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内部)保教第二部分_第1页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内部)保教第二部分_第2页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内部)保教第二部分_第3页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内部)保教第二部分_第4页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内部)保教第二部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学前教育原理第一节教育概述一、教育的概念、本质、目的和作用(一)教育的概念1、广义——教育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和品德、增强人们的体质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2、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三要素)(二)教育的本质1、从教育发展的历史看第一、原始社会,培养有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的个体第二、阶级社会,教育成为统治者的政治工具,服务统治者培养接班人的目的第三、现代社会的教育注重对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是主要目的2、从逻辑上看培养人的活动——与科学活动相比,与经济活动相比,与生产活动相比(三)教育的目的1、教育目的的概念(1)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培养怎样的人才的总体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无论具体培养社会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的总的要求。(2)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国家和社会教育机构、学生的家长和亲友、教师等,都对新一代寄予了这样那样的期望,这些期望可以理解为广义的教育目的。

2、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指导意义(1)导向作用——方向和内容的统一(2)激励作用——目的反映需要和动机(3)评价作用——目的是标准3、教育目的的分类4、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提出及内容: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四有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基本精神(1)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统一(2)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3)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个性发展,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四)教育的作用1、教育对人智力发展的作用2、教育对人道德品质的发展作用二、教育与政治(一)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领导权教育的领导权是判断和确定教育性质的主要标志2、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教育内容(二)教育对政治的促进作用1、教育为政治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人才培养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的舆论力量——政治功能3、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社会进步三、教育与经济(一)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发展(二)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1、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劳动力的基本途径2、教育能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和推广,并能产生新的科学知识3、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四、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二节幼儿教育概述一、幼儿教育的概念与性质幼儿教育是指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广义: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狭义:幼儿园教育性质:第一、基础性;第二、专业性;第三、目的性;第四、系统性;公益性二、幼儿教育的意义三、我国幼儿教育的目的(一)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内涵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二)制订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1、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体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与学校教育目标的差异2、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可能性(教育需要根据客观现实和规律)四、我国幼儿教育的任务(一)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对幼儿(二)幼儿园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对家长五、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一)保教结合的原则1、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的两大工作2、保育和教育工作相互联系、互相渗透——关系3、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过程(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三)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1、教育活动性2、教育活动的多样性(四)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1、一日活动中的各种活动不可偏废2、各种活动必须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六、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特点第三节幼儿教育的发展概况一、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内容:生产劳动、社会知识、道德规范、宗教美育、军事教育等,方法:观察模仿、尊长讲授及示范等(二)奴隶、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家庭日常生活中和劳动中受教育,家庭是唯一场所(三)资本主义社会的学前教育

17世纪后半期,英国贫民婴幼儿保护和养育措施,是发端。

18世纪末,出现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二、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一)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的诞生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培尔被誉为学前教育之父,1840年创办第一所幼儿园(二)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1、国外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1)幼儿教育机构数量的增加(2)幼儿教育机构的多样化(3)师资质量和教育质量的提高2、国内幼儿机构的发展(1)我国第一所幼儿园诞生1903年湖北武昌湖北幼稚园,1904年改为武昌蒙养院(2)旧中国的幼儿园教育的发展(3)新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4)幼儿教育在改革开放中腾飞三、幼儿教育思想(一)洛克的教育思想1、白板说2、绅士教育——《教育漫话》,第一次提出德智体教育三部分(二)卢梭的教育思想1、自然教育——《爱弥儿》(1)主张教育归于自然,摆脱封建社会的污染(2)主张实施消极教育,对儿童少加干涉(道德教育方面和知识教育方面)2、儿童年龄分期教育的思想(1)婴儿期(0-2):注重体育(2)童年期(2-12):特别注重感官教育(3)前青春期(12-15):注重智育与劳动教育(4)青春期(15-20):注重道德教育(三)欧文的教育思想1、幼儿的体育——户外、营养、体操2、幼儿的智育——科学代替宗教。从最熟悉的事物获取知识;发展智力3、幼儿的德育——教育思想核心。受集体道德教育,集体主义。反宗教和僧侣教育4、幼儿的美育——唱歌、跳舞5、幼儿的劳动教育——不妨碍学习和健康为限,5岁前游戏中劳动,5-10岁参加简易劳动,10-17岁参加各种劳动,含工业劳动6、儿童游戏——禁止体罚,是学习的主要方式7、幼儿教师——师德在所有素质之上(四)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幼儿园之父1、哲学观与教育的一般原理第一、统一的法则——自然界与人统一于神(内在联系法则)第二、发展的法则——人与自然一样自由发展法则第三、教育适应自然的法则——适应潜藏在人身中的力量和能力的自我发展,是神的本源的自我发展。儿童的四种本能即活动、认识、艺术、宗教本能。教育追随活动本能,唤起儿童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自动性。2、学前教育理论(1)论学前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改革需从家庭教育开始。创办幼儿园的目的是为了给缺乏知识的父母提供内容和方法上指导。但是过高估计教育在改造人类和社会的作用。(2)论幼儿园的意义和任务——为幼儿园教育和学前教育做了理论上的工作。任务是发展体格、锻炼感觉器官、认识人和自然、为入学做准备。(3)游戏在儿童教育中的地位(优点;缺点——唯心主义特点)(4)论恩物和作业体系3、学校教育理论(1)要求注意外部自然和内部世界精神两方面,两者之间的媒介是语言。(2)小学的四种教育:宗教、认识自然常识、数学、语言。(3)重视培养自动性,强调练习。(4)教学法上,强调初等教育的要素——词、数、形(5)语言教学上,重视语言的真实性,强调语言的节奏——诗歌的教学(五)杜威的教育思想——了解背景1、教育的本质和目的(1)教育即生活——从生活中学习,教育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2)学校即社会——含义:首先是学校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生活的全部含义;

