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了解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的基本概念掌握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和调节手段了解国际储备的构成及管理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分析国际收支的调节西方国际收支主要理论国际储备主要内容第一节
国际收支
一、国际收支的基本概念IMF在《国际收支手册》(BalanceofPaymentsManual)中对国际收支作了如下的定义:一国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外国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1)这一概念不再以支付为基础(OnPaymentBasis),而是以交易为基础(OnTransactionBasis)。(2)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3)一国国际收支所记载的经济交易必须是在该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
注意:居民≠公民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ofPaymentsStatement)是指国际收支按特定账户分类和复式记账的原则表示出来的会计报表。一国与别国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不论是否涉及外汇收支都必须记入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各国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有利于全面了解本国的涉外经济关系,并以此进行经济分析和制订合理的对外经济政策。IMF已经出版了《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所采用的概念、准则、管理、分类方法,以及标准构成都作了新的说明,所以我们将在本章附录一和附录二中对《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的主要内容作对比介绍(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结构
根据IMF出版的《国际收支手册》第5版的国际收支账户的分类标准,标准格式分列下述几大项目:
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储备与相关项目(平衡项目)净误差与遗漏
1.经常账户(CurrentAccount)经常账户是反映居民与非居民间经常发生的经济交易项目,在一国国际收支中占有最基本最重要的地位。它包括:(1)货物贸易
以海关进出口统计资料为基础,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要求,出口、进口都以商品所有权变化为原则进行调整,均采用FOB价计算
出口记在贷方,进口记在借方(2)服务项目(serviceAccount)又称无形收支项目(InvisibleTradeAccount),它是指一个国家对外提供服务或接受服务所发生的收支。包括运输、旅游、通讯、建筑、保险、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各种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娱乐服务以及政府服务。
贷方表示收入,借方表示支出
(3)收益包括职工报酬和投资收益两部分职工报酬指我国个人在国外工作(一年以下)而得到并汇回的收入以及我国支付在华外籍员工(一年以下)的工资福利。
投资收益包括直接投资项下的利润利息收支和再投资收益、证券投资收益(股息、利息等)和其它投资收益(利息)。(4)经常转移(UnrequitedTransferAccount)包括侨汇、无偿捐赠和赔偿等项目,包括货物和资金形式。贷方表示外国对我国提供的无偿转移,借方反映我国对外国的无偿转移。
各级政府指国外的捐赠者或受援者为国际组织和政府部门。
其他部门指国外的捐赠者或受援者为国际组织和政府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或个人。2.资本与金融项目(CapitalAccount)
反映居民和非居民间资本或金融资产的转移A、资本项目:包括资本转移如债务减免、移民转移等内容。1)资本转移主要登录投资捐赠(不经常发生,规模相对大)和债务注销。2)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出售主要登录那些非生产就已存在的资产(土地、地下矿藏)和某些无形资产(专利权、商标权、经销权等)收买和出售的外汇收支(无形资产所有权转让或出卖而发生的外汇收支)。
B、金融项目:包括我国对外资产和负债的所有权变动的所有交易。直接投资按投资方式分为证券投资其他投资按资金流向构成的债权债务分为其中直接投资分为外国在华直接投资(视同于负债)和我国在外直接投资(视同于资产)。资产负债3、储备资产:指我国中央银行拥有的对外资产。包括:
3.1外汇:指我国中央银行持有的可用作国际清偿的流动性资产和债权。3.2货币黄金:指我国中央银行作为储备持有的黄金。3.3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会员国根据其份额分配的,可用以归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会员国政府之间偿付国际收支赤字的一种账面资产。3.4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普通项目中会员国可自由提取使用的资产。4、净误差与遗漏: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复式记账法,由于统计资料来源和时点不同等原因,造成借贷不相等。如果借方总额大于贷方总额,其差额记入此项目的贷方,反之,记入借方。项目差额贷方借方一、经常项目45,874,812519,580,386473,705,574A.货物和服务36,078,977485,003,217448,924,239B.收益-7,838,36016,094,69323,933,053C.经常转移17,634,19518,482,477848,282二、资本和金融项目52,725,942219,630,612166,904,671A、资本项目-48,083048,083B、金融项目52,774,024219,630,612166,856,588三、储备资产-117,023,1000117,023,100四.净误差与遗漏18,422,34718,422,3470
