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播电视实务第一章广播电视发展史第一节广播的产生与发展广播是一种深刻而古老的力量,是连接最悠远的岁月和早已忘却的经验的纽带。——麦克卢汉一、广播的产生1、广播产生的物质基础——电报与电话的发明。电报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1793年,当时法国的查佩兄弟在巴黎和里尔之间架设了一条长达230公里的托架式线路,以接力的方式传送信息,人类历史上首次使用“电报”一词。1844年5月24日,美国人塞缪尔•莫尔斯发明了电报,并成功的用电报将”WhathathGodwrought?”这句话从美国国会大厦传输至几十公里外的巴尔的摩,其助手准确无误的把电报翻译出来。这一天被公认为有线电报的发明日。1875年6月2日,贝尔发明了电话。电话的发明为有线广播打下了技术基础。1880年,俄国人奥霍罗维奇研制出播音设备,1893年,匈牙利人西奥多•普斯卡进行了新闻传播,形成正式的有线广播。2、从有线广播到无线广播的发展无线广播的技术支撑——电磁波理论。早在1865年,英国科学家克拉克•麦克斯威提出了电波存在的设想。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因果奇•鲁道夫赫兹测量了电磁波的速度和各种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参数,用实验论证了电磁波的存在,为无线电广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真正使无线电通讯进人实际运用阶段的科学家是意大利的发明家卡格列谟·马可尼和俄国的物理学家亚历山大·斯捷潘诺维奇·波波夫。
1895年,俄国的波波夫和意大利的马可尼分别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接收机。1897年底,马可尼在英国相距34英里的索里兹伯里和巴斯两个城市之间成功地进行了电波信号的发射与接收的实验。1906年12月24日,美国匹兹堡大学物理学教授金纳德·奥布里·费森登(加拿大人)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布兰特盐城的无线电广播实验室首次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广播。这一天被看作是无线电广播的诞生日。3、早期广播事业蓬勃发展1910年,福斯特从纽约的大都会歌剧院转播了恩里科·卡鲁索的歌剧演出。随后他播送了报纸要闻,成了最早的广播简讯。一时间,“空中之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1916年,弗雷斯特在纽约建立了广播电台,播送了关于威尔逊连任第29届总统的消息,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新闻广播。
1920年11月2日,由美国匹兹堡西屋电器公司开办的商业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呼号为KDKA。它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它是美国第一家向有关当局申请商业执照,首次进行商业性广播的电台,其建造者是美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费兰克•康拉德。这家电台首次创办了定时广播节目,主要播送新闻节目,曾多次播送美国总统候选人哈雷和柯克斯的竞选情况,并且第一个公布了大选的结果。随后,英国、法国、前苏联等国于1922年先后办起了广播。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越是对开办广播电台敏感,广播业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同时,在此期间,中国、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无线电广播也相继问世。二、广播的发展1、广播技术的发展三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60年代FM鼎盛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AMFMStereoradio三足鼎立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数字广播技术的广泛应用时期第一阶段(30年代——60年代):调频广播的鼎盛时期。调频广播,FrequencyModulation,简称FM,指的是以调频方式进行信号传输,其特点是音质好,不易受干扰,失真小,广播收听效果佳。缺点是传输距离短。本阶段,各国建立了多个广播电台。第二阶段(60年代——70年代):调频广播、调幅广播、立体声广播三足鼎立时期。调幅广播,AmplitudeModulation,简称AM,通过电磁波幅度的大小表示信号携带的信息,特点是传输距离远且稳定。立体声广播,Stereoradio,指的是采用立体声技术进行的无线电广播,使得收听人能辨别发出声音的人物或乐器间的相对位置而产生立体声感。同时,这一时期广播种类趋向于多样化,除了综合性电台以外,出现了各种专业电台,如新闻电台、交通电台、经济电台、教育电台、音乐电台等。广播节目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其影响日益深人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第三阶段(70年代——至今),70年代以后电子技术广泛应用到广播中,数字广播技术应运而生。到了90年代,数字音频广播(DBA)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2、广播节目日趋成熟1928年,广播电台主播的出现。爱德华•R.默罗,《这里是伦敦》,该节目每次广播都以“这里是伦敦”开始,以伦敦当时的习惯语“晚安——好运”结束。默罗常常在骇人听闻的战争第一线进行现场报道,用客观真实的报道让听众领悟战争的性质。因此他也成为众多听众心中传奇式英雄人物。30年代,娱乐类、新闻类节目大量出现在电台中。30年代,广播剧应运而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广播的节目形态越来越丰富,除新闻节目外,评论节目、教育类节目、服务类节目也不断的出现。3、广播在人们对信息的依赖中成熟“炉边谈话”“外星人入侵地球”许多国家在加强对外广播方面,其明显的趋向是:大力增强多语种广播,其中以美国、前苏联、中国、日本、法国等国最为突出,竞相开办昼夜不停的环球广播,如“美国之音”、“英国广播公司”、“澳大利亚电台”、“莫斯科电台”等都已建立英语环球广播,另外,不少国家大搞广播设备现代化,有些国家还在国外建立转播台。第二节电视的产生与发展一、电视的产生1、电视的发明1900年,法国人波斯基在巴黎国际电子大会上宣读论文,首次使用了的英文Television。英文电视“Television”这个词语源于希腊文和拉丁文,“tele”是希腊文,意思是“远处”,“vision”是拉丁文“看”的意思、两者结合起来就是“向远距离传送画面“的意思。电视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和广播发明一样,它凝聚着众多科学家和从业者的心血与智慧。
1817年,瑞典人布尔兹斯首先发现了具有质光体的物质“硒”。1873年,英国入约瑟夫·梅发现“硒”的光电转换能力,在理论上说明可以利用电讯号传播图像,这是最早提出的电视传播原理。
1884年,德国科学家保罗·尼普科,发明扫描板,这一发明,形成现代化电视的雏形。……1929年,BBC开始试播电视,播出无声图像。1936年11月2日,英国在伦敦市郊的亚历山大宫开办世界上第一座正规电视台,是世界电视史的重要里程碑。
1939年2月,美国的RGA开始彩色电视实验广播。同年11月26日,德国转播德国一意大利两国足球比赛实况,这是世界电视史上第一次电视实况转播。1941年5月28日,美国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试播彩色电视节目。
1945年5月,美国一位年轻工程师克拉克(A.Clark)在美国出版的《WirelessRadio》杂志(1945年10月)第305页发表题为《太空转播站》的文章,首先提出了卫星转播电视节目的设想。
