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文艺复兴文学_第1页
第三章文艺复兴文学_第2页
第三章文艺复兴文学_第3页
第三章文艺复兴文学_第4页
第三章文艺复兴文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文艺复兴文学第一节概述一、文艺复兴概要:1、时间:2、产生原因及性质:3、本质特征:4、人文主义及其基本内容:二、人文主义文学的特性★1、纵欲与节制欲望的张力——构成对人的表现的多面性。2、提倡模仿自然,开现实主义先河。3、体裁样式、艺术表现上的新成就:诗歌、小说、戏剧。4、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学的出现。“历史的连续性排除了中世纪与文艺复兴这两个紧接着的历史时期之间有巨大差别的可能性,现代研究表明,中世纪不是曾经被认为的那么黑,也不是那么停滞;文艺复兴不是那么亮丽,也不是那么突然。”中世纪孕育出新观念——男女平等、世俗幸福、财富、

个人价值、节日庆典2、三、人文主义文学发展概况分期、分布区域、主要成就四、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文学(一)弗朗西斯科·彼特拉克(1304—1374年)最早论述了文艺复兴。★意大利艺术史家萨瓦里正式提出这个概念——1550年在《意大利绘画雕刻建筑名家列传》导言中出现,renaissance再生,后来由于日本的翻译,在中国成为文艺复兴这个词。他的一生充满矛盾,既热烈张扬,又谦恭隐忍,敏感喜悦而又忧伤。彼得拉克(1304—1374年),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诗人和学者,人文主义的奠基者。彼得拉克家世虽谈不上显赫,但却是佛罗伦萨的望族。这是一个古老而可敬的家庭,但不属于贵族阶层。他的家族中至少有三代都作过佛罗伦萨的公证人。彼得拉克的祖父格拉佐(Grazo)生活虔诚,在智慧方面享有声名。他常常为邻居们做各种问题的顾问,当邻居们发生纠纷时,他又常常扮演仲裁者的角色。许多政治家和文人们也常向他请教。彼得拉克的父亲彼得拉科是一个天分极高的人,具有较高的文学鉴赏品位,喜欢西塞罗,这也影响了儿子。父亲擅长传统法律事务的协调,他在35岁之前担任了许多重要的公共职务,1301年成为比萨大使。但由于党争,1302年,他的家产被没收、全家被流放。他们在阿雷佐找到了避难所。此地距佛罗伦萨共和国边境只有十二里。彼得拉克的母亲埃莱托•坎尼加尼是一个有魅力的富家女。在流放岁月中,她的坚强和智慧给彼得拉克深刻的印象,彼得拉克在母亲去世后写了挽诗。后来,彼得拉克给他的外孙女起名埃莱托,纪念他的母亲。1304年7月20日,彼得拉克生在阿雷佐。1305年,母亲带着他移居因奇萨(Incisa),在这里长到7岁。因奇萨的生活对彼得拉克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这个地方风景优美,燃起了对自然的热爱。在此他还当地农民那里听到了托斯卡纳(Tucsna)的民歌。由于父亲对政治失望,他们全家决定迁居阿维尼翁。他们先去热那亚,在那儿乘船到马赛。不断的迁徙生活使彼得拉克从小观赏到很多自然的美景。多年后他称,那“就好象是个美梦。”他的一生大都消耗在游历之中,直到1374年逝世。“行路”和“读书”是成年彼得拉克生活的主要内容,成为他后来创作田园诗的一个契机。13一14世纪,城里的男孩们从8岁开始学校生活,15岁上大学。彼得拉克也不例外。他在阿维尼翁初等语法学校学习。他回忆说:“这是多么美好的四年,绝对的平静,自由自在”。之后,他在蒙彼利埃(Montpeiller)高等学校学习法律。但最终对文学的爱使他放弃了法律。法国南方小城阿维尼翁,是交通线上的一个重镇。在我国西汉时期,阿维尼翁就已经存在了。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阿维尼翁的城墙建于14世纪,城中教堂多,钟也多。敲钟时,丁当之声此起彼伏,余音缭绕,悦耳动听。从1309年到1403年教会重新迁都罗马,在长达百年的时间内,相继有9位教皇在此居住,阿维尼翁在政治、外交、艺术、商业上繁荣一时,成为基督教世界的中心、罗马第二。贝内泽桥,中世纪建筑,22个孔仅存4个,著名的断桥1320年父亲去世,他便放弃了法学,自由地发展自己的爱好。同年他回到阿维尼翁,担任一个次要的教职。1330—1347年,他一直在红衣主教万尼•科伦那手下任职。在教会里的工作并不忙,这就使他一面参与教廷的一些政治、外交活动,一面不倦地学习文学、创作诗歌。作为诗人,彼得拉克的名声很快传开。1340年,巴黎和罗马争相邀请他去接受桂冠。结果他决定去罗马。1341年4月8日,他在罗马的卡匹托利山上接受了“桂冠诗人”的称号。彼得拉克的诗很丰富,其中《歌集》、《阿非利加》、《意大利颂》和《名人列传》著称于世。1374年7月19日,彼得拉克在一个叫阿克瓦的小村里去世。当人们发现他的遗体时,他的头还埋在维吉尔的手稿中。他也被称作“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的名字同另一个人始终密不可分,她就是劳拉《歌集》包括诗歌366首,其中317首是十四行诗,主要表现诗人对劳拉的爱。1327年4月6日,23岁的彼特拉克在阿维尼翁圣克莱尔教堂遇到一位名叫劳拉的美丽少妇,她是一个骑士的妻子。1348年4月6日横扫欧洲的大瘟疫(黑死病)夺去了劳拉的生命,那时他们相遇正好21年。诗人有生之年里的无限哀悼都凝结成一首首凄婉的诗歌。《歌集》是一部“诗体日记”,分为“圣母劳拉之生”和“圣母劳拉之死”两个部分。主要有两大贡献:★第一,把但丁的精神之恋、天国之爱拉回人间,宣布“我同时爱她的肉体和灵魂”,爱是一种建立在人的自然本性基础上的美的追求。既超越了原始的肉欲享乐,又避免了光是精神之恋的贫血苍白。第二,发现了近代人的孤独。在人群中找不到知音,在自然中却能找到理解,这是近代人才有的一种孤独。这两大贡献,奠定了西方近现代文学的两大主题。

彼得拉克十四行之104

在光辉的国度,在灿烂的思想领域,自然是否找到了临攀的模特,画出了精美的、令人眩目的容颜?这是天堂中的作品,我们有幸在凡间得见。山泉间的森林女神在丛林中追寻,金黄的卷发迎风帆扬。她在追寻什么?什么样的心灵才拥有这样的美德?那醉人的美丽使我的生命也变得充盈。那生动的蓝眼睛闪闪发光,没有见过她的迷人眼神的,就不会明白天堂的美妙。也不会理解上天注定的爱情。我爱上她甜美的声音,也爱上她甜美的微笑,连她的叹息也会让我醉倒。自然→人,天堂→凡俗,美德→感官

“婀娜多姿的步履动态,温馨多情的目光,加上甜如蜜汁的言谈话语,她的举止是那样娴雅、自然、矜持,端庄大方”(感官描摹)“当她洁白的双脚踏在碧绿的草场,轻盈地挪动步履,从那如玉的肢体上散发出一种气息,一种力量,它使花朵万紫千红,竞相开放。”(感官描摹)新月派诗人陈梦家先生在《新月诗选》序言中称十四行诗是“格律最谨严的诗体。”

《爱的迹象》假如爱的迹象是深情的信念,纯真的心灵,柔和而又恬静,礼貌地控制着的欲念,在高贵的火焰里燃烧的美好的意愿,还有在黑暗的道路上漫长的旅行;

假如爱的迹象是眉头上显露的思绪,或是由于受到恐惧和羞涩的羁绊,使话语变成了凌乱而又微弱的感叹,是爱情显现出的紫罗兰一样的淡意;

假如爱的迹象是关心他人胜过自我,是无穷无尽的悲伤和叹息,是咀嚼着痛苦、愤怒和悲哀;假如爱的迹象是在远处燃烧,在近处冻结,那么我的身心已经被爱情销蚀,姑娘啊,这就是你的过错和我的失败。《万籁俱寂》此刻,万籁俱寂,风儿平息,野兽和鸟儿都沉沉入睡,点点星光的夜幕低垂,海洋静静躺着,没有一丝浪迹。

我观望,思索,燃烧,哭泣,毁我的人常在我前,给我甜蜜的伤悲。战斗是我的本分,我又愤怒,又心碎,只有想到她,心里才获得少许慰藉。我只是从一个清冽而富有生气的源泉,吸取养分,而生活又苦涩,又甜蜜,只有一只纤手才能医治我,深入我的心房。

