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鉴赏与背诵一、课外诗词五首《赠从弟(其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登幽州台歌》《终南别业》《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学习目标一、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诗歌。二、体味分析诗歌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三、学习诗人品格情操,感受诗人人格魅力。学习重点一、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诗歌。二、体味分析诗歌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学法指津
学习过程中大家可以按照“初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走近作者、明晰写作背景——品味意象、走进作者心灵——背诵诗歌、陶冶自身情操”的顺序进行,以读带品,以品促读。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其二)
刘桢译文
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风声是多么强大,松枝又是多么劲挺!冰与霜正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
刘桢(?-217),字公干,存诗二十馀首。他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扬并称“建安七子”。他在当时甚有诗名,曹丕即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他性格豪迈,狂放不羁。钟嵘说他:“仗气爱奇,动多振绝。贞骨凌霜,高风跨俗。
点击作者刘桢的赠答诗中,最著名的是《赠从弟》三首。这三首诗分别用(pín)蘋藻、松树、凤凰比喻坚贞高洁的性格,既是对其从弟的赞美,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其中第二首最佳,写得豪迈凌厉,颇有“挺立自持”、“高风跨俗”的气概。面对动乱的社会,遭遇坎坷的人生,刘桢更多地是表现个人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他的作品中总是充盈着慷慨磊落之气。正如他自己所说,风霜逼迫愈严,愈能体现松柏坚贞挺拔的本性。这种精神和气骨造就了刘桢诗歌俊逸而奇丽的风格。
【诗文导读】
——这两句继承了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的这种思想,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那么越是要挺立风中。
【名句研读】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这里用“松柏有本性”,实际上是一种“比德”之说。所谓“比德”就是用自然界的事物来比喻人的道德境界,从而进一步唤起人们的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岂不罹霜雪,松柏有本性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译文长安的城阙高踞三秦中枢,遥望岷江的五津,隔着无尽风烟。你我之间有难忘的离愁别绪,因为彼此都是漂泊流离在外做官的人。四海之内若有知心存在,再远的天涯也仿佛近邻。不要在我们挥手作别的路口,像小儿女那样情难自禁哭湿佩巾。走近作者王勃(650—676),字子安,绛(jiàng)州龙门人。年十四举幽素科,授朝散郎,因他为沛王写了向英王鸡挑战的檄文,触怒唐高宗。后任虢(guó)州参军,犯死罪,遇赦革职。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有《王子安集》。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一起倡导文学革新,其中王勃成就最大。这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京城长安送别一位姓杜的朋友到蜀地任县令时所作的抒情诗。朋友即将上任,诗人劝慰他不要为远别而悲伤:虽然远隔天涯,但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薄,他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虽为送别诗,但全诗却无伤感之情,诗人的胸襟开朗,语句豪放清新,委婉亲切,表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全诗结构严谨,起承转合章法井然,用朴素的语言直抒胸臆,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诗文赏析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1-2题。1、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B.
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C.
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2、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鉴赏训练品味名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豪迈宏放的诗句,赞颂了人间坚不可摧的友谊。知音者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即使千山万水难以遮拦。这富有哲理意味的诗句,闪烁着永不磨灭的理性的光辉,使诗人与挚友的情感得到升华,引起世人的共鸣。古往今来,不知抚慰了多少离人,激励过多少志士。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
后不风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译文象燕昭王一类能够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的古代明君,现在再也见不到了;而我心中所渴望出现的后贤,又还没有出现。想那天地宇宙是这样久远阔大,而一个人的生命又是如此短暂,不能建功立业,这怎么能不悲伤得让人落泪呢!
【评析】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
了艺术感染力。译文象燕昭王一类能够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的古代明君,现在再也见不到了;而我心中所渴望出现的后贤,又还没有出现。想那天地宇宙是这样久远阔大,而一个人的生命又是如此短暂,不能建功立业,这怎么能不悲伤得让人落泪呢!
