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足迹-科左后旗革命史解读_第1页
光辉足迹-科左后旗革命史解读_第2页
光辉足迹-科左后旗革命史解读_第3页
光辉足迹-科左后旗革命史解读_第4页
光辉足迹-科左后旗革命史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左后旗旗委党校韩潇光辉足迹

——<科左后旗革命史>解读

一、《光辉足迹---科左后旗革命史》的内容和意义:1.是我旗第一部地方党史专著。2.是我旗文化建设史上的重要成果之一。3.记载了科左后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抗日烽火的洗礼、经过解放战争的英勇斗争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的伟大历程。4.歌颂了科左后旗优秀儿女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斗争的英雄事迹。科尔沁鼻祖-------哈布图哈萨克“科尔沁”的由来

哈布图哈萨尔是成吉思汗的二弟,成吉思汗在位时,扩编了带弓箭的“豁儿臣”即科尔沁护卫军,哈布图哈萨尔是总指挥者,任务是负责大汗营帐的警卫和警戒,“科尔沁”蒙语的意思是弓箭手,后来“科尔沁”这个称呼由护卫军的名称逐渐演变成哈萨尔后裔所属各部的泛称,形成了著名的科尔沁部。

当时因为科尔沁、札赉特、杜尔伯特、郭尔罗斯这四个部落同为一祖,所以,在设盟时也将这四个部组成一盟。因首次会盟地是在科右中旗北部的哲里木山,定名为哲里木盟(今兴安盟科右中旗西哲里木),划分为十个旗。哲里木盟的建立标志着清朝与科尔沁等四部双方君臣关系的最终确立,也将科尔沁蒙古各部的活动区域固定下来。其中:科尔沁部被分为左、右两个翼,共六旗,即科尔沁左翼前旗(宾图王旗)、科尔沁左翼中旗(达尔汉王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博多勒噶台王旗);科尔沁右翼前旗(札萨克图王旗)、科尔沁右翼中旗(土谢图王旗)、科尔沁右翼后旗(镇国公旗)。其中由土谢图亲王掌右翼,由达尔汉亲王掌左翼。另加郭尔罗斯部前、后二旗、杜尔伯特部和札赉特部各一旗。这样四部共十个旗,这四部十旗组成一个哲里木盟。现在,十旗会盟地点还存有当年哲里木盟的会盟遗址,即在一个大敖包(土丘)的周围分布着十个小敖包。大敖包是会盟时举行会议的地方,这十个小敖包分属于当时哲里木盟属下的十个旗。

清初皇太极时期,为了对归附的蒙古部落进行统治,在蒙古各部中实行盟旗制度,并任命旗的最高长官为札萨克。清王朝在内蒙古地区建立了六个盟、四十九个札萨克旗,并以会盟地点作为各旗所属盟的名称。札萨克:

札萨克,官名,蒙古语“执政官”的意思,是一种清朝主要对蒙古族和满族人授予的军事、政治官职爵位。札萨克与等级依次为汗、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均由朝廷册封,受当地办事大臣或参赞大臣节制。札萨克是朝廷册封的,都有爵位,一般可以世袭,称为“王爷”。

清朝分蒙古族居住地区若干旗,每旗置札萨克一人,以蒙古贵族王、贝勒、贝子、公、台吉、塔布囊充任。掌一旗政令,统领步众,受理藩院与将军、都统节制。并在札萨克的封地内,山川、河流、山林、牧地、田产均归其所有,且不向政府担负任何徭役、税赋。人民统归其管辖并交纳赋税,承担徭役,札萨克对他们有生杀予夺的权利。努图克:

努图克在蒙语里是区的意思,是旧时代内蒙特有的行政单位,比旗县小,比乡镇大,相当于区一级。努图克的形成比旗的形成稍晚,是各旗封建领主在旗世袭领地上为子孙进一步分封的领地。如科左后旗九个努图克是该旗始祖明安贝勒九个儿子所分封的领地。解放以后,取消了努图克这一行政单位。“科左后旗”的由来

旗境在战国时期属东胡民族活动地区;秦时曾为匈奴汗国左贤王统辖。万历四十年(1612年),明安女嫁努尔哈赤,蒙满联姻。崇祯九年(1636年)以后曾和宾图郡王旗(科左前旗)合为一旗。

科尔沁部在清初设旗。清顺治七年(1650年),设科尔沁左翼后旗札萨克,彰吉伦为和硕郡王。咸丰五年(1855年)僧格林沁晋升为亲王,赐“博多勒噶台”号,称博多勒噶台亲王旗,简称“博王旗”,一直沿称到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翌年成立伪满洲国,设东科后旗公署,隶属兴安南分省和兴安总省。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旗内各界人士共议建立东科后旗地方自治政府,翌年3月改民主政府,隶属科尔沁左翼三旗联合办事处、兴安南地区行署和哲里木省政府。1946年9月,国民党在吉尔嘎朗成立国民党东科后旗政府,归属辽北省管辖。