我受苦受难,也无法到达彼岸,每天我死亡一千次,也诞生一千次,我离幸福的路程还很漫长。在他笔下的十四行诗,每首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由两段四行诗组成,后一部分由两段三行诗组成,即按四、四、三、三编排。其押韵格式为ABBA,ABBA,CDE,CDE或ABBA,ABBA,CDC,CDC。每行诗句十一个章节,通常用抑扬格。起承转合的情绪结构与中国律诗的相似处。★(二)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

意大利商人与法国女人的私生子,据说他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契塔尔多,一说生于巴黎。幼年时生母去世,随父亲来到佛罗伦萨。不久,父亲再婚,他在严父和后母的冷酷中度过了童年。后来,他被父亲送去那波利学习经商,毫无收获。父亲让他改学法律和宗教法规,都引不起他的兴趣。这段生活使他亲身体验到市民和商人的生活以及思想情感,融入到他日后写成的《十日谈》中。在那波利生活期间,薄伽丘有机会出入安杰奥的罗伯特国王的宫廷。他同许多人文主义诗人、学者、神学家、法学家广泛交游,并接触到贵族骑士的生活。进一步焕发了他对古典文化和文学的兴趣。他在宫廷里又认识了罗伯特的私生女玛丽娅,对她产生了爱情。这一段富于浪漫情调的经历,也在他的文学创作中留下了很深的印痕。1340年冬,薄伽丘父亲的商业活动受到挫折,经济状况恶化,一蹶不振。薄伽丘无法维持原先悠闲自在的生活,便回到佛罗伦萨。在佛罗伦萨尖锐激烈的政治斗争中,他始终坚定地反对封建贵族势力。1350年,薄伽丘和诗人彼特拉克相识。从此,这两位卓越的人文主义者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友谊。1373年10月23日,薄伽丘抱病在佛罗伦萨大学《神曲》讨论会上作了最后一次演讲。第二年,契友彼特拉克的逝世,给他精神上很大的打击。1375年12月21日,薄伽丘在契塔尔多逝世。《菲埃索拉的女神》(1343—1354)是一部8行体长诗,写女神和牧羊人相爱,得罪了黛安娜女神,遭到惩罚,一对恋人化作两条河流,但最后双双流入阿诺河,又汇集到一起。《菲娅美塔的哀歌》,是仅次于《十日谈》的一部重要作品。这部传奇小说描写被恋人抛弃的女子菲娅美塔的遭遇,堪称欧洲最早的心理小说。《异教诸神谱系》和《但丁传》是两部最重要的学术作品。薄伽丘在他的理论著述中批判教会对诗歌的诋毁,提出“诗歌即神学”的观点。教会公开谩骂《十日谈》是一部“淫邪之书”,社会上的各种反动保守势力也联合起来围攻作家,薄伽丘甚至遭到人身威胁。《十日谈》完成三年后,薄伽丘写了最后一部小说《大鸦》(1356),令人惊讶地全盘否定了自己的思想,斥责女人是万恶之源。如果不是彼特拉克的劝阻,作家甚至打算将《十日谈》付之一炬。彼特拉克病逝后,教会仍然没有放过他,挖掉了他的坟墓,砸毁了他的墓碑。《爱情十三问》:卜伽丘的恋爱观5个贵族青年因船只失事来到城堡中的花园,推举一个当值女王主持,讨论13个与爱情相关的问题。第一问:这个女子更爱谁?她说对两个男子同样喜欢,把自己的花环戴在一个人头上,从另

一人头上取下花环戴在自己头上。(当值女王和男性的观点不同)第二问:他先选谁?青年请老妇安排他与姑娘幽会,被姑娘的哥哥捉住。哥哥要求他

同老妇、姑娘轮流住一年。第三问:一个女子有三个追求者,一个英勇、一个慷慨、

一个聪明,选哪个?第六问:两个少女同时爱上一个男子,想让他做出选择。

一个少女跑向他拥抱亲吻他,另一个害羞地站在

原地。谁更爱男子?第八问:一个男子同样爱着两个女人,一个财富、出身都

高于他,另一个不如他。他应该选哪个?第九问:对青年男子来说,爱上处女、寡妇和已婚女子,

哪个更好?《十日谈》

1348年,一场可怕的瘟疫肆虐欧洲,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国人口锐减,人心惶惶,大有世界末日来临之感。教会借机要人们忏悔、祷告,用禁欲主义的说教攻击人文主义者个性解放的要求。恰在此时,《十日谈》问世,它对现实幸福的大胆追求,给禁欲主义神学以迎头痛击,受到市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十日谈》为作家赢得了“欧洲短篇小说之父”的声名。小说的时间背景就是欧洲大瘟疫时期,佛罗伦萨十室九空,丧钟乱鸣,一派恐怖景象。七位男青年和三位姑娘为避难躲到效外的一座别墅中。此处宛如世外桃园,春光明媚,流水淙淙,花团锦簇。十位青年约定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度过这段时光,用笑声将死神的阴影远远抛诸脑后。《十日谈》,仿佛一幅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市民生活的“清明上河图”。小说的素材不仅仅来源于意大利的城镇社会,连中世纪的传说乃至东方文学中的某些故事都成为薄伽丘编织故事的素材凭据,但所有的故事都是讲给意大利市民阶级听的,从内容到叙述形式都符合他们的审美趣味。一、鼠疫鼠疫的流行使人们陷入一个非常的环境,城里的法纪和圣规几乎全部荡然无存,因此每个人都可以为所欲为,人们可以打破严格的等级秩序,随意“狂欢”,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作者也可以毫无顾忌的让自己笔下的男女尽情地讲述反对天主教会禁欲主义和虚伪本质的故事。鼠疫既象征着笼罩在欧洲大地上的顽固的封建思想意识、天主教权威和所有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势力,又象征着摧毁这股落后势力的强大力量。它一方面使人们相互隔离、横尸遍野;另一方面却在孕育反叛的力量,使得法纪和圣规几乎荡然无存。二、自然:面对瘟疫和死亡的威胁,十位男女青年在教堂中相遇。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生命当作儿戏,坐以待毙,商量到乡下去避难。薄伽丘借他们的口吻写道:“在乡下,我们可以听小鸟儿唱歌,可以眺望青山绿野,欣赏田亩连片,麦浪起伏,以及各种树木。我们还可以看到辽阔的苍穹,尽管上天对我们这样严酷,可还是在我们眼前展露了它那永恒的美丽——这比我们那一座空城好看得多了。”在中世纪基督教有一个时期强迫人们把山、泉、湖沼、树林、森林看成为恶魔所造。意大利人是现代人中最早看到和感到外部世界有美丽之处的。三、偷情故事1、内涵现代汉语词典(1978版):“旧时指男女背着人谈恋爱”。《汉语大辞典》:“暗中与人谈恋爱或搞男女关系”。英语中,表示“偷情”的词汇如adultery,affair等,都与性有关。故有人认为,“‘偷情’泛指各种非法的性关系,它基本上可分为未婚犯奸和已婚犯奸两种类型。”从两性关系的层面去界定的,更符合“偷情”的内涵。在西方,众神之父宙斯就是偷情的老手。但“偷情”这一词语在汉语中的出现,却是很晚的事,到明代出现。与“偷情”一词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很多,如偷期、奸通、奸淫、奸情、奸宿等等,出现的时间大都比“偷情”要早。对于“偷情”这一行为,在女性方面又叫“偷人”、“偷汉”或“偷汉子”,在男性方面则又叫“偷香”或“偷香窃玉”。总的来说,词性都倾向贬义。在中国,偷等同于奸。无关乎情。所谓的“偷情”,在动机上其实主要包含了为爱情而偷情和为肉欲而偷情两种,在情感上也不一定都是两厢情愿,有些时候,其中一方是受到诱惑、哄骗或者逼迫等。《十日谈》中涉及偷情的故事有45个。如果从偷情主体的身份来看,《十日谈》中涉及到修士、修女等偷情的故事有11个,约占24﹪;涉及到商人的偷情故事有10个,约占22﹪。从婚姻状况来看,偷情男子可以确知已婚的只有2人,约占4﹪,未婚的25人,约占56﹪。偷情女子已婚的32人,约占71﹪,未婚的13人,约占29﹪。从偷情的主动性来看,男子占主动地位的有23人,占总数的51﹪。女子占主动地位的有22人,约占总数的49﹪。

