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社会主义革命20160323_第1页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20160323_第2页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20160323_第3页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20160323_第4页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2016032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现代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在)两个阶段: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年)为界,世界现代史可划分为两个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两极格局下的世界主要内容: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两种社会制度竞争共处;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加速发展第一阶段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资本主义政策调整时期(1917~1945年)阶段特征:政治:十月革命爆发使社义的理论变为现实,在社义建设中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资义进一步发展,经济大危机后走上不同政治道路经济:资义国家经济发展经历繁荣—大危机—趋于稳定的进程,不同程度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成为工业化国家。思想文化:凯恩斯提出国家干预经济思想,文学、艺术呈现向现代形态过渡特征,反传统色彩浓厚。国际关系: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经济危机下关税大战、法西斯国家对外扩张,世界动荡不安。第一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应该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马克思一、十月革命:社义由理想变为现实1、背景材料一一战前夕,各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所占比例623451美35.8%德15.7%英14%法6.4%俄5.3%其他按人均计算,俄国的钢产量仅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6,法国的1/5。国民经济人均收入只有美国的1/7。1903年外债30亿卢布,1914年达60亿卢布.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垄断组织已分布于各工业部门,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无产阶级在全国人口中占少数,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1%。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1901年,西欧资本家向俄国工业和银行投资约10亿卢布,控制了俄国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俄国经济实力最弱。《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绘于19世纪后半期的俄国)材料二

1910年经济罢工有214次,政治罢工8次,l914年经济罢工迅速上升到1370次,政治罢工达1034次,参加者近10万之众。

根据俄罗斯最新统计资料,1907年各种形式的农民反抗达179次,1914年发生1046次。材料三

因为参加一战,在1917年,农村男劳动力减少47.4%。粮食收获量减少1/4。参战造成300万难民无家可归,缺衣少食。很多人在战争中断送生命、受伤致残和死于瘟疫。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人民所受的灾难极为深重。有大约1400万壮丁,先后被驱赶去服兵役。到1917年初,战争已经夺去了俄国数百万人的生命。那时候,俄国生产遭到破坏,粮食供应紧张,广大人民饥寒交迫,陷于绝境。“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列宁时间罢工资料参加人数1914.8---12月68次3.5万19151000次54万19161500次100万催化剂:“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1、十月革命的背景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经济相对落后于欧美资本主义强国。一战使俄国人民蒙受灾难,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主观条件:布尔什维克党建立,列宁主义诞生。2、十月革命的进程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事件十月革命二月革命倒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事件抛幻想十月革命现曙光二月革命时间口号地点任务结果性质1917年3月彼得格勒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打倒沙皇”,“面包与和平”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四月提纲:提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指明革命的方向、前途1917年4月,列宁回到了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的会议上指明了俄国革命的方向:目前俄国革命必须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任务。俄国的形势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通过无产阶级政权去实行土地改革,并提出退出战争——《四月提纲》七月事件标志: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表明:无产阶级夺权方式由和平夺权转向武装夺权。1917年7月,工人和士兵举行反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游行示威遭到血腥镇压十月革命

彼得格勒工人,士兵武装起义,攻打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响起进攻的号炮。3、十月革命的胜利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满足了人民的和平要求《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

政治上外交上经济上满足了人民的土地要求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对现代化道路的积极探索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宣告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1920年共产党宣传画“列宁同志清理地球的垃圾”试比较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思考为何前者失败后者成功。A、有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B、二月革命后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

C、广大的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通过了解十月革命的过程,总结出十月革命的道路,与中国的革命道路有何不同?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首先是在城市取得的,再由城市扩展到全国乃至广大农村,这就是“城市中心论”。中国的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必须按照本国的国情来制定政策,而不能照搬别国经验。4、十月革命历史意义对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阶领导的社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义工业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对世界开辟社义发展道路,打破了资义一统天下的局面,鼓舞和推动了各国无阶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对人类历史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义革命开辟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归纳社义运动的发展趋势: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归纳工人运动的发展趋势:①工业革命后兴起,并不断发展自发到自觉争取经济利益斗争到争取政治利益的斗争走向国际联合科学理论指导出现政党,进行合法斗争②客观推动资义国家民主政治发展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三阶段初期(列宁时期1917—1924)斯大林时期(1925—1953)改革时期(赫、勃、戈时期1956—1991)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改革——受挫——解体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国内叛军外国干涉军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杰米扬·别德内依非常时期(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1、非常时期——苏维埃政权陷入重重包围(背景)(1)内忧:国内反动势力叛乱。(2)外患:协约国武装干涉。(3)经济:粮食奇缺,经济极端困难。