1962年7月10日,美国太空总署发射卫星“电星一号”,进人环绕地球运行轨道运行,揭开了电视进入太空时代的新纪元。1982年年9月5日,美苏两国首次利用卫星传送“电视桥”节目,两国音乐工作者通过电视屏幕对话,开创了世界电视史上电视节目即时双向传播的历史。1988年3月,“欧广联”召开欧洲各国成员国会议,研究欧洲跨国电视传播间题,协调电视节目的内容和时间配额,“以利于欧洲传统文化遗产的发扬光大”。进入20世纪90年代,电视传播在全球进一步普及,从技术应用到节目制作,发展中国家的电视传播水平已迫近发达国家,全球联手推动电视传播质量进一步提高的趋势已日益明显。电视技术发展的大事记向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思路:即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有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不断提高传播多种信息的质量—加快速度、保证准确性、扩大范围、简便传输方法等;二是不断改变人们获得各种信息的手段和方法—携带方便、操作简单、信号逼真清晰、内容丰富、类别细致等。如果把技术的发展放置于社会发展的视野中一并观察的话,我们看到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与社会需要形成互动的关系,技术不断地满足社会的需要,同时也为产生新的社会需要创造出许多新的想象平台。2、电视的制式任何一个国家在播放电视节目时都要采用特定的制度和技术标准,这种特定的制度和技术标准就是我们所讲的电视制式。在电视信号的传递过程中,将彩色的三基色红、绿、蓝分解与组合为电信号时,一些国家各自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这便导致了彩色电视制式的不同。目前,世界上用于广播的彩色电视制式有三种:NTSC制式、PAL制式、SECAM制式。二、电视的技术革新与发展1、有线技术(CATV),有着独特的优势:首先,它削减了干扰因素影响;其次,有线电视节省了空中资源;再者,有线电视的高容量为观众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机会。目前,有线电视已发展到可以同时传送280套电视节目,而普通电视传送的节目量和电视发射台的量是成正比的;另外,电缆电视的交流是双向的,它的中转功能使得它既可以成为公众的代言人,也可以成为媒介的传播站.公众通过它可以向媒介提供更多的事件信息,媒介也可以快捷地得到更多的消息来源。2、卫星传播卫星传播的诞生过程可分为五个时期:20世纪40年代的设想期,50年代的实验期。60年代的运用期.70年代的直播期和80年代突进期。其中,前两期是孕育的过程,后三期是实践和运用的过程。使传送的效果不受距离的影响是人们开发卫星传播的初衷。电缆传送的局限性、微波传送的繁琐性和地域制约性都使得卫星传播势在必行。出于资金的考虑,目前大部分国家的卫星接收站多为单向性的,传播节目的套数也是根据卫星携带的转发器的数量而定的、卫星本身讯号的发射率和卫星地面接收站的费用是成反比的。致力于广播电视直播卫星(DBS)的研制与发展标志着世界广播电视卫星的发展进人了一个新的领域。这个时代的到来使得西方各国的竞争变得更加白热化。直播卫星的优势在于:省略了传播的中间环节,缩短了传播的时间,减少了传播的费用。它使得电视台和卫星地面接收站失去了作用,广播电视卫星承担起了电视台的功能,这种传播将是卫星和广播电视接收器之间的直接联系。3、高清晰度技术(HighDefinition)4、数字技术5、网络技术6、三维技术7、多频道多方位传送服务系统三、世界电视事业的发展一、美国广播电视事业1、全国广播公司(NBC)NBC(NationalBroadcastingCompany)成立于1926年11月15日。1939年,NBC记者首次用电视对总统竞选作了实况转播,因此而掀起了“电视热”。1940年成立了美国最早的全国性广播电视网。
1965年率先在美国播出彩色电视节目。1989年首次进行了美国制式的高清晰度电视的实验。1953年,NBC的《骆驼新闻大篷车》诞生了,这个节目每次有6至8条新消息,表现形式、拍摄技巧都模仿电影新闻纪录片,轻松活泼,被公认为是当时电影新闻中的杰作,是第一个“真正”的电视新闻节目。NBC台标NBC建立以来,一直注意对新闻时效的追求。1953年6月对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加冕典礼的报道中,NBC在时效上击败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NBC还十分注重国际新闻的追踪报道,1959年的矫鲁晓夫访美和1972年尼克松访华,都派出了大批记者进行了追踪系列报道。NBC每年制作大量的新闻、体育娱乐节目及电视剧,其中《仁心仁术》(EmergencyRoom)、《六人行》(Friends,又译《老友记》)、《威尔与格蕾丝》(Will&Grace)等电视剧集为中国观众所熟悉。NBC的新闻之所以在美国能够生存下来,得益于他们在注重新闻采编的同时,重视对新闻背景的分析和对新闻事件的评论。2、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CBS成立于1927年,它拥有5座自营电视台、7座调幅广播电台、7座超短波广播电台。CBS首创广播的《新闻联播》节目。二战中记者爱德华·默罗的《这里是伦敦》的报道,成为国际广播界现场新闻报道的楷模。1948年,CBS开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定期的简要式新闻节目—《CBS电视新闻》,由道格拉斯•爱德华主持,在美国东部晚上7:30播出,以后又推出了大型杂志型电视节目《60分钟》,这两个节目明显地为CBS赢得了收视率。1955年,CBS夺得全国电视收视率第一的位置,并且将这个第一保持了21年之久。CBS之所以能保持这种优势源于其一贯坚持揭露社会弊端,同时,其新闻节目质量也比较高。另外,CBS注重对主持人的培养,推行主持人明星化。主持人对新闻选题和制作拥有很大的权力。爱德华·默罗、沃尔特•克朗凯特、丹·拉瑟沃尔特•克朗凯特1961年,克朗凯特得到了CBS《晚间新闻》栏目主持人的工作。当时,它的播出时长只有15分钟。但克朗凯特希望电视网能对公民负责,严肃对待新闻,应当给予新闻更多的时间和资金,不论这种承诺是否盈利。1963年,克朗凯特得到了编辑这个头衔,拥有了一定的权力。1963年9月,他用一个关于约翰·肯尼迪总统的专题报道开始了这个崭新的、时间更长的《晚间新闻》报道。两个月后,克朗凯特打断正在播出的肥皂剧《世界在转变》,报道了总统在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遇刺的消息。之后,他戴着眼镜,穿着衬衣,坐在新闻台后不断更新这一报道。在一段这一历史性报道的录像带中,我们能看到一只手不时伸过来,把一篇通讯社的报道、一张照片或者一个记者的报道递到克朗凯特手中。他镇定地补充着这个报道,压下任何没有得到证实的信息,直到他得到确切的消息——美国总统身亡。丹·拉瑟1962年,丹·拉瑟在休斯顿CBS联盟电视台KTRH电视台工作期间,德克萨斯州海岸发生了一次特大飓风,他独自一人在加尔维斯气象大楼进行现场报道,当海水升到他现场报道的大楼二楼时,他仍然站在摄像机前,三天没有离开麦克风。他顽强的工作作风与报道能力受到了观众的赞扬,称他是“休斯顿旋风”。CBS也因此特别聘用了这次灾难报道中表现出众的拉瑟。“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新闻”是丹·拉瑟的座右铭;不畏艰险,报道独家新闻、重要新闻,是丹·拉瑟一向的工作作风。在此后的短短五年时间里,拉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地方电视台播音员成为CBS的明星记者。
1968年,CBS在黄金时间推出了《60分钟》节目。起初,观众并不对它有任何兴趣,在美国尼尔森公司测定的65种节目中中仅排名第五十一位。1975年拉瑟加入了CBS新闻杂志节目《60分钟》,为此节目四处奔波,同时他也向人们证明了自己的特有价值。拉瑟加入这个节目以后,通过他与同仁的共同努力,节目收视率上升到了36%,这也使得CBS的新闻节目创造出了历史上的第一次盈利。1981年3月7日,拉瑟成为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晚间新闻》的节目主持人,他的第一次亮相虽然没有成功,但凭借着他不懈的努力与超乎想象的进取精神,最终成功地完成克朗凯特接班人的历史使命。荧屏上的丹·拉瑟从不摆架子,不以居高临下的架势训人。相反,他是随和的,亲切的,充满情感的。是当今美国公认的口才最好、风度最佳的一流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观众从饱经风霜的拉瑟身上看到当代美国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最理想的气质:成熟、权威。2005年,离开《晚间新闻》,到《60分钟》当全职记者。2006年6月底,因故离开《60分钟》,离开工作了44年的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3、美国广播公司(ABC)ABC(AmericanBroadcastingCompany)由NBC分裂而来,创立于1943年。
