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移动业务发展策略_第1页
未来移动业务发展策略_第2页
未来移动业务发展策略_第3页
未来移动业务发展策略_第4页
未来移动业务发展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未来移动业务发展策略胡坚波2008年9月主要内容第一部分电信业发展环境分析第二部分国内电信竞争环境分析第三部分移动业务发展与融合趋势第四部分未来移动业务发展策略思考主要内容第一部分电信业发展环境分析电信业结构变化的动因电信业管制政策变化电信业发展的基本事实-发展趋缓总体看,全球电信业务收入增长普遍趋缓94~04的10年间,全球年均增长率8.9%,OECD国家8.1%,我国24.7%;00~04的4年间,全球年均增长率7.2%,OECD国家5.5%,我国14.5%在全球大多数股票市场,电信运营企业股市表现明显弱于大市,04~06年,全球最大5家电信运营商股价均呈下降趋势,与大盘上升呈现明显反差我国发展速度远高于发达国家和全球同期水平,但发展规律基本一致在移动与宽带发展及电信转型带动下,未来5年全球电信业务收入预计保持5~6%左右增长,我国预计年均增长9.5%左右电信业发展的基本事实-结构变革最近5年中传统固定运营商收入减少了50%无线传统固定运营商非传统固定运营商ISPs有线电缆

/卫星0%20%40%60%80%100%1990199520002005电信业发展的基本事实-格局变迁从2000年到2005年,OECD前10名的电信公司收入增加了40%左右同期,我国的电信业收入增加了将近一倍(92%)其间,美国的电信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AT&T历经多次拆分,目前被SBC合并,成为新的AT&T,并与SouthBell合并;Verizon收购了MCI;我国的电信格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电信业结构深刻变化的动因-需求升级用户语音业务需求逐步趋于饱和,数据及多媒体业务成为主要增长动力20042005固定通信11.6%13.9%移动通信15%20%我国通信业务收入中的数据多媒体业务比例用户体验经济的形成体验经济的核心是个性化、情感化体验:是一种感觉、是创造记忆的经历和过程、是个性化和互动的一系列事件和经历、是精神的满足和心灵的享受。体验经济的主要特征:个性化、情感和文化、智慧和创新。体验经济时代的消费者理念:旧消费者新消费者同质化、大众化个性化、唯一化低参与度、被动接受高参与度、互动接受从众消费独立消费寻求便利性寻求便利、真实、可靠性追求物质性价值、功能性利益追求精神性利益、情感性利益实用的、便宜的体验的、属于我的价格弹性高价格弹性低或无弹性市场追随者市场领导者品牌从众意识品牌自我意识消费唯物主义消费唯心主义新消费者典型消费形式:花钱买时间花钱“浪费时间”体验消费,体验人生

未来的业务必须能提升用户体验和感知,体验性强的增值业务发展迅速互联网和数字化造就的长尾经济二八经济还是长尾理论Google,50%广告来自很小的企业Amazon,57%的销售来自不畅销的图书未来的电信业务发展?存在杀手业务吗?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杀手环境?长尾现象的实质也是用户需求个性化、多样化的体现互联网蓬勃发展互联网用户增长迅速数据来源:iResearchInc.网络经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谷歌和雅虎公司收入快速增长腾讯公司发展迅速互联网成为非常重要的“社会”2007年中国互联网用户使用最多的互联网应用分布原始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协会,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娱乐40.9%沟通26.1%生活16.6%学习10.5%管理4.8%娱乐是当前主流沟通是第一落脚点生活便捷性大大提高网络学习越来越重要商业活动日益突显沟通是互联网第一落脚点用户的互联网第一落脚点沟通需求是最大“第一落脚点”用户更倾向于即时通信的沟通方式由于文化传统和交流习惯,中国人更喜欢即时通信的沟通方式,电子邮件使用程度远低于西方相较于美国等西方国家,中国用户更依靠网络沟通,将网络作为满足沟通需求,表达个人意见的关键场所中国互联网用户更热衷于通过网络表达沟通需求网络能否作为社交生活?网络上能说任何话做任何事?数据来源:CNNIC数据来源:iResearchInc.娱乐是当前互联网主流诉求互联网用户娱乐消费的比重和频次均很高136每周至少使用一次以上排名使用率使用频次4丰富了娱乐生活94.2%其他5.8%中国互联网用户对网络的娱乐性认同度高中国:网络可以说是中国最大的虚拟公园,在中国,网民上网主要是为了娱乐(摩根斯坦利)美国:在美国,网络则为了获得信息,美国网民主要用来发送邮件、搜索信息等(摩根斯坦利)中国互联网的娱乐性特征明显娱乐功能成为拉动网民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因之一与日常生活越来越紧密相关网上购物比例查询产品信息比例网上购物逐渐被用户接受,但仍有很大空间数据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来源:iResearchInc.服务质量和方便性是用户未选择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网上购物比重逐渐提高,但仍较低(美国06年8月为71%),同时有近六成的网民在网上查询产品信息,拓展潜力很大影响网民未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担心质量问题和购物不方便据统计,学历越高网购的比重越大,硕士以上网民网购的比重近60%网上招聘成为用户最主要的招聘信息获取渠道旅游预订的用户规模和收入规模快速增长41.6%65.4%2006年2007年互联网业务的服务质量和便捷性逐渐提升互联网已成为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重要途径互联网对学习教育越来越重要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INNIC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学习需求逐渐提高外语学习:40%的网民使用网上翻译,其中17.8%每周至少使用一次,网民对外语学习需求较高学校教育:28.8%的网民为学生,其中80%以上的学生网民通过互联网获得与学校课程有关的信息,网络学习在校园的普及率非常高攻读学位/职业培训:20%的网民在网上读学位或者获得职业培训,网络教育成为传统教育有力补充数据来源:iResearchInc.收入规模:指基于互联网的现代远程教育的市场规模用户规模:指使用基于互联网的现代远程教育的用户总数中国网络教育市场量收规模持续扩大20.7%27.1%亿万全社会的“终身教育”观念日益增强 ,教育正受到国家、社会、个人的日益重视网络教育成为传统教育的有力补充,贴合不同年龄的教育内容和服务满足了不同的教育需求18-24岁的网民是学习/教育需求最为强烈,占参加网络教育人群的21.7%。30岁以上网民的教育需求,传统教育很难覆盖,这将成为网络教育的重点领域之一互联网的技术业务创新深刻影响电信业发展轨迹2006年全球VoIP用户数已达到5100万,增长率接近120%VoIP不仅仅影响传统长途电话,而是对包括移动语音在内的话音业务形成全面挑战。据ITU估计,2008年,至少50%的国际通话通过IP网络传输;移动话音业务也逐步会基于IP提供,终端嵌入VoIP功能将成为普遍现象,并有力促进网络与业务融合现阶段VoIP主要表现为“价格低廉”,而提供融合的话音、数据和图像服务,允许用户享受不同形式的业务是VoIP的真正优势和发展方向。案例:Skype开始动摇传统电信的运营模式2007年1季度,Skype用户达到1.96亿;30%用户出于商业目的使用Skype;

