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填空题重点内容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学记》
2、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3、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专业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设备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4、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杜威
5、维果茨基的主要成就。提出“最近发展区”
6、对苏格拉底的教学法“产婆术”的另一种称呼。问答法
7、教育的概念。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广泛地说,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零碎的,都是教育。
8、教育学概念。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9、教育手段概念。是教育者借以将教育内容作用于教育对象的媒介物,或者说,是受教育者借以实现认识客体的媒介物
10、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11、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代表作。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2、学校产生的时期。
13、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著名教育家及其主张等。蔡元培——《对教育方针的意见》: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使学生体、智、德、美和谐发展;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生活教育”:“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杨贤江——《新教育大纲》,在革命中,教育应作为革命的武器之一,革命胜利后,教育应促进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晏阳初——开展平民教育运动;黄炎培——毕生从事职业教育,主张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徐特立——无产阶级教育家,努力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教育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为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世界著名教学理论。布鲁纳“结构教学论”、赞科夫“发展教学论”、瓦·根舍因“范例教学理论”
15、提出活动课程思想的教育家。卢梭
16、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要素。遗传、环境、教育
17、童年期指的是什么时间段。6、7岁——11、12岁(小学阶段)
18、中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质。使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保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即实现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发展性
19、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个别差异性
20、遗传素质的概念。个体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21、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22、中小学学生主要特征。中小学生是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的人,是未完成的人,是可教育的人
23、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特点。基础性、全面性、义务性
24、课程种类。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潜在课程)
25、教学原则概念、各类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和教学的基本规律提出的,进行教学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全面发展的方向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26、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提出者。孔子
27、与课堂教学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课外教育
28、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实行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29、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30、教学的组织形式。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
31、教师备课的主要内容。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32、我国学制的类型结构。五年一贯制、九年一贯制、六三三学制、五四三学制
33、德育的实质。把外在的社会要求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
34、科学世界观教育的教育内容。唯物论教育、辩证法教育、唯物史观教育
35、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说理教育法、心理咨询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陶冶教育法、自我修养法、品德评价法
36、学生的思想品德能力。思想品德认识能力、思想品德鉴别能力和评价能力、思想品德实践能力、自我教育能力
37、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教学、班集体、各项活动、团(队)会工作、家庭与社会
38、德育方法。说理教育法、心理咨询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陶冶教育法、自我修养法、品德评价法
39、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教育方法。说理法
40、课外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41、班主任怎样了解和研究学生。观察法、谈话法、研究分析书面材料、调查访问
42、班主任班级工作的前提条件。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43、教师的职业道德。从事教师职业的人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准则: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表现在对事业(忠诚热爱)、对工作(精益求精)、对学生(真心热爱)、对集体(团结协作)等方面
44、教师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
45、教师的劳动的价值。发展价值、文化价值、政治价值、经济价值
46、教师劳动的特点。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示范性
47、家庭教育的特点。先导性、感染性、权威性、针对性、终身性、个别性
48、家庭教育中对家长的要求。全面施教、民主平等、以身作则、爱严相济、要求一致
49、社区教育的特点。开放性、广泛性、多样性、补偿性、融合性
二、重要名词概念
1、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
2、广义的教育: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广泛地说,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零碎的,都是教育。
3、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或政党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4、教育规律:教育现象与其它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5、义务教育: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6、素质教育:学校教育中以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
7、启发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教育制度:也称国民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依据其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所设置的教育实施机构及其运行的各种规章制度的总称。
9、学制:也称学校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者这些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纵向和横向的联系。
10、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给予多方面培养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是教育者根据社会要求和人身心发展规律,用一定社会多方面的外在要求,对受教育者思想言行给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和培养,以使他们形成相应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11、自我教育:个体为形成、巩固和发展良好的思想品德而自觉进行的思想修养、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等活动。
12、说理教育法:通过事实和道理,以真情实话来启发引导学生,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教育方法。