2003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单位:千美元(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国际收支平衡表记录的基本原理: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贷方交易是接受外国居民支付的交易;
借方交易是对外国居民进行支付的交易。在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贷方交易记作正号(+),借方交易则记作负号(-)。国际收支平衡表记录的经验法则:(1)凡是引起本国外汇收入的交易记入贷方,凡是引起本国外汇支出的交易记入借方;(2)凡是引起本国市场外汇供给的交易记入贷方,凡是引起本国市场外汇需求的交易记入借方。记入贷方的交易包括:(1)商品与劳务的出口;(2)来自外国居民的单方面转让;(3)资本流入:金融负债的增加和金融资产的减少。记入借方的交易包括:(1)商品和劳务的进口;(2)来自本国居民的单方面转移;(3)资本流出:该国的海外资产增加,或在该国的外国资产的减少。三、国际收支分析(一)国际收支盈余、赤字和平衡按照交易的动机或目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所记录的交易:
自主性交易它是经济实体或个人出自某种经济动机和目的,独立自主地进行的。一般包括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中的各项交易,具有自发性,因而交易的结果必然是不平衡的。
补偿性交易自主性交易收支不平衡之后进行的弥补性交易,一般指平衡项目。人们往往根据所要分析的问题,而采用不同的差额。如经常项目差额、基本差额、总差额等。人们平常所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是针对各个具体的差额而言的。经常项目差额=45,874,812千美元经常项目差额是一个很重要的差额,因为它从根本上反映了国民收入的来源和使用情况。基本的宏观经济不等式为:Y=C+I+G+(X-M)注意:X并不仅指出口,它是由经常项目中所有的贷方项目组成的,因为它们全都能够产生收入。M也是由经常项目中所有借方项目组成的,它们代表现期收入的使用情况,而不仅是进口。所以:
Y-(C+I+G)=(X-M)
或Y=C+S+T=C+I+G+(X-M)(X-M)=S+(T-G)-IY-(C+I+G)=(X-M)(式7-1)表示:经常项目差额不过是该国国民收入与(C+I+G)部分的差额如(X-M)<0,则该国的支出正在超过其收入,过着自身力所不及的生活;如(X-M)>0,则该国在收入以内进行消费(X-M)=S+(T-G)-I(式7-2)表示:(X-M)<0,则该国未足够地储蓄;(X-M)>0,则该国的储蓄超过了它的投资强调指出国际收支报表中的头两大类反映了一国经济中的基本长期力量。经常项目差额反映了诸如一国国民收入及其增长、支出习惯与国际竞争力等因素对国际收支的影响。长期资本流动反映了长期投资者对在海外投资而不是在本国投资的相对收益的判断。基本差额=经常项目+长期资本余额反映一定时期内一国国际收支状况对该国国际储备的影响,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概念。通常表述的国际收支为顺差或逆差,即指国际收支总差额。总差额=经常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净误差与遗漏(二)国际收支是否均衡的判断方法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是否平衡,实际上是看自主性交易所产生的借贷金额是否相等。分析的方法是: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划出一条水平线,在这一水平线上放上所有的自主性交易项目,在此线之下放上一切补偿性交易项目,那么当线上差额为零时,我们称国际收支处于平衡状态。当线上项目借方金额大于贷方金额时,我们称国际收支出现了赤字。而当线上项目贷方金额大于借方金额时,则称国际收支出现了盈余。四、国际收支的调节(一)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1、一般因素(1)周期性不平衡指一国经济周期波动引起该国国民收入、价格水平、生产和就业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经济衰退阶段:国民收入减少总需求下降物价下跌会促使出口增长,进口减少从而出现顺差。
在经济繁荣阶段,国际收支状况如何?(2)货币性不平衡指一国货币价值变动(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引起国内物价水平变化,从而使该国一般物价水平与其他国家比较相对地发生变动,由此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出口商品成本上升,从而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抑制了出口。