列宁说:“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起初,几乎没有实验的机会,因为生存斗争比其它任何事情都重要。”——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祖国母亲在号召!

1918年9月,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的口号下,苏维埃共和国把各项工作都转入战时轨道。

你参加红军了吗?

非常政策: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非常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1)农业:余粮收集制——解决粮食这一最紧迫的难题;(2)工业:国有化,实行高度集中管理;(3)产品分配: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4)劳动制度: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强制性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质:否定市场、货币以及商品经济,用行政和军事手段干预经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探究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直接目的:解决战争的危机,巩固政权。根本目的: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探究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合作探究:

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1921年列宁《论粮食税》积极影响:适应战时需要,保证战争胜利,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农民:“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材料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士兵:“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陈新明《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1920年底,在经历了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之后,人民连面包、衣服和肥皂等生活必需品得不到保障。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摘自教材p.131消极:挫伤农民的积极性1920年苏俄发生的示威游行消极:引发经济危机消极:引发政治危机它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捍卫了十月革命的成果。积极方面

不符合客观价值规律,挫伤了农民利益,引发了全国范围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它不是向社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消极方面5、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

“非常时期”严峻的形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非常政策”

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普拉东诺夫著)中有这样一段话反映了当时农民的心情:“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都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在1920年,苏俄农民中还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没有停止?没有。为什么不停止?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请思考: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苏维埃政府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根本目的是什么?能不能实现这一目的?许多领导人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当做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强化余粮收集制,农民不满,工人罢工,水兵叛乱。

1921年,苏维埃俄国谷物播种面积仅为战前的86%。1920年全国谷物产量为10亿普特,比1917年下降了33%,比1913年下降了55%。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士兵暴动农民暴动工人罢工革命的三个阶级站在一起:工人、农民、军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

“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阵地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列宁全集》

列宁开始重新思考一条新的探索之路……1、背景(二)新经济政策

2、标志:列宁在1921年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推行国有化贸易取消自由贸易分配实物分配制固定的粮食税国家资本主义按劳分配恢复自由贸易3、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公有制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4、新经济政策实质:“新”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指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它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于国家的性质。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国家资本主义为国家所承认并受国家监督,它有利于资产阶级和反对无产阶级。它实际上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是变相的私人资本主义。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国家资本主义在中国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要之路”。现阶段,我国和外国资本家合作经营的企业也属于国家资本主义。1921年,23岁的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为苏俄带来了大批急需的医疗设备。但列宁告诉他:“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车轮再次转动起来。”福特汽车嘎斯汽车思考:在新经济政策的推动下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出现了怎样的新变化?探究活动:新经济政策(面对现实的实验)借助资本主义的某些因素发展社会主义!

1921年8月,苏俄著名象征派诗人勃洛克开枪自杀,他的遗嘱中有这样两句小诗:“看,莫斯科忍受饥饿,从前整洁美丽,而现在是买卖投机。”大批共青团员退团,共青团在两年之内失去了一半团员。也有很多共产党员退党。这些人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无法理解新经济政策,认为新经济政策背叛了十月革命的理想,背叛了马克思主义,是严重的倒退。他们想不通!探究活动新经济政策(面对现实的实验)

情景一:新道路的艰难情景再现新经济政策是向资本主义的“后退”吗?小组讨论提示:从该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目的和效果等方面来思考。