ABC虽然在美国三大广播电视网中排为第三,但是他们一直力图抓住任何可以突破的机会,以求在竞争中胜出。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总统遇刺,枪响后6分钟,ABC的广播电台便播出了这一消息,随后,ABC与CBS一起共同完成总统遇刺后的新闻拍摄和报道工作。由于ABC的奋起直追,近年来,在新闻报道,尤其是国际新闻报道上,它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其他两家广播公司,早新闻栏目《美国,早上好》(Goodmorning,America)播出时间在三大广播电视网中最长,有一定的深度,常常播出一些具有争议的和有深度的话题,《美国犯罪问题》的专题就是其中的经典之作。4、有线电视新闻网(CNN)CNN(CableNewsNetwork),成立于1980年。这是世界上新闻频道中覆盖范围最大的一个,它24小时不间断地播出新闻,每半小时播一次,全天共播48次。由于它时效高、内容广,它在世界上21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13亿用户,到1995年底,全球有近400家电视台用它提供的资料。在海湾战争中,CNN成为世界上最快的消息源。二、英国广播电视事业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无线电广播电台的国家之一。1920年英国的马可尼开始了试验性广播。1922年英国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正式播音。1927年,英国广播公司成立。1929年第一家地方广播电台成立。1959年国内共有广播电台78家,普及率几乎达100%。1、英国广播公司(BBC)BritishBroadcastingCorporation1922年,英国5家无线电广播公司和电器公司组成了一个合资经营的商业组织。1927年1月,它被改组成现在的皇家特许的公众的非燕利组织—英国广播公司。直到1955年“独立电视局”成立,英国广播公司在英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史上一直是“一枝独秀”。在管理上实行的是公共制度型。目前,BBC两套电视节目中,都具有份量较大的新闻类节目,其中,电视一台于1983年1月17日开办了欧洲第一个固定的早晨电视新闻和专题节目《早餐时间》,每周一到周五播出,每天播出2小时30分钟。每天收看BBC节目的观众达270万,占英国人口的48%。BBC比较重视新闻节目的播出,对新闻持严谨的态度,主要的新闻源依靠驻国内外的记者,从而保证了准确及时。此外,BBC强调电视实况转播,强调记者的现场报道。2、英国独立电视台(ITV)IndependentTelevision1955年正式开台,是英国最早的商业电视台,也是英国最大的综合电视台之一。它覆盖英国全境,是BBC最大的竞争对手。ITV比较有影响力的新闻节目是《ITV午间新闻》。节目水平可与BBC抗衡。1998年,ITV开播了风靡世界的问答节目《WhoWantstoBeaMillionaire?》《谁想成为百万富翁》,风靡全球。三、日本广播电视事业1、日本广播协会(NHK)NHK(JapanBroadcastingCorporation),源自日语罗马字NipponHōsō
Kyōkai的缩写。NHK为日本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该组织成立于1926年,它总部设在东京,是半官方机构。它在美国和欧洲各有一个国外总局,在大阪、名古屋等地设有7个总局,62个地方广播局,在北京、莫斯科等21个城市设有城市分局。NHK重视新闻节目。1930年11月1日起,NHK独自制作新闻并每天4次向全国做新闻广播,以后不断增加。1953年,NHK电视台已设有早新闻、晚新闻节目,《日本新闻》,《NHK电视新闻》、《今日新闻》、《新闻之窗》,《NC9时》都是NHK不同时代的新闻王牌栏目,它们因为满足了观众对新闻时效的追求而广受欢迎。NHK的新闻节目每天播出12次,占电视节目总量的1/3。如今的NHK不仅重视新闻节目量的提升,更注重质的提高,系列报道、连续报道、深度报道和现场评述的推出,更增添了节目的可视性。1995年4月起,为了扩大国际传播业务,通过泛美卫星2号对亚太地区增加播出电视节目,其中新闻节目由原来每天30分钟(每天2次每次15分钟)增加到每天90分钟(每天6次每次15分钟),签约的国家也由原来的13个增至15个,签约的电视台达36个之多。2、日本民营电视近30年来,日本私营电台、电视台不断发展,民营电视较发达。日本共有5大广播电视网,其中以东京广播公司(TBS)、日本电视网(NTV)、富士电视公司(FTV)和朝日电视台(ANB)最为著名。第三节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一、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一、大陆广播电视新闻事业发展(一)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广播事业中国最早的广播电台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上海,是由美国人奥斯邦于1922年在上海创办的。次年1月23日晚8点正式开始播音,这是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当天节目播放了1小时零s分钟,内容包括音乐、有关美欧等地的国际新闻以及中国各地地方新闻报道,三个月后停播。这也是最早的新闻广播。192年5月15日,设立在上海江西路62号的美商开洛公司和《申报》馆合作开设的开洛广播电台开始播音,每天播音达4小时,这座广播电台是早期在上海开办的广播电台中规模最大的、时间最长的、影响最大的一座。中国第一座官方广播电台是“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它于1926年10月1日开播,每天播音2小时,内容为新闻、钱粮行市、音乐、演艺等。中国第一座由国.人自办的私营性质的商业广播电台是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1927年),该电台功率50瓦,波长370米,每天播音6小时,内容为时事新闻、商业信息和中国音乐。该电台由国人自己经营,1941年11月停办。在新新电台开播后不久,各地广播电台纷纷建立,开始了我国广播事业的发展时期。1、国民党统治下的广播新闻事业1928年8月,国民党开办中央广播电台,8月1日,“中国国民党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大礼堂开始播音,呼号为XKM,后改呼号为XGZ,功率500瓦。它播报的内容有新闻、决议案、国内要闻、国际要闻、军事消息、名人演讲、施政报告、通令报告、纪念典礼、宣传报告等。1932年,它的功率扩充为75000瓦,成为当时亚洲发射功率最大的广播电台。在这以后的十年间,国民党政府陆续在杭州、福州、北平、广州、汉口等地建立起20多座电台。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国民党政府开始以法律的形式对广播进行控制和管理。2、人民广播新闻事业1940年12月30日,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建成并开播。该台是新华社的一个组成部分,广播稿件均由新华社提供。播出时间为每天上、下午各一次,每次1个小时左右。主要内容为各类新闻,包括:中共中央文件、《新中华报》社论、《解放》周刊重要论文、国内外新闻等。这是我国无产阶级广播事业及人民广播事业的开端,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闻事业迈人了一个新的阶段。1943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因设备问题停播,1945年8月恢复播音。同年10月,“新华社编辑科口头播音组”成立。在解放战争中,电台的新闻传播发挥了极大的功效。