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2溶解度第课时海水晒盐和东坡盐槽的图片。盐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盐的开发利用与人类早期部落的形成、古代科技发明、环境变迁、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也密切相关。宋代文豪苏东坡被贬海南期间,听说海水晒盐之事,来此嬉水,不仅留下了“东坡盐槽”,还将品尝到的盐焗鸡、盐焗虾、盐焗蛋、盐焗鱼等特色盐焗系列美食推广和保存下来,至于赏盐赋诗,更是不在话下。思路一
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漂亮;饭后喝汤,肥胖晃晃。”妈妈在家为小槐同学准备了一碗汤,小槐一尝淡了,要妈妈加(盐);小槐一尝还说淡了,又要妈妈加(盐);小槐一尝还是说淡了,再要妈妈加(盐)……食盐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是否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思考】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一种物质能否溶解在另一中物质里,与这两种物质的性质有关。那么,像食盐和蔗糖这样能够溶于水的物质,是不是可以无限量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实验9—5: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在常温下,取大约20mL水到入玻璃杯中,加入5g食盐,搅拌,等食盐溶解后,再加5g,搅拌,观察现象。然后再加入15mL水,搅拌,观察现象。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5g氯化钠20mL水再加5g氯化钠15mL水待溶解后氯化钠溶液操作取装有20mL水的烧杯,加入5g氯化钠,搅拌再加入5g氯化钠,搅拌再加入15mL水,搅拌现象结论氯化钠晶体溶解有未溶解的氯化钠晶体剩余的氯化钠晶体继续溶解最后消失物质溶解受溶剂的量的影响氯化钠溶于水操作加入5g氯化钠,搅拌再加入5g氯化钠,搅拌再加入15mL水,搅拌现象结论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结论氯化钠晶体溶解氯化钠晶体部分溶解剩余的氯化钠晶体继续溶解最后消失增加溶质的量,能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实验9—5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增加溶剂的量,能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思路二
实验9—6: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在常温下,取大约20mL水到入玻璃杯中,加入5g硝酸钾,搅拌,等硝酸钾溶解后,再加5g,搅拌……加了几次后,烧杯中的硝酸钾固体才有剩余而不再溶解?然后加热,观察现象。再加5g硝酸钾,观察现象。等溶液冷却后,又有什么现象发生?20mL水5g硝酸钾5g硝酸钾硝酸钾溶液有固体剩余5g硝酸钾冷却硝酸钾溶于水操作现象结论加入5g硝酸钾晶体,搅拌再加入5g硝酸钾晶体,搅拌……加热再加入5g硝酸钾晶体,搅拌冷却全部溶解部分溶解晶体溶解晶体又溶解有晶体析出物质的溶解受温度的影响加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小结】某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对其他物质而言并非饱和,所以,向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硝酸钾能继续溶解。活动:如何证明你所配制的溶液是否饱和?一般地说,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1、看在一定温度下,该溶液中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向溶液中加少量该溶液中的溶质,看是否溶解。3.“在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发现硝酸钾固体消失,则说明原氯化钠溶液不饱和。”这句话是否正确?【课堂练习】1.如何判断某一蔗糖溶液是否饱和?2.在一定温度下,向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变为103克。此说法对否?为什么?取少量此蔗糖溶液,加入少量蔗糖,若溶解则说明原溶液不饱和;若不溶解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此说法不正确。因为在一定温度下,该食盐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食盐,溶液的质量仍为100克。不正确。因为判定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强调的是:加入同种溶质,观察是否溶解。活动与探究:取少量硝酸钾饱和溶液放于蒸发皿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观察现象。加热该溶液,观察在持续加热的过程中混合物的变化。[总结]在加热溶液的过程中,起初溶液温度升高,溶剂蒸发得比较少,溶液由饱和转化为不饱和,所以固体继续溶解;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溶剂不断蒸发,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所以又析出固体。“升高温度”与“蒸发溶剂”是同一过程的两个矛盾体,只要我们把握好一定的尺度,就能将饱和溶液与不饱溶液相互转化。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在实验9—6中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达到饱和时,硝酸钾再溶解了,加热后,硝酸钾又溶解了。同学们可以猜想: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在冷却后会发生什么现象?问题:室温下,10gKNO3在20mL水中溶液达到饱和,升高温度,杯底KNO3固体继续溶解,且又溶解了5gKNO3;冷却到室温,20mL水溶解KNO3的质量不超过10g,此时多余的KNO3会怎样?讨论[观察]玻璃片上的白色斑迹。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增加溶质升高温度蒸发溶剂降低温度增加溶剂蒸发溶剂降低温度晶体析出结论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增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注意:只有指明“在一定温度下”和“在一定量溶剂里”,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温馨提示:“升温”和“降温”两种方法适合大多数固态溶质的溶液,对极少数固体(如:氢氧化钙)来说恰好相反可以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氯化钠。利用海水晒盐就是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食盐晶体。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不适宜采用降温结晶。以上我们讨论出的转化关系与条件是大多数物质存在的普遍规律,但不可否认特殊性的存在。例:Ca(OH)2的水溶液,降温时可由饱和转化为不饱和。因此上述转化规律只适用于大多数物质。交流
[知识拓展]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方法:1.对于大多数固体: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对于Ca(OH)2: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2015·上海中考节选)溶解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用硫酸铜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完成下列填空(用编号表示)。所得三个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
。
解析:有晶体析出的溶液一定是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A中的硫酸铜会形成硫酸铜晶体,因此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B>C>A。AB>C>A2.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4g氯化钠晶体,充分搅拌后,仍有部分晶体未溶,再加10g水,固体全部消失。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B.加水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解析:加水前有未溶解的固体,肯定是饱和溶液;加水后固体全部消失,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A3.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A.溶质的质量B.溶剂的质量C.溶液的质量D.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解析: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的质量增加。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发生改变。A解析:根据饱和溶液是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因此,可向溶液中加少量该溶质,不能继续溶解则溶液为饱和溶液。保持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少量该溶质,不能继续溶解则溶液为饱和溶液4.在一定的温度下,检验某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最简单的方法是————————————————————————————————————————————————————————。课题2溶解度第1课时一、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供应链中的智能化运输方案
- 共享工具:家用工具共享平台
- 黄山2024年安徽黄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使用周转池编制招聘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频考版试卷)附带答案详解
- 太阳池项目可行的性研究报告
- 企业战略管理研究论文(含目录)
- 风景区旅游电子商务平台运营考核试卷
- 零配件供应链金融知识考核试卷
- 星系并合模拟与观测-洞察分析
- 语境理解能力培养-洞察分析
- 学情反馈机制创新-洞察分析
- 广西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慢性病申报表
- 四年级小学英语答题卡模板1
- 公路工程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18版
- 版高考语文标准作文纸
- 电锅炉房设计规程
- 四年级心理健康 12.我也能当家 课件(7张ppt)
- 10kV架空线路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模板
-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设计[1]
- 政务礼仪培训课件(PPT66页)rar
- 水土保持常用监测手段及方法
- 片石挡土墙砌筑施工方案及工艺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