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章 持有至到期投资_第1页
第05章 持有至到期投资_第2页
第05章 持有至到期投资_第3页
第05章 持有至到期投资_第4页
第05章 持有至到期投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持有至到期投资与

长期股权投资2第5章持有至到期投资与长期股权投资5.1持有至到期投资

5.2长期股权投资2023/2/135.1持有至到期投资5.1.1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性质与主要会计问题5.1.2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取得

5.1.3摊余成本与投资收益的确定5.1.4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到期兑现5.1.5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2023/2/15.1.1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性质及主要会计问题1、性质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企业购入的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各种债券,如国债和企业债券等。

(一)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

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是指相关合同明确了投资者在确定的期间内获得或应收取现金流量(如投资利息和本金等)的金额和时间

特点(二)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

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是指投资者在取得投资时意图就是明确的,除非遇到一些企业所不能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件,否则将持有至到期。如果企业管理层决定将某项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则在该金融资产未到期前,不能随意地改变其“最初意图”。除非遇到一些企业所不能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件,否则将持有至到期。

(三)有能力持有至到期有能力持有至到期是指企业有足够的财务资源,并不受外部因素影响将投资持有至到期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表明企业没有能力将具有固定期限的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

1、没有可利用的财务资源持续地为该金融资产投资提供资产支持,以使该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2、受法律、行政法规的限制,使企业难以将该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3、其他表明企业没有能力将具有固定期限的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的情况。企业应当于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意图和能力进行评价。发生变化的,应当将其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处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分类持有至到期投资按投资对象划分长期债券投资其他长期债权投资按其发行者划分政府债券(政府)公司债券(工商企业)金融债券(金融机构)按还本付息方式划分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分期还本付息债券公司债券金融债券政府债券债券背面142、主要会计问题入账价值与取得时的账务处理投资收益的取得与账务处理到期兑现的账务处理期末计价的相关账务处理2023/2/1153、科目设置:为了反映各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取得、收益、处置等情况,设置“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教材中设置了“债券面值”、“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明细科目。说明:新准则规定设置“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明细科目。教材认为“成本”明细科目仅反映债券面值,名不副实,因此使用“债券面值”明细科目。2023/2/1165.1.2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取得1、债券溢折价的原因及其差额的含义2、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入账价值(初始投资成本)3、投资取得的账务处理2023/2/1171、债券溢折价的原因及其差额的含义购买价格

——取决于债券的票面利率和市场利率(1)平价(即面值)——票面利率=市场利率(2)溢价(高于面值)——票面利率>市场利率(3)折价(低于面值)——票面利率<市场利率债券的溢价、折价,主要是由于金融市场利率与债券票面利率不一致造成的。2023/2/118当债券票面利率高于金融市场利率时,债券发行者按债券票面利率会多付利息,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债券溢价。这部分溢价差额,属于债券购买者由于日后多获利息而给予债券发行者的利息返还。当债券票面利率低于金融市场利率时,债券发行者按债券票面利率会少付利息,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债券折价。这部分折价差额,属于债券发行者由于日后少付利息而给予债券购买者的利息补偿。2023/2/1溢价的实质:投资人为了以后多得利息提前付出的代价,筹资人因为以后多付出利息提前得到的补偿。折价的实质:投资人为了以后少得利息提前得到的补偿,筹资人为了以后少付出利息提前付出的代价。202、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入账价值

(初始投资成本)按取得成本进行初始计量,以购入时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实际支付的价款包括支付的债券实际买价以及手续费、佣金等交易费用。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如果含有发行日或付息日至购买日之间分期付息利息,应作为一项短期债权,计入“应收利息”,不计入债券的初始投资成本。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如果含有发行日至购买日之间到期一次性支付的利息,应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中。2023/2/1213、投资取得的账务处理企业在发行日或付息日购入债券时,实际支付的价款中不含有利息。由于支付价款和面值一般不同,由此会产生利息调整。利息调整分为“借差”和“贷差”:利息调整借差:(1)溢价与直接交易费用之和(2)直接交易费用大于折价的差额利息调整贷差:折价大于直接交易费用的差额2023/2/1利息调整为借差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债券的面值)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扣除面值后的差额)贷:银行存款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利息调整为贷差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债券的面值)贷:银行存款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扣除面值后的差额)23企业在发行日后或两个付息日之间购入债券时,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含有自发行日或付息日至购入日之间的利息。这部分利息应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到期一次付息债券的利息由于不能在1年以内收回,应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科目;