毛泽东曾在淮海战役中撰写了三篇广播稿《人民解放军总部向黄维兵团的广播讲话》《刘伯承、陈毅两将军向黄维兵团的广播讲话、《敦促杜幸明等投降书》,这些广播讲话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1949年9月21日晚上,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休会议上致开幕词:“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被录音并在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播出,这不仅是宣告新中国的成立,更是宣告中国广播事业发展新时代的到来。1949年9月27日,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更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正式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为国家电台。(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广播事业1、对内广播事业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省级以下的各级政府先后建立和健全了广播电视领导机构。建国后新中国开始了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34座私营电台的改造。1950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规定广播宣传的三项任务:发布新闻和传达政令、社会教育、文化娱乐。1950年开始了多民族语言的新闻广播,1954年开始了对台湾的新闻广播;1965年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办起了四套节目。到1960年底,广播电台恢复到78座;1966年底,对外广播语种增加到了33种,每天播出时间比1957年增加了4.16倍。广播事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各级地方广播电台和广播站的建立。1976年之后,广播恢复了正常发展,1979年,全国有广播电台99座,对内便用26种语言,播出135套节目,有线广播站达到2560个,广播喇叭10771万只,形成了一个以中央为核心的放射状的广播信息传播网。1986年12月15日,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播,开创了以大板块、热线电话、主持人直播为主要特征的新的播出模式,被誉为“珠江模式”,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91年8月19日零点起,广东佛山人们广播电台在大陆率先实现24小时播音。2、对外广播新闻事业早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战争的需要,1941年12月3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办了日语广播,这是中国人民对外广播的开端。1947年9月11日,增加了第二门对外广播语言—英语。新中国成立后,对外广播发展迅速。1950年4月10日,中央广播事业局成立国际广播编辑部,同一天用“北京电台”(RadioPeking,后改为RadioBeijing)的呼号开始播音。1950年7月使用语言达到了7种外语,4种方言;1955年北京电台增办了对外广播的汉语普通话节目。到1965年底,对外广播语言达到了27种,每天累计播音达100多个小时。当时对外广播的规模、语种和播音时数在世界上仅次于前苏联和美国而居第三位。
1978年5月,中国对外广播机构改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广播电台(ChinaRadioInternational,简称CRI)。从80年代开始,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世界各地建立了27个记者站。一些省级广播电台还开办了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广播。进人了90年代,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听众来自于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电台不仅成为我国拥有海外听众最多的传媒,而且还成为世界上影响较大的国际广播电台之一。它的新闻传播更是创出了自己的特色,《中国时事》、《中国课题》、《国际纵横》都是有特点的名牌栏目。3、当代广播新闻事业的新发展广播的时效性强的特点被充分利用。播出方式的变化——直播的广泛采用。受众地位的提高。频道专业化发展。(三)新中国的电视事业1、无线电视事业我国电视事业起步于1957年,到1996年底,全国电视机拥有量为3亿,全国电视人口艘盖率为86.2%,我国无线电视经过了初创时的开拓、停滞时的探索,进人了一个空前的大发展时期。(1)初创筹建1956年我国首次在高校开设电视专业程;1958年,我国研制成功1000瓦图像发射机一部500瓦伴音发射机一部,播送室低周控制设备一套,摄像机7架。这一切为我国电视新闻事业发展打下了基础。1958年5月1日,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后改名为中央电视台)开始试播,同年9月2日正式播出。此后,一些省市也开始建设电视台。到1960年底,全国有电视台、试播台和转播台29座.1958年5月15日,中央电视台第一次播出自办的电视新闻节目“图片报道”,题为《“东风牌”小轿车》,介绍我国制造的东风小轿车的情况,节目时长约4分钟。《中央电视台简史》中记载:《图片报道》是中国电视新闻的最初形态,是一种将新闻图片分切组合加上解说的新闻报道形式,新闻照片选自新华社。”同年6月1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中国第一条自己摄制的电视新闻片《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杂志创刊》。1960年,中央电视台建立了电视中心,配备了演播室和相应的设备。同年5月,中国第一次播出了彩色图像。这一时期虽然也有电视新闻播出,但是所占比重甚少,如1960年中央台每天19:30分和21:40分各播一次10分钟的新闻与5分钟的新闻节目,新闻节目占总播出量的6.6%。由于电视新闻时效差,报纸和广播仍然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2)挫折停滞60年代开始,我国先后遇到经济上的困难和政治上错误路线的干扰,电视事业的正常发展受到影响,许多电视台纷纷停播。1960年,全国电视台由23座减少到5座。“文化大革命”期间,电视事业的发展虽然受到了严重阻碍,但是电视传播技术,还是有一定的进步。比如,1966年,我国首次采用了电视录像设备;到1975年,全国电视网初步形成,共有26个省、市、自治区可以通过微波线路传送节目;1973年10月,北京电视台正式开播彩色电视节目。这些都为电视事业进入发展期打下了基础。(3)复苏发展
1978年1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办了《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简称《新闻联播》,同年5月更名后的《新闻联播》成为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栏目。在没有电子录像设备的情况下,创办之初的《新闻联播》以直播形式播出,播出时间固定为19时至19时20分。《新闻联播》的诞生标志着以首都为中心的全国电视新闻广播网的形成。随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拥有了自己的电视台。据统计,到1979年,节目播出时间全国各台平均每天约4小时,其中新闻节目只有20分钟左右(不含重播时间)。
