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政治学原理Freetalking
告诉我你眼中的世界Whattheworldlookslike?
给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繁杂乱的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3第一章导论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第三章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第四章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第五章影响国际政治的诸因素分析第六章国际关系的基本状态国际政治学概论4第一节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二节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马列主义国际政治学理论第一章导论5第一节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一、基本概念国际政治学——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政治——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人们围绕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力的一种社会关系。
政治学——研究这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及其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第一章导论1、国际政治学与一般政治学6一、基本概念国际关系学——国际社会各行为主体之间跨越国界的各种关系之总和联系:对象基本相同;前者包含在后者之中区别:出发点各有不同。研究行为体的政治联系、背景、行为、目的,属于前者范畴;研究行为体的经济、军事、社会、文化联系,寻找一般规律、特征、趋势为后者范畴。第一章导论2、国际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73、中国政治学科的基本分类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国际关系史当代国际政治国际政治学原理第一章导论政治学8二、研究对象国际社会内各构成要素或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交往关系的总和。主权国家构成的国际体系体系内各大力量间的对比、组合形成格局体系内运行的机制与规则,构成国际秩序第一章导论1、国际社会(宏观层面)9二、研究对象国家的职能、利益、力量构成、外交目标的设定、外交决策的依据与程序、影响因素等非国家行为主体的行为及影响国家行为主体与非国家行为主体对外政策、对外行为与对外关系第一章导论2、行为主体(微观层面)10二、研究对象单一问题以及相关问题的综合研究如:战争与革命、民族主义、全球化等优势:关注和跟踪国际社会热点问题探讨发展变化的进程及影响因素寻找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C第一章导论3、问题领域的研究11国际关系行为体:国家利益论、综合国力论、外交学、国家对外战略论等国际体系研究:国际机制论、国际制度论、一体化理论、均势论、建构主义理论等边际关系研究:相互依存论、国际冲突论、国际合作论、地缘政治学、沟通理论、博弈理论、国际政治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等第一章导论4、一般规律的抽象与演绎二、研究对象12三、研究方法国际政治学中最广泛运用的方法之一。以历史分析为基础,演绎综合并加以类比,以揭示其规律乔治·莫德尔斯基的百年周期论尼克松的“五大力量说”均势和平第一章导论1、传统研究方法A.历史描述法(Historical-DescriptiveMethod)13从抽象的哲学伦理准则出发,通过分析推理,演绎出符合抽象原则的结论人性“善”与人性“恶”19世纪的理性主义被第一次世界大战击碎人性恶的观点流行:马基雅弗里、霍布斯、尼布尔等第一章导论1、传统研究方法B.伦理推理法(Philosophical-EthicalRationalMethod)三、研究方法14将国际关系的弊病归于法律制度规范的不完善,主张用法律维护国际秩序国际法是规范主义和理想主义的产物国际法律规范的实现需要两个前提条件从国际法和国际秩序出发,对国家行为进行分析评判,构筑国际社会的行为规范和法律准则第一章导论1、传统研究方法C.法律分析法(Jurisprudential-Analysis)三、研究方法15国际行为体由单一的国家转为多元化国际行为体之间相互依存和合作存在的可能性第一章导论引进自然科学研究成果: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将国际社会分成母系统和若干子系统,相互平衡与作用A.系统分析法(SystemsAnalysis)2、当代分析方法三、研究方法16影响不是单方面的,而是相互的新功能主义及其在欧洲的实现B.结构功能分析法(Structural-Functionalism)
国际社会分成不同的系统,结构和功能各异,强调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第一章导论2、当代分析方法三、研究方法17哈佛大学教授梅里安1925年发表《政治学的新方法》,开创了研究方法。
两条基本的心理发展路线奖励——友谊——希望惩罚——敌视——惧怕第一章导论2、当代分析方法三、研究方法注重个体心理行为和群体心理行为的研究,探寻重大国际事件中的社会心理和行为根源C.心理分析法(Psychoanalysis)18国际关系的评价:战争次数、军队调动动员次数、对外冲突死亡人数、断绝外交关系的国家数量等D.定量分析法(Statistical-Analysis)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分类、综合和评价,对国际现象的性质和原因进行假设,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和比较,证明假设的正确性。国内形势的评价:政府危机次数、暴动革命次数、刑事案件发生率、失业人口、对政府支持率等第一章导论2、当代分析方法三、研究方法19A.归纳法(从个别中找出一般)
问题:崛起的国家是否都会发动战争?C.综合分析法(通过全面分析得出结论)
问题:2003年3月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原因是什么B.证实法(通过实践经验认识世界)
问题:中美两国进行战略合作的条件是什么?第一章导论B3、常用研究方法三、研究方法20实践形式:1、课后准备2、课堂讨论3、教师点评课堂实践:题目:试使用一种或数种研究方法剖析某一重大国际事件实践目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学术研究能力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21一、国际政治形成的条件3、民族国家的诞生是国际政治学产生的重要基础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确立为现代国际交往提供了物质基础4、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国际政治学发展的直接推动力2、殖民体系的建立是国际政治学产生的基本条件第一章导论第二节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22第二节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二、国际政治学的理论渊源1、哲学(政治哲学)(卢梭、洛克、霍布斯等)社会契约、天赋人权、人类理性等2、政治学(价值观)(斯宾诺莎、霍布斯等)主权、自由、平等、国家意志论等3、地理学(拉采尔、马汉、麦金德等)政治地理学地缘政治学第一章导论234、国际法学(让·博丹、格老秀斯)主权平等、互不侵犯、和平解决国际争端5、国际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的互动关系6、历史学历史实证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第一章导论二、国际政治学的理论渊源24三、国际政治学的发展阶段1919年威尔士工业家戴维·戴维斯资助建立威尔士大学国际政治系,设立伍德罗威尔逊讲座教授,学科诞生。国际研究机构建立、高校教学研究、理论著作问世1919-1926年,美国40所大学建系1931年,美国开设的国际关系课程达3700门。