走近作者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排行大,梓(zǐ)州射洪(今属四川)人。文明元年进士。武后时官麟台正字,迁右拾遗。曾两度从军边塞。圣历初,辞官归里,为县令段简陷害,死于狱中。为诗首倡汉魏风骨,力矫齐梁靡丽,五古风格高峻,寄兴遥深,五律亦有佳作。走近作者
作这首诗的时候,陈子昂正在武攸宜军中作随军参谋。武为人轻率,缺乏智谋。陈子昂向武进言不被采纳,反而被降职为军曹。陈子昂报效国家的志向难以实现,一腔悲愤,无从宣泄。登黄金台而追思千年前燕国君臣相得、风云际会的往事,心潮澎湃,难以自已,侠气铮铮的硬汉也泪水滂沱,不能自控。品味名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但是,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前贤”已远,“后贤”未来,其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愁怅跃然纸上!品味名句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一个“念”字,表现了诗人包括宇宙古今、宽广无垠的精神境界;一个“独”字,又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登台远眺,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情感提升
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终南别业王维终南别业王维
中岁颇好道,
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
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
谈笑无还期。译文中年以后厌弃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在南山边陲。兴致来了,独自一人去欣赏那美丽的景色,这种快意的事只能自得其乐。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白云漂游。偶然间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自由谈笑,毫无拘束,竟忘了回去的时间。走近作者王维(约692~761),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李杜之外,自成一家。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wǎng)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品味名句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这一联已透露出作者的闲情逸致了。上一句“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诗人同调无多,兴致来时,惟有独游,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不求人知,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品味名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已无路可走,于是索性坐了下来。这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现。云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若揭了。
情感提升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诗中抒发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苦闷,盛赞汉代文章、建安风骨及谢眺诗歌的豪情逸兴,最后流露出消极出世的情绪。诗的开头显得很突兀,为什么这么写?因为李白当时很苦闷,所以一见到可以倾诉衷肠的族
叔李云,就把满腹牢骚宣泄出来。李白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
毁,时间不长便弃官而去,过着飘荡四方的游荡生活。十年来的人间辛酸,作客他乡的抑郁和
感伤,积聚在心头,今天终于可以一吐为快了。赏析“长风”两句借景抒情,目接风送秋雁之境,精神为之一振,烦恼为之一扫,感到心与境合得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油然而生。“蓬莱”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以“建安骨”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中间”是指南朝;“小谢”是指谢眺,因为他在谢灵运(大谢)之后,所以称小谢。这里李白是自比小
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抽刀”一句用来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举杯”一句道出了他不能解脱,只能愁上加愁的不得志的苦闷心情。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李白长期处于不称意的苦闷之中,不得不寻求另一
种超脱,即“散发弄扁舟”。逃避现实虽不是他的本意,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他不愿同流合污
的清高放纵的性格,都使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译文丢弃我离开的,昨天的日子不能够挽留;搅乱我的心绪的,今天的日子又有许多烦恼忧愁。秋风万里送来南飞的大雁,面对这种景象应该在高楼上酣畅地饮酒。你的文章如建安风骨那样刚健,我的诗向南齐小谢的诗那样清新秀发。译文全都满怀超逸的兴致,豪壮的情思飞扬横溢,想要登上青天把明月揽取。抽刀斩断流水但水更加不停的流,举杯饮酒想消除忧愁但却更加忧愁。人活在世上不符合心愿,明天就打散头发去摆弄扁舟。
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天宝初,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晚年飘泊于武昌、浔阳、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病死于其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处。
走近作者
李云:是李白的族叔。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李云为官刚直、清正和不畏权贵。这首诗是在李云行至宣城与李白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李白为之饯行而作。品味名句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弃”字,刻划出过去岁月对诗人的冷酷无情;“留”字,又显示出诗人对往昔时光流连不舍的矛盾心情。李白曾经身怀报国大志,但现实无情地粉碎了他的幻想。唐玄宗将他召入长安并非是让他施展其政治抱负,而只不过是将他看作御用文人而已。
品味名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第一句为抒情咏志的铺垫。“举杯消愁愁更愁”一句是正面坦露情怀。“举杯”的目的本为“消愁”,但是酒落愁肠,不但不能“消愁”,反而激起更多的愁绪。这两句极富于哲理,表明诗人虽然不受封建礼教的约束,却还是受到清醒理智的严格制约,诗人实际上还是不能摆脱现实的纷扰。
情感提升