80年代改革开放的推进使得电视新闻传播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电视也就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一系列促进电视新闻事业发展的政策纷纷出台。主要表现在:①全国电视网的建立及“要闻总汇”的形成1982年6月1日,新疆电视台维吾尔语台正式开播,内容包括新闻、娱乐节目等,这是我国首次开办的独立的少数民族语频道。随着硬件设备的加强,以中央台为代表的各地电视台纷纷开始了新闻节目的强化。《新闻联播》上海电视台广东电视台②栏目多样化,时效性强1980年7月12日,《观察与思考》栏目在中央电视台诞生,这个具有时新性、政治性的栏目,它的诞生改变了中国电视台没有自己的言论和旗帜的局面,首开中国记者出镜的先例。1981年4月28日,新闻部创办《专题报道》。1981年7月1日《新闻联播》改版,将原来截然分为四大块的国内新闻片、国际新闻口播稿、国际新闻录像、国内口播新闻稿按内容混合编排,缩短单条长度、增加播出条数。地方台方面:1981年元旦,广东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增加了《港澳动态》专栏,这是一个5分钟左右、展示港澳信息的窗口;随后,广东电视台又开播《国际纵横》,它突破了“地方台不得办国际节目”的规定,是中国第一个杂志型国际时事专栏。随后,广东电视台又推出了《口播新闻》、《一周新闻集锦》、《市场漫步》、《电视评论》、《午间新闻》、《立此存照》、《今日电视新闻》等一系列栏目,不仅在报道形式、栏目包装等方面有所改进,而且报道次数也增加至每天5次以上,其中,现场报道和连续报道较为突出,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上海电视台在1987年推出了《新闻透视》,多年来这个栏目收视率一直维持在新闻节目的高数值水平上。它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社会性、服务性,及时捕捉和剖析观众关注的重大新闻、热点话题与社会间题,直接放映观众的意见和呼声。2001年,在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成为上海广电系统获得这次评选的唯一栏目奖项。该栏目为中央电视台后来开办的《焦点访谈》提供了参照模式。
80年代的电视新闻除了栏目加强多样性、内容加强深度性外,还加强了时效性,这种对时效性的追求大大地改变了人们对电视新闻的收视态度,到了80年代末,各级电视台中“今日”新闻的比重在不断上升,所以有80%的受众最先从电视中获得最新的消息。(4)完善繁荣90年代,电视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巩固,这一时期电视事业的主要特点在于:
①栏目形式更加多样到1996年7月,中央电视台开播的8个频道中,7个频道里各类新闻、评论栏目数达32个。重新调整的《晚间新闻》、《世界报道》、《体育新闻》为观众提供了《新闻联播》之后的第二个黄金新闻段;《新闻30分》以宽阔的新闻视角集要闻、社会新闻、体育文化报道和财经信息于一体,给观众以充分的信息享受。《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东方时空》等版块栏目为观众提供了具有一定思考深度的信息;1995年4月开播的《时事纵横》由时事要闻、时事专访、时事缭望、时事日历四个小栏目组成,以双主播、双语言(口语和手语)方式播出,一周播出一次,对残疾人士具有特殊的服务性,同时也是各类观众了解国内外大事的窗口。②栏目包装更加精美③新闻传播更具时效性在一系列的新闻改革政策的推动下,各电视台明显地强化了时效意识,纷纷采取了提高时效的方法。1996年元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实行直播,有效地提升了时效性;随后各地方电视台都争相参与了时效性的竞争。第二章广播电视新闻的基本内涵第一节广播电视新闻的定义一、广播电视新闻的定义广播新闻是运用广播媒介对受众欲知而未知的新近事实的适时报道。电视新闻是电视媒介对受众欲知而未知的新近事实的适时报道。二、广播电视新闻的内涵广播新闻和电视新闻的内涵可以从四个方面分析:传播媒介、传播时效、事实本源、传播意义。1、传播媒介传播媒介的差异是广播电视新闻区别于其他类别新闻的首要因素。广播电视媒介是利用电子技术和相关专业设备传送信息的一种传播工具,它的传播手段隐藏于传播方式和传播符号之中,广播的传播符号包括抽象音响语言(播音语言、现场叙述语言)、具象音响语言(现场音响、音乐语言);电视的传播符号包括具象图像(如人和物)、抽象图像(如光和影)、具象语言(如表情和色彩)、抽象语言(如口语、手语、屏幕文字)。广播新闻的传播样式为有线传播(导线)和无线传播(卫星传送、地面传送)两种。电视新闻的传播样式包括闭路传播(有线电视、联网电脑电视)和开路传播(无线电视、卫星电视)两种。2、传播时效时效是决定新闻价值的一个重要环节。新闻事件报道的时间与新闻价值成反比,即报道的时间越迟,新闻价值就越低。3、事实本源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发生在前,新闻报道在后。新闻的力量来源于事实本身,新闻的魅力有赖于对信息内涵的开掘与拓展,也取决于报道的形式。事实有两层含义:一层是讲述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这是新闻的本源和灵魂。第二层意思是强调新闻的意义,一个新闻是否可以报道,是否值得报道,何时报道适宜,有着严格的标准。4、传播意义广播电视新闻从制作到播出的全过程是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通过前期的选题、采访、录音、拍摄(电视特有)、写作,以及后期的编辑、合成、播出,将采集到的各种符号根据一定的规则予以编码,进行传播。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使人们通过信息共享,对周围的环境和群体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这取决于传播者的传播动机和传播手段。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应该真正地起到“中介”和“纽带”的作用,通过前期的制作和把关,传播有价值的、客观、公正的信息,让新闻发挥传播信息、提供知识、舆论监督、进行教育、服务大众、娱乐生活、联系群体等作用。第二节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特性与共性一、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特性与共性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特性是指广播电视在进行新闻传播过程中所显现出的特有的性能。它与报纸新闻、通讯社新闻等其他类别的新闻有着本质的区别。(一)广播新闻的传播特性1、传播的快捷性广播新闻传播的快捷性取决于两个方面:首先取决于制作程序的简单。广播不同于电视,只需要具备现场的音响发射装置即可。此外,广播播出程序简单,只需要主持人或记者又广播稿即可,不需要考虑演播室、自身形象等因素。同时,广播的快捷性还体现在受众接受的快捷性,受众只要有接收根据,在电波覆盖的范围内就可以接收到广播信号。
2、内容的简洁性广播的传播以抽象音响语言为主,具象音响语言为辅。由于缺乏文字语言视觉的强化和“画龙点睛”的作用,新闻的要点难以突出,观众难以对新闻的大意有所提炼;由于缺乏造型语言的说明和解释,观众很难在没有图像的情况下去迅速判断新闻的含义,附带的联想过程会减少对信息的摄取。因此,为了有利于听众对新闻内容的掌握,加强对信息的记忆,广播的新闻内容一般都短小精悍。广播的短消息一般都在1分钟左右,约220字。15分钟的新闻节目中,一般播出20条左右的新闻稿;在30分钟的新闻节目中,一般播出40条左右的新闻稿。由于广播稍纵即逝的特点,概括性强、信息集中、要点突出、导语明确的新闻是广播新闻的特性所在。
3、传递通道的单一性声音是广播惟一能够使用的传播符号。所以,广播记者在进行新闻采集和制作的过程中必须把所有的具象和抽象符号都转化成声音符号传送出去,才能达到传播的目的,才能在听众的脑海中形成概念。虽然这种单一通道传播方式相对于电视的边听边看的双通道传播有着记忆上的劣势,但是也有着它独特的传播优势。由于广播的声音传播特性,不会产生传播因素间的矛盾,不会因为多余的信息而干扰受众的思维。4、传播过程的排它性广播的单声道传播使得它只能在同一时间内播出一条信息,任何突发性新闻的插播,都必须将原有的、正常播出的节目停掉。(二)电视新闻的传播特性1、新闻现场的证实性所谓现场证实性,是指电视新闻运用现场采集到语言、非语言符号来证明新闻内容确实无误,使观众对此深信不疑。电视新闻的现场实证性,就是通过现场的画面与声音二者紧密结合来体现的,它的直觉优势在于不必通过具象和抽象的感觉转换,就能切切实实地证明新闻本源的实有状况。2、新闻传播的及时性及时性是电视新闻时效而言的又一特性。时效是电视新闻的第二生命,在现代媒体之间的新闻竞争中,时效是取胜的最有效的砝码。媒体积极地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在缩短从“信源”(新闻发生)到“信宿”(观(听)众)的时间差上做文章,力求以最快捷的速度将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发送出去,以满足观众“先睹为快”的时效心理。