从偷情的动机来看,偷情是为了肉欲或钱财的有24个,约占总数的53﹪;为了爱情而偷情的21人,只占总数的47﹪。从偷情主体双方的情感来看,偷情者两厢情愿的有35人,约占总数的78﹪,偷情者中的一方受到诱惑、逼迫、哄骗的有10人,约占总数的12﹪。从偷情的结局来看,偷情故事中的男子受到责罚甚至被处死的有5人,约占总数的11﹪,偷情的女子被责罚或处死的有8人,约占总数的18﹪。偷情后未受责罚,以喜剧告终的有35个,约占总数的78﹪。2、故事举要(比较集中出现在第四天中)第四天故事一:“绮思梦达的爱情”一个突破了封建礼教的贞节观念和天主教禁欲主义的压制,争取个性解放、个性自由的新女性。绮思梦达天性活泼,才思敏捷,她出嫁很晚,又过早丧夫,不得不重新回到父王唐克烈的宫中。而父王没有让她再嫁之意,于是绮思梦达便私下选择了国王的侍从纪斯卡多做情人,并想方设法与他秘密幽会。不过此时的绮思梦达还未完全摆脱封建旧道德的影响,只是幻想着与纪斯卡多做一对“不出面的夫妻”,免得让父王和自己“蒙耻辱”。当父王唐克烈发现了女儿的“隐私”,跑来质问她时,绮思梦达“好几次都差些象一般女人那样大哭大叫起来,她知道纪斯卡多必死无疑,可是崇高的爱情战胜了那脆弱的感情”,鼓舞她为自己的名誉和行为作勇敢的辩护。当唐克烈杀害了她的情人,把盛着纪斯卡多心脏的金杯送给她时,绮思梦达手捧金杯,泪洗心脏,尽饮毒汁,以死向封建社会做了最坚决的反抗。在辩护词中绮思梦达公然肯定了“青春规律”的不可抗拒,进而强调指出:“我并不象有些女人只要随便找到一个男子,就满足了,我的挑选又不单凭仪表相貌,更重要的是德与才”一句话是因为纪斯卡多可敬可爱。绮思梦达宣称:“人类向来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那发挥大才大德的才当得起一个`贵’;否则就只能算“贱”,这是“最基本的法律”。唐克烈嫌弃纪斯卡多是穷人,仆人,卑贱。在《十日谈》中,卜伽丘从来不去细致描写一个人外貌的美。对绮思梦达也只是写道她“正当青春年华”、“身段容貌,都长得十分佳妙”而已。重点在写行为、品性。她会想到以仆人常用的吹火筒(一截竹竿)传递情书;她那公主的娇柔的身体竟能经受几天的劳累,亲自打开了与自己卧室相连的隧道的石门,为情人探明了道路。唐克烈冠冕堂皇却又虚伪可僧,道貌岸然却又冷酷无情,不通“人性”。他一再延宕女儿的婚事,不许女儿再嫁。这个标榜自己一生“仁慈宽大”的国王,竟下令把纪斯卡多活活溢死,挖出心脏。结尾三个哭的场面:唐克烈来到女儿跟前低下头,号陶大哭,绮思梦达却坦坦荡荡地回答她父亲。当唐克烈为命在顷刻的女儿“不觉失声痛哭起来”时,绮思梦达留给他最后的话依然是冷冷的回击和无情的揭发:“我用不到你来哭,因为我不需要你的眼泪。除了你,有谁达到了目的反而哭泣的呢”。此为“二哭”。当唐克烈派人送来盛着心脏的金杯,并传言“他把你最心爱的东西送来慰间你”,企图以此来打击和毁灭她的热情时,绮思梦达面不改色地回敬唐克烈:“这件事真做得得体”。她感谢父王的“慈爱。绮思梦达也哭过,她真诚的泪只能流在最亲爱的人面前。面对那颗倾心相随的心脏,她“泪如雨下,可绝不象娘儿们那样哭哭啼啼。她说:“我本来准备面不改色,从容去死,不掉一滴泪;现在我要为你哭一场,哭过之后,我的灵魂立即就要飞去跟你曾经守护的灵魂结合在一起。”绮丝梦达处于遵循传统伦理规范和超越伦理规范、寻找自己幸福生活的矛盾冲突之中。面对“两难”境况,她选择了后者,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显示出了崇高的悲剧精神。绮思梦达的爱情安排在第四天十个故事之首,这天的序中作者写道:“那一阵阵的无情狂风,刮得我天昏地黑,刮得我站不住脚跟—那尖刻的毒牙把我咬得遍体鳞伤。”但狂妄喧嚣的敌人们并没有吓倒卜迎丘,他表示:“我将不辞艰苦,不管那暴风刮得多猛,也要背转身来、继续我开始了的工作。”在整部小说的前言里一再宣称的对女性的热爱和甘愿为女性效劳的愿望。第四天故事五:菲罗美娜所讲的故事梅西那城里经商为业的三个兄弟,窥见了他们的妹妹莉莎贝达爱上了她家店铺的伙计罗伦佐并暗中同宿。兄长们发现隐情后不动声色地把罗伦佐骗到郊外后杀死了他,事后,只说把罗伦佐派往外地料理事务去了。相思悲切的莉莎贝达在梦中知道罗伦佐已被杀死,罗伦佐的鬼魂向她指点了自己被埋葬的地点。莉莎贝达到埋葬地取出了罗伦佐的头颅,把它埋在一个花盆中,终日对着花盆以泪洗面。后来,她的兄长们偷偷拿走了花盆,莉莎贝达悲痛过度死去。商人和店伙计在阶级属性上是一致的,都属于新兴市民阶层,却由于财力的多寡,被人为地分成了不同的阵营。俨然如同封建等级制度一样,有了不容逾越的鸿沟。新兴市民阶层,竟然与封建贵族阶级一样,为自己树立了一个不依血脉传承划分而按金钱多寡论定的金钱等级,取代了旧有的封建等级。第四天故事第九:斐洛特拉多讲的故事:罗西雄爵士杀死了他妻子的情人加德当,又取出加德当的心脏做成菜肴给妻子吃。得知真相的妻子痛斥爵士的卑鄙行径:“你干下这等事情,说明了你是一个卑鄙奸诈的骑士。他并没有强迫我,是我自愿把爱情奉献给他的,假使这事对你不起,那么也是我的错,要罚也应该罚我才对,你却去谋杀了他!……天主在上,我吃下了他那颗高贵的心,从此再不吃旁的东西了。”说完后就纵身从城堡的窗口上跳下,跌得粉身碎骨。罗西雄爵士的妻子同样也面临“两难”境地:她爱上了丈夫的朋友,这是违背传统的伦理道德的行为,她如果选择伦理法则,她就不可能获得荡人心魂的真正的爱情;她如果选择真诚的爱情,就必须面对恐怖的后果。骑士罗西雄残暴行径背后深藏着贵族尊严。薄伽丘对贵族阶级特有的这种盲目而残忍的荣誉伦理是极其反感的。在故事结尾看到,目睹妻子殉情自杀,罗西雄懊悔自己做错了事,他又怕受到当地居民和普罗望斯伯爵的责难,就吩咐备马,骑马逃去了。这个结尾表明,封建贵族不人道的伦理观念必将破产,封建阶级的荣誉伦理必将为时代洪流所抛弃。第八天故事第八是写发生在市井商人之间的荒唐事件。市井商人柴巴发现了朋友斯平纳罗丘与自己妻子的私情,他的第一反应大为恼火,可是他不想把事情声张出去,怕丢面子;于是想出一个办法,既使自己能够报仇泄愤,又使家丑不致外扬。他逼迫妻子诱骗斯平纳罗丘的妻子前来,告之以实情并极力劝说对方与自己发生性关系:“我因为跟他是好朋友,也不打算怎样报复,只不过以他自己的办法来回敬他一下就是了,既然他受用了我的妻子,我也要跟你乐一下”。同为商人的斯平纳罗丘,在柴巴和他的妻子寻欢作乐时,躲在柜子中受尽羞辱,爬出来后居然用相当坦然而豪不带怨恨的语气,这样回应柴巴的荒唐之举:"柴巴,我们这一来算是两相抵消啦。你我原是除了自己的妻子以外,什么都不分你的我的,现在依我看,索性连我们的妻子也不要分什么你的我的吧"。这段话有着明显的反讽意味。薄伽丘已经敏锐地觉察到,新兴市民阶层亦即早期资本主义者,已经在伦理观念上堕落。荣誉,在新兴市民阶层眼中已然一文不值;利益不但贯彻了他们日常的商业行为,甚至已经逐渐渗透到夫妻、友朋等人伦关系上。3、偷情故事的基本特点:诫谕性和趣味性作者在《十日谈序》中说道:“这本书里讲了一百个故事——或者是讲了一百个‘寓言’,一百篇‘醒世小说’,一百段‘野史’,你们怎么说都成。”趣味性。第四天故事第五中,菲罗美娜所讲的莉莎贝达与罗伦佐偷情的故事,小姐们听后“都很感兴趣”。