2006年,Skype占全球长途呼叫比例达到4.4%;2007年1季度,SkypeOut达到15亿分钟,比去年同期增长131%一个研究显示,2008年,Skype将导致美国Verizon收入下降3.4%,利润下降17.4%,而对欧洲的影响将更甚案例:Skype开始动摇传统电信的运营模式主要比较传统电信运营模式Skype模式客户定位完善的客户细分简单明确的用户定位-全球性的互联网用户市场营销传统的渠道+网站+传统的市场宣传网站客户关系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网站、社区、在线即时消息网络投资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广泛网络接入,后台各类支撑系统投资基于互联网,服务器投资与软件开发投资后台复杂的计费与帐单管理简单的交易管理供应链复杂的供应链管理无运营活动完备的网络运维、市场营销、售后服务、客户关怀等活动软件管理、用户增长管理、简单服务等

VoIP大大降低了传统电信服务的提供门槛,给新运营商和中小公司提供了进入传统话音业务市场的机会

VoIP已初步显现出“破坏性创新”(Disruptiveinnovation)的特点,有可能颠覆原有的电信模式2007年1月,Skype推出新的全球定价策略,其SkypeOut服务将按次收取通话接续费,每次0.039欧元。由于互联网预示着巨大的潜力,各公司都积极布局微软颁布WindowsMobile6.0Intel在IDF大会上提出MID概念Google宣布组建OHA,推出AndroidVerizon宣布开放移动网络亚马逊推出Kindle中国移动召开移动互联网国际论坛会议诺基亚推出移动互联网服务品牌OVI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200812月1月2007AT&T宣布将开放网络Intel推出基于Menlow的MID设备雅虎宣布开发适合不同手机平台的移动互联网服务苹果正式推出iTunes电影租赁服务诺基亚收购Trolltech苹果推出iPhoneVodafone推出移动互联网集成品牌高通推出移动互联网服务解决方案Gobi摩托罗拉、NTT、Vodafone等成立LiMo2月Android原型机推出各公司都在布局,但如何发挥自身特色却各有不同2006年9月,爱立信、诺基亚、GSM协会、微软、Google、沃达丰等13家公司共同创建.mobi电信运营模式发生变化角色延伸

电信业务价值链不断延伸扩展,并与传媒、IT服务融合,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更多的运营主体互联网导致价值链重心向以内容和应用为主的上游迁移以美国为例,互联网与宽带的发展造就了一批全球性的超级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公司市值(亿美元)电信运营商市值(亿美元)Google1,451.65AT&T1,332.27Yahoo367.25Verizon1,079.82ebay456.57Comcast

850.15Amazon157.40

AOLTimeWarner798.36

小计3,231.23

3,262.24我国互联网公司的发展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截至2006年12月底,根据统计和估算我国增值电信业务市场总规模超过1560亿元,超过50%来自基础运营商:信息服务收入约为980.5亿元,占62%,比2005年增长41.3%。互联网接入服务收入为460亿元,较2005年增长超过25%。呼叫中心收入为320亿元,增长相对比较快,增长率超过10%。0腾讯空中信使雷霆万钧鸿联九五雷霆无极上海蔚蓝新浪指云时代华动飞天搜狐单位:万元互联网带宽剧增-从带宽成本为0到带宽死亡互联网国际带宽(2005年)互联网国际带宽(2006年)随着传输成本下降,运营商不断增加带宽;P2P的出现……P2P流媒体推动互联网服务业的发展P2P成为互联网流量的主体,全球50%以上流量是P2P(ipoque)中国某固定运营商长途网骨干网超过50%流量是P2P,东部地区城域网省份白天P2P流量到60~70%,晚上达到90%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美国日本中国所有年龄组18-2425-4445-64主要互联网国家P2P用户使用比例对标P2P对传统互联网产业的推动对互联网的部分关键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负荷平衡:P2P技术消除了对单个资源的倚赖,可控制和实现网上各节点的负荷平衡。网络QOS:非集中化组网模式减轻了网络通信的瓶颈,使业务质量得以提升;可防范单点运算失败后带来的危害;RON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IP技术的关键难题QOS问题。成本降低:P2P组网方式可取代费用高昂的服务器,每个对等节点分担存储数据的检索和备份。大大节省服务器及带宽投资。资源利用:利用P2P技术把服务器的部分功能转移到客户端,有效利用用户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及带宽资源。P2P、Web2.0、博客等将促进互联网杀手级应用的发展丰富应用类型:共享文件下载、内容分发、网络存储、网络电话、视频点播、IPTV等,可以更好地实现各种互联网应用;带来新的市场:P2P应用受到互联网用户追捧,VoIP、博客、IPTV、Web2.0等有着广泛的市场空间;新的业务模式:P2P采用非集中化组网模式,创造了共享网络资源和终端资源、协同工作的业务模式。新的创业模式:基于个人终端的互联网创业成为可能,降低了创业的门槛和风险度。技术业务发展模式的转变由基于时间的商业模式转向新经济商业模式价格/带宽带宽/业务高低高低传统话音视频业务短信高利润区低利润区中等利润区传统商业模式新商业模式Web浏览传统电信业务处于较低的“带宽/业务”和较高的“价格/带宽”区未来电信业务处于较高的“带宽/业务”和较低的“价格/带宽”区,传统的商业模式将不在适用带宽悖论:带宽越高、收益越低?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公司的博弈-网络中立争论网络中立包括“非歧视”、“互连”、“可接入性”三原则,其主旨是网络上各种信息被平等对待,信息能在不同的网络间互联互通,网络使用者具有互相接收信息的能力,网络基础设施运营商不能对网络内容与应用方式进行筛选,也不得对特定单位、内容或应用提供较好或较差的服务,网络中立意味着:网络运营商只能内容提供商收一次性接入费网络运营商对所有宽带内容提供商一视同仁禁止向宽带内容提供商收信息费网络中立支持方:Google、Yahoo、Amazon、微软等,网络中立反对方:AT&T、Verizon、Comcast、Cisco等

2006年6月,美国众议院通过COPE方案(CommunicationsOpportunity,Promotion,andEnhancementActof2006),但有关网络中立的COPE修正案被否决美国AT&T等运营商提出“tieredInternet”,以应对高速增长而回报甚微的带宽需求除带宽费用外,内容提供商向网络提供商交额外费用,运营商视业务提供商交费情况决定传送其内容质量。宽带运营商,AT&T、Verizon等可以控制业务流经其网络,可给一些分组更高的优先级,使用户达到高质量的服务。标注了优先级的业务在“快车道”上行使。

2006年12月,美国FCC批准了AT&T与南方贝尔的合并,条件之一是AT&T必须提供2年的网络中立思考:互联网的冲击会导致何种结果?传统的电信运营与发展模式是以网络基础设施为核心、高投资、高技术、稳定和较高回报、高可控增长方式,进入壁垒很高互联网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电信运营模式,产生了一系列的低成本运营模式,大大降低了进入壁垒;实际上,互联网的运营模式是依附在电信运营模式之上的,互联网网络基本都由电信运营商建设和运营,互联网相对较低的接入资费实际受益于电信运营商其它业务(主要是语音业务)的交叉补贴;此外互联网公司不必投入大量的运行维护成本,而这一成本实际上是由电信运营商支付的;

P2P技术的出现使电信运营商的巨大网络投资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基于P2P技术的VoIP反过来开始动摇电信运营商的根基语音业务,宽带的发展和宽带包月的发展形式促进了这一进程问题1:如果互联网最终动摇了传统电信业而导致原有体系崩溃的话,其自身的发展能否可持续?互联网应用与服务的成本是否会大大增加?