第一章导论1、创立阶段(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外交》1922年创刊、《世界政治》、《国际组织》1947年创刊25第一章导论1948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汉斯·摩根索发表名著《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利与和平的斗争》,标志西方国家关系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三、国际政治学的发展阶段2、西方国际政治学确立阶段(二战后-60年代)26芝加哥大学教授莫顿·卡普兰的国际系统论密执安大学教授戴维·辛格的层次分析法哈佛大学教授卡尔·多伊奇的“沟通理论”1955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昆西·赖特发表名著《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这是西方第一部全面论述国家政治学的著作,涉及国际政治学的发展、基本内容(8个方面16个分支)和研究方法。第一章导论2、西方国际政治学确立阶段(二战后-60年代)三、国际政治学的发展阶段27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政治学建立1976年苏联科学院甘特曼教授出版《现代资产阶级国家关系理论》,1984年出版《现代国家关系的体系、结构和过程》。1978年华沙大学教授库库尔卡出版《国际关系理论问题》
西方国际政治学的全面发展内容丰富、方法多样、分支林立第一章导论3、国际政治学全面发展阶段(70-80年代)三、国际政治学的发展阶段28中国国际政治学研究的起步80年代开始翻译介绍西方国际政治学名著90年代开始出现理论成果,探求中国的独立学科体系第一章导论3、国际政治学全面发展阶段(70-80年代)三、国际政治学的发展阶段294、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学研究的新动向三、国际政治学的发展阶段西方国家的霸权态势加剧,反映在“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中国威胁论”、“人权高于主权”、“单边主义”等中国关于建立反对霸权主义、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时代主题论、多极化理论、新安全观等第一章导论30论中国的和平崛起思考题:方法:分小组讨论,由组长主持,要求纪录。推选发言人上台阐述小组的观点,并回答提问中国将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争取早日实现现代化;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要为人类的和平事业做出贡献。第一章导论31第三节马列主义的国际政治学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1时代观以时代划分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时代发展的阶段性以及帝国主义时代的基本特征殖民地理论2殖民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殖民主义对殖民地的影响和作用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的区别;殖民地国家对殖民帝国的意义与作用;民族自决原则第一章导论32第三节马列主义的国际政治学理论4战争观战争产生的根源;战争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无产阶级对待战争的态度帝国主义时代战争的根源;如何判定战争的性质;和平外交,消除战争根源等3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各种政治和社会关系;国际贸易与国际政治的内在联系等垄断对经济、政治生活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第一章导论33第一节西方国际政治学主要流派第二节西方国际政治学基础理论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34第一节西方国际政治学主要流派
一、理想主义学派(Idealism)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1、理想主义的理论渊源理想主义学派也称规范主义理论(normativetheory),是西方国际政治理论中最早形成的一个学派,其思想渊源可追溯到近代思想家格老秀斯、孟德思鸠、狄德罗、康德、边沁和圣西门等。2、理想主义的主要思想理想主义在哲学上主张“人性善”论;在政治上崇尚国家和世界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主张通过国际规范和国际合作来实现国际秩序和世界和平。35理想主义的主要观点:崇尚理性和良知,人性可以改造战争可以避免,提倡公开外交利益可以协调,冲突矛盾不是人类的本性建立世界政府、保卫集体安全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一、理想主义学派3、理想主义早期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理想主义最初代表人物是美国第28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集中表现是1918年他所提的“十四点计划”,主要包括:公开外交、民族自决、集体安全、自由和平、裁军非战、航海自由、贸易平等、公平正义、保证国际和平等。要求建立新的国际秩序,以确保避免战争、实现和平。“十四点计划”实质是要建立一种以美国为领导的世界秩序。364、理想主义的历史发展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理想主义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一直居主导地位,但二战的爆发使其受到重挫并从此一蹶不振。20世纪60年代后,受美国越南战争的影响,理想主义在西方国际政治领域有所抬头,但仍无法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抗衡。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一、理想主义学派37
6、现实主义对理想主义的批判:不研究国际关系的“是”,只臆想“应当”解决国际问题的乌托邦主义忽视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因素
一、理想主义学派
5、理想主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意识形态的输出和较量人权观的冲突世界秩序的构想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381、现实主义的产生及主要观点现实主义是在批判理想主义和反思二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思想渊源可追溯至修昔底德、马基雅弗利、霍布斯等古、近代思想家。现实主义最早的代表是英国学者爱德华·H·卡尔。主要代表人物除卡尔外,还有:汉斯·摩根索、雷蒙·阿隆、昆西·赖特等、亨利·基辛格等。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二、现实主义流派(Realism)39主要观点:人性恶,需要一定的政治机制限制;作为个人的行为准则不适于评判国家;国际社会是无政府状态,国家间关系是权力关系对外政策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而不是国际法均势是维护国际和平的最佳选择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二、现实主义流派(Realism)现实主义学派以国家为主要行为体,以权力和国家利益为动因,认为权力既是国家的主要手段,又是国家追逐的目的。其理论的核心是权力政治,支柱是均势,目的是寻求权力与和平的途径。40人性恶,本性难改,欲豁难平人性善,至少通过修养可以达到善人性认识以权力和利益为轴心,不可调和基础是道义、民主、公正国家关系蔑视法律,离开权力均势就没有国际体系的稳定重要,是维护国际关系秩序的唯一有效工具国际组织与国际法2.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区别理想主义现实主义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41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3、汉斯·摩根索及其主要观点政治受“人性恶”客观法则支配权力界定利益利益是判断和主导政治行为的永恒标准政治道德要服从于政治行为普遍的道德法则与特定的国家道义不能混为一谈,后者与各国国家利益的差异有关政治范畴具有独立性,强调权力政治的作用二、现实主义流派(Realism)42
