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行政活动的方式
案例回顾:
7月11日,成都市食品安全办公室联合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商局、公安局等6部门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近期整治打捞“地沟油”的情况:在为期半个月的“地沟油”专项整治行动中,截至目前共查处6起非法打捞“地沟油”行为,行政拘留9人。
6月22日,成都市公安局联合市水务局、城管局发布通告,严禁在下水道内打捞“地沟油”。警方通过对街面巡查、天网监察和对餐饮一条街重点抽查发现,仍有人顶风作案。24日23点,成都市锦江区公安分局民警在华兴街巡查时发现男子陈某正在窨井边打捞“地沟油”。27日22点,成都市成华区公安分局民警在天祥寺街发现,陆某某和徐某某在路边下水道掏“地沟油”。公安机关对上述人员进行了行政拘留5天的处罚。一、行政行为的涵义(一)行政行为的概念与要素最广义:行政机关所为的一切行为狭义:行政主体针对特定人或事所所为能产生行政法上效果的行为涵义: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目的,行使行政职权和履行行政职责所实施的一切具有法律意义、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行政行为的要素主体要素:行政行为之主体为行政主体权力要素:行政行为之权力基础为行政权法律要素:须具有法律意义,有法律效果形式要素:表示行为具有一定的外在表现形式二、行政行为的特征1.从属法律性:行政主体的行政权来源于法律,行政行为必须接受法律监控,违法必承担法律责任
2.强制性:行政行为是法律的一种事实,是法律在相应领域或事项上的表现,法律的强制性必然体现为行政行为的强制性。表现:行政主体作意思表示的法定性,而不以意思自治为原则;行政相对人需服从和遵守
3.单方性:取决于行政主体的意志而不取决于行政相对人的意志
4.裁量性:相对于司法行为的刚性而言,而行政行为裁量权大,在合法的范畴内,是否合理也不能忽视。
5.无偿性:行政主体实施法律所需的经费只能由国家财政来负担。行政行为无偿为原则,有偿为例外(当特定相对人承担了比其它行政相对人更多的公共负担或公共利益)。如财产征用或采矿许可。6.服务性:为了服务公共利益而依法实施的三、行政行为分类:
1.以行政行为针对的抽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可分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制定法规、规章和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行政规则的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对象,就特定的事项所作出的处理决定。
2.以行政行为受法规范约束的程度为标准,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羁束行政行为是指法律明确规定了行政行为的范围、条件、形式、程序、方法等,行政机关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只能严格依法实施而作出的行政行为。自由裁量行政行为是指法律仅仅规定行政行为的范围、条件、幅度和种类等等,由行政机关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如何适用法律而作出的行政行为。
3.以行政行为的内容对相对人产生是影响是否有利为标准,行政行为可分为授益性行政行为与负担性行政行为。授益性行为是赋予相对人权利或者免除义务的行为,例如颁发许可证、发放抚恤金等;负担性行为是为相对人设定义务或剥夺权益的行为,例如责令排除污染、责令拆除违章建筑、罚款。此外,行政行为还可分为依职权的行政行为和依申请的行政行为,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等。案例
2000年4月17日,某市某区某街道办事处将其闲置的临街房屋一间出租给李某开办服装店,租金为1年9600元。1年后,李某以亏本无钱、原定租金过高为由,只缴纳了租金3000元.2001年4月至于5月,街道办事处曾多次与李某交涉未果.2001年7月12日,街道办事处主任指示所属办事处的城市监察分队4名队员,佩戴执法标志,将李某的服装店查封,同时禁止李某再使用该房屋。李某不服,于2001年7月20日以街道办事处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为由,向所在市辖区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区政府认为该案不属于行政案件,未予受理.李某便于2001年7月24日向所在市辖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认定某街道办事处实施查封这一行政强制措施违法,并撤消该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行为与行政事实行为