问题2:电信业是否会演变为一种微利的传统产业?如果是这样,电信业如何能应对快速的技术进步?(目前判断ICT在未来20年内还将有快速的发展)

问题3:如果低成本的互联网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有利,而电信业原有发展模式崩溃、无法给互联网提供交叉补贴的情况下,由谁来投资支持互联网的发展?电信业结构深刻变化的动因-移动替代效应电信业结构深刻变化的动因-移动替代效应新增用户中移动比例:全球84%,OECD超过100%;我国接近全球平均水平(含无线市话)移动通信占电信业务收入比例:全球与OECD均在36.5%左右;我国为45%(不含无线市话)从收入现象看,移动替代效应在我国更为明显问题:我国的移动替代效应为何如此突出?

发展阶段问题?消费习惯问题?几个基本事实我国固话MOU小于发达国家,移动MOU高于发达国家我国固定与移动电话普及率差距远小于发达国家,而固定通话时长占总通话时长比重小于多数发达国家与移动通信相比较,我国固话资费方式一直未有大的调整,业务运营与话务量营销力度相对较小我国固定与移动资费的价格差距较小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德国墨西哥菲律宾西班牙韩国西班牙印度法国印尼意大利英国美国中国台湾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大陆移动每分钟价格/固定每分钟价格面对互联网带来的冲击,移动能独善其身吗?3G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图全球移动用户快速增长全球移动用户保持快速增长,2008年6月达到36.6亿;GSM用户达到26.9亿,仍占用户总数的80%;WCDMA(含HSPA)进入快速增长期,2008上半年增长6400万,达到2.6亿,成为3G增长的主体;Cdma1x和EV-DO的用户增速明显下降;我国TD-SCDMA10个城市试商用2008年1季度,全球WiMAX用户仅200万,处于发展初期。美国Clearwire用户数最多,多数为802.16d固定WiMAX;韩国KT的WiBro用户数为20.3万,是最大的802.16e移动WiMAX运营商全球3G用户发展趋势35Source:Informaforecast36我国移动通信上新台阶1.820.93移动电话用户增长不断加速移动电话普及率节节攀升剔除一人多卡因素,移动电话实际普及率仍然较高2010年预计达到7.41亿全球移动通信产业快速增长移动通信CAPEX占通信行业总体CAPEX中的比例持续增长;移动通信收入占通信行业总收入的比重持续增长;GSM的投资趋于平稳,3G投资稳步上升,Wimax加入竞争行列3G增强型技术快速商用化,无线宽带互联网平台形成HSPA和DO等3G增强型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布署,用户规模增长很快,向用户提供的承载速率不断提高,全球范围的宽带无线互联网平台正在形成截至2007年10月,HSDPA网络数量达到144个,共有80个厂家推出了403种HSDPA的终端,其中16个网络开通了HSUPA;75个HSDPA网络能支持3.6Mbps或更高的速率,同时终端支持的峰值速率不断提高,不少运营商计划2007年底部署14.4Mbps1xEV-DORev.A开始进入各大运营商的网络,截至到2007年10月,已经商用的EV-DO网络数量为79个,其中12个网络支持1xEV-DORev.A,共推出405种终端,其中35种支持Rev.A。在10个城市建设TD-SCDMA规模网络技术应用试验网;中国移动建设14,000个基站;中国电信扩展240个新基站,中国网通扩大413个基站。北京保定秦皇岛沈阳天津青岛上海厦门广州深圳TrialNetworks扩大的TD-SCDMA规模网络技术应用试验实现单载波HSDPA功能(最高2.8Mbps)TD/GSM/GPRS双模自动漫游切换MBMS多媒体广播业务无线城市及Wimax的发展采用Wi-FI、Wimax为技术开展无线城市2004年从费城的无线城市开始,国外掀起无线城市建设热潮,通常是政府主导;目前全球大约有600个无线城市,其中半数以上在美国。目前,多个城市暂停或取消计划自去年以来,国内建设无线城市热情高涨;北京、上海、天津、杭州、深圳、嘉定、南京等“无线城市”已经建设或计划启动;商业模式?作为市政公用事业。政府投入独立建设、运维网络,向市民提供免费或低价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如波士顿由企业建设、运营网络,提供免费的带宽较低的服务,通过广告和高质量宽带服务获取收入。社会开放共享。在这种模式下,公共和私人拥有的分散的网络,通过共享方式开放给他人,通常是免费为加盟者开放。如“伙聚网”Wimax的发展