你如何理解现实主义六原则?结合国际社会的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4.现实主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实力的抗衡与对比军备竞赛与核军备竞赛对国家利益的全球界定和领有军事同盟的组建地区的争夺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43现实主义:以国家利益为核心执行外交政策在对客观事实分析基础上得出结论对人类社会命运的悲观主义观念将道德划分不同标准,政治家可以牺牲道德理想主义:强调国际关系中的理性与道德性公众对外交决策的参与忽视了国家利益分歧实现政治理想手段不准确5.对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评价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44三、新现实主义学派(Neo-realism70-80s)
背景:1973年的中东战争
代表人物:肯尼思·沃尔兹(KennethWaltz)
1979年出版《国际政治理论》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主要观点:(结构现实主义)国家为单一的理性行为体国际体系是具有无政府逻辑的自助体系国际体系结构影响国家行为45国际社会结构对互动单位的影响国家间互动为主要方式国家行为方式权力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国家目标的手段权力根置于人性,是国家追求的目标解释权力精确的结构体系无政府主义国际社会
现实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区别新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46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新现实主义对传统现实主义的修正沃尔兹对以摩根索为代表的传统现实主义主要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的修正在国际冲突的根源上,由传统现实主义的人性恶修正为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在国际政治的目的上,由传统现实主义的权力修正为安全;在国际政治的动因上,由传统现实主义的行为体相互作用修正为单位层次与结构层次并重。二、新现实主义流派(Neo-realism70-80s)47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二、新现实主义流派(Neo-realism70-80s)沃尔兹的国际政治结构沃尔兹认为国际政治结构应从三个方面进行定义:排列原则、单元特性、单元能力分配国际政治结构是:主权国家间处于无政府状态;行为体间功能高度相似;国家间的能力分布具有较大差异国际政治结构的前两个特征稳定不变,因而结构的变化仅取决于行为体间的实力对比政治结构通过社会化和竞争来影响国家行为48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四、新自由主义学派(Neo-liberalism)1、新自由主义的产生20世纪70年代,在对传统现实主义和新现实的批判和挑战中,新自由主义产生,其标志是1977年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一书的出版。新自由主义又可分为不同的派别,如商业自由主义(强调自由贸易能促进国际和平)、共和自由主义(也称民主和平论,认为民主体制是和平的基本原因)、社会自由主义(将社会交往与国际一体化相联系)和制度自由主义,其中后者理论化程度最高。49国际社会行为体多元化军事威胁下降,国际合作领域扩大经济利益与国家安全同样重要国际制度与机制的重要性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四、新自由主义学派(Neo-liberalism)2、新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50经济、社会与生态问题上的合作国家利益、安全主要动机国家行为体与非国家行为体单位(民族国家)主要角色全球社会复合相互依存结构无政府状态国际体系3.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区别新自由主义新现实主义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51无政府状态的性质和结果国际合作相对收益和绝对收益国家的优先目标意图和实力制度和机制4、新自由制度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争论焦点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四、新自由主义学派(Neo-liberalism)52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四、新自由主义学派(Neo-liberalism)5、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国际机制概念最早提出国际机制的是约翰·鲁杰,他将这一概念定义为“已经被一部分国家所接受的一系列相互期望、规则和规定、计划、组织的能量和财政义务。”1983年,斯蒂芬·克拉斯纳主编的《国际机制》一书出版,国际机制理论由此走上系统化发展轨道。在这本书中,克拉斯纳提出了国际机制的经典定义:“隐含的或明确的原则、规范、规则和决策程度,行为主体对某个特定国际关系领域的预期围绕着它们而集合起来。”1984年,罗伯特·基欧汉出版新自由制度主义的代表作——《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以此确立了新自由制度主义的研究纲领。53在传统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根基上生长出来,反映了国际社会的发展变化
6.对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评价为美国等西方国家制定对外战略产生了重大影响。提供了新的思维方法和手段。(国际政治经济学、合作论、霸权稳定论、国际机制论等)为研究和观察国际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54
五、建构主义学派(Constructivism20世纪90年代)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建构主义产生于对主流国际关系理念的反思和挑战中,它主要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对以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为代表的主流国际关系学派发起冲击。建构主义的古典根基可以追溯到格老秀斯、康德、黑格尔的理论以及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著作中。20世纪80年代,国际关系中出现三种差异较大的建构主义,即: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1989年,尼古拉斯·奥努弗在《我们改造的世界》一书中,正式把“建构主义”一词引入国际关系研究中,但此时建构主义仍处于非主流的边缘地位。55
主要观点:国际体系中的文化(共有知识、期望、观念等)对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核心体系——认同(Identity)决定利益,利益决定行为1992年,亚历山大·温特发表《无政府状态是国家造就的:权力政治的社会建构》一文,1999年,他又出版《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一书,最终使建构主义与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开始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56根本因素是共有知识安全困境:行为体间的猜疑,最坏的估计对方的意图和动机,导致安全困境形成安全共同体:行为体间的信任,导致冲突的和平解决,安全共同体形成建构主义的三个重要因素物质性因素的作用
物质性因素的作用十分有限,通过社会性结构才能产生意义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57
社会结构存在的条件行为体的互动造就了社会建构行为体的实践活动、观念发生变化,国际体系变化建构主义的三个重要因素不同的体系文化确定了国家不同的角色身份,不同的身份确定了不同的国家利益。
