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实施方案_第1页
强化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实施方案_第2页
强化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实施方案_第3页
强化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实施方案_第4页
强化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强化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实施方案强化金融支持加强农业产业化专属金融产品开发,持续发挥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支农功能;推进蔬菜、柑橘、肉牛等地方特色农业保险,创新开发农产品收入价格、完全成本、气象指数等保险产品,推广保险+期货项目。赣州市乡村产业发展持续向好今年以来,赣州市围绕拼搏三季度、奠定全年胜的总体部署,多措并举稳粮食、保供应,攻坚克难抓项目、补短板,各项工作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2%,全省排名第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7%,全省排第一。赣州市进一步理清思路,出台《赣州市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不断引领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克服前期干旱等不利天气影响,大力扩种油菜生产,全力夯实粮油生产基本盘。全市新开发脐橙4.92万亩、油茶营造林26.15万亩,新建大棚设施3.58万亩,前三季度蔬菜产量286.91万吨,同比增长5.2%;生猪出栏517万头,同比增长6%;家禽出栏1.26亿羽,同比增长2.3%;水产品总量26万吨,同比增长5.7%。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2.8万亩。引进落地5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23个,总投资71.1亿元,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73亿元。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5家(新增数量仅次于南昌),市级龙头企业50家。与此同时,赣州市深入落实提品质、补加工、强品牌等工作措施,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2个、总数达25个,占全省41.6%。新增富硒产品认证203个,总数达到645个,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稳中有进,赣南脐橙、赣南茶油继续入选全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其中赣南脐橙蝉联水果类第一。赣州: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近年来,我市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唱响赣南特色农业品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初春时节,宁都县赖村镇赖村村蔬菜基地的大棚里生机盎然,第一茬绿油油的冰草菜叶肥厚,长势喜人。来自山东的郑同华承包了60亩土地,建成12个大棚,去年10月,他们还引进了冰草进行试种,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强则农业富。近年来,我市把产业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重点和首要任务,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调整优化农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打响赣南农产品品牌,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在崇义县长龙镇拔翠村,当地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建起光唇鱼水产养殖基地,年产光唇鱼鱼苗600万尾以上。目前,基地正在建设第二个鱼苗场,完工后年产鱼苗将达到1300万尾以上。一个个特色农业落地生根,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加快推进我市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型升级。2021年,我市粮食生产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实现十八连丰;生猪复产增养改得势头良好;新增脐橙8.87万亩,赣南脐橙品牌价值稳居全国水果类第一;新建设施蔬菜基地8.36万亩,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赣州配送分中心,新增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36个,总数达48个,增量、总量均居全省第一;全省首个富硒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获批筹建,建成富硒示范基地110个;新增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3家。农业产业化布局及发展目标坚持新发展理念,稳守粮食生产阵地,锚定建设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样板、全省富硒功能农业先行区、世界级优质脐橙产业基地、南方重要蔬菜集散地、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区、畜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农业特色产业优势区的定位,市域聚焦构建2+5+N农业产业体系(2即以绿色有机创建和富硒品牌培育为引领,5即脐橙、蔬菜、油茶、畜禽、稻米五大产业集群,N即茶叶、白莲、特色水产、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集群),县域聚焦构建1+N农业产业体系(1即一个首位产业,N即2-3个特色产业),坚持项目为王,突出补齐短板弱项,加快实施一批种业、农机、科研、加工、检测、销售、融合等重大项目,集中力量打造5+N产业集群,为建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到2025年,全市5+N产业集群综合产值达到1800亿元,培育营收超50亿元农业企业2家以上、超10亿元农业企业15家以上、超亿元农业企业170家以上,打造特色鲜明、核心竞争力强的农业全产业链条,形成主体旺、装备好、加工强、科技高、融合深、体系全、品牌响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渠道。