面对如此强大的压力,列宁并没有后退,他反复耐心地告诫同志:“你们怀着美好的共产主义理想,但是你们想从这一层一下子跳到顶层去不行,小心一点,一步一步地干吧。”列宁不停地向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发表演说,写文章说明到底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新经济政策。他认为无产阶级应当有这样的胆识,“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用资本家捡来打我们的砖头建设共产主义!我们没有别的砖头,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情景二:新道路的艰难情景再现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坚持公有制经济的前提下,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恢复资本主义,充分利用其在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的长处,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从而使社会主义逐步战胜资本主义。探究思考25、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什么?恢复经济,解决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直接目的)(根本目的)

由于实行新经济政策,耶戈列夫斯克地方农民的积极性迅速提高,这是他们在踊跃交纳粮食税(1922年)6、据材料和教材P133表格分析说明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历史意义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国家工业化打下坚实的工业基础巩固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两种政策的特点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特点管理方法、手段所有制形式用军事和行政手段管理社会经济单一的公有制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进行生产在公有制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并存从社会主义探索角度来讲: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来管理社会经济,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通过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恢复社会经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实际上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6、新经济政策的历史意义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国家工业化打下坚实的工业基础巩固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新经济政策实际上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探究思考1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评价新经济政策。理论视角:新经济政策是在什么理论指导下?实践视角:考察的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1、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2、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正确途径;恢复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

“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列宁主义(帝国主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直接进入失败逐渐过渡探索成功国内战争内忧外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企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物配给制巩固政权但激化了矛盾经济危机政治危机新经济政策固定粮食税国家资本主义实行自由贸易按劳取酬工资制恢复了国民经济课堂小结1922年苏联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情感体验:列宁的逝世后,代之而起的是一位“钢铁般的人”斯大林:意为“钢铁般的人”,他出生与格鲁吉亚一个鞋匠家庭。20岁时候,就成为了一位职业革命家。1905年,他第一次见到列宁,从此成为了列宁的支持者。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

时期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它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丘吉尔

斯大林模式曾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成为制约苏联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最主要因素。三、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1926年开始)1.背景:(1)内因——加强国防力量维护民族独立(2)外因——资本主义包围,形势紧张。2.提出: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都可以蹂躏它。”3、特点(1)优先发展重工业“苏维埃的国家工业化方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方法根本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都是从轻工业开始。——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实行工业化。”

——《斯大林选集》(下卷)(2)追求高速度

材料1:“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材料2:“为把我国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总共用了约13年的时间”(3)依靠本国力量积累资金;斯大林认为,工业化资金只能靠内部积累,内部来积累主要要来自农业,所以,他就明确提出一个贡税论,就是说农民除了交粮食、应该交的国家任务之外,在工业品上,他要把工业品的价格定得更高一些,然后这样让农民买东西的时候付出更多的钱,就是说通过这样一个方式来积累工业化的资金。

以工农业“剪刀差”方式来积累工业化资金,意味着此前为保护农民利益而推出的新经济政策将被舍弃。斯大林说:“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

激动人心的“一五”计划

主席台上挂着大幅的苏联地图。报告人每提到一项建设工程,在地图上相应的地点就会亮起一盏小灯。等到报告结束时,苏联地图上已经布满了五颜六色的灯光,1000多个迷人的亮点闪烁着。苏联的五年计划名称时间主要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第三个五年计划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要工程之一——第聂伯河水电站1928-1932年工业迅速发展1933-1937年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被打断一个永恒的话题——

一份骄人的答卷

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经济发展表4、成就: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跃为强大的工业国,为二战中击败法西斯奠定物质基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斯大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

-----这就是计划经济

光芒背后

材料一:一五计划几项重要指标完成情况1928年一五计划初步方案一五计划最佳方案实际完成数煤(万吨)3550680075006440石油(万吨)1160190022002140生铁(万吨)3388001000616钢(万吨)4308301040592棉织品(亿米)26.78576226.94

1.从实际完成数看,初步方案和最佳方案哪个更符合实际?这反映了苏联经济发展中什么问题?2.根据材料,分析苏联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光芒背后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

材料一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斯大林在苏联工业化时……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农民不但要缴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要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价格剪刀差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3/4,私人土地虽然只占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牺牲农业,农业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

