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界者”钟扬》导学案教案课堂练习_第1页
《“探界者”钟扬》导学案教案课堂练习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4.3《“探界者”钟扬》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2.体会钟扬的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要字词;把握人物通讯特点。阅读文本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写作特点,掌握阅读人物通讯的方法。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本文表现人物的方法和通过事例、言行表现人物特点的手法以及衬托的写作手法,掌握阅读人物通讯的一般方法。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钟扬在科学上的探索精神以及在工作上的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所表现出的崇高美。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钟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高尚无私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概括人物主要事迹;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写人手法。教学难点:掌握通讯的写法。学习过程【知识导学】一、走进人物1.201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分别是哪些人?明确:钟扬、杜富国、吕保民、马旭、刘传健、其美多吉、王仕花、张渠伟、张玉滚、程开甲。播放《钟扬:播种未来的先行者》视频短片,了解人物事迹。2.补充:钟扬——新宁人的骄傲钟扬(1964年5月—2017年9月25日),湖南邵阳新宁人。生前系复旦大学党委委员、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组织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2017年9月25日,钟扬同志在去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为民族地区干部讲课的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2018年3,中央宣传部追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6月,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9年2月,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钟扬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30多年,勤奋钻研,锐意进取,在生物信息学、进化生物学等生命科学前沿领域有较长期的积累和独创性成果;在交叉学科领域教书育人、因材施教,培育了许多学科专业人才,多次获国家和上海市嘉奖;情系社会生态,坚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把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雪域高原和上海海滨,为国家与社会的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作出巨大贡献。3.《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对他的介绍:【人物事迹】钟扬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钟扬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长期的高原工作让他积劳成疾,多次住进医院,但他都没有停下工作。多年来,钟扬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颁奖辞】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屑于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二、字词梳理1.辨词义(1)执着·执意[辨词]“执着”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泛指固执或拘泥,亦指对某种事物追求不舍。“执意”指坚持自己的见解、主张等。[选词]①坚持是坚强的精神支柱,是一种使你______向前走的品格,是追求与向往的先驱。②他______要走,也只好各从其志,不再勉强了。(2)沟通·勾通[辨词]“沟通”指使彼此相通,是中性词语,如“沟通南北”。“勾通”指勾结串通,是贬义词,如“勾通土匪”。[选词]①他们内外______,侵吞了巨额公款。②爱是______心灵的钥匙,愿我的爱心时时伴随孩子健康成长2.重点词语释义【戛然而止】戛:象声词。形容声音突然终止。【鼎鼎大名】形容名气很大。【雷厉风行】厉:猛烈。像雷那样猛烈,像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跌宕起伏】跌宕:富于变化,有顿挫波折。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勾通:暗中串通?沟通:指使彼此通连;相通。沟通是褒义词,勾通是贬义词。)【悲怆】悲伤凄惨;非常悲伤的意思。【奇葩】本意是指奇特而美丽的花朵。常用来比喻珍贵奇特的盛貌或非常出众的事物。也比喻人或事行为独特,与众不同。自主探究1.初读课文,画出重要字词,概括文章写了钟扬的哪些事,并从每一部分中选择一个文中的词语概括他的优秀品质。2.从每一部分中选择一个文中的词语概括他的优秀品质。提示:“英雄少年”——“不安分”(坚定乐观)“种子达人”——“钟大胆”(爱岗敬业)“科学队长”——“愿意救人”(热心科普)“接盘导师”——“暖”(担当关爱)“生命延续”——“先锋者”(牺牲忘我)3.文章哪些句子或者段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哪些描写最为精彩?试用做批注的方法阅读文章,分享你的感悟。展开全文阅读4.开头和第一节的作用是什么?【开头部分】⑴开头用拟南芥引出钟扬的作用:结构上,从与人物一生主要贡献相关的植物入手,引出主人公;内容上,切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特点;主题上,用拟南芥象征并赞扬钟扬的普通、质朴、顽强。⑵“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与生命的长度衬托,更显出其生命价值的意义。【“英雄少年”】⑴“开始了他不安分的人生”:贬词褒用,点明他不安于现状,勇于开拓进取,也照应作者给予他的“探索者”的评价。