1947年6月,恢复东科后旗民主政府,归属内蒙古自治区。7月恢复为科尔沁左翼后旗。1953年6月,哲盟撤销,归属自治区东部区行署。1954年4月,东部区行署撤销,复隶属于新恢复的哲里木盟。1969年同哲里木盟划归吉林省。1979年又归属于内蒙古自治区。二、日伪统治时期的斗争1.“红枪会”的抗日斗争

1931年秋,科左后旗镇内30多个村屯的贫苦牧民在盛宝山组织下,组成了一百多人的武装组织,其口号是“打倒满洲国,赶走日本人”。因为他们使用的枪都是涂的红颜色漆,所以老百姓称为“红枪会”。红枪会是全旗广大农牧民自行组织的抗日武装,他们亦农亦武,亦藏即藏,灵活机动分散在各村屯,为反抗日本奴役和侵略,坚持与日本人及其走狗进行武装斗争。“红枪会”组织老百姓抗拒执行日伪推行的“出荷牛”“出荷粮”“粮食配给”等政策,给日本侵略者极大的打击。时任科尔沁左翼后旗(东科后旗)公署参事官的绪方休夫动用了伪警察和守备队进行围剿、搜捕“红枪会”会员。1933年初,伪公署搜捕人员从旗境南部搜捕红枪会成员50余人,并进行严刑拷打,要求他们向日本侵略者投降,他们宁死不屈,全部被杀害。2.人民群众的抗日斗争:

1932年7月,日军从东科后旗南部边境地区抓捕50余人,分别送进康平、东科前期和东科后旗监狱。据目睹着回忆,当时在吉日嘎朗王府被关押的囚犯除挨打挨吊压杠和灌辣椒水之外,还要被烧烤烙,用子弹头和针往指甲缝里插。在东科后旗刘木匠窝堡、四喇嘛窝堡和黄花甸子一带抓了15名抗日群众。后来这15人,活不见人死不见尸。3.日本帝国主义强征劳工:

1944年5月,旗公署从全旗青壮年中强征劳工1000余人,在郑家屯集中后,分别开赴大兴安岭的五岔沟、白狼沟等地给日本人作苦役,当年有78人死亡。同年7月下旬,东科后旗2000多名被抓的劳工在安东(丹东)受训3个月后,到日本出苦役。4.1946年1月《吕阿协定》:

东蒙自治军司令阿思根和西满军区司令吕正操在郑家屯签订《吕阿协定》,为解放内蒙古奠定了基础。5.1946年4月东科后旗旗委建立(民众运动工作部)。8月遵上级指示撤退。(1946年月骑兵十二团组建,任务:清剿土匪)1947年6月,恢复东科后旗民主政府,归属内蒙古自治区。7月恢复为科尔沁左翼后旗。时间:

1946年1月《吕阿协定》:东蒙自治军司令阿思根和西满军区司令吕正操在郑家屯签订《吕阿协定》,为解放内蒙古奠定了基础。

内容:三、解放战争时期的科左后旗1.东科后旗治安维持会成立:1945年8月会长:包善一。旗长:额力赫莫。2.东科后旗地方自治政府成立:1945年12月,旗长:白德全。维持会解散。3.1946年9月,国民党在吉尔嘎朗成立国民党东科后旗政府,归属辽北省管辖。包善一依仗国民党七十一军,反攻倒算。6.1953年6月,哲盟撤销,归属自治区东部区行署。1954年4月,东部区行署撤销,复隶属于新恢复的哲里木盟。7.1969年同哲里木盟划归吉林省。1979年又归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四、主要战役1.芒占庙战斗:1945年12月,包善一部被打跑。2.两家子战斗:1946年5月,骑兵十二团与包善一部作战。3.解放吉尔嘎朗战斗:1947年2月阿斯根将军率领部队解放了吉尔嘎朗,活捉伪旗长贺西格。4.巴嘎宝力高剿匪战斗:1948年9月,剿匪成功。五、英雄业绩,永存史册阿思根将军,1946年2月15日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宣布东蒙自治政府成立,建立东蒙自治军,阿思根将军任内防部长兼自治军司令员。从此,着力进行东蒙统一的部队建设工作。将哲里盟武装改建为东蒙自治军骑兵第二师;将王爷庙地区的武装改编骑兵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