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慢性腰肌劳损_第1页
十慢性腰肌劳损_第2页
十慢性腰肌劳损_第3页
十慢性腰肌劳损_第4页
十慢性腰肌劳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慢性腰肌劳损

一、概述慢性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腰背肌筋膜炎”,主要指腰背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疲劳性损伤,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引起腰背部一侧或两侧的弥漫性疼痛的一种病症。

二、病因病机(一)疲劳性损伤:(二)延误治疗或反复损伤:(三)腰脊柱先天性畸形:(四)寒湿外袭:(五)久病体虚或素体虚弱者:

三、临床表现(一)腰部疼痛:有长期腰痛史反复发作的腰背部疼痛,呈钝性胀痛或酸痛不适,时轻时重,缠绵难愈。休息、适当活动或经常改变体位姿势可使症状减轻。劳累、阴雨天气、受风寒湿影响则症状加重,腰部喜热怕冷局部皮肤感觉迟钝或粗糙感。(二)腰部活动:腰部活动基本正常,一般无明显障碍,但有时在活动时有牵掣不适感。不耐久坐久站,不能胜任弯腰工作,弯腰稍久,便直腰困难。常喜双手捶击或叉腰等动作,以减轻疼痛。(三)急性发作时,各种症状明显加重,可有明显的肌痉挛,甚至出现腰脊柱侧弯,下肢牵擎作痛等症状。四、检查(一)压痛点:腰背部压痛范围较广泛,压痛点多在骶髂关节背面、骶骨背面和腰椎横突等处。轻者压痛多不明显。(二)重者伴随压痛可有一侧或双侧骶棘肌痉挛僵硬。(三)X射线检查:除少数可发现腰骶椎先天性畸形和老年患者椎体骨质增生外,多无异常发现。五、治疗

(一)治疗原则:舒筋活血,温筋通络,解痉止痛。(二)取穴及部位:肾俞,腰阳关、大肠俞、八、秩边、委中、承山及腰臀部。(三)手法:滚,按,揉,点压、弹拨、擦法及被动运动。

(四)操作方法:

1.循经按揉法:患者俯卧位,医者先用深沉而柔和的滚法、揉法沿两侧足太阳膀胱经从上向下施术5~6遍,然后用双指按揉腰部两侧华佗夹脊从腰1至腰5反复施术3~5遍,再用掌根在痛点周围按揉1~2分钟。

2.点穴通经法:医者以双手拇指依次点按两侧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膀胱俞、志室、秩边等穴位,每次0.5~1分钟,以酸胀为度。

3.弹拨腰肌法:医者用单手或双手拇指在患处与肌纤维垂直方向上作弹拨,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连续弹拨1~2分钟。

4.腰部斜扳法:患者侧卧位,医者与患者面对面,施腰部斜扳法,左右各一次,再仰卧位,作屈髋屈膝被动运动,以调整腰椎后关节紊乱。

5.活血通络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掌擦法直擦腰背两侧膀胱经,横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达活血通络之目的。最后用桑枝棒拍击腰骶部,结束治疗。局部怕冷或酸痛明显者可在患部加以热敷以温经散寒通络止痛。六、按语

(一)推拿治疗本病有较好疗效,但关键是要消除致病因素,即改变原来的腰部超负荷现象,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二)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纠正习惯性姿势不良,尽可能变换体位,勿使过度疲劳。

(三)睡硬板床,同时配合牵引及其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