:Clearwire是WiMAX的运营先驱,成立于2003年,是专门经营WiMAX网络的公司。Clearwire现已经部署2450个WiMAX基站,网络覆盖1600万人口。另外约3200个基站经并购、漫游、升级安装移动WiMAX设备等,未来也会上线。固网上的业务能力数年后会在移动网上出现移动宽带化和宽带移动化承载的无线技术提供高频谱效率/高速率/低时延和优化分组业务支持能力;网络整体设计基于全IP业务提供能力,简化网络架构,优化分组性能;优化业务提供和交互,开放业务接口;无线接入和蜂窝移动系统向IMT-Advanced演进蜂窝移动通信和无线互联网接入共同向IMT-Advaced演进;蜂窝移动系统:宽带化/IP化互联网:移动化/无线化IMT的概念3G包含IMT-2000和增强型3G与演进型3GIMT-Advanced(4G)高速移动环境,支持最高约100Mbps;低速移动环境或静止环境,支持最高约1Gbps无线技术演进路径2001-20052006-2007WCDMACDMA2000LTEHSDPA(P1)1.8M/3.6MbpsHSDPA(P2)7.2/14.4Mb/sHSUPA6-8MbpsWCDMAR99/R4384kb/sGSM/GPRS/EDGE171kbps/384kb/sLTEHSDPA单载波2.8MbpsMC-HSDPA8.4Mb/sHSUPAR4384kb/sGSM/GPRS/EDGE171kb/s/384kbpsLTETD-SCDMADL:100MbpsUL:50MbpsDL:100MbpsUL:50MbpsHSPA+>10MbpsHSPA+DL:>40MbpsUL>10Mbps802.16d20Mbps802.16e20Mbps802.16mWiMAX演进路线2008-20101xEV-DORev.0DL:2.4MbpsUL:153.6kbpscdma20001x(Rev.0)153.6kbps1xEV-D0Rev.ADL:3.1MbpsUL:1.8MbpsDORev.B(多载波DO)DL:46.5MbpsUL:27MbpsLBCDL:100Mbps-1GbpsUL:50-100MbpsSBCDL:100Mbps-1GbpsUL:50-100MbpsUMB无线宽带的到来,会重复固网的故事吗?虽然移动业务处于高速增长,本质上看,与固网的运营模式是一样的从无线技术的发展来看,一直致力于提高空口带宽;未来无线网的数据传输能力将大幅提升,移动宽带化将加速移动与互联网的融合互联网将为移动网带来什么?存在的问题?无线频谱资源的限制较大;移动终端;关键因素是有效合理的运营模式主要内容第一部分电信业发展宏观环境电信业结构变化的动因电信业管制政策变化我国电信行业重组的经济社会环境背景消费力萎缩。一方面地域贫富分化、阶层贫富分化、国际贸易中滑入产业链底端,民众收入降低另一方面教育产业化、房价暴涨、通货膨胀等因素使支出预期飞涨。中国社会改革进程进入到了新的阶段,因为当前各种结构性矛盾已经凸显到较明显的程度,这阶段主要任务是消除或缓解改革带来的一些严重的副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决策层采取的是“有危机感的保守调整”策略。经济资源难以得到高效利用。投融资渠道狭窄、地方政府局部利益优先化、外汇储备贬值、关键行业垄断格局稳固。民族产业生存压力增大。出口阻力增大、人民币升值、外资逐步深度进入。通过“奥运会”、“世博会”、“中部崛起”等概念维持各方对社会经济保持高增长的预期和信心对于房市、股市、垄断行业等可能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领域采用保守疗法“控制”,不采取过激措施以防止发生连锁反应。抓紧国有大企业的整合,谋求在各个领域培育出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旗舰”,支撑起整体社会经济的骨架。同时削弱各种行业垄断门槛,深化市场机制。通过利率、汇率、印花税、货币发行等金融措施进行宏观调控。通过“村村通”、“低保制度”等民生措施维系社会稳定。通过“大部制”等改革措施提升政府效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决策层的发展策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的影响电信管理局、电信发展司、通信保障局、无线电管理局;我国电信行业监管的职能、内容及发展趋势依法对电信与信息服务市场进行监管,实行必要的经营许可制度,进行服务质量监督,保障公开竞争,保证普遍服务,维护国家和用户利益;制订通信网之间互联互通办法和结算标准并监督执行。制订通信与信息服务资费政策,确定基本电信业务收费标准并监督执行。根据产业政策与技术发展政策,引导与扶植信息产业的发展,指导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结构调整,指导国有企业重组、组建企业集团;合理配置资源,防止重复建设。电信行业监管发展趋势:高管制--放松管制--建立健全监管体制--充分竞争--打压垄断主要内容中国电信运营格局失衡政府对中国移动的评价“一马当先”“一枝独秀”“一家独大”政府最可能的调控政策?政府通过利用产业政策方式解决电信市场失衡问题的可能性加大2006-2007年上半年,中国移动占据了超过70%的增量收入,其他五家的增量收入市场份额不足30%2005年上半年,中国移动收入和净利润都实现两位数增长,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在收入的增长率上都是个位数2002年-2004年,中国移动收入市场份额排在第一位,并持续增长,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市场份额呈缓慢下降趋势当前市场格局形成的原因中移动自身发展因素第一,与中国移动的发展战略明晰、准确是密不可分的。第二,与中国消费者对电信产品的需求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三,与按市场经济的手段和规则创建“核磁力中心”及“鱆鱼式的扩张触角”密不可分。第四,与中国移动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政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第五,与高质量的人才结构密不可分第六,中国移动的超高速发展与近几年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是密不可分。体制因素第一,中国移动在竞争市场中无论是边际成本,边际收入,还是市场运营成本,均优于其他运营商。第二,中国移动本身拥有的资源优势(移动牌照)大于其他基础固定网电信运营商。第三,从电信业市场结构看,当一家公司的市场规模超过50%的时候,就必然对整个市场的有效竞争产生破坏性影响。中国移动对资本市场、对用户市场、对资费、对政府的影响能力和对外合作的竞争能力均超过其他运营商第四,监管体制和法律的缺失。市场失衡中国移动的一家独大,在规模、资费方式等方面占市场主导等,是中国电信业市场结构失衡的最现实成因。但是我国在电信市场发展过程中宏观管理与调控手段的体制缺位,才是电信市场结构失衡的核心问题。行业监管部门通过健全体制来重塑电信市场竞争格局将是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电信市场的运营,包括市场范围、价格确立、产业链组建、投资趋向、国有资本的价值等,均被一家绝对大的公司所掌控,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政府可选择的决策手段趋于狭窄,资本组合失去多元性、市场价格信号不能客观反映运营效益,其它竞争对手不断失去正常的发展机会和空间。但是这样的市场现状的形成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政府部门重塑市场竞争格局?扶持其他?打压中国移动?从电信产业整体发展效果看,中国移动对市场结构的破坏所造成的损失,远远低于其对国家信息化建设的贡献。中国移动很可能独自承担建设和推动TD的重任。中国移动的不断发展壮大才能使我国国资产保值增值。打压和分拆中移动会给产业市场传递一种非良性的导向近期,政府部门可能更倾向于实行不对称管制政策,通过扶持其他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的方式强化调控国资整体实力,在国资体系内优先放松牌照及业务许可管制。构造一个与中国移动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平衡电信市场格局远期来看,政府部门可能依靠资源使用的公平持续推进增量市场和新业务市场的竞争。电信市场结构失衡客观地存在国有资本重新配置的要求和可能,但在信息经济时代,资本的配置首先是对技术资本配置方式的调整,其后才可能是对公司整体资本的重新组合。所以,牌照权所联动的技术产品准入,全业务联动的同类市场公平的业务发展平台,都是技术资本参与市场结构调整的基本要素。一味打压、抑制中国移动的政策出台的可能性不大3G牌照的发放方式3G发牌时间未定,发放顺序未定联通C网中国电信中国电信联通G网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电信重组方案(五合三)中国移动中国铁通WCDMACDMA2000TD-SCDMA牌照发放方案重组和发牌的时间从政府决策角度来看,这种发牌方式:可形成实力比较均衡的三个电信运营商;各运营商都有比较成熟的2G网络,有利于3G牌照发放后迅速开展市场运营;可能性在增大扶持TD产业链的可能的政策目前,TD产业链需要政府给与从牌照发放、税收政策、资金扶持、市场准入、技术支持等一揽子政策扶持和优惠,以帮助整个产业迅速发展成熟。牌照发放尽快确立TD运营商,推进TD产业化和商用进展;结合政府采购,奥运宣传等手段向市场有效传递发展TD的信心。税收政策对相关企业给予税收优惠。例如减免TD产品制造商的所得税或允许汇总纳税、加速折旧、税额抵扣等方式计算所得税;对增值税即征即退或者进行税额抵扣等;资金扶持对TD―SCDMA实行导向性资金扶持,从财政、国债、资本市场、银行包括保险等多渠道研究系统性的扶持方案。例如:加大对大唐及其他相关公司的研发资金投入,建立长效投入机制;促进金融机构对运营商的贷款力度等等;市场准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给与具有技术优势的中小型企业市场启动金等资金扶持政策,鼓励产业链企业规模增长,支持外商进入等。技术支持由政府牵头邀请国内有技术科研实力的院企业、研究所、院校、咨询机构等共同组建中国TD―SCDMA产业技术研究所,多角度研究中国TD―SCDMA标准的各系统课题,并将研究成果进行合理共享。设立创新激励机制,鼓励产业链各方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扶持TD运营企业可能的政策TD-SCDMA网络运营维护主体绩效考评:承载TD-SCDMA投资建设的运营商应进行单独考评,以对其TD运营和维护进行扶持和激励。TD资费标准:制定具市场竞争力的TD资费标准,刺激TD网络规模增长,早日达到千万级的保障性用户规模。网络资源共享:推进实现TD网络与其他的成熟3G网络之间的资源共享,弥补可能的投资不足。推进互联互通:推进其他运营商与TD运营商之间的互联互通,防止其助自身资源优势进行非正当性竞争。号码可携:实现其他3G网络用户能够在不改变用户号码的情况下向TD转网。扶持TD网络的建设和运营,促进TD网络健康快速发展壮大。长远来看,TD产业的运营和维护主体也需要政府给予相关政策倾斜,政策扶持和优惠全业务运营实现后可能的市场管制政策研判移动号码可携规定市场份额上限强制异网漫游对中移动影响可能性判断及理由中等描述可能要求中移动控制其市场份额,超过将处以罚款等惩罚措施可能要求中移动为新进入运营商提供3G到2G的漫游可能要求中移动的客户可在不变更号码的情况下自由转换到其他运营商中。不与产业链伙伴签订排他协议中等可能要求移动不得与产业链伙伴签订排他协议。基站共享业务捆绑管制可能要求移动与其他运营商共享基站等基础设施,可能要求运营商不得进行以打压竞争对手为目的的恶性业务捆绑较低较高参考国际电信行业管制经验和行业发展现状,我国可能主要利用不对称管制政策促进增量和新业务市场结构的优化,可能采取的主要政策手段判断如下:高高123低。规定市场份额上限对中移动发展TD用户会极为不利,并且可能直接降低用户服务质量。高。但可能会在各全业务运营商建网达到一定规模后实行。高。可能对中移动GSM用户的单向号码可携有强制性要求,但不一定TD用户。高。促进电信行业整体产业链条的繁荣。高,有效减少行业资源浪费,提高投资效益中。可能仍将默许业务捆绑等擦边球行为,但是在资费政策上有所限制。号码可携会对主导运营商带来较大冲击香港号码可携带政策出台前后提出转网要求的用户数量政策出台后,提出转网申请的用户数明显飙升实施号码可携政策后的用户流向实施号码可携政策后市场份额的变化韩国分步推行号码可携后的影响主导运营商SK市场占有率下降3个百分点实施号码可携政策后的用户流向实施号码可携政策后市场份额变化主要竞争对手KTF受益最大号码可携在中国在《电信法》草稿里出现可能作为不对称管制手段对中国移动的影响增加网络运营成本用户市场份额下降挽留高端用户成本增加韩国政府规定:SK电讯从2004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号码携带相同的强制政策要求KTF在2004年7月实施