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信道”和“信源”对“信宿”的感知成为同步,从“信源”到“信宿”的时间差为零,“信道”成为了可以承担这种“高科技时空交流”的中介,这就是电视现场直播的魅力和功效。现场直播通过现场的转播车或者具有同样微波传送功能的摄像机,对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做同步报道。现场直播以其强烈的时效性满足了观众先睹为快的心理的需求。满足了观众对报道全过程求全、求真、求细。3、新闻内容的易受性传播内容的选择和传播符号的运用决定了新闻传播的效果,电视新闻的内容易受性正是由于电视新闻传播时运用的多种传播符号,可以将观众接受信息时的费力程度减小到最小,这种费力程度就是传播学家施拉姆强调的公众接受信息时所付出的代价,如时间支出、精力消耗等。选择概率=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4、新闻画面情节的不完整性电视新闻画面情节的不完整性,是指画面在一篇新闻作品中呈不连贯状态,一般不具备叙述事件变化和经过的能力。原因一:电视新闻的突发性、时效性原因二:新闻时间限制二、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共性1、传播的快速性与声画阅听的易逝性凭借传播快速性的优势,广播电视新闻可以将重大事件和突发性新闻迅速而及时的传播。声画转瞬即逝,不留痕迹,收听、收看广播但是新闻没有思考的余地,比较深奥的概念不易及时理解。2、传播的广泛性与视听的随意性广播电视新闻以通俗易懂的声音画面为表达手段,减少了传播中的障碍,吸引了各个阶层的受众。广播电视新闻收听(视)的随意性带给人们极大的便利。3、内容的丰富性与视听的被动性4、声画并茂与信息的传真性第三节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功能一、播报新闻,传达政令政治活动、各种政令(包括政治政策、方针、决策在内的)是我们社会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它既是执政者的职业活动,也是直接影响国计民生的事件。这类事件常常被我们称作时政新闻。利用媒介播报政令及政治活动,不仅是执政者实施其政治纲领的需要,也是观(听)众政治生活的需求。广播新闻先声夺人,传播快捷;电视新闻声情并茂,浅显易懂,对观(听)众的文化层次要求相对低于报纸,成为了公众获得各种时政新闻的第一来源。二、沟通监督,引导舆论三、交流信息,推动社会四、传播知识,活跃生活第三章广播新闻的符号系统广播的符号系统主要有两种形式构成—有声的语言符号和有声的非语言符号。在语言符号系统中,口头语言符号与文字符号(书面的)是相对应的,文字符号具备的基本特征,口头语言符号同样也具备。不同的是,口头语言符号存在于声音之中(主要由音和调组成),音和调既是每一个单独的有自己确定意义的音素,又不可避免的表现出说话者的情感功能,这些符号在组成口头语言时除了遵守一般的语法规则外,还需要遵守说一听的规则。这些规则既保证了口头语言符号在说——听的语境中畅通无阻,又保证其无限组合的可能,形成口头语言丰富多彩的局面。非语言符号是指语言符号之外的具有表达功能的各种符号,在广播节目中主要指音响、音乐和其他声音。正是这些不同的符号构成了各种信息的特殊性。一、声音符号的特征广播新闻中的声音符号主要有三种:口头说话、音响、音乐。1、声音的物理性。2、声音的生理性。3、声音的心理性。二、广播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区别
1、说话者与情感功能影响说话者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所说的内容本身;二是说话者对内容的态度和说话者本身的客观条件,包括其身份、职业、思想、年龄、处境等;三是说话时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场合、对象、天气等。这三个因素是交织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说话者的态度尤其重要。广播节目开始播出,就意味着说话行为的开始。但是这种说话与口头上说话的主要区别是:说话者与听话者不见面,一般情况下两者也不直接对话(电话直播节目除外),非对话式的;说话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全部都是由声音符号承载的,声音本身的情感功能在交流的过程中会自然地流露出来;广播作为大众传播媒介,自然受到公共的道德、伦理的制约。在我们国家广播还承担着政治宜传的任务,这就要求广播所说的话必须与政治的需要相一致,日常口头交谈时随意性比较强,广播语言虽然也是口头语言,但是它必须是规范化的口头语言。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广播中的说话者在进行语言交流时,其情感因素可以分为两部分:作为公众形象(媒介的形象)和作为个人形象,其声音符号中的情感功能产生于这样两个方面。2、受话者与意动功能听话者是语言行为的终点,语言行为的全部效果是由听话者对语言的接受程度和兴趣决定的。说话者要达到说的目的,首先要了解听话者对什么内容感兴趣,什么样的语言方式是对方容易接受的。在此基础上,说话者将自己需要告诉对方的和对方希望知道的内容,尽量以对方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传递。因此,我们看到在整个广播节目播出的过程—语言进行过程中,意动的功能始终在起作用。当语言行为倾向于听话者时,也就是广播中的说话者希望引起听话者的注意时,就会出“下面由我向您播报……”、“请您继续收听我们的节目”等类似的语言。3、语境与指称功能语境是语言的客体内容,它具有指称的功能。因为我们谈论的是新闻文本中涉及客体内容的部分,而不是报道对象本身。在文本中任何一个被指及者都词语化了,它有上下文,它的上下文决定了其确切的含义,被接受者理解为相应的所指情境,因此它起作用的方式是整体的,牵连于上下文的,而不是个别的,抽象的。在语言交流行为中,例如新闻报道叙述一件事情,叙述有一个基本模式一“五个W”。五个W构成了新闻报道的语境。在广播新闻报道中,除了对事件叙述的语言之外,能成为语境要素,具有指称功能的,就只有同期声了,其指称功能是直截了当的。倾向于语境,就是倾向于确定的上下文本身,将有碍于事件情境出现的(不可理解的,前后矛盾的、突兀的、不完整的)因素尽量排除掉。4、接触与交际功能广播是通过声音符号与听众进行接触的,这种接触除却了面对面接触时的各种非语言因素一礼节、衣着、面子等,声音本身的魅力显得十分突出。真诚、热情、沉着、和气、耐心等声音特点具有不可小觑的交际功能。另外,类似“听众朋友早上好!”、“很高兴今天又通过我们的新闻早班车节目与您见面”、“下次节目再见!”这样的语言在节目播出过程中出现时,就是让交际的功能发挥作用。5、代码与元语言功能广播语言符号要充分考虑到说和听这两个方面,因此对代码本身的要求是:通俗、易懂、简洁、明了,也就是要考虑如何才能够使听众听明白所说之内容。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广播新闻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写作与报道规则,例如在语言进行过程中需要重复、对同音字进行解释等。6、信文与审美功能信文是针对由语言符号构成的作品整体而言的,声音符号能够形成韵律、节奏、声音的交感等审美现象,但是这些在新闻节目中应该谨慎使用。例如,同音词在使用时除了产生意义的交感外,也会产生误解。从新闻节目的制作方面讲,信文的审美功能—声音符号的审美效果,应该体现在整体的衔接、组合、编排等方面。对于新闻报道本身来讲,任何倾向于信文并有意突出其审美功能的行为,都会影响到指称功能所起的作用。二、非语言符号的分类和功能在广播新闻中非语言符号主要指音响。音响从广义讲,泛指广播中的所有声音,它包括:自然声、人声、音乐声等。在新闻报道中出现的音响只能是自然产生的声音,这种声音称作写实音响,它也包括上述各种声音在内。写实音与非写实音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客观性,也就是说写实音是自然存在的,不可模拟和创作。非语言符号中写实音的主要功能如下:1、提供信息和证据2、补充与强调3、替代第四章广播新闻节目第一节广播新闻节目的类型新闻节目是广播电台的骨于节目,许多广播电台在节目部门之外专设一新闻部门,说明其对新闻节目的重视程度。英国BBC广播公司在实施制作与播出分离的改革措施时,依然将新闻部分保留在原来的格局中,以示其有别于其他节目。