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医学节肢动物类群简化版_第1页
主要医学节肢动物类群简化版_第2页
主要医学节肢动物类群简化版_第3页
主要医学节肢动物类群简化版_第4页
主要医学节肢动物类群简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要节肢动物类群LearnOurOldHarassersMajorMedicalArthropodGroups重新进入大众视野的虫媒病2009年浙江义乌登革热爆发疫情;2010年中国中部地区蜱传疾病疫情;2010年广东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疫情;…………Emergingandre-emergingarthropod-bornediseases重要的医学节肢动物类群昆虫纲;蛛形纲;甲壳纲;唇足纲;倍足纲;第十五章昆虫纲蚊蝇蜚蠊蚤其它昆虫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类群;节肢动物门中最大的一个纲;与人类经济和健康关系密切最重要的医学节肢动物昆虫纲(Insecta)躯体分头、胸、腹3个部分有的种类有翅头部1对触角胸有3对足动物界>无脊椎动物类>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虫体分头、胸、腹3部。头部着生触角1对,具有感觉和取食功能;胸部有足3对,具有运动功能。腹部包含生殖系统和大部分内脏。昆虫纲33个目,水生或陆生。昆虫纲中与医学有关的有9个目,重要的医学昆虫有蚊、蝇、白蛉、蚤、蚋、蠓、虱、蜚蠊、臭虫、虻、松毛虫和毒隐翅虫等。重要的医学昆虫昆虫纲基本结构头部:主要司感觉和取食,触角1对,通常复眼1对,具有口器结构;胸部:主要司运动,分前胸、中胸、后胸,3对足,通常2对翅(双翅目后翅退化);腹部:包含生殖系统和大部分内脏,11个体节,末端外生殖器是重要的鉴定依据;胚后发育:昆虫的幼虫从卵孵化出后,需要经历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到生态习性、行为和本能上的一系列变化,才能发育为性成熟的成虫,这一过程称为胚后发育。这一过程经历的形态变化称为变态,是昆虫个体发育的特征。发育过程需要经历蛹期的,为全变态;蛹前发育期称为幼虫,本阶段外部形态、生活习性与成虫具有显著差别;发育过程无须经历蛹期的,称为不完全变态,其成虫前的发育期称为若虫;若虫阶段外部形态、生活习性与成虫差别不显著;胚后发育期间幼虫或若虫通常需要蜕皮数次,两次蜕皮之间的虫态叫龄,对应的发育时间叫龄期;卵孵化、幼虫化蛹、蛹羽化、成虫产卵;昆虫纲基本生活史昆虫纲基本生活史全变态vs不完全变态蚊:最重要的医学节肢动物蚊属于双翅目(Diptera)、蚊科(Culicidae),是最重要的医学昆虫;蚊数量多,分布广,已经记录有3个亚科38个属3,350多个种和亚种;我国分布有17个属350余种,主要类群是库蚊、按蚊和伊蚊;不同的蚊种传播不同的疾病,需要不同的防制方法;成蚊的外部形态结构头部:复眼、触角和触须各1对;喙1支,刺吸式口器。胸部:分3节,中胸发达,有翅1对,后翅退化成平衡棒;蚊翅窄长,膜质,翅脉6条,其上覆盖鳞片。每胸节有足1对,足上常有鳞片形成的黑白斑点和环纹。中胸、后胸各有气门1对。腹部:11节,末节特化为生殖器。雌蚊末端尾须1对,雄蚊为钳状抱器。蚊喙特化为刺吸式口器,是传播病原体的重要构造

蚊羽化后1~2天便可交配,常在未吸血之前。雌蚊交配后,多需吸血后卵巢才可发育产卵。成蚊的内部结构内部结构包括消化、排泄、呼吸、循环及生殖系统,与流行病学有密切关系的主要是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消化系统:由口腔、咽、食管、胃、肠及肛门组成;消化、吸收均胃中进行。生殖系统:雄蚊具睾丸1对,雌性卵巢1对。不足1mm,具有属的特征;按蚊卵呈舟形,两侧具浮囊,分散漂浮于水面;伊蚊卵呈橄榄形,无浮囊,单个沉在水底;库蚊卵呈圆锥形,无浮囊,粘集成卵筏浮于水面;蚊产的卵幼虫分4龄;初孵的幼虫约1.5mm,4龄幼虫可比1龄幼虫增长8倍;幼虫分头、胸、腹三部分;咀嚼式口器摄取食物;胸部方形,不分节;腹部明显窄于胸部,可见9节;第8节有气孔器与气门,或细长的呼吸管;蚊的幼虫呼吸管粗短无呼吸管呼吸管细长蚊的幼虫蚊的幼虫在30°C气温和食物充足条件下,幼虫经5-8天发育,4次蜕皮变为蛹侧面观呈逗点状,胸背两侧有1对呼吸管。蚊蛹不食能动,常停息在水面,若遇到惊扰时即潜入水中。蛹的抵抗力强,在无水情况下,只要保持一定的湿润,仍能发育羽化为成蚊。蚊的蛹按蚊、库蚊、伊蚊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属特征按蚊库蚊伊蚊卵外形舟形,有浮囊圆锥形,无浮囊橄榄形,无浮囊排列分散,常排成图案浮于水面集成卵筏,浮于水面分散,沉于水底按蚊、库蚊、伊蚊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属特征按蚊库蚊伊蚊幼虫呼吸管无,具气门长而细,有呼吸管毛多对短而粗,有呼吸管毛1对掌状毛有无无静态与水面平行头下垂,与水面呈角度同库蚊蛹呼吸管粗而短,漏斗状口阔,最深裂隙细长,管状,口小,无裂隙长短不一,口斜向或三角形,无裂隙按蚊 库蚊 伊蚊按蚊、库蚊、伊蚊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属特征按蚊库蚊伊蚊成蚊体色大多灰褐色大多棕褐色黑色触须雌、雄与喙等长,雄蚊末端膨大呈棒状雌蚊甚短,短于喙之半,雄蚊则比喙长雌蚊同库蚊雄蚊与喙等长翅多具黑白斑多无黑白斑无黑白斑小盾片后缘呈弧状,缘毛分布均匀呈三叶状缘毛在凸叶上同库蚊足有无白环不定多无白环有白环停息状态体与喙成一直线和停落面成一角度体与喙有角度,体与停落面平行同库蚊按蚊、库蚊、伊蚊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属特征按蚊库蚊伊蚊卵外形舟形,有浮囊圆锥形,无浮囊橄榄形,无浮囊排列分散,常排成图案浮于水面集成卵筏,浮于水面分散,沉于水底幼虫呼吸管无,具气门长而细,有呼吸管毛多对短而粗,有呼吸管毛1对掌状毛有无无静态与水面平行头下垂,与水面呈角度同库蚊蛹呼吸管粗而短,漏斗状口阔,最深裂隙细长,管状,口小,无裂隙长短不一,口斜向或三角形,无裂隙成蚊体色大多灰褐色大多棕褐色黑色触须雌、雄与喙等长,雄蚊末端膨大呈棒状雌蚊甚短,短于喙之半,雄蚊则比喙长雌蚊同库蚊雄蚊与喙等长翅多具黑白斑多无黑白斑无黑白斑小盾片后缘呈弧状,缘毛分布均匀呈三叶状缘毛在凸叶上同库蚊足有无白环不定多无白环有白环停息状态体与喙成一直线和停落面成一角度体与喙有角度,体与停落面平行同库蚊伊蚊按蚊库蚊按蚊、库蚊、伊蚊成虫特征三类蚊虫形态比较舟形,有浮囊蚊的生活史

