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一、走近社会主义二、马克思与共产主义三、伯恩斯坦与民主社会主义四、列宁与布尔什维主义五、西方马克思主义一、走近社会主义所有国家都将实现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
——列宁东欧剧变和苏联的变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失败的只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即官僚社会主义。在21世纪,社会主义仍然有着广阔的前景。
——哈贝马斯社会主义的危机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这)一方面是斯大林主义和后斯大林主义的历史性失败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包括改良主义渐进论的各个变种(欧洲共产主义和第三世界的小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在内的社会民主主义失败的结果。(但)实现最终目标方面的失败是伴随着实现部分目标方面的同样引人注目的成就而来的。社会主义者(所有的流派)一百多年来的顽强努力,最终使社会现实发生了世界性的根本变化,尽管尚未在任何一个地方导致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欧内斯特·曼德尔《社会主义的状况和未来》(社会主义是)世界的梦想、沼泽地里的圣杯之光、神秘之城萨拉、乐土之谷阿瓦隆!社会主义是自由的灵魂、兄弟情谊的纽带、平等的印章!
——麦卡瑟“社会主义”一词可追溯(至)法国圣西门的追随者,(该)词于1832年出现在由勒鲁编辑的(《地球报》)中,指这样的观点,即社会是或应当是其个人成员的目的,这些个人的利益因而完全从属于集体的利益。(该词)的另外一个独立起源是英国的欧文主义者(1827年在《合作杂志》中)所采用的,它意味着合作,合作原则是新社会的基础。作为一种思想观念的集合,社会主义(是一种现代的现象,它)的出现是对18世纪和19世纪资本主义兴起的一种反映。它有自己的思想先驱,(如)中世纪的学者托马斯·阿奎那。亚历山大·格雷(甚至)指认(出)从摩西到列宁的社会主义传统。
——杰弗里·托马斯《政治哲学导论》(一)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既不是由社会政策,亦不是由民主改革,或者是为和平和裁军而奋斗所构成的;相反,它包含着必定会在某一天实现的大量发明创造。如果从某个方面和宗教运动作个比较,那么,关心今天与相信未来自然是一致的,贫苦阶级的一切雄心、希望和梦想,都在未来融合在了一起。
——赫伯特·廷斯腾尽管社会主义是以近乎于宗教的狂热为动力的,但是,它仍然声称是科学的。社会主义从自由主义和激进主义那里获得了它的大部分意识形态,接受了它们对科学、进步、理性和正义的信仰;它在这些精神包袱上,又增加了一个关键性的限定条件:只有达到社会主义,这些理想才能实现,因此,社会主义既是对自由主义的否定,又是对它的实现。鉴(此),社会主义的性质在天主教国家和新教国家是不同的,(它)采取了自由主义的反对(天主教)教权主义的立场,(却)和“不信奉国教”的(英国新教)派别之间存在着一种强有力的纽带。
——史蒂文·克雷默《西欧社会主义》(二)科学还是宗教?在社会主义内部,最严重的矛盾是革命思想与改良主义之间的矛盾,实践中已经被抛弃的革命理想,口头上依然存在……
——史蒂文·克雷默“第一次世界大战破坏了社会主义,正像它破坏了世界一样。”到1917年,各种社会主义党派的统一都开始破裂了。社会主义的一个集团支持继续战斗,直到胜利,另一个鼓吹“没有胜利的和平”,还有少数人则鼓吹“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内战”。在列宁夺取政权并创立了共产国际以后,他巩固了西欧党在战时的分裂,否则,这种分裂还可能调和。列宁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许多社会主义者深深感到他们在战争时期的行动是一种罪过,这种负罪的感觉促使许多人在战后时代,或者走向了布尔什维主义,或者走向了和平主义。(列宁)的(共产)国际之所以有吸引力,并不是由于社会党人真正懂得了列宁主义(意味着什么),而是由于他们从遥远的布尔什维克试验中,看到了他们自己的希望。
——史蒂文·克雷默《西欧社会主义》(三)革命还是改良?那时有一种友谊、家庭和亲密忠诚的气氛,大家共同感觉到有一种期望、有一种目标就要达到的气氛;社会主义意味着一种完全不同的社会,有一天,我们都将进入这个社会;如何进入这个社会,我们没有任何清楚的概念,不过,它和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是不同的和敌对的。