国内商品物价普遍上升,进口商品就显得便宜,一国发生通货膨胀鼓励了外国商品的进口;(3)结构性不平衡指当国际分工格局或国际需求结构等国际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时,一国的产业结构及相应的生产要素配置不能完全适应这种变化.从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结构性不平衡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普遍,因为发展中国家进出口商品具有以下两个特点。1)出口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低,而进口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高,所以出口难以大幅度增加,而进口则能大幅度增加;2)出口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小,而进口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大,于是进口价格上涨快于出口价格上涨,贸易条件恶化。(4)收入性不平衡指因国民收入的较大变动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国民收入的大幅度增加全社会消费水平提高社会总需求扩大(开放的经济条件下)进口增加国际收支逆差;
如国民收入大幅度减少,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国际收支状况又将如何?(5)临时性不平衡指短期的由非确定或偶然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如洪水、地震、骚乱、战争等因素带来的贸易条件的恶化,国际收支的困难。(6)不稳定的投机和资本外逃造成的不平衡
2、特殊因素(1)发达国家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与特点1)商品、劳务、资本输入过多或不足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国际竞争力、利润率和未经抵补的利息率的变化;2)资本项目在国际收支中的地位日趋重要,资本输出入频繁且不稳定;3)由于在高度一体化的全球国际金融市场上资金对有资信的国家来说是充裕的,因而较易发生国际储备过多的情形。(2)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与特点1)一些商品劳务输入不足与另一些输入过多并存;商品、劳务的输出时而不足,时而过多,尤其是世界经济结构全面而深刻地发生变化时,使他们出口商品结构严重不合理;2)资本净输入过多与不足相交替,使国际储备的水平经常处于适度水平线以下;3)国际收支不平衡常常表现为过度逆差。(3)计划经济国家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与特点1)出口结构不合理,而且大部分出口因缺乏国际竞争力而常常输出不足,小部分出口因支付逆差所需而常常输出过多;2)处于对外开放过程中的国家国际收支不平衡往往表现为:先是经常账户过度逆差、外资输入过多;然后是外汇储备不足、进口不足、外资输入不足;3)由于货币不可自由兑换,因而能否通过进口来平衡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总供给和总需求,以抑制或消除通货膨胀,必定受到本国的外汇储备水平或对外借贷能力的制约。(二)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分为:自动调节机制--是指由国际收支失衡引起的国内经济变量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反作用过程。人为政策调节机制--是指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国家通过改变其宏观经济政策和加强国际间的经济合作,主动地对本国的国际收支进行调节,以使其恢复平衡。1、金本位制度下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物价——铸币流动机制”(PriceSpecial—FlowMechanism)货币供给量下降价格下降出口减少进口增加价格上升黄金内流货币供给量增加出口增加进口减少黄金外流国际收支赤字国际收支盈余“物价——铸币流动机制”是在1752年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谟(DavidHume)提出来的,所以又称“休漠机制”。
2、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1)价格的自动调节机制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外汇需求大于外汇供给本币汇率下降出口商品以外币计算的价格下跌,而以本币计算的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刺激了出口,抑制了进口贸易收支逆差逐渐减少。
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的情形
(2)汇率的自动调节机制
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本币汇率上升进口商品以本币计算的价格下跌,而出口商品以外币计算的价格上涨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贸易顺差减少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又是如何调节的(3)国民收入的自动调节机制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外汇收入增加信用膨胀、利率下降、总需求上升国民收入增加进口需求上升贸易顺差减少,国际收支恢复平衡。?(4)利率的自动调节机制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银行信用膨胀.国内金融市场的银根趋于松动,利率水平逐渐下降。导致:1)利率水平的下降资本外流增加,内流减少资本账户顺差逐渐减少,甚至出现逆差;2)利率下降国内总需求上升进口需求增加,出口减少贸易顺差也会减少,整个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三)国际收支调节政策1、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增税、减支扩张性财政政策——减税、增支国际收支逆差——紧缩的财政政策:即削减政府开支,或提高税率迫使投资和消费减少,物价相对下降出口增加,压缩进口改善贸易收支及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出现大量顺差,采用什么政策?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也称金融政策,包括变动贴现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市场利率随之上升投资和消费受到抑制物价开始下跌扩大出口,减少进口贸易收支得到改善。