第五天故事第四中,菲洛特拉托讲了卡德莉娜和理查偷情的故事,听众“一个个笑得前俯后仰”。4、偷情故事的成因:(1)对新的婚恋秩序的渴求,追求男女平等。法律上规定:“凡是妇女与情人通奸被丈夫捉住的,其罪与有夫之妇为贪图金钱而卖身者同,一律火焚,不加区分。”但这一点却受到偷情妇女们的反抗。《十日谈》第六天第七个故事,菲莉芭和情人偷情,丈夫捉奸在床。按照当地的法律,应该被活焚。但菲莉芭却在法庭上慷慨陈词,说一个女人可以满足很个男人,只要丈夫的需求得以满足,则与情人欢会就是合理的。她的说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最后法庭不得不修改了法律。在女性的贞洁方面,薄伽丘表现出一种宽容的态度,所谓“被吻过的朱唇,并不减少风韵;好比弯弯的月儿,有亏还有盈。”贞洁观的解放发展成一种性的泛滥。《十日谈》第六天故事开始前,莉西丝卡和丁大洛争吵了起来,莉西丝卡嘲笑了丁大洛一通:“这个男子,头脑真叫简单,他还以为女孩子果真会听着父兄的教训,辜负了自己的青春。其实女孩子十个里头倒有八九个,在出嫁前的三四年内对这回事已经十分内行了。我的左邻右舍的那许多女孩子,没有一个到结婚的时候还是处女的。就是她们结了婚,我知道还是用种种办法来欺骗丈夫。”第十天的第十个故事:女人的无地位在萨卢佐有一个叫做土蒂耶里的侯爵,他说,“要想娶一位和自己意气相投的妻子,是何等的难,然而和你性情截然不同的女人,却是比比皆是”。实际上,土蒂耶里已经相中了一位美丽的农家姑娘。土蒂耶里嘱咐下属要像尊敬他本人一样尊重他的妻子,并要给妻子准备一场盛大的豪华婚礼。不过,这场婚姻从一开始,侯爵就表现得疑心重重。在赢取新娘过门时,他在众目睽睽之下,反复地要求新娘表态,做到事事都让他顺心、对他百依百顺。女儿诞生,原本欣喜若狂的土蒂耶里居然突发奇想,要考验考验妻子的忠心。他先假意说下属对她的卑微出身颇有微词,而贤惠的妻子回答道:“我知道,我有今天全靠您抬举,我自己不配享有这份尊荣。”侯爵很满意,暂时放弃了对妻子的折磨。好景不长,几天之后,侯爵居然派仆人假意去杀害女儿,以此来检验妻子的态度是否顺从。逆来顺受的妻子面对丈夫这般丧失人性的要求竟然全盘应允,就连将女儿的尸首弃之荒野(只要是丈夫的意思)也不敢反抗。这位贵族爵爷的刺激似乎还远远没有满足。他又把才降生的儿子找借口送走他乡抚养。妻子再次选择了沉默。可是这位贵族变本加厉,提出要休妻另娶新欢。妻子心碎不已,却仍旧答应了丈夫的非礼要求,并在婚礼现场充当服务员。这名心理变态的丈夫居然让女儿假冒新娘,儿子假冒小舅子来刺激结发老妻。面对即将精神崩溃的妻子,土蒂耶里还询问新娘长相如何,面对这种莫大的侮辱,妻子仍旧坚贞不屈,不离不弃。种种丧失人性的考验结束了,黔驴技穷的土蒂耶里终于道出了实情。他的理由竟是那么的简单与白痴:“格丽雪达,你既是这般贤良,上帝一定会赐福予你的。许多人都说我薄情寡义,没有人性,我其实并非如此。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别有用心。我是想让你明白如何才能做一个贤良的妻子。”(2) 追求自由婚姻。意大利直到文艺复兴发生的14世纪,家长对子女的婚姻仍有绝对的支配权。如第五天故事第四中,绅士利齐奥有一个秀丽动人的女儿卡德莉娜,年轻的后生理查爱上了卡德莉娜,但苦于利齐奥夫妇管教太严,于是他们就相约在阳台上偷情。他们的行为被利齐奥夫妇发现后,利齐奥并没有责罚他们,而是要求理查娶卡德莉娜为妻,理查乐得俯首听命,当场和卡德莉娜结为夫妇。当然,也有私下偷情之后被处死的,这与门第观念等有密切的关系。(3) 肯定人的自然欲望。

第二天故事第十,老法官理查娶了一个年青貌美的妻子,自己却满足不了妻子的要求。后来在一次出海游玩时,妻子被强盗帕加尼奴抢去。帕加尼奴是一个强壮的男人,在他那里,理查的妻子尝到了一个强壮男人带给她的肉欲的满足,就忘记了自己的丈夫,不肯再回去了。当理查找到她的时候,她当面将理查取笑了一番,说:“我正像一朵刚开的鲜花,是一个精力旺盛的少妇,除了吃、除了穿之外,还有这别的更迫切的需要呢。”理查死后,她就和帕加尼奴结为夫妻。丈夫年老、笃信宗教而禁欲、酷爱男色等,女人自然欲望无法满足,走上偷情的道路就是必然的事。第四天的故事开头,作家自己出面讲了个“绿鹅”的故事:一位父亲将儿子从小带至深山中隐修,以杜绝人欲横流的尘世生活的诱惑。儿子到了18岁,随父亲下山到佛罗伦萨,迎面碰上一群健康、美丽的少女。头一次见到女性的小伙子问父亲这是些什么东西,父亲要他赶快低下头去,说这是些名叫“绿鹅”的“祸水”。岂料一路上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的儿子却偏偏爱上“绿鹅”,恳求父亲让他带一只回去喂养。老头儿这时才明白:“自然的力量比他的教诫要强得多了”。(4)抨击禁欲主义,揭露宗教人士的虚伪和神学教条对人的正常欲望的压抑。第三天第八个故事:一位修道院长愚弄一对农民夫妇,以满足自己的欲望。他将农夫关入地窖,让农夫误以为到了阴间,自己趁机去奸淫农夫的妻子。不料农夫之妻怀孕。为掩盖丑行,修道院又将农夫放出,还无耻地宣称正是由于他的虔诚祷告,农夫才得以生还并喜得贵子。一位教士欲向一位妇女求欢,妇女指出他的身份与其要求不符。教士却回答说:“太太,我只要这件法衣一脱—这当然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我就成了一个普通的男人,而不是什么修道士了。”但对那些利用宗教身份为幌子,专行男盗女娼之事的主教、院长、教士们,作家则毫不留情地予以辛辣的讽刺:一位神父竟给自己装上一对假“翅膀”,冒充天使,去诱奸教区内的一位农妇。薄伽丘对男欢女爱的描写,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有些段落的文字显得低俗,为此作者为自己辩护说:“这些故事也跟天下任何事物一样,能够使人受害,也能够使人得益,这完全要看听故事的人是抱着怎样的一种态度。”从根本上说,早期的人文主义中就有享乐主义因素,从当时留下的文献及后人对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研究中也可以看出,意大利城镇生活的自由、开往程度也确实达到了相当的水平。5、喜剧结局的偷情故事,虽然男女双方门第悬殊。