行政事实行为:行政事实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基于职权实施的不能产生、变更或者消灭行政法律关系的行为。特征:具有行政性;不能产生、变更或者消灭行政法律关系;可致权益损害性的三大特征。主要指那些与行政行为相关的行为或称“职务相关行为”,包括辅助行为、阶段行为和衍生行为等例如:市政部门--道路养护;桥梁维修;公共工程的建设。
工商部门--销毁收缴的假冒伪劣产品。再如:行政执法过程中必须收集证据材料,档案收发等。行政行为vs司法行为司法行为要严格遵守法律,裁量幅度小,而行政行为裁量权大。司法行为是被动性,行政行为是主动性。不告不理vs可依职权作出司法有终局效力,对行政行为不服可以告到法院,对法院不服不能告到行政机关。司法行为是合议制、行政行为是首长负责制,司法行为的对象确定,但行政行为相对人可以抽象
行政行为与政治行为
政治行为:即国家行为,是行政机关以国家的名义运用国家主权的行为,是具有高度政治性、因而排除在司法审查对象之外的、最高国家机关的行为如:侵略、镇压、建交、断交三、行政行为的内容
行政行为作为一种法律行为,其基本结果就是产生、变更或消灭一定的法律关系,因此,行政行为的内容都与权利、义务有关,包含行政行为对相对人权利、义务或法律事实产生的影响1、设定权利和义务设定权利是指行政主体依法赋予相对人某种权能、权利和利益,包括行政法上的利益,也包括民法上的利益。所谓权能是指能够从事某种活动的资格,如给予律师资格、医师资格等。所谓权利是指能够从事某种活动或行为的一种能力,如发给驾驶执照、营业执照等。所谓利益是指基于某种权利而得到的利益,如行政奖励或抚恤金。设定权利的实质是权利从无到有。设定义务是指行政主体要求相对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为一定行为称“命令”,不为一定的行为称“禁令”。前者如行政主体要求相对人照章纳税,城建部门命令搭盖违章建筑者拆除违章建筑等;后者如渔政机关将某水域划定为禁渔区,禁止捕捞。设定义务的实质是义务从无到有。2.撤销权利和免除义务撤销权利是指行政主体撤销或剥夺相对人既得或已设定的法律上的权能或权利的利益。如吊销营业执照,既是对权能的剥夺,也是对权利的剥夺;如扣留执照是对权利的暂时剥夺;又如商标专用权的撤销,专利权的撤销,行政撤职等。撤销权利的实质是权利从有到无。免除义务是指行政主体免除相对人所负有的作为或不作为义务。免除作为义务称“免除”,免除不作为义务称“许可”。前者如免除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后者如允许某人携带枪支。一般情况下,私人、团体、企业、机关不得持有枪支,但某些具有特定职责或特殊要求的人由主管部门批准,可以携带枪支。行政许可一般都属于免除不作为义务的范畴,法律对此有专门的规定。3.变更法律地位变更法律地位:指行政主体对相对人原有的法律地位加以变化和更改。具体表现为或者对原来所享有的权利或所承担义务的扩大,或者对原来所享有权利或所承担义务的缩小。前者如行政主体批准营业主体扩大经营范围,对某个社会团体委以一定国家事务的管理权限;后者如行政主体对相对人应纳税款的减少等。四、行政行为的分类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内部行政行为和外部行政行为依职权的行政行为和依申请的行政行为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附款行政行为与无附款行政行为授益行政行为与侵益(不利)行政行为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1、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划分依据:依据行政行为的功能和适用对象范围的不同为标准抽象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的对象设定或规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活动。具体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对象具体适用法律规范所作出的、对特定对象产生约束力的活动。抽象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包括行政主体制定行政法规、规章、各种规范性文件和进行法律解释等。抽象行政行为又称为创制规范性文件的行为,这种行政行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行政主体的行政立法行为,如行政主体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这是行政主体制定法源性规范文件的行为;二:行政主体制定非法源性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即行政主体所制定的除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以外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般性规范文件的行为,如县人民政府制定的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的规定或办法;如行政决定、决议等。这两类行为只是在制定主体、制定程序、适用范围等方面不同外,而在向后效力和反复适应等方面则是相同的。