3、外汇政策(1)调整汇率。一国可通过提高或降低本国对外国货币的汇率来消除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如一国发生国际收支的逆差,该国可使本国货币贬值,以增强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出口;同时,由于国外商品的本币价格上升,进口减少,国际收支逐步恢复平衡。
(2)外汇管制。外汇管制是国家通过法令规定对各项外汇的收入、支出、存款、兑换、外汇买卖及国际结算进行管制,其目的在于节约国家外汇支出,增加外汇收入,以改善国际收支。4、外贸政策为改善国际收支,很多国家都实行“奖出限入”的保护性贸易政策,如为出口商提供直接补贴,以鼓励出口。同时,采用高关税、进口配额制、进口许可证等限制进口。5、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政策调整国际收支还应考虑到社会总供给的条件。因此一国可通过调整国内的产业结构及鼓励发展高科技产业政策来改善国内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从而增加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以适应世界市场需求的变化。6、融资政策支出变动型政策旨在通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总支出来改变进出口贸易、劳务及资本的输出入状况,从而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目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属于此类型。支出转换型政策指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方向的政策。如以经济手段实现转换的产业调整政策、汇率政策、关税政策;以法律手段实现转换的外汇管制、外贸管制等政策。
(四)内外均衡的冲突与政策搭配内部均衡外部均衡国际收支平衡丁伯根法则(TinbergenRule)--实现一个经济目标,至少需要一种有效的政策工具,由此推论,要实现n种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n种相互独立的有效政策工具。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西方学者认为:在浮动汇率制下,可以采用支出变动政策来达到内部目标,而利用支出转换政策(汇率政策)来达到外部目标,这样,实现内外均衡是不成问题的。米德冲突(Mead’sconflict)--在固定汇率制下,一国难以动用支出转换政策,在只有支出变动政策可供政府使用的情况下,内外均衡目标的实现会发生冲突的可能。
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关系常表现为以下的情形:
内部经济状况外部经济状况①经济衰退、失业增加国际收支逆差②经济衰退、失业增加国际收支顺差③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顺差④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逆差①③是两种相互矛盾的情况。如①:政府实施扩张性的支出变动政策,则总需求的增加有利于实现充分就业,但同时却又会加剧逆差;反之,当政府用紧缩的支出变动政策来平衡国际收支时,又会使失业增加。显然,当外部均衡要求实行紧缩政策,而内部均衡却要求实行扩张政策时,一种政策手段是难以兼顾两个政策目标的,无论是达到内部均衡还是外部均衡,都势必以加剧另一种失衡为代价。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罗伯特·蒙代尔(RobertMundell)的有效市场分类原则--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内外经济的影响效果是不同的,所以即使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也可以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两种独立的政策工具来实现内外经济的均衡。
蒙代尔认为,每一种政策应实施在其最具影响力的目标上。图7.2的横轴表示利率水平,代表货币政策;纵轴表示政府支出水平,代表财政政策。X’CNXF’EF注:I区:顺差、通胀Ⅱ区:逆差、通胀Ⅲ区:逆差、失业Ⅳ区:顺差、失业I区Ⅱ区Ⅲ区Ⅳ区利息率财政支出oBA表3-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区间经济状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I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顺差紧缩扩张Ⅱ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逆差紧缩紧缩Ⅲ失业、衰退/国际收支逆差扩张紧缩Ⅳ失业、衰退/国际收支顺差扩张扩张2、支出转换与支出变更政策的搭配支出转换与支出变更政策的搭配,按澳大利亚经济学家斯旺的见解,可用图7.3来加以说明。OYE0I区Ⅱ区Ⅲ区Ⅳ区O本币贬值本币升值F’Y’F汇率(E)国内支出(A)图7.3支出转换与支出变更搭配两点假设:(1)假定没有国际资本流动,即国际收支差额=贸易差额;(2)在总需求开始超过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之前,价格保持不变。