第二天故事中的第三个,放高利贷的阿莱桑德洛与女扮男装的公主偷情,私定终身。最后他们在教皇的主持下完成婚礼,并得到国王的宽恕。第三天故事第二中的马夫竟然疯狂地爱上了王后。他凭借自己的身材和国王长得相像,就打扮成国王的样子,趁国王不在时溜进王宫,和王后睡了一夜。最后靠自己的机智逃脱了责罚,人们都“赞美那马夫胆大心细。”这说明作者对身份低微者也是充满同情的。第七天故事第六中,伊莎白拉本來嫁给一个高贵的绅士,但她不久就厌倦了自己的丈夫,爱上了身份低贱的青年列昂纳多。这既说明了卑微者的反抗,也说明了贵族们的让步。三、欧洲短篇小说的开拓者。(1)总体结构:基本上以“天”为单位,根据故事内容的特点,把一百个故事按不同主题或类分开,每篇故事之前,都有讲故事人的一段开场白,引出故事。人们称《十日谈》的结构为“框形结构”,被许多后来者所模仿,影响欧洲短篇小说集的构成型态达三百年之久。(2)叙事方式和风格。一百个故事长短不一,最短的约千字左右,最长者则达一万五千字左右。从叙述的角度看,故事多采用“平铺直叙”的方法,但在许多故事中,作家注意到了情节发展的转承转合,笔法简繁有度。语言个性化,富有喜剧性。五、法国文艺复兴文学(一)弗朗索瓦•拉伯雷《巨人传》1494年出生在法国中部都兰省的希农城,父亲是个有钱的法官。他在父亲的庄园里度过了自由自在的童年。十几岁后,他被迫接受枯燥无味的宗教教育,1520年进修道院当了修士。他和他的朋友阿密开始学习希腊文,通过希腊文了解希腊和罗马的古代文化。当时,修道院反对学习古代文化,认为学习希腊文是追求异端学说,所以修道院搜走了拉伯雷的所有书籍。拉伯雷愤怒之下换了一个修道院。在新修道院里,他幸运地遇上一个也喜欢古代文化的主持人德斯狄沙克,拉伯雷可以自由地研究古代文化了。1523-1527年,拉伯雷随德斯狄沙克在布瓦杜教会巡视,这次巡视,使他大开眼界,广泛地接触到社会的各个阶层,结识了宗教界、司法界和知识界的许多知名人物,同时也看到了底层人民群众的贫困状况。1527年,为了更加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他游历全国,特别是一些学府聚集的城市,最后来到巴黎。这两次漫游,都为他日后的创作奠定了生活基础,同时也使他更看清楚了法国所处的愚昧状态。他曾引用柏拉图的话评价法国当时现实:“各行各业中多的是蠢才和庸才,满腔热情而又有真才实学的人物微乎其微。”1530年,36岁的他进大学攻读医学,仅仅两个月就获得了学士学位,当上了医师。1535年,到巴黎学医,不久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1537年,解剖了一具被绞死的囚犯的尸体。1532年,《巨人传》第一部出版,一年后又出版了第二部,书出版后,受到城市资产阶级和社会下层人民的热烈欢迎,但又受到了教会和贵族的极端仇视,并被法院宣布为“淫书”而遭禁。在后半生中经济拮据,为躲避风险不得不隐居,还被投入狱。他的一位朋友,也因再版他遭禁的作品而残遭极刑,陈尸示众。尽管身遭厄运,却未能磨灭他的斗志、折损他的勇气,拉伯雷仍然孜孜不倦地继续创作《巨人传》的后三部。1545年在国王的特许发行证的保护下,拉伯雷以真实名姓出版了《巨人传》的第三部。但国王不久死去,小说又被列为禁书,出版商被烧死,拉伯雷被迫外逃。直至1550年才获准回到法国。回国后,拉伯雷担任了宗教职务,业余时间为穷人治病。后又去学校教书。在学校教书期间,他完成了《巨人传》的第四、第五部。这部小说的创作前后经历了20年的时间。《巨人传》出版后风靡一时,两个月内的销售数额超过了《圣经》九年销售数的总和。一千多年来,它用各种文字出了200多个版本。1553年4月9日,拉伯雷在巴黎去世,临终时他笑着说:“拉幕吧,戏做完了。”在拉伯雷的理想社会里,人性是善良的,人民是纯朴的,他的理想的行为准则就是:“你爱做什么,就做什么”。被人们誉为“伟大的笑匠”。正如作家所言,这部作品表面看来“无非是笔迹,游戏文学,胡说八道”,但在有关“宗教”、“政治形势和经济生活”方面,却“显示出极其高深的哲理和惊人的奥妙”。小说总共分为五卷。第一卷写高康大的出生、受教育、抵御外敌侵略和建立特莱美修道院的故事;第二卷写庞大固埃的出生、巴黎求学和结合巴奴日的经过;第三卷就巴奴日是否应该结婚的问题引出了各种奇谈妙论;四、五卷描写为了探求婚姻问题的答案,庞大固埃和巴奴日、约翰修士一道出外寻找“神瓶”的经历。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小说中穿插了大量天文、地理、气象、航海、生物、人体生理、医药、法律、等知识,显示了作家学识的渊博。更显示了作品的思想——“使人的灵魂充满真理、知识和学问。”在《伟大而高大的巨人高康大的伟大而珍贵的大事记》的民间故事的启发下写出。1、主题(1)对人、人性和人的创造能力的充分肯定。父子两代世巨人都具有超乎寻常的体魄和力量、公正善良的品德和乐观主义的天性。(2)对当时的教育制度进行了批判,对当时流行的经院式哲学作了嘲讽,揭示说明宗教的愚民性。几十年的经院教育使高康大变得“呆头呆脑”,在接受了人文主义教育后他才成为名副其实的“巨人”。(3)提倡人的解放和自由。特来美修道院是人文主义的理想国,男女修士来去自由、交往自由、活动自由,而且“可以光明正大地结婚、可以自由的发财,可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高康大把院规概括为“随心所欲、各行其是”,表达了对基督教禁欲主义的蔑视和反抗。开卷高康大降生时发出的“喝啊、喝啊、喝啊!”的喊声,篇末神瓶发出的“喝”的谕示,首尾相应,表达了资产阶级冲破精神奴役、追求新思想、新知识的热切愿望。(4)批判社会现实。贵族和上层僧侣过着奢侈无度的生活,农民被像“榨葡萄汁”似地榨干最后一滴血汗,法官循私舞弊,草菅人命,竟用掷骰子的办法断案。在第五部中“穿皮袍的猫”是对法官最尖锐的讽刺。这只猫有三个连在一起的头:一个是奉承拍马的狗头,一个是向老百姓怒号的狮头,一个是用来打哈欠的狼头。它身上还有一个大口袋,专门用来收取贿赂。在它的统治下,是非完全颠倒:“把弊病叫道德,把邪恶当善良,把叛逆名为忠贞,把偷窃称为慷慨。”2、人物形象:极度夸张(1)高康大生下来便会说话,他食量惊人,生下来一天要喝一万七千多头母牛的奶。他身材巨大,做衣服要用掉一万两千多尺布。他力大无比,当敌人来犯时,他拔起一棵大树当武器就把敌人打得丢盔弃甲。(2)庞大固埃形同父亲,他领兵出征,军队遇暴雨受阻,他便伸出半个舌头让士兵在他舌下躲雨。3、艺术表现★民间的狂欢,颠覆一切的大笑,颠倒所有的秩序。无所顾忌。粗野鄙俗:小说中抛掷粪便和浇尿的情节,赌咒、发誓和骂人话一类不拘形迹的粗话;荒诞不经:小说中极度夸张的筵席形象、怪诞人体形象。猥亵不洁:小说中新鲜的擦屁股方法的罗列,毫不掩饰的狎昵行为的描写等等。(二)蒙田母亲是西班牙人的后裔,父亲则是法国波尔多附近的一个小贵族。当时的贵族不看重学问,以从戎为天职,所以蒙田常常说他不是学者。《蒙田随笔全集》共107章,百万字左右。蒙田以博学著称,在全集中,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等等无所不谈,特别是旁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论述。读来有娓娓而谈的亲切之感。开创了随笔式作品之先河。六、英国文学1、杰弗雷•乔叟(GeoffreyChaucer,约(1343~1400)英国诗人。英国的中世纪研究专家特里•琼斯曾出了一本书《谁谋杀了乔叟?》。乔叟乔叟出生于一个酒商家庭。他的个人生活是相当丰富的:1357年做宫廷侍童,是爱德华三世的三太子的伴读。1359年参加对法作战时被俘,翌年由国王赎回,1361年——1367年在内殿法学协会受训,1366年与王后寝宫的女官结婚,其姐姐的情夫,一位公爵成为他重要的提拔人。此后多次代表爱德华三世出使欧洲大陆,有机会遇见薄伽丘与彼特拉克,这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374年,乔叟任伦敦毛皮关税管理员,1382年兼任酒类及其它商品的关税管理员。1385年,乔叟任肯特郡治安法官,第二年被选为该郡骑士代表出席议会下院。1389年理查二世亲政后,乔叟又先后担任过王室建筑工程主事和萨默塞特王室森林副主管。乔叟在庇护者失宠期间,被剥夺了官位和年金,经济拮据。他曾写过打油诗《致空囊》给刚登基的亨利四世,申诉自己的贫穷。1400年乔叟逝世,安葬在伦敦威斯敏特斯教堂的“诗人之角”。乔叟的死因不明,可能是被谋杀。作品描写一群香客聚集在伦敦一家小旅店泰巴旅店里,准备去坎特伯雷城朝圣。店主人建议香客们在往返途中各讲两个故事,看谁讲的最好。故事有的是诗体,有两个散文体。每个故事前均有开场语,全书有一个总序。作者用这种方式把各个零散故事连成一体。《聊斋》《十日谈》泰巴:无袖的大罩袍,类似背心。朝圣:以坎特代替圣地巴勒斯坦。