蚊的发育为全变态,生活史分4个时期,即卵、幼虫(子孓)、蛹和成虫。前3个时期生活于水中,而成虫生活于陆地上。蚊的生活史成蚊羽化后不久,经1-2天发育即行交配、吸血、产卵。蚊卵必须在水中才能孵化,夏天通常2-3天后幼虫孵出。在30°C气温和食物充足条件下,幼虫经5-8天发育,4次蜕皮变为蛹。蛹的抵抗力强,在无水情况下,只要保持一定的湿润,仍能发育羽化为成蚊。蛹期夏季通常2~3天,羽化时间在黄昏和清晨,白天也能进行。自卵发育至成蚊所需时间取决于温度、食物及环境诸因素,在适宜条件下约需9~15天,一年可繁殖7~8代。蚊的生理生态孳生习性成蚊产卵的地点就是幼虫的孳生地,蚊虫孳生地的区别在调查和防制上有重要的意义。各种蚊虫对孳生环境有一定的选择性。静水型(稻田型);缓流型;丛林型;污水型;容器型;静水型(稻田型):包括主要孳生在稻田、沼泽、芦苇塘、池塘、沟渠、浅潭、草塘、清水坑等清洁静水中生长的蚊类,我国疟疾和马来丝虫病的重要媒介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以及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媒介三带喙库蚊是这类型的代表。缓流型:缓流型主要包括孳生在清洁的小溪、灌溉沟渠、溪床、积水梯田、渗水坑等岸边草丛缓流中的蚊类。我国南方山区疟疾的主要媒介微小按蚊为本型的代表。丛林型:丛林型主要包括孳生在丛林浓荫下的山溪、蔽荫的山涧溪床、石穴、泉潭等小型清洁积水中的蚊类。我国海南省丛林及其山麓的疟疾主要媒介大劣按蚊是本型的代表。污水型:污水型主要包括孳生在地面洼地积水、阴沟、下水道、污水坑、沙井、浅潭、清水粪缸、积肥坑、污水池,特别是污染积水中的蚊类。我国班氏丝虫病主要媒介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是本型的代表。骚扰阿蚊多孳生在积粪池、粪坑等也属于这一类型。容器型:容器型蚊类包括孳生在人工容器和植物容器的蚊类。人工容器指缸、罐、坛、桶、盆、碗、瓶、盒以及其他人造的可以积水的器物,轮胎积水、石穴积水也可归入这一类;植物容器指树洞、竹筒、叶腋、椰子壳等可以积水的部分。我国登革热的重要媒介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本型的代表。蚊羽化后1~2天便可交配,常在未吸血之前。交配是在群舞时进行的。群舞是几个及至几百、数千个雄蚊成群地在草地上空、屋檐下或人畜上空飞舞的一种性行为。少数雌蚊飞入舞群与雄蚊进行交配,然后离去。通常雌蚊交配一次就可接受够用一生的精子,有的蚊一生要交配几次。雌蚊交配后,多需吸血后卵巢才可发育产卵。一般雌蚊均在傍晚或清晨到其孳生场所产卵。蚊一生中能产卵多次、产卵量因种而异,通常几十个至几百个不等。成蚊的交配成蚊的活动与昼夜节律

蚊的活动与温度、湿度、光照及风力等有关。一般都在清晨、黄昏或黑夜活动;伊蚊多在白天活动;在我国偏嗜人血的按蚊活动高峰多在午夜前后,如微小按蚊、嗜人按蚊、大劣按蚊;兼嗜人畜血的多在上半夜,如中华按蚊;雄蚊不吸血,只吸植物汁液及花蜜。雌蚊必须吸食人或动物的血液卵巢才能发育,繁殖后代。雌蚊吸血行为一般有4个阶段:①起飞:当环境内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时,通过触角短毛上的化学感受器刺激蚊脑飞行命令中枢而起飞,这种飞行是无目的性的;②迂回盘绕:由于在人体体表周围有一层湿温对流气流层,蚊通过短毛上的湿度感受器发现这股气流后,便很自然地飞向这种气流,经过盘旋一直跟到该气流的发源地──人或动物的皮肤;③降落:选择薄嫩的、血管丰富的皮肤着落;④吸血:停隐后,口器刺入皮肤刺探,血管定位,吸入血液。雌蚊多在羽化后2~3天开始吸血,吸血时间也多在其活动的时间,其最适温度为20~35℃,相对湿度在50%以上。成蚊的吸血雌蚊吸血行为一般有4个阶段:①起飞,②迂回盘绕,③降落和④吸血。蚊虫在人体或脊椎动物体表停隐后,口器刺入皮肤刺探,血管定位,吸入血液。蚊每次从吸血到产卵的周期,称为生殖营养周期。生殖营养周期分三个阶段:①寻找宿主吸血;②胃血消化和卵巢发育;③寻找孳生地产卵。三个阶段所需的时间主要决定于胃血消化和卵巢发育的速度,并受栖息场所内的温度和湿度影响。正常情况下,两次吸血的间隔时间与其卵巢周期发育相一致,约为2天。但也有个别蚊种需吸血2次以上才使卵巢发育成熟。各蚊种一生中生殖营养周期各有不同,一般3-7次,也有少为一次多至十余次的。生理龄期即雌蚊进行生殖营养周期的次数。因每排出一次卵,在卵巢小管上就留有一个膨大部,所以根据卵巢小管上膨大部的数目多少,即可判断雌蚊的生理龄期。生理龄期的次数越多,传播疾病的机会也越多,故生理龄期的判断在流行病学上具有重要意义。成蚊的生殖营养周期与生理周期雌蚊吸血后即寻找比较阴暗、潮湿、避风的场所栖息,以待血液消化,卵巢成熟。室内多栖于蚊帐内、床下、屋角、门后、墙面及杂物上。室外多栖于草丛、各洞穴、树下及人畜房附近的农作物中。栖性大致分为三类型:①家栖型:蚊吸饱血后仍停留室内,待胃血消化、卵巢成熟才飞离房舍,寻找产卵场所。如淡色库蚊、嗜人按蚊。②半家栖型:吸血后稍在室内停留,然后飞出室外栖息。如中华按蚊、日月潭按蚊。③野栖型:自吸血至产卵完全在野外。如大劣按蚊。此分型并非绝对,即使同一蚊种,因地区、季节或环境的不同,其栖性也会改变。如微小按蚊,虽为公认的家栖型的典型蚊种,但在台湾省和海南省,都曾发现该蚊可生活于无人居住的山地森林区,而在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却是半家栖的。掌握蚊的栖息,是制定灭蚊措施及考核灭蚊效果的依据。例如杀虫剂滞留喷洒,对家栖型蚊种有效而对野栖型却无效。蚊的栖息习性蚊的季节消长和温度、湿度和雨量等密切相关。掌握各地区不同蚊种的季节消长情况,对蚊传疾病流行病学及灭蚊工作的开展均有很大意义。越冬(冬眠)是蚊对冬季气候季节性变化而产生的一种生理适应现象。越冬期间蚊本身规律性生理状态受到阻抑,进入休眠或滞育状态。雌蚊表现为不吸血,卵巢停止发育,脂肪体增大,隐匿于山洞、地窖、墙缝、暖房、地下室等阴暗、温暖、潮湿、不大通风的地方;不食不动,新陈代谢到最低点;到次年春暖时,蚊始复苏,飞出吸血产卵。越冬机制复杂,但显然受外界因素(温度、光照)、内分泌调节以及种的遗传性等综合作用的影响。蚊的季节消长与越冬蚊与疾病的关系登革热;疟疾;基孔肯雅热西尼罗河热;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蚊媒病之登革热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病原为登革病毒。登革病毒分四个血清型,在人体内引起两种不同症状的疾病,即典型登革热(classicalDengue)和登革出血热(Denguehaemorrhagicfever),伴有休克综合症,后者死亡率高。登革热在非洲、美洲、地中海东部、东南亚和西太平洋等100多个国家、地区呈地方性流行,且显上升趋势。1945年汉口的大流行,约80%的人口受感染;有记录的再次流行发生于1978年的广东佛山;1980年和1986年海南岛发生两次大流行,发病人数分别达到40多万和10多万;广东省、台湾省常有登革热流行报告;09年9月浙江义乌局部暴发输入性登革热。

