因子土壤因子粘土取0.68,砂土取0.54(3)N肥当季利用率不同品种、土壤质地、肥料、施肥方法、前后施肥比例、气候、土壤水分都会影响肥料利用率,有17.1-45.3%的差异。但高产条件下,上述各因素都必需保证在最适范围,所以肥料利用率高低实际上也就是各项措施合理与否的一种综合体现。统计江苏各地600-700kg田块肥料利用率25-40%,700kg以上田块38-46%,可见40%的N素利用率是夺取高产的关键指标。2、基蘖肥N:穗肥N
基蘖肥、穗肥的确定,目前尚缺乏强有力资料,但品种伸长节间数目影响穗肥定量是肯定的。统计全国情况:n≥6品种以4:5~6:4为宜n=5品种以6:4为宜n=4品种以7:3为宜施肥原则确保有效分蘖阶段水稻不缺N(顶4叶叶色深于顶3叶),并保持合理的氮浓度渐降动态,到无效分蘖期降到缺N水平(顶4叶叶色浅于顶3叶);穗分化开始N水平逐渐提高,进入二次枝梗分化以后达到不缺N水平以上(顶4叶叶色深于或接近于顶3叶),且维持到乳熟期,乳熟后合理下降,提高物质运转。3、氮肥定时分蘖肥施用分蘖肥水稻活棵后即可一次施用,其数量超过多9kgN时,可分次施用,但必须要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2个叶龄之前施完全部分蘖肥,且最后一次分蘖肥数量要少,以保证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以后水稻开始轻微缺N,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提高成穗率。穗肥施用穗肥分促花肥(倒4叶)、保花肥(倒2叶)和促保花肥(倒3叶)三次。具体施用次数和数量与品种源库类型有关。按群体质量理论,将每穗颖花数多、千粒重高,即总库容大的品种称为源限型品种;将每穗颖花数少、千粒重低,即总库容小的品种称为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天津一百中高考语文质检试卷(一)
- 2023年全断面掘进机项目融资计划书
- 2023年三醋酸纤维素膜项目融资计划书
- 《社会文化》课件
- 电力及电机拖动习题库+参考答案
- 养老院老人生活设施维修人员考核奖惩制度
- 养老院老人护理评估制度
- 2024年大型企业第三方社保代缴与员工福利管理服务协议3篇
- 施工房屋漏水免责协议书(2篇)
- 2025年驾考驾考货运道路从业资格证
- DTU配网自动化测控终端精讲
- 道路运输达标车辆客车货车核查记录表
- 儿童诗儿童诗的欣赏和创作(课件)
-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思路(共3页)
- 五笔常用字根表3746
- 新生儿肺气漏
- 气管切开(一次性气切导管)护理评分标准
- 保安工作日志表
- 姜太公钓鱼的历史故事
- 数控车床实训图纸国际象棋图纸全套
- 电子政务概论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