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概论第十章-社会优抚与安置_第1页
社会保障概论第十章-社会优抚与安置_第2页
社会保障概论第十章-社会优抚与安置_第3页
社会保障概论第十章-社会优抚与安置_第4页
社会保障概论第十章-社会优抚与安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社会优抚与安置保障概述1中国社会优抚与安置保障制度24第十章社会优抚与安置保障1第一节 社会优抚与安置概述一、社会优抚安置的概述(一)概念社会优抚与安置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法对军人以及军烈属等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特殊贡献的对象实行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2(二)含义1.优抚安置保障是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2.优抚安置保障是通过各种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政策来保证实施的。3.优抚保障安置的目的是,要使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牺牲和特殊贡献的军人、烈士及其家属,受到社会应有的优待、保障和崇敬。3特征二、社会优抚安置的特征保障对象的特殊性保障手段的综合性保障标准的优待性精神与物质保障并重4(一)保障对象的特殊性优抚安置不同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优抚的对象是为革命事业和保卫国家安全做出牺牲和贡献的特殊社会群体,由国家对他们的牺牲和贡献给予补偿和褒扬,包括: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复员退伍军人,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现役军人家属等。5(二)保障手段的综合性优抚保障是借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等手段来实现其保障功能,包括抚恤、优待、养老、就业安置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一种综合性的保障项目。6(三)保障标准的优待性社会优抚的对象是为革命事业和保卫国家安全做出牺牲和贡献的特殊社会群体,优抚具有补偿和褒扬性质。按照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远侧,优抚待遇高于一般的社会保障标准,确保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相当或略高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7(四)精神与物质保障并重物质保障是优抚保障的基本内容,例如税收优待、年费医疗优待等。但精神激励与抚慰也是优抚保障的重要内容,褒扬革命精神能从精神上抚慰优抚对象。8三、中国社会优抚安置保障的发展历程(了解)

(一)新中国建国前(二)新中国建国后到文化大革命前(三)文化大革命时期(四)改革开放以来9(一)战争时期的创立阶段:优抚为主我国军人社会保障起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的优抚工作。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央政权,建立了民政机构。在同年11月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制定、通过了《中国工农红军优待条令》。此后,还颁布了《红军抚恤条令》、《优待红军家属耕田条令》等法规。这批法规的出现,把军人的权益置于法律的保护之下,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军人社会保障创立的标志。但是,在战争时期,在没有取得全国政权的条件下,能对军人实施的保障项目有限,主要内容是优待和抚恤;并且,那时不可能对退休军人的安置形成统一、系统的制度。我国社会优抚制度的沿革10(二)建设时期的发展阶段:优抚+安置新中国成立后。一方面完善了优抚工作,另一方面又增加和完善了退役军人的安置与退休军官和离休军官的安置、养老等内容。1950年,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发布了《关于人民解放军1950年的复员工作决定》。此后,国家和军队先后制定、发布了《复员建设军人安置暂行办法》、《国务院关于安置复员建设军人的决议》、《关于处理义务兵退役的暂行规定》、《关于现役军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总政治部关于高级干部在军队离职休养的待遇和管理问题的规定》。这些法规的发布,初步形成了安置、保障的体系,标志着我国军人社会保障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11(三)新时期的改革阶段:优抚+安置+保险在优待方面,从1980年开始,为了适应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新形势,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农村义务兵家属的普遍优待。实现了从战争年代的“代耕帮收”、到20世纪50年代实行合作化后的“优待工分”,再到实行优待金的第三次大变革。在抚恤方面,1985年,中央拨出专款,将烈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的生活困难补助改为由国家实行定期抚恤,并且标准随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增长,从此确立了由国家抚恤“三属”的制度。在军队退休、离休干部安置方面,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离、退休干部逐步移交地方民政部门安置,减轻了军队的社会工作负担。1998年,开始实行军人保险制度,现在的离、退休制度将逐步过渡到军人退役养老保险制度。1999年,制定了士官退役安置办法。2001年,对转业干部安置增设了自主择业的安置方式,这是安置制度的重大突破。12一、中国的优待与抚恤制度(一)优待制度