登革热的临床症状为发病突然,体温迅速上升至39度以上,并伴有剧烈头痛、背痛、肌肉和关节痛。登革出血热患者还会出现休克,伴胃肠大出血,可于4~6小时内死亡,死亡率高达5%~10%。NatureReviewsMicrobiology5,518-528(July2007)蚊媒病之登革热20世纪后半期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DHF的数目蚊媒病之登革热1987-2007/11/6台湾登革的流行蚊媒病之登革热台湾登革热爆发2002蚊媒病之登革热2009年9月浙江义乌爆发登革热局部流行,报告病例近200例,损失严重。蚊媒病之疟疾2008年全世界报告疟疾病例243million,85%集中在非洲;死亡863000例,89%集中在非洲。蚊媒病之疟疾全国疟疾发病人数自2000年起,除2004年小幅下降外逐年上升,五省与全国的曲线趋势基本一致,而高传播地区云南、海南两省的发病曲线与全国的明显不同,表现为回落趋势,表明近年全国疟疾回升主要由中部五省疟疾发病大幅增加所致。蚊媒病之疟疾西尼罗河热(WestNilefever)是一种由虫媒病毒——西尼罗河病毒(WestNilevirus,WNV)引起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为发热、人和动物的脑炎、脑膜炎、脑膜脑炎,表现为发热伴关节痛、颈部僵直、恐光症、精神及智力改变。传播媒介主要是库蚊。蚊媒病之西尼罗河热WNVinUS2009蚊媒病之丝虫病丝虫病是由丝虫寄生在脊椎动物终宿主的淋巴系统、皮下组织、腹腔、胸腔等处所引起。急性期为反复发作的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和发热,慢性期为淋巴水肿和象皮肿。我国丝虫病的传播蚊媒有10多种。班氏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为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次要媒介有中华按蚊。马来丝虫病的主要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在东南沿海地区,东乡伊蚊亦是两种丝虫病的传播媒介。是人畜共患病,由蚊传播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重者可有中枢性呼吸衰竭,病死率高,部分留有后遗症。蚊媒病之流行性乙型脑炎孳生地治理;灭幼虫;灭成蚊;蚊类防制蚊虫防制是蚊媒病防控的重要手段,其目标种群是特定的传病媒介蚊虫。

针对特定媒介蚊虫设计针对性的防制策略,重点处理滋生地,清除无用积水,管好有用积水,市政、建筑设计加入防蚊思路。防制伊蚊关键是处理孳生地防制伊蚊关键是处理孳生地药液浸泡蚊帐;室内滞留喷洒;疫情严重时,大规模外环境防制;蚊类防制案例之一:防制按蚊预防疟疾个人3D防控;政府集中孳生地清理;大规模速杀成蚊;蚊类防制案例之二:防制伊蚊预防登革热蝇:白天最烦人的医学节肢动物双翅目环裂亚目(Cyclorrhapha)的昆虫通称作蝇类,与卫生有关的住区蝇类隶属于厕蝇科、蝇科、丽蝇科和麻蝇科。根据它们的生态习性,可分为真住区蝇类和半住区蝇类等,真住区蝇类是城镇中蝇类防治的重点对象。蝇类主要是白天活动的昆虫,它可以不停地飞来飞去,觅食、求偶或到处爬行。有趋光性,夜间则静止栖息。活动和栖息的场所受蝇种、季节、温度和地区的影响,有时差别很大,如家蝇是室内活动和栖息的主要种类;在不同的季节里还有腐蝇(主要是厩腐蝇)、厕蝇(主要是夏厕蝇和瘤胫厕蝇)、市蝇侵入室内;而金蝇、绿蝇、丽蝇、伏蝇、原伏蝇、麻蝇等则主要活动和栖息于户外;大头金蝇和丝光绿蝇在它们的繁殖盛期也能侵入室内。城区常见蝇类我国常见的是家蝇、大头金蝇、绿蝇和市蝇,主要是机械性传播疾病。孳生物质不完全等于蝇类幼虫的食物,它常是食物和其他物质的混合物,也是蝇类幼期(包括卵、幼虫、蛹)的栖息环境,孳生物质存在的场所是蝇类的孳生场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有机废弃物都可成为蝇类幼虫孳生的孳生物质。蝇类滋生地:孳生物质是蝇类孳生的基本条件城区主要蝇类家蝇(Muscadomestica):体长5~8mm,灰褐色。胸部背面有4条黑色纵纹;翅第四纵脉末端向上急弯成折角;腹部橙黄色,并具有黑色纵条。幼虫主要孳生于腐败的植物类、畜粪和垃圾中,成虫在温暖季节通常在室外,秋凉季节则侵入室内。全国均有分布。丝光绿蝇(Luciliasericata):