其次是要求校内学习和校外学习连接起来。

学校的三种功能:简化和整理儿童发展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洁化和理想化;创造比儿童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和美好的平衡的环境(3)教育无目的2、从做中学优点:强调学习者个人的直接的主观经验,提倡学生的个人探索,重视知识的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就教学过程的一个侧面而言,是有道理的。缺点:把做中学绝对化,必然导致否定间接知识和系统知识的价值。3、儿童中心与教师指导(六)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1、儿童观——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生理的两个本能——主导本能(自然);工作本能(社会)心理方面——敏感期(1)秩序的敏感期(2)细节的敏感性(3)行走的敏感性(4)手的敏感期(5)语言的敏感期2、幼儿教育的原则及环境幼儿教育目的的两重性:生理的(帮助个人自然发展)和社会的(为适应环境准备)(1)自由的原则——自由与纪律(2)工作的原则——肌肉协调控制、发现潜力、独立性和意志力、完善自我3、幼儿教育内容和方法——儿童之家(1)肌肉训练(2)感官训练(3)实际生活练习——分两类:与儿童有关;与环境有关(4)初步知识教育——日常生活教育、感觉教育、数学教育、文化教育等。成人对待儿童的态度和教育观念,是思想最为重要部分。(七)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1、幼儿教育为人生之基础2、生活教育理论(1)生活即教育——教育理论核心(2)社会即学校——普及教育的理念(3)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4)创造力的培养——六大解放:解放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时间(八)陈鹤琴教育思想——1923年南京鼓楼幼稚园1、活教育——教育思想核心,包括目的论、课程论、教学论三个部分。教学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2、整个教学法——强调系统性。游戏法是整个教学法的具体化3、五指活动理论——课程机构应该具有整体性。促进幼儿整体有机发展4、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的课程内容——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组织课程(九)张雪门的幼儿教育思想——南陈北张1、“行为课程理论”——生活化、行为化、本土化为最大特色(3点)2、课程是经验3、幼稚园课程特点:内容不宜划分太清楚太系统,而应是整个的;满足个体需要甚于满足社会需求;根源于儿童直接经验。(3点)4、行为课程的原则(3点)需经过人工精选;须在劳动上劳心;虽取材于生活,但要有远大的客观标准。5、落实的环节(6点)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订好课程的目的和计划;引起幼儿的兴趣;激起活动的动机;把握好活动的进程;培养结束时的检查工作。尊重儿童的主体性,承认儿童的能力,要求教师的主导,但是非权威第四节幼儿园班级管理一、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概念1、管理者是人2、有计划、组织、实施、调整等环节3、管理对象是人、财、物、时间、空间等二、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工作环节(前后相继,相互联系)(一)幼儿园班级工作计划的制定(二)幼儿园班级工作的组织与实施(三)幼儿园班级工作的检查与计划调整(四)幼儿园班级工作的总结与评估三、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目的和意义(一)管理的目的——(内在和外在)1、内在:把幼儿培养成个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2、外在:形成办园特色,打造品牌(二)意义第五节解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一部分:总则一、制定的依据、原因、目的二、教育的性质和根本任务三、外部原则四、幼儿园教育自身的特点五、内部原则第二部分教育内容与要求一、健康(一)目标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二)内容和要求1、建立良好的关系2、与家庭配合3、整洁和卫生习惯4、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5、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6、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7、体育中,培养意志(三)指导要点1、保护生命和促进健康2、保护照顾,尊重满足其独立发展的要求3、尊重幼儿生长发育规律4、培养幼儿对体育的兴趣二、语言(一)目标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理解日常用语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二)内容和要求1、语言2、倾听、理解3、表达、思维能力4、接触作品5、对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6、利用图书绘画其他多种方式培养7、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学普通话()(三)指导要点1、语言能力与环境2、语言发展,和各领域的教育3、语言学习具有的个别化的特点4、关注语言障碍的儿童三、社会(一)目标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自信心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二)内容与要求(三)指导要点1、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2、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重要途径3、社会学习漫长的特点四、科学(一)目标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4、生活游戏中感受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二)内容和要求(三)指导要点1、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2、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之感受过程方法,体验乐趣3、密切联系实际生活,身边事物作为探究对象五、艺术(一)目标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的体验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