结论:无政府主义是国家造就的B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58学术意义将哲学和社会学引入国际关系研究领域质疑主流学派的理性主义分析,从社会学的角度认识国际社会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出发,解答“我是谁?”“它是谁”的问题建构主义的基本评价局限性:局限于社会学的角度,视野狭窄文化和共有知识高于物质的唯心主义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59一、均势(Balanceofpower)理论
1、产生:1713年乌得勒支和约、1815年巴黎条约2、含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处于平衡状态均势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多国家构成的国家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不存在具有合法性的中央权威生存、安全是体系中国家的首要价值权力在国家间关系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国倾向于制衡对自身构成威胁的具有优势力量的国家第二节西方国际政治学基础理论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603、类别:
简单均势与复杂均势地区均势与全球均势均势与集体安全4、实质与作用:“无奈的选择”防止霸权出现有利于国际体系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一、均势(Balanceofpower)理论61
5、对均势理论的评析
维护了国际体系的稳定和成员国的生存实施的不确定性实际运行中的不现实性是大国操纵和玩弄的权术
思考题:均势理论对现代国际关系的影响是什么?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一、均势(Balanceofpower)理论62
1、乔治·莫德尔斯基(新现实主义学派)理论:“领导长周期论”代表作:《世界政治的长周期》(1987年版)
主要观点:百年周期论-16世纪是葡萄牙世纪-17世纪是荷兰世纪-18/19世纪是英国世纪-20世纪是美国世纪
产生的时间与背景:20世纪70年代我是老大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二、霸权(Hegemony)理论63决定因素——革新精神与经济的发达与扩张共同特征说——岛国与半岛国的地理位置强大的凝聚力和开放的社会结构经济居于领先地位具有到达全球范围的军事战略力量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二、霸权(Hegemony)理论64
主要观点:(1)五个假说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二、霸权(Hegemony)理论2、罗伯特·吉尔平:“霸权稳定论”代表作:《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1994年中文版)65如果一国认为改变现有体系无利可图,体系是稳定的;如果不均衡状态得不到解决,体系变化。
如果进一步扩张的成本与收益持平时,维持成本加大;如果扩张到边际成本等于或大于边际收益时,扩张将会停止;如果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损失,一国将试图变革;(1)五个假说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2)霸权稳定的条件:革新与经济强盛(3)衰落与更替的必然性663、罗伯特·基欧汉的“霸权后合作论”《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1984年)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二、霸权(Hegemony)理论
主要观点:霸权是建立国际秩序的前提和条件霸权与合作的共生性合作存在的独立性“公益论”与“搭便车”67
4、霸权理论的辨析将国际政治的研究与国际经济有机结合霸权和平具有脆弱性实力消长的绝对性与“挑战”的偶然性体现大国意志的强权色彩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二、霸权(Hegemony)理论68
思考讨论题:你是否认为世界强国的存在是维持民族、国家体系必不可少的条件,为什么?
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69
1、背景及代表人物:理查德·库珀:《相互依存经济学》(1968)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利与相互依赖》(1977)2、主要观点:
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三、相互依赖理论70
小大武力的作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你得到的,就是我失去的”法则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和国际合作冲突的“国家利益”国家关系国家、跨国公司、国际组织等国家(大国为主)行为体低级政治:自然资源、能源、粮食人口、环境高级政治:安全、均势、势力范围关注问题相互依赖权力政治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71
3、特点:多层次、多方面的互动相互依赖的程度不同,具有敏感性和脆弱性
4、评析:相互依赖性无法取代主权至上的国际体系代表了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相互依赖的实质是小国对大国的依附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三、相互依赖理论72
3、代表学说
联邦主义:主张实现各民族国家政治上的联合新功能主义:外溢说(spillover),最终建立超国家组织沟通学说:国际社会内聚力来自成员的“合意”,沟通密切——相互依赖——一体化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1、定义:不同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向同一行为体方向转化的过程、状态和结果。(相互依赖的最高阶段)2、代表人物:戴维·迈特兰尼(英国著名的国际关系学者)四、一体化理论735、评析从新的视角解释国际关系的内在结构开拓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研究领域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4、主要理论将对祖国的忠诚转移到国际合作事业上,取代国家间的争夺和战争避开敏感的政治领域,从技术领域合作开始,取得“外溢”效应,最终实现政治一体化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四、一体化理论74
欧盟一体化的主要成果-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1968年成立关税同盟-1993年1月1日实现大市场-1991年制定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9年启动欧元
-2002年3月1日统一币制)
F举例:欧盟一体化的主要理论联邦主义与邦联主义之争欧盟“四权分立”的机构设置:
欧洲议会、欧洲联盟委员会、欧洲法院、欧洲理事会
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75
2、评析:注重国际系统发生作用的因素分析着眼于国际系统处于稳定状态的控制机制研究模式具有局限性
五、体系论(系统论)1、代表人物及学说:莫顿·卡普兰:“国际体系六模式”斯坦利·霍夫曼:“世界政治体系论”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世界体系论”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76
3、卡普兰的主要观点:
6种假定的国际政治系统模式
-“均势”系统-松散的两极系统-牢固的两极系统-全球性系统-等级系统-单位否决系统整体性——1+1>2层次性——主体多元化稳定性——冲突与合作并存功能性——促进体系的一体化4、特点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77第一节国家行为主体第二节非国家行为主体第三章国际政治行为主体78主要类型:国家行为主体(主权国家)非国家行为主体(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世界性政党和宗教组织、个人)国际行为主体的一般特征及类型一般特征: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和行为能力追求特殊的区别于他国的自身利益具有外交的独立和自主性具有稳定的组织形式和一定的政治经济实力第三章国际政治行为主体79一、结构第一节国家行为主体第三章国际政治行为主体联邦制邦联制由联邦成员组成拥有统一宪法联邦政府与成员国分权统一中央集权一个立法机构一个中央政府一部宪法一个国籍根据条约组成的国家联合体无统一的中央政府、立法、军队和预算单一国复合国国家行为主体80二、国家主权的历史沿革及其当代挑战
