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生平简介1818年5月5日,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里尔城。1830-1835年,特里尔中学。1835年10月,波恩大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1841年,大学毕业,同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842.10—1843.4《莱茵报》时期1843.5和燕妮结婚1843年秋—1845.1《德法年鉴》时期1845.2—1848.3布鲁塞尔1848.4—1849.5《新莱茵报》时期1849.8—1883.3英国(34年)对马克思的评价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2005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BBC)进行了“谁是现今全英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哲学家”的调查,结果马克思得票率遥遥领先,(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休谟、柏拉图、康德、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黑格尔等远远落在其后。)一举击败《经济学家》周刊极力推崇的得票第二位的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比他高出了15.33个百分点,连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这些西方文化的奠基人都远远落在其后.更不用说康德、黑格尔等人了。
对马克思的评价上个世纪末,先是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们在校内征询、推选“千年第一学人”,投票结果为马克思。接着,英国广播公司(BBC)又以“谁是一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为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集投票一个月,结果还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位居其后。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无论如何得有个马克思,得有他的才华,至少得有他的某种精神,不去阅读而且反复阅读和讨论马克思,将永远都是一个错误,一个理论的、哲学的和政治的责任方面的错误。
——蜚声世界哲坛的法国大思想家德里达的《马克思的幽灵》一书马克思在维多利亚时代看到的许多矛盾后来在改良主义政府得到解决,但它们又如突变的病毒一样,以新的形式出现了。他写下的关于全球化、不平等、政治腐败、垄断化、技术进步、高雅文化的衰落、现代生存的萎靡不振的性质等动人的段落,现在经济学家又碰到这些问题,他们有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步马克思的后尘。
——美国学者约翰•卡西迪的《马克思的回归》重重迷雾中的马克思主义——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当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拿给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看,爱因斯坦的评价是:要是这部手稿出自一位并非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而引人注意的作者,那么我就不会建议把它复印,因为不论从当代物理学的观点来看,还是从物理学史方面来说,这部手稿的内容完全就是胡说八道、疯人之作。
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谈到近代西方哲学时反复重申了如下的观点:“这种最高的分裂,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对立;要掌握的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和解。从这时起,一切哲学都对这个统一发生兴趣。”唯物主义:“就存在作为直接的存在而论,它便被看成一个具有无限多的特性的存在,一个无所不包的世界。这个世界还可进一步认为是一个无限多的偶然事实的聚集体(这是宇宙论的证明的看法),或者可以认为是无限多的目的及无限多的有目的的相互关系的聚集体(这是自然神学的证明的看法)。如果把这个无所不包的存在叫做思维,那就必须排除其个别性和偶然性,而把它认作一普遍的、本身必然的、按照普遍的目的而自身规定的、能动的存在。”唯物主义:作为柏拉图哲学的继承者,黑格尔充分肯定的是后一种存在,这种存在排除一切特殊目的和偶然性,它本身就是思维,因为概念思维关涉到的乃是普遍的目的和必然性。由此可见,在黑格尔那里,存在就是被思维化的存在,而思维则是普通的、能动的存在。简言之,存在就是思维,思维就是存在,它们具有“同质性”(homogeneity)。唯物主义:费尔巴哈曾经一针见血地批判了黑格尔:“一种与思维没有分别的存在,一种只作为理性或属性的存在,只不过是一种被思想的抽象的存在,实际上并不是存在。因此思维与存在同一,只是表示思维与自身同一。”唯物主义:意想不到的是,恩格斯却在《终结》中把黑格尔提出的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提升为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而这一提升又是以对黑格尔“存在”概念的误读作为基础的。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5]同时,他又把“思维对存在的关系”等同于“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唯物主义:恩格斯的观点摈弃黑格尔在这个问题上的唯心主义立场,就必须先行地批判黑格尔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同质性谬论,站到与此相对立的思维与存在“异质性”(heterogeneity)的立场上去。恩格斯没有进行这方面的批判,就把黑格尔关于思维与存在关系的理论简单地搬用过来,必然导致对这一理论的误读。