——热夫·朗斯社会主义经历了至少四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由欧文主义者、圣西门的某些追随者、傅立叶和卡贝等人为代表,其目标是在现存社会中创造各种合作中心(即公社),在此过程中国家将不再扮演核心的角色。马克思把傅立叶、欧文(等人)称作“空想社会主义者”而予以否弃,(与恩格斯一起创立了)革命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此)即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在第三个阶段产生了改良主义和福利主义的(“国家社会主义”,以布朗、罗德布特、拉萨尔和费边社成员等为代表),强调国有化、经济计划和高度的社会福利。第四个阶段即当前(所谓)“市场社会主义”,这种观念主张生产资料由工人生产者合作社拥有或租用,这些合作社可在市场条件下相互竞争。所有这些社会主义(均未枯竭)。
——杰弗里·托马斯《政治哲学导论》社会主义诸阶段二、马克思与共产主义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
——恩格斯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传统的一部分,但它是如此独特地发展和演变成了一个独立的部分,以至于值得单独地考察它。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马克思的思想和著作,更广义地说,(还)包括后来相当数量的著作家对马克思观念的阐述和重塑。需要特别提出的有:伯恩斯坦、考茨基、列宁、罗莎·卢森堡、卢卡奇、葛兰西,还有更近期的马尔库塞、阿多诺、阿尔都塞和哈贝马斯。当前由柯恩、埃尔斯特、罗默(等)为代表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则试图以分析哲学的方法清晰、严谨(地)阐述并发展马克思的观念。马克思主义也有体制上之所指,特别是指在20世纪曾主导了俄罗斯和东欧的政权,今天仍然在远东的某些地区占主导地位。
——杰弗里·托马斯《政治哲学导论》不去阅读且反复阅读和讨论马克思——可以说也包括其他一些人——而且是超越学者式的“阅读”和“讨论”,将永远都是一个错误……当教条的机器和“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机构(国家、政党、党支部、工会和作为理论产物的其他方面)全都处在消失的过程中时,我们便不再有任何理由、其实只是借口,可以为逃脱这种责任辩解。
——德里达卡尔·马克思通常在人的心目中是这样一个人:他自称把社会主义做成了科学的社会主义;他比任何人都作出更多贡献,创造了一个强大的运动,通过对人的吸引和排斥,支配了欧洲近期的历史。从一个方面看,他跟霍治司金一样,是哲学上的急进主义者的一个结果,继续他们的理性主义和他们对浪漫主义者的反抗。从另一个方面看,他是一个复兴唯物主义的人,给唯物主义加上新的解释,使它和人类历史有了新的关联。再从另外一个方面看,他是大体系缔造者当中最后一人,是黑格尔的后继者,而且也像黑格尔一样,是相信有一个合理的公式概括了人类进化的人。
——罗素《西方哲学史》(一)马克思的幽灵只有当现实的个人同时也是抽象的公民,并且作为个人,在自己的经验生活、自己的个人劳动、自己的个人关系中间,成为类存在物的时候,只有当人认识到自己的“原有力量”并把这种力量组织成为社会力量因而不再把社会力量当做政治力量跟自己分开的时候,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人类解放才能完成。
——马克思马克思把黑格尔关于上帝在自然与历史中的自我异化的观点颠倒过来,反而发现了人是从自然,从他的同类,甚至从他自己异化出来的。一个异化的人就是一个外乡人,一个外国人,是一个在他生活的地方不自在的人。在马克思看来,人应该是一个有创造性的,多产的人,可是不然,人发觉为了勉强糊口而不得不经常斗争,根本空不出时间与精力去发展他全副的才能。宗教宣扬人会在来世看到事事都比现世为好,这就进一步促使人的异化。马克思说,费尔巴哈指出宗教本身就是一个幻想,(使)“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就成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
——L.J.宾克莱《理想的冲突:西方社会中变化着的价值观念》(二)从异化到解放首先,劳动对工人说来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并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最后,对工人说来,劳动的外在性质,就表现在这种劳动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的;劳动不属于他;他在劳动中也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别人。
——马克思一条共同的线索贯穿着(马克思)早期作品与《资本论》:劳动者依靠劳动创造了一个事物的客观世界,现在这世界把他束缚起来。劳动不仅使人同他所生产的物品以及他自己异化,而且也使他同他的同胞异化。不仅单个的工人在劳动中失去一切自发的感觉,而且失去人类团结——这是人的本质基础——的感觉。这异化了的工人注意到他所生产的东西是为着另一个人,即雇主,因而看到,对于工人是苦难的根源的东西就变成雇主享乐的手段。他虽然名义上不是一个奴隶,但实际上却被另一个人(他的雇主)所奴役。