⑵对母亲、妻子的回忆的描写的作用:从侧面烘托钟扬勤奋好学、勇于进取的特点。⑶穿插钟扬与妻子的婚事的描写的作用:使人物形象真实的立在读者面前,也突出了人物的雷厉风行的性格特点,又照应上文“不安分的人生”。5.这篇通讯报道在表现人物优秀品质方面有哪些特点?提示:第一,善于用事实说话。文章除了直接评价赞美,更多的是用事实说话,彰显理性与客观。比如用他的婚事表现他的雷厉风行,用他的小纸条上的工作安排表现他的忘我精神和忙碌劳累等。第二,引用人物自己的话来塑造人物形象。文章多处引用钟扬的演讲、文章、书籍中的文字,从不同层面表现他的品质。第三,侧面烘托。文章多处引用钟扬母亲、妻子、同事、学生的话,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自我检测(一)字词梳理基础1.给下列字注音①拟南芥()②调侃()③悲怆()④撰写()⑤奇葩()⑥脑溢血()⑦收敛()⑧跌宕()⑨量身定制()⑩戛然()(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3题。始闻秋风①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②动,雕眄③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注】①本诗写于诗人晚年。②拳毛:蜷毛,马毛拳曲貌。③眄:斜视。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的“我”可理解为有情的秋风,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一年未见的“君”,也就是诗人,形象塑造可谓别出心裁。B.颔联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容貌之变化,和首联相接,仿佛是在畅叙别情。C.颈联中,“雕”感受到秋风,睁开睡眼“眄青云”,诗人通过写“雕”畏惧秋风,侧面表现了秋风的神奇力量。D.尾联中的“君”指秋风,而“扶病”二字则解释了“一年颜状镜中来”的原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3.有人评价此诗情感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岳阳楼记》中抒写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张秉贵老人曾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劳模之所以赢得大家的尊重,最难能可贵的不仅仅是奉献精神,更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古朴词汇,今年它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令人________。所谓“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一个拥有工匠精神、________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________,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部分代表委员认为,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很多人追求的是多、快、好、省,追求的是一夜暴富,而不是脚踏实地和精益求精。企业家们认为,在________发展的市场环境中,形成了一种对贪大求全生产规模的崇拜。没有人坚守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都在想方设法实现利益最大化。中国在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道路上,那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焕然一新推崇投机倒把开放式B.耳目一新推崇投机取巧粗放式C.耳目一新崇拜投机倒把粗放式D.焕然一新崇拜投机取巧开放式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造成的。B.中国企业丢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C.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D.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所以说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抬升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是全社会都必须补齐的“短板”B.这一“短板”是全社会都必须补齐的C.是必须补齐的全社会的“短板”D.这一全社会的“短板”是必须补齐的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6分)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受瞩目的机器人应用市场。作为智能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高端应用,__①__?现实中,医生已经感受到来自手术机器人的压力。不过,现在说手术机器人将完全取代医生还为时尚早。手术机器人虽然更灵活、更精准,但是还不能完成所有外科手术。另外,__②__。首先是普及中的费用关。与传统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会多花上千元至数万元不等。其次是患者心理关。如果推广普及机器人来做手术,__③__,“机器人会不会乱挥刀?”“万一程序被黑客入侵怎么办?”更重要的是,现在手术机器人仍需医生操作,因为真正给患者安全感的还是操作机器的医生。9.作家刘诚龙曾经做过一个很有趣的试验,他把两份名单给十个人看,问他们对这些人是否熟悉,结果很出人意料。请概括调查结果给人带来的启示。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5分)第一份名单是:傅以渐、王式丹、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第二份名单是: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十个人中对第一份名单中的人物一个都不知道的有七人,而十个人对第二份名单中的大多数人都知道。应当说,熟悉第二份名单的人比熟悉第一份名单的肯定多得多。为什么?因为第一份名单里的人,全是清朝的科举状元,曾经比第二份名单中的人物显赫得多;而第二份里的则全是落第秀才。参考答案:1.【答案】:jièkǎnchuàngzhuànpāyìliǎndàngliàngjiá2.【答案】C【解析】“畏惧秋风”错误。3.【答案】①首联表露出诗人的欣喜之情。作者把秋风拟人化,通过秋风深情回忆去年与诗人作别,今又回到诗人身边,营造了一个奇妙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秋风去而复还的欣喜之情。