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元的支付宝红包去哪了?
质疑一:发红包雷声大雨点小错过去年发红包机遇的支付宝,今年早早蓄力筹备抢红包活动。根据支付宝官方此前公布的春节红包计划,从小年(2月11日)到正月初一(2月19日),支付宝会与品牌商户一起向用户发放价值约6亿元的红包。其中,现金红包超过1.56亿元,购物消费红包约4.3亿元。这让亿万支付宝用户充满了期待。“倒计时:3、2、1,开始!”2月11日上午10点整,支付宝红包准时送达到用户的手机客户端页面,率先开抢,拉开了今年红包漫天飞舞的大幕。然而,当第一轮抢红包活动结束时,相当一部分用户发出的却是不满与质疑声。“这一轮不是有1000万元的现金红包和1亿元的购物红包吗,为什么我一个都没抢到?”“我抢到了一张优惠券,你们有谁抢到现金红包没?”“我抢到了现金红包!但是只有1元,说好的大额红包呢?”……面对这些质疑,支付宝钱包当天在其官方微博上回应称:“今天上午10点的抢红包活动,因为在第一秒涌入了太多人,触发了系统的限流保护措施,造成了部分用户没有抢到红包。”同时,支付宝钱包还回应,由于很多人没有抢到红包,当天上午的抢红包活动还有300万元现金红包没有发放出去,这部分资金将全部投入当天下午4点的红包资金池,并且将追加1200万元红包预算、同时这一次取消所有购物红包,以示诚意。面对抢红包活动刚上线即遭遇问题的尴尬,支付宝公关部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活动开始时,用户的热情超出预计,太多人同时涌入,导致了一些卡顿的小问题。这些问题很快就被解决。另外,一些用户之所以对抢不到红包或金额太少产生质疑,还存在一个心理预期的问题。“支付宝的新春红包活动,确实是拿出真金白银回馈用户的。虽然我们发出的现金红包和购物红包总价值达到6亿元,但考虑到全国几亿用户同时在线开抢,人均能抢到的红包可能就没有预期的那么高;再加上网速、手气等因素,每个人是否能抢到、能抢到多少红包,也是有所差异的。”该工作人员表示。IT互联网记者社区“山寨发布会”创始人阳淼对此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可能是由于支付宝在活动开展前的运营上准备不足,没想到会有数量如此庞大的用户来参与抢红包的活动:“参与的人多了,中奖率就会降低、红包额度也会变小,由此带来的用户体验问题,是支付宝应当考虑的。”质疑二:中奖者信息是否应披露以示公正有了第一轮抢红包的经历,无论是商家还是用户,都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之后几天更加猛烈的“红包雨”了。而随着节日的进行、红包的派送,又一个问题接踵而至:日常抢到的都是些几毛钱、几块钱的小红包,那些商家们宣称的4999元大额红包,究竟有没有人抢到呢?类似于支付宝这样发出红包的企业,是否应当对其红包活动的详细数据、特别是大额红包由谁抢得等信息进行披露公示?就此问题,法治周末记者询问了支付宝公关部的相关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表示,支付宝此次发红包的活动是公司回馈用户的商业行为,相关数据是否公开,公司会从商业的角度上进行考量;至于所发出的红包都由谁抢得,由于涉及到用户的个人隐私问题,从保护用户信息安全的角度出发,将不会对此类信息公开。对于这种说法,业界专家则有着不同的看法。阳淼表示,具体到抢红包活动中的个人中奖情况,确实会涉及到很多个人隐私,相关企业没有必要进行公开:“哪怕是彩票中奖也不会公布中奖者的个人信息,这种做法是有先例可循的。在互联网领域,用户隐私是最高要义,并没有强制性的规定要求必须公布抢红包者的个人信息。”北京市律师协会信息网络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孙彦律师也认为,从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角度出发,消费者没有权利要求相关企业公布他人中奖的详细信息;不过,如果因涉嫌存在虚假宣传、与实际不符的情况,由工商等有关行政执法部门介入展开检查,是有权获取相关信息的。而在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秘书长胡钢看来,这个问题涉及到相关企业的商誉问题,完全可以回应消费者的疑问,以此证明红包活动的真实性:“在公布相关信息时,可以对中奖当事人的具体信息进行模糊处理,从而做到隐私保护和信息公开的两全。”