新闻节目讲究时效,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播报消息。在第一现场抢第一报道时间成了广播记者的工作方式。新闻节目是指报道真实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包括人物)的节目的总称。广播新闻节目以播出新闻消息为主,同时也播出专稿、评论、广播谈话等。一、新闻性节目的类型我国广播界所设新闻节目有以下主要类型:1、消息报道型的新闻节目这类节目是新闻报道中常见的,也是新闻节目的核心。广播电台在与其他媒介的竞争中,能够体现其传播优势的就是这类节目。消息报道型的新闻节目以时效性强、动态感明显(滚动播出、及时插播)、信息鲜活、涉及面广等特点,吸引听众的收听兴趣。也有人将其称作硬新闻(奇闻逸事不在其内)。各地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主要由这类节目构成。2、专题性的新闻节目这类节目往往围绕一个主题,采用多种体裁较深人、细致地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其时效性并不局限在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其内容也不局限于一个单独事件。它包括当下的、最近的事件和现象。当然,必须是人们关注的,有一定意义的内容,才值得作新闻专题。
3、板块式的新闻节目板块式新闻节目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节目类型,它实际上是一种组合式的新闻节目,搭配、组合是这类节目的主要特点。这种节目可以充分利用广播节目容量大、收听方便、结构生动、形式多样、转换灵活、容纳度大等优势,获得理想的收听效果。二、新闻性节目的名称新闻性节目主要是根据体裁的不同命名的。但是,由于广播传播的是声音语言,所以其体裁与文字构成的新闻文本略有区别。文字文本由于都是采用写作方式,故区分标准具有相对一致性。广播节目名称还根据播出方式的不同,以示区别。以下名称的使用还包含了约定俗成的因素。1、消息消息是以直接的、简要的方式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文体,狭义的“新闻”即指消息。消息的种类很多。在广播新闻中,主要根据篇幅的长短分成长消息和短消息。短消息一般有三五百字,播出时间为1——2分钟。广播中播出的消息以短消息为主;根据消息中是否有音响,将其分为带音响的消息和不带音响的消息;根据消息发出地的不同,分为现场消息和非现场消息。2、现场报道现场报道是记者在新闻事件的现场边采访、边叙述、边录制的新闻广播体裁。由于现场报道是与事件同时进行的,所以它能以最快的速度和不容置疑的实况录音,满足听众“先听为快”的欲望。3、专稿专稿是由电台记者、特约人员针对某一新闻事件或人物为电台专门撰写的稿件。专稿用叙述和描绘相结合的手法,介绍事件的背景、重要情节甚至细节。有人根据专稿所使用的与书面文字相似的体裁,将其分为广播通讯、广播特写等。
4、连续报道连续报道是根据新闻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对其发展过程进行追踪性报道的一种体裁。这类报道多采用递进式方法,每一篇报道既是前一篇报道的继续,又是后一篇报道的开始。篇篇相互联系,各自又有侧重,可以较深人地展示新闻事件发生的全部过程。5、系列报道系列报道是围绕一个主题或选择一个题材,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多层次进行报道的一种体裁。这类报道涉及面广,有深度。6、广播评论广播评论是代表广播电台发表的各种言论的总称。它包括:本台评论、言论、编后语(话)等。广播评论既要符合一般评论的要求,又要体现出广播语言的特点。它依然以短小、简洁为主。第二节广播新闻节目播出的一般形式一、录播与直播录播和直播是指在广播电台录音室里录制播出和直接播出。录播由播音员面对话筒播出事先写好的文字稿,同时录音,然后由技术部门把录制的声音变成电信号发射出去。直接播出是一次性的在播出的同时将声音变成电信号发射出去。从播出环境到播音的状态、语言要求,二者基本相同。主要区别是录播可以反复进行,直播是一次性的。(一)录播与直播的特点:1、以文字稿为主2、录播或直播是一种高级的对话语言3、播报语言要求准确、优美、顺耳(一)录播与直播的基本要求
1、熟悉稿件正式播出前应该熟悉稿件或播出内容,找到每一篇稿件的主题词和它的中心意思,然后根据作者意图将书面语言转换成口头语言。
2、掌握稿件的结构播报稿件不是机械地给每个字符注上读音。播报新闻不仅要求正确地读出每个字符的声音,而且要根据对内容的理解,调节语流的快慢、轻重,确定一种语气,以表现这种关系。那种只给字符注音的播报,就像机械人模拟人说话一样,听起来不流畅,甚至会破坏意义的表达。做到语势平衡,吐字清楚,明白流畅,才能准确展示语言的意义。
3、对书面语言的所指要有具体感受播报时,对稿件叙述的事件的环境、气氛场面和人物要有具体的想象,才能使你所构筑的有声语言引起听众的听视联觉,使听众在你的语言的指引下,去感受事件本身。跳出稿子,让你的声音直接指向稿子所叙述的那一件事情,并且想象听众在获知一件新事情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期待,你是否在不断地满足他们。播报是用有声语言对书面语言的再创造。由于播音员个人的嗓音条件和口头表述的方式有别,便形成了不同的播音风格。4.速度与节奏新闻播音的节奏包括基本节奏和具体节奏。基本节奏犹如下中雨,平稳、舒缓、有进展,使人听起来比较轻松,心态平和。具体节奏是根据内容确定的,主要体现在对情绪高低的把握与控制上。一般的播音速度为每分钟250字左右,在整个播报过程中不要忽快忽慢,造成不稳定感。现场播报受现场情形的影响较大,语速变化要根据具体的事件而定。5、音量控制使听众能够听清楚每一个音节的好办法不是大喊大叫,或故意提高嗓音,非自然发声拿腔拿调。设想你在一间中等大小的房子的一角,对站在另一角做家务的朋友说话,这时候的音量是比较合适的。6、强调关键部分当你大声念稿子的时候,要确定哪些词应该特别强调,要找出关键词和叙述词。7.使用话筒的技巧使用话筒要避免爆裂声、纸张的沙沙声和呼吸声。爆裂声是因为嘴离话筒太近造成的,你如果把话筒往后移,或拿开一段距离的话,会防止再出现这个问题。二、现场报道现场报道是指记者(或播音员)在新阅事件发生的现场,对事件作出报道或评论。现场报道有事先准备提纲或稿件的,也有即兴发挥的。现场报道与录播和直播的区别在于,前者在现场完成节目制作,后者在录音室合成节目。1、现场报道的播出特点:(1)面对现场进行播报在录音室里录制节目,记者(播音员)面对的是文字稿件,他们借助文字叙述产生对事件的想象,再用口头语言将内容传播出去。现场报道面对的就是现场,直面现场容易找到对事件的感觉,加之现场时间与报道时间同处一个时空,从语调到叙述的顺序都更加符合事件本身。
(2)语言的时态是现在时现场报道无论是有稿还是无稿,播报时间应该与现场事件发生时间基本一致,使听众有正在亲临现场的感觉。现场感来自自信、经验,来自始终保持的亢奋情绪和对这种情绪的控制。没有亢奋的情绪,无法打动听众。如果失去控制的话,也就会失去对象感,引起听众不真实的紧张感或者恐惧感,同时给听众留下不成熟的印象。(3)内容是现场所闻现场报道的基本内容都是现场的所见所闻,非现场的背景穿插(介绍),必须告知听众。2、现场报道的基本要求(1)强调报道的成功率现场报道受事件时间的限制,只能一次完成,不允许重复。(2)播出和编辑一体化在进行现场报道时,播报者集报道与编辑于一身。这样做既是现场时间所要求的,也有利于直接表达对现场的所见所闻。第五章广播新闻写作第一节如何写适合听的广播新闻稿一、选择适合于听的词1、多用双音节的词双音节的词是指有两个以上音节组成的词,读起来节奏感强、耐听,易于听觉辨认。单音节的词音波短,音感低,加之与双音节的词不易搭配,多用会影响声音的协调性和可听性。例如:(1)我们刚爬上山顶时,天上云很密,忽然轰隆地打了个雷,紧接着就哗哗下了雨。(2)我们刚刚爬上山顶的时候,天上阴云密布,忽然,轰隆隆一阵雷响,接着哗啦啦下起了大雨。2、注意同音不同义的字“近”和“进”,音同义不同。广播里说“他们走近了熊熊燃烧着的高炉旁边”。听众会产生疑问:“走进”?如果改写成“他们走到熊熊燃烧着的高炉旁边”,就不会造成误解了。“部”和“不”音也一样。广播里说“XX工厂的产品全部合格”。听众如果听成“全不合格”,意思就反了。这些同音不同义的字词,写稿时光看不会发现不妥。而读一读,听一听,问题就出来了。要避免误听误解,写稿时要有一个明确的意识——广播稿是说给人听的。在书写时想方设法避开可能造成误听误解的词,用另一种说法代替。例如:“切记”和“切忌”字音相同,一个可以说成“千万要记住”、“牢牢记住”等,一个可以说成“千万不要”、“一定不要”。“食油”和“石油”,读音相同,为了防止将这两类词混淆,“食油”可以说成“食用油”;“试场”可能会听成“市场”,可以说成“考场”。常见同音字词性--磁性无意--无益近来--进来五十--午时沉没--沉默文字--蚊子汉字--汉子工夫--功夫归公—归功投宿--投诉简易--检疫战士--战事自述--字数南方--男方钱币--前臂正直--正职嫉妒--季度池子--匙子植物--职务抵押--低压