引言:858行,香客结队出发的经过和人物介绍,加上作者、店主人共31个人,29个香客。

骑士的故事说:人生只是一座愁城,人只是这个愁城中的一个过客,死了就一了百了,灵魂归极乐世界。派拉蒙和阿赛特,爱情与武士精神。学者的故事:穷学生,但被尊重,讲述侯爵娶村姑的故事,但条件是必须绝对服从丈夫。逆来顺受的格丽西达

教士的故事:公鸡腔得克利、母鸡帕特立特

《坎特伯雷故事集》的成就:★(1)、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英国社会生活,揭露了教会的腐败、教士的贪婪和伪善,谴责了扼杀人性的禁欲主义,肯定了世俗的爱情生活。(2)艺术上,是英国现实主义的第一部典范。A、幽默和讽刺结合,喜剧色彩浓厚。如教士的故事。B、语言。用伦敦方言进行创作,首创英雄双韵体,为以后的英国诗人所广泛采用,因而乔叟被誉为“英国诗歌之父”。

2、托马斯•莫尔与《乌托邦》(1478年2月7日—1535年7月6日),是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人。托马斯•莫尔曾与朋友诺福克有一段经典的对话∶诺福克∶在英国,谁不服从国王,就没有好结果。莫尔∶我已经再三思索考虑了,但是,我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

诺福克∶托马斯,我怕你将要付出很高的代价。莫尔∶自由的代价的确很高。然而,即使是最低级的奴隶,如果他肯付出代价,也能享有自由。

1478年,莫尔生于伦敦的一个法学家庭,毕业于牛津大学,曾当过律师、国会议员、财政副大臣、国会下院议长、大法官。1535年因反对亨利八世兼任教会首脑而被处死。1935年,在他逝世四百年后,被罗马天主教会的教皇册封为圣人,在1980年与主教费舍尔一起被尊为守护上帝的殉道者。7月6日,他殉难的日子将被所有天主教徒所铭记。在英国历史上最伟大100个名人中评选中名列第37位。

在1510年到1518年,莫尔担任伦敦市其中一位行政司法长官,一个相当重要的、负责任的职位。他身居高位却能真诚待人,作人民的公仆,因此赢得了信任和尊重。

1535年他被送上断头台,罪名是“叛国”。在刑场上这个做过大官的知识分子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在刽子手致命的斧头砍下来之前,他小心地把自己的大胡子从砧板上移开。有人听见他带着讽刺的语气轻声低语:“这也要被砍掉,可惜啦,它可从来没有犯过叛国罪。”2、1516年,他完成了《乌托邦》,以一个旅客拉斐尔的见闻,描述假想岛屿国家乌托邦的政治制度。作品主要引用对话,展现了“最有价值和最有尊严的城市。”结合了柏拉图古典完美社会的概念和亚里士多德的古罗马修辞策略,它的影响一直持续到欧洲的启蒙运动。(1)含义:★乌托邦:两个词组合,notplace

。中文翻译也可以理解为“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乌托邦一般用来描写任何想象的、理想的社会。也被用来表示某些好的,但是无法实现的(或几乎无法实现的)建议。2、斯宾塞艾德蒙·斯宾塞(1552-1599)毕业于剑桥大学,著名英国诗人,尤以十四行诗著称。1、爱情小唱(1595年出版)★标题Amoretti是意大利语,意思是Little

lovepoems(1)有些诗是表达了诗人因失去了爱人而感到痛苦悲伤,希望爱人能够重回他的怀抱与他共享幸福时光。Sonnet20、Sonnet54诗人就像一个怨男,埋怨心上人狠心将他抛弃,使他在深深的黑暗中黯然神伤,而他的爱人却杳无音信,诗人希望他的爱人能回心转意,可她却无动于衷、铁石心肠。在Sonnet54中,诗人写道:在我们逗留的这座人生剧院,我的爱人闲坐着,像一个观众,……我笑时,她把我当成嘲弄的对象,我哭时,她大笑,那心肠越来越硬。什么能打动她?就连哭笑都不成,她就是一块顽石,而不是女人。(2)描写姑娘的外貌以及胜于外貌美丽的心灵之诗。

Sonnet15:诗人以一连串的比喻来赞美姑娘的外貌,在最后两行笔锋一转,从身体之美写到心灵之美,称赞她的内心有多种美德,诗人认为心灵之美更胜于外貌。(3)表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传统主题及时行乐。

Sonnet70

这首诗清新活泼,诗人劝告姑娘莫负韶光、及时接受爱情,否则机缘便稍纵即逝。诗的背景是一个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的春日,外面已经春回大地,而诗人的心上人满不在乎,躲在冬闺里懒散地睡觉。于是诗人托春光唤醒正在沉睡的姑娘,告诉她欢乐的时光不会永驻,赶快去侍侯爱神,否则辜负了好时光,就会受到惩罚:“嘱咐她赶快收拾停当,到爱神的信徒中侍侯;爱神会使人流泪,懊丧,要是她错过她的良偶。在青春的时候要加速赶快,没有人能把逝去的时光召回。”(4)还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一个重要的文学思想,即文学可以使人不朽。

Sonnet75中诗人认为只要依仗诗人的诗句,爱情便可以不朽,声名也可以永存。诗人在一开始就讲述有一天他把爱人的名字写在沙滩上,但海浪却冲跑了字迹,当他再次写下时,辛苦又被潮水变成了徒劳,他的爱人说使世间的事物不朽这是徒劳,而诗人却认为他的诗句可以征服时空使他的爱人不朽,使爱永存。他写道:“有一天我把她的名字写在沙滩上,大浪冲来就把它洗掉。我把她的名字再一次写上,潮水又使我的辛苦成为徒劳。“妄想者,”她说,“何必空把心操,想叫一个必朽的人成为不朽!我知道我将腐烂如秋草,我的名字也将化为乌有。”“不会,”我说,“让卑劣者费尽计谋而仍归一死,你却会声名长存,因为我的诗笔会使你的品德永留,还会在天上书写你的荣名。死亡虽能把全世界征服我们的爱却使生命不枯。”2、《赫伯老太婆的故事》:寓言故事诗,一个猴子和狐狸变化为人形招摇撞骗,从睡狮偷走权杖胡作非为,天帝震怒,派使者唤醒睡狮。当时传说女王想要下嫁一个公爵,斯宾塞及李斯特都是反对派。

3、《牧童的日历》

12首牧诗,每月一首。有关牧羊人和牧羊人生活。采用了多种诗体,如英雄诗体、悼诗四行体、歌谣体、八行诗体等。诗人自述失恋,诗歌中的克劳特就是作者化身,内容包括爱情、宗教、道德、对女王的歌颂、悼念亡人。诗体实验,在英语文法非常混乱的时候大胆使用简洁的散文笔法,用俗字、外来语、古语,增加装饰之美。4、长篇名著《仙后》

一个英雄到皇宫觐见皇后,发现人们都愁眉不展,谈论着女巫、怪兽、妖怪等事情,于是人们筹划解除这些困境,几个武士自告奋勇前往,一路上经历了千辛万苦。(1)、内容:第一卷:红十字武士与圣洁精神:武士陪同处女乌娜屠杀了围攻她父亲的毒龙,魔术家代表了伪善。第二卷:居央武士捕捉了代表放肆的女巫,解救了被捆7年的女王,探访财神,表现了节制精神。第三卷女武士勃利托玛的贞洁精神。第四卷:友谊的故事第五卷:礼貌的故事。第六卷:正义的故事。

(2)艺术特色:创造了所谓的斯宾塞诗体:每节9行(传统诗歌是8行),前8行是抑扬格五音步(十音节),第9行是六音步(十二音节),又称为亚历山大诗行,因12世纪末的法文长诗《亚历山大传奇》的诗行都是12个音节,因而得名亚历山大体,特别适合于表达冠冕堂皇的长篇浪漫故事。英文诗歌中用得最多的便是抑扬格,百分之九十的英文诗都是用抑扬格写成的。其中又以抑扬格五音步居多。音步:某种固定的轻重搭配叫“音步”(foot),一轻一重,就是诗的音步。一行诗中轻重搭配出现的次数叫音步数。抑扬格:如果一个音步中有两个音节,前者为轻,后者为重,则这种音步叫抑扬格音步,轻读是“抑”,重读是“扬”,一轻一重,故称抑扬格。英语中有大量的单词,其发音都是一轻一重,如excite,above,around,appear,besides,attack,supply,believe,return等,所以用英语写诗,用抑扬格就很便利。百分之九十的英文诗都是用抑扬格写成的。一首诗的音步类型和诗行所含的音步数目构成此诗的格律(meter)。一些节奏的微妙变化与诗意互有默契。如第一行抑抑格与抑扬格相连,连续出现轻音节,故读得轻、快,与战马驰骋的文意相符。第五行第三音步和第八行第一音步都是扬扬格,前者强调这次是骑士首次出征,後者强调骑士愉快大方的外貌。第四行中间的扬抑格,表现惊奇和揄扬。