从功能上看,这两类行为都是从纷繁多样的具体行政管理活动现象中,“抽象”出行政活动领域中人们应当普遍遵守的、具有概括性的行为规范;这两类行为所形成的结果——即规范性文件,是针对一类人或一类事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因而称之为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主体针对特定对象具体适用法律规范所作出的、对特定对象产生约束力的活动如: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命令、行政处罚等具体行政行为vs抽象行政行为行为本身的区别:主体上:抽象行政行为的主体是特定的,不是所有的行政主体都能从事的活动;而具体行政行为则是所有的行政主体都能从事的活动;功能上:抽象行政行为为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提供法律前提和可能性,而具体行政行为使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成为现实;时间上:抽象行政行为是创制具体行政行为依据的立法性活动,它先于具体行政行为而形成,具体行政行为是执行性活动,它是后于抽象行政行为的活动;程序上:抽象行政行为要按规定的行政立法程序进行,具体行政行为则按行政执法程序进行。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行为结果的区别:抽象行政行为结果的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是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具体行政行为是贯彻落实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具体方法和手段;抽象行政行为通常针对的是广泛而不特定的对象,具体行政行为通常针对特定对象;抽象行政行为一般都要反复适用,长期有效,而具体行政行为通常只一次性适用,一次性有效;抽象行政行为对其之后发生的事情具有拘束力,具体行政行为则对其之前的事具有拘束力。
?区分的意义如何采用行政救济方式抽象行政行为不可诉,而具体行政行为的可诉。
思考:但如何确定“特定”的标准?具体和抽象没有特定的标准,能否以行政相对人的数量为标准,可数则为特定,不可数则为不特定。2、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区分标准:根据行政行为所针对的内容是属于社会管理事务还是行政主体内部管理事务外部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依行政职权和行政职责对社会上行政管理事务所实施的行政行为。内部行政行为:指行政机关对本机关内部行政事务管理所实施的行政行为。划分意义:赔偿责任、可诉性不同案例:
某市某纺织厂是该市用水大户,1999年7月取得合法取水许可证,月取水量为110万吨。2000年6月,该市节约用水办公室经市政府批准,作出《某市节约用水规定》,其第5条规定,全市所有取水单位的取水量需由市节水办核准,并由市节水办下达取水计划。该规定生效后,市节水办批准市纺织厂的月取水量为90万吨,并对市纺织厂下达了《取水计划通知书》。市纺织厂认为,根据本省人大通过的有关地方性法规,某市水利局是有权颁发取水许可证的行政主管机关。本厂已于1999年7月在市水利局合法取得了月计划110万吨的取水许可证,市节水办作出的《某市节约用水规定》以及下达的《取水计划通知书》属于超越职权的行为,侵犯了其合法取水权利,直接影响了本厂生产和职工生活。2000年9月22日市纺织厂以某市节水办为被告向取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消市节水办作出的《某市节约用水规定》和已下达的《取水计划通知书》。问题:
某市节水办作出的《某市节约用水规定》和下达的《取水计划通知书》属于具体行政行为还是抽象行政行为?法院会满足某市纺织厂的诉讼请求吗?为什么?3、依职权行政行为与依申请行政行为1.区分标准:行政行为可否由行政主体主动实施2.意义:解决不作为的问题,没有做出依职权行政行为直接构成不作为,但依申请行政行为只有在相对人申请了但行政主体却没有做出行为时,才构成不作为。有利于分析行政行为的实施条件和追责任案例
王某,男,1999年4月出生。2005年王某要求进入其住所地某小学接受义务教务,该小学拒绝接受。理由是,该小学所在辖区教育局制定的当年招生方案规定,该小学新生入学年龄为6周岁10个月,而此儿童至2005年8月30日新生入学前只有6周岁4个月零10天。王某的父亲认为其子已经达到《义务教育法》第五条规定的应当入学的年龄(6周岁),该小学拒绝接受该儿童入学,是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在多次与该小学交涉未果的情况下,王某的父亲遂多次找区教育局处理此事,教育局一直对此事置之不理,于是以王某为原告,以该区教育局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区教育局对该小学拒绝接受王某入学一事作出判决,保护王某的受教育权。问题:针对该案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区教育局已经由工作人员口头向原告作出答复,且其答复是根据其制定的招生计划作出的,是符合有关规定的。另一种意见认为,区教育局负有保障其辖区内适龄儿童受教育权的职责,而教育局不履行其职责,已经构成不作为违法。你认为哪种意见正确?为什么?