分期付息债券的利息一般在一年以内能够收回,不计入投资成本,可以视为短期债权,借记“应收利息”科目。2023/2/1利息调整为贷差,债券到期一次性付息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债券的面值)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发行日至购入日之间的利息)贷:银行存款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扣除面值和内含利息后的差额)利息调整为借差,债券到期一次性付息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债券的面值)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发行日至购入日之间的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扣除面值和内含利息后的差额)贷:银行存款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利息调整为贷差,债券分期付息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债券的面值)

应收利息

(发行日或付息日至购入日之间的利息)贷:银行存款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扣除面值和内含利息后的差额)利息调整为借差,债券分期付息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债券的面值)

应收利息(发行日或付息日至购入日之间的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扣除面值和内含利息后的差额)贷:银行存款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例:甲公司2007年1月2日购入某公司于2007年1月1日发行的三年期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该债券票面金额为100万元,票面利率为10%,甲公司实际支付106万元。该债券每年付息一次,最后一年还本金并付最后一次利息,假设甲公司按年计算利息。2007年1月初购入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0

000

——利息调整60000

贷:银行存款

1060000例:甲公司2007年6月30日购入某公司于2007年1月1日发行的三年期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该债券票面金额为100万元,票面利率为10%,甲公司实际支付111万元。该债券每年付息一次,最后一年还本金并付最后一次利息,假设甲公司按年计算利息。2007年1月初购入时内含发行日到购买日的利息=100万*10%*1/2=5万元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0

000

——利息调整60000应收利息50000

贷:银行存款

11100002009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000000元(含交易费用)从上海证券交易所购入A公司同日发行的5年期公司债券12500份,债券票面价值总额为1250000元,票面年利率为4.72%,本金和利息在债券到期时一次性偿还。

2009年1月1日,购入A公司债券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250000贷:银行存款1000000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50000

2009年6月30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000000元(含交易费用)从上海证券交易所购入A公司2009年1月1日发行的5年期公司债券12500份,债券票面价值总额为1250000元,票面年利率为4.72%,本金和利息在债券到期时一次性偿还。

2009年1月1日,购入A公司债券内含发行日到购买日的利息=125万*4.72%*1/2=29500元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250000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29500贷:银行存款1000000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79500

345.1.3摊余成本与投资收益的确定

摊余成本的含义:摊余成本是指初始投资成本调整应计利息、利息调整摊销以及减值准备以后的余额。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就是账面价值2023/2/1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其“成本”借方余额+“利息调整”借方余额(或者-“利息调整”贷方余额)+“应计利息”借方余额-减值准备的余额账面价值=?36投资收益的确定企业持有至到期的投资收益包括:⑴、票面利息收入⑵、利息调整的摊销金额利息调整的摊销方法:⑴、直线法⑵、实际利率法2023/2/11、按直线法摊销利息调整直线法含义:直线法是将利息调整在债券存续期内平均摊销。特点:各期的摊销额和投资收益固定不变;各期的投资收益率不同。38直线法下投资收益金额的确定:投资收益=?利息调整为贷差时:投资收益=票面利息+利息调整贷差摊销利息调整为借差时:投资收益=票面利息-利息调整借差摊销直线法的优点:采用直线法能够简化计算工作直线法的缺点:一项投资业务中各期投资收益率不同,不能客观反映各期的经营业绩2023/2/139直线法下的账务处理Ⅰ、采用直线法摊销分期付息债券利息调整贷差时:(1)计提或收到利息时:借:应收利息或银行存款

