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_第1页
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_第2页
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_第3页
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_第4页
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1914—1918年1919年1月1921—1922年1939—1945年1945年2月1947年3月1955年1991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会议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冷战开始华沙条约组织建立,两极格局形成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世界近现代经历了哪些不同的政治格局?课题知识内容目标要求识记理解运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考目标引擎中考目标引擎主干知识整合一、一战后的政治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凡尔赛体系的形成1、巴黎和会(1)时间:(2)操纵国:(3)目的:(4)结果:(5)实质:2、体系构成:3、影响:1919年1--6月

英、法、美三国操纵

帝国主义战胜国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分赃会议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新秩序

签订《凡尔赛和约》(协约国德国)协约国与德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的一系列和约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殖民地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凡尔赛和约》的内容右图反映的情景与《凡尔赛和约》中哪一项规定有关?

A.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B.不许德国拥有空军C.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D.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06南京中考】中考试题回眸B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一次分赃会议,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是

【08苏州中考】A.军备问题B.殖民地问题C.德国边界问题D.奥地利独立问题中考试题回眸B中考目标引擎主干知识整合一、一战后的政治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华盛顿体系的形成1、华盛顿会议(1)时间:(2)参加国:(3)操纵国:(4)目的:(5)结果:2、体系构成:3、影响:1921—1922年

英、日、美三国操纵

协调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条件确定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的统治秩序英、美、法、日、意、荷、比、葡、中

签订《九国公约》(关于中国问题)、《四国公约》《五国公约》等《九国公约》、《四国公约》《五国公约》等。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

尊重中国之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九国公约》内容节录据此请回答:

该条约名义上标榜什么?其实质目的何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经在一个时期内给了日本帝国主义以独霸中国的机会,《九国公约》签订后,又使中国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毛泽东

下列条约中,能反映旧中国“弱国无外交”状况的是:①《辛丑条约》②《凡尔赛和约》③《九国公约》④《联合国家宣言》A.①②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③④中考试题回眸【09溧水中考】B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是帝国主义列强在一战后统治世界的新秩序,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对稳定时期瓦解二战后初期,罗伯特·奥本海默曾说:“我们或可以预料一下这样的情形两个大国都可以毁灭对方的文明和生机,虽然自身也处于危境。“这里的”两个大国“指的是:

A.英国和德国B.美国和苏联C.德国和日本D.英国和法国

[07南京中考]中考试题回眸B苏联美国争霸开始50年代后期冷战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社会主义阵营课题知识内容目标要求识记理解运用冷战中的对峙杜鲁门主义√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中考目标引擎中考目标引擎主干知识整合一、二战后的政治格局—冷战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一)美国的“冷战”政策1、含义:2、目的:3、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了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为遏制共产主义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947年3月政治:经济:军事:—冷战开始标志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小磊在学完“冷战”内容后,整理笔记如下,请你帮助他找出其中的错误

A.目的:遏制共产主义B.范围: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展开 C.方式:采取一切手段 D.正式展开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09扬州中考】中考试题回眸C

两极

格局美苏“我们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国家利益”。主干知识整合一、二战后的政治格局—

冷战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二)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1、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2、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3、美苏争霸的阶段性表现: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意识形态不同造成的矛盾“北约”和“华约”的成立20世纪50-60年代:美攻苏守(表现之一:古巴导弹危机)20世纪70年代:苏攻美守20世纪80年代:双方实现实现有限缓和主干知识整合1、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2、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3、美苏争霸的阶段性表现4、两极格局的影响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意识形态不同造成的矛盾造成世界长期动荡不安,地区冲突不断;两强互相牵制,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北约”和“华约”的成立一、二战后的政治格局—

冷战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二)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06南京中考]

“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冷战结束的标志是

A、苏联解体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D、科索沃战争中考试题回眸A中考目标引擎主干知识整合(三)冷战的结束结束的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

两极

格局苏联解体一、二战后的政治格局—

冷战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美一超多强美日中俄欧盟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课题知识内容目标要求识记理解运用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冷战结束后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中考目标引擎中考目标引擎主干知识整合三、冷战后的多极化趋势1、背景:2、具体

表现:3、决定因素:4、发展趋势:5、影响: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欧盟、日本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一超(美国)多强(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经济实力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国际关系趋于缓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历史的一个进步[2010南京建邺区一模]中考试题回眸B下表反映了西欧国家对美国战争政策的态度变化。从中能得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朝鲜战争(1950-195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伊拉克战争(2003年)

西欧(法国)参与美国组织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不支持甚至批评美国的中东政策明确反对美国避开联合国对伊动武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B.世界多极化趋热日益明显C.西欧与美国反目成仇 D.冲突与战争成为世界主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知识网络

1、初三(1)班同学讨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正确的是:A重新确定了一战后欧洲统治秩序的体系B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C维护国家主权的体系D维护世界和平的体系B实战模拟训练