主权理论的产生法国的法学家与政治学家让·博丹(1530-1595)提出:主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具有永久性和不可分割性荷兰法学家格老秀斯1625年发表《战争与和平法》,强调国家对外权力的独立性,不受支配性主权的特质:独立至高无上不可分割永久性第三章国际政治行为主体81实现利益现代历史时期界定权利和行为规范近代历史时期论证合法性欧洲君主集权时期
主权的历史沿革及其功能转变功能转变历史时期二、国家主权的历史沿革及其当代挑战第三章国际政治行为主体82主权面临的现实挑战: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传统的国家界限模糊国际组织的快速发展制约了国家的传统主权经济全球化导致主权的传统领域受到侵犯全球性问题的出现和严重程度呼吁国家间合作与妥协政治主权经济主权主权的自我规范与让度二、国家主权的历史沿革及其当代挑战第三章国际政治行为主体83主权面临的主要理论挑战:主权与世界和平主权与权利不平等主权与一体化主权与人权
思考题如何看待主权在今国际社会中的作用二、国家主权的历史沿革及其当代挑战第三章国际政治行为主体84三、国家实力与国家利益硬国力软国力政治力文教力外交力特征:(1)质与量的统一(2)相对静止与绝对运动的统一(3)物质力与精神力的统一第三章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科技力资源力国防力经济力综合国力85
1.国家实力的作用:国家制定对外战略的重要依据实现国家对外目标的重要手段决定国家对外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2.国家利益
政治国家(State)与民族国家(Nation)
国内政治概念,相对于地方、集体和个人而言,先于民族国家出现。国际政治概念,相对于其他国家、国家集团、世界利益而存在。外交、经济、军事、信息三、国家实力与国家利益第三章国际政治行为主体86
3.国家利益的内涵:一个国家内有利于其绝大多数居民的共同生存与进一步发展的诸因素的综合。特定国家、特定居民、生存与发展、利益总和
4.国家利益的内容与特征:内容:安全利益——保护国家的有形本体经济利益——影响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活动政治利益——体现国家的政治追求和意识形态三、国家实力与国家利益第三章国际政治行为主体87特征:阶级性——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全民性——具有全民性或民族性的特征主观性——判断、认定、解释、实现5.国家利益的作用:制定对外政策的重要依据调整国家对外行为的基本着眼点解释和证明国家对外政策合理性的重要工具三、国家实力与国家利益第三章国际政治行为主体88外交(国家的对外行为):(定义)目的——以最小的成本牟取最大的国家利益,提高并扩大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分类:地区性国家外交与超地区性国家外交干涉主义外交与非干涉主义外交维持现状与修正和改变现状的外交敌对国外交与友好国家外交四、主权国家的对外决策第三章国际政治行为主体89外交决策的基本模式——常规模式(民主模式)古典决策模式理性模式
有限理性模式满意原则代替最佳原则政府政治模式协调与妥协的结果外交目标的设定:现实目标发展目标理想目标四、主权国家的对外决策第三章国际政治行为主体90
危机模式(简化模式):国家行为体之间的一种严重冲突和对抗状态突发性、紧迫性、临界性、破坏性冷战后危机的成因分析:格局转换引起的结构性力量失衡民族、宗教、自治问题引发的国内危机和战争高技术武器扩散引发的危机国际社会边缘群体对国际秩序的反抗和破坏四、主权国家的对外决策第三章国际政治行为主体912.外交决策过程:
1.外交决策的系统与过程:
1准备阶段2加工处理3决策阶段4实施/调整系统构成:信息、智囊、决策系统四、主权国家的对外决策第三章国际政治行为主体92博弈决策的两种模式A.零和博弈:即一方所失为他方所得,(-1)+(+1)=0-100
a2b2(相撞)-100
B-10a2b1(A不让B让)A+10
a2(不让路)a1b1(双方让路)a1(让路)b1(让路)
B+10
a1b2(A让B不让)A-10b2(不让路)A谁是懦夫
B四、主权国家的对外决策第三章国际政治行为主体93博弈决策的两种模式B.变数博弈:即双方或各方得失不等。
-50
(关押5年)
a2b2
(双方都交代)(关押5年)-50
-100(关押10年)a2b1
(A交代B不交代)(关押3个月)+50
+50(关押3个月)
a1b2
(A不交代B交代)(关+年)-100
-10
(关押一年)
a1b1
(双方拒绝交代)(关押一年)-10a1(拒绝交代)a2(交代)A
囚犯困境
B
b1(拒绝交代)b2(交代)第三章国际政治行为主体94一、国际组织第二节非国家行为主体第三章国际政治行为主体1、定义:
两个以上的国家、政府、政党或民间团体,以一定的协议或法律形式设立的组织机构。95
2、类别及特征:
政府间组织(GO)——联合国(综合性)、北约(单一性)、北美自由贸易区(地区性)、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性)非政府组织(NGO)——世界政党组织、宗教组织、和平运动等特征:拥有权利的派生性权利约定的局限性功能实现的间接性一、国际组织第三章国际政治行为主体96
3、国际组织典型分析
机构: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与社会发展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
作用: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多种手段主持军备控制与国际裁军进行人道主义救助推进多领域的国际合作联合国——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为宗旨第三章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一、国际组织97主要问题:宪章内容亟待充实财政危机困扰联合国的各项工作安理会的改革举步维艰发展趋势:继续由大国占据主导地位,是大国实现其利益的工具“新干涉正义”与安全概念扩大化发展问题受到更多重视
3、国际组织典型分析
第三章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一、国际组织98
二、跨国公司跨国公司的新趋势:(2001年数据)数量剧增,在世界经济中作用突出(6.3万家,子公司70万家规模扩大,通过强强联合增强竞争力研究和开发国际化(发达国家技术转让70%,研发项目80%)加速占领商品、投资市场(前100位占世界贸易、投资的50%)对世界经济政治的影响: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拉大了世界范围内的两极分化导致母国与东道国之间民族利益的冲突增加了国际投资和贸易的风险系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分支机构或控制子公司的国际垄断组织。第三章国际政治行为主体99个人作用于国际关系的形式:领袖魅力影响行为主体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领袖意志、性格直接影响国家对外决策的内容和行为方式重要人物对国际关系发展独特的影响对个人因素的制约:历史条件及物质条件的制约民族性格与传统文化的制约
三、个人——在国际法主体问题上的争议第三章国际政治行为主体100
期中测验有关事项
题目:在前三章内容中任意选择一感兴趣的问题自行命题要求:1、注意分析问题方法2、选择适当的角度3、遵守基本学术规范4、鼓励独立思考5、字数在1500以上101101第一节世界体系第二节国际关系格局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第三节国际法律秩序102102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第一节世界体系国际分工的完成世界货币体系和世界市场的出现殖民体系的建立二、世界体系形成的条件一、定义:国际范围内由各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与作用所形成的既矛盾又统一的有机整体。1031031.创立阶段(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国际社会出现国际法的主要原则萌芽国际交往的外交社团制度诞生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