——L.J.宾克莱《理想的冲突:西方社会中变化着的价值观念》异化劳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并不赞同他那个时代的社会主义者认为悟性会克服人类生存的降格这种信念,(他)对人的异化问题的看法越来越趋向于用两个互相对抗的阶级在准备一场史诗般的大搏斗这样一种有戏剧性的观点。人的自我异化因而实际上成为两个不同集团——劳动者(无产阶级)与非劳动者(资本家)——的社会异化。这两个阶级无一能够代表一个完全的人类形象,但是唯有无产阶级才能通过英勇的革命建立一个无阶级的社会,在那种社会里,每个人才有可能是充分有创造力和有人性的。在这最后的共产主义(社会)里,人人都要劳动,但没有谁会从事异化的劳动,因为他们的劳动是自由而愉快地干的……
——L.J.宾克莱《理想的冲突:西方社会中变化着的价值观念》自由全面发展对于马克思而言,资本主义的突出特点在于,尽管它是一种具有人身独立、有着自由契约的竞争性市场的社会制度,然而,它同时也是一种有着剩余劳动或者未付酬劳动的社会制度。
——罗尔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被付给了(比如说)标准工作日(十二小时)的工资。资本家雇佣(或租借)的是工人的劳动力,这种劳动力要么是被超强度地使用,要么是被超时间地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无疑)能够创造出比维系它自身长远发展所需的更多价值;但是工人(却)没法说清楚,他们的劳动时间中有多少小时是维持自身的生存所必需的,又有多少时间是使资本家受益的剩余劳动。制度性的安排掩盖了这一事实。人们意识不到榨取的发生,对榨取的比率也一无所知。因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就试图解释,在一个人身独立的社会制度中,剩余劳动是如何存在的,以及如何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不见的。
——罗尔斯《政治哲学史讲义》(三)剩余价值理论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按照交换价值的一般概念来说,(剩余价值)表示物化在产品中的劳动时间即劳动量……大于资本原有各组成部分所包含的劳动量。而这种情况只有当物化在劳动价值中的劳动小于用这种物化劳动所购买的活劳动时间时才是可能的。
——马克思马克思著作里最出名的一项方程式是:劳动(价值)-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无论一个工作天多长,都会产生剩余价值:即使工厂只开动一小时,资本家照样取得定量的剩余劳动,因而取得剩余价值。工时愈长,剩余价值愈多。工人为什么忍受这种情况?答案很简单:工资下跌,工人当然增加工作时数,以谋基本衣食。(只是)资本家可以倒闭,承受损失(他的债务责任反正会有限制),另谋生计,他可能成功而不沦为无产阶级。工人却无法选择倒闭,亦即不再生产劳动力到市场出售……
——约翰·麦克里兰《西方政治思想史》劳动价值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马克思马克思决不是唯物主义这个词的世俗意义上说的一个“实利主义者”。他之所以把他的哲学特定为唯物主义,是为了使它与黑格尔的哲学唯心主义相对立。在黑格尔看来,现实包括在最终的“心灵或精神”中,而自然的物质的宇宙不过是这最终的“心灵”的派生物。马克思把自己的世界观叫做唯物主义时,他想要表明他的哲学是科学的;这是一种从世界的具体现实出发的方法,这种方法发现了一切观念无不深深植根于自然与历史中的人的现实的物质存在之中。人除非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就根本不能思想,因而他所思所想的都将以他生活于其中的那个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为转移。
——L.J.宾克莱《理想的冲突:西方社会中变化着的价值观念》(四)唯物史观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马克思每个个人以物的形式占有社会权力。如果你从物那里夺去这种社会权力,那你就必须赋予人以支配人的这种权力。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因此,家长制的,古代的(以及封建的)状态随着商业、奢侈、货币、交换价值的发展而没落下去,现代社会则随着这些东西一道发展起来。
——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物质生产方式与社会形态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在发展进程中,当阶级差别已经消失而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手里的时候,公众的权力就失去政治性质。原来意义上的政治权力,是一个阶级用以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的暴力。如果说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一定要联合为阶级,如果说它通过革命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并以统治阶级的资格用暴力消灭旧的生产关系,那末它在消灭这种生产关系的同时,也就消灭了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从而消灭了它自己这个阶级的统治。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从阶级社会到自由人联合体一个人在体力或智力上比另一人优越,因而在同一时间提供更多的劳动,或者能够劳动更长的时间……这一平等权利是不平等劳动的不平等权利……它默认不平等的个人天赋,因而也默认作为自然特权的不平等的生产能力。