4、覊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以是否受法律拘束的程度为区分标准:羁束行政行为:指严格受法律的具体规定约束,行政主体没有选择或裁量余地的行为
自由裁量行政行为:指法律只规定原则或一定的幅度或范围,行政主体根据原则或在法定幅度内,根据具体需要和实际情况,可以自主作出的行为羁束行政行为vs自由裁量行政行为区别的法律意义。(1)羁束行政行为只发生违法与否问题,不发生适当与否问题;而自由裁量行为除发生是否合法的问题,还会发生是否合理问题;(2)羁束行政行为只受行政合法性原则的约束,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主要受行政合理性原则的约束;(3)从法律救济上看,羁束行政行为属于司法审查的对象;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一般不属于司法审查对象,只有在自由裁量行为显失公正的情况下,才属于司法审查的范围。5、附款行政行为与无附款行政行为区分标准:行政行为是否有附款(条件)附款行政行为:除行政法规范明确规定外,行政主体根据实际需求在主内容基础上附加从属性内容的行政行为,又称条件行政行为无附款行政行为:行政行为没有附加条件的行政行为,又称单纯行政行为附款:即条件,指行政主体规定(而不是行政法规范规定的)、其成就与否决定法律行为效力或消灭的、某种将来的不确定事实或行为,包括期限、条件、负担、保留行政行为的废止权及事后对负担的追加或变更权附款行政行为vs无附款行政行为意义:
1、法院审查的时候,无附款行为按一般合法条件(如主体等)进行审查,附款行为审查要看附款付的条件是否合法。要看行为能否附条件,且所附条件是否合法。
2、对分析行政行为法律效力的产生、溯及力、变更或消灭具有重要意义。
6、授益行政行为与侵益(不利)行政行为
区分标准:行政行为的内容是否对行政相对人有利授益行政行为:行政主体为行政相对人设定权益或免除其义务的行政行为。如行政许可侵益(不利)行政行为:行政主体为行政相对人设定义务或剥夺、限制其他权益的行政行为。如行政处罚、税收。授益行政行为vs侵益(不利)行政行为区分意义:有利于分析行政行为的内容,确定对行政行为变更、撤销权的限制和信赖保护原则的适用。如:授益行政行为的撤销要非常慎重,因为违反信赖保护。一般授益行政行为不可诉,但如果表面是授益行政行为而实际上是侵犯了权益,那么也属于可诉。如将劳动教养撤销,改为判刑。劳动教养的撤销名义上是授益,其实是侵益。授益行为的不当行使、或非法撤销某一授益行为也是侵益行为。如:授益行为的不当行使、或非法撤销某一授益行为也是侵益行为(如应奖励一千只奖励了两百)
7、要式行政行为与不要式行政行为区分标准:是否必须具备某种特定的法定形式。要式行政行为:必须具备某种书面文字或具有特定意义符号的行政行为。如发执照、许可证、盖章签字。不要式行政行为:并不必须具备某种书面文字或具有特定意义符号的行政行为行政行为的形式:书面文字、特定意义符号、口头语言和实际动作均可要式行政行为vs不要式行政行为区分意义:1、行政行为与民事行为不一样在于行政行为多为要式,需要签名盖章,为了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利益,防止行政机关行政行为违法。2、对于行政机关而言,要式也有利,因为行政诉讼需要行政机关举证,如果要式则方便举证,而不要式则可能出现相对人提出无理要求,使行政机关陷入举证不能;3、如果应采取要式而实际采取了不要式,那么该行政行为违法。要式行政行为若以不要式的方式行使,实体上虽然不一定违法,但程序上一定违法。因此:书面文字和特定意义的符号有利于准确地载明行政主体的意思表示,体现行政行为的严肃性,分清责任、促进依法行政。有利于从严要求行政行为的实施,并认定口头和行动等具有隐蔽形式的行政行为的存在。其他分类:依是否改变现有法律状态为标准,可分为作为行政行为和不作为行政行为.依是否需要其他行为作为补充为标准,可分为独立行政行为和需补充行政行为.依是否受司法审查为标准,可分为终局行政行为和非终局行政行为.依法律效果的内容是效果意思还是观念表示为标准,可分为行政行为和准行政行为.依其主体是一个行政主体还是多个行政主体为标准,可分为共同行政行为和非共同行政行为.五、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
概念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指行政行为生效后,对有关各方主体所产生的法律约束力