②颔联诗人感叹衰老。诗人听闻秋风又来,醒来之后,却在镜中看到自己容颜衰老,有秋风依旧人已老的怅惘。③后两联诗人却精神顿作。以“马思边草”“雕眄青云”比兴,引出诗人迎着秋风上高台,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倔强进取的精神品格。4.【答案】(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5.【答案】B【解析】“耳目一新”指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与语境不符。“推崇”指尊崇,推重崇敬。“崇拜”搭配的对象是人,此处不合适。“投机倒把”指以买空卖空、囤积居奇、套购转卖等手段牟取暴利。“投机取巧”指利用时机和巧妙手段谋取个人私利,也指不愿意下苦功夫,凭小聪明侥幸取得成功。与“脚踏实地”对应,应选“投机取巧”。“粗放式”是一个专用名词,指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能源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拉动的,有的甚至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6.【答案】C【解析】画线句“主要原因是因为”句式杂糅,保留其一。7.【答案】A【解析】括号前讲的是“工匠精神”,它理应成为主语,因此可首先排除B、D两项,C项语序不当,故应选A。9.【答案】(示例)①那些追名逐利、显赫一时的人总会被历史忘却,而真正为社会做出贡献、创造财富的人,尽管当时默默无闻,并不得意,终究会被历史记住,让后人敬仰。②赢在起点并不能保证赢到终点,一时的显赫并不能保证终生的辉煌。起点低的人,同样有机会赢到最后。8.【答案】①手术机器人会不会有朝一日取代医生呢②手术机器人要普及还需要跨过两道关③还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接受【解析】第一处注意问句,“取代医生”;第二处注意关键词“普及”“两道关”;第三处注意上下文,紧扣“患者难以接受”或者“心怀担忧”。

2.4.3《“探界者”钟扬》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探界者”钟扬》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主要学习人物通讯。人物通讯中的人物当然要具有新闻性。从实际报道的情况看,这些能够进入通讯中充当主角的人,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体现了某种人生价值,或者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普通人。这是近年人物通讯题材发展的一个新趋向。《“探界者”钟扬》一文中钟扬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钟扬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长期的高原工作让他积劳成疾,多次住进医院,但他都没有停下工作。多年来,钟扬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掌握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2.体会钟扬的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要字词;把握人物通讯特点。阅读文本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写作特点,掌握阅读人物通讯的方法。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本文表现人物的方法和通过事例、言行表现人物特点的手法以及衬托的写作手法,掌握阅读人物通讯的一般方法。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钟扬在科学上的探索精神以及在工作上的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所表现出的崇高美。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钟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高尚无私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概括人物主要事迹;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写人手法。教学难点:掌握通讯的写法。课前准备课前要求学生阅读并梳理文本情节,学习钟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高尚无私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学过程《“探界者”钟扬》一、走进人物1.201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分别是哪些人?明确:钟扬、杜富国、吕保民、马旭、刘传健、其美多吉、王仕花、张渠伟、张玉滚、程开甲。播放《钟扬:播种未来的先行者》视频短片,了解人物事迹。2.补充:钟扬——新宁人的骄傲钟扬(1964年5月—2017年9月25日),湖南邵阳新宁人。生前系复旦大学党委委员、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组织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2017年9月25日,钟扬同志在去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为民族地区干部讲课的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2018年3,中央宣传部追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6月,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9年2月,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钟扬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30多年,勤奋钻研,锐意进取,在生物信息学、进化生物学等生命科学前沿领域有较长期的积累和独创性成果;在交叉学科领域教书育人、因材施教,培育了许多学科专业人才,多次获国家和上海市嘉奖;情系社会生态,坚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把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雪域高原和上海海滨,为国家与社会的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做出巨大贡献。