——马克思共产主义社会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不可避免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比方,工人会继续按照“资产阶级法权”想到他劳动应得的报酬。他因而要从这新产生的社会领得一张证书,(藉此)“从社会储存中领得和他提供的劳动量相当的一份消费资料”。(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L.J.宾克莱《理想的冲突:西方社会中变化着的价值观念》从按劳分配到按需分配三、伯恩斯坦与民主社会主义我们都或多或少地是社会主义的折衷主义者。
——伯恩斯坦不仅在自然科学中,我们并不思考像“修正主义”这样的现象,仿佛是内部的敌人,将自身的敌对本质掩藏在科学的面具之下,并且,在大多数人文社会科学当中也不存在这种吓唬人的东西。
——奥伊泽尔曼科学社会主义引起一些疑问,其中之一是,人为什么应该当社会主义者。如果资本主义“科学地”注定灭亡,那么人类意志(无非能)将这过程推快或阻慢一点而已。作为一套关于未来的预言,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事实对照之下,(因不断)落空(而使其)立场变得愈来愈抱歉。这期间,一个奉献于马克思主义的政党要如何自处?等待是累人又无趣的事,何不运用党的选举力量,先从资本家阶级及其国家手里抢取一些短程收获?由这种做法,生出了修正主义。
——约翰·麦克里兰《西方政治思想史》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态,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
——马克思、恩格斯一个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政党推延实践,等待它自己的理论当初信心满满预言将会发生且“很快”就会发生的资本主义的彻底崩溃。于今视之,我们仍然不免惊讶,但我们也不可忘了,催生19世纪社会理论的,是1789年以后的快速社会、经济及政治变迁。使人愿意等待的,也正是19世纪的这种变迁速度。然而,终于也有那么一天,有人开始疑问预言中的天翻地覆之变是不是真的那么快就会发生,如果不是,则这事对那些预言所根据的理论应该有何启示。伯恩斯坦1900年那本在英语世界标题为《进化的社会主义》的名著,就探讨这个问题。(以“正统”马克思主义视之,伯恩斯坦此书)至少有三大异端主张与八小异端言论。
——约翰·麦克里兰《西方政治思想史》(一)进化的社会主义1.阶级矛盾缓和——在英国与德国,资产阶级国家愿意听取工人的需求,并且向改善工人阶级处境的要求妥协。这是怎么回事?资产阶级国家以同情的态度听取工人阶级的要求,原因一定是国家正在变得愈来愈不资产阶级,或者资产阶级已开始放弃当初作为资产阶级霸权意识形态的那套政治经济理论。伯恩斯坦认为两者皆是,亦即现代经济发展正在解放思想,使之摆脱其经济基础的束缚。如今,资本家之间有合作,工人之间也有合作,雇主团体与工人团体似乎已能达成协议。按照原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学与原来的社会主义经济学,这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一种进步……这显示双方都能摆脱过去的理论,看出(那)是偏见。2.劳资利益与共——这种进步的共识所以可能,是因为现代工业的获利方式并非早几代的资产阶级与社会主义经济学家所能想象。剩余价值的比例增加,而工人的工资已有改进,这表示剩余价值已有更多分配给工人。这(使)剩余价值现在(还是不是)衡量(剥削)的(二)三大异端主张尺度,变得很难说。工人报酬比较好的产业,正是那些利润最高,亦即资本家抽取最高比例剩余价值的产业,这是古典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论无法解释的现象。伯恩斯坦认为,剩余价值在现代经济里如果不能当作衡量剥削的尺度,那么,剩余价值到底是什么?3.劳资贡献与共——由此或许可以推出,马克思主义者自始就搞错了价值理论,一如马克思主义以前,古典经济学也搞错了价值理论。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劳动价值理论与剩余价值理论的社会与政治意义非常清楚:所有不是用双手劳动的人,诸如资本家、银行家或中间人,都是依靠从工厂工人榨取的剩余价值而生存的寄生虫。伯恩斯坦开始怀疑这种看法。也许马克思没有能够好好看重他自己的“交换”价值理论。也许对商品在商场上卖到的价格有过贡献的每个人都是价值的创造者,而这可以包括资本家、中间商,甚至销售员与顾问,也就是生产、分配与交换过程中涉及的每一个人。这些人从前是寄生虫,现在是价值的创造者,根本不是寄生虫,而是脑力工作者。