LG电讯等到2005年才实施号码携带。单向移动号码可携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主导运营商客户忠诚度降低,离网率升高案例:韩国的SKT在实施该政策后的半年内即流失大约145万的客户运营成本增加案例:该政策实施四年给美国移动运营商带来200亿美元的成本,光是维护费用每年就在5亿美元以上转网用户资料修改必须及时,对业务支撑系统要求更高网间结算、互联互通的体制将遭到进一步的打乱竞争加剧,资费下调,影响收益案例:香港1999实施号码可携以后,运营商为留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资费一降再降提高网络服务质量,为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更加重视对品牌的培育强化号码的身份表征意义,以此为契机开发捆绑性的新业务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影响应对从国际经验来看,单向移动号码可携带可能对移动运营商带来的负面影响非常大国内号码可携试验,深圳、天津试验强制异网漫游的影响分析强制异网漫游漫游对象–

只对主导运营商进行要求–

传统运营商(意大利、西班牙、瑞典等)时间要求–3-5年内提供2G/3G漫游,主要避免新进入者因为有漫游规定而失去铺设自己3G网络的兴趣覆盖范围要求新进入者的网络覆盖达到一定范围后,(英国要求20%以上、瑞典要求达到70%)。影响需考虑的问题不同类型网络间漫游是否存在技术瓶颈;在不同类型的国内漫游情况下,运营商间需要提供哪些业务的漫游;提供漫游的网络范围应该有多大,漫游时间如何设定;用什么指标来衡量运营商之间所提供漫游业务的QoS(接通率、接通时长、通话中断率、计费差错率等),有什么手段可以监测;不同类型的国内漫游情况,各类业务所采用的结算模式和结算费用;网络建设:网络件建设投资和维护成本加大。需针对异网漫游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资源、技术储备。市场竞争:与其他竞争对手之间的优势差距减小。3G牌照发放将引入新的市场近入者,为了尽早形成有效竞争的局面,政府可能强制传统的2G运营商为新进入者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提供国内漫游服务从而最终保障移动用户的利益。基站共享的影响分析基站共享范畴现有基站的站址现有基站的室外设施现有基站的室内设施目的保持竞争公平,鼓励竞争;降低站址数量,缓和站址短缺的问题;减小电磁辐射,减少视觉污染;节约建网成本。国外情况站址共享在欧洲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欧洲运营商因3G牌照拍卖费用过高而提出3G网络共享时,大多数国家则立即表态允许或鼓励。需考虑的问题–