3.《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对他的介绍:【人物事迹】钟扬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钟扬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长期的高原工作让他积劳成疾,多次住进医院,但他都没有停下工作。多年来,钟扬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颁奖辞】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屑于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二、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画出重要字词,概括文章写了钟扬的的哪些事,并从每一部分中选择一个文中的词语概括他的优秀品质。2.字词检测过关。【戛然而止】戛:象声词。形容声音突然终止。【鼎鼎大名】形容名气很大。【雷厉风行】厉:猛烈。像雷那样猛烈,像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跌宕起伏】跌宕:富于变化,有顿挫波折。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勾通:暗中串通?沟通:指使彼此通连;相通。沟通是褒义词,勾通是贬义词。)【悲怆】悲伤凄惨;非常悲伤的意思。【奇葩】本意是指奇特而美丽的花朵。常用来比喻珍贵奇特的盛貌或非常出众的事物。也比喻人或事行为独特,与众不同。3.这篇文章选择钟扬的哪些事件?分别表现了他什么样的优秀品质?4.从每一部分中选择一个文中的词语概括他的优秀品质。“英雄少年”——“不安分”(坚定乐观)“种子达人”——“钟大胆”(爱岗敬业)“科学队长”——“愿意救人”(热心科普)“接盘导师”——“暖”(担当关爱)“生命延续”——“先锋者”(牺牲忘我)三、重点突破1.文章哪些句子或者段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哪些描写最为精彩?试用做批注的方法阅读文章,分享你的感悟。展开全文阅读2.示范批注开头和第一节。【开头部分】⑴开头用拟南芥引出钟扬的作用:结构上,从与人物一生主要贡献相关的植物入手,引出主人公;内容上,切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特点;主题上,用拟南芥象征并赞扬钟扬的普通、质朴、顽强。⑵“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与生命的长度衬托,更显出其生命价值的意义。【“英雄少年”】⑴“开始了他不安分的人生”:贬词褒用,点明他不安于现状,勇于开拓进取,也照应作者给予他的“探索者”的评价。⑵对母亲、妻子的回忆的描写的作用:从侧面烘托钟扬勤奋好学、勇于进取的特点。⑶穿插钟扬与妻子的婚事的描写的作用:使人物形象真实的立在读者面前,也突出了人物的雷厉风行的性格特点,又照应上文“不安分的人生”。3.小组合作探究批注其他几节。第一二小组:第二节。第三四小组:第三节。第五六小组:第四节。第七八小组:第五节。要求:先个人批注,然后小组讨论,再选派代表展示。4.批注要点。【种子达人】⑴对生活品质的“不讲究”与对工作的“不将就”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其任劳任怨、无私奉献。⑵“作为一个植物学家……”一段的语言描写,既表现出他的工作热情,又展示出他性格的幽默风趣的一面,人物形象更加鲜明。⑶“惊险和惊喜并存”:惊险,指工作环境,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惊喜,指工作有收获,能采集到珍贵的种子样本。⑷采集到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曲雪兔子)的典型事例,表现了他为我国的科研事业而不畏艰辛、不懈努力。【科学队长】⑴一开头直接引用钟扬的语言“生命诞生以来……”,表现了他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而且语言与他的身份相符合,科学而严谨。⑵钟扬对建自博馆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文章引用设计部主任的话,从侧面表现了钟扬对自然科学普及所做的贡献,体现了他的责任与担当。⑶跟上海科技馆合作,有很多身份,都体现出对科普工作的火一样的热情,突出他对科普事业的热爱。⑷从上海实验学校一位学生的介绍中可以看出,钟扬在科普工作中什么都干,什么都做得令人肃然起敬,并归结到钟扬的育人上,从侧面突出他的工作上的热情和才华以及对人的影响。【“接盘”导师】⑴负责接收“转导师学生”,表明他的质朴、仁爱、责任心和担当精神。⑵引用钟扬自己的语言“培养学生就像我们……”,把培养学生比喻为采集种子,表现对教育工作的强烈的责任感。⑶博士生的回忆,表明钟扬对学生的关爱,不怕学生底子薄、基础差,努力帮助学生成长。⑷钟扬的学生中,各方面的人才都有,而且“各显神通”,再次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以学生的成功烘托钟扬教育的成功。【生命延续】⑴线虫的实验证明,改变基因是可以控制生命的长短的,但代价是丧失生育能力。钟扬的回答表明,如果要放弃工作来实现长寿,那对他来说,这样的长寿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由此引出钟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⑵“在一个适宜生物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环境中……”用钟扬自己的话进一步阐述了他眼中的生命的意义就是奉献自我。⑶西藏大学老师展示的钟扬2017年6月24日的工作安排,表现了钟扬对待工作的“时不我待”的拼命精神。⑷钟扬的愿望很多,他感觉自己的时间太短了,在他心目中,工作、愿望比生命更重要。⑸结尾呼应文章开头,对钟扬来说,生命的意义,就是拓展生命的高度和广度。5.在批注阅读的基础上总结。⑴这篇通讯报道在表现人物优秀品质方面有哪些特点?第一,善于用事实说话。文章除了直接评价赞美,更多的是用事实说话,彰显理性与客观。比如用他的婚事表现他的雷厉风行,用他的小纸条上的工作安排表现他的忘我精神和忙碌劳累等。第二,引用人物自己的话来塑造人物形象。文章多处引用钟扬的演讲、文章、书籍中的文字,从不同层面表现他的品质。第三,侧面烘托。文章多处引用钟扬母亲、妻子、同事、学生的话,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⑵这篇通讯报道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多方面、多渠道搜集材料,多角度、多层次的表现人物。文章从植物学家、科普达人等角度,选取钟扬的典型事例,既介绍他少年时的经历,有展现他工作后的多方面的付出;选择的众多人物中,有张扬的亲人、同事、朋友、学生等;描写的角度有钟扬工作方面的,有生活细节方面的。