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国际贸易概述1第一节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指世界上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国际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的结果,国际分工是生产社会化向国际化发展的过程。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2一、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社会生产力分工表现为不同劳动者从事不同商品的生产劳动,或商品生产过程中不同生产阶段的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要求劳动分工,劳动分工促进生产力的提高。(生产效率)(福特汽车)历史上,英国最早发生产业革命,曾经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核心地位。欧美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总是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世界生产分工的格局处于不断变化中。新型工业国家不断努力提高自身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3自然条件自然资源是人类产品生产的基础,是经济活动的基础(矿产、气候、河流、自然物种等)不同国家和地区自然资源分布不均,直接影响到自身的生产条件,这是国际分工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有赖于人类的科学发展水平。一些经济学家把自然条件看得很重。(地理环境决定论)4人口数量、市场规模人口是一种资源,是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生产效率的高低有赖于劳动和资本的适当组合。劳动力丰富的国家适于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劳动力紧张的国家适于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力本身属性的差异会引起劳动分工。(简单劳动、复杂劳动)大规模的生产劳动也要求劳动分工。劳动(生产)规模又由市场规模的影响(经济水平)。5国际生产关系国际生产关系指国家和民族之间存在的社会生产关系。(各国和各民族的国际经济和政治地位)目前存在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混合”),前者占支配地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纵向的进步性和横向的不公平性并存(剥削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促进国际分工和人类进步,同时也拉大了国家之间的贫富差别。贫富两极分化又会阻碍世界经济的进步。6上层建筑不应认为国际分工的发展是纯粹的经济现象,上层建筑对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也会发生影响。上层建筑对国际分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国际政治和经济政策上。(亚非拉种植园、经济封锁/援助、驻军)7二、国际分工的几个发展阶段国际分工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四)个阶段:(1)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5世纪末至16世纪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社会生产的迅速发展生产从工场手工业发展到面向国外的专业化生产发达国家以强制手段或暴力手段对落后国家进行掠夺或掠夺性生产。(当时的种植园具有封建性甚至奴隶性)宗主国与其殖民地更加之间的专业分工是当时国际分工的一个重要特色82)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开始的第一次产业革命,由于机器的发明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生产力空前提高,资本主义从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工业,这次科技革命首先在英、法等国进行,它们发展为工业国,而其他广大国家则处于农业国、原料国的地位,这是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一国范围内的城市与农村的分工发展成为世界性城市和农村的分工。国际分工主要表现为垂直型(印度/英国-棉花、亚麻;澳大利亚-羊毛)9(3)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开始的第二次产业革命,特别是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的发明及其广泛应用,生产力更加提高,分工更加精细。这次科技革命是在英、美、德等国进行的,其他国家在引进技术与机器设备的推动下,某些基础设施与某些轻工业和采矿业有一定发展,但仍不同程度处于初级产品供应国的地位。国际分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国际分工体系资本输出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特征10第二次产业革命推动的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扩张改变了世界经济面貌交通工具的发展改善了世界贸易的物质/技术条件资本输出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加强了各国之间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殖民地与其宗主国之间的分工、工业国和农业国之间的分工国家深化。工业国之间向“水平式”分工发展。(英国-钢铁,挪威-铝,德国-化学,芬兰-木材加工)11(4)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开始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它导致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诞生,如高分子合成工业、原子能工业、电子工业、宇航工业等。产业革命对国际加工的型号深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使国际加工的形式和趋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国际加工的形式从过去的部门间专业分工向部门内专业化分工方向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不同型号规格的产品专业化;零配件和部件的专业化;工艺过程的专业化。任何一个专业发达技术进步的国家也不可能生产出自己所需的全部工业产品。3.1312(5)当代国际分工发展的一些主要特征国际分工的格局
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地区经济向集团化发展(过去主要是工业国和农业国之间的分工),
经济发达国家内部,广大发展中国家内部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互之间形成更为细致的分工。