——约翰·麦克里兰《西方政治思想史》1.资本更加分散——资本并没有愈来愈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无论绝对、相对而言,有产阶级的人数都在增加。这意指当代社会的结构变得愈来愈分化,而不是愈来愈极化。持股分散,表示持有生产手段者并不都是旧有意思的那种资本家,因为持股者并不直接接触劳动。他们是收利息的阶级,不是劳动的指导者。剥夺这些人的财产,比剥夺独占资本家的财产困难得多。独占资本家才是古典模型中的革命的理想先决条件。2.工人变得富裕——繁荣增加,表示有产者消费少于非有产者,因此,吃撑了的资本家意象已不适用。大量生产的社会逐渐变为大量消费的社会,因此,“剥夺剥夺者”对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准不会有多大助益,现代工业所增加的生产是由工人消费的,因此,马克思说,资本主义愈发达,无产阶级处境愈惨,也就是工资下降以及贫穷化,这些理论如今已无着落。3.中小企业增加——在德国,中小企业逐渐增加而非减少:德国(三)八小异端言论的个别企业超过一百万家,而且数目还在增加。要没收分散那么广的租息阶级可能就已足够困难了,要将一百万家个别企业“国有化”,更是连社会主义者也要望而却步的一件难事。将生产手段收归集体所有,在资本大量集中的时代才可能,但现在看来并没有资本大量集中的情况发生。4.红色专政恐怖——雅各宾专政,圣西门称之为“无产者的政府”,是一切与现状利害与共者的敌人。现在,繁荣增加,持有资本者增加,无产者已经变得更少数,那么,由于劳工阶级已有相当大批人与经济利害与共,“无产阶级专政”如何不会在劳工阶级中造成分裂?无产阶级专政变成无产者(愈来愈少)结党对付有产者(愈来愈多)。在当前条件下发生这种专政,只会重演恐怖统治。5.社会改良可期——伯恩斯坦绝非否认阶级仍然存在,但他认为普遍选举权将会结束企业的阶级本质,而且不必“先”消灭阶级。马克思本人反对普鲁士实施普遍选举权,因为这将使俾斯麦与“容克”的统治获得正当性,但伯恩斯坦认为马克思此见非常短视。俾斯麦自己也承认事情正在改变。反社会主义的法律已经不在,初级的福利国家已经出现,而且不必到非常遥远的时间,人民的代表就会认清他们是人民的仆人,而不是人民的主人。非阶级的政府将会逐渐消除阶级的措施……6.政治返祖无效——自由主义不同于封建贵族的统治,因为它是有弹性的,自由主义透过民主,能自我改革,将国家变化成类似社会共和国之物。以现代国家的性质,加上其重新分配财富的能力,诉诸革命暴力将是“政治返祖”,在政治上重返野蛮,为当前与未来都将进化的观念所不容。相信国内暴力能解决社会与政治问题,等于相信家中能用暴力解决养育孩子的问题。7.有祖国的“工人”——与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言不同,现在和国家有利益关系的工人不计其数,他们可以说有个值得他们维护的祖国:他们已经变成有政治权利与小康经济要维护的公民。工人如今可以支持帝国主义了,因为帝国主义是进步的,况且土著的土地名分经常颇有问题。帝国主义不能与好战的扩张主义或民族主义混为一谈,后者的侵略性会导致战争。有强大社会民主运动的国家之间决不可能开战:政治将会防止战争。8.无目的之“社会主义”——既然资本主义并未走上崩溃边缘,那么为什么要当社会主义者?未来的社会主义,要义分明不在等待革命:那是信从幻象。当社会主义者还是能有意义,如果社会主义者放弃追求一个启示录式的目的。目的已无意义,手段才有意义。伯恩斯坦似乎是说:做一个社会主义者吧,因为做社会主义者就是有进步精神,有进步精神是对的。如此说来,社会主义变得有如康德的断言命令:不做社会主义者,就是不相信人类进步的可能性。
——约翰·麦克里兰伯恩斯坦对古典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有如穆勒对边沁的批判,是一种由古典马克思主义内在理路发出的批判。……根据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如何形成的说法,可以做成一个十分正统的主张,说社会主义实践应该影响社会主义理论。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实际进程方向,正在使这个党和工业家、普鲁士官僚体系及参谋总部一样成为德意志帝国内的一个非正式阶级,则伯恩斯坦的修正主义完全合理,虽然他不可能指望他的理论人人欢迎。有人恬然继续满口革命老调,在日常生活里则继续走着伯恩斯坦指出的修正主义道路。
——约翰·麦克里兰《西方政治思想史》民主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它是为实现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手段,也是社会主义的最终形式。
——伯恩斯坦我们把现代社会主义不仅理解为社会化地组织生产,而且理解为民主地组织社会。根据这个理解,对我们来说,社会主义和民主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考茨基在由德国历史的进程决定的民主社会主义的几个发展阶段中,民主社会主义逐步用修正主义来表达自己的理论和纲领。伯恩斯坦写道:“对社会主义最确切的描述,是从合作思想出发的描述……因这种描述既表达了经济关系,也表达了法律关系。将社会主义描述为通向合作秩序的一个运动或者是这种秩序的一种状态,都与此相符合。提出合作性只是为了表明社会主义所固有的法律原则:民主。合伙的人享有平等的权利。”