文章所记事件虽然很多,而且看起来有点“乱”,但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讴歌钟扬的爱岗敬业、牺牲奉献精神)来安排的,所以又散儿不乱,多而集中。四、学有所获1.新版语文课本中,《“探界者”钟扬》作为2018年的作品,是所有课文中最“年轻”的一篇,而且作者叶雨婷是一名90后年轻记者,也是所有课文作者中最年轻的一位,于是有人质疑:90后的作品凭啥能够选入课本?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各抒己见,不求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2.学了钟扬的优秀事迹,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谈谈你的收获。提示:钟扬教授曾说:“坚持梦想,无畏艰险。”“只要国家需要、人类需要,再艰苦的科研也要做!”他执着追求梦想的精神带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不渝,一心为公。脚踏实地奋斗,力求不凡作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事业为重,对工作一丝不苟,乐于助人。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甘为人梯,无怨无争地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教学反思(略)

“探索者”钟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要字词;把握人物通讯特点。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本文表现人物的方法和通过事例、言行表现人物特点的手法以及衬托的写作手法。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钟扬在科学上的探索精神以及在工作上的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所表现出的崇高美。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学习钟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高尚无私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分析概括人物主要事迹;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写人手法。掌握通讯的写法。【教学过程】一、导读:走进人物1.201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分别是哪些人?明确:钟扬、杜富国、吕保民、马旭、刘传健、其美多吉、王仕花、张渠伟、张玉滚、程开甲。播放《钟扬:播种未来的先行者》视频短片,了解人物事迹。2.补充:钟扬——新宁人的骄傲钟扬(1964年5月—2017年9月25日),湖南邵阳新宁人。生前系复旦大学党委委员、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组织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2017年9月25日,钟扬同志在去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为民族地区干部讲课的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2018年3,中央宣传部追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6月,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9年2月,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钟扬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30多年,勤奋钻研,锐意进取,在生物信息学、进化生物学等生命科学前沿领域有较长期的积累和独创性成果;在交叉学科领域教书育人、因材施教,培育了许多学科专业人才,多次获国家和上海市嘉奖;情系社会生态,坚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把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雪域高原和上海海滨,为国家与社会的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作出巨大贡献。3.《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对他的介绍:人物事迹:钟扬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钟扬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长期的高原工作让他积劳成疾,多次住进医院,但他都没有停下工作。多年来,钟扬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颁奖辞: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屑于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二、略读: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画出重要字词,概括文章写了钟扬的的哪些事,并从每一部分中选择一个文中的词语概括他的优秀品质。2.字词检测过关。戛然而止:戛:象声词。形容声音突然终止。鼎鼎大名:形容名气很大。雷厉风行:厉:猛烈。像雷那样猛烈,像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跌宕起伏:跌宕:富于变化,有顿挫波折。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勾通:暗中串通沟通:指使彼此通连;相通。沟通是褒义词,勾通是贬义词。)悲怆:悲伤凄惨;非常悲伤的意思。奇葩:本意是指奇特而美丽的花朵。常用来比喻珍贵奇特的盛貌或非常出众的事物。也比喻人或事行为独特,与众不同。3.这篇文章选择钟扬的哪些事件?分别表现了他什么样的优秀品质?4.从每一部分中选择一个文中的词语概括他的优秀品质。“英雄少年”——“不安分”(坚定乐观)“种子达人”——“钟大胆”(爱岗敬业)“科学队长”——“愿意救人”(热心科普)“接盘导师”——“暖”(担当关爱)“生命延续”——“先锋者”(牺牲忘我)三、批读:重点突破1.文章哪些句子或者段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哪些描写最为精彩?试用做批注的方法阅读文章,分享你的感悟。2.示范批注开头和第一节。开头部分(1)开头用拟南芥引出钟扬的作用:结构上,从与人物一生主要贡献相关的植物入手,引出主人公;内容上,切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特点;主题上,用拟南芥象征并赞扬钟扬的普通、质朴、顽强。