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种集农工贸为一体的高技术水平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高度重视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尤其是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要加快发展各种形式的区域性和全国性农民专业合作社体系、农村专业协会体系;培育各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开展科技、信息、中介服务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时期,必须充分发挥农民在推动农村发展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合作组织来解决三农问题。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促进农业现代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困境的形成原因我国农业产业发展中处于龙头地位的企业也存在着融资困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通,主要是资本市场不发达;间接融资又以从政策性银行贷款为主,商业银行参与度低,各种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投放的结构不尽合理;政策性银行的资金供给结构与企业的资金需求结构不相匹配;企业发展资金需求量大,现有的银行商业信贷难以满足;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市场不完善;等等。造成以上问题短时间难以解决的原因又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现实的经济、政策环境对农业企业融资不利目前的政策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力度难以满足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而中小型企业发展更加困难。银行类金融机构提供信贷往往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农业一直不是它们投放资金的最选择。农业龙头企业要想获得足够的金融支持尚且困难,微型、小型农业企业更加难以从银行贷款,小微企业还常常被发展政策所歧视或排斥。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发展困境,国家也在不断地出台政策持中小企业发展,给予它们发展的优惠政策,还加大了财政开支对它们的支持。例如2005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联合财政部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担保融资、技术开发补贴、节能减排补贴等多种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一定数额的专项发展资金。这些努力尽管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数量众多的中小型企业而言,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融资困难的现状,这些扶持政策只不过是杯水车薪。而中小型企业往往自身的功能也不完善、抗风险的能力不高、综合信用水平比较低下,这也决定了它们很难获得信贷的支持。如果再把资金需求方限制在中小型农业企业的话,这些资金需求者更加难以获得资金的支持。在行政管理方面,规范的企业服务管理机构尚未建立。对于一般的中小企业,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下设的中小企业司能够为它们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发展意见或者提供必要的发展帮助。尽管农业类中小企业也没有离开中小企业的范畴,但是相比其他产业而言,农业类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更弱,更加需要帮助和规范。然而,目前尚未有机构为中小型农业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专门的服务。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有利于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中小企业得到支持而体现出勃勃生机。(二)金融体系运作机制和规则不利于农业类企业信贷需求的满足伴随着国有银行(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推进,资金的安全性、营利性和流动性被银行等金融机构普遍关注,金融风险的防范越来越被重视,而生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的农业类中小企业就很难获得银行的青睐。服务农业中小企业的机会成本高,导致了银行对中小型农业企业贷款存在抗拒意,缺乏创新意识,加之现有的对中小农业企业的有关信贷政策不完善,农业中小企业面临着信贷融资上的重重困难。困难首先表现在银行类金融机构在农村的营业网点大幅收缩。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深入使得这些金融机构的贷款审批权限也逐渐上收,原来的县级支行(以及以下营业点)的主要业务变成吸收存款和盘活资金。大量的乡镇营业网点被撤销,不少中心集镇已无营业点,乡镇企业和中小型农业企业无法享受到现金存取、汇兑结算、申请贷款等方面的便利,使得商业性银行对农村和农业发展的信贷支持被极大的弱化。其次,农业类中小企业不能适应当前的金融服务体系设置。长期以来,信贷配给制是银行类金融机构确定发放贷款规模的手段,具有明显的行政指导性,利率的变化不能充分体现资金的供需关系,贷款风险的控制无法通过银行调整利率来实现,本身就具有较强盈利前景的大项目和大客户反倒吸引不少的银行争相提供贷款。信贷资金供给的主要对象是大项目、大型企业,而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型企业缺乏信贷支持,金融供给结构失衡。在供给方面,现行的金融服务模式无法充分满足中小型农业企业发展的融资需要。农业发展银行开展业务的范围单一,不能充分发挥其政策性支农金融机构的作用;商业性银行对农业企业惜贷现象普遍。而农村信用社自身实力弱,在资金高效运行和信贷投入方面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承担起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任。保险金融机构经营的金融产品结构也比较单一,难以体现其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农村保险市场有待开拓。