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本节课通过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及科学家对真理执着追求的精神;学会通过实验验证真理。通过多媒体投影对光合作用过程图解的分步展示,使学生能运用化学知识理解物质和能量变化,理顺所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启迪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观察联想、归纳综合、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光合作用的发现(知道)光合作用过程(理解)通过光合作用发现史的学习,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掌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培养分析综合能力。通过生物结构和生理功能相统一,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相联系等生物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2.教学难点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教学方法】启发式为主,兼用比较分析小结法(讲述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教学实施的程序】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目标达成复习旧课复习上节内容:叶绿体的结构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功能提问:植物用叶绿体来完成什么生理过程?多媒体课件展示进一步加深对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种类的认识引入新课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那么什么是光合作用?顾名思义,在光下合成物质的作用就是光合作用,那么在光下合成什么物质,用什么原料来合成物质,下面我们来看科学家们是如何探究光合作用过程的。提出问题引出新课内容新课学习(学生阅读教材)学生阅读教材培养自学能力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问题:大家想一想,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植物从土壤中得到什么?)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实,植物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小白鼠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解释有人重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却得到相反的结论)多媒体课件展示使学生直观得认识到光合作用能更新空气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证明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更新空气。1785年,由于发现了空气的组成,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指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总结:到此为止,人们已经知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放出氧气,那么光能转化成的化学能又是贮存在什么物质中呢?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实验成功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中还在淀粉。多媒体课件展示直观的验证了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淀粉总结:光合作用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同时生成淀粉,而且必须在光下,还得通过叶绿体。启发总结由上面的实验结果,顺理成章得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及所需条件P103思考与讨论问题1:叶绿体叶绿体光──→二氧化碳+水淀粉+氧气上述式子中二氧化碳和水中都有氧,那么,生成的氧气中的氧是来自二氧化碳还是来自水?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得用同位素标记法探究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同位素标记法)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光合作用产物中的碳来自反应物中的二氧化碳(卡尔文循环)。多媒体课件展示形象、直观总结: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总结一下,科学家们是如何巧妙的设计实验并得出结论的,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尤其是萨克斯的实验,如果要你完成你会怎样设计)启发引导通过上述实验过程,让学生自己总结,并从中得到启发,从而指导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二、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三、光合作用过程:1.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补充老教材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叶绿体光能叶绿体光能──→叶绿体光能──→CO2+H2O(CH2叶绿体光能──→(6CO2+12H2OC6H12O6+6H2O)1.光合作用过程:(1)光反应部位: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条件:光、色素和酶酶物质变化:水的光解:2H2O→4[H]+O2酶ATP的形成:ADP+Pi+能量→ATP能量转换:光能转变成ATP中的活泼的化学能多媒体课件演示直观明了,加深印象(2)暗反应部位:叶绿体基质中酶条件:多种酶酶酶物质变化:CO2的固定:CO2+C5→2C3酶ATPC3的还原:2C3+[H]→(CH2O)+H2OATP能量转换:ATP中的活泼的化学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稳定的化学能多媒体课件演示直观明了,加深印象四、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比较项目光反应暗反应反应部位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叶绿体基质中条件光,叶绿素等色素,酶许多有关的酶物质变化水的光解:2H2O→4[H]+O2酶ATP的形成:酶ATPADP+Pi+能量→ATPATP酶CO2的固定:酶CO2+C5→酶酶酶酶酶酶2C3酶酶酶酶酶酶C3的还原:酶2C3+[H]酶→(CH2O)能量变化光能→ATP中的活泼的化学能ATP中的活泼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的稳定的化学能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还原剂,暗反应为光反应补充ADP和Pi.列表比较对比法,形成清晰的知识线索总结: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的发现以及光合作用过程.重点要掌握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的薄膜上,暗反应则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光合作用最终使光能转换为化学能,贮存在生成的糖类中【课堂练习】1.光合作用发生的部位:()A.叶绿素B.叶绿体C.类囊体的薄膜D.叶绿体的基质2.光合作用形成ATP的部位:()A.叶绿体外膜B.叶绿体内膜C.叶绿体基质D.类囊体3.下列物质中,暗反应阶段所必需的是:()A.叶绿素D.O24.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暗反应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光反应不需要酶,暗反应需要酶C.光反应消耗水,暗反应消耗ATPD.光反应固定CO2,暗反应还原CO25.科学家用含有14C的CO2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是:()→叶绿素→ADPB.CO2→叶绿体→ATP→乙醇→糖类D.CO2→三碳化合物→糖类【板书计划】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实,植物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小白鼠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证明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更新空气。1785年,由于发现了空气的组成,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指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实验成功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中还在淀粉。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究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光合作用产物中的碳来自反应物中的二氧化碳(卡尔文循环)。二、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三、光合作用过程:1.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叶绿体叶绿体光能──→CO2+H2O(CH2O)+O22.光合作用过程:(1)光反应部位: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条件:需光、色素分子和酶酶物质变化:水的光解:2H2O→4[H]+O2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故事教学在幼儿园实践中的应用计划
- 开展主题活动的教研设计计划
- 家庭预算的制定与调整计划
- 国际贸易服务代理合同
- 提升品牌认知度的方法与策略计划
- 院感爆发培训
- 餐饮行业商户如何提升服务
- 电气设备批发商风险管理策略考核试卷
- 火力发电厂电缆桥架与母线槽施工考核试卷
- 环保型纺织设备绿色工艺考核试卷
- 医院员工合同电子版(2025年版)
- 挂靠车辆安全协议书
- 湖南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暨长郡二十校联盟202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小学生校园安全教育
- 2025年徽商集团校园招聘1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保洁施工方案新
-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4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同步测试题带答案
- 2025-2030中国责任保险行业市场分析及竞争形势与发展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三人合伙开店合同范本
- 2025年郑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带答案
- 2025年郑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必考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