贷:投资收益(票面利息)(2)摊销利息调整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贷:投资收益(利息调整贷差摊销额)2023/2/140例:甲公司于2010年1月1日以754302元的价格购买了乙公司于当日发行的总面值为800000元、票面利率为5%、5年期的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利息在每年12月31日支付。甲公司还以银行存款支付了购买该债券发生的交易费用12000元。假定甲公司购买债券后采用直线法摊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2023/2/12010年1月1日购买债券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80000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33698

银行存款76630242每年摊销利息调整贷差甲公司每年12月31日的账务处理:(1)收到利息借:银行存款40000贷:投资收益40000(2)摊销利息调整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6739.6

贷:投资收益6739.6在直线法下,甲公司每年确认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投资收益为:2023/2/143Ⅱ、采用直线法摊销分期付息债券利息调整借差:(1)计提或收到利息时:借:应收利息或银行存款(票面利息)

贷:投资收益(2)摊销利息调整时:借:投资收益(利息调整贷差摊销额)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023/2/144例:甲公司于2010年1月1日以825617元的价格购买了乙公司于当日发行的面值为800000元、票面利率为5%、5年期的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利息在每年12月31日支付甲公司还以银行存款支付了购买该债券发生的交易费用发生的交易费用10000元。假定甲公司购买债券后采用直线法摊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2023/2/12010年1月1日购买债券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800000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35617贷:银行存款83561746每年摊销利息调整借差甲公司每年12月31日的账务处理:在直线法下,甲公司每年确认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投资收益为:2023/2/1(1)收到利息借:银行存款40000贷:投资收益40000借:投资收益7123.4(2)摊销利息调整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7123.447Ⅲ、采用直线法摊销一次付息债券利息调整贷差:(1)确认应收利息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贷:投资收益(票面利息)(2)摊销利息调整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贷:投资收益(利息调整贷差摊销额)2023/2/148例:P公司于2010年1月1日以银行存款737260元购买了S公司于当日发行的总面值为800000元、票面利率为5%、5年期的到期一次付息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利息按单利计算,于债券到期时一次支付。P公司还以银行存款支付了购买该债券发生的交易费用10000元。假定P公司购买债券后采用直线法摊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2023/2/12010年1月1日购买债券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80000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52740银行存款74726050每年摊销利息调整贷差P公司每年12月31日的账务处理:在直线法下,P公司每年确认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投资收益为:2023/2/1(1)确认应收利息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40000贷:投资收益40000贷:投资收益10548(2)摊销利息调整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054851Ⅳ、采用直线法摊销一次付息债券利息调整借差:(1)确认应收利息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贷:投资收益(票面利息)(2)摊销利息调整时:借:投资收益(利息调整贷差摊销额)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023/2/1522、按实际利率法摊销利息调整实际利率法含义:实际利率法是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将票面利息收入与投资收益的差额作为利息调整的摊销额。特点:各期的投资收益率保持不变;各期的投资收益不断变化;各期摊销额不断变化。2023/2/1实际利率法的优点:各期投资收益率相同,客观反映各期经营业绩实际利率法的缺点:计算工作较为复杂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规定,应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投资收益和利息调整摊销,并在此基础上确认债券的摊余成本。54实际利率的确定(1)、分期付息情况下实际利率的确定:

初始投资成本=债券面值×(P/F,r,n)+各期票面利息×(P/A,r,n)

(P/F,r,n)表示利率为r、期限为n年的复利现值系数

(P/A,r,n)表示利率为r、期限为n年的年金现值系数

采用插值法计算实际利率。2023/2/1“插值法”的原理:根据等比关系建立一个方程,然后解方程计算得出所要求的数据。假设与A1对应的数据是B1,与A2对应的数据是B2,A介于A1和A2之间,已知与A对应的数据是B,则:A1-A

B1-B=A1-A2B1-B2例:2005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000元(含交易费用)从活跃市场上购入某公司当日发行的5年期债券,面值1250元,票面利率4.72%,按年支付利息(即每年59元),本金最后一次支付。甲公司将其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管理。

59×(P/A,r,5)+1250×(P/F,r,5)=1000

当r=9%时,59×3.890+1250×0.650=229.50+806.13=1035.63>1000元当r=12%时,59×3.605+1250×0.507=212.68+709.25=921.93<1000元