(2)“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与生命的长度衬托,更显出其生命价值的意义。“英雄少年”(1)“开始了他不安分的人生”:贬词褒用,点明他不安于现状,勇于开拓进取,也照应作者给予他的“探索者”的评价。(2)对母亲、妻子的回忆的描写的作用:从侧面烘托钟扬勤奋好学、勇于进取的特点。(3)穿插钟扬与妻子的婚事的描写的作用:使人物形象真实的立在读者面前,也突出了人物的雷厉风行的性格特点,又照应上文“不安分的人生”。3.小组合作探究批注其他几节。第一二小组:第二节。第三四小组:第三节。第五六小组:第四节。第七八小组:第五节。要求:先个人批注,然后小组讨论,再选派代表展示。4.预设批注要点。种子达人(1)对生活品质的“不讲究”与对工作的“不将就”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其任劳任怨、无私奉献。(2)“作为一个植物学家……”一段的语言描写,既表现出他的工作热情,又展示出他性格的幽默风趣的一面,人物形象更加鲜明。(3)“惊险和惊喜并存”:惊险,指工作环境,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惊喜,指工作有收获,能采集到珍贵的种子样本。(4)采集到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曲雪兔子)的典型事例,表现了他为我国的科研事业而不畏艰辛、不懈努力。科学队长(1)一开头直接引用钟扬的语言“生命诞生以来……”,表现了他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而且语言与他的身份相符合,科学而严谨。(2)钟扬对建自博馆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文章引用设计部主任的话,从侧面表现了钟扬对自然科学普及所做的贡献,体现了他的责任与担当。(3)跟上海科技馆合作,有很多身份,都体现出对科普工作的火一样的热情,突出他对科普事业的热爱。(4)从上海实验学校一位学生的介绍中可以看出,钟扬在科普工作中什么都干,什么都做得令人肃然起敬,并归结到钟扬的育人上,从侧面突出他的工作上的热情和才华以及对人的影响。“接盘”导师(1)负责接收“转导师学生”,表明他的质朴、仁爱、责任心和担当精神。(2)引用钟扬自己的语言“培养学生就像我们……”,把培养学生比喻为采集种子,表现对教育工作的强烈的责任感。(3)博士生的回忆,表明钟扬对学生的关爱,不怕学生底子薄、基础差,努力帮助学生成长。(4)钟扬的学生中,各方面的人才都有,而且“各显神通”,再次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以学生的成功烘托钟扬教育的成功。生命延续(1)线虫的实验证明,改变基因是可以控制生命的长短的,但代价是丧失生育能力。钟扬的回答表明,如果要放弃工作来实现长寿,那对他来说,这样的长寿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由此引出钟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2)“在一个适宜生物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环境中……”用钟扬自己的话进一步阐述了他眼中的生命的意义就是奉献自我。(3)西藏大学老师展示的钟扬2017年6月24日的工作安排,表现了钟扬对待工作的“时不我待”的拼命精神。(4)钟扬的愿望很多,他感觉自己的时间太短了,在他心目中,工作、愿望比生命更重要。(5)结尾呼应文章开头,对钟扬来说,生命的意义,就是拓展生命的高度和广度。5.在批注阅读的基础上总结。(1)这篇通讯报道在表现人物优秀品质方面有哪些特点?第一,善于用事实说话。文章除了直接评价赞美,更多的是用事实说话,彰显理性与客观。比如用他的婚事表现他的雷厉风行,用他的小纸条上的工作安排表现他的忘我精神和忙碌劳累等。第二,引用人物自己的话来塑造人物形象。文章多处引用钟扬的演讲、文章、书籍中的文字,从不同层面表现他的品质。第三,侧面烘托。文章多处引用钟扬母亲、妻子、同事、学生的话,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2)这篇通讯报道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多方面、多渠道搜集材料,多角度、多层次的表现人物。文章从植物学家、科普达人等角度,选取钟扬的典型事例,既介绍他少年时的经历,有展现他工作后的多方面的付出;选择的众多人物中,有张扬的亲人、同事、朋友、学生等;描写的角度有钟扬工作方面的,有生活细节方面的。文章所记事件虽然很多,而且看起来有点“乱”,但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讴歌钟扬的爱岗敬业、牺牲奉献精神)来安排的,所以又散而不乱,多而集中。四、拓读:学有所获1.新版语文课本中,《“探界者”钟扬》作为2018年的作品,是所有课文中最“年轻”的一篇,而且作者叶雨婷是一名90后年轻记者,也是所有课文作者中最年轻的一位,于是有人质疑:90后的作品凭啥能够选入课本?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各抒己见,不求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2.学了钟扬的优秀事迹,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谈谈你的收获。提示:钟扬教授曾说:“坚持梦想,无畏艰险。”“只要国家需要、人类需要,再艰苦的科研也要做!”他执着追求梦想的精神带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不渝,一心为公。脚踏实地奋斗,力求不凡作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事业为重,对工作一丝不苟,乐于助人。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甘为人梯,无怨无争地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