13国际分工形式从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发展。14①垂直型国际分工。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的国家(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垂直分工是水平分工的对称。它分为两种。一种是指部分国家供给初级原料,而另一部分国家供给制成品的分工型态,如发展中国家生产初级产品,发达国家生产工业制成品,这是不同国家在不同产业间的垂直分工。15另一种是指同一产业内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产品与技术密集程度较低的产品之间的国际分工,或同一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工序与技术密集程度较低的工序之间的国际分工,这是相同产业内部因技术差距所引致的国际分工。从历史上看,19世纪形成的国际分工是一种垂直型的国际分工。16一种产品从原料到制成品,须经多次加工。经济越发达,分工越细密,产品越复杂,工业化程度越高,产品加工的次序就越多。加工又分为初步加工(粗加工)和深加工(精加工)。只经过初步加工的为初级产品,经过多次加工最后成为制成品。初级产品与制成品这两类产业的生产过程构成垂直联系,彼此互为市场。迄今为止,工业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原料而向其出口工业制成品的情况依然存在,垂直型的国际分工仍然是工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一种重要的分工形式。
17②水平型国际分工经济发展水平相同或接近的国家(如发达国家以及一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之间在工业制成品生产上的国际分工。当代发达国家的相互贸易主要是建立在水平型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的。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发展有先有后,侧重的工业部门有所不同,各国技术水平和发展状况存在差别,因此,各类工业部门生产方面的国际分工日趋重要。各国以其重点工业部门的产品去换取非重点工业部门的产品。工业制成生产之间的分工不断向纵深发展,由此形成水平型国际分工。18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工业部门内部专业化生产程度越来越高。部门内部的分工、产品零部件的分工、各种加工工艺间的分工越来越细。这种部门内水平分工不仅存在于国内,而且广泛地存在于国与国之间。19③混合型国际分工是把“垂直型”和“水平型”结合起来的国际分工方式。德国是“混合型”的典型代表。它对第三世界是“垂直型”的,向发展中国家进口原料,出口工业品,而对发达国家则是“水平型”的。在进口中,主要是机器设备和零配件。其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西欧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20国际分工的结构由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扩展。主要表现为①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品与发展中国家一般加工产品的分工,②发达国家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分工,③发达国家资本和技术密集型零部件的生产与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零部件生产的分工。21国际分工关系更为复杂。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落后国家之间;国际服务分工逐步形成发达国家居于服务业分工的主导地位。22三、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发展速度从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看,世界贸易的增长与国际分工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主要表现在世界贸易增长时期也是世界生产发展较快的时期。232)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市场结构国际贸易的市场结构是指各种各商品的进出口来源和去向,它反映了这些商品的总体流向和各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地位。各国对国际分工的参与日趋广泛和深入。19世纪宗主国与殖民地更加之间的贸易占主导地位。二战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占主导地位。243)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是指各种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相对地位(通常用贸易额比重表达)分工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促进了产品创新和商品生产的更加专业化,即使商品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现代国际贸易中制成品贸易比重已经达到超过初级产品贸易的比重。服务贸易和高技术产品的贸易不断增长254)影响国际分工的利益分配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有利于世界资源的有效配置,有利于提高全球生产力。但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中各国的地位并不平等。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获得较大利益。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不断增加,贸易地位有所改善。26国际分工是不依赖于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它对一国经济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打破了民族闭关自守状态,把各个国家和民族在经济上联系起来,促进了生产的国际化、专业化和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国际垄断资本强制地使落后国家的经济依附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使世界经济的两极分化更为严重。275)国际分工影响一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和世界贸易依存度参与国际分工使各国对世界经济的依赖程度增加。国际分工的发展使各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额GDP28部分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PercentageofGDP4035302520151050CanadaFranceGermanyItalyJapanU.K.U.S.ImportsExports2000年29促进国际分工深化的主要原因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使产品更加多样化、差异化,生产过程更加国际化殖民体系瓦解通讯和交通运输工具创新跨国公司的发展在推动国际分工的发展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30第二节世界市场一、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贸易领域的总和。