苏联官员告诉农民们种什么,何时种,而农民们则宁愿在自己的私人土地上辛勤劳作,因为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耕种,然后在市场上买到高价,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产品。农业集体化政策压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想想我国哪一时期的经济建设也是这样?这对那我们现在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苏联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依靠增加投资,扩大基建规模和能源、材料与劳动力消耗的粗放经营:1929至1940年,苏联基本建设投资年平均增长17.9%,比上述国民生产、国民收入和工业的年平均增率高。在资源的消耗方面,到80年代,与美国相比,苏联生产相同国民收入所消耗的电力是美国的1.2倍,钢1.9倍,石油2倍;

——董大业《新教材的学术背景与疑难解析》5、存在问题: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工业化最大的牺牲者是农业和农民

“党直截了当地说:这件事情需要有重大牺牲,如果我们真想达到目的,我们就应该公开和自觉地忍受这种牺牲。

失去财富——失去土地——失去自由——失去生命——

(贡税+剪刀差)

(强制集体化)(城乡分治)(大饥荒、消灭富农冷酷的法律)(二)农业全盘集体化(1927年开始)在农业方面,五年计划要求土地集体化。很多农民,特别是富农反对集体农庄,因为他们必须以与几乎一无所有的贫农相同的条件加入农庄。有时候,富农们会烧毁集体农庄的房屋,毒死耕牛,散布谣言吓走其他农民。苏联政府进行了报复,将成千上万户富农赶出村庄,把他们关进监狱和西伯利亚劳动营,到938年时,几乎所有农民的土地都被合并到242400个集体农庄和4000个国营农场中去了。探究思考:1、联共(布)何时提出农业集体化方针?2、为什么富农反对,苏联政府仍执意实行农业集体化呢?(二)农业全盘集体化:1927年开始落后的小农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满足工业化对粮食、原料、资金的需要(直接)1、提出: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2、原因/目的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根本)“党直截了当地说:这件事情需要有重大牺牲,如果我们真想达到目的,我们就应该公开和自觉地忍受这种牺牲。”“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3、特点集体化强制性牺牲农业实现工业化,导致农业长期落后探究:农业集体化的成败

笑容的背后会是什么呢?

有的同学说,农业全盘集体化使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且为工业化提供了必须的粮食,是成功的;

有的同学说全盘集体化没有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而且农业生产没有得到提高,所以是不成功的;

还有的同学说集体化消灭了富农,这是值得肯定的。这些说法对不对?你能提出更合理、更全面的观点吗?材料:在苏联农村中,从1927年7月到1930年,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集体农庄幸福的快乐的少女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农民在集体农庄用餐4、评价①是实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次尝试;推动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②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创造了便利条件③没有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探究与启示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毛泽东在此主要总结了苏联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只注意改善人民生活而不注意发展生产C、农业集体化主要是为了配合工业化,从农民身上夺取过多D、农业全盘集体化过程中出现了过火的行为C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启示:1、变革生产关系要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2、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3、必须高度重视农业,正确处理好农业与工业的关系,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片面发展的经济》这幅图反映了30年代苏联经济建设中的什么问题?学习思考经济发展不协调

**苏联经济发展问题:农轻重比例失调粗放生产,不重质量牺牲农业,导致农业长期滞后(三)斯大林模式确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1、1936年宪法标志斯大林模式确立2、特点经济方面:高度集中、计划经济、排斥市场、优先发展重工业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思想文化方面:高度集中、思想单一、压制创新……**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斯大林传》:是列宁在世时,唯一的最可靠的助手。《真理报》发表文章:斯大林是“列宁最好的学生,是从列宁主义中脱胎而来的,党的骨就是他的骨,党的肉就是他的肉。”“斯大林已不是人,而是神,是人类最伟大的天才。”基洛夫被暗杀——苏联“大清洗”的导火索布哈林临终遗言:“同志们,你们知道,在你们胜利地走向共产主义的旗帜上,也有我洒的一滴血.”布哈林列宁说:布哈林是革命的金娃娃。

当年著名的列宁遗嘱中提到了6位苏共领导人,最后除斯大林外,另外5人——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皮达科夫,全部在三次大审判中被处决(托洛茨基因流放海外缺席审判,但后被刺杀)。