《仙后》第一卷(节选)“高贵的骑士在平原上策马驰骋,挎著锋利的刀枪和银光闪烁的盾牌,盾上深深的刀痕是历史的见证,永不让人忘记多次浴血沙场的残酷历程;但骑士却是第一次披甲挂帅。他的烈马愤怒地责怪著韁绳,像是说决不屈从於羁绊的窒碍。快乐的骑士在马上英姿飒爽,善於比武,也能在战场与敌人激烈交锋。”5、斯宾赛诗歌中常用的意象:文艺复兴时期诗人们普遍倡导“摹仿自然”。何为自然?狭义指“人类生活的地球”,广义指“宇宙”。斯宾塞的诗歌总是与自然意象紧密联系在一起,镜子、海水、鲜花。(1)镜子意象:★斯宾塞的诗歌中常用镜子意象描绘爱情。镜子的意象在《十月牧歌》中,斯宾塞让诗歌中的主人公柯林抒发失恋的痛苦:大地啊,冬天的愤怒使你荒凉,你成了镜子,可照见我的苦境;你的青春开了花,接着又赶忙用水仙把骄傲的夏日装饰一新。如今出现了你冬天的风暴状态,你新近披着跳舞的罩衣被损坏。柯林把大地比喻为镜子,其中包含着空间和时间的双重类比。人生与一年四季相应,也有四个阶段,柯林把自己的悲伤比作垂暮的凄凉。达•芬奇借助镜子意象说明艺术家的心灵与自然的关系。他说,画家的心灵应“像一面镜子,它的颜色应同他所反映的事物的颜色一致,并且,面前有多少东西,它就应该反映出多少形象”。(2)海水的意象★斯宾塞的《爱情小唱》中第75首是写给他未婚妻伊丽莎白的一首爱情十四行诗,诗人运用了一种普遍的意象:潮起潮落象征着生命,生老病死循环往复,并非静止、变化多端,唯一永恒不变的是爱情。斯宾塞把海水比作“猎食的野兽”,把男人写在沙滩上的字迹变成“猎物”,海浪吞噬了字迹。海的形象既是生存又是死亡,却无法磨灭爱情。“有一天我把她的名字写在沙滩上,大浪冲来就把它洗掉。我把她的名字再一次写上,潮水又使我的辛苦成为徒劳。“妄想者,”她说,“何必空把心操,想叫一个必朽的人成为不朽!我知道我将腐烂如秋草,我的名字也将化为乌有。”“不会,”我说,“让卑劣者费尽计谋而仍归一死,你却会声名长存,因为我的诗笔会使你的品德永留,还会在天上书写你的荣名。死亡虽能把全世界征服我们的爱却使生命不枯。”(3)鲜花的意象四月之歌赞美一位名叫伊丽莎的女王,表达了希望伊丽莎白献身于国家与新教事业、以全力解决社会矛盾的愿望。在这首牧歌中,花的主旨将全诗联为一体。按照牧歌传统,柯林作为乡村牧人向女神献上一只羊羔。随后仙女们又按照宇宙的节奏呈上春季的鲜花。“请带来石竹,带来紫色的耧斗菜,还有桂竹香;麝香石竹的粉红花,适合情人戴,也务必捎上。请为我把这片土地上撒满水仙,把立金花、驴蹄草、可爱的百合撒遍;美丽的三色堇,墙上的花草茎,要与好看的鸢尾花相伴。”仙女们带来作为象征贞女和春天的鲜花,还有象征圣母玛丽亚的鸢尾花,也是法国的象征。这里与法国相联的暗示和当时盛传关于女王要与法国王子缔结婚姻的说法有密切关系。献给伊丽莎的鲜花有丰富的含义:粉红色的石竹花、康乃馨(麝香石竹)和粉红的丁香花至今仍是爱情的象征,也是情侣们婚礼上佩戴的香花。紫色的耧斗菜暗示朝臣们的谦卑、忠诚。桂竹香(紫罗兰)则是女王之花。立金花象征精神权威之花,驴蹄草(直译为王杯)与可爱的百合相配。三色堇是引人深思的花草,常以花束形式表达其深刻内涵。3、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培根死后,人们为怀念他,为他修建了一座纪念碑,亨利•沃登爵士为他题写了墓志铭:圣奥尔本斯子爵,如用更煊赫的头衔应称之为“科学之光”、“法律之舌”培根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成熟较早,各方面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才智。12岁时,培根被送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深造。培根一生在学问上成就很大,然而作为政客他饱尝了仕途之艰辛。姨夫是女王的首席大臣。做伊丽莎白女王掌玺大臣的父亲去世后,他一直未得到女王的重用。直到詹姆斯一世当政,他才逐渐得到升迁,先后担任过法院院长、检察长、掌玺大臣等,还被封男爵、子爵等贵族尊号。然而,后来他又被免除了一切官职。1621年,培根被国会指控贪污受贿,被高级法庭判处罚金四万磅,监禁于伦敦塔内,终生逐出宫廷,不得任议员和官职。虽然后来罚金和监禁皆被豁免,但培根却因此而身败名裂。从此培根不理政事,开始专心著述。1626年3月底,培根坐车经守伦敦北郊。当时他正在潜心研究冷热理论及其实际应用问题。当路过一片雪地时,他突然想作一次实验,他宰了一只鸡,把雪填进鸡肚,以便观察冷冻在防腐上的作用。但由于他身体孱弱,经受不住风寒的侵袭,支气管炎复发,病情恶化,于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1、科学及法律著作:他自称“以天下全部学问为己任”,企图“将全部科学、技术和人类的一切知识全面重建”,并为此计划写一套大书,总名《伟大的复兴》,虽然只完成1、2两部分,但已造成重大影响。培根还写了法律著作、历史著作《亨利第七王朝史》(1622)、幻想游记《新大西岛》(1626)2、《培根随笔集》随笔散文essays☆《随笔》初版于1597年,只包含10篇极短的摘记式文章;经过1612年、1625年两次增补扩充,才收入短文58篇。副标题:“社会的与道德的劝言”作者是一个通晓人情世故的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他在书中写了对世家子弟的“社会的与道德的劝言”其艺术特色:A、谈话风格,重在发表观点,而不做周密论述。B、观点独到,富于成熟的人生经验,老练、深邃。C、句子简短,无复杂的结构;但文笔紧凑、锐利,说理透彻,警句迭出。D、善用比喻,富于诗意。雪莱读了他的随笔《死亡》篇以后,曾赞叹说:“培根勋爵是一个诗人”(《诗之辩护》)。E、内容丰富,反映了多个性格侧面。“论真理”、“论死亡”、“论人的天性”等篇中,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论爱情”、“论友情”、“论婚姻与独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从从“论高官”、“论王权”、“论野心”等篇中,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的培根。从“论逆境”、“论幸运”、“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从“论作伪与掩饰”、“论言谈”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英国文学史家鲁宾斯坦说:“