——托马斯·迈尔《民主社会主义的三十六个论点》(四)走向民主社会主义四、列宁与布尔什维主义俄国革命对于我,就像第五条腿对于狗一样,没有多大的意义。只给政府的拥护者以自由,只给一个党的党员(哪怕党员的数目很多)以自由,这不是自由。自由始终是持不同思想者的自由。
——罗莎·卢森堡马克思主义对于列宁来说起过两种作用。第一种作用: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信条或者说宗教象征,给予共产主义一种信念或者共同理想的粘合力。因此列宁经常为支持一项政策而从马克思的著作中引经据典作为口号而使这项政策具有经典的依据。反过来说,列宁不时谴责他的论敌的政策是如何违背了马克思著作中的某些东西,很像原教旨主义者之引用圣经。第二种作用:马克思主义不是静止的条规,而是具有启发性的思想总汇,可以用来分析形势,估计各种可能性,从而找出最为有效的行动途径。在实际运用方面,列宁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他的实践往往先于他的理论,但是他的正统观念却使他不能坦率地承认他对马克思主义原意所作的种种更改。
——乔治·霍兰·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面对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是,什么样的党的组织才能最有希望取得成功?更具体地说,就是在合法与非法斗争中党的力量应该如何配置?
——乔治·霍兰·萨拜因布尔什维克认为运动的中心在于搞阴谋性的地下组织与这种地下组织的非法活动。按照这个逻辑,党的核心就应是由职业革命家组成的内部小集团;这些人绝对地、狂热地献身革命,有严格的纪律与严密的组织。为了保密起见,机构不宜太大。他们还要作为工会和工人中间所有可能成为尽管当时尚不是革命分子的“先锋队”。孟什维克并不否认进行非法活动的必要性,但他们倾向于认为革命运动的目的在于组织工人开展合法的政治斗争。因此,在他们看来,党是一个群众组织,对于工会以及其它形式的工人组织,要尽可能加以接纳。因此,党的组织形式必须是非集权化的,或者是联合会式的,至少要具有潜在的“民主”。
——乔治·霍兰·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一)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由最可靠、最有经验、经过最多锻炼的工人组成的一种人数不多的紧密的团结核心,它在各主要区域都有自己的代表,并且按照严格的秘密工作的种种规则同革命家组织发生联系,——这样的核心在群众最广泛的支持下,不必有任何确定的形式,也能充分执行工会组织所应当执行的一切职能……
——列宁列宁相当清楚这种党与公认的马克思主义原则背道而驰。马克思(常说):“工人阶级的解放只能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这句话概括了经济唯物主义的切实含义,即生产关系产生代表无产阶级的革命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是引起一场有效的社会革命的主要源泉。尽管如此,(列宁)仍然以他独特的方式援引《共产党宣言》来论证他的改动。他断言,以往马克思主义的论点混淆了工联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或意识形态。工人不能自发地成为社会主义者,只能自发地成为工联主义者;社会主义只有依靠(像马克思这样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等“有教养的人”转变为“革命的社会主义知识分子”),从外部向他们灌输。
——乔治·霍兰·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二)社会主义与工联主义无产阶级既然被资产阶级世界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无政府的竞争所分散,既然被那种为资本的强迫劳动所压抑,既然经常被抛到赤贫、粗野和退化的“底层”,无产阶级所以能够而且必然会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就是因为它根据马克思主义原则形成的思想统一是用组织的物质统一来巩固的,这个组织把千百万劳动者团结成工人阶级的大军。
——列宁列宁实际上是说,工人阶级群众并不天生就是多么倾向于革命,他们虽然亲身参加资本主义的工业生产,但却不能从中学到什么东西,他们基本上不具有认识自己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以及改善他们处境的办法的能力;(他们)显然需要由一些领导人来管理和调动,这些领导人虽然(未必)属于无产阶级却知道无产阶级应当需要什么;在决定什么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好政策时,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武装起来的党总是正确地,或者在人力所及的范围内总是最接近于正确的。因此,一个领导人并无须从他所领导的人民追求的目的中学习什么,他要大力学会的是如何在不过分使用强迫手段的情况下尽可能又快又远地推动人民前进……