体长5~lOmm,呈绿色金属光泽,中胸背板上的鬃毛发达,腋瓣上无毛。幼虫主要孳生于腐败的动物质中,成蝇喜在腥臭腐烂的动物质及垃圾等处活动,在繁殖盛期也常飞入住室或食品店及菜市场。全国均有分布。城区主要蝇类大头金蝇(Chrysomyiamegacephala):体长8~11mm,躯体肥大,头宽于胸,体呈青绿色金属光泽。复眼深红色,颊为杏黄或橙黄色,腋瓣棕色有毛。幼虫常孳生在人畜粪便、禽粪、垃圾和腐肉中。成虫活动于腐烂的瓜果、蔬菜及粪便周围,在繁殖盛期也能侵入室内。几乎是全国性分布,但以长江以南数量最多。黑尾黑麻蝇(Helicophagellamelanura):体长6~12mm,暗灰色,胸背面有3条黑色纵纹,腹部背面有黑白相间的棋盘状斑。雄蝇外生殖器呈亮黑色。幼虫孳生在人畜粪便中,成虫活动于室外,也可飞入室内。全国均有分布,但以东部地区为主。蝇类的危害性蝇类主要作为机械携带者传播虫源病,部分种直接寄生人体引发蝇蛆症;蝇的外部形态结构和习性对于病原体的机械性传播十分有利。蝇的体表如足、口器、背腹等满布体壁衍生物如鬃、毛、刺等,使蝇与病原体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足的足垫除多毛外,尚能分泌粘液,容易粘附病原体;蝇喜食粪便、排泄物、伤口分泌物、脓血等腥臭的污物,同时又喜欢摄食宿主的食物和饮料,在食物与污物间频繁来回寻食;蝇摄食过程中边食、边吐(吐滴)、边排粪便的特点造成宿主的食物反复污染。住区蝇类多为杂食性,以腐败的动植物、人和动物的食物、排泄物、分泌物和脓血等为食。蝇取食频繁,且边吐、边吸、边排粪,该习性在蝇类机械性传播疾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蝇类的危害性蝇除骚扰人、污染食物和吸血蝇的叮刺吸血外,更重要的是传播多种疾病和引起蝇蛆病。蝇类传播疾病包括机械性传播和生物性传播两种方式。机械性传播:非吸血蝇类通过蝇类体内外携带病原体以及蝇类特有的食性,将病原体传播扩散。蝇可传播痢疾、霍乱、伤寒、副伤寒、脊髓灰质炎、肝炎、肠道原虫病、肠道蠕虫病、结核病、细菌性皮炎、雅司病、沙眼和结膜炎等。生物性传播:舌蝇(Glossina)(采采蝇)能传播人体锥虫病(睡眠病),其病原体为布氏冈比亚锥虫和布氏罗得西亚锥虫,该病流行于非洲。此外,冈田绕眼果蝇(Amiotaokadai)是结膜吸吮线虫的中间宿主。蝇蛆病(myiasis)是由双翅目昆虫的幼虫,主要是蝇类对人和脊椎动物活体的侵害。蝇类的危害性蝇蛆病的类型皮肤蝇蛆病:以纹皮蝇和牛皮蝇幼虫所致的病例最多。当雌蝇产卵于人的毛发或衣服上,孵出的幼虫钻入皮内,在皮下移动、寄生。眼蝇蛆病:以狂蝇属和鼻狂蝇属的1龄幼虫所致病例最多。蝇在飞行过程直接冲撞眼部将幼虫产于眼结膜和角膜上致成急性结膜炎或角膜溃疡。胃肠道蝇蛆病:通常因人误食被蝇卵或幼虫污染的食物或饮水,或蝇在肛门附近产卵或幼虫进入肠内所致。耳、鼻、咽和口腔蝇蛆病:人的感染主要是由于患病器官有臭味分泌物,可诱蝇类产卵或产幼虫而致病。泌尿生殖道蝇蛆病:人感染常因赤身裸体,由尿道或阴道排泄物的臭味诱蝇产卵,孵出的幼虫进入泌尿生殖道而致病。创伤蝇蛆病:由于创伤出血、伤口化脓所发出的气味诱蝇产卵或幼虫而致病。吸血蝇蛆:如分布于非洲的黄尘蝇,幼虫在夜间侵袭人吸血。环境治理及文化防制:蝇类防制治本之道基础设施与市政管理滋生物(地)的清除与改造防蝇设施法规、卫生习惯及规章制度三清:清厨余垃圾、清地沟污物、清蚊蝇孳生地;八建:建防鼠网、防鼠板、防鼠台、毒饵站,建防蝇纱门、纱窗、纱橱、纱罩;

三封闭:封闭洞穴缝隙、封闭破损化粪池盖板、封闭垃圾袋口;

案例:南京“创卫”经验“三清、八建、三封闭”跳蚤:宠物带来的新麻烦蚤目(Siphonaptera)是一类体型侧扁,以吸血为生,寄生于哺乳动物和鸟类体外的全变态昆虫。该目成虫一般体小(几毫米,个别可达10余毫米),光滑,黄至褐色。体肢着生向后的鬃刺或栉,借以在动物毛羽间向前行进和避免坠落。其针状具刺的口器适于穿刺动物皮肤,以利吸血,甚至起固定于动物皮内的作用。跳蚤产卵于宿主栖息的洞巢内或其活动憩息的场所。孵出的幼虫营自由生活,以周围环境中的有机屑物为食。幼虫经过3次蜕皮后结茧化蛹,数日后变为成虫,破茧而出。完成整个生活史所需的时间,视蚤种和环境条件而异,从2周、几月至1年左右。成虫的寿命一般雄短雌长,受血源和温、湿度影响很大,约自几周至年余。蚤类生活史鼠疫;鼠型斑疹伤寒;绦虫病;蚤类的医学意义科学管理宠物,灭鼠;化学防治;鼠疫爆发时,先灭蚤后灭鼠;蚤类防制虱属于虱目(Anoplura),是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体外永久性寄生昆虫,它的发育各期都不离开宿主。虱体小、无翅、背腹扁平,跗节只有1节,具1爪。寄生于人体的虱有两种,即人虱(Pediculushumanus)和耻阴虱(Pthiruspubis)。一般认为人虱又分为两个亚种,即人头虱(P.h.capitis)和人体虱(P.h.corporis)。医学节肢动物之虱虱的形态:人虱人虱:灰白色,体狭长,雌虫可达4.4mm,雄虫稍小。头部:略呈菱形,触角约与头等长,分5节,向头两侧伸出。眼明显,位于触角后方。口器为刺吸式,吸血时口针刺入,靠咽和食窦泵的收缩将血吸入消化道。3节融合,有1对胸气门,无翅及翅痕,3对足均粗壮,长度大致相等。跗节仅1节,其末端有一弯曲的爪,爪与胫突配合形成强有力的攫握器,因而虱能紧握宿主的毛发或内衣的纤维不致脱落。虱的形态:耻阴虱耻阴虱