,一般包括如下内容: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执行力。公定力是指行政行为一旦成立,除法律规定的无效情况外,在被有权机关撤销之前,即推定合法、有效、具有对世的效力而要求所有机关、组织或个人予以尊重的一种法律效力。法院的判决可以暂时中止其效力行政行为的公定力。
确定力行政行为一经作出,行政主体即不得任意变更、撤销、废止;超过法定救济时效,行政相对人不得再对之提出异议。确定力是针对行政主体和相对人双方而言的。对于相对人来说,相对人只能按照该行为的要求履行,但相对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请求撤销或变更,这种请求的权利只有在一定的时间内才能行使,如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对于行政主体来说,确定力表现在:①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就有相对稳定性,不经法律程序不能改变或撤销;②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其效力不受行政主体或行政公务人员变动的影响;③原行政主体或行政公务人员要改变或撤销已作出的行政行为,必须经过相应的法律程序。
拘束力
行政行为一经作出,行政相对人即应受相应行为拘束,应履行相应行为为之确定的义务(如缴税纳款),行政行为的拘束力也及于行政主体和其他个人、组织(如最低生活保障金)。此效力主要是对行政相对人执行力行政行为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相对人不自觉履行相应行为为之确定的义务,行政主体可强制执行。行政行为的执行力也及于行政主体。如:行政行为确定的行政给付义务、行政强制同样是对行政相对人而言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思考:构成要件vs成立要件vs有效要件
构成要件是要划分行政行为与非行政行为的界限,其着眼点在于:决定某一行为是否为行政行为,这是一个法律属性判断问题,一般从以下四点判断:1.主体:行政主体2.对象:行政相对人3.内容:行使行政职权4.效果:影响相对人权益的意思表示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成立要件1.抽象行政行为成立要件:①一定会议审议通过;②行政首长签署;③以法定形式公布;④生效日期届至;2.具体行政行为成立(生效)要件:①作出决定②送达③受领(或另定生效日期)行政行为的有效要件——合法(一)主体合法1.主体资格:是行政主体或经授权的组织;2.主体权限:有法定职权或被授权;3.合议制主体资格:法定人数出席和投票;4.行为实施人员资格:为相应公职人员如公安机关找协管队员协助执法,则该协管队员不符合行为实施人员资格。如公安局的秘书去执法,也不行;(二)内容合法1.行为依据:有法律、法规或规章依据2.依据适用:违反了则会导致适用法律不清①位阶性:有些地方法规违反了人大制定的法律。位阶从高向低依次适用,但目前政府多用低位阶,因低位阶多为其自己制定,与其自身利益相关②有效性:文件是否已经失效、是否已经正式生效、是否已经被上级行政机关撤销③针对性:法律适用是否有针对性,某学生临时不回家卖票加价,依据投机倒把处理,其实应该是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④全面性:往往行政机关只适用分则而忽略总则(经常包括减轻、免除处罚等)。
(二)内容合法3.事实与证据:①有事实、事实清楚②有证据、证据确凿、证据合法:违法取得的证据等于没有证据,如上海的钓鱼执法。
4.行为正当性:违反了按照滥用职权来判①目的正当:为了罚款执法②考虑相关因素:打击报复、包庇、行贿受贿等都要纳入考虑③不反复无常举证原则:行为不具有正当性由行政相对人举证,而前三项都由行政主体举证(三)程序合法1.过程合法:如规章立项、起草、审查、审议、通过发布等2.步骤合法:如审议中的说明、讨论、表决等3.时效合法:如行政处罚的时效等4.时限合法:如行政许可的一般时限为20天,有些为45天、60天。5.方式合法:如集体讨论、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重大的处罚要经过集体讨论6.顺序合法:如先取证,后决定(四)形式合法对于要式行政行为,必须符合一定的形式要求,否则即不能生效。如法定格式文书、签名、盖章等符合法定要求思考题:行政行为有效要件与构成要件、成立要件区别在于:
1、构成要件解决某一行为是否属于行政行为的问题,成立要件解决的是行政行为的成立问题,生效要件解决的是成立的行政行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问题