13、社区教育:以一定地域为界,学校与社区具有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和参与意识,并且双向服务,互惠互利,学校服务于社区,社区依赖于学校,旨在促进社区经济、文化和教育协调发展的一种组织体制。
14、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15、教育科学: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科学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16、人的身心发展:指人的身体的发展,知识、技能的获得,思想品德的形成,审美情操的陶冶,也就是德、智、体、美、劳几方面的发展。
17、活动课程:也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指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
18、综合课程:是打破一般课程的框架,把若干有关的学科内容合并起来编订的课程。
19、教学大纲:是对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各学科的目的、任务、内容、范围、体系、教学进度、时间和教学法上要求。
20、德育目标: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即思想品德教育所期望达到的结果,是一个国家(或学校)对学生所应具有的各方面思想品质的总体概括。
21、德育内容: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用以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体系。
22、课外教育: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三、重要简答题
1.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解走向实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的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思潮;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简述教育现代化的内容。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师素质现代化。
简述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学校教育还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学校教育还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可控制、利用各种环境因素对人的自发影响。
简述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年轻一代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决定了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年轻一代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决定了教育活动要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给予合适的教育,以促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年轻一代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决定了教育活动要因材施教。
简述教学的任务。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3)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学习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的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
简述如何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1)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目的性,逐步提高学生学习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的间接动机。(2)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努力改进教学方法。(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
简述学业不佳学生的教育对策。(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要求他们,重建他们的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尊重、理解、信任他们,才能消除师生间的隔阂,彻底打破他们的自我封闭防线,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好教育的切入点。教师不能只是盯住差等生的缺点,而是应该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以此为突破口去教育他们,改造他们。(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没有爱的教育永远不会是成功的教育,对差等生的教育尤其如此。给差等生以更多的关爱,这不仅是教师这个职业本身的要求,也是能否教育好差等生的关键。
简述教师备课的内容。(1)钻研教材:即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阅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2)了解学生:教师教学的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学生,要使备课工作切合学生实际,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3)设计教法: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就应解决教法问题。
简述课内学法指导的内容及其基本要求。预习(根据教师的预习要求,反复阅读新教材,掌握新教材的梗概;查阅必要的参考书、工具书,理解教材中新出现的关键性知识,把握教材的重点;对遇到的不懂的问题作记录;及时翻阅已学过的教材,重新理解和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听课(明确听课的目的;听课时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要积极思维,勤于思考,多思多问);复习(要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要明确复习的范围和重点;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
简述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公民素质,为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科学世界观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力。
12.简述常用的德育方法。说理教育法;心理咨询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陶冶教育法;自我修养法;品德评价法。
13.简述贯彻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德育原则时要注意的问题。要注重培养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要善于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使集体发挥巨大的教育功能;抓好个别教育,并通过个别教育来巩固和发展集体。
14.简述贯彻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时要注意的问题。(1)要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要求。尊重信任的情感体验是学生接受教师提出的各种要求的基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2)要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热情帮助学生完成要求,“扶上马,送一程”。(3)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严格要求固然不可缺少,但应注意爱要得体,严而有格。爱是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没有对学生的爱,尊重信任就显得缺乏实在性,也难以持久。采用“心理互换”或“位置互换”的方法对差的、落后的学生爱的情感。
贯彻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时要注意的问题。(1)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晓之以理,就是通过各种适当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和道德知识,晓理不能脱离实际,要有针对性。导之以行,就是组织和引导学生把一定社会思想准则和规范付诸实践,并使其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导之以行,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及时地提供指导,使其行为持之以恒。(2)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在知行统一上严格要求自己,进行自我修养。学生懂得知行统一、言行一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社会人才必备的重要品质,激发他们这方面修养的动机和积极性。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知与行的关系,在日常生活、学习、交往等多方面的活动中,自觉锻炼和培养知行一致的品格。(3)知行统一、言行一致,教育者要以身作则。教育者的言行不一,表里不一,不仅会失去学生的信任,而且也会使学生对所进行的教育(甚至是所有的教育)产生虚假感。同时在衡量评价学生时,应注意分析他们知和行的发展状况,了解和发现他们言行之间的差距及造成的原因,并以适当措施加以解决。
简述贯彻正面教育、疏通引导的德育原则时要注意的问题。(1)进行正面教育要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自觉认识问题。(2)为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正面教育,还要注意疏通他们的思想障碍。(3)正面教育除了用先进的理论、事实,以良好的榜样去激发学生,教育学生外,还要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给予正面强化,即通过表扬奖励等手段,对学生积极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赞赏。