灰白色,体形宽短似蟹。雌虱体长为1.5~2.0mm,雄性稍小。胸部甚宽,故左右足的基节相距较远。前足及爪均较细小,中、后足胫节和爪明显粗大,腹部宽短,由于前4节融合,前3对气门排成斜列。第5-8节侧缘各具锥形突起,上有刚毛。人虱和耻阴虱都寄生于人体。人头虱寄生在人头上长有头发的部分,产卵于发根,以耳后较多。人体虱主要生活在贴身衣裤上,以衣缝、皱褶、衣领和裤腰等处较多,产卵于衣裤的织物纤维上。耻阴虱寄生在体毛较粗、较稀之处,主要在阴部及肛门周围的毛上,其它部位以睫毛较多见,产卵于毛的基部。虱为渐变态,生活史中有卵、若虫和成虫三期。卵椭圆形、约0.8×0.3mm,白色,俗称虮子。卵粘附在毛发或纤维上,其游离端有盖,上有气孔和小室。若虫从卵盖处孵出,其外形与成虫相似,但较小,腹部较短,生殖器官尚未发育成熟。若虫经3次蜕皮长为成虫。若虫和雌雄成虫都嗜吸人血。虱不耐饥饿,若虫每日至少需吸血1次,成虫则需数次,常边吸血边排粪。虱对温度和湿度都极其敏感,正常人体表的温、湿度是虱的最适温湿度,虱一般情况下不会离开人体。当宿主体温升高、汗湿衣着,或病死后尸体变冷,虱即爬离原来的宿主。以上习性对于虱的散布和传播疾病都有重要作用。虱的生活史人虱主要通过人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人虱生活史耻阴虱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耻阴虱生活史流行性斑疹伤寒:由普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prowazecki)引起、主要通过人体虱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战壕热:又称五日热,是由人虱传播的巴尔通体引起的急性发热性疾病;回归热:是一种周期性发作的急性发热传染病。虱传回归热病原是俄拜氏疏螺旋体(Borreliaobermeieri);虱的医学意义白蛉属双翅目毛蛉科白蛉亚科(Phlebotominae),是一类体小多毛的吸血昆虫。成虫体长1.5~4mm,呈灰黄色,全身密被细毛。白蛉为全变态昆虫。生活史中有卵、幼虫、蛹和成虫4期。医学节肢动物之白蛉孳生地:白蛉各期幼虫均生活在土壤中,以地面下约10~12cm处为多见。凡隐蔽、温湿度适宜、土质疏松且富含有机物的场所,如人房、畜舍、厕所、窑洞、墙缝等处,均适于白蛉幼虫孳生。食性:雄蛉不吸血,以植物汁液为食。雌蛉自羽化24小时后吸血,多在黄昏与黎明前进行。栖息:成虫通常栖息于室内外阴暗、无风的场所,如屋角、墙缝、畜舍、地窑、窑洞、桥洞等处。活动:白蛉的活动能力较弱,其活动范围较小,一般在30m内。季节消长:白蛉的季节分布与当地的温度变化有关。通常一年白蛉出现约3~5个月。如在北方,中华白蛉指名亚种始见于5月中、下旬,6月中旬达高峰,9月中、下旬消失。大多数蛉种一年繁殖一代。越冬:蛉以幼虫潜藏于10cm以内的地表浅土内越冬。白蛉的生态习性白蛉的生活史白蛉为全变态昆虫。生活史中有卵、幼虫、蛹和成虫4期。白蛉的医学意义白蛉除了叮人吸血外,能传播多种疾病。在我国已知传播黑热病。利什曼病:病原是利什曼原虫,包括黑热病、东方疖、皮肤粘膜利什曼病;白蛉热:病原为病毒,其可经白蛉卵传至后代。该病流行于地中海地区至印度一带。巴尔通病(Bartonellosis):病原为杆菌状巴尔通氏体,分布于拉丁美洲。白蛉的防制药剂杀灭成蛉在白蛉高峰季节之前,进行室内滞留喷洒,或用热烟雾速杀。环境治理整顿人房、畜舍及禽圈卫生,使其保持清洁干燥,并清除周围环境内的垃圾,清除幼虫孳生地。个人防护使用蚊帐,安装纱门纱窗,涂擦驱避剂或用艾蒿烟熏。

白蛉活动范围小,飞行力弱,采用以药物杀灭成蛉为主;结合环境治理和做好个人防护的综合防制措施可收到明显效果。蜚蠊俗称蟑螂,属于蜚蠊目,我国室内常见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3种;成虫椭圆形,背腹扁平,一般为10~30mm,体呈黄褐色或深褐色,因种而异,体表具油亮光泽。头部:小且向下弯曲,活动自如,口器为咀嚼式。胸部:前胸发达,有的种类表面具有斑纹。前翅革质,左翅在上,右翅在下,相互覆盖。后翅膜质,少数种类无翅。腹部:扁阔,分为10节。第6、7节背面有臭腺开口;第10节背板上着生1对分节的尾须。雄虫的最末腹板着生1对腹刺,雌虫无腹刺。蜚蠊:与人最密切的昆虫蟑螂的生活史蟑螂为部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史中有卵、若虫和成虫4期。蟑螂的医学意义蟑螂诱发过敏与哮喘;蟑螂作为病原携带载体;蟑螂化学防治对环境的次生危害;其他:扰民、蟑螂因筑巢/咬啮等损坏电器等物品;常见蟑螂:德国小蠊胸背板表面淡褐色,并有两条黑色纵走条纹,纵条纹窄、直。胸背板略呈梯形,色淡黄,中部有一赤褐至黑褐色的蝶形大斑胸板黑色或黑褐色,表面平整并有光泽。环境治理;文化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蟑螂的防制臭虫:潜在的威胁