“探界者”钟扬学案【学习目标】积累重要字词;把握人物通讯特点。体会本文表现人物的方法和通过事例、言行表现人物特点的手法以及衬托的写作手法。体会钟扬在科学上的探索精神以及在工作上的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所表现出的崇高美。学习钟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高尚无私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学习重难点】分析概括人物主要事迹;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写人手法。掌握通讯的写法。【学习过程】一、知背景2017年9月25日,著名植物学家、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西藏大学教授钟扬在去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为民族地区干部讲课的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钟扬不幸离世的消息令学界深感悲痛,许多学者和记者纷纷以各种形式撰文纪念这位良师益友。①本文就是中国青年报记者撰写的一篇报道。注:①箪食瓢饮,筚路蓝缕,十六年如一日,他是将论文写在山川大地上的科学家,以53年的人生做到了别人100年也做不完的事。二、拓知识钟扬事迹:立心天地厚钟扬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钟扬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长期的高原工作让他积劳成疾,多次住进医院,但他都没有停下工作。多年来,钟扬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内蒙古工作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2018年4月,中宣部授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颁奖辞: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屑于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三、理基础1.记字音①拟南芥(jiè) ②调侃(kǎn) ③悲怆(chuàng)④撰写(zhuàn) ⑤奇葩(pā) ⑥脑溢血(yì)⑦收敛(liǎn) ⑧跌宕(dàng) ⑨量身定制(liàng)⑩戛然(jiá)2.识字形①eq\b\lc\{(\a\vs4\al\co1(怆(chuàng)悲怆,沧(cāng)沧浪)) ②eq\b\lc\{(\a\vs4\al\co1(溢(yì)洋溢,谥(shì)谥号))③eq\b\lc\{(\a\vs4\al\co1(敛(liǎn)收敛,殓(liàn)入殓)) ④eq\b\lc\{(\a\vs4\al\co1(诞(dàn)诞生,涎(xián)垂涎))3.辨词义(1)执着·执意辨词:“执着”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泛指固执或拘泥,亦指对某种事物追求不舍。“执意”指坚持自己的见解、主张等。选词:①坚持是坚强的精神支柱,是一种使你执着向前走的品格,是追求与向往的先驱。②他执意要走,也只好各从其志,不再勉强了。(2)沟通·勾通辨词:“沟通”指使彼此相通,是中性词语,如“沟通南北”。“勾通”指勾结串通,是贬义词,如“勾通土匪”。选词:①他们内外勾通,侵吞了巨额公款。②爱是沟通心灵的钥匙,愿我的爱心时时伴随孩子健康成长。4.积成语语境呈现①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灾难,却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②在警方雷厉风行地扫荡之下,许多不法行业销声匿迹。③这部电视剧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④李刚长得五大三粗,经常在放学的路上欺负小同学。⑤班长为班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是有目共睹的。⑥他这人说话开门见山,单刀直入,有些人不习惯。释义①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而止。②雷厉风行:像雷那样猛烈,像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③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④五大三粗:形容人高大粗壮,身材魁梧。⑤有目共睹:指非常明显,谁都看得见。⑥开门见山:打开门就能看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5.任务探究(1)《“探界者”钟扬》是如何围绕中心选材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展开的?答案:本文围绕钟扬为科学而探索的精神,选取了从求学少年,到采集种子、研究种子,担任科学队长,并做导师带学生,直到为科学而献身的各种经历素材,按照时间顺序展开行文的。(2)阅读《“探界者”钟扬》,找出细节描写的句子,并加以赏析。答案:原句: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牛仔裤,戴着一顶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赏析:这里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钟扬在工作时的外表形象,“黑色双肩包”“磨白了的牛仔裤”“宽檐帽”,写出了他为了科研脚踏实地,在高原上不但探寻种子生命的边界,也在刷新自己生命的极限,突出了钟扬的奉献精神。(3)从语言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下面《“探界者”钟扬》开头一段文字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植物学家、科普达人、援藏干部、教育专家……哪一个身份都可以以一种完整的人生角色在他身上呈现,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他生命戛然而止的那一天……答案:用议论性的文字对人物进行全方位定位评价,让读者对人物有全面的认识,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对于人物事迹的介绍。反馈检测一、基础素养巩固(18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调侃(kǎn) 奇葩(bā) 原核(hé) 拟南芥(jiè)B.收敛(liǎn) 撰写(zhuàn) 奠定(jiàn) 脑溢血(yì)C.悲怆(càng) 戛然(jiá) 担当(dāng) 毛坯房(pēi)D.跌宕(dàng) 婉拒(wǎn) 屋脊(jǐ) 超负荷(hè)解析:A项,“奇葩”的“葩”应读“pā”;B项,“奠定”的“奠”应读“diàn”;C项,“悲怆”的“怆”应读“chuàng”,“毛坯房”的“坯”应读“pī”。答案:D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3分)A.钟扬共撰写、翻译、审校了10本科普著作,其中不乏《大流感》这样的畅销书。《大流感》这本书,内容包罗万相,语言风格多变。B.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蓬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C.他希望能让更多的中小学生通过科学课程提高科学思维水平,让更多的学生致力于青藏高原的种子事业。D.很少有人知道,这细腻而又富有文彩的文字,竟出自这位看起来五大三粗的理工男之手。解析:A项,“包罗万相”应为“包罗万象”;B项,“帐蓬”应为“帐篷”;D项,“富有文彩”应为“富有文采”。