诗一开头就平地突起波澜,揭示出郁积已久的强烈精神苦闷;紧接着却完全撇开“烦忧”,放眼万里秋空,从“酣高楼”的豪兴到“揽明月”的壮举,扶摇直上九霄,然后却又迅即从九霄跌入苦闷的深渊。这种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结构,最适宜于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的急遽变化的感情。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早春呈水部
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昌黎先生文集》。赏
析
这首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小诗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三、四两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
练习
1、韩愈运用朴素的文字,描绘了早春如画的美景。诗中的一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和体会才能发现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绝句耐人寻味的主旨。
早春比暮春风光更好
2,请你谈一谈这首绝句所揭示的一般性道理。
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萌生的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译文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酪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远胜过绿杨满城的暮春。
走近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走近作者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品味名句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诗人象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隐有绿意;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艺术提升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李商隐(约811一859)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唐代诗人。他的诗继承、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成就很高。就内容而言,有政治诗、咏史诗、写景咏物诗和爱情诗几方面。李商隐的政治诗中《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安定城楼》较为出色,表达了奋发进取的精神;他的咏史诗《贾生》、《隋宫》构思新巧、措词委婉、意蕴深长;咏物写景诗也有惊人之笔,如《登乐游原》,境界苍凉悲壮,意蕴含蓄。他的爱情诗是最为人们广泛传诵的。李商隐和他的诗李商隐的爱情诗是最为人们广泛传诵的。他常取名《无题》,或以诗中两字为题做为此类诗的题目,后人就把无题诗作为爱情诗的别称。其实李商隐的无题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隐晦朦胧的爱情诗。诗人的对象和恋情在当时是不能公开的,写相思又无法直说,所以写得迷离恍惚。另一种则是借恋情而寄托激愤,抒发感慨,就象他自己所说:“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以他的两首《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和“相见时难别亦难”为例,前一首写有情男女无法如愿的苦楚,后一首刻画了陷入绝境的爱情,诗情变幻迷离,难以捉摸。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邈,语言多姿,落笔非凡。颔联以春蚕绛腊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缅沉痛,又坚贞不渝。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燕婉。最终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春蚕两句,千秋佳绝。
赏析译文你我的相见是多么的难得,犹如百花盛开须得期遇着春风一度;你我的离别却又那么难舍,好似东风无力想要挽留住百花凋残。
我对你的思念啊,就像那春蚕吐丝,不死则绵延无尽、哪有绝期?我想你的泪流啊,就像那蜡炬燃烧,不灭则长流不止、怎会停息?译文
你早起对镜梳妆时的慵容,是否有着容颜转变的愁虑;我夜晚对月低吟时的孤影,怎经得起清辉遍洒的冷寒。
虽说此去蓬莱仙山的路途并不遥远啊,我却只能烦请殷勤的青鸟去代为探候!走近作者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豀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xíng)阳(今郑州荥阳)。走近作者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fěi)恻,为人传诵。走近作者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道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品味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春蚕”自然承上,并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比喻,用“丝”谐音“思”,用“到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妙句天成,传达出刻骨铭心、生死不渝的儿女至情。缠绵悱恻,炽热浓郁,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还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全句言深情而寓真理,含义隽永,耐人寻味。情感提升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
李煜937-978,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96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
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侯命,实已沦为阶下囚。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卒。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作者简介此词的“离愁”,沉重哀伤,不会是单纯的男女间的离愁别恨,而应该包含着深沉复杂的人生痛苦。宋黄昇《唐宋诸贤妙词选》卷一说“此词最凄婉,所谓‘亡国这音哀以思’”,就是将此词理解为亡国之痛。后主被俘入宋后,有着随时被害的死亡威胁,有着故国难归的亡国恨痛,有着眼看着妻子被凌辱的耻辱,有着昔为君主今为囚徒的强烈反差,这些感受交织于胸,痛苦得近乎麻木,很难分辨此时此刻究竟是因为什么而悲哀而烦恼,除了“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真是无法形容。