利率现值9%1035.63

r1000

12%

921.93

9%-r

1035.63-1000=9%-12%1035.63-921.93解之得,r=10%.58(2)一次付息情况下实际利率的确定:

初始投资成本=(债券面值+各期票面利息)×(P/F,r,n)

采用插值法计算实际利率。或:

2023/2/1例:假定2005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000元(含交易费用)从活跃市场上购入某公司当日发行的5年期债券,面值1250元,票面利率4.72%,到期一次性支付本金和利息。甲公司将其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管理。

1(59+59+59+59+59+1250)×=1000

(1+r)5

r=10%1545×0.621=959.45r=?=1000r=9%1545×0.650=1004.25r–10%1000-959.459%-10%=1004.25–959.45由此得出r=9.05%或者采用公式计算:计算得:r=9.05%62实际利率法下的账务处理实际利率法下分期付息和到期一次性付息债券的账务处理和直线法下相同但各账户的金额按实际利率法确定实际利率法下投资收益和利息调整摊销额的确定: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利息调整借差摊销=票面利息-投资收益利息调整贷差摊销=投资收益-票面利息2023/2/163实际利率法下的账务处理Ⅰ、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分期付息债券利息调整贷差时:(1)计提或收到利息时:借:应收利息或银行存款

贷:投资收益(票面利息)(2)摊销利息调整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贷:投资收益(利息调整贷差摊销额)2023/2/1或者将两个会计分录合并借:应收利息或银行存款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投资收益例1:2005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000元(含交易费用)从活跃市场上购入丙公司当日发行的5年期债券,面值1250元,票面利率4.72%,每年12月31日支付当年利息(即每年59元),本金最后一次支付。实际利率为10%,甲公司将其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管理。

(1)2005年1月1日,购入债券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250

贷:银行存款1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50

(2)2005年12月31日,确认投资收益、摊销利息调整摊余成本=1250-250=1000元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1000×10%=100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差摊销额=投资收益-票面利息收入=100-1250×4.72%=41元借:银行存款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41

贷:投资收益100(3)2006年12月31日,确认投资收益、摊销利息调整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上期利息调整贷差摊销额=1000+41=1041元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1041×10%=104.1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差摊销额=投资收益-票面利息收入=104.1-1250×4.72%=45.1元借:银行存款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45.1

贷:投资收益104.1(4)2007年12月31日,确认投资收益、摊销利息调整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上期利息调整贷差摊销=1041+45.1=1086.1元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1086.1×10%=108.61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差摊销额=投资收益-票面利息收入=108.61-1250×4.72%=49.61元借:银行存款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49.61

贷:投资收益108.61(5)2008年12月31日,确认投资收益、摊销利息调整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上期利息调整贷差摊销额=1086.1+49.61=1135.71元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1135.71×10%≈113.57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差摊销额=投资收益-票面利息收入=113.57-1250×4.72%=54.57元借:银行存款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54.57

贷:投资收益113.57(6)2009年12月31日,确认投资收益、摊销利息调整最后一期应先确定“利息调整”贷差摊销额,再倒挤“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差摊销额=250-41-45.1-49.61-54.57=59.72元投资收益=票面利息收入+利息调整贷差摊销额=1250×4.72%+59.72=118.72元借:银行存款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59.72

贷:投资收益118.72年份票面利息(a)(按4.72%计算)投资收益(b)(按10%计算)利息调整贷差摊销(c=b-a)利息调整贷差余额ee=期初e-c摊余成本(d=期初d+c)购入时2501000200559100412091041200659104451641086200759109501141136200859113546011902009591196000利息调整贷差摊销表(分期付息)=1250×4.72%=1000×10%=100-59=250-41=1000+41=1041×10%=104-59=209-45=1041+4572Ⅱ、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分期付息债券利息调整借差:(1)计提或收到利息时:借:应收利息或银行存款(票面利息)

