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时先秦文明考纲要求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古代科技文化。
考情通报(每年必考)考点主要集中在宗法制、分封制、孔孟儒学、甲骨文以及小农经济,以选择题为主,呈现每个考点轮流命题的特点。考点1:分封制点播:①古代文献中简称“封建”,是注重利用血缘关系管理的地方行政制度。②分封制等级森严,地方具有独立性,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瓦解。③当今部分姓氏、省份简称源于西周的诸侯国(封国)等,反映了分封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第Ⅰ部分知识点播考点2:宗法制点播:①以嫡长子继承为原则的权力和财产分配制度。②宗法制促使“忠”“孝”观念深入民心,祭祖、牌匾、祠堂、修族谱、后代继父亲的“姓氏”、尊老爱幼、重男轻女等是宗法观念在后世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③宗法制造就了中华民族“家国一体”的观念。④宗法制中“道德专制”“男女不平等”“等级观念”“自律盲从”等成为民族进步和发展的瓶颈。第Ⅰ部分知识点播考点3:小农经济点播: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明清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日益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土地兼并的影响:①自耕农的减少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②迫使一些失去土地的农民流向城市,客观上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明末资本主义萌芽,一些农民成为早期工人。第Ⅰ部分知识点播考点4: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拓展:儒家推崇“人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是一种民本思想;法家主张“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实际上是把三者加以融合互补,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法家思想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第Ⅰ部分知识点播
知识导图历时概念是指人类在认识的过程中,把历史事实或历史现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抽出来,加以概括形成的认识。考查形式:一是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题肢中的备选项则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在题干中经常出现的主要标志性词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准确的理解是”等;二是题干提供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题肢提供四个概念作为备选项,在题干中经常出现的主要标志性词语有“反映了”“对其理解……”“其本质是”等。第Ⅱ部分技能提升题型一:历史概念型选择题▼举例:(2013·海南单科)一般认为,1952年法国学者在分析世界格局时,提出“第三世界”一词。这里的“第三世界”是指A.不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国家B.两个超级大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之外的国家C.既不属于“北约”也不属于“华约”的国家D.尚未获得独立的亚非拉地区国家[解析]这里的“第三世界”是1952年法国学者提出的概念,不是七十年代毛泽东对世界局势的划分。解题突破口应抓住时间“1952年”,此时美苏尚未形成超级大国,“华约”也尚未成立,排除B、C两项;D项缺少史实依托。
1.史论结合法。运用唯物史观、辩证法的相应理论和观点对题干与题肢进行指导分析,再结合相关历史知识进行印证,从而找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2.逻辑推理法。将题干与题肢提供的四个备选项逐一对照,对两者逻辑关系进行推理,选取最深刻、最本质、最广泛的选项。3.定性分析法。分析题目的要求,再对历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有目的的分析,进而分析选项,凡与题干中的概念性质不同或不符合题干中的概念范围的选项都要排除。[技法归纳]典例1、(2014年新课标Ⅰ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典例2、(2014·全国卷Ⅰ高考3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典例3:(2014年新课标Ⅱ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解析:材料信息强调在西周实行的分封制下,各诸侯国均按照规定行事,统一使用西周的“雅言”(中国古代通用语,相当于今天普通话),有利于西周先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所以周代的普通话即是西安附近通用的语言。典例4、(2014·全国卷Ⅱ高考32)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成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典例5、(2013年新课标Ⅰ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典例6:(2013年新课标Ⅱ卷32)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解析:注意理解题干情景,据题干情景判断分析。题干反映了审判的过程与结果。B、C两项不符合当时雅典的背景;D项过于绝对。典例7、(2012年新课标3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典例8:(2012年海南卷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疏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举行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视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第2课时古希腊、罗马文明考纲要求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考情通报(每年必考)考点主要集中在希腊民主政治、罗马法律以及古希腊先哲思想,以选择题为主,呈现每个考点轮流命题的特点。考点1:雅典民主政治点播:①主权在民,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意识。②能够对民主的主要表现形式,如公民大会、四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以及“陶片放逐法”、“观剧津贴”进行评述③关注政治文明多样化