五、西方国际收支主要理论(一)弹性论(TheElasticitiesApproach)背景:20世纪30年代初,各国竞相实行竞争性的货币贬值导致汇率变动频繁、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金本位制面临崩溃的现实背景下提出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由剑桥学派创始人,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A.Marshall)在1923年首次提出“进出口需求弹性”的概念;1937年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J.Robinson)以此为基础系统地提出国际收支弹性论;1944年美国经济学家勒纳(Abba.P..Lerner)以此为基础研究出货币贬值影响国际收支的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的临界值,正式提出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Condition),这一条件构成了国际收支弹性理论的核心。
1、假设条件:1)忽略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国际收支=贸易收支;2)贸易商品供给有弹性,其弹性几乎无限大,相关产品的供给弹性不变;3)其他条件不变,只考虑汇率变动对进出口商品的影响,不考虑汇率变动的货币效应。2、弹性的概念弹性一个经济变量对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供给弹性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m)=进口需求量的变动率/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x)=出口需求量的变动率/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m)=进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x)=出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3、马歇尔-勒纳条件货币贬值会引起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进而引起进出口商品的数量发生变动,最终引起贸易收支变动。贸易收支额的变化,最终取决于两个因素:1)由贬值引起的进出口商品的单位价格的变化2)由进出口单价引起的进出口数量的变化。马歇尔研究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贬值才能导致贸易收支的改善?例:假设$1=¥7贬值到$1=¥8,由此引起出口商品美元单价和出口数量变化的一组数据。不同弹性条件下贬值对出口收入(美元)的影响
出口商品¥价汇率$:¥$单价出口数量出口$收入价格变动率出口数量变动率071:7$110000$10000--------------171:8$0.87511000$962514.29%10%271:8$0.87512000$1050014.29%20%说明:出口数量变动率<贬值引起的变动时(出口需求弹性<1=出口的美元收入不能增加;1)当出口商品需求弹性大于价格变动,即Ex>1,而进口需求弹性小于价格变动Em>0时,Ex+Em>1时,贬值可以增加出口,减少进口,改善贸易收支。2)当Ex<1,Em<1,即Ex+Em=1时,贬值会使进出口数量发生变化,但进出口金额不变,贸易收支逆差不会改变;3)Ex+Em<1,贬值导致出口收入下降,而且出口收入的金额小于进口支出的金额,贸易收支进一步恶化。可见第一种情况是采取贬值达到改善贸易收支的必要条件。马歇尔-勒纳条件:在第二、三种情况下,则不宜采取贬值手段,调节贸易收支逆差,而应采取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从根本上改善贸易收支状况。Ex+Em>14、贬值与供给反应J曲线效应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当汇率变化时,进出口的实际变动情况还要取决于供给对价格的反应程度,即使在Ex+Em>1,贬值也不能马上改善贸易收支。相反,货币贬值后的头一段时间,贸易收支反而可能恶化。在短期内,贬值之后有可能使贸易收支首先恶化,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待出口供给(这是主要的)和进口需求作了相应的调整后,贸易收支才慢慢开始改善。出口供给的调整时间,一般被认为需要0.5-1年时间,形状“J”J曲线效应—在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贬值对贸易收支改善的时滞效应。5、货币贬值对贬值国贸易条件的影响贬值的贸易条件与供给需求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可以分为四种情况来考察:(1)在供给弹性趋于无限大时.以本币衡量进口价格上涨,出口价格不变,以外币衡量进口价格不变,出口价格下降,贸易条件将会恶化。(2)在供给弹性无限小时(等于零时),进口价格不变,出口价格上升,贸易条件可以改善。(3)当需求弹性趋于无限大时,出口价格上升,进口价格不变,贸易条件可以改善。(4)需求弹性无限小时,出口价格不变,进口价格上升,贸易条件将会恶化。