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_第1页
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_第2页
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_第3页
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_第4页
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第四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区别于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的观点看问题实战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梵网经菩萨戒》云:“勿轻小罪,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使用哲学常识简要分析以上文字事物的发展首先是从量变开始的(善小、小罪)、当事物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从而促使事物发生质的变化(善变恶,水滴成大器)因此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的促成事物质的飞跃,尤其是正向的积累,防止反向的积累实战材料一:美国时间2014年9月19日,苹果公司的最新产品iphone6和iphone6plus在美国上市。从2007年6月29日苹果公司首发iphone开始,8年间,苹果公司勇于创新,克服技术难题,不断研发新产品,实现了从iphone到iphone6的发展,极大地满足了“果粉”们的需要。材料二:如下图所示,一般来说,企业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从“起始期”、“成长期”、“成熟期”到“衰败期”的生命周期。其运动轨迹被称为“第一曲线”。为了能够实现持续发展,避免衰败,企业需要在高峰到来之前,开辟一条新道路,这条道路发展的轨迹被称为“第二曲线”。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的观点,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苹果公司是如何进行创新发展的。(4分)

2)谈谈“第二曲线”的开辟给我们的启示。(谈一点即可)(3分)实战(1)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走曲折道路的思想准备,(1分)善于在曲折中前进。苹果公司勇于创新,克服技术难题,不断研发出新产品就体现了这一点。(1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的促成事物的飞越。(1分)苹果公司不断研发新产品,从iphone到iphone6的发展,就实现了质的飞跃。(1分)(2)(3分)答案示例一:由于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而事物在每个阶段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状况又是不同的,因而,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就要正确对待和处理事物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关系。企业开辟“第二曲线”是科学地预见企业发展趋势,确保企业的持续发展和长远利益,这启示我们对明天,要有预见性,通过分析研究其历史和现状,科学预测事物发展的未来方向,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地为事物发展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答案示例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企业果断抓住时机,推动企业的发展由“第一曲线”向“第二曲线”转变,启示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的促成事物的飞越。实战31.

2013年12月1日是《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纪念日。《开罗宣言》决定了战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流。在国与国之间合作竞争并存的当今,维护《开罗宣言》等国际文件确定的历史正义,意义尤为重大。(2014杨浦一摸)(1)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简要回答国际关系中的竞争与合作的作用。(4分)(2)今天我们纪念《开罗宣言》,就是要通过重温历史,审视当前,展望未来,只有切实以史为鉴,才能开辟未来。请选择“联系和发展”一个角度,简要回答“以史为鉴,才能开辟未来”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4分)从联系的角度看,这一观点体现了: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一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对于我们科学地认识事物,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一定的结果都是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以史为鉴”就是要求人们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利于发扬成绩,避免重犯同类性质的错误,从而更好地“开辟未来”。答案示例二: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观点体现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就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要把事物的发展作为过程加以考察;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所以,“以史为鉴,才能更好地开辟未来”。(4分)第四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自觉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自身素质科学发展观相关概念发展观=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创新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哲学依据实战我国政府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B.为了避免造成土壤污染,应将使用过的一次性塑料饭盒倒入江河湖泊C.减少直至不使用对大气臭氧层起破坏作用的氟氯烃D.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即可以节约金属资源,又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B实战运用经济学的有关知识,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l:2001年-2005年广东省能源消费变动状况。材料2:2001年一2005年广东省人均GDP变动情况材料3:广东省单位GDP能耗变动状况注:吨标准煤/万元是国际通用的能耗指标。问题:(1)材料1、材料2和材料3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材料l、材料2和材料3之间有什么联系?(5分)(3)材料2和材料3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启示?(7分)实战运用经济学的有关知识,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l:2001年-2005年广东省能源消费变动状况。材料2:2001年一2005年广东省人均GDP变动情况材料3:广东省单位GDP能耗变动状况注:吨标准煤/万元是国际通用的能耗指标。(2)材料l、材料2和材料3之间有什么联系?(5分)图表题方法指引:(根据表格或图表,提取相关信息)1.四查看:标题、表头,图表,备注2.三比较:横比、纵比、表注比3.二注意:特殊年份和主体,设问角度。4.一作答:现象+本质①从材料1可以看出,广东省能源消费总量呈现增长趋势,其2003—2005年能源消费的增速明显慢2001—2003年。②从材料2可以看出,广东省人均GDP稳步增长,说明广东省经济发展总体上处于良好态势。③从材料3可以看出,广东省单位GDP能耗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说明广东省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降低能耗。本质横比特殊年份实战运用经济学的有关知识,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l:2001年-2005年广东省能源消费变动状况。材料2:2001年一2005年广东省人均GDP变动情况材料3:广东省单位GDP能耗变动状况注:吨标准煤/万元是国际通用的能耗指标。问题:(1)材料1、材料2和材料3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图表题方法指引:(根据表格或图表,提取相关信息)1.四查看:标题、表头,图表,备注2.三比较:横比、纵比、表注比3.二注意:特殊年份和主体,设问角度。4.一作答:现象+本质⑵对比材料1、材料2和材料3,可以看出:随着广东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消耗的总量在增加,但单位能耗在逐步下降,说明吃货省经济发展向低能耗转型。现象本质实战运用经济学的有关知识,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l:2001年-2005年广东省能源消费变动状况。材料2:2001年一2005年广东省人均GDP变动情况材料3:广东省单位GDP能耗变动状况注:吨标准煤/万元是国际通用的能耗指标。材料2和材料3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启示?(7分)图表题方法指引:(根据表格或图表,提取相关信息)1.四查看:标题、表头,图表,备注2.三比较:横比、纵比、表注比3.二注意:特殊年份和主体,设问角度。4.一作答:现象+本质材料2和材料3的启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树立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路子;③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实战6、⑴①从材料1可以看出,广东省能源消费总量呈现增长趋势,其中2003—2005年能源消费的增速明显慢于2001—2003年。②从材料2可以看出,广东省人均GDP稳步增长,说明广东省经济发展总体上处于良好态势。③从材料3可以看出,广东省单位GDP能耗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说明广东省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降低能耗。⑵对比材料1、材料2和材料3,可以看出:随着广东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消耗的总量在增加,但单位能耗在逐步下降,说明我省经济发展向低能耗转型。⑶材料2和材料3的启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树立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