培根是写作随笔的高手,文章不受个人感情支配,具有公正超脱的格调。他与读者的思想建立直接联系超过了他以前的十五代人。他的思想从来都不是抽象的,而永远是具体的活的东西。他的随笔,篇篇言简意赅,富于变化,每次捧读,都使人不由自主地被吸引。文章中充满灵感的常理,迄今仍然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现代人实用智慧的丰碑之一,理解了它可以用来改造世界。”七、西班牙文学(一)流浪汉小说《小癞子》,小拉撒路,名字取自《圣经》。(二)维伽(三)塞万提斯1、塞万提斯(MigueldeCervantesSaavedra,1547年-1616年)塞万提斯出生于一个贫困之家,父亲是一个跑江湖的外科医生。因为生活艰难,塞万提斯和他的七兄弟姊妹跟随父亲到处东奔西跑,直到1566年才定居马德里。颠沛流离的童年生活,使他仅受过中学教育。23岁时他到了意大利,当了红衣主教胡利奥的家臣。阿克瓦维瓦主教是为学西班牙语才召他随侍的,但主教用来学习的时间比塞万提斯想花的时间要少得多。因此他常常无所事事,可以随心所欲地出行。西班牙的服饰在罗马非常流行,塞万提斯穿的黑色家乡服装式样与教会的法衣很少区别。这一天,他来到教堂,偶遇一个陌生女人,跪在那儿祈祷。在离开西班牙之前,他从未亲近过女子。西班牙女子是从不让人瞧的,偶尔在远处看见一位女子,必是穿着裹得严严实实的服装,连头发也总是遮蔽不露,耳朵则是藏在硬领里边。罗马女人却大大方方地露出脖颈和胸脯。一直到了秋天,塞万提斯在一处极为雅致的占屋里,才偶然发现了她。她是一个商人的遗孀,,过着独居生活,等待着有利可图、条件具备而万无一失的再嫁机会。没有遇到特别的阻力,塞万提斯便得到了每个礼拜前来两次的允许,但她突然嫁人。交往中塞万提斯没有注意到女人的轻视目光。1571年10月7日,罗马教皇、西班牙王国和威尼斯其和国结成联合舰队的战船和土耳其海军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海战,塞万提斯很英勇,但却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他胸部的伤口经过治疗虽然痊愈了,左手却成了残废。海战结束的归途中,塞万提斯遭遇了土耳其海盗船被掳。土耳其人把他当成重要人物,准备勒索巨额赎金。做了奴隶的塞万提斯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的逃跑,却均以失败告终,但他的勇气与胆识却得到俘虏们的信任与爱戴,就连奴役他们的土耳其人也为他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折服。1580年亲友们终于筹资把他赎回,这时他已经34岁了.以一个英雄的身份回国的塞万提斯,并没有得到腓力普王的重视,终日为生活奔忙。

这时他爱上一个德国士兵的女儿,名叫安娜•弗兰卡,刚满19岁,他俩很快同居。塞万提斯在琢磨着自己的长篇小说。对他干的工作,她丝毫不感兴趣。她只希望建立一个传统的家庭,丈夫在田庄劳动,妻子在家操持家务,把生活的兴趣围绕在鸡鸭牛羊和葡萄的收成上。塞万提斯却认为这样的生活太平凡乏味了。两人有一个女儿,后来她出走了。塞万提斯在政府里当小职员,曾干过军需官、税吏,接触过农村生活,也曾被派到美洲公干。他不止一次被捕下狱,原因是不能缴上该收的税款,也有的却是遭受无妄之灾。就连他那不朽的《堂吉诃德》也有一部分是在监狱里构思和写作的。1616年他在贫病交加中去世。塞万提斯在生活窘迫的时候,卖文是他活命的唯一途径。他写过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数目的抒情诗、讽刺诗,但大多没有引起多大反响。他亦曾应剧院邀请写过三四十个剧本,但上映后并未取得预想的成功。塞万提斯50余岁开始了《堂吉诃德》的写作。1605年《堂吉诃德》第一部出版,立即风行全国,一年之内竟再版了六次。这部小说未能使塞万提斯摆脱贫困。书中对时弊的讽刺遭到封建贵族与天主教会的不满。1614年有人出版了一部伪造的续篇,并对塞万提斯本人进行了恶毒的诽谤与攻击。塞万提斯为了抵制伪书的恶劣影响,赶写了《堂吉诃德》第二部,于1615年推出。该书几乎被译成各种文字,广泛流传于世,欧洲一些著名文学评论家说它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品。2、 欧洲的骑士精神:☆侠义、勇敢、崇尚正义,荣誉至上,体现出自由、平等的观念,也是个人尊严的基石。(1)产生强调“服务精神”和“敬忠职守”。骑士们还发展出一套关于礼貌和行为举止的复杂礼仪。贵族七艺:不是一个贪食的人、醉鬼、骄奢淫逸之人、暴躁之人、骗子、撒谎者,在行为上,也不贪婪;受过七种技巧训练:骑马、游泳、射箭、拳击、打猎、下棋、编写诗,是完美的贵族。(2)骑士与宫廷。宫廷是贵族重要的活动场所,在这里,骑士贵族们举办各种仪式庆典和娱乐活动,接受骑士教育、举行骑士的封授仪式、骑士比武、婚礼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宫廷展开的。女士优先:上层妇女特别受到尊重。宫廷爱情,顾名思义,自然是上流社会的“爱情”。在中世纪人看来,“爱情”是上流社会的“专利”。后来使用雇佣军作战,便不可能再像下棋那样,以精致的步骤和富于美感的策划来指挥一场战役。

骑士变成了纯粹多余的摆设,骑士精神成为了不合时宜的奢侈品。当骑士们献身理想的高尚情操失去其实用价值后,他们本人也沦为某种荒诞可笑的角色。3、《堂·吉诃德》全名为《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柯德·德·拉·曼却》共2卷。堂·吉诃德,一个乡下绅士,读骑士小说入了迷,一心想要把书中骑士的种种行为付诸现实,便像古代骑士那样用破甲驽马装扮起来,以丑陋的牧猪女作美赛天仙的贵妇,再以利相诱,居然说动了矮胖的农民邻居桑丘去作他的奴仆,这样,一个疯子和一个傻子,就开始了这部“伟大的信使”。二人3次出发周游全国,去创建扶弱锄强的骑士业绩。但是二人频频闹出笑话、到处碰壁受辱,不是被打成重伤就是被当作疯子遣送回家。这部小说是塞万提斯对骑士小说的讽刺性模拟。骑士小说基本围绕“忠君”、“护教”、“爱情”三个方面展开骑士的光荣业绩,游侠冒险经历和爱情生活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情节。塞万提斯对此进行了惟妙惟肖的模拟。“所谓讽刺性模拟,就是指对某一现成的确定的对象进行戏仿或笑谑,以取消它的唯一性和自足性,使之相对化。”对骑士小说进行讽刺性模拟,就是对其进行否定。

人物形象:★堂吉诃德是骑着瘦马、穿戴着破盔锈甲、扛着破枪,被打断了肋骨、砸落了门牙,一副可怜相的“愁容骑士”。作为小乡绅的唐吉诃德,开始是被嘲笑的滑稽人物,光天化日的现实世界,在他荒唐的白日梦中一切都变了形:小酒店变成了雄伟的城堡,丑陋的村姑变成了金枝玉叶的大美人。尽管他的侍从桑丘大声提醒他:他望见的只是一座风车,他还是把风车当作了巨魔,举起长枪,向着他的假想敌直冲过去,结果在冷酷无情的现实世界面前撞得头破血流。可是他的头脑并没因此而清醒过来,还是一再把旅途中的僧侣看成了抢劫美女的巫师;向着羊群直冲过去,以为在跟巨魔、和敌军交锋;一看到理发师的闪光的铜盆断定必是魔法师的头盔,把皮酒囊当作了巨人头;将赶路的贵夫人当作落难的公主。但到后来,他逐渐取得沉思者和实践者的特征。在上册中,唐吉诃德处处碰壁、受尽嘲弄,吃尽苦头;

在下册里,人物关系和地位发生了变化,主仆二人受到不厌其烦的曲意逢迎,成了公爵夫妇尊敬的客人、仆人英明的导师。在种种人为设置的闹剧般的磨难中,贵族老爷和太太们想把唐吉诃德和桑丘当作玩偶,却反而成为后者的玩偶。所以堂吉诃德是集愚人、智者于一身的二元对立形象,悲喜剧于一身。愚人:盲从于骑士传奇的虚构话语,无视现实和虚幻世界的对立与差异;智者:固守骑士道精神,执着的理想主义。最初,塞万提斯的意图是“笑”,唐吉诃德的出场具有明显的喜剧特点:五十开外,却整天沉浸在幻想中,完全没有与年龄相当的生活能力,莽撞和固执。对此,作者持批判的立场。作者的视角和他笔下的主人公的目光并不在同一层面上:主人公用他狂热的头脑不断制造幻象,而作家始终用理性写出这白日梦的必然破灭。小说中有这么一段叙述:“村子里有个理发师,骑着灰驴,那天下雨,把铜盆顶在头上。这景象映人堂吉诃德的眼里,却变成一位骑着花点子灰马的骑士,头戴金盔。”接着,作者评论道:“他按照自己那套疯狂的骑士道,想入非非,把所有的东西一下子改变了。”(被嘲笑。)但只要不涉及到骑士道,他的头脑很清醒,见解高明,而且博学多才。疯癫中闪现出深刻的理性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光芒。于是作者用一个更严肃的主题取代了笑剧的主题:“我活着只能求死,求死却又生意无穷,生和死这样把我作弄,真是旷古未有的奇事。”“天叫我生在这个铁的时代,是要我恢复金子的时代,一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