N=Px/Pm贬值带来相对价格的变化,它究竟是改善还是恶化贸易条件,取决于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如果:SxSm>ExEm贸易条件恶化SxSm<ExEm贸易条件改善SxSm=ExEm贸易条件不变6、评价弹性分析理论纠正了货币贬值一定有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与效果的片面看法,正确指出只有在一定的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下货币贬值才能有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与效果。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但也存在局限性。1)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实现,受J曲线效应的制约;2)弹性分析假设出口供给价格弹性无限大,此情况只适用于非充分就业情况下,不适用再生产周期的各个阶段;3)弹性分析理论未考虑资本流动因素,是一种没有资本流动的国际收支理论;4)缺少汇率贬值通过国民收入变化影响进出口数量的分析,脱离各国经济的实际情况。(二)乘数(收入)论
(TheMultiplierApproach)弹性分析法的缺陷之一是假定收入水平不变,因而不考虑国民收入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随着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战后的兴起,哈伯格(Harberger)、劳森(Lzursen)和梅茨勒(Metaler)等人在1950年论文将中将乘数理论扩展到开放经济条件,提出了国际收支调节的乘数分析法。自主性支出的变动能够通过乘数效应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变动,进而影响进口支出和国际收支的变动,其影响程度取决于边际进口倾向和进口需求的收入弹性的大小、以及该国开放程度的高低。
基本论点:20世纪50年代詹姆斯.米德(J.Meade)和西德尼.亚力山大(S.Alexander)在凯恩斯理论的国民收入方程式的基础上提出的。吸收分析法与收入分析法一样,都是以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强调收入变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其不同之处在于,吸收分析法更为强调国内总支出与经常项目之间的关系。(三)吸收分析理论(TheAbsorptionApproach)1、主要内容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关系可以表达如下:国民收入(Y)=国民支出(E)封闭经济条件下:Y=C+I+G开放经济条件下,把对外贸易也考虑进去Y=C+I+G+(X-M)X-M=Y-(C+I+G)其中:(X-M)为贸易收支差额,用B来表示,B=X-M=贸易收支(吸收理论将国际收支抽象化为贸易收支)(C+I+G)为国内总支出,即国民收入中被国内吸收的部分,用A表示A=C+I+G=国内支出(亚力山大将支出称为吸收)国际收支差额实际上就可以由国民收入(Y)与国民吸收(A)之间的差额来表示:B=Y-AB=Y-A1)国际收支=总收入-总吸收2)总收入=总吸收国际收支平衡总收入>总吸收顺差总收入<总吸收逆差3)B为果,A为因因此,吸收理论认为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根本原因在于: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总量失衡,这需从收入一方或支出一方加以调节。即:1)国际收支顺差时(Y>A)时,则实施减少收入(Y)或增加支出(A)的政策措施;2)国际收支逆差时(Y<A)时,则实施增加收入(Y)或减少支出(A)的政策措施。2、政策主张B=Y-A表明:1)如果一国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水平,国内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无足够的闲置资源用于扩大生产,改善国际收支的唯一举措就是降低国内总吸收(A),即压缩国内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支出变更政策实行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2)如果一国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国内尚有闲置资源可以利用,总产出尚未达到最高水平――支出转换型政策
通过通货贬值或贸易限制措施,刺激本国出口扩大,改善国际收支。由于国内尚有资源可以利用,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扩大产品出口部门,加强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那么只要吸收的增加不超过收入的增加,就能够改善贸易差额。3、评价吸收理论从一般均衡方法,从宏观角度将国际收支调节与国内经济联系起来加以分析,为实施调节国内经济以调节国际收支奠定了理论基础。如现在IMF在解决会员国国际收支失衡时,除提供贷款解决会员国汇率高估的同时,还着重令这些会员国调整国内经济,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就是对吸收理论的具体运用。因此,可以说吸收分析理论较弹性分析理论前进了一步。吸收理论存在的缺陷:1)该理论仍是一种没有资本流动的以贸易收支为研究对象的国际收支理论;2)该理论假定生产的转移机制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背离市场经济的客观实际。3)该理论以单一国家为分析模式,未涉及相关国家。实际上,进出口商品价格与数量不以一方意志为转移,而受制于进出口双方意向与决定。(四)货币论(TheMonetaryApproach)