2、属于行政行为的某一行为的不一定成立。而成立的行政行为不一定生效。最重要的是有效要件,打官司中适用。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与废止
(一)条件:
【无效】:因行政行为存在重大或明显违法情形,则可使行为自始至终不具有法律效力。一般情形:行政行为具有特别重大的违法情形;行政行为具有明显的违法情形;行政行为的实施将导致犯罪;行政主体受相对人胁迫或欺骗作出的行政行为;不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行政主体不明确或明显超越相应职权的行政行为;等
例如命令开采危险瓦斯,行政相对人可以抵制、不履行。
【撤销】:1、合法要件欠缺2、不适当的行政行为应注意:违法、不适当违法、不适当的行为虽然可能被撤销,但撤销前仍然有效,所以不能抵制【废止】:行政行为的废止,是指因形势或法律、政策的变化,使原合法、适当的行政行为终止其继续发生效力。
条件:(1)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法律、法规等依法修改、废止或撤销;(2)行政行为已完成原定目标、任务。(3)客观情况变化,公共利益需要;(例如盖房子,行政许可已经有了,但因为要修地铁,废止),本条件应注意信赖利益保护。行为目标实现;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与废止的法律后果1、无效的法律后果自始无效对当事人没有拘束力、强制力,可以不执行无救济时效限制一般行政行为3个月诉讼时效,无效的行政行为没有时效限制对相对人损失是否赔偿视导致无效原因而定:自己造成的损失不赔。钓鱼案:可给与精神补偿,但不可得到行政赔偿,因为是他自己造成的。但是根据现行法律,没有精神赔偿。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与废止的法律后果2、撤销的法律后果自撤销之日失效或自始失效一般自撤销日失效,但涉及公共利益的可溯及既往有救济时效限制,因为已经有公定力了对相对人损失是否赔偿视导致撤销原因而定,例如相对人有行贿行为。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与废止的法律后果3、废止的法律后果自废止之日失效,即仅向后失效有时效限制对导致相对人的损失应补偿不是赔偿,因为没有违法;但补偿标准不明确,应该是相当于直接损失。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与废止的法律后果变更的法律后果自决定之日起变更;无溯及力;行政程序1、行政程序概述2、行政程序的原则3、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行政程序,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应当遵循的方式、步骤、时限和顺序。扩大公民参政权行使的途径;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提高行政效率;监督行政主体依法行使职权。合法原则是指行政活动的程序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由行为者随意违反或者变更。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程序的情况下,行政机关自行采用的程序也必须遵循贯彻法律的一般精神和原则。行政公开原则公开原则是指用以规范行政权的行政程序,除涉及到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外,应当一律向行政相对人及社会公开。
1、依据公开2、行政信息公开3、听证制度
4、行政决定公开行政公正、公平原则公正、公平原则是指用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特别是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应当公正、公平。1、行政立法应赋予相对应有的权利2、行政主体所选择之程序应符合客观情况,具有可行性行政信息公开3、行政程序须符合规律或常规,具科学性4、行政程序须符合社会公共道德5、行政程序须符合社会一般公正,具正当性参与原则行政主体在作出行政行为时,除法律有特别规定者外,应尽可能为相对人提供参与的条件和机会。1.参与听证权2.陈述、申辩权3.复议申请权行政效率原则行政效率原则是指行政程序的各种方式、步骤、时限和顺序的设置,必须有助于确保基本的行政效率,并在不损害相对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提高行政效率。1、时效制度2、代理制度3、复议、诉讼部停止具体行政行为执行制度行政程序基本制度行政程序基本制度之