臭虫属半翅目(Hemiptera)臭虫科(Cimicidae),吸食人和脊椎动物的血液。体扁宽,约5mmХ3mm,红褐色,翅退化呈鳞状,有臭腺分泌物有特殊的气味。温带臭虫(Cimexlectularius)和热带臭虫(C.hemipterus)生活在人居室内嗜吸人血,对人的危害主要是通过叮咬引起的直接危害。臭虫发育过程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臭虫的生活史臭虫一般过群居生活,因此在居室、木质床缝隙等适宜隐匿的场所臭虫聚集。不论是若虫,或是雌雄成虫,它们都白天藏匿,夜晚活动,凭借刺吸式的口器嗜吸人血吸血。在找不到人血时,也吸食家兔、白鼠和鸡的血。臭虫吸血很快,5—10分钟就能吸饱。人被臭虫叮咬后,常引起皮肤发痒,过敏的人被叮咬后有明显的刺激反应,伤口常出现红肿、奇痒,如搔破后往往引起细菌感染,严重时造成贫血、神经过敏、失眠、虚弱等。实验室条件下可以传播鼠疫、钩端螺旋体、回归热、Q热、乙型肝炎等,但未得到自然条件下证实。臭虫的医学重要性环境防治:整顿室内卫生,清除杂物,对床板、墙壁、棕棚等容易孳生臭虫的缝隙用石灰或油灰堵嵌,铲除孳生条件,有臭虫孳生的墙纸必须撕下烧掉。物理防治:臭虫不耐高温,可用沸水浇烫、太阳曝晒而被杀死。防止散布:在有臭虫活动的居室,对行李家具等物品的迁移(搬迁或买卖),务必严格检查,并作处理,以防止臭虫的带出、带入而造成播散:化学防制:拟除虫菊酯类卫生杀虫剂滞留喷洒或熏蒸处理。臭虫的防制昆虫纲总结:主要内容昆虫纲概论;蚊;蝇;MainContent形态*生活史与生态*医学意义*防制原则蚊、蝇能传播哪些人类疾病,传播方式有什么不同?蚊、蝇哪些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传播疾病有关?蚊虫的生活史简述。昆虫纲总结:关键点KeyPoints第十六章蛛形纲

蛛形纲(Arachnida)的特征是躯体分头胸部及腹部或头胸腹愈合为一体,无触角,无翅,成虫有足4对。蛛形纲中有医学意义的是螨亚纲或称蜱螨亚纲(Acari)、蝎亚纲(Scorpiones)和蜘蛛亚纲(Aranea)。蛛形纲蛛形纲蜱螨亚纲的主要特征形态小型节肢动物,一般0.1mm-10mm,头胸腹愈合成躯体。整个虫体圆形或卵圆形,分为腭体(gnathosoma)(又称假头,capitulum)与躯体(idiosoma)两部分,腭体位于躯体前段或前段腹面。幼虫有足3对,若虫、成虫均有足4对。躯体表皮为革质,弹性大,吸血后虫体可显著增大。躯体腹面有足、生殖孔、生殖沟、肛门、肛沟、气门等构造。生殖孔位于躯体前半部,肛门位于躯体后半部。一般蜱较大,螨较小。蜱螨生活史蜱螨类生活史属不完全变态,分为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时期。蜱螨亚纲的主要特征蜱vs螨蜱螨亚纲的医学重要性1蜱;2恙螨;3革螨;4疥螨;5蠕形螨;6尘螨;蜱螨亚纲中与医学有关的类群123456蜱螨亚纲寄螨目真螨目蜱总科革螨(若干总科,许多科)恙螨总科:恙螨科疥螨总科:疥螨科擒螨总科:蠕形螨科粉螨总科:尘螨科蜱螨亚纲中与医学有关类群的分类地位硬蜱科软蜱科纳蜱科蜱螨亚纲之蜱

蜱(tick)属于专性体表寄生虫,与医学有关的是硬蜱和软蜱两大类。硬蜱躯体背面有一块角质盾板,软蜱则无。蜱是蜱螨类中体型最大一类,全世界已经发现硬蜱700多种,软蜱150种。硬蜱与软蜱的形态结构蜱(ticks)属于寄螨目(Parasitiformes),蜱亚目(Ixodida),蜱总科(Ixodoidea),包括硬蜱科(Ixodidae)、软蜱科(Argasidae)和纳蜱科(Nuttalliellidae)科,世界已知约850余种。我国已记录硬蜱科有102种(亚种),软蜱科10种。硬蜱科的蜱种通称为硬蜱(hardticks);软蜱科的蜱种通称为软蜱(softticks)。成虫体分假头和躯体两部分。躯体椭圆形,表皮革质。未吸血时背腹扁平,体长2~10mm,雌性硬蜱饱血后有的可达30mm。螯肢长杆状,外围螯肢鞘,其末端具齿状的定趾和动趾,用于切割宿主皮肤。口下板较发达,其腹面有纵列的逆齿,有穿刺与附着作用。须肢可见4节,末节有感受器,当吸血时须肢起固定和支柱作用。气门1对,有气门板围绕,位于足基节Ⅳ的前外侧或后外侧。足分基节、转节、股节、胫节、后跗节和跗节,跗节末端具爪1对及爪垫(pulvillus)1个。足跗节Ⅰ背缘近端部具有哈氏器(Haller'sorgan),具嗅觉功能。硬蜱与软蜱的形态结构硬蜱与软蜱形态特征的鉴别与比较

蜱软

蜱1.颚体在躯体前端,从背面能见在躯体前部腹面,从背面不能见2.颚基背面有1对孔区无孔区3.须肢较短,第4节嵌在第3节上,各节运动不灵活较长,各节运动很灵活4.躯体背面有盾板,雄者大,雌者小无盾板。体表有许多小疣,或具皱纹、盘状凹陷5.基节腺退化或不发达发达。足基节Ⅰ、Ⅱ之间,通常有1对基节腺开口6.雌雄蜱区别雄蜱体小盾板大,遮盖整个虫体背面;雌蜱体大盾板小,仅遮盖背部前面区别不明显蜱的生活史蜱生活史分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时期,硬蜱若虫仅1期,软蜱若虫1-6期不等。硬蜱寿命1-10月,软蜱可达数十年。硬蜱与软蜱生活史的不同硬蜱若虫只一期,软蜱若虫经过1~6期不等。硬蜱完成一代生活史所需时间由2个月至3年不等;多数软蜱需半年至两年。硬蜱寿命自1个月到数十个月不等;软蜱的成虫由于多次吸血和多次产卵,一般可活5、6年至数十年。蜱的生态产卵及孳生:吸血后交配落地产卵,产卵地为孳生地缝隙中。硬蜱一生产卵1次,软蜱可多次。吸血习性:硬蜱除卵期外各期均吸血,硬蜱多在白天侵袭宿主,吸血时间较长,一般需要数天。软蜱多在夜间侵袭宿主,吸血时间较短,一般数分钟到1h,可多次吸血。蜱吸血量大,主动寻觅宿主。宿主范围:宿主广泛,涉及所有陆生脊椎动物。宿主更换:分单宿主蜱、二宿主蜱、三宿主蜱和多宿主蜱。90%以上的硬蜱是三宿主蜱,软蜱通常为多宿主蜱,宿主更换使其有可能在不同宿主间传播虫媒病。蜱卵呈球形或椭圆形,直径0.5~1.0mm,淡黄色至褐色,常堆集成堆。蜱的生态蜱类栖息在陆地各样的自然景观,因种类而异。