多个天线共用天线安装平台时的无线干扰问题。–

已有系统的改造和更新问题。–

后进入者的维护和扩容问题。–

必须考虑共享后,能否对该站进行扩容,若无法进行扩容,今后将进行基站搬迁。–责任界面如何确定,如电力、盗窃、施工事故等–

如何保障市场竞争环境下公平、对等的资源共享为有效利用资源,提高网络投资效益,鼓励公平竞争,建设节约型社会,参照欧洲发展经验,政府可能鼓励各运营企业的基站资源共享。影响对市场的影响为竞争对手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方便。部分核心竞争力暴露,竞争对手更易于效仿。对网络的影响对现有站址资源的改造量增大。承担更多的责任。社会利益上可减少市政的视觉污染,建设重复投资。另外通过资源的有偿使用可以获利电信业管制政策的主要结论我国经济社会大环境下电信行业管制的发展方向预判:我国电信行业发展的现状是结构失衡,但是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更可能通过扶持其他弱势电信运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手段调整市场结构,而不是打压中移动。可能实施的政策及其影响探讨:从国际经验及政府让利于民的决心来看,传统话音资费水平必然将持续下降,而为防止恶性竞争,可能会对新业务资费采取下限管制。行业资费政策对中移动的影响主要在于财务性减收,实质性影响不大。产业链和运营主体均需要向政府争取从牌照发放、税收政策、资金扶持、市场准入、技术支持、互联互通等一揽子政策扶持和优惠,以帮助整个产业迅速发展成熟。政府可能利用单向号码可携、强制异网漫游、基站资源共享等政策手段扶持新的全业务运营商尽快进入移动通信市场。单向号码可携将会对中移动用户规模、成本开支等方面造成大的负面影响,但这些政策不会影响整体的市场格局。国家对TD的扶持政策虽然可能在一定程度推动TD产业发展,并有利于TD运营的主体企业,但是TD的扶持政策不可能改变TD产业整体弱势的情况,也改变不了运营TD企业在3G竞争中的较大劣势。主要内容第二部分国内电信竞争环境分析6月2日定收购价格5月23日定公司管理层重组完成,形成电信“三国”时代新电信新移动新联通1.用户规模移动:

4309.8万移动:3.995亿(GSM)移动:1.25434亿(GSM)固话:

2.1629亿固话及宽带:原铁通数百万用户固话:1.087亿,其中无线市话2868万宽带:

3836万宽带:

2212万2.业务范围三家全业务运营商,三足鼎立《关于CDMA业务转让的框架协议》《关于CDMA网络转让的框架协议》662亿元438亿元10月正式并入全业务运营,固网运营商的竞争策略固网运营商利用自己在固定电话、宽带业务的垄断或者主导地位,将业务进行捆绑销售;用户可能因为接受某种垄断业务的同时,不得不同时选择该公司的其他业务,或者说因为定制后者而在前者能够有优惠的价格或者服务;这种业务捆绑反竞争行为的嫌疑比较大,但针对强制捆绑行为的非常困难。全业务运营成为必由之路1日本NTTNTT2美国AT&T*Verizon3美国VerizonDT4美国SBCFT5英国BT*Vodafone6美国WorldcomSBC7德国DTAT&T8VodafoneTelecomItalia9法国FTBT10TelecomItaliaTelefonica11BellsouthKDDI12TelefonicaBellsouth13KDDIAT&TWireless14Sprint中国移动15QwestQwest16中国电信Sprint17JapanTelecomTelstra18Cable&Wireless香港和记黄浦*19TelstraKPN20KPN加拿大BCE图表说明:左侧:2000-2001财年全球收入前20位电信运营商排行榜右侧:2002-2003财年全球收入前20位电信运营商排行榜同时经营固网和移动只经营固网只经营移动

2001年美国AT&T公司出售其移动业务,AT&TWireless公司独立运作;

2001年英国BT公司出售其移动业务;

2001年中国电信开始改革,后重组为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德国电信和法国电信在2000年前后收购移动业务排名相对稳定:同时经营固网和移动业务的运营商排名变化较大:只经营固网的运营商;

“移动通信业务”成为影响排名的重要因素之一:AT&T,BT,DT,FT,;中国香港和记黄浦是集团总收入,2003年电信收入大约130亿港元综合业务运营商成为主流从国际上各区域的主导运营商看,固网+移动的综合业务运营商占主流。很多国际移动运营商也通过各种方式运营固网+移动业务,如沃达丰等。固网固网+移动移动运营商国家/地区运营商国家/地区运营商国家/地区运营商国家/地区运营商国家/地区中国网通中国比利时电信比利时中华电信中国台湾CosmOTE希腊CRTCellular巴西中国电信中国SBCComms美国和记电信国际香港O2英国SKTelecom韩国英国电信英国法国电信法国韩国电信韩国Vodafone英国KDDI日本KPN荷兰澳洲电信澳大利亚中国移动中国VimpelCom俄罗斯葡萄牙电信葡萄牙NTT日本华润万众中国香港MTS俄罗斯瑞士电信瑞士德国电信德国台湾大哥大中国台湾MTN南非南方贝尔美国Sprint美国SmarTone中国香港意大利电信意大利Verizon美国西班牙电信西班牙BCE加拿大中国联通中国中国联通CDMA经历四个发展阶段2001年1997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7年2006年市场份额中国联通正式开通CDMA网络初步实现IS95全网覆盖全网升级到CDMA1X手机补贴变业务补贴预备期引入期发展期转型期语音业务手机补贴用户发展迅速,02年底突破700万数据业务手机补贴用户发展迅速,05年5月突破3000万数据业务种类更丰富业务补贴用户发展稳定,减低运营成本,提供盈利能力业务营销策略用户高这个历程也是CDMA“高-低-高-低”的定位历程2001年1997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7年2006年市场份额高调开通,第一年目标700万!700万目标无法实现王建宙启用广东叶丰平预备期引入期发展期转型期低”三高“走高端路线:高技术含量、高价格、高端客户高低优惠计划:零价机、买手机送话费;用户低端化双模、世界风:高速率、数据承载手机采购:与G网并重发展,客户品牌经营一直以来,CDMA形象混乱目前,CDMA用户低端化更明显CDMA的MOU、ARPU都高于联通G网,但远远低于移动公司的平均MOU和ARPU(455分钟和89元),低于或相当于与小灵通。80-90%的中高端客户都在移动公司手中。同时,户均发展成本和资费却相当高王晓初老总:中国电信2亿用户就是CDMA的潜在用户!——6月2日香港媒体见面会中国电信的客户构成