最后,支农类金融产品缺乏创新,现有的涉农金融产品结构单一,相对于其他产品而言,其服务能力也较差,难以满足农业企业发展所表现出的越来越迫切的金融需求。例如,在抵押贷款方面,大多数金融机构限定了抵押物的范围,使得可抵押物选择面非常狭窄,成功抵押率低;农业企业的资金需求具有季节性,单次资金需求规模大。农产品加工类企业在原料采购时期也需要相当大规模的资金,如果按照本企业可供提供的抵押资产进行贷款,实难满足资金需求;即便是在企业资产中,土地使用权可能无法流转,无法利用土地用权办理抵押,而拥有的机器、设备、厂房的价值可能不高,能够获得的贷款数量极为有限。另外,当前银行类金融机构对农业类企业的信用资质认定普遍是以各种指标作为参照标准,企业经营的各种定量指标占资信评估认定评分80%的权重,银行选择的定性指标占20%的权重。于是,对于那些经营规模小、财务系统不完善的农业小型企业,就更加难以获得商业贷款的支持。出于增加竞争能力的考虑,银行类金融机构在提供贷款时会充分考虑防范风险,特别是金融危机以后,银行分支机构的贷款审批权限普遍上收,贷款发放条件和程序更加严格。银行发放贷款时越来越重视对企业经营状况的考察,即便能够获得审批通过,银行也往往倾向于提供抵押和担保性的贷款。一些银行还加大了对信贷员的考核,工作人员对放款审批慎之又慎。而农业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本来就较弱,企业经营水平普遍落后,自然就难以获得银行放款。因此,除非金融系统发生有利于支农(特别是支持小型农业企业贷款)的产品创新或者服务创新,农业类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才可能得到有效的缓解。(三)农业类企业自身发展素质不高,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得到信贷支持第一,可用于抵押贷款的有效抵押资产不足。国内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企业发展规模普遍较小,固定资产存量少,能够进行抵押的资产就更少了,由于可抵押物的缺乏,加之难以寻得其他担保,农业企业获得资金的能力较低。第二,农业类经营企业在银行系统的信用评级低,自身又缺乏提高信用登记的意识。商业银行在评估放贷风险时,特别看重资金需求方的信用等级,以防范信贷风险,加强风险管理。大多数从事农产品初级加工的企业,获利空间小,信用等级很难达到银行发放信用贷款所要求的评级标准,而信用评级较高的农业企业也存在着不良贷款记录的现象,难以顺利获得贷款。第三,中小型农业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缺乏规范的财务制度。中小型农业企业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企业治理机制不健全、不规范,随意经营的现象时常发生,经营状况变化快,银行也无法实时了解其信用程度,贷款跟踪管理难度大。由于生产经营规模小,对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业务的管理具有一定的随意性,缺乏规范,并且一些小型农业企业对融资制度也不了解,信息闭塞,不能达到银行提供贷款的要求。由于这些企业本身在经营管理上的缺陷,强化了信贷融资难度。赣州市:项目化推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将赣州建设成为全国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支持赣州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我市大力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坚持规划先行,出台《赣州市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打好现代农业攻坚战,破解农业生产要素制约,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出台《赣州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明确以脐橙、蔬菜、油茶产业为主导,实施好十大产业发展工程,促进产业连线成片、聚点成群、加快升级;出台《赣州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年)》,明确建设中国中部地区蔬菜发展中心、我国南方重要蔬菜集散地、江西省蔬菜产业化发展样板区的发展定位……一系列规划和政策措施的密集出台,构建起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四梁八柱。近年来,我市用工业化理念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将着力点、突破点、引爆点集中在项目上,通过引进、实施大项目、好项目,让土地生金。10吨全南高山蔬菜直供迪拜,得益于全南县引进的龙头企业中农益康。该县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采取引进龙头企业、推行标准化生产、实行联产联销等方式,促进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去年,全南在全省县级层面率先实现蔬菜直供中国香港。我市鼓励龙头企业将规模优势发挥到农业生产和销售各个环节,通过龙头企业创新引领,促进产品升级,以深加工和精细管理实现价值链提升,带动小企业配套,延长产业链,并借助信息流打通农资采购、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等各个环节。这种工业模式嫁接到农业上,产生了令人瞩目的效果,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领导围绕项目干、部门围绕项目转、干部围绕项目忙、资金围绕项目投。我市以开拓性思维、市场化眼光、企业家意识来包装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促项目早签约、早落地、早投产,以大项目引领现代农业大发展大提升。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着力突破资金、土地、技术等要素瓶颈。去年,全市现代农业攻坚战共安排项目535个,所有项目均已开工,竣工项目500个,竣工率达93.46%;完成投资452.77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48.39%。与此同时,我市注重补齐经营模式、经营规模、基础设施、农业机械化等短板。南康区借助市设施蔬菜两中心一基地项目,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引导农户参与蔬菜种植经营,通过入股分红、基地务工、返租倒包、托管经营等模式,吸纳贫困户在蔬菜基地合作社就业,带动了一大批贫困户脱贫致富。在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方面,我市也取得不俗的成绩:顺利通过2017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省级绩效考评,石城、于都、会昌、瑞金被评为全省先进;稳步开展土地开发,完成立项121个,建设规模达5.96万亩,验收75个,新增耕地3万亩;加快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推进重点水利枢纽工程、新建水源工程、引调提水工程、防洪保安工程等项目建设,2018年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5.1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2.21万亩;大力推动农业机械化,全市农机总动力达318.25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2.60%。