蜱蜱多白天活动,生活在森林、灌木丛、开阔的牧场、草原、山地的泥土中等,在草茎顶端等待宿主。如全沟硬蜱栖息于低温高湿的针阔混交林带,多聚集在小路两旁的草尖及灌木枝叶的顶端等待宿主。

软蜱多夜间活动,栖息于家畜的圈舍、野生动物的洞穴、鸟巢及人房的缝隙中。如乳突钝缘蜱通常栖息在中小型动物的洞穴、岩窟及住房的缝隙中。蜱的活动范围不大,一般为数10米。硬蜱各活动期仅吸血1次,多在白天侵袭宿主,吸血时间较长,通常幼虫、若虫和雌虫吸血时间分别约需2~5、3~8和6~15天,饱食后增加体重分别为10~20、20~100和50~250倍,而雄虫为1.5~2倍。软蜱幼虫吸血1次、各龄若虫需多次吸血。有些种类的幼虫或1龄若虫不吸血,而成虫除少数蜱种不吸血外,需多次吸血。多在夜间侵袭宿主。吸血所需时间,幼虫为数分钟或数天,因蜱种而异;若虫和成虫为数分钟至1小时左右。饱食后雄虫体重增加为2~3倍,而幼虫、若虫及雌虫为6~12倍。蜱的生态:吸血习性蜱的宿主包括许多陆生哺乳动物和鸟类,少数爬行类和极少的两栖类。其中一些种类可侵袭人体。对宿主的专性程度因种类而异,有的仅限于1种宿主,有些种类限于某类群宿主,多数蜱种的宿主较广泛,如全沟硬蜱的宿主包括206种哺乳动物和鸟类。蜱类在生活史中有更换宿主的现象。蜱的生态:宿主和更换宿主的类型直接危害:蜱叮刺吸血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或引起继发性感染。有些蜱种可致蜱瘫痪。传播疾病:蜱传播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立克次体等,病原体可经卵传递给子代,传播的疾病种类有:①森林脑炎:主要蜱种为全沟硬蜱;②新疆出血热:传播媒介主要为亚东璃眼蜱;③莱姆病:我国主要媒介是全沟硬蜱;④蜱媒回归热:又称地方性回归热,软蜱为传播媒介;⑤Q热:蜱叮咬、粪便污染伤口而感染,如微小牛蜱、亚东璃眼蜱等;⑥北亚蜱传立克次体病:又称西伯利亚蜱传斑疹伤寒,主要媒介是草原革蜱等;⑦细菌性疾病:蜱能传播一些细菌性疾病,如鼠疫、布氏杆菌病、野兔热。蜱的医学意义

软蜱的耐饥力很强,寿命长,病原体可长期保存,对某些病原体的传播上起贮存宿主的作用。蜱叮咬的特征蜱瘫痪某些硬蜱在叮刺吸血过程中唾液分泌的神经毒素可导致宿主运动性纤维的传导障碍,引起上行性肌肉麻痹现象,引起呼吸衰竭而死亡,称为蜱瘫痪(tickparalysis),此类蜱国外称之致瘫蜱(paralysistick)。蜱瘫痪临床表现为急性运动神经瘫痪,如果体表刺叮的蜱未能发现和去除,病症将逐渐加重直至死亡。这类由蜱刺叮人体时唾液中含的毒素引起的蜱瘫痪发病国内外均有记载,并不罕见。蜱瘫痪引起蜱瘫痪的刺叮部位与普通的蜱叮咬没有差别,发病有4-6天的潜伏期。潜伏期内患者坐立不安、急躁。蜱瘫痪症状前24小时首先是急性逐渐加重的运动神经瘫痪(Landrytype),通常以下肢无力,几小时后继而跌倒、肌无力引起运动失调,甚至演变成真正的运动失调症。最终颅神经失调引起语音障碍、吞咽困难,发展成为延髓性麻痹、呼吸呼吸衰竭,乃至死亡。儿童患者另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呕吐等症状。蜱通常在患者头部或颈部、耳后等部位发现,移去蜱后,症状很快消失。我国重要的媒介蜱类及防制全沟硬蜱;草原革蜱;亚东璃眼蜱;乳突钝缘蜱;