贷:投资收益(2)摊销利息调整时:借:投资收益(利息调整贷差摊销额)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023/2/1或者将两个会计分录合并借:应收利息或银行存款贷:投资收益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例2:2007年1月3日,甲企业购入乙企业2007年1月1日发行的5年期债券,票面利率为12%,债券面值1000元,企业按1050元的价格购入80张,没有发生其他费用。该债券每年12月31日付息,本金到期一次性支付,实际利率为10.66%。要求:编制甲公司从2007年1月3日至2011年12月31日上述有关业务的会计分录。2007年1月3日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80000

——利息调整4000贷:银行存款

840002007年12月31日摊余成本=80000+4000=84000元应确认的投资收益=84000×10.66%=8954.4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80000×12%-8954.4=645.6元借:银行存款

9600贷:投资收益

8954.4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645.6

2008年12月31日应确认的投资收益=(84000-645.6)×10.66%=8885.6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80000×12%-8885.6=714.4元借:银行存款

9600贷:投资收益

8885.6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714.42009年12月31日应确认的投资收益=(84000-645.6-714.4)×10.66%=8809.4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80000×12%-8809.4=790.6元借:银行存款9600贷:投资收益

8809.4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790.6

2010年12月31日应确认的投资收益=(84000-645.6-714.4-790.6)×10.66%=8725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80000×12%-8725=875元借:银行存款9600贷:投资收益

8725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875

2011年12月31日,最后一期先确定“利息调整”再倒挤“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4000-645.6-714.4-790.6-875=974.4万元投资收益=80000×12%-974.4=8625.6万元借:银行存款

9600贷:投资收益

8625.6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974.481Ⅲ、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一次付息债券利息调整贷差:(1)确认应收利息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贷:投资收益(票面利息)(2)摊销利息调整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贷:投资收益(利息调整贷差摊销额)2023/2/1或将两个会计分录合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利息调整

贷:投资收益例3:假定2005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000元(含交易费用)从活跃市场上购入丙公司当日发行的5年期债券,面值1250元,票面利率4.72%,到期一次性支付本金和利息,实际利率为9.05%。甲公司将其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管理。

(1)2005年1月1日,购入债券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250

贷:银行存款1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50(2)2005年12月31日,确认投资收益、摊销利息调整摊余成本=1250-250=1000元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1000×9.05%=90.5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差摊销额=投资收益-票面利息收入=90.5-1250×4.72%=31.5元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59——利息调整31.5

贷:投资收益90.5(3)2006年12月31日,确认投资收益、摊销利息调整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上期应计利息+上期利息调整贷差摊销额=1000+59+31.5=1090.5元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1090.5×9.05%≈

98.69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差摊销额=投资收益-票面利息收入=98.69-1250×4.72%=39.69元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59——利息调整39.69

贷:投资收益98.69(4)2007年12月31日,确认投资收益、摊销利息调整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上期应计利息+上期利息调整贷差摊销额=1090.5+59+39.69=1189.19元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1189.19×9.05%≈107.62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差摊销额=投资收益-票面利息收入=107.62-1250×4.72%=48.62元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59——利息调整48.62

贷:投资收益107.62(5)2008年12月31日,确认投资收益、摊销利息调整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上期应计利息+上期利息调整贷差摊销额=1189.19+59+48.62=1296.81元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1296.81×9.05%≈117.36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差摊销额=投资收益-票面利息收入=117.36-1250×4.72%=58.36元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59——利息调整58.36

贷:投资收益117.36(6)2009年12月31日,确认投资收益、摊销利息调整最后一期应先确定“利息调整”贷差摊销额,再倒挤“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差摊销额=250-31.5-39.69-48.62-58.36=71.83元投资收益=票面利息收入+利息调整贷差摊销额=1250×4.72%+71.83=130.83元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59——利息调整71.83