掉头—调头3、用简称要谨慎人们在日常交谈时经常使用一些简称,如“中共中央”简称“中央’,“中央顾问委员会”简称“中顾委”等。简称从它产生到听众普遍理解其全部意义,有一个过程。广播在使用简称时,一定要注意这个简称是否已被大家认可了。那些尚未被听众认可的,或者只在小范围内被认可的简称,不要在广播稿里出现。否则听众会因对一个简称不明白,迟疑间又放过几句话或几个字,既没有听清,又没有听全,会影响其收听情绪。另外,简称作为一种特殊的词组,它的组合对于听众来讲往往是陌生的。如“上测所”〔上海测绘研究所)、‘’招飞”(招收飞行员)等简称,会给听众造成理解的困难。上海吊车厂——上吊厂哈尔滨佛教研究中心——哈佛中心将爱——将爱情进行到底4、普通话广播要少用方言、土语使用方言、土语可以给你的广播稿带来一点色彩,同时也会使你失去许多听众。方言、土语使用范围很小,为了照顾广大的听众,使他们不要因为那些方言、土语而失去了对广播的兴趣,最好不要使用它。如果你认为在你的某篇广播稿中一定要使用方言,否则就会影响报道本身,那么,你也应该对这些方言、土语作出大众化的解释。不过,面向听众的广播稿中出现许多解释是不合适的。如果是区域性很强的广播(某县、某乡、某一居住区)适当使用方言、土语,反倒是一声乡音,一份乡情。例如城市电台在面向市民的谈话节目中,主持人用方言与听众进行交谈,用乡音能够建立与听众的特殊联系。需要指出的是,方言广播排除非方言的听众。5、慎用代词在现代汉语中代词主要有:人称代词“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物主代词“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她们”、“它们的”。指示代词“这些”、“这次”、“那次”、“那些”等。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在读音上没有区别。例如:他告诉她,他把她的(他的?)表丢了。用书面文字写出这句话,读者一看就明白,丢表的是她。但是说给别人听时,听者会产生疑问:丢表的是他全还是她?代词使用得当,可以起到简化报道的作用,使用不当,听众无法搞清楚指代的是谁。(1)昨天晚上,再次出任武汉红桃K主帅的殷立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就他担任红桃K主教练一事是在今天上午8点才最后敲定的。他说,下午他已经将此事正式通知了上海浦东俱乐部。另据介绍,上海方面得知此事后表示极大的遗憾,并做了最后的努力。尽管武汉方面在待遇和个别细节上并没有体现出他应有的价值,但是他表示:为服从武汉足球的大局,他不会计较个人得失。(2)昨天晚上,再次出任武汉红桃K主帅的殷立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担任红桃K主教练一事是在今天早上8点才最后敲定的。殷立华说,下午他已经将此事正式通知了上海浦东俱乐部。另据介绍,上海方面得知此事后表示极大的遗憾,并做了最后的努力。尽管武汉方面在待遇和个别细节上并没有体现出殷立华应有的价值,但是殷立华表示:为服从武汉足球的大局,他不会计较个人得失。
6、简化关于数字的报道在新闻报道中,数字经常被用来说明问题。一般听众需要知道某数字,但并不想记住精确的数字是多少。因此,在广播稿中你只要写出某一数字的概数就可以了。数字零头可用“以上”、“不到”等词来表示。2---3倍可省略为两倍多、两倍以上。数字的写法,一般应该和读音一致起来,尤其是百位以上的数字,7、多使用象声词在汉语中有许多象声词以其发音近似一些自然物本身发出的声音,给人以形象和节奏的美感。如:“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的腰鼓声;“哗啦啦”的大雨声等,这些模拟声音的象声词在广播中运用,能够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柱儿看见桥上人很多,有挑担子的,有骑驴的,有推车的”。柱儿拾头一瞧,嚯!桥上来来往往的人可真不少!有的人挑着担子颇呼颇呼地来了,有的人骑着小毛驴得儿答得儿答地来了,还有个小伙子推着小车吱吱扭扭地也上来!二、尽量使句子口语化广播电台通过电波传送声音信号,听众用自己的耳朵来接受声音,说的一方与听的一方必须达成一种默契,这种传播过程才能保证实现预期的效果。这就是说,广播电台传送出的声音(语言)必须清晰、易懂、人耳。为了实现这种默契,广播新闻稿要尽量使句子口语化。1、简化报道当你写新闻报道时,假定你是在为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听众而写的。你的报道必须简明得能使这个听众听明白,但同时你的报道又必须写得有才气,能使一位大学教授或市长受到感动。简化句子:简化报道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简化句子。简单的陈述句,是由主语、谓语、宾语三个部分组成。尽量把主语和谓语放在一起,使听众一听就明白是“谁”,“干了什么“,用不着为了弄清这些,去花费更多的心思。(1)报纸:…有关部门为了给蚯蚓的开发和利用找到长远的出路,在北京成立了地龙应用研究所。广播:……有关部门在北京成立了地龙应用研究所,这个研究所将为蚯蚓的开发和利用寻找出路。(2)报纸:我们对于一切破坏社会正常秋序和百姓安定生活的暴力行为,都必须加以反对。广播:我们必须反对一切破坏社会正常秋序和百姓安定生活的暴力行为。2、避免倒装句和倒装句结构倒装句式和倒装结构只适用于报纸写作,而不适应听觉的要求。广播稿写作要用陈述句,一句话一个意思,顺序叙述。句子与句子之间应该是递进的关系,不要轻易打破被陈述事件原来的结构顺序。例如:(1)倒装句:排球新规则是“劫贫济富”,中国男排主教练汪嘉伟在本届世界杯赛开打不久几次向媒体发表了这样的看法。陈述句:中国男排主教练汪嘉伟在世界杯开赛不久多次向媒体发表看法,汪嘉伟认为:排球新规则是“劫贫济富”。(2)倒装句:近日,本地区没有洪水泛滋的危险,据XXX一市防汛指挥部官员说。陈述句:市防汛指挥部官员说:“近期内这一地区没有洪水泛滋的危险。”(3)倒装句:我们必须在全国形成尊重科学,破除封建迷信的良好社会风尚,因为迷信是科学的敌人。陈述句:迷信是科学的敌人,要尊重科学,就必须破除封建迷信。倒装句的类型很多,如主语在后句,宾语在前句等,都打破了句子的正常顺序,在广播稿中应该尽量少用或者不用。3、避免使用被动句式被动式无论是说,还是听,都不如主动句流畅。尤其是在叙迷事件的时候,采用被动式,主语后置往往会使听众找不到重点,影响理解。例如:(1)被动式:被医务人员成功地理植了电子仿生耳,从而结束了神经性耳牵带来的十余年“无声生活”的十七岁的福建姑娘邱尔兰重新回到了充满丰富音响的世界。如果把这段文字说给听众,听众搞不清楚是谁回到了“充满丰富音响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阿里货运从业资格证考题
- 2025年北海货运上岗证考试多少道题
- 2025年渭南货运资格证考试题答案
- 养殖场科研服务租赁合同
- 石油开采水暖系统安装协议
- 体育场馆压桩施工合同
- 仓储中心清洁保障协议
- 居民区域净水机租赁合同协议书
- 风电场压桩施工合同
- 租车业务市场营销渠道拓展
- 心理统计与SPSS应用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SVG图形渲染性能提升
- 华南理工大学《固体理论II》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女性学:女性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挑战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孟子》精读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广中医药理学期末重点
- 自贡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二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中班晚安大猩猩文档
- 大学美育: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大学试题(文学)-外国文学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安全生产及设备检维修风险辨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