唯物主义:恩格斯的观点正是在这一误读的基础上,恩格斯又补充道:“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还有另一个方面: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作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作了肯定性的回答。”唯物主义:恩格斯的观点恩格斯还顺着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思路,把作为可知论代表的黑格尔与作为不可知论代表的休谟和康德尖锐地对立起来。殊不知,正是休谟和康德深入地探索了思维与存在的异质性问题。唯物主义:恩格斯的观点康德把认识的对象区分为“现象”和“自在之物”,思维只能认识现象,即感觉经验范围内的对象。如果思维试图去认识自在之物,即超感觉经验的对象,就会陷入误谬推论、二律背反。这种异质性启示我们,现实生活或存在者的聚集体中始终包含着思维无法完全把握和认知的东西;此外,在思维或观念上拥有什么,并不等于在现实生活中也拥有什么。唯物主义:康德的观点在《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以明确的口吻肯定了思维与存在的异质性:“以货币为基础的有效的需求和以我的需要、我的激情、我的愿望等等为基础的无效的需求之间的差别,是存在和思维之间的差别(derUnterschiedzwischenSeinundDenken),是只在我心中存在的观念和那作为现实对象在我之外对我存在的观念之间的差别。”唯物主义:马克思的观点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中,马克思通过“实践”概念的引入,进一步强调了思维与存在的异质性:“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aendliche)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的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现实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唯物主义:马克思的观点唯物主义:马克思的观点在《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以下简称《形态》)中,马克思全面而深入地批判了青年黑格尔主义者关于思维与存在同质性的错误观念:“所有的德国批判家们都断言:观念、想法、概念迄今一直统治和决定着人们的现实世界,现实的世界是观念世界的产物。这种情况一直保持到今日,但今后不应继续存在。”马克思确立了以现实生活和现实的人为出发点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从而形成了“以思维与存在的异质性为基础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的新观念。辩证法:黑格尔在《逻辑学》中指出其方法论:“逻辑思想就形式而论有三个方面:(a)抽象的或知性[理智]的方面(dieabstrakteoderverstaendige);(b)辩证的或否定的理性的方面(diedialektischeodernegativ-vernuenftige);(c)思辨的或肯定理性的方面(diespeculativeoderpositive-vernuenftige)。辩证法:按照这段重要的论述,黑格尔的整个方法论包含以下三个环节。一是抽象的知性(正题,可简称为“知性”);二是辩证的或否定的理性(反题,可简称为“辩证法”);三是思辨的或肯定的理性(合题,可简称为“思辨”)。
黑格尔的方法论可以简单成为正-反-和,而辩证法是方法论的第二个环节。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方法论中思辨方法错误的同时,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认为辩证法的规律在黑格尔那已经有啦。包括恩格斯、列宁等在内的人忽略掉黑格尔方法论和辩证法的内在关联,将方法论和辩证法进行混同。(俞吾金)辩证法:误读这种定见的形成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负面效果呢?一方面,这种定见使辩证法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将辩证法等同于方法论,不就意味着接受第一环节的正环节吗,为什么要说使辩证法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本呢?)另一方面,这种定见使辩证法滑向虚无主义。辩证法:误读辩证法: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改造,马克思有一段纲领性的文字:“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但这绝没有妨碍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在他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马克思敏锐地发现,黑格尔的辩证法被包裹在厚重的思辨外套中,因而它完全失去了批判、改造现实生活的功能,蜕变为神秘的、绝对主体内部的自我运动。早在《手稿》中批判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时,马克思已经指出:“这就是神秘的主体-客体,或笼罩在客体上的主体性,作为过程的绝对主体,作为使自己外化并且从这种外化返回到自身的、但同时又使外化回到自身的主体,以及作为这一过程的主体;这就是在自身内部的纯粹的、不停息的旋转。”辩证法:马克思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改造主要是沿着以下两条线索展开的:一条线索是改造黑格尔辩证法的载体。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指出:“在黑格尔的体系中有三个因素:斯宾诺莎的实体,费希特的自我意识以及前两个因素在黑格尔那里的必然的矛盾的统一,即绝对精神。第一个因素是形而上学地改了装的、脱离人的自然;第二个因素是形而上学地改了装的、脱离自然的精神;第三个因素是形而上学地改了装的以上两个因素的统一,即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人类。”可是,马克思很快就意识到了费尔巴哈的理论失误:“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达到对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直观。”