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张-方剂学基础理论_第1页
第12张-方剂学基础理论_第2页
第12张-方剂学基础理论_第3页
第12张-方剂学基础理论_第4页
第12张-方剂学基础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方剂学基础理论方剂:针对具体病症,按照组方原则,选择药物,酌定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的中药组合,是中医辨证施治的具体体现,在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最后完成药物的治疗处方。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方剂基础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等相关知识的一门学科。方剂病人证候表现(自诉及诊察)病因病机证治法中药论治方剂代表著作:1.《伤寒论》2.《金贵要略》3.《备急千金要方》4.《千金翼方》5.《外台秘药》6.《圣济总录》7.《太平惠民和剂局方》8.《普济方》9.《医方集解》10.《成方切用》唐王焘《外台秘要》收方6000余首,引录大量医学著作,是研究唐以前医学的重要文献。宋翰林医官王怀隐等编著的《太平圣惠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写的方书,载方16834首,既继承了前代医学成就,又总结了当代医学经验,是一部临床实用的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初载方297首,后经多年的多次重修,增补至788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典。《圣济总录》载方近2万首,是又一部由政府编写的方书,内容丰富,堪称“宋代医学全书”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我国现存最早的妇科专著。金元时期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开后世方论之先河,首次依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是第一部专门剖析方剂理论的专著。明朱棣编《普济方》载方61739首,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方书。明吴昆《医方考》载方700余首,是历史上第一部详剖方剂的理论专著,“考其见证,考其名义,考其事迹,考其变通,考其得失,考其所以然故。”清汪昂《医方集解》载方700余首,将方剂按功用分类。方剂与治法方剂地位:是祖国医学中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辨证:根据疾病所表现的证候,分析、辨别疾病当前阶段的病因、病机、病性、病位等。论治:是在辨证清楚的基础上,对该病确定恰当的治疗方法,在治法的指导下选用适宜的药物组成方剂。治法:是临床辨明证候之后,在治疗原则的指导下,针对病证的病因病机所拟订的治疗方法。方剂与治法的关系1、从历史的发展看,先有方,后有法。2、从临床辨证论治来看,“方从法出,以法统方”,方从属于法。3、方与法是辨证统一,不可分割的。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具体体现。治法的形成与发展

1、《黄帝内经》中最早提出治法。2、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进一步充实了治法。3、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中明确提出治法,将诸多治法概括成“八法”。即: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种治法。八法的意义:是对众多治法的高度概括,是中医学中归纳法的具体体现。方剂的组成一、方药配伍: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性能,有选择地将二味或二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在一起使用。二、组方的目的1.增强药物作用,提高疗效,满足病情需要2.随证选药组方,以全面照顾病情,扩大治疗范围。3.降低药物毒性,缓和峻猛之性,调和药味,以达安全用药以及便于服用的目的。组方原则最早见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李杲《脾胃论》中申明:“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君臣有序,相与宣摄,则可以御邪除病矣。”一、方剂的组成原则“依法选药,主从有序,辅反相成,方证相和”二、君臣佐使的组方结构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其药力居方中之首,用量较作为臣、佐药应用时要大。在一个方剂中,君药是首要的,是不可缺少的。构成:1)单味药构成主药:麻黄汤中用麻黄作主药,发散风寒,宣肺平喘。

2)两味以上药物组成:相类-银翘散中的银花和连翘共奏清热解毒之效。相使-桂枝汤中的桂枝与白芍。3)几个法合用:气血两虚证-补气法+补血法臣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或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构成:相类和相使性配伍如:麻黄汤中桂枝配麻黄-加强功效(发汗解表)杏仁配麻黄-辅助治疗兼证(止咳)如:黄连解毒汤中芩、柏、栀子是辅药佐药:佐助药:配合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用以治疗次要病证的药物。佐制药:消除或缓解君、臣药毒性与烈性的药物。反佐药:病重邪甚以及拒药不受的情况下,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构成:相制性配伍A.如:三物备急丸治疗寒积证(胸腹冷痛,胀满,便秘,四肢逆冷,脉沉迟等),用温下法治疗。巴豆为君,干姜为辅助温中,大黄佐制巴豆的辛热及毒性。B.如:麻杏石甘汤,石膏是佐药,制约麻黄的发汗偏性。使药:引经药:引导方中药物的药力直达病所。调和药:能调和方中诸药的性能,协调诸药的相互作用或起到矫味作用。麻黄汤君药—麻黄,辛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臣药—桂枝,辛甘温,透营达卫,解肌发汗,助麻黄发汗解表,兼温经止痛。佐药—杏仁,苦温,降泻肺气,助麻黄平喘。使药—炙甘草,甘温,调和诸药。临证组方时1、每一方中必有君药。2、不是每一种臣佐使药都具备。3、不是每药只任一职。4、药味繁多的,按其药物作用归类,分清主次即可。病证症结合的组方思路1、因病选药2、因证配伍3、因症用药组方的变化一、药味的增损1、佐使药的加减(随证加减)在主证不变的情况下,对某些药物进行加减,以适应次要兼证是需要,不致于引起功效的根本改变。如四君子汤和六君子汤。2、臣药的加减(药物配伍的变化)改变了方剂的配伍关系,使方剂的功效发生根本变化。如麻黄汤和麻杏甘石汤。二、药量的加减1、改变药力。如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2、扩大治疗范围。桂枝汤与桂枝加芍药汤3、改变主治。四物汤重用熟地用治血虚,重用川芎用治血淤。三、剂型的变化药力大小和缓峻的变化。第三节方剂的应用形式和用法

常用剂型汤剂、散剂、丸剂(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膏剂、酒剂、丹剂、茶剂、露剂、锭剂、条剂、搽剂、栓剂、冲剂、片剂、胶囊剂、糖浆剂、口服液、注射剂1.汤剂:

A.制法:古称汤液,是将药物饮片加水或酒浸泡后,再煎煮一定时间,去渣取汁,制成的液体剂型。作用:主要供内服。外用的多作洗浴、熏蒸及含漱。

B.特点: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特别是能根据病情的变化而随证加减,适用于病证较重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李杲说:“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

C.不足:服用量大,某些药的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或易挥发散失,不适于大生产,亦不便于携带。

煎药法与服药汤剂是临床最常用的剂型,根据药物性质及病情的差异,应采取不同的煎药方法。《医学源流论》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煎药用具:一般以瓦罐、砂锅为好,搪瓷器具或不锈钢制品亦可,忌用铁器、铜器。煎药用水: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均可。煎药火候:武火、文火”,煎药方法:浸泡,再煎煮(先武,沸后文),易于煎出有效成分。特殊用法:

(1)先煎;

(2)后下;(3)包煎;

(4)单煎;(5)烊化;(6)

冲服;

(7)打粉。服药法服药时间病在上焦,或对胃肠有剌激─宜食后服病在下焦─宜食前服补益药与泻下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临卧服急性重病─不拘时服慢性病─应按时服治疟药─宜在发作前2小时服服用方法A.剂型:服用汤剂,一般一日1剂,分2-3次,温服。B.药物性质峻、毒药:小量始,渐加量,取效即止,药后调护。

解表药:取微汗,不可大汗C.病人情况服药呕吐者─与姜汁同服;亦可冷服,小量频服昏迷病人:鼻饲法用药饮食注意:水肿病人:宜少食盐

消渴病人:宜忌糖

下利病人:慎油腻

寒证病人:禁生冷等方剂学的学习方法及要求一、具备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二、明确方剂学的学科特点三、以章(法)为纲,以节(方)为目,纲目联系四、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