简述班集体的教育功能。教养功能、教育功能、管理功能、社会化功能、发展功能。
简述班主任工作的内容。研究和了解学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组织班集体活动;做好校内外的协调工作;做好学生评价工作;作好班主作工作计划与总结。
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思想政治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教育理论素养;教育能力素养。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1)现代社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2)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最佳途径;(3)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4)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21、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既是客体,又是主体。学生是主体、客体的辩证统一;对于教师而言,学生是客体,他接受来自教师的教育;对于学习而言,学生是主体,他是学习任务的承担者,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教育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教育的最终成果固然离不开教师,但同时也取决于学生的学;学生积极参与教育过程还可以促进其发展,教学相长。
22、小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⑴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①感知觉的发展特点②小学生的注意发展特点③小学生的记忆发展特点④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⑤小学生的想象发展特点。⑵小学生的情感发展特点;⑶小学生的意志发展特点;⑷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总之,从总体上说,小学生的感知不精确,对时间和空间知觉较模糊,他们观察事物时,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间的联系和特点。看图不知去观察画中所要说明的关系。针对以上情况教师要注意培养他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和习惯,引导他们对事物进行有目的的细致观察,帮助他们从复杂的现象中分出主要和次要的,找出事物间的联系,小学生的注意一般不能长时间集中,教师应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让他们有学习的兴趣,还要对他们进行意、品德、分析是非等方面入手。
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①结构日趋合理化。②内容综合化。③形式多样化。④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培养。⑤重视个别差异。
教学的实质是什么?: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所组成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是以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①提高教学质量。②提高教学效率。③扩大教育规模。
26、德育过程的基本特点:(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的过程,具有知行培养的统一性;(2)德育过程是不断激发、促进学生思想矛盾发展的过程,具有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性;(3)德育过程是组织引导学生多方面活动和交往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4)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
应用德育方法应注意的问题:要注意研究和利用好影响方法有效性的因素;要重视发挥方法的整体效应;要处理好方法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课外教育的基本内容:(1)社会政治活动(2)科学技术活动(3)劳动技能学习活动(4)文化艺术活动(5)体育活动(6)社会公益活动
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合力的意义:(1)三结合教育合力有利于教育的完整衔接;(2)三结合教育合力有利于统一教育方向;(3)三结合教育合力有利于发挥教育的互补作用。
30、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党和国家对教师队伍提出了什么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17条)
四、重要论述题
1.联系实际,试论为什么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人类长期培养人的教育实践经验的抽象和概括;五育各有自己的特殊任务、内容和方法,对个人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它们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的共同作用,就是使受教育者形成合理素质结构。
论述什么是非智力因素?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何培养?非智力因素就是指情感、意志、性格、兴趣和动机等人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对于学习的成功也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是一个完整社会人的重要品质,也是一个人智力因素能否正常发挥或超水平发挥的重要前提条件。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1)在一个集体中,有的学生情感高尚,有集体主义精神;有的学生自私自利,贪图享受。(2)有的学生意志坚强,有的学生意志薄弱。(3)有的学生刚毅果断,有的学生优柔寡断。(4)有的学生性格内向,有的学生性格外向。(5)有的学生兴趣广泛,有的学生兴趣狭窄。(6)有的学生学习动机单一、扑素,有的学生学习动机复杂、高远。根据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1)非智力因素是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在人的一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应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2)应从学生的差异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措施,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健康发展。(3)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的发展都是重要的,教师应全面培养,不可偏废。
联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来分析一堂课教学的优劣。一堂好课的基本评价要求有: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正确;方法恰当,运用自如;结构紧凑;教学效果好。总之,一节课无论从教学目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还是从教学进程来看,能够遵循教学规律,符合教学原则,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能够完成教学任务,收到最佳效果,就是成功的课。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贯彻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按照社会主义思想准则和品德规范严格要求他们,通过二者的相互结合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学生,是实现民主、平等的社会主义师生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应有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是制约德育效果的两个相辅相成的必要条件。没有尊重信任的严格要求,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障碍,尊重信任是严格要求的基础,实事求是地严格要求,又是尊重信任学生的真诚体现。贯彻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要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要求。尊重信任的情感体验是学生接受教师提出的各种要求的基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2)要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热情帮助学生完成要求,“扶上马,送一程”。(3)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严格要求固然不可缺少,但应注意爱要得体,严而有格。爱是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没有对学生的爱,尊重信任就显得缺乏实在性,也难以持久。采用“心理互换”或“位置互换”的方法对差的、落后的学生爱的情感。