赣州是长江重要支流赣江和中国香港饮用水源地东江的源头。为此,我市妥善处理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实施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积极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养殖污染防治、耕地重金属污染区修复行动;完善和执行畜禽养殖三区划定,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推进非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设施提升改造,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以农业产业化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农业产业化主要指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农村产业融合是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产业联动、体制机制创新等方式,跨界优化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配置,延伸产业链条,完善利益机制,发展新型业态,打破农村一二三产业相互分割的状态,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各类主体共生的产业生态。从一定意义上说,农村产业融合可以涵盖农业产业化的内容,并在其基础上实现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的重要抓手、重要机制和重要平台,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发展富民乡村产业,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需要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以农业产业化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产业化,需要通过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和示范引领,扩大农户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形成一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同时,农业龙头企业可以凭借较高的管理效率和较强的市场营销能力,带动其他主体共同发展,将产业链各主体打造成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促进各类主体融合共生。推动资源要素融合渗透、优化配置。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农业生产者和现代企业的双重作用,有利于促进资源要素融合渗透。一方面,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农业生产者,通过自建基地或者利用产业化组织模式建立订单基地,可以对接传统农业资源;另一方面,农业龙头企业具备现代企业所应具备的理念、先进技术等。农业龙头企业兼具双重角色的特征,有利于推动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要素融合。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农业龙头企业依托农产品加工环节,可以向上游延伸、向下游拓展,在纵向环节的融合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从实践看,农业产业化本身就是不同产业环节的融合。出于保障原料质量、提高产品品质的考虑,农业龙头企业为农户、家庭农场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示范引导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农渔结合、农旅结合,在一二三产业的横向融合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为保持市场竞争力,农业龙头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秉承价值提升理念,从各个环节挖掘增值空间,实现价值链提升。密切各主体利益关系,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农村产业融合与农业产业化都是基于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各相关主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二者的理念是高度一致的。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通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密切利益关系,督促农业龙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增强农民的获得感,让农民切实享受更多的增值收益。催生农业新业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挥产业链各主体的比较优势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有助于孕育、催生和丰富农业新业态。农业龙头企业紧跟科技发展,洞察消费趋势,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实行互联网、集约化发展等现代经营模式,有利于创新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在生产环节,发展定制农业、创意农业、工厂化农业等,将农业的边界扩展到更广范围;在营销环节,发展电子商务、直销配送、众筹认购、体验营销等,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在资源利用环节,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等,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共赢。赣州:下好产业先手棋奏响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