质疑三:企业红包若造假可否维权胡钢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用户对于互联网企业所发红包真实性的质疑,实际上暗含着另一个更大的法律焦点:如果相关企业在红包活动中存在造假情况,有可能引发不正当竞争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胡钢介绍,互联网企业在春节期间密集开展的红包活动,其本质是有奖销售行为,应当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制。“互联网企业向不特定的用户发送红包,普通用户看似不用额外付出什么就可以通过抢红包来获得现金和相应优惠,但实际上,其中有一个潜在要求是,用户必须下载、安装该企业发红包所依托的客户端软件。这样看来,抢红包就像企业设置的抽奖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来宣传、推广其软件,从而增加用户,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规定的有奖销售模式。”胡钢说。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各家互联网企业的最大金额红包为4999元——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于抽奖式的有奖销售规定,最高奖的金额不得超过5000元.胡钢表示,有奖销售是一种正常的营销策略,只要企业推出的产品和服务是真实、有效的,开展有奖销售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就是一种正当的商业行为,无可厚非:“但如果在此次红包活动中,企业发出的红包在事实上存在虚假成分、存在不公平的情况,则与现实中开展有奖销售一样,有可能存在构成消费欺诈、侵犯消费者权益、开展不正当竞争等风险。”胡钢认为,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有奖销售,进行传统的抽奖也好、利用红包形式也罢,最大的原则在于保障公平、公正、公开,任何参与者在遵守抽奖规则的情况下拥有平等参与的机会与权利:“否则,消费者可以向工商部门进行投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联手各地的通信管理局对存在欺诈的企业进行行政处罚。消费者也可就存在的欺诈情况,提起民事诉讼进行索赔。”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这就意味着,如果某家企业在发送红包的过程中存在虚假行为,所有参与抢红包活动的用户,都有权获得至少500元的赔偿。考虑到数量庞大的用户在春节期间参与了抢红包活动,这个惩罚金额将会十分巨大。”胡钢表示。质疑四:乌龙红包如何追责除了今年兴起的互联网企业向用户发红包以外,用户之间利用支付宝、微信等工具相互发红包的情况也依旧延续了2014年的火爆。胡钢表示,用户之间发的红包,实际上是利用互联网企业相关软件所提供的信息技术开展的一项服务。而在现实中,这项服务的开展也遇到了不少法律问题。今年支付宝推出了一项“接龙红包”的新玩法:用户可以将钱存进接龙红包中,从而生成一个红包链接和口令,由朋友猜测红包中的金额,该红包链接可以在用户之间流转,由猜中的人与转发链接的人一同平分红包。就是这种接龙红包,引出了不少事端:有用户反映,其发出的5000元接龙红包没有被妻子猜中;虽然该用户与妻子并没有将这个接龙红包的相关链接以及口令传播出去,但本应退款的红包却被6个陌生人猜到、并瓜分领走。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事后支付宝已先行赔付了该用户的红包金额5000元。像这种红包发错对象闹乌龙的事情,也存在于一般朋友间发送的红包中:通过支付宝给朋友发红包,可以利用读取手机通讯录中联系人的对应支付宝账号进行。然而有用户发现,一个朋友的手机号,有时会对应好几个支付宝账号,其中的一些支付宝账号并不是自己朋友的、而是并不认识的陌生人的,一不留神就会将红包发错对象。支付宝公关部工作人员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接龙红包中出现的陌生人领取的情况,可能是在理解上有所不同。接龙红包需要在朋友间进行传递,可能经过几个朋友圈层的传递,最终猜出接龙红包的链路上,可能有自己不熟悉、但的确是朋友的朋友的情况。直接被陌生人领走的情况,是极其罕见的极小概率事件。8位数字的口令+实名用户参与+口令输错三次即被锁定,这些举措基本避免了红包被陌生人领走的情况。对于出现的极少数被陌生人领走的情况,很有可能是红包口令在无意间被分享并传播出去,而被陌生人得知。