结合实际,论述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要求是: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结合实际,论述如何贯彻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学中所选择的内容、提出的要求,是学生付出较大努力才能掌握的,同时又不能超越他们学习的能力。这一原则是由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所决定的;“最近发展区”的研究,为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提供了心理学的依据。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要对学生的发展水平作出科学的估计。对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估计,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应从学生实际出发。(2)要做到“及时而教”。教师要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及时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及时更改教学内容和方法。(3)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教学中的难与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转化的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贯彻正面教育、疏通引导的德育原则?正面教育、疏通引导的德育原则是指在德育中要坚持用正确的理论、事实和榜样等来教育学生,疏通学生思想障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体验和实践等不断进步。贯彻这一原则,应注意:(1)进行正面教育要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自觉认识问题。(2)为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正面教育,还要注意疏通他们的思想障碍。(3)正面教育除了用先进的理论、事实,以良好的榜样去激发学生,教育学生外,还要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给予正面强化,即通过表扬奖励等手段,对学生积极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赞赏。
结合德育过程的基本特点,论述如何对学生实施思想品德教育?(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的过程,具有知行培养的统一性。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知、情、意、行的关系,既要重视它们相互联系和作用,又不能简单地相互代替,既要注意知、情、意、行全面培养,又要注意从实际出发确定教育重点。具体做法是:a、针对知、情、意、行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教育。b、抓重点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其他方面,因为知、情、意、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c、思想品德发展情况或判断评价思想品德发展水平时,都要从知、情、意、行等方面全面衡量。d、根据知、情、意、行相互间的关系,在德育过程中可采用多种教育模式,选择多种开端。(2)德育过程是不断激发、促进学生思想矛盾发展的过程,具有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结合性。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从多方面激发和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首先,要全面地分析学生的思想实际,摸清学生的思想矛盾,使思想矛盾的激发具有针对性。第二,在运用各种方式激发矛盾时,应注意发现并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使之在思想矛盾斗争中不断得到增强和强化,促进思想矛盾的正向转化。第三,在激发矛盾时,应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思想矛盾的自我激发和自我转化,使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3)德育过程是组织引导学生多方面活动和交往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在教育中要避免单纯地传授和背诵某些有关的道德条文;还要依据社会性的特点进行德育工作,不仅要坚持按照正确的社会要求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还要注意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4)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在德育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坚持“百年树人”,常抓不懈;思想品德教育要抓反复,反复抓。
结合当前实际谈谈你对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认识。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教师职业的人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准则。我国1997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做到:“依法治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表现在对事业、对工作、对学生和对集体等方面。具体表现为:(1)对事业:忠诚热爱。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教师应自觉认识到教育事业的伟大意义,将自己的人生价值与这一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教育事业中追寻自己的社会价值和生命意义。(2)对工作:精益求精。教师应以严格的工作标准要求自己,对工作认真负责,严谨治学,精益求精,时刻要想着高质量、高效益地完成教育任务。(3)对学生:真心热爱。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是做好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沟通师生的感情桥梁。热爱学生要求教师对学生亲切关怀、耐心帮助、平等相待,做学生的知心人。爱是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的统一,是对学生未来的深切关注。要做到公正无私,关心热爱每个学生,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落后生、差生。(4)对教师:团结协作。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教师集体共同努力的结果。教师应以集体协作精神,团结互助,形成坚强的教师集体。应避免教师间的相互扯皮和推诿。正确处理好劳动成果的个体性和集体性的关系,客观公正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工作成绩,努力树立教师集体的威信,并不断推动这一集体的完善。
10、简述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文化、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如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制定;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影响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专业设置;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设备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如政治经济性质决定教育性质、目的、领导权、受教育权及教育的结构、类型、管理体制。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是影响教育目标、教学内容、人的教育观念。人口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是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结构与质量,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人口地域分布制约学校布局,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另一方面:教育又通过其功能对社会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能把了解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主要手段之一;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教育的政治功能是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社会服务;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政治活动,把学生作为现实的政治力量使用;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在对社会文化的传承、选择、传播、创造。教育的人口功能表现为可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
11、试论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与作用。由于人的发展是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因而有许多因素在起作用,但一般说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因素⑴先天的遗传素质⑵后天的环境;即自然⑶教育;即社会因素。
⑴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①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没有这个前提人就无法得到发展②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③遗传素质的生理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④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⑵环境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的发展程度的范围②社会关系影响着人的发展的方向的性质③社会需要也影响人的发展。⑶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①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面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②学校教育还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③学校教育还具有高度的组织性④控制,利用各种环境因素对人的自发影响.