个人CDMA

政企CDMA

纯个人小灵通

家庭套餐小灵通

政企小灵通

城镇固话+GSM

城镇有固话无手机

农村新增手机

家庭非套餐小灵通CDMA农村固话+GSM农村有固话无手机6100万户5800万户6100万户4200万户

城镇无固话无手机理论上不少于1.5亿,其中1亿用户由2亿现有用户中转过来这是现有C网难以承受的!必须与网络资源同步中国电信可能的营销策略

个人CDMA

政企CDMA

纯个人小灵通

家庭套餐小灵通

政企小灵通

城镇固话+GSM

城镇有固话无手机

农村新增手机

家庭非套餐小灵通CDMA农村固话+GSM农村有固话无手机6100万户5800万户6100万户4200万户

城镇无固话无手机迁移策略策反策略拓展策略保持策略策反策略拓展策略撇脂策略最核心的策略就是全业务背景的组合营销!如果中国电信提供固网移动融合方案:举例说明服务手机1手机2手机总计固定电话拨号上网固网总计花费总计每月ARPU2001003008050130430服务供应商中国移动中国移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电信中国电信服务新的固网移动融合捆绑方案包括:手机1(3G)手机2(小灵通)固定电话宽带上网VIP身份和服务捆绑资费总计可选的IP电视包括IP电视在内的花费总计每月ARPU300100400服务供应商中国电信目前高ARPU家庭的典型情况:中国移动占有大约70%的全部电信花费未来假设:中国电信提供新的固网移动融合,乃至包括IP电视的捆绑方案中国移动的收入和地位将受巨大损害接受新业务给客户带来的收益:客户总电信花费降低30%简化帐单;只有一个服务提供商,VIP身份为中国电信带来的收益:ARPU提高230%;客户离网风险大大降低给中国移动带来的影响:ARPU降低为零或者不得不降价60%以上为了保有客户必须大量投资在客户保留上主要内容第三部分移动业务发展与融合趋势融合是一种趋势移动与固定的融合(FMC)移动网与互联网的融合——移动互联网融合为电信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蓝海电信与传媒产业融合ICT渗透传统产业信息通信融入生活信息通信融入生产宽带和移动数字内容服务等IPTV、手机电视企业ICT集成服务信息化解决方案等以内容为中心的消费型服务以解决方案为中心的生产型服务产业融合技术与网络融合固定与移动融合(FMC)三网融合移动通信与卫星直播融合电信、计算机、消费电子融合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融合(ICT)内容数字化及其与“3C”的融合固定移动产业融合为用户提供跨越技术的无缝信息通信体验融合推动产业变革北美产业分类体系中信息产业(服务业)的演变

NAICS2007511非Internet出版音像非Internet广电电信数据处理、托管相关服务519其它信息服务融合推动统一市场的形成英国通信产业结构英国通信支出结构电视广播电信总计%GDP广播电视互联网移动语音与短消息固定话音通信占总支出比例融合是一种需求:多重播放适应了多样化需求TriplePlay-固定互联网接入语音数据视频与电视(IPTV)TriplePlay-移动互联网接入语音数据手机视频与手机电视视频数据话音IPTVVoD数字视频刻录……高速互联网接入文件传送……POTS/VoIP多媒体话音……网络游戏视频呼叫文件共享主机应用……其它融合是一种需求:数字家庭需求兴起外部通信网络家庭服务第三方服务有线/无线宽带接入家庭网关平台信息娱乐平台通信控制平台家用器具平台安全监控平台无线接入点个人信息服务天气/温感服务通讯服务家庭监控服务个人娱乐服务网络家电服务数字家庭数字家庭是融合的重要方向。法国电信等已经开展数字家庭业务无线融合应用WLAN、RFID、UWB等无线局域网及近距离技术的成熟,将给市场带来新的应用和活力,尤其是在固定移动融合、家庭网络等领域。UWB可实现个人设备间高速互联,高质影音信息实时交换,实现数字家庭、数字办公、数字个人网络将近距离无线网络和现有移动通信网络有机的结合可以催生很多新的业务模式83融合是一种需求:消费电子、通信、计算机、内容的4C融合iPhone是什么?个人计算机+多媒体/MP3播放器+通信终端+互联网内容

AppleiPod时尚电子产品+AppleiTunes音乐商店+AT&T通信网络

4C的完美融合iPodshuffleiPhone融合将促进消费结构升级——2005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700美元,预计2010年达到2400美元

——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后,引发消费结构升级——信息与通信消费比重不断提高——教育文化娱乐等服务需求的提高将导致更大的信息与通信服务市场在电信业融合的大背景下,产业和企业的增长方式和增长引擎在发生转变

融合转变行业增长动力,转型成为企业发展方向电信运营企业纷纷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新角色转型,其战略方向转变出现两种趋势一是融合,横向上向娱乐、广电、信息家电等相关产业紧密渗透,纵向上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进一步整合IT系统集成、信息化服务和终端制造企业,提供整体信息化解决方案二是全业务运营,移动、固定和多媒体信息服务“N合一”,为客户提供“一站购齐式”服务

业务组合引导网络设施引导并购引导法国电信意大利电信德国电信……英国电信NTTSBC……AT&T/SBC/BellSouthMCI/Verizon…………中国电信: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中国网通:宽带通信与多媒体服务提供商中国移动:移动信息专家中国联通:国际一流的综合通信和信息服务提供商中国铁通:专网信息化专家和综合信息通信提供商我国运营商转型目标主要内容第三部分移动业务发展与融合趋势融合是一种需求移动与固定的融合(FMC)移动网与互联网的融合FMC产生的背景当您在家中选择固定电话主叫时,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您在家中选择移动电话主叫时,最主要的原因是:UMA带来的融合机遇通过非授权网络(蓝牙或WiFi),UMA技术可从传统蜂窝网络或本地GSM和GPRS移动服务的手机自动切换到UMA接入点,使手机无中断地检测到速度最快、最经济的网络,从而使手机用户可以最灵活的方式获得先进的手机服务。手机离开UMA接入点的覆盖范围后,则无缝切换回蜂窝网络2006年以来,欧洲的运营商已经率先开始对UMA技术进行运作和测试。作为全业务运营商的德国电信,固网和移动两个部门联合进行业务试验并利用固网的资源提供UMA服务,将其固网方面的客户挽留住91对FMC的共识与策略移动运营商的策略FMS移动替代固定对固定业务分流,降低固网运营商的利润;完全替代固定电话固定运营商的策略FMC引入VOIP、VOWLAN,降低运营成本;与宽带业务捆绑对FMC的共识未来10年,几乎所有网络的主要接入手段都将是无线,终端将适应各种无线技术;融合将带来产业革命,固定和移动融合将消除界限,提供真正的全业务;终端是融合中最突出的问题FMC的实践已展开:国外FMC部署全球发达国家基本都开始部署FMC,应当说融合是大势所趋。全球典型运营商概况英国电信法国电信中华电信PCCW公司收入12%的营收来自于固定电话业务,2/3的营收来自于B2B服务2008年的FMC目标:融合业务收入将占公司总收入的5%-10%;移动业务(40%),包括2G、2.5G和3G;固网业务(36%),尤其是ADSL,企业用的Intranet,以及WLAN。转型战略21世纪网络(21CN)BTFusion网络IT服务融合和集成战略远景在移动和DSL业务领域获得强势地位为客户提供内容丰富的服务统一品牌架构下属的子公司独立运营固网业务、移动业务。FMC业务目前在中华电信尚未开展中近期力主“四网合一战略”,即固话网、宽带网、付费电视网、移动电话网的合一;服务于“电视内容+ISP内容+移动内容”的战略目标重点产品BTOpenzone(宽带)BTFusion&BTMobile(移动)BTVision(IPTV)统一的业务门户IP电话宽带用户Livebox企业融合业务流行音乐MV、电影短片和MP3音乐全曲下载,上3G网络看一下电视新闻的人移动服务(含移动电视);固网业务(含宽频电视IPTV);“Convergence”(融合服务)FMC的实践已展开:Vodafone的FMC部署Vodafone分成三个阶段部署FMC。FMC的实践已展开:Verizon的FMC部署商业融合(捆绑)产品融合(移动延伸)设备融合(单一设备)网络融合(单一网络)单一帐单组合的资费计划单一合约捆绑折扣智能的号码识别单一的客户服务综合门户单一的语音邮件单一号码号码透明性Hunting呼叫转移缩位拨号自动坐席服务双模电话CDMA-WiFiCDMA-蓝牙CDMA-WiMax多功能接入设备WiFiCDMAWiredIPPSTN最少费用路由室内覆盖IMS无缝转换单一网络综合功能2004-20072005-20082006-20092007-2010Verizon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逐步实践FMC。英国电信产品体系“企业级固定及移动网络融合”:提供全年5%折扣,利用账单分析工具对公司的话费清单和话费进行分析控制典型融合业务--BTFusion典型融合产品:BTFusion(原来BluePhone)首先针对家庭/个人客户市场,实现话音业务融合统一终端:室外接入移动网(借助于Vodafone的GSM网络),室内通过蓝牙/WiFi接入固话网与BTHome、Vodafone相比,BTFusion用户的每月费用节省了20%。BTFusion发展方向:与IPTV服务“Vision”、BTOpenzone一起融入新推出的所谓“全宽带”项目中。所谓“全宽带”项目:即2006年中期,英国电信在现有服务基础上打包,在本土统一推出的三项新的宽带互联网服务,支持8Mbps的上网速率,将来还包含“Fusion”和“Vision”。“BTTotalBroadband”(针对个人)“BTBusinessTotalBroadband”(针对商业客户):典型融合业务--BTTotalBroadband1-3月:£22.99/月;之后:£26.99/月