(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内所有交易的集合)前资本主义时期,欧洲国家之间商业交流的加强和“地理大发现”为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和扩大打下了基础。第一次科技革命带来的大机器工业的发展,是世界市场出现的生产力基础。生产力发展快的国家产品出现“剩余”,生产力水平低的国家原材料加工也低。国际销售市场和原材料市场的存在成为世界经济运行的重要环节。31交通运输工具的进化提高了世界市场的运转效率。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世界市场的区域性较强,(西欧-中欧,波罗地海沿岸,东南亚,)19世纪末,世界市场和国际贸易全面发展,世界市场逐步统一起来。32多边贸易和多边支付体系逐步形成到20世纪初,英国在国际贸易中逐步丧失了霸权地位,但在许多市场上仍然居于中心地位。(多种商品市场,金融市场,保险市场,航运市场)世界货币逐步形成世界市场的形成使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国家不必追求双边贸易的平衡,只需注重总体贸易的平衡。33二、当代世界市场的构成国家构成二战前,国际市场的构成主要有资本主义国家和以殖民地国家为主的经济落后国家,二战后,国家成分复杂化,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发达/发展中/落后,“南北“国家市场经济国家…34订约人构成公司(自主、盈利性)企业主联合会(非盈利性、代表企业利益)政府机关和机构(国家授权、维护国家整体利益)35商品构成商品的种类可以按多种方式划分,(有形、无形、制成品、初级产品,资本、技术等等)通常按照《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描述贸易标的。商品市场构成市场可分为有固定组织形态和无固定组织形态的。前者如商品交易所,拍卖市场、博览会等后者如单纯的商品购销、补偿贸易、招投标、租赁贸易等36销售渠道构成销售渠道指产品从生产者到达消费者的经过的途径。世界市场的销售渠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出口国的销售渠道(生产商-出口商)出口国到进口国之间的渠道(出口商-进口商)进口国国内的销售渠道(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37运输网络构成国内和国际公路网、铁路网、水上运输网、管道运输网等。水上运输占主要地位信息网络构成电话国际网,大众交流工具(印刷品、广播电视、电报)通讯卫星计算机互联网38三、当代世界市场的特征世界市场的规模迅速扩大世界贸易额,世界贸易量,世界贸易商品品种,世界贸易地理范围不断扩大。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国际商品结构复杂化…技术进步,制成品39区域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40世界市场的垄断性19世纪末资本主义生产进入垄断时期,大的跨国公司不仅垄断生产,还垄断销售市场和原材料生产地。世界市场的竞争性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使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争夺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各国竞相采用关税保护措施和出口鼓励措施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手段并用41世界市场的投机性市场操作工具的现代化发展,为参与者提供了大量的投机机会国际投机加剧了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世界市场的国际协调和管理各国一方面通过各种国内政策和对外政策干预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通过缔定和参与国际协定和国际组织对国际交往进行协调。国际协调和鼓励有利于国际市场的稳定和各国经济利益的保障。42第三节国际贸易的历史演进国际贸易的发生和发展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分工的发展国家的产生43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奴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商品经济微不足道。奴隶社会也是在不断的发展。国家产生,奴隶制阶级对奢侈品的追求,促使国家之间的贸易发生44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商品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水平但仍然很低。金属货币在流通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交通运输不发达,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空间。11世纪以后,欧洲城市兴起,使地中海、北海、波罗地海和黑海沿岸成为当时的贸易中心。中国是远东地区文明进步较快的国家,(郑和下西洋,丝绸之路)4514-15世纪,欧洲萌芽资本主义出现,(重商主义)贸易带来的利益逐渐受到人们重视。
马车、帆船,蒸汽机-运输,郑和,丝绸之路,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46
文摘
郑和与哥伦布比较研规模大小不同:郑和自1405年到1433年下西洋共7次,历时28年,经事三朝,所经国家33国,船队遍印度洋各地,总航程达10万公里。比哥伦布四次西航所乘船只总数30艘还要多好几倍。郑和下西洋尽管比哥伦布西航要早将近一个世纪,但不论是航行次数之多、时间之长、航程之远、活动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参加人员之众和素质之高、组织之严密都是此后的哥伦布远航所望尘莫及,背景不同:郑和下西洋所处历史条件就是中国传统的封闭式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已发展到顶点,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尚处在萌芽的前夕。哥伦布西航发生在封建制度开始瓦解和资本原始积累初期的西欧。西欧各国的封建王朝把开辟新航路同开拓疆土、扩张领土相结合;货币、黄金是驱使欧洲人远渡大洋的动力,西欧这种开放式的充满经济活力的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为哥伦布西航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47他们两人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不同,这就使得他们远航的目的的性质和影响各不相同。经济后果不同:郑和下西洋开支浩繁,消耗国家大量储备,加重人民负担,难以长期维持,完全是弊大于利,明政府对远航只考虑政治影响,而不顾及经济效益。哥伦布到达美洲带来的是西方殖民者对亚非拉的大肆掠夺和欺骗性贸易,使大量金银财富源源不断流向西欧,转化为资本,成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以引起欧洲“价格革命”,新兴资产阶级从中获取暴利,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48历史功绩:郑和下西洋所发展起来的“朝贡贸易”本质上仍然是为了达到宣扬国威、示中国富强的政治目的。