赏析此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沉默寡言的人,深院“锁”住的不止是深秋的寒意,更是内心深处无法倾诉的深哀巨痛。词中所透露出的心态与上一首基本相同。李后主的构形能力特别强,三言两语就勾勒出一种境界,就像高明的画家,几根线条就勾勒出一幅画面。“无言”而“独上”西楼,从内心到处境双重地写出异常沉重的孤独感。“月如钩”两句,从视线上看,是俯仰天地,有呼天问地之势;从意境上说,天上如钩的残月,地面深院的清秋梧桐,构成一立体的时空境界。“锁”字用法精警,含意深长,既见出环境封闭的严酷,又写出内心的高度压抑。无边的悲苦长期积郁封闭在心头,故接着说“剪不断,理还乱”,就显得特别的真切自然。就像李清照《声声慢》词结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样,直抒担陈之中觉得有无限的曲折。这是压抑太久、郁结太多的愁思的集中迸发,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译文一个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天边月形如钩,在这清寒的秋夜,院子里深锁着梧桐,也锁住了寂寞。心中的思绪,想要剪断,却怎样也剪不断,想好好梳理,却更加的杂乱,这样的离乡思乡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走近作者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汉族,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国破降宋,俘至汴京,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李煜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走近作者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由是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及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走近作者此阙《相见欢》应是后主被掳之后所写,就一个丧国的君主而言,内心的苦楚与怅惘,时时刻刻如影随形,尤其是在萧瑟的秋夜。品味名句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剪不断,理还乱,这样的情绪想要抛开不理,却是怎样也无法割舍,想要好好的梳理,却又更加的杂乱失序,于手法上作者利用了对峙的情绪,表达心中的冲突起伏,在词的架构上激起了波潮,也让整个情绪高涨。让读者随诗人心情起舞。品味名句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样恼人的情绪是因为离愁的发酵,作弄着诗人,如今却更有不同的感受在心里头酝酿着。作者在最后调侃自己,利用淡淡的口吻,轻轻道出一切只因为离愁而起,不过在这淡淡的背后,却隐藏着作者极深的哀痛。艺术提升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的抒发真挚的感情。下片押两个仄声韵(断、乱),插在平韵中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似断似续;同时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飞来峰,在今杭州西湖灵隐山东南,旧有塔。皇右二年,作者知邯县任满,经此登塔,写下此诗。这两句寓论于景,用“不畏”“自缘”两词化实为虚,借景抒情,兼发议论。浮云,古代常借蒙蔽君王的奸邪之臣,如陆贾《新语·慎微》:“故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此处用典而不露痕迹。加上“不畏”两字,便突出了诗人的斗争精神。为什么不畏,回答是站得高看得远,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苏轼《题西林寺壁》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句式相似而立意相反,可以参看。
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层。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具有普遍的意义。名句研读阅读王安石《登飞来峰》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A、
首句紧扣诗题下笔,点明了地点,并用“千寻”二字言其高。B、
第二句通过听说鸡鸣时,在塔上可见到旭日东升的具体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C、在前两句铺垫的基础上,诗人自然地流露出,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层的深刻哲理。D、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人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从抽象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深奥的哲理。
练
习
译文飞来峰上耸立着极高的宝塔,我听说鸡叫时可以看见太阳升起。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山的最高峰。
走近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走近作者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yín)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品味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这两句寓论于景,用“不畏”“只缘”两词化实为虚,借景抒情,兼发议论。浮云,常指代蒙蔽君王的奸邪之臣,此处用典而不露痕迹。加上“不畏”两字,更突出了诗人的斗争精神。为什么不畏,回答是站得高看得远,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艺术提升只有登上“飞来峰上千寻塔”,才能用“见日出、闻天鸡”的故事;也只有在飞来的高峰上见日出闻天鸡,才能导出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15724-2024实验室玻璃仪器烧杯
- 2024年度研发合作合同:某科技公司与某高校共同研发新技术
- 2024年度股权投资合同标的与投资服务详细规定
- 2024年度商务用车租赁与管理合同
- 2024年度船舶建造与修理合同
- 2024年度版权许可使用合同涉及美术作品
- 2024年度租赁合同:设备租赁及维护合同
- 2024年度二手车交易市场车位租赁协议
- 2024年度租赁脚手架合同
- 《富尊宣传》课件
- 2024年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培训课件
- 22G101三维彩色立体图集
-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
- 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形考任务1-9参考答案
- 中国戏曲剧种鉴赏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上海戏剧学院等跨校共建
- 用友华表伙伴商务手册.
- 心理安全网格化监管实施方案
-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
- 中心静脉导管堵塞原因及对策
- 二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7 21《狐假虎威》练习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 空劲气功初级功法[整理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