领导十月革命的第6届中央委员会成员中有2/3被枪决;11大中央委员会的27人有20人被枪决;15大政治局的7人,除斯大林外,6人被枪决或暗杀;第1届苏维埃政府的15名成员中,除5人已去世外,除斯大林外的9人全部遭枪决。

1936-1938年间,苏共一半的党员——约120万人被逮捕。有人总结,列宁创建的党被斯大林消灭了。

热情高涨的人民群众进入了相互检举揭发阶段,苏联各地都遍布着大大小小骇人听闻的阴谋和犯罪。不过,对普通人来说,更多时候,是一辆黑色轿车停在楼下,他们战战兢兢等待那个恐怖的敲门声,最后惊喜地发现,原来是邻居一家从此消失。

大清洗在苏共塑造了一种恐怖文化,党的干部不敢多人共乘一辆汽车,因为容易被怀疑为阴谋聚会,他们不敢也不会有真正的私人友谊。除了斯大林,他们不敢邀请同事到自己家吃饭。——到斯大林家吃饭也令人胆战心惊,虽然谁都渴望那个位置,但正如布尔加宁所说:“你永远不知道从那座位离开后你会去哪里?是回家还是监狱。”

大清洗完成了苏共的政治大换血。列宁时代的苏共党员,相当多数是理想主义者,他们虽然对管理一个国家并无经验,但对建设一个理想社会却充满热情,他们有着老布尔什维克朴素的正义感和对党的忠诚。

到了1939年,苏共党员干部中,80%是列宁死后才加入苏共,他们是通过斯大林修改过的历史和各种宣传物品教育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在他们的心目中,除了列宁和斯大林,早期革命领袖几乎全是叛徒。**在军队方面,据苏联方面统计的数字:5个元帅中3人被处死;5个一级集团军司令员中3人被处死;12个二级集团军司令员全部被处死,67个军长中60人被处死,199个师长中136人被处死,397个旅长中221人被处死,456个上校中401人被处死。......到1940年初,70%以上的师长、70%左右的团长,60%的兵团部队政委和政治部主任都是任职只要一年左右的新人。**1941年1月9日希特勒在高级纳粹将领会议上谈到准备进攻苏联时说:“他们根本没有合格的统帅了。”

1937-1938年的大清洗,目前可信的保守数字是,有不少于157万人被判刑,约69万人被枪决,约70万人被关进劳改营,在监狱、劳改营中死亡的人数不详。

而古拉格(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简称)披露的档案资料表明,1940年,古拉格一共保留了800万人的资料,到1953年,则不少于1000万人。这意味着,整个斯大林时代,大约有1000万人被送进古拉格。

每个苏联人是生还是死,都取决于“仁慈的父亲”斯大林的一支笔。前苏联历史学家伏柯格诺夫发现,1938年12月12日斯大林在30份名单上的签字记录。他全部签署了“同意死刑”的意见,但名单上的5000人,此时还没有被正式审判。

1937年8月至1938年10月间,莫斯科有4万余人被处决,至少2万人丧身此处,最多的一天,这里处决了562人。遇难者主要是农民、工人和旧时代遗留下来的“残渣余孽”——神职人员和部分沙俄贵族后裔,也有令我们“意外”的人,比如著名苏联英雄卓娅的父亲。一开始,行刑队用铁锹手工掩埋尸体,后来不得不动用挖掘机掩埋尸体。

2007年10月3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前往莫斯科南郊“布托沃射击场”的大清洗纪念地,悼念死于斯大林大清洗的遇难者。普京是对大清洗历史正式表态的第一位国家元首,俄罗斯人为此已经等了整整70年。

3、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功绩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成为工业强国;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借鉴。局限高度集权;缺乏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曾在初期和战争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是苏联解体的根源。结论政治:思想:个人崇拜严重、压制学术思想的创造性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造成企业效益低下;牺牲农民利益,使农业生产力低下七十多年前的观察泰戈尔的判断:“这种疗法不能持久”

----《俄罗斯书简》(1930)罗曼.罗兰的困惑:两个不吻合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