个人防护如穿“五紧”衣、喷洒驱避剂、快走轻去蜱等为最重要的防制措施;环境防制可采用牧场轮换和牧场隔离办法灭蜱;清除住地杂草,搞好环境卫生,清理畜舍,堵洞抹缝,消涂孳生栖息场所;捕杀鼠类,喷洒杀虫剂等措施。蜱螨亚纲之恙螨恙螨又称沙螨、沙虱、恙虫。恙螨仅幼虫寄生,故幼虫与医学有关。恙螨幼虫体形微小,长约0.2~0.5mm,椭圆形,体色呈红、橙、淡黄或乳白色。腭体位于体前端,螯肢分两节即基节和末节(螯肢爪),末节能刺入宿主皮肤取食。躯体背面前端有一盾板,盾板上有一对感器及五根刚毛。盾板后方有背刚毛,其数目和排列为分类的重要依据盾板两侧常有眼1~2个。腹面三对足,各分6~7节。后端正中有一肛门。恙螨的生活史可分为卵、前幼虫、幼虫、若蛹、若虫、成蛹和成虫七个时期,整个生活史的完成约需2~3个月。恙螨的生活史恙螨的若虫和成虫均营自由生活,主要以昆虫卵为食,其幼虫则需寄生,摄取宿主的组织液和淋巴液为营养。恙螨的孽生栖息场所很广泛,常在多草、潮湿、地势低洼、常有鼠类活动的地方生活。恙螨幼虫的宿主广泛,包括各类哺乳动物(以啮齿类和食虫类为主)都可寄生,也可寄生于鸟类、爬行类、两栖类等。幼虫在恙螨活动范围很小,刺吸过程中一般不更换部位或宿主,常寄生于人的腰部、腋窝、腹股沟、阴部等处;在鼠类则多在耳廓、会阴部等处。恙螨的生态螨幼虫叮刺人体可引起恙螨皮炎。(trombidosis),在叮刺局部还可留下痕迹(“焦痂”),引流淋巴结肿大。恙螨幼虫最大危害是传播恙虫病(Scrubtyphus),其病原体是立克次体,可经卵传递至下一代幼虫(可传2~3代)。恙虫病主要在鼠类等动物流行,人也可感染。此外,还可传播流行性出血热、Q热、弓形虫病等。我国恙虫病的主要媒介为地里纤恙螨(Leptotrombidiumdeliense)和小盾纤恙螨(L.scutellare)。恙螨的医学意义茎口结构(stylostome)地里纤恙螨(leptotrombidiumdeliense)幼虫躯体卵圆形,体毛较少,活体橘红色,眼为红色。盾板矩形,前缘和两侧缘稍内凹,后缘凸出。盾板上有羽状毛5根,包括前中毛1根,前侧毛和后侧毛各1对。感器毛丝状,基部无棘,端部分17~19支。眼2对。是我国恙虫病的重要媒介。宿主为啮齿动物及其他哺乳类、鸟类,也寄生于人,以野生家鼠属(rattusspp)的鼠类为主要宿主。分布于长江以南沿海各省及云南、贵州、四川、西藏,以广东和福建分布最广。小盾纤恙螨(l.scutellare)中型螨种,幼虫体色橘红,盾板较大,后缘宽阔钝圆形,突出,前缘常内陷。后侧毛与感器基在同一水平线上。感器丝状,基部有小棘,有时紧贴于主干上,端部有较长分支。盾板毛较长,分支较粗,是恙虫病的传播媒介之一。动物宿主种类较多,包括日本田鼠、大林姬鼠、家鼠属多种,羊、犬、猫、鼬、猴、鸟等。在我国的分布以东北和华北为主,各地也有发现。我国重要的恙螨消除孳生场所搞好环境卫生,清除杂草,堵塞鼠洞,尤其是灭鼠。化学防制在人经常活动的地方、鼠洞鼠道附近及孳生地,可喷洒滞留喷洒药剂等。个人防护野外工作时衣裤口要扎紧,外露皮肤可涂驱避剂(如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或将衣服用驱避剂浸泡。恙螨的防制蜱螨亚纲之革螨革螨属于寄螨目、中气门亚目、披刺螨总科(Dermanyssoidea),有重要医学意义者系寄生于脊椎动物(尤其是鼠类)的种类,对流行性出血热、森林脑炎、Q热、鼠疫等病原体起到储存、传播作用。革螨的形态体卵圆形,黄色或褐色,膜质,具骨化的骨板。长0.2~0.5mm。虫体分颚体和躯体两部分。颚体位于躯体前方,由颚基、螯肢及须肢组成。颚基紧连躯体,形状不一,有分类意义。螯肢由螯杆和螯钳组成,雄螨的螯钳演变为导精趾。寄生种类的螯肢呈剪刀状或针状;自生生活种类的螯肢呈钳状。须肢呈长棒状,躯体背面具背板,大多1块,少数种类2块。背板上的刚毛数目和排列的毛序,因种而异。躯体腹面靠近颚体后缘的正中有一个叉形的胸叉。雌螨腹面有几块骨板,雄螨腹面的骨板常愈合为一块全腹块。雌虫的生殖孔呈横缝隙状,位于胸板之后,被生殖板遮盖;雄虫的生殖孔位于胸板前缘,呈漏斗状。气门1对,呈圆孔状,位于第3、4对足基节间的外侧,有向前延伸成管状的气门沟。足4对,分6节,足ⅰ跗节背面亚端有一个跗感器,司感觉。革螨的生活史与生态革螨生活史分为卵、幼虫、第一若虫、第二若虫和成虫五期。革螨卵生或卵胎生,有的直接产幼虫或第一若虫,还有孤雌生殖的。在条件适宜时,可在1~2周内完成生活史。一般寄生性种类的寿命较自生生活的长。革螨大多数营自生生活,少数营寄生生活。寄生生活的革螨,多数寄生于宿主的体表;少数寄生于体内,如鼻腔、呼吸道、外耳道、肺部等。体外寄生的革螨宿主广泛,哺乳动物宿主以鼠类为主。多数革螨宿主特异性较低,有些种类可以侵袭人体。革螨的医学意义革螨性皮炎:革螨侵袭人体刺吸血液或组织液,可引起革螨性皮炎(gamasidosis)。侵袭人体的革螨,常见者为柏氏禽刺螨和鸡皮刺螨。肾综合症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是鼠类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体为病毒。我国学者证实格氏血厉螨、厩真厉螨、鼠颚毛厉螨及柏氏禽刺螨均有自然感染,并能经卵传递,认为革螨对流行性出血热可起媒介和贮存宿主作用。森林脑炎:已知有10余种革螨可以自然带病毒。柏氏禽刺螨和鸡皮刺螨可以实验感染动物并能经卵传递。立克次体痘:又称疱疹性立克次体病。是由小蛛立克次体(rickettsiaakari)引起的,由血红异皮螨(allodermanyssussanguineus)经卵传递传播的伴有疱疹的发热性疾病。Q热:曾在q热自然疫源地从数种寄生革螨中多次分离出Q热立克次体。格氏血厉螨、毒厉螨、柏氏禽刺螨和鸡皮刺螨等通过实验可感染动物,后两种可经卵传递病原体。地方性斑疹伤寒:从柏氏禽刺螨和毒厉螨均分离出本病病原体莫氏立克次体,前者可实验感染动物,并可经卵传递。柏氏禽刺螨(Ornithonyssusbacoti)雌虫背板狭长,在第二对足水平处最宽,以后逐渐狭窄,末端稍尖;背面表皮密生长刚毛,其长度与背板的刚毛约等长。生殖板狭长,后端尖细,肛板长椭圆形。螯肢呈剪状。本虫为巢栖型,寄生鼠类,也侵袭人。分布世界各大洲和全国各地。鸡皮刺螨(Dermanyssusgallinae)雌虫背板前端宽后端窄,末端平直。胸板宽度大于长度,拱形。生殖板末端钝圆。肛板呈圆三角形。螯肢刺针状或鞭状。属巢栖型,寄生于家鸡和其它禽类,常自禽窝中爬至人体叮刺。分布世界各大洲和我国多数省份。格氏血厉螨(Haemolaelapsglasgowi)属巢栖型,寄生于鼠类,也能叮吸人体血液。国内分布广泛。国外分布包括日本、原苏联、朝鲜以及欧洲、美洲一些国家。毒厉螨(Laelapsechidninus):属毛栖型,寄生于鼠类。世界性分布,国内分布广泛。我国重要的革螨柏氏禽刺螨鸡皮刺螨革螨的防制传病的革螨大多是寄生鼠体或栖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