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5413.30-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和乳制品杂质度的测定》相比于《GB/T 5413.30-1997 乳与乳粉 杂质度的测定》,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更新:
-
标准性质变化:最显著的变化是从推荐性国家标准(GB/T)转变为强制性国家标准(GB),这意味着该标准从指导性变为所有相关企业必须遵循的法定要求,增强了实施的强制力和法规约束力。
-
适用范围扩展:新标准不仅适用于乳粉,还扩大到了整个乳和乳制品范畴,涵盖了更广泛的产品类型,提高了标准的通用性和适用性。
-
检测方法更新:GB 5413.30-2010引入了更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方法,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这可能包括对样品前处理步骤的优化、分析仪器的升级,以及数据处理方法的改进,确保测试结果更加科学可靠。
-
限量指标调整:新标准可能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食品安全需求,对乳和乳制品中的杂质限量进行了重新评估和设定,确保产品安全符合当前的健康标准和消费者保护要求。
-
术语和定义明确化:为适应乳品行业的发展和国际接轨的需要,新标准对相关术语和定义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使得标准内容更为清晰,减少理解和执行过程中的歧义。
-
质量控制加强:GB 5413.30-2010可能增加了对实验室质量控制的要求,如对检测过程的标准化操作、仪器校准、人员培训及能力验证等方面的规定,以提升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犌犅5413.30—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和乳制品杂质度的测定
犖犪狋犻狅狀犪犾犳狅狅犱狊犪犳犲狋狔狊狋犪狀犱犪狉犱
犇犲狋犲狉犿犻狀犪狋犻狅狀狅犳犻犿狆狌狉犻狋犻犲狊犻狀犿犻犾犽犪狀犱犿犻犾犽狆狉狅犱狌犮狋狊
20100326发布2010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书
犌犅5413.30—2010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5413.30—1997《乳与乳粉杂质度的测定》。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5413.30—1997。
Ⅰ
书
犌犅5413.30—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和乳制品杂质度的测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乳和乳制品杂质度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生乳、炼乳及乳粉杂质度的测定,不适用于含非乳蛋白质、淀粉
类成分、不溶性有色物质及影响过滤的添加物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
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3原理
试样经过滤板过滤、冲洗,根据残留于过滤板上的可见带色杂质的数量确定杂质量。
4仪器和设备
4.1过滤设备:杂质度过滤机或配有可安放过滤板漏斗的2000mL~2500mL抽滤瓶。
4.2过滤板:直径32mm,单位面积质量为135g/m2,符合附录A的要求,过滤时通过面积的直径为
28.6mm。
4.3杂质度标准板。
4.4杂质度标准板的制作方法见附录B。
4.5天平:感量为0.1g。
5分析步骤
液体乳样量取500mL;乳粉样称取62.5g(精确至0.1g),用8倍水充分调和溶解,加热至60℃;
炼乳样称取125g(精确至0.1g),用4倍水溶解,加热至60℃,于过滤板上过滤,为使过滤迅速,可用真
空泵抽滤,用水冲洗过滤板,取下过滤板,置烘箱中烘干,将其上杂质与标准杂质板比较即得杂质度。
当过滤板上杂质的含量介于两个级别之间时,判定为杂质含量较多的级别。
6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最新文档
- 租用意向协议书
- 经营撤股协议书
- 台球厅承包合同协议书
- 租凭工厂协议书
- 美发合资协议书
- 聘请砍树协议书
- 经营转让协议书
- 向厂方解除合同协议书
- 自愿出资协议书
- 拱墅区土方运输协议书
- 无机化学说课
- 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西区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吊装施工记录
- 国开《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形考任务4-配置故障转移群集服务实训
- 风力发电居间合作协议书范本
- 基于单片机的五岔路口交通灯方案设计
- 2023污水处理用复合碳源技术规范
- 4-6岁一盘粽子-超轻粘土课件
- 解读《2023年中国血脂管理指南》
- 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典型产品构配件种类及规格
- 马铃薯(土豆)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