优待是指国家、社会和群众依法对优抚对象在政治上、经济上给予优厚待遇的社会保障措施。第二节

中国社会优抚与安置保障制度13优待内容和形式:1.优待金和其他经济优待2.医疗优待3.通信、交通及文化设施优待4.入伍、就业、就学优待5.住房优待6.随军家属优待7.困难救助优待参考:《军人抚恤优待条例》(2004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第413号令公布根据2011年7月29日《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修改〈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的决定》修订)14(二)抚恤制度抚恤:国家对烈士、因公牺牲和病故军人家属、伤残军人及家属所实行的一种物质抚慰保障。包括:1.死亡抚恤一次性抚恤。定期抚恤。特殊抚恤。2.伤残抚恤15死亡抚恤现役军人死亡可以确认为因公牺牲的情形包括:

(1)在执行任务中或者在上下班途中,由于意外事件死亡的;(2)被认定为因战、因公致残后因旧伤复发死亡的;(3)因患职业病死亡的;(4)在执行任务中或者在工作岗位上因病猝然死亡,或者因医疗事故死亡的;(5)其他因公死亡的。军人抚恤16现役军人死亡可以批准为烈士的情形包括:(1)对敌作战死亡,或者对敌作战负伤在医疗终结前因伤死亡的;(2)因执行任务遭敌人或者犯罪分子杀害,或者被俘、被捕后不屈遭敌人杀害或者被折磨致死的;(3)为抢救和保护国家财产、人民生命财产或者参加处置突发事件死亡的;(4)因执行军事演习、战备航行飞行、空降和导弹发射训练、试航试飞任务以及参加武器装备科研实验死亡的;(5)其他死难情节特别突出,堪为后人楷模的。17一次性抚恤待遇(1)获得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35%;(2)获得军队军区级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30%;(3)立一等功的,增发25%;(4)立二等功的,增发15%;(5)立三等功的,增发5%。定期抚恤待遇(1)父母(抚养人)、配偶无劳动能力、无生活费来源,或者收入水平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的;(2)子女未满18周岁或者已满18周岁但因上学或者残疾无生活费来源的;(3)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或者已满18周岁但因上学无生活费来源且由该军人生前供养的。18残疾抚恤残疾等级评定残疾抚恤待遇因战、因公一级和二级残疾的,为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因战、因公三级和四级残疾的,为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因病一级至四级残疾的,为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

19三、中国的安置保障制度(一)含义

安置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法以扶持就业为主,自主就业、安排工作、退休、供养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妥善安置退役军人的社会保障制度。安置对象包括退伍义务兵、转业志愿兵、军队转业和离退休干部等。安置目标是使退役军人获得必要的就业、生活保障和政治优待,以维护军队的战斗力,实现退役军人和社会的最优结合。20(二)安置原则1.回原籍安置的原则2.妥善安置、各得其所的原则3.培养和使用军地两用人才的原则4.属地安置原则21(三)安置保障制度的内容与形式1.退役士兵安置(1)自主就业(2)安排工作(3)退休供养2.军队转业干部安置(1)军队转业干部的工作分配与就业(2)军队转业干部享受的待遇(3)军队转业干部的安置地点3.离退休军人安置22李明康,某部队军人。2005年1月,部队批准李明康回家探亲。军人回家探亲可以享受哪些优待?案例123李明康可以享受购票和乘坐市内交通工具的优惠。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34条的规定,现役军人凭有效证件优先购票乘坐境内运行的火车、轮船、长途公共汽车以及民航班机。现役军人凭有效证件乘坐市内公共汽车、电车和轨道交通工具享受优待,具体办法由有关城市人民政府规定。目前,我国公民参军服役是履行保卫国家的义务,国家发给军人的生活费也是比较低的,低于社会最低工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军人乘坐交通工具获得必要的优待也是应该的。24杨士忠,某企业职工。2002年5月的一天,杨士忠经过某银行时,发现歹徒抢劫银行后,正在逃窜。杨士忠没有多想,就加入了追捕歹徒的行列。就在杨士忠要抓住歹徒的时候,歹徒向杨士忠开了枪。杨士忠中弹后依然同歹徒搏斗,最后倒在了血泊中,经抢救无效死亡。杨士忠是否可以追认为革命烈士?案例225杨士忠可以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根据《革命烈士褒扬条例》第3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批准为革命烈士:(1)对敌作战牺牲或对敌作战负伤后因伤死亡的。(2)对敌作战致残后不久因伤口复发死亡的。(3)在作战前线担任向导、修建工事、救护伤员、执行运输等战勤任务牺牲,或者在战区守卫重点目标牺牲的。(4)因执行革命任务遭敌人杀害,或者被敌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