二)内容与要求(三)指导要点1、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2、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3、教师的作用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第四部分:教育评价第六节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动态与发展趋势一、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动态二、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一)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二)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三)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四)多种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五)加强幼儿园准入管理(六)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管(七)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八)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九)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十)统筹规划,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第三章生活指导第一节幼儿园一日生活一、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概念第一、时间安排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第二、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第三、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第四、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的自我管理二、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一)入园1、对幼儿的要求(1)衣着整洁、有序入园(2)和老师、小朋友见面问好,和家长礼貌告别(3)积极投入晨间活动2、对保教人员的要求(1)事先入园准备(2)热情(3)做好晨检(4)积极引导儿童活动(5)教育幼儿养成良好习惯(二)早操1、对幼儿的要求2、对保教人员的要求(三)教育活动1、对幼儿的要求2、对保教人员的要求(四)饮水1、对幼儿的要求2、对保教人员的要求(五)间隙活动1、幼儿的要求2、对保教人员的要求(六)梳洗1、对幼儿的要求2、对保教人员的要求(七)进餐1、幼儿的要求2、对保教人员的要求(八)午睡1、幼儿的要求2、对保教人员的要求(九)户外游戏、劳动等活动1、幼儿的要求2、对保教人员的要求(十)离园1、幼儿的要求2、对保教人员的要求三、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意义(一)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二)有利于幼儿知识经验的积累(三)有利于幼儿良好常规的形成(四)有利于幼儿文明礼仪的培养(五)有利于幼儿语言及交往能力的发展(六)有利于幼儿广泛兴趣的培养第二节幼儿的常规教育一、幼儿生活常规教育(一)梳洗常规的培养1、利用现代媒体,增强幼儿意识2、巧用童谣故事,强化幼儿记忆3、重在保教结合,保证有效进行4、控制幼儿行为,尝试自我管理5、创设环境暗示,培养良好习惯(二)进餐常规的培养1、巧妙利用餐前诱导法2、合理采取逐渐加量法3、适当营造气氛渲染法4、灵活掌握座位调换法5、适时运用表扬激励法(三)入厕常规的培养1、入厕习惯的培养2、入厕时的礼貌培养3、老师指导4、随机教育5、督促入厕(四)饮水常规的培养1、开展趣味活动,诱导幼儿饮水2、发挥值日作用,督促幼儿饮水3、巧用直观方法,认识饮水重要(五)午睡常规的培养1、睡前2、环境暗示3、榜样示范4、游戏实践5、参与决策另外:运用观察分析,纠正错误行为通过故事渗透,树立正确意识鼓励幼儿参与,制订班级规则二、幼儿学习常规培养(一)坐姿常规培养(二)搬座椅常规培养(三)倾听常规的培养(四)阅读常规的培养(五)操作活动中常规的培养(六)区域活动常规的培养三、幼儿劳动常规培养1、表扬鼓励,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2、引导观察,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3、创设环境,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4、循序渐进,巩固幼儿的劳动习惯5、家园联手,关注幼儿的劳动教育四、幼儿游戏常规培养1、利用游戏人物,帮助幼儿建立常规2、借助童谣故事,启发幼儿理解常规3、运用音乐情景,暗示游戏常规转换4、创设图标环境,减少教师硬性指导五、幼儿礼仪常规培养1、游戏童谣法2、榜样示范法3、情境体验法4、行为训练法5、标记提示法第三节幼儿保健常规及疾病预防一、常见安全问题及处理方法小外伤、骨折、出血、烧烫伤、煤气中毒、误服毒药、异物、溺水、触电、中暑、冻伤、虫蛇咬伤晕厥、鼻出血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法火灾、地震、急救方法第四章环境创设第一节幼儿园环境一、幼儿园环境的概念及其分类(一)幼儿园环境的概念1、广义: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含有幼儿园内部小环境,又包括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环境2、狭义: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的要素的总和。(二)物质环境1、广义:指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的一切天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中物的要素的总和。2、狭义: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有影响作用的各种物质要素的综合。(二)精神环境1、广义:指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的整个社会的精神因素的总和。含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道德、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2、狭义: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精神因素的总和,含教育观念与行为、幼儿园人际关系、幼儿园文化氛围