2.形成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垄断资本在国际社会占据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制度国际化世界经济体系以私有制为核心世界政治体系以强权政治和集团政治为中心三、世界体系的发展演进1041043.两极对峙阶段(1945-20世纪90年代)雅尔塔体系形成:以美苏划分势力范围和大国合作为基础1944-1945欧洲势力范围划定,雅尔塔体系在西方形成美军1945年独占日本;苏联占领库页岛、千岛群岛在中国以长城为界划定美苏势力范围8月苏联进入朝鲜北部,成立朝鲜9月美国进入朝鲜南部,成立韩国雅尔塔体系在东方形成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三、世界体系的发展演进1051054.一球多制、多元共存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21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的地位得以增强社会主义进入调整改革、经济转型时期第三世界战略地位下降,处境困难协调、合作、求同、存异成为世界主导趋势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三、世界体系的发展演进1061061.以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为标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列宁:“三类国家”论毛泽东:“三个世界”论
四、世界体系的结构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以系统论的方式研究世界体系的内在联系和结构功能107107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四、世界体系的结构2.以政治制度的差异为标准的不同类型:封建专制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108108二战前:松散型结构:为欧洲为中心的伞状结构、不平等性、强权政治主要内容为战争与革命四、世界体系的结构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二战后:完整型结构以主权国家为主体的立体网状结构、竞争共处、民主政治趋势主要内容为和平与发展3.以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为标准109109莫顿·卡普兰的六模式:均势体系松散的两极体系牢固的两极体系全球体系等级统治体系单位否决体系四、世界体系的结构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4.以国际关系行为体的排列组合为标准霍尔斯蒂的五模式:等极制体系松散型体系松散集团型体系两极体系多极体系1101101.整体性和联系性具有整体功能、体现“合力”每一个国家无法单独生存和发展,具有制约性和相互依赖性3.运动性和相对稳定性形成、发展、成熟、衰落的客观规律性到达临界点前的稳定性:功能规律与进化规律的统一2.无从属性和层次性无最高权威和强制中心全球地区亚地区多边双边国家五、世界体系的特征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111111国际关系体系与格局的关系:后者孕育在前者的母体之中,其变化受到前者的制约前者强调内部的有机性,后者强调外部的表现形式前者反映国际社会的普遍性,后者反映主角国家的实力对比第二节国际关系格局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一、定义与内涵:某一历史时期内国际战略力量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态势和结构广义:世界政治格局、经济格局、军事战略格局等狭义:建立在经济、均势实力对比关系上的国际政治格局112112
联系与区别:前者受后者的制约和影响格局的转换导致新的国际秩序的出现国际秩序与格局的关系:
国际秩序——国际社会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原则、规则、手段和机制,是大国或国家集团利益、实力、对外政策的统一。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1131131.历史性和时代性与一定的历史阶段性联系反映时代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2.整体性和均衡性美国现实主义大师肯尼思·华尔兹的观点国际关系塑造国家行为,国家行为同样影响国际关系的变动第二节国际关系格局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二、国际关系格局的特征114114自保功能:呈现出稳定性和惰性除非重大变故,否则不会改变整体性和均衡性:国家体系结构的无政府状态安全的优先地位自助体系均势格局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115115其形成不以某个国家的意志为转移,一旦形成,个体便失去对它的控制力,国家功能失效处在由于内部实力对比变化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之中相对静态与绝对动态的统一呈现相互交错与并存现象3.客观性4.过渡性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二、国际关系格局的特征11611618-19世纪的“不列颠治下的和平”20世纪二战后到70年代“美利坚治下的和平”三、国际关系格局的基本模式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1.单极格局:即一国独霸世界的局面1171172.两极格局:即两个大国或两个国家集团相互对立、制约,对国际事务起决定性作用的态势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三、国际关系格局的基本模式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反法联盟与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协约国与同盟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法西斯轴心国与反法西斯联盟战后至60年代的两大阵营118118地区性多极格局:19世纪欧洲“五强格局”全球性多极格局:20世纪70年代后出现的趋势3.多极格局:即多个国家或多种政治力量相互制约、作用,对国际事务产生影响的态势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三、国际关系格局的基本模式119119
四、国际关系格局转换的主导因素1.外部动因:战争的催化作用2.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与国家实力的消长3.直接原因:主角国家对外战略的调整与国家定位的变化4.推动原因:个人因素对国家决策的影响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120120第三节国际法律秩序一、国际法的概念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国际法–调整国家间关系的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原则、规律、规章制度的总称1.国际法是国际关系存在和发展的产物主权国家国家间关系具有普遍意义,绝大多数国家法律拘束力(先有国家、国际关系,后有国际法)1211212.主要内容
基本原则(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不得使用武力相威胁等)基本制度(国家、领土、居民、基本权利义务、国家责任等)主要分支(条约法、海洋法、国际组织法、环境法、航空法、外空法、外交关系与领事关系法、战争法等)3.渊源国际法规则和制度最初出现的地方,也可称为国际法的表现形式(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规定)一、国际法的概念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122122渊源-严格按照:
《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规定执行。缔约国要具备缔约能力、遵守缔约程序(谈判、草签、批准、交换批准书)国际条约一般来说只对缔约国产生法律效律双边、多边订立的书面协议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一、国际法的概念123123如:外交使节豁免权既国际习惯可条约化如:划分国界(河流、分水岭)