理论背景:货币论的创造者主要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和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的哈里·约翰逊(HerryJohnson)和他的学生雅各布—费兰柯(Ja—cob-Frenkel)。货币论的出现同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货币主义学说(美国芝加哥大教授米尔顿.弗里德曼)有关系,它是建立在货币主义学说基础之上的。它从货币的角度而不是从商品的角度来考察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并提出其相应的政策主张。
1、货币论的假定前提(1)货币需求是收入、价格等变量的稳定函数,它在长期内货币需求是稳定的,它是实际收入的线性函数,即Md/P=kYP:价格水平;k:货币收入流通速度的倒数,它是一个常数;Y:实际收入;Md:名义货币需求量;Md/P:实际货币余额需求。(2)贸易商品的价格是世界市场决定的,从长期来看,一国价格水平与利率水平应该与世界市场水平相接近。(3)从长期看,货币需求是稳定的,所以货币供给不影响实物产量。(4)购买力平价理论在长期内始终成立。(5)各国货币当局对国际资本流动不采取“中和政策”。(6)从长期来看,一国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所谓“中和政策”意指使国际资本流动不影响一国的货币供应量。2、货币论的主要内容1、主要内容:根据假定:Md/P=kY。对于一国的货币供应而言,货币论认为,名义货币供应量(Ms)是货币乘数(m)和货币基数(B)的乘积,即:Ms=m×BB=D+RD:国内部分R:国际部分令m=1则:Ms=D+R货币论认为:货币需求量总是趋于同货币供应量相等。即:Md=Ms=D+R
R=Md-D
货币论认为:国际收支状况在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国际收支失衡本质上是货币供求存量之间的不均衡:1)当一国的货币需求>货币供给时,这部分的超额需求必须由外国货币的流入来弥补,从而引起国际收支顺差;2)货币需求<货币供给时,多余的货币就要流到国外去,从而引起国际收支逆差。所以,通过货币流量的调节,最终能实现货币供求存量和国际收支的均衡。
2、政策主张(1)所有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在本质上都是货币的不平衡,因此,国际收支的不平衡,都可以由国内货币政策来解决。(2)国内货币政策主要是指货币供应政策,因为政府可能操纵的是货币供应量的规模,而货币需求受政府的影响很小,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一般来说,膨胀性货币政策(使D增加)可以减少国际收支顺差,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使D减少)可以减少国际收支逆差。(3)为平衡国际收支而采取的贬值、进口限额、关税、外汇管制等等贸易和金融干预措施,只有当它们的作用是提高货币需求,尤其是提高国内价格水平时,才能改善国际收支,不过,这种作用是暂时的。第二节国际储备一、国际储备的含义和构成(一)国际储备的概念国际储备(InternationalReserve)指的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可以用来支付国际收支差额及维持汇率稳定的资产的总称。国际储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自有储备(OwnedReserves)广义的国际储备借入储备(BorrowedReserves)狭义的国际储备自有储备国际清偿能力(InternationalLiquidity)=自有储备+借入储备(二)国际储备的特点1、—国货币当局必须能够无条件获得这类资产(1)它必须是掌握在该国货币当局手中的资产;(2)作为国际储备的资产必须为一国货币当局无条件地获得。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乡学院《现代食品营养与安全自科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配器Ⅰ》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届山东省临沂市经济开发区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含解析
- 甘肃省高台县重点达标名校2024年中考数学五模试卷含解析
- 广东韶关曲江重点中学2024届中考数学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
- 2025员工三级安全培训考试试题【考点提分】
- 2025公司厂级员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有答案
- 2025年项目部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答案4A
- 2024-2025企业级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名校卷】
- 2025年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附答案【A卷】
- 项目部施工管理实施计划编制任务分工表
- 【2021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材解读--PPT课件
- 橙色黑板风小学生知识产权科普PPT模板
- 电网公司变电设备带电水冲洗作业实施细则
- 中国供销合作社标识使用手册课件
- Q∕CR 9218-2015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 甲状腺解剖及正常超声切面ppt课件
- 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用地审批及房地产登记试行规定
- 蠕墨铸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范文
- “V”法铸造工艺及应用
- 高二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备考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