总之,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与作用既有遗传也有后天环境的教育等。
12、试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意义。
1.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2.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应当有不同的内容和重点,相互配合,全面推进。在不同地区还应体现地区特点,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试论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①结构日趋合理化。②内容综合化。③形式多样化。④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培养。⑤重视个别差异。
14、联系实际,试论教师主导作用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的必要条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是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
15、联系实际,试论我国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①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是实行启发式,反对注入式。②启发式教学是长期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③启发式教学符合唯物主义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④启发式教学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⑤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6、如何认识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探究法,发现法,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愉快教学法……
回答此问题可参考教材P239-241页内容的主要精神;也可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基本认识(基本观点)结合某一新的教学方法特点分析论述;还可从这些新的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即方法的整体性(教学方法的整体优化)、教学的发展性(充分激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参与探索研究和发现来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学生的主体性(从“学”出发,把教与学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条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方面进行论述。
17、试论教学的教育性:教学具有教育性,是学校德育必须重视和利用好的一条基本途径。因为:(1)通过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历来为一定阶级或社会所必需。(2)教学自身的活动过程和形式具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可行性和现实性。要使教学获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必须强化教师的育人意识和示范作用;要使教学获得良好的德育效果,要善于充分挖掘、适当而又适时地利用各学科的教育因素,避免穿靴戴帽、生拉硬扯、牵强附会;要使教学获得良好的德育效果,还要注意把教学组织形式和教育环节变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手段。
五、案例分析题
案例1:有人说:“学习和研究教育学是学校领导的事情,教师是从事教学的,只要把学生教好就行了,学不学教育学无所谓。”
问题:这种认识对吗?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
答: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之一在于指导教育实践。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育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按照教育和教学规律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去完成教育和教学的任务。认真研究教学过程的本质和特点,研究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状况,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吸收古今中外优秀的教育遗产,从而提高教育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案例2: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出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你:“老师,什么是‘酷毙了’?”“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我一时哑然。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
问题: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请用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回答。
答: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的不理解,换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步伐。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因为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的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
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
案例3:国外有人调查统计了某一家族的八代人136名家族成员,发现其中有50名男子都是音乐家。有人认为,这是遗传因素决定的。
问题:你认为对吗?应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答: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人的发展是个复杂多变的过程,有许多因素在起作用。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没有这个前提人就无法得到发展。如:一个生来就聋哑的人,也就不能发展听觉,成为音乐家。但是,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的可能性能否成为现实性,关键还在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必要的遗传素质并不能从根本上决定一个人的发展。环境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教育才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案例4:我是一个9岁孩子的家长。在孩子5岁时,我就开始带孩子去各种特长班上课,以培养和开发孩子的智力。可是,近一段时间,孩子拒绝去特长班上课,在学校也拒绝学习任何新东西,而且性格变得孤僻。我想尽了各种办法,他都不肯再学习。我真不知道怎么办,请帮助我。
问题:这位家长望子成龙的努力为什么适得其反?请从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关系进行分析。
答:这位家长的做法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与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关系是辩证的。一方面,教育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发展,儿童青少年的发展依赖于教育;另一方面,教育作用的发挥又受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状况的制约。要使教育发挥其主导作用,就必须根据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去进行。
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又决定了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这位家长拔苗助长的做法必然会适得其反。
案例5:当代有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
问题: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答: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用的天赋,没有自我了。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要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解放人的自我了。
案例6: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拨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
问题:你对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请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出发对奥赛进行评价。
答:我认为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除了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的办学,避免教育偏离它的轨道成了变相教育,这个规定也促进了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五育组成。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注重智力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趋向。奥赛正是发展学生的智力,用知识的精华去武装学生,迎合教育的趋向。但许多人却一味地为了奥赛。只注重去发展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它四育的发展,厚比薄彼,有所偏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竞赛,而不知其他是不是健全的。