国际礼遇和国际道德,如:外交对等、道主义救助各国在实践中不断重复对它予以法律确认国际习惯国际惯例内容更广泛有些尚未形成法律拘束力渊源一、国际法的概念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124124古代社会国际关系中世纪国际关系近代国际关系现代国际关系二、国际法与国际关系近代国际关系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国际法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125125西方——古希腊、罗马;(使节制、组建同盟、国际会议、战争规范、“万民法”、优待外侨等)东方
——中国、印度:(春秋结盟、赴会、互不侵犯、均势、中庸之道以求德治、厚德载物、“礼之用,和为贵”)(摩奴法典(AD1th):外交原理和外交人员素质)1.古代社会国际关系二、国际法与国际关系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1261262.中世纪国际关系东亚封贡体系——“诸番入贡,华夷一统”的宗藩制度,也称“华夏封贡体系”以文化交流和商务往来为主。穆斯林世界——14世纪-16世纪的奥斯曼帝国欧洲变革——在与教皇的斗争中,西欧国家走上统一之路。(使节制、主权说)二、国际法与国际关系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127127物质条件——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角色具备——主权国家、国家集团或国家联盟出现交往需要——国家相互作用影响,形成一定的状态和结构形成标志:威斯特伐利亚公约的签署(1648年)荷兰法学家格老秀斯:《战争与和平法》1625年出版3.近代国际关系二、国际法与国际关系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1281284.现代国际关系确立了指导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联合国宪章等)调整的对象范围不断扩大内容更新,“领事裁判权”等被清除国际法编撰系统化、法典化民族国家成为国际关系体系中最主要的行为主体欧洲国家占据世界中心舞台国际组织形成、国际协调加强国际法不断发展完善二、国际法与国际关系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129129与国家生存相关:国家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承认与继承权等国家的义务:恪守条约,忠实履行各项国际义务。属人管辖权(国民、国籍等)属地管辖权(领土、领海、领空)保护性管辖(外交保护等)普遍管辖权(国际罪行)三、国际法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1.为处理国家间关系提供了一系列基本法律规范和原则130130与国家对外交往相关:引渡与庇护权外交关系的建立、建交程序、使馆及外交代表的权利与义务、外交豁免权“空中劫持”的概念及其管辖权国际不当行为与国际损害行为的认定和责任追究三、国际法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131131政治性争端——主要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侵犯,具有不可裁决性。解决手段:谈判、协商、斡旋、调停、国际调查与和解三、国际法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2.为国际社会解决国际争端提供多种政治手段132132当事国双方参加谈判协商邀请第三国或中立国参加斡旋第三国促成但不介入调停第三国促成并直接参与国际调查与和解对事实不清进行调查,为解决争端创造条件,并提出解决争端的建议解决手段三、国际法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133133法律性争端:由法律权利和义务引起,具有可裁决性,可寻求司法解决仲裁裁决和法院判决均为终审判决,不得上诉国际法院——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院规约》,1946年4月在荷兰海牙正式成立。常设仲裁法院——根据1899年海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1900年在荷兰海牙成立。
3.为协调国家间相互关系提供基本的司法机构和程序三、国际法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1341341.定义与特征
指被各国公认、具有普遍约束力、适用于国际法各个领域,构成国际法基础的法律原理特征:各国公认、具有普遍意义、构成国际法基础、具有强行法性质四、国际法基本原则及其在国际关系中的运用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1351352.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历史发展威斯特伐利亚公约与主权原则门罗主义(1823)与不干涉原则非战公约(1928)与和平解决国家争端原则等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四、国际法基本原则及其在国际关系中的运用136136《联合国宪章》(1945)、《国际法原则宣言》(1970)主权平等原则、不以武力相威胁原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国际协助原则、民族自决原则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3.国际法基本原则体系(1)七项基本原则四、国际法基本原则及其在国际关系中的运用137137民族自决原则的形成:1776年北美“独立宣言”自治与自决的区别列宁的理论:指脱离宗主国组成独立民族国家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十四点”1945年联合国宪章宗旨第二款定义--被外国奴役和殖民统治的民族,有权采取国际法规定的手段摆脱殖民统治,自由决定自己的命运,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
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1)七项基本原则3.国际法基本原则体系138138基本内涵民族自决问题上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谋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一致性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分裂主义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1)七项基本原则思考题如何认识民族自决原则?3.国际法基本原则体系139139和平共处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917年《和平法令》中提出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1954年4月出现在中、印外交文件中,6月与印、缅签约1955年4月万隆会议与十项原则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2)和平共处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国际法基本原则体系140140和平共处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本内容: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2互不侵犯3互不干涉内政4平等互利5和平共处符合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条件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反映了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形成了完整的原则体系强调了国际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与国际法的关系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141141平等互利原则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一律平等任何国家国家利益的满足不得建立在损害他国利益基础之上平等互利的国际习惯:-非经一国同意,不得强迫其假如有约束力的规则-国家行为和国家财产的司法豁免权-各国尊严、文字、国旗、国徽不受侮辱和歧视等相互尊重主权原则