【解析】本题重在考察凡—华体系实质含义的理解,弄清它是确定对“世界”而不是仅仅对“欧洲”统治的新秩序,考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2、对美国“冷战”政策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②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③“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④它是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D

【解析】本题重在考察对“冷战”政策含义的理解,考察对历史概念的正确再认再现能力。3、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A.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D.是否推行霸权政策A

【解析】本题重在考察对两极格局形成原因的理解,考察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4、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不同历史话语。下列语汇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冷战

②美苏争霸③一超多强

④东欧剧变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D

【解析】此类排序题最好的解题方式是排除法。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

5、小张探究“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时,取材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美苏“冷战”始末》B.《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报告》C.《“一超多强”局面的成因》D.《萨拉热窝事件揭秘》D

【解析】本题要抓好题干“二战后”和“不符合”两个关键词,“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索,很明显与题干要求不符。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和比较能力。

6、20世纪以来,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演进,前两次格局与多极化趋势相比,不同点是:A.合作与对抗并存

B.大国作用举足轻重

C.在世界大战后形成

D.带有大国强权色彩[08南京中考]C

【解析】本题重在考察对三次政治格局形成背景的考察。前两次都是与世界大战有关,而多极化格局是苏联解体后形成,是冷战的产物,与世界大战无关。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和比较能力。

围绕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结合所学,对下列说法给予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从根本上消除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2、北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3、两极格局的形成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4、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成为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重要力量。

【09玄武一模】中考试题回眸√××√英俄奥法意德

苏美

美国俄罗斯欧盟中国日本仔细观察下面三幅示意图,它分别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世界格局。

图一图二图三

1、图一反映的是哪一场战争爆发前剑拔弩张的气氛?战争结束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2、图二反映的是二战以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这种格局是什么时候结束的?3、图三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是什么?这种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如何?4、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主题,但是世界还存在一些威胁和平与稳定的因素,你认为有哪些因素。经济全球化之原因篇

小刚列举了关于出现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若干条原因,请你帮他分选出来最根本的原因。A、20世纪八九十年代,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趋势。B、第三次科技革命促使生产力空前提高。C、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联系日益密切。D、二战后各国都积极寻求国际合作。我来选择经济全球化之表现篇我来提炼材料一年代国际直接投资1960年680亿美元1996年32330亿美元年代国际贸易额1947年985亿美元1997年108552亿美元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世界贸易组织成立WTO材料二我来提炼经济全球化之表现篇材料三

我来提炼经济全球化之表现篇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2011年世界跨国公司五百强前十经济全球化之影响篇我来分析材料一: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蛋糕做大了,但是大蛋糕分给了富人,其它的人只得到面包屑。材料二:1997年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引发了亚洲金融危机,亚洲许多国家受到严重打击。材料三:各国间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企业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经济发展。材料四:

贫富分化加大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影响进一步加大。促进了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互相竞争。弊利经济全球化之启示篇我来总结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发展中国家该如何应对?

顺应经济发展的潮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材料一:在全球化背景下,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主要体现在资源的争夺上,这实际上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将会进一步强化西方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垄断地位,进一步加剧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材料二:中国将坚定不移参与区域和国际经济合作,推动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程,为实现亚太地区和世界的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011年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4月24日在哥德堡参观了沃尔沃轿车公司总部。温家宝表示,沃尔沃和吉利的联姻在中瑞两国成为一段佳话……这种合作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不仅是资本的合作,也是技术、管理和市场的合作,更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沟通与交流。中国吉利汽车集团在2010年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100%股份。2011年在德国市场满意度调查中,沃尔沃汽车击败本土豪华品牌排名第一。——新华网记者瑞典哥德堡报道(1)依据材料一指出: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体现是什么?(1分)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哪些影响?(3分)(1)主要体现:资源的争夺(1分);影响:p99利2点、弊:2点考查:阅读理解和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归纳材料一可以直接得出答案(2)依据材料二指出:面对经济全球化,中国的主张是什么?(1分)中国参加了哪些国际性经济组织?主张:积极参与区域和国际经济合作或坚定不移参与(赞同、顺应、支持等)(1分);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东盟10+3”(任答一点给1分)。考查:理解概括能力(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吉利和沃尔沃在“联姻”中是如何实现互利共赢的?(4分)(3)吉利:资金、市场;沃尔沃:技术、管理经验(4分)(有且只有从吉利和沃尔沃两方面分开来谈才能给4分)。照抄“这种合作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不仅是资本的合作,也是技术、管理和市场的合作,更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沟通与交流”得3分。考察:阅读理解和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归纳材料三可以直接得出答案认识: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或者双刃剑(1分)。机遇: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挑战:南北差距拉大、经济危机的风险性和传染性增强、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不具体谈机遇和挑战的内涵,只给1分;谈谈机遇和挑战的内涵,才给2分。)

(4)有人说,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是机遇;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