而有关一个手机号对应不同支付宝账号的情况,该工作人员表示,这种情况是由于移动运营商对于手机号二次放号所导致的。“有些用户此前利用手机号注册了支付宝账号,在换号后,之前的手机号码使用人没有注销掉绑定的支付宝账号,那这个支付宝账号也就一直绑定在这个手机号码上;而这个被更换的手机号,运营商在经过3至6个月的冷冻期后,就会再提供给其他用户使用,因此就出现了这种手机号绑定了其他支付宝账户的情况。”该工作人员说。无论是接龙红包还是普通红包中出现的乌龙,如果用户将红包发错了对象,是否可以追讨回红包中的金钱呢?胡钢表示,发红包的行为,从法律上来说是一种赠与行为,在赠与物的所有权转移之后,一般情况下是无法撤销的,即不能收回发出的红包。孙彦也表示,对于这种已经交付了的赠与行为,想要追讨回错发的红包,十分困难。但他表示,如果用户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错发给陌生人的红包存在重大误解,并不是其真实的意思表示,可以考虑通过不当得利制度来尝试追讨红包。红包为什么这样红微信联合各类商家推出春节“摇红包”活动,送出金额超过5亿元的现金红包,以及超过30亿元的卡券红包;支付宝向与品牌商户一起向用户发放约6亿元的红包:其中,现金红包超过1.56亿元,购物消费红包约4.3亿元;QQ宣布在春节期间通过手机端发放30亿元卡券红包;新浪微博表示准备了总价值高达10亿的“红包盛宴”;百度通过手机百度发出超过30亿的红包;京东发出10亿元红包……看到这一家家公司开展红包活动的宣传信息,我们不禁会问:红包今年为什么这样红?“处于一线的互联网公司几乎都参与了今年的红包活动。”速途网副总编兼速途研究院执行院长丁道师说,“红包热是2014年微信首先带动的,其他互联网公司从微信的经验上都看到了非常丰厚的回报——通过红包活动,能够快速、方便、廉价地获取具有支付能力的用户。”丁道师介绍,对于互联网领域的企业来说,一名具有支付能力的用户,其平均获取成本大约在100元左右;而通过红包的形式来吸引这种用户,效果非常明显。“红包是钱,但其核心要素并不在于钱,而是在于社交、在于用户利用红包这种形式进行情感的沟通与传递。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各家互联网公司都希望借助红包活动一炮而红,而事实上,它们也确实在春节期间借助红包获得了非常高的关注度和曝光量,从这一点上来说是十分成功的。”丁道师表示。IT互联网记者社区“山寨发布会”创始人阳淼则认为,移动支付可能是每个互联网公司下一步发展的重中之重;红包这种形式,与春节民俗、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特点能够充分结合,让用户可以自然而然地使用移动支付,所以各大互联网公司都比较重视。“这次春节期间各大互联网公司开展的红包活动,无论是借助春晚‘摇一摇’、或者是亲朋好友之间发红包,都能够让原本对互联网支付不了解、不知道的用户能够接触到这个新生事物,做了一次非常成功的宣传。”阳淼感慨。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秘书长胡钢也十分看好类似于红包活动这样的模式:“红包活动吻合了我国春节期间特定的节庆文化,满足了大众的心理需求,是挺好的一件事,并且可以看到总体来说运转得也比较顺畅。这是整个互联网行业为大众营造的一种喜庆的氛围、一次成功的尝试,我相信这种模式未来会持续存在。”胡钢认为,一个更大的意义在于,利用节庆红包这种传统民俗活动发放现金、优惠券等,结合当下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将其拓展到整个互联网服务、商贸领域,从而能够促进消费的稳步增长,促使传统行业的格局调整。胡钢同时也提到,今年由于大量互联网企业参与进来给用户发红包,形成了一场大规模的有奖销售,就不得不思考其中可能涉及到的法律规制问题,如不正当竞争、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对于这些潜在可能出现的问题,阳淼表示,对于一项新兴的互联网服务,在运营中总是会出现一些纰漏,我们可以要求企业去不断改善;但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应当抱着支持创新、鼓励创新的态度去看待这样的新生事物。而除了这些潜在的法律值得关注以外,还有一个话题也随着抢红包的火热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当大家都埋头对着手机“戳”红包时,是否会冷落身边的亲友呢?在丁道师看来,事实可能并不像人们所担心的那样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