法律地位平等国家人格受到尊重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2)和平共处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42142第一节自然因素第二节科学技术对国际政治的影响第五章影响国际政治的诸因素分析第三节军事因素第四节文化与意识形态因素143143一、三要素:1地理——位置、面积、地貌、自然气候2资源——土地、矿藏、水利、海洋、生物3人口——数量、质量第一节自然因素第五章影响国际政治的诸因素分析144144[德]弗里德利希·拉采尔、豪斯豪弗[瑞典]鲁道夫·谢伦政治现象与地理因素关系密切利用地理知识指导国家对外决策主要观点:第五章影响国际政治的诸因素分析主要理论:海权理论——[美]阿尔弗雷德·马汉强调制海权对国际政治和国家权力地位的重要意义代表人物:二、地缘政治学145145陆权理论——[英]阿尔弗雷德·麦金德[美]尼古拉斯·斯拜克曼主要观点:“世界岛”的“心脏地区说第五章影响国际政治的诸因素分析生存空间论——[德]豪斯豪弗强调国家边界是一条“能动的疆界”,有扩展空间的自然权利,要与强大的国家之间建立缓冲地带。评价:自然条件对国家的对外决策产生重要的影响但仅仅是影响因素之一,反对“地理环境决定论”J二、地缘政治学146146决定了各国力量对比,影响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内容地理上的战略要地往往是国际政治争夺的热点对全球战略资源的争夺是国际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第五章影响国际政治的诸因素分析三、自然条件对国家间关系的影响14714718世纪60-90年代:
蒸汽机—欧洲为中心的政治经济格局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
电力—垄断与帝国主义阶段到来20世纪50年代:
电子计算机—美、日、欧三足鼎立第二节科学技术对国际政治的影响第五章影响国际政治的诸因素分析一、科技革命推动国际政治的发展148148使自然因素的作用下降较短时间内改变国家力量对比具有重要军事战略意义第五章影响国际政治的诸因素分析二、科技因素对国家实力地位和对外行为的影响149149科技战是当前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之一推动了全球经济政治一体化的趋势导致现代战争时空观的变化第五章影响国际政治的诸因素分析三、科技革命与当代国际关系150150军队数量与质量、战争与冲突、军备行动、军事集团与同盟军事与政治因素的关系军事因素是国际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节军事因素第五章影响国际政治的诸因素分析一、军事因素的构成151151军事力量构成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军事因素导致对外决策的调整军事战略是国家对外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军事因素对比变化促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演变军事因素制约和体现国家间政治关系军事因素的淡化与不可或缺第五章影响国际政治的诸因素分析二、军事因素与国家对外决策三、军事因素对国家间关系的影响152152辩论规则:1、双方各出三位主要辩手,阐述各自观点,然后,采取自由辩论的形式,自由发言。2、以双方辩论参与队员的多少、辩论的质量决定胜负。3、各方出三位同学与老师组成裁判组,根据参与程度、观点是否明确、论证是否充分、表述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精彩等标准予以评价,评出得胜方与最佳辩手。正方:军备控制有利于和平反方:发展军备有利于和平辩论题:和平的保证——军备控制还是发展军备第五章影响国际政治的诸因素分析153153第四节文化与意识形态因素第五章影响国际政治的诸因素分析广义:人类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社会意识的总和一、文化的内涵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国际政治冲突和矛盾的根源之一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手段二、文化因素对国际政治的影响154154塞缪尔·亨廷顿(美国哈佛大学教授)1993年在《外交季刊》发表文章“文明的冲突?”1996年出版《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与乔治凯南的“遏制论”相提并论,被称为“世纪之辨”第五章影响国际政治的诸因素分析二、文化因素对国际政治的影响155155亨廷顿的理由:文化之间真正的本质的差异将引发战争世界越来越小,文化之间摩擦越来越深,局势趋于紧张现代化和社会变迁把人们从传统的个性中解脱出来,出现真空对西方价值观的强烈反对加剧文明的冲突相对政治经济、文化的特性和差异缺乏易变性增长的经济地区主义使文明意识进一步加强第五章影响国际政治的诸因素分析二、文化因素对国际政治的影响156156三、意识形态对国际政治的制约:
对国际政治的制约影响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国家进行政治斗争的重要手段之一导致国际政治力量的分化组合
政治文化: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第五章影响国际政治的诸因素分析建立在一定社会制度基础上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的价值观念157157
结论:1、文明是人类的终极部落,冲突是全球规模的部落冲突2、冷战结束相伴随的政治忠诚取向的深刻变换3、现代化和全球化使人民和国家依据文明界限重组4、冷战后的世界将是一个多极、多文明的世界,诸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则是构筑世界新秩序的主要机制评价:
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分析方法文化缺乏易变性的特征是民族国家生存的根基文明冲突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和全球主义的发展对文明的“忠诚”成为主导力量的原因缺乏分析不能说明文明内部冲突高于文明外部冲突的原因文明缺乏主体性,却与核心国家有必然联系W第五章影响国际政治的诸因素分析158158第一节国际竞争第二节国际合作第六章国际关系的基本状态第三节国际冲突第四节战争第五节国际和平维持机制159159
特征:客观性——不以任何国家的意志为转移普遍性——全方位、多领域重点转移——军事转为科技与综合国力可转化性——升级为国际冲突
国际竞争规则: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国际法规与行为准则非零和搏弈原则定义:国际关系行为主体为了各自目标,在国际领域相互攀比、相互追赶、相互超越的状态。第一节国际竞争第六章国际关系的基本状态160160特点:以双边或多边的书面法律文件为基础以双边或多边的自愿和互利为原则以相对稳定的国际机制为保证以追求国家利益为最终目标
定义: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由于利益和目标的一致而接近,进行全面或局部的协调、联合等协力行为。形式:合作程度:认同合作分担一体化合作方式:区域合作、区域一体化、国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屋顶太阳能发电租赁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板材原材料进口关税减免协议3篇
- 何谓二零二五年度合同履行的担保金融产品创新与风险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并购股权交易合同模板6篇
- 二零二五年度吕松离婚协议书涉及子女监护权变更及财产清算4篇
- 2025届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初级中学初中历史毕业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
- 个人劳动合同模板2篇
- 基于二零二五年度需求的汽车零部件采购与技术支持合同2篇
- 2025版生物科技药品研发与生产合作合同4篇
- 基于2025年度政策调整的企业搬迁补偿协议3篇
- 大数据管理与考核制度大全
- 大学面试后感谢信
- 2022届上海高考语文调研试测卷详解(有《畏斋记》“《江表传》曰…”译文)
- SBT11229-2021互联网旧货交易平台建设和管理规范
- 如何打造顶尖理财顾问团队
- 土壤农化分析课件
- 小区大型团购活动策划
- NEC(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92273
- 2023年租赁风控主管年度总结及下一年展望
- 开关插座必看的七个安全隐患范文
- 高分子成型加工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