1-3月:£14.99/月;之后:£22.99/月

1-3月:£9.95/月;之后:£17.99/月

这三项套餐都提供免费的VoIP商业语音通话、免费email、webspace、extranet以及一套安全软件1-3月:£19.99/月;之后:£21.99/月

£26.99/月£40.50/月这三项套餐都提供免费的VoIP语音通话、免费视频电话、5G的数据流量以及一套安全软件,还提供250分钟的免费Wi-Fi连接,以便用户使用英国电信的Openzone服务家庭集线器是其间的核心部件,加上终端共价值约80~100英镑;Hub设备能通过无线方式连接多达15个宽带设备,支持8Mbps的上网速率。英国电信免费向前两种套餐的新用户提供家庭集线器,最低价套餐的用户则要花30~50英镑购买。法国电信产品体系法国电信的融合产品体系个人/家庭用户类业务企业客户类业务MobileConnect

2006年上半年推出“移动连接”计划,通过DSL和移动网络来有选择地提供具有固定、移动融合性质的业务,如即时消息、固定/移动短消息。HomeZone2006年上半年推出HomeZone业务,将固定网络、移动网络和DSL宽带网络集成在家庭网关上,提供融合服务,和BTFusion业务类似。BusinessTalk&BusinessEverywhere2004年开始商用,BusinessEverywhere向企业客户提供一整套以移动上网和语音业务为主的解决方案,通过单一的用户界面,利用任何网络,远程接入应用包括电子邮箱、商业应用等,在2005年此服务已延伸到PDA用户。FamilyTalk2005年6月针对家庭,推出“1PSTN+3移动电话”的捆绑服务FamilyTalk,对于支付39欧元的签约家庭,捆绑的成员之间可以无限制地呼叫。KT综合业务体系有线无线综合业务U-KT(FMC综合业务)U-homeMegapassTVOnephoneHealthcallphoneU-CampusMSNmobilePU-officeBizmeka(IT解决方案)U-EntertainmentfimmMagicNU-Street智能车站NespotSwingEverway/k-waysHOT-CODE/K-bankDMBPOWERTELLogistics服务WiBroU-Technology(FTTP/W,NeOss,IP-PBS,CellTREK&OPT,AROMA,RFID/USN)依据客户群和应用场所来细分业务采用固网、移动综合接入技术典型融合业务--OnePhoneOnePhone业务面向个人/家庭用户推出在06年4月商用,是基于KTFCDMA务,支持蓝芽技术,蓝牙覆盖范围为20米,接入点与PSTN和DSL相连接。当用户进入有线接入范围内时支持从移动网到KT本地网的自动切换。仅服务于住宅和SoHo用户。下一步计划:支持WLAN与移动网之间的切换。主要内容第三部分移动业务发展与融合趋势融合是一种趋势移动与固定的融合(FMC)移动网与互联网的融合移动互联网将开辟互联网发展的新空间移动互联网将电信业两个发展最快、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连接在一起,并凭借数十亿的用户规模,将开辟出互联网发展的新时代;移动互联网所改变的绝不仅仅是接入手段,也绝不仅是固定互联网的简单复制,而是一种新的能力、新的思想和新的模式,并将不断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业务形态移动互联网将成为新的媒体传播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生活娱乐平台-移动互联网是我们目前可以预期、未来最令人期待的发展领域!可移动的智能计算平台,无处不在网络接入“Allinone”-手机+电脑+互联网终端+多媒体播放机+照相机+摄像机+信用卡……与消费电子、时尚设计、数字内容高度结合较固定互联网更好的的安全性、可管可控性,有利于形成网络信用环境精确、即时的定位能力与条码技术、RFID技术的结合个性化的独特呈现能力,用户需求和信息的精确反映和提取能力……全球30亿的用户规模并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大部分手机终端已具备互联网功能移动通信技术的独特能力移动终端的个性化与互联网个性化结合,移动Web2.0与互联网内在要素的天然贴合+随时随地的移动接入对用户随时随地业务需求的满足移动终端多样化集成功能与互联网多样化业务需求的结合移动定位能力将互联网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的连接……移动互联网的三大特征概况及其解释移动性。带来接入便捷、无所不在的连接以及精确的位置信息,而位置信息与其它信息的结合蕴育着巨大的业务潜力。1私密性。与固定互联网不同,MI业务的用户一般对应着一个具体的移动话音用户,换句话说,移动话音、MI业务是承载在同一个个性化的终端上的。移动终端和SIM卡具有身份特征,移动通信终端的私密性是与生俱来的,因此MI业务具有一定的私密性。2融合性。一、移动话音和MI业务的一体化导致业务融合,二、手机终端趋向于变成人们随身携带的唯一的电子设备,其功能集成度越来越高,MI将变成人们与外界业务的唯一的、最便捷的通道。3对比对象:固定互联网未来在手机终端上业务的特征是:无论那个行业、哪种类型的业务都至少会以MI为通道,实现在线服务。移动性私密性融合性移动互联网能力特征的细化移动性融合性可移动的智能计算平台,无处不在网络接入精确、即时的定位能力用户需求和信息的精确反映和提取能力Allinone-手机+电脑+互联网终端+多媒体播放机+摄像机+信用卡…较固定互联网更好的的安全性、可管可控性,有利于形成网络信用环境消费电子的连接和带动,与消费电子、时尚设计、数字内容高度结合由于业务的融合性可能导致的电信运营和商业模式的巨大变化1234567私密性移动通信的独特能力是移动互联网发展与创新的关键要素计费和帐务信息通过通信行为和批价生成的非原始信息,但有重要参考作用通信行为信息呼叫行为、浏览行为、位置信息、新业务的相关用户行为……用户业务信息用户订购业务和相关内容(如呼叫转移、黑名单、移动秘书、视频会议……)及其变更情况终端测量信息G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