——乔治·霍兰·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三)组织与群众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是:1.党的各级领导机关,无论基层机关或最高机关都由选举产生(由全体党员大会、代表会议、代表大会和国际代表大会选举);2.党的机关定期向自己的选举人报告工作;3.上级党机关的决议,下级必须服从,保持严格的党的纪律,共产国际及其机关以及党的中央机关的决议必须立即执行。
——《共产国际章程》列宁所主张的社会民主党的集中制是根据以下两个基本原则建立的:第一,使党的一切组织及其活动,甚至在最微小的细节上,都盲目服从中央机关,这个中央机关单独地为大家思考问题,制定计划和决定事情;第二,把党的有组织的核心同它周围的革命环境严格地隔离开来。(然而),社会民主党的组织的精神主要是决定(其)集中制的协调配合和团结一致的性质,而不是决定它的监督约束和孤独排他的性质……(列宁)力图使充满希望的、生气勃勃的工人运动通过无所不知无所不在的中央委员会的托管来防止失策,我们觉得这已经是一种一再跟俄国的社会主义思想开玩笑的主观主义了。真正革命的工人运动所犯的错误,同一个最好的“中央委员会”不犯错误相比,在历史上要有成果得多和有价值得多。
——罗莎·卢森堡《俄国社会民主党的组织问题》(四)民主集中制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是由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采用暴力手段来获得和维持的政权,是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政权。
——列宁“无产阶级专政”一词,列宁在《火花》上首次公开使用,马克思在通信中玩索这个观念,在《共产党宣言》中有所暗示,恩格斯在为马克思谈巴黎公社的文字所作导言中也有所指陈。无产阶级专政是以谁的名义行使的?列宁说之甚明,布尔什维克党是一个无产阶级党,意思不是说它“起源于”无产阶级,不是说它属于无产阶级,而是说它代表无产阶级。(因为)任何自发地起源于无产阶级的党,其能力都止于发展出资产阶级的工会意识,所以他的党根本不可以属于无产阶级。阿奇莫夫不得不得到一个结论:列宁的党既不是农民的,也不是无产阶级的,那就是它只代表它自己;它将会缺少一个真正的社会学基础,在位掌权(必定)重演(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式的)恐怖统治,并且落得革命的朋友与敌人一同在血泊中殒灭。
——约翰·麦克里兰《西方政治思想史》(五)无产阶级专政帝国主义是作为一般资本主义基本特性的发展和直接继续而发展起来的。但是,资本主义只有发展到一定的、很高的阶段,才变成了资本帝国主义,这时候,资本主义的某些基本特性开始变成自己的对立物,从资本主义到更高级的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的那个过渡时期的特点,已经全面形成和暴露出来了。
——列宁随着工业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它们渐趋垄断化,商业中组成了愈来愈多的托拉斯和卡特尔。在国内各企业间,私人企业家的相互竞争实际上停止了,对工业的控制从商品生产者之手转入金融家和银行家手中。商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相融合,然后日益为金融寡头所控制。当一国经济这样被控制起来以后,马克思归因于资本主义竞争的“无政府状态”也将实质上大为削弱,从而使“各种矛盾”得到控制。(实际上),这种制度依靠的是从不发达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和廉价原料所获得的更高利润。当国内政治向类似国家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时,国际政治则向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不发达的国家的领土和人口以进行剥削的方向发展。
——乔治·霍兰·萨拜因《政治学说史》(六)帝国主义理论我们明确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制度,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权利。
——胡锦涛如果把第二国际(社会党国际)和第三国际(共产国际)所建立的社会制度比作两种类型的社会主义实验的话,后者的失败是必然的,因为它没有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这样一个条件,而且连资本主义的萌芽都消灭了。正如辛子陵所说:“一场以消灭私有制为结局的革命,一种以排斥先进生产力为特征的社会制度,无论以什么堂皇的名义,都是没有前途的。”而社会民主党人所作的那个实验,影响了整个西方工业国家,改变人类历史的方向。我们要更加重视、更加尊重马克思主义的最高成果——民主社会主义。只有民主宪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执政党贪污腐败问题,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谢韬《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在两种“修正主义”之间五、西方马克思主义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隐蔽标志只是一个失败的产物而已。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外部传播的失败,以及它在俄国内部腐败的原因和后果,是(其)整个理论传统的共同背景……