(14)也就是说,费尔巴哈的“以自然为基础的现实的人”仍然是抽象的、不现实的,而真正现实的个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这样一来,马克思就用“实践”取代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使之成为辩证法的新的载体。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改造主要是沿着以下两条线索展开的:紧接着上面这段话,马克思又写道:“费尔巴哈把形而上学的绝对精神归结为‘以自然为基础的现实的人’,从而完成了对宗教的批判。同时也巧妙地拟定了对黑格尔的思辨以及一切形而上学的批判的基本要点。”(13)显然,当时的马克思的思想还处于费尔巴哈的影响下,他是沿着费尔巴哈的思路来理解并揭示黑格尔辩证法的载体——绝对精神的秘密的,因而他把绝对精神解读为“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人类”。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改造主要是沿着以下两条线索展开的:恩格斯对载体的置换在《终结》中恩格斯曾经说过:“归根到底,黑格尔的体系只是一种就方法和内容来说唯心主义地倒置过来的唯物主义。”[27]显然,按照恩格斯的这一思路,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只能被倒转为“自然”。恩格斯自己所说的:“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不过是对自然界本来面目的朴素的了解,不附加任何外来的成分,所以它在希腊哲学家中间从一开始就是不言而喻的东西。”事实上,在《反杜林论》的“三版序言”中,恩格斯已经表明:“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把自觉的辩证法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出来并用于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可是要确立辩证的同时又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需要具备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因此,当我退出商界并移居伦敦,从而获得了研究时间的时候,我尽可能使自己在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来一次彻底的——像李比希所说的——‘脱毛’。”恩格斯对载体的置换马克思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
“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类学的自然界。”另一条线索是通过对黑格尔方法论中的第三个环节“思辨的或肯定的理性”,即“思辨论”的批判,完成对其辩证法的祛神秘化和祛颠倒化。
第一个方向:批判思辨论的头足倒置。第二个方向:批判思辨论的非批判性。第三个方向:批判思辨论把实体主体化、人格化。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改造主要是沿着以下两条线索展开的:第三个方向:批判思辨论把实体主体化、人格化。在《神圣家族》(1844)一书中,马克思专门辟出“思辨结构的秘密”这一节的篇幅,对黑格尔的思辨论进行了透彻的批判。第一步:从现实的苹果、梨、草莓、扁桃中得出“果实”这个抽象的观念。第二步:把这一抽象的观念视为独立存在的本质。第三步:现在的问题是,“一般果实”怎么会忽而表现为苹果,忽而表现为草莓,忽而表现为梨或扁桃呢?“思辨哲学家答道:这是因为‘一般果实’并不是僵死的、无差别的、静止的本质,而是活生生的、自相区别的、能动的本质。”(23)也就是说,正是通过“果实”这一本质的自我活动、自相区别和自我规定,苹果、梨、草莓、扁桃等便被创造出来了,而“果实”的这种自我活动也就是绝对主体的自我活动。马克思总结道:“这种办法,用思辨的话来说,就是把实体了解为主体,了解为内部的过程,了解为绝对的人格。这种了解方式,就是黑格尔方法的基本特征。”“如果我从现实的苹果、梨、草莓、扁桃中得出‘果实’这个一般的观念,如果再进一步想象我从现实的果实中得到的‘果实’[《dieFrucht》]这个抽象观念就是存在于我身外的一种本质,而且是梨、苹果等等的真正的本质,那么我就宣布(用思辨的话说)‘果实’是梨、苹果、扁桃等等的‘实体’……于是我宣布:苹果、梨、扁桃等等是‘果实’的简单的存在形式,是它的样态。”第三个方向:批判思辨论把实体主体化、人格化。在黑格尔构筑的思辨世界里,作为抽象观念的“果实”成了神秘的绝对主体的化身,而这个主体通过自我运动,创造出现实生活中的苹果、梨、扁桃等等。马克思由此而总结道:“这种办法,用思辨的话来说,就是把实体了解为主体,了解为内部的过程,了解为绝对的人格。这种了解方式就是黑格尔方法的基本特征。”[24]第三个方向:批判思辨论把实体主体化、人格化。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文本“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动合同的纸张大小
- 旧机械设备买卖合同
- 2024年度防火门安装材料采购合同2篇
- 2024短视频运营代理与合作合同3篇
- 月嫂私单合同协议书完整版
- 消防维修改造简单合同
- 西安市劳动合同范本完整版2篇
- 2024年度环保设备设计与制造合同6篇
- 水电安装施工合同标准范本标准版
- 在线教育平台建设与运营合同(2024版)
- 公交车驾驶员心理健康隐患分析
- 五年级上册数学试题-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测试卷-北师大版(含答案)
- 血小板减少健康宣教课件
- 汤显祖《牡丹亭·游园》品读课件
- 护士进修汇报感染性疾病的预防与处理
- 2024年中煤集团西南分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届高考英语语法填空介词专项训练(含答案)
- 电厂档案整理技术方案
- 华为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分析
-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 《装配式钢结构》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