案例7:2004年《中国教师》杂志对儿童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833名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中,有4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童年不快乐。主要表现是:受考试折磨、没有自由、压抑、紧张、忙碌。期中考试是学生认为童年不快乐的主要原因。学生的年龄越高越觉得自己的童年不快乐。
一位每逢考试就会犯“间歇性精神错乱”的学生,高考后却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了。后来是他给中学班主任的信揭发了迹。原来,为了逃避每月一次的考试排名和在排名中总位居30多名时所遭受到的同学鄙夷的目光、父母的数落和自己的失望,他精心设计了骗局,瞒过老师、同学和父母。为了避免他再次“犯病”,学校允许他仅把考卷作为作业来完成,也不参加成绩排名。父母不再苛求他的成绩,转而开始担心他会因学习而熬坏身体。父母丢掉了过重的幻想和期望后,生活也开始变得轻松。自己除没有了来自家庭和排名的压力,心情变得舒展、学习也感到了轻松,学习效果也变得更好。
问题: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答: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就是以发展人的单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或以帮助学生通过学生选拔考试为根本目的。这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因其把单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学校的唯一追求而成为片面教育。而且是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案例8:读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化名)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小动作,被老师发现了。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
问题:请从该案例分析,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新老师的教育机智。请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分析。
答: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这些都是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
上面这位新老师正是正确认识到了这点,并机智地运用这个特点来引导小雷,既纠正了他,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和紧迫。
案例9: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头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他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
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
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案例10: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新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和探究,难度很大。据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只有那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种状况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问题:对于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怎样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教改中收益?
答:对于新课程改革遇到这个问题,应该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还应重视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每个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案例11: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上不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问题: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
答: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案例12:从2001年秋季开始,江西省的小学生们告别沿袭了一贯的百分制,实行新型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等级+特长+评语。”目前,山东潍坊市小学已经取消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新的评价标准,严禁以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学校和教师工作的唯一标准。
问题:你对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持什么态度?
答: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废除百分制,使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用“等级+特长+评语”,因材而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案例13: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并且说:“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
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然后,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进墨汁,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晾晾而已。”画完后,她厉声对我说:“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问题:请运用德育教育的原则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批判。如果你的三毛的老师,你会怎样帮助三毛?
答:有效地进行德育,不仅要掌握德育工作的特点,客观上也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来解决和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和矛盾;掌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卓有成效进行德育所必需的。而三毛的数学老师发现了三毛的错误,没有进行个别教育,直接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用极端的手段打击学生,没有正面教育,疏通引导,使学生丧失了信心,从此害怕上学,造成严重的负面效果。
如果我是三毛的老师,我会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让德育发挥到最大效果。
案例14: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良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良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杨良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良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问题:分析案例中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和方法?
答:陈老师的方法用得恰到好处,树立了学生的信心,挽救了一个后进生。从德育方面来看,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疏通原则,并在运用中”活化”了原则,以及运用了自我修养法,品德评价法等德育方法。
案例15:开学第一天,新任班主任邹老师走进初二(5)班教室,发现黑板上写着“你也下课吧”五个大字。原来,该班已连续换了两任班主任,原因是该班学生无论是学习、班级卫生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表现都极差,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幼儿园园服定制与校园安全管理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中医药产业投资基金合作购销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度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服务协议3篇
- 2024年度房产中介租赁市场拓展与房地产金融合同3篇
- 2024年度地毯行业会展与合作签约合同3篇
- 2024年度校企合作绿色专业建设与发展框架协议3篇
- 2024年度医疗设备采购、安装、维修一体化合同3篇
- 2024员工个人入股合作协议范本:股权激励制度实施3篇
- 2024年房地产买卖贷款合同范本(含税费处理)3篇
- 2024年度鱼池转让及生态养殖项目合作框架协议3篇
- 三单形式三年级英语练习题
- 程序设计基础-C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四川师范大学
- NBT-10779-2021空气源热泵集中供暖工程设计规范
- 骨科护理专科护士护理知识笔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
- 中考语文押题作文范例7篇(含题目)
- 劳务分包方考核评价表格附表
- DZ∕T 0214-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铜、铅、锌、银、镍、钼(正式版)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十六讲文明新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 (正式版)SHT 3158-2024 石油化工管壳式余热锅炉
- 乡村振兴产业基金规划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