——佩里·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可以追溯到)卢卡奇1923年发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这股思潮从产生时起,它的代表或者被开除出党,或者作自我批判,或者只能远离工人运动,在学术框框内继续其研究,被资产阶级视为“马克思主义”,而被工人政党斥为“异端”或“修正主义”。(然而在)1968年的“五月风暴”中,西方马克思主义被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奋起造反的青年学生和工人奉为自己的思想武器,这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因为造反的人(与)镇压和防止造反的人(都)要研究它,除此之外,为了避免被这些造反的“新左派”取而代之,被称作“老左派”的西方社会的共产党也要研究它,关心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和前途的其它社会阶层也要研究它……
——徐崇温《西方马克思主义》只有在这种把社会生活中的孤立事实作为历史发展的环节并把它们归结为一个总体的情况下,对事实的认识才能成为对现实的认识。
——卢卡奇没有社会总体性这个概念(以及改造整个社会制度的可能性),就不可能有正当的社会主义政治。
——詹姆逊西方马克思主义提出用“总体革命”来推翻资本主义的观点。既然资本专政不仅是经济的,同时也是政治的、文化的和心理的,那么单纯的经济改革或政治改革就是没有用处的。社会主义革命包含有文化上、物质上的需要和渴望本身的彻底改变,包含有意识和情感、工作过程和闲暇的彻底改变,不仅如此,社会主义的天地还是一个道德的天地和美学的天地。(而)从恩格斯以来的马克思主义者(迷信)“生产力拜物教”,而没有把社会主义规定为把社会从盲目的趋向中解放出来,允许“联合生产者”去决定他们为自己和为他们的子孙准备哪种生产和哪种日常生活。
——徐崇温《西方马克思主义》(一)总体革命艺术不能改变世界,但是它能够致力于变革男人和女人的意识和冲动,而这些男人和女人是能够改变世界的。六十年代的学生运动,意在迅猛改变人的主体性、本性、感性、想象力、理性。
——马尔库塞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激进的少数人对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权力进行的斗争,只有在伴随有广大群众为“意识革命”而进行的斗争,才是真正革命的。他们批评苏联模式在最狭义上规定革命的设计,即把社会主义革命规定为用生产的合理化计划和经济生活的集体化,去代替资本主义市场的无政府主义和资本对劳动的剥削,是忽略了人的存在、人的需要的复杂的多面性,没有看到在阶级社会,广大群众除了遭受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之外,也是特种形式的心理方面压迫的受害者。(由于)意识是社会、经济、性、文化、意识形态和常识的支撑物,它形成旧的生活方式和旧制度的基础。因此,必须把它同社会的结构一起加以彻底的和总体的改变。(极而言之),个人意识和生活方式中的根本变化,不是社会革命变革的结果而是其前提。
——徐崇温《西方马克思主义》(二)意识革命(后工业的新工人阶级)比马克思的能够直接意识到自我的工人阶级有更多优越性:它既作为主体又作为客体、既作为集体又作为个体而不能分割地存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质量体系监视和测量资源培训课件
- 绘画厨具课件教学课件
- 就餐服务课件教学课件
- 美术蜘蛛课件教学课件
-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氮及其化合物说播课课件
- 膝关节保膝治疗
- 车轮滚滚中班教案反思
- 鞭炮与安全教案反思
- 好玩的空气说课稿
- 物联网燃气报警器
- 风温肺热病中医优势病种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 绩效评价师考试-随机题库
- 疏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论文
- 高中物理人教必修三13.2 磁感应强度 磁通量教案
- 眼镜架和美学
- 消防安全违法行为一览表(汇总全部处罚)
- 创伤性血气胸急救和护理课件课件
- 一次性纸杯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共31页)
- 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主要方法与技巧
- 《体育科学研究论文的撰写与评价》PPT课件
- 隧道支护结构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