贷:投资收益130.83年份应计利息(a)按4.72%计算投资收益(b)按9.05%计算利息调整贷差摊销c=b-a利息调整贷差余额ee=期初e-c摊余成本d=期初d+a+c购入时250100020055990.531.5218.51090.520065998.6939.69178.811189.19200759107.6248.62130.191296.81200859117.3658.3671.8314148371.8300利息调整贷差摊销表(到期一次性付息)=1250×4.72%=1000×9.05%=90.5-59=250-31.5=1000+59+31.5=1090.5×9.05%=98.69-59=218.5-39.69=1090.5+59+39.6990Ⅳ、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一次付息债券利息调整借差:(1)确认应收利息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贷:投资收益(票面利息)(2)摊销利息调整时:借:投资收益(利息调整贷差摊销额)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023/2/1或将两个会计分录合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贷:投资收益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假设甲企业2011年1月1日购入一批面值为1000万元,票面利率为5%(单利)的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企业债券。该债券发行日为2010年1月1日,到期日为2014年12月31日,共计5年。甲企业的购入成本为1090万元,预计持有至债券到期,债券发行方无提前赎回债券的意向和计划。该笔交易的实际利率经计算约等于3.47%。购入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0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40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50贷:银行存款10902011年年末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1090×3.47%=37.82万元利息调整摊销额=50-37.823=12.18万元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50

贷:投资收益37.82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2.182012年年末投资收益=(1090+50-12.177)×

3.47%=1127.82×

3.47%=39.14利息调整摊销额=50-39.14=10.86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50

贷:投资收益39.14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0.862013年年末投资收益=(1127.82+50-10.86)×

3.47%=1166.96×

3.47%=40.49利息调整摊销额=50-40.49=9.51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50

贷:投资收益40.4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9.512014年年末利息调整摊销额=40-12.18-10.86-9.51=7.45投资收益=50-7.45=42.55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50

贷:投资收益42.55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7.45985.1.4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到期兑现到期兑现是指到期收回投资在持有至到期投资到期时,利息调整金额已经摊销完毕“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的余额均为债券面值和应计利息。收回债券面值及利息时:借:银行存款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2023/2/1例:2005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000元(含交易费用)从活跃市场上购入某公司当日发行的5年期债券,面值1250元,票面利率4.72%,按年支付利息(即每年59元),本金最后一次支付。甲公司将其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管理。年份票面利息(a)(按4.72%计算)投资收益(b)(按10%计算)利息调整贷差摊销(c=b-a)利息调整贷差余额ee=期初e-c摊余成本(d=期初d+c)购入时2501000200559100412091041200659104451641086200759109501141136200859113546011902009591196000利息调整贷差摊销表(分期付息)=1250×4.72%=1000×10%=100-59=250-41=1000+41=1041×10%=104-59=209-45=1041+452009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

、收到本年票面利息和本金。借:应收利息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60

贷:投资收益119借:银行存款1309

贷:应收利息59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250例:2005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000元(含交易费用)从活跃市场上购入某公司当日发行的5年期债券,面值1250元,票面利率4.72%,到期一次性支付本金和利息。甲公司将其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管理。

年份应计利息(a)按4.72%计算投资收益(b)按9.05%计算利息调整贷差摊销c=b-a利息调整贷差余额ee=期初e-c摊余成本d=期初d+a+c购入时250100020055990.531.5218.51090.520065998.6939.69178.811189.19200759107.6248.62130.191296.81200859117.3658.3671.8314148371.8300利息调整贷差摊销表(到期一次性付息)=1250×4.72%=1000×9.05%=90.5-59=250-31.5=1000+59+31.5=1090.5×9.05%=98.69-59=218.5-39.69=1090.5+59+39.692009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

、收到本金和名义利息: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59——利息调整71.83

贷:投资收益130.83借:银行存款1545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250——应计利息2951055.1.5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

资产减值是指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2023/2/1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时,应当将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借:资产减值损失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是指按照预计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以及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选择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金额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应按照该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确定的实际利率折现计算。108持有至到期投资确认减值损失后,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价值得以恢复,且客观上与确认该损失后发生的事项有关,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资产减值损失转回后的账面价值不应超过假定不计提减值准备情况下该持有至到期投资在转回日的摊余成本。2023/2/12009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00万元(含交易费用)从上海证券交易所购入A公司同日发行的5年期公司债券12500份,面值125万元,票面利率4.72%,于年末支付本年利息(即每年125×4.72%=5.9万元),本金最后一次偿还。甲公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计算实际利率10%.(1)2009年1月1日,购入债券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25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50000

(2)2009年12月31日,确认投资收益投资收益=1000000×10%=100000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