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0课 秦末农_第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0课 秦末农_第2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0课 秦末农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页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稳固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一、选择题1.据统计,秦朝全国人口约2023万,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如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了40万人。这说明秦朝()A.赋税沉重B.徭役、兵役繁重C.刑罚残酷D.统治者好大喜功2.我国推崇“依法治国〞的含义有两层:一是依法行政,二是公民也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利益。2023多年前秦朝的“族诛〞和“连坐〞反映了秦朝()A.徭役繁重B.赋税沉重C.刑罚残酷D.可怕的殉葬3.诗歌和童谣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种途径,在秦朝时期,流行这样的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这一童谣暗指()A.秦始皇将葬于阿房宫B.秦朝刑罚残酷,社会动乱C.阿房宫将使秦朝灭亡D.秦滥用民力,民怨沸腾4.下列图是王老师讲课的板书,其讲述的主要是秦的()eq\x(?)eq\b\lc\{(\a\vs4\al\co1(\x(\a\al(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罚,秦二世的残暴))))A.统一原因B.统治措施C.深远影响D.灭亡原因5.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①秦朝的徭役繁重②秦朝的赋税沉重③秦朝统一度量衡④秦朝的刑罚残酷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③ D.②④6.右图中的邮票是为了纪念秦朝末年爆发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如果让你为此邮票搭配一句口号,你应该选择的是()A.不鸣那么已,一鸣惊人B.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D.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7.“伐无道,诛暴秦。〞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最后率兵攻入咸阳,推翻秦朝的是()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8.历史上的楚汉之争指的是()A.楚国与西汉的争夺B.项羽与刘邦争夺王位的战争C.陈胜、吴广与秦朝的战争D.项羽、刘邦与秦朝之间的战争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答复下列问题。【山雨欲来风满楼】农民甲:我们村本来有300多口人的,被抓了200多人来修长城、修阿房宫、修驰道。农民乙:唉!这日子怎么过啊!官府的赋税又那么重,要交三分之二的收成,叫人怎么活啊!农民丙:怎么样你也得交啊,秦朝的刑罚那么残酷,迟交、少交都会让你断手断脚!众农民:唉!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个尽头啊!(1)从历史短剧中归纳秦朝有哪些暴政。(2)从上述谈话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如何?【揭竿斩木齐响应】(3)有人认为如果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你赞同这一观点吗?请说明理由。(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图(b)中的两位人物在推翻秦朝统治的过程中,各起了什么作用。(5)强大的秦朝只存在了十几年就灭亡了,它带给我们什么深刻启示?1.B2.C3.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秦的暴政。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实际是暗指秦始皇滥用民力修建阿房宫的行为激起民怨,百姓的对抗导致了秦朝的灭亡。应选D。4.D5.B6.C[解析]观察邮票并结合题干“秦朝末年〞“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等信息,可判断邮票反映的事件是陈胜、吴广起义,他们的口号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7.C8.B9.(1)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罚残酷。(2)人们饥寒交迫,穷困潦倒,苦不堪言。(3)不赞同。因为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4)项羽率军打败秦军主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