哥伦布西航把西半球和东半球,旧大陆和新大陆连接了起来,世界开始真正成为一个整体,中世纪狭小的世界观被彻底打破,从而为新哲学和新科学的产生开辟了道路;同时,它导致世界市场的形成,原先作为主要商路的地中海东部地区现在转移到大西洋彼岸,使西班牙成为16世纪西欧经济最繁荣的国家,商业、海运和工场手工业获得很大发展。49航海史方面:郑和第一次横渡印度洋,开创了洲际航海史的新篇章,这对达伽马绕过非洲南端、开辟欧洲到印度的新航路以及对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起了先导作用,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航程,不难看出,郑和实际上是15、16实际世界规模航海活动的引发者;哥伦布西航对世界航海史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最大贡献是:开辟欧洲到美洲的大西洋新航路,促使葡萄牙人加快了开辟欧洲到亚洲印度新航路的步伐,从而把西方航海探险活动推向高峰。总之,哥伦布远航为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其意义远远超过郑和下西洋50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16-18世纪)
p26随着城市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发展,扩张市场的欲望增强,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助长了这种欲望国际贸易中心几度转移。里斯本、塞维尔、、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伦敦,先后成为繁荣的国际贸易港口。马车和木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财富积累和资本积累大大增加,许多是掠夺性的。劳动力和生产工具的分离加速。51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
(1760-1873)机器大工业发展交通运输速度提高(铁路)发明了新的通讯手段殖民地发展(英、法、德、美)纺织品贸易增长迅速,农产品、矿产品、钢铁、机器等贸易都有较大发展。p2852保尔.贝洛什确实言之有理:“工业革命开头的几十年间,技术与其说是决定经济的因素,不如说是被经济决定的因素。”技术革新显然听从市场的安排:必须在消费者的坚决要求下,技术革新才应运而生。p65753帝国主义前期(1870-1938)的国际贸易从帝国主义过渡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美发生“钢和电的革命”世界工业飞速发展1870-1900,世界工业增长2.2倍,世界贸易增长1.7倍贸易格局发生变化(英国的比重下降)帝国主义频频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54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竞争加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频爆发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比较稳定,但初级产品中燃料和矿产品增加。中国大量进口面纱和相关生产设备出口农产品和其他初级产品55第四节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二战后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力量迅速增长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增长。1948-1973,直接出口增长率7.8%1973-1981,世界贸易增长显著减缓56世界贸易的增长5718世纪以前,缺乏统计数字1800年-1870年贸易量增长10倍(1840-1870贸易量增长3.4倍)1870-1900贸易量增长1.7倍(工业产量增长2.2倍)1914-1938-贸易量增长3%195-1973贸易量增长8.5倍1983-1989年增长6.2%1990-1995年增长10%5859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和地理分布的变化制成品贸易增长快于初级产品贸易科技革命导致使用新的生产原料和生产技术合成材料替代天然原料发达国家实行保护农业的政策发展中国家工业崛起发达国家内部产业结构变化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地区国家广泛发达国家仍然占主要地位新兴工业国家所占份额增加中国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贸易大国()6061三、当代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
国际服务贸易从一方境内向任何其他方境内提供服务;在一方境内向其他任何方消费者提供服务;一方在其他方境内通过实体性介入而供服务;一方自然人在其他方境内向其他方消费者提供服务。服务贸易随着服务业的发展而发展二战后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尤其是发达国家国际分工的扩大促进了服务业规模扩大(生产环节细分)国际技术合作的多样化也推动了服务贸易的发展(咨询)信息革命(改变生产活动习惯方式)62四、国际贸易的集团化发展地区性经贸集团数量增加(如一些区域性解决和贸易组织)地区性经贸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网络设备安装工程师劳动协议
- 票据法律制度培训课件
-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乘法口算试题 2
- 采购合同设备保修合同范本
- 2024浦江技工学校(浦江工匠学院)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2024江门市工贸职业技术学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2024湖南省洞口县职业中专学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2024河北省玉田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软件公司技术开发合同保密协议
- 知识产权托管合同书
- 2025年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光伏发电站绿色拆除技术规范
- GB/T 35624-2025应急避难场所通用技术要求
- 1688运营培训课件
- DeepSeek 15天培训教材从入门到精通
- 箱式变电站迁移施工方案
-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清单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试题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城市轨道交通桥隧维修与养护 课件 1.1桥梁设施基础知识
- 物理-广东省大湾区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试卷和答案
- 李清照(课堂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