二、幼儿园环境的特点(一)环境的教育性(二)环境的可控性即幼儿园内环境的构成处于教育者的控制之下。一方面,社会上的精神、文化产品,各种儿童用品进入幼儿园时,必须经过精心筛选,以有利于幼儿发展为选择标准;另一方面,根据教育要求及幼儿的特点,有效调控环境中的各种要素,维护环境的动态平衡,使之保持在最合适幼儿发展的状态教育性和可控性之间的关系,教育环境性决定可控性,是可控性有了方向和标准。可控性保证了教育性的实现,相互依存、制约的关系。三、幼儿园环境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一)物质因素(二)精神因素1、人的要素在一定物质条件下,教师的观念与行为是影响幼儿园环境质量的决定因素,教师的思想态度、情感和行为本身就是构成幼儿园环境的要素之一2、幼儿园文化四、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一)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性原则环境的创设要体现环境的教育性——环境设计的目标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二)发展适宜性原则环境创设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的需要(三)幼儿参与性原则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积极的教育过程培养幼儿主体精神、发展幼儿主体意识,培养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四)开放性原则应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的幼儿教育系统(五)经济性原则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幼儿园,做到因地制宜五、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方法(一)物质环境的创设方法——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1、室外环境(1)地面(2)器械设备(3)场地结构(4)绿化2、室内环境(1)活动室(墙面、座椅、适当的区域)(2)寝室(整体色彩、墙面色彩、床位间隔、通风等)(3)漱洗室(4)走廊(5)班级设备(二)精神环境的创设方法1、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第一、定位教师角色——教育者、保护着、管理者;支持者、参与者、指导者第二、应尊重和关爱幼儿——尊重人格、兴趣和意愿、选择和决定;第三、师幼关系——平等、民主、和谐、对话2、建立和谐友好的同伴关系——创设条件、引导交流、引导合作3、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1)经常表扬、鼓励幼儿(2)持肯定支持的态度(3)多接纳多欣赏(4)建立团结友爱的班集体第二节幼儿园常见活动区一、幼儿园常见活动区概述(一)概念

利用活动区、寝室、走廊、门厅及室外场地,提供、投放相应的设施和材料,为幼儿创设的分区活动的场所(二)分类按空间结构可分为室外和室内按功能分可分为学习性和游戏性1、学习型活动区——生活区、探索区、表达表现区2、游戏性活动区——角色游戏区、结构游戏区、表演游戏区二、幼儿园常见活动区的功能(一)语言区——以图书为主,配一些游戏(二)美工区——平面、立体、自然材料造型、废旧材料再利用(三)科学区——探究声、光、电、磁、力、水、空气等(四)建构区——不同材料建构高楼、桥梁、公园等(五)角色区————游戏,角色扮演(六)益智区——计算、计数、分类的数学内容(七)音乐表演区——舞蹈、音乐、演奏、表演等三、幼儿园常见活动区的创设(一)创设方法考虑教学目标、年龄特点、促进全面发展、动态性和可变性(二)创设步骤1、确定活动区的空间位置2、布置活动区(三)注意事项1、动静分开2、相对封闭和分割3、行走方便4、光线的明暗5、安全卫生第三节幼儿心理环境的创设一、幼儿心理环境的概念及其特点心理环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的,指的是影响个体现实心理活动的各种因素,包括现实作用于个体的刺激或信息及其系统和一个人自己的心理状态。幼儿心理环境是指幼儿同类对幼儿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心理因素总和,含人际关系、精神氛围、保教人员的教育观念和行为等具有隐蔽性(儿童的心理特征以及教育的不知不觉性)和复杂性特点二、幼儿心理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发展空间、人格形成、思维活跃、智力开发、身心健康三、幼儿心理环境的创设(一)创建优美整洁的物质环境(二)尊重和满足幼儿的基本需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