第Ⅰ部分知识点播考点2:罗马法点播:①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能够结合具体条款或情景,判断属于哪一时期的罗马法或体现的法律原则,并能进行评价。③从对罗马、对后世两大方面掌握罗马法的影响;能够在与近现代法律的比较中,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第Ⅰ部分知识点播考点3:人文主义的起源点播:①把握西方不同时期(古希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和发展线索。②弄清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启蒙思想家对教会和上帝的态度。③西方古代、近代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与同时期中国思想家思想主张的异同及其原因;将这一部分内容与同一时期的思想文化、经济、政治综合起来进行命题。第Ⅰ部分知识点播【知识导图】评价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观点以及历史结论等的分析、判断和评价的能力。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题干给出被评价的主体,备选项给出对该主体的评价,从中选择最符合主体的评价。第二种是题于给出评价,备选项给出与评价相联系的主体,从中选择最符合评价的主体。该题型大多与材料型选择题相结合,大多以新材料来设置新的情境,以新的思维角度来设置新的问题。第Ⅱ部分技能提升题型二:历史评价型选择题题型标志:题干中一般都有“这一评价”“这一论断”“这一认识”“这一思想”等标志性词语,有些题目不一定明确带有评价或认识等限制词,但是仍属于评价类选择题,解答时应注意分辨。▼举例:(2013·课标I卷·T33)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答题指导】1.命题立意:本题通过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考查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2.获取信息(三个基本信息)(信息1)“1952年,苏共领导人”:由此判断考查的是苏联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模式。(信息2)“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信息3)限定词“这一论断”,明确了从材料中解读信息,获取结论的求答方向。1、推理反证法。结合史实对主体与评价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成立进行逐一推理分析,然后再将题干与备选项进行反向推理论证,找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2、信息简化法。评价的内容往往过于繁琐,以材料形式出现,不易读懂,针对此情况可运用信息简化法。首先确定评价的主体,然后结合题意和限定条件对评价内容中所体现的信息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阅读并简化,最后将评价与主体对比分析,找出最佳答案。[技法归纳]3、史论结合法。运用相应的理论和史实对被评价的主体或对该主体的评价进行客观分析,逐个排除干扰项,最终确定最佳答案。4、特别提醒解答评价类试题的原则:①坚持正确的唯物史观立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同一事件的评价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要坚持正确的立场。②坚持正确的标准。要坚持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即一切历史活动凡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就应该肯定。③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典例1:(2013·海南l4)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解析】题干数据显示,全国有15个省的最高长官,其中革命党只有5人,旧军阀和立宪派很多,体现革命政权具有很强的妥协性,所以选D。辛亥革命依靠的是新军和资产阶级上层,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排除A。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辛亥革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排除D。典例2:(2013·福建l8)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美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时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评论认为《劝学篇》A.顺应时代潮流
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典例3:(2012·课标卷·T32)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顾问合作联盟合同
- 教室桌椅订购协议
- 招标公告宿舍方案邀约
- 酒店装修合同协议
- 房屋买卖定金合同范例文本
- 农村民间借贷合同格式
- 文化艺术品交易平台合作协议
- 煤炭运输招标费用明细
- 租赁与信托业务招标说明
- 房屋买卖合同的贷款办理
- 空调维保服务投标方案 (技术方案)
- 省级高水平医院评价指标(眼科专科医院)
- T-CISA 370.4-2024 钢铁企业厂区内设备、管道及附属结构涂料防腐蚀工程技术规范 第4部分:表面处理与涂料涂装
- 2024-2030年中国工控机行业需求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研究报告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第十三章十四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 专题07:名著阅读-近两年(2022-2023)中考语文一模、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广州专用)原卷版+解析
- 16 《大家排好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
- 借条范本有担保人2024年
- 小学《象棋》校本课程教案
-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务 课件全套 张金良 项目1-8研学旅行概论 -研学旅行经典案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