听证制度听证制度是指行政主体在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决定前,由行政主体告知决定理由和听取相对人及利害关系人意见的制度。回避制度行政程序基本制度之
回避制度
回避制度是指行政机关的公务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因其与所处理的法律事务有利害关系,为保证实体处理结果和程序进展的公正性,依法退出当前个案程序的制度。审裁分离制度行政程序基本制度之
审裁分离制度审裁分离制度是指行政主体的审查案件职能和案件裁决职能应分由不同的机构或人员行使,以确保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制度。行政程序基本制度之
说明理由制度
说明理由制度是指行政主体在作出对行政人合法权益产生不利影响的行政行为时,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应当向行政相对人说明行为的事实依据、法律依据,以及进行自由裁量时所考虑的政策、公益等因素。包括合法性理由(事实根据、法律依据)和正当性理由(筛选事实、选择法律)。信息获取制度行政程序基本制度之
信息获取制度
信息获取制度是指行政相对人通过预设的程序从行政主体获得各种有关信息资料的制度。在法律未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有义务提供。其他:案卷制度受理制度告知制度合议制度时限制度参与行政制度行政应急制度行政程序案例案情:2000年7月3日,某市星光大酒店接待了一批特殊客人.这些客人用自带的秤称了他们所点的海鲜后,亮出了工作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并指出,他们的海鲜缺斤少两。检查结束后,拿出一张临时手写的便条式的检查证明要求店方签字,店方觉得事态严重,没有签.7月24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举行了一个新闻发布会,指出经过明察暗访,发现多家宾馆、酒楼的海鲜缺斤少两,并指出,按销售量计算,星光大酒店一次克扣消费者金额最多。各大媒体对此纷纷进行了报道,星光成为众矢之的。8月10日,星光大酒店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认定自己“故意缺斤少两、克扣消费者”的行为已构成行政侵权为由,要求法院判定其通报批评行为违法,令其为星光恢复名誉、消除不良影响。问题:程序上有何问题?行政立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收割高梁合同范本
- 加工洗煤合同范本
- 砂石合同范本
- 江苏省五市十一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联测地理试卷(原卷版)
- 2024年度青海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
- 预订场地合同范本
- 地铁车站应急能力
- 温州网络学堂
- 全国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发展中心
- 品牌文化内部培训
- 无人机低空遥感网服务平台建设需求
- JGT161-2016 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
- MES项目启动会模板
- 输血与血型的教学设计
-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表格-
- 内镜中心核心工作规章规章制度
- 山东省公路工程全表格
-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4篇
- 电机学同步电机-全套课件
- 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带来的工程伦理思考
- 完美六边形研究综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