答案:C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自从6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在地球上诞生以来,地球生命历经了五次演化: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距今4.4亿年前,大约有85%的物种灭绝;第二次物种大灭绝是3.65亿年前,海洋生物遭到重创;第三次物种大灭绝是2.5亿年前,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第四次物种大灭绝是1.85亿年前,80%的爬行动物灭绝了;而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第五次物种大灭绝,使得存在于地球达1.6亿年之久的恐龙灭绝了。()。在地球生命________中,在所有灭绝的物种里,恐龙是最重要也最难以置信的。40多亿年间发生的无数________事件造就了今天地球上的芸芸众生。与地质历史上远古生物的________相比,人类只是沧海一粟。地球在承载着生命与人类文明的同时,在过度开发、水质污染、植被破坏的影响下,地球已经________。数量庞大的人口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然而,地球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和强度,地球会不会有“弹尽粮绝”的一天?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五次物种大灭绝主要是由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B.恐龙等物种被灭绝主要是由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C.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是造成地球上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D.造成地球上主要物种灭绝的原因是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解析:从括号所处的位置看,这个句子在第一段末尾,并且句末的标点符号是句号,由此可以初步断定这句话是承接、总括上文的。再从四个选项来看,选项都是概括性的语言。而A项“这五次物种大灭绝”紧承上文的“五次演化”,“主要是由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是对演化原因最恰当的分析。答案:A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演化 偶尔 复杂性 疲惫不堪B.演变 偶尔 多样性 不堪重负C.演变 偶然 复杂性 疲惫不堪D.演化 偶然 多样性 不堪重负解析:“演变”指历时较久的发展变化,“演化”多指自然界的变化,这里搭配的对象是生命,应该用“演化”。“偶尔”着眼于数量、次数少,有时跟“经常”相对;“偶然”着眼于意外,结合语境来看,应该用“偶然”。文段谈的是有关生物的内容,应该选用“多样性”。“不堪重负”指承受不了繁重的负荷,不能担当重任。“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过度劳累。答案:D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人们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数量庞大的自然资源,巨大的生态压力让人难以承受。B.数量庞大的人口在分分秒秒、日日夜夜地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地球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C.数量庞大的人口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使得地球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D.人们在分分秒秒、日日夜夜地向地球索取数量庞大的自然资源,还要承受着巨大的生态压力。解析: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人类不断地向地球索取资源;一层意思是人类不断地向地球索取资源,使得地球承受的生态压力巨大。由此可以判断“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的主语不是“数量庞大的人口”,故此,最恰当的修改是C项。答案:C6.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语句,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________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对于生命的意义,钟扬这样说。①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下去。②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③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④而我们采集的种子。⑤但我毫不畏惧。A.③⑤④②①B.③⑤①④②C.④②③⑤①D.①③⑤④②答案:B二、能力素养提升(32分)(一)课内阅读(12分)阅读“种子达人”与“生命延续”这两部分,完成7~9题。7.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钟扬辞去武汉植物所的工作来到复旦大学一直到最后,住房条件都没有太大改善,这和光鲜亮丽的上海形成了强烈对比,也和他后来担任的复旦大学的职位产生了巨大反差。B.经过数年的寻找,钟扬自己在“无人区”——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最终寻获“植物界小白鼠”——拟南芥,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C.探寻生命的边界时,钟扬甘愿成为一个先锋者,——一个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的先锋者。D.钟扬无论在上海还是西藏,都为国家的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析:由文中“钟扬带着学生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可知B项错误。答案:B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种子达人”这一部分中的“种子”一语双关,既是指他收集的种子和培养的学生,又是指钟扬自己。B.“生命延续”这部分,西藏大学的老师展示了钟扬2017年6月24日一天的密密麻麻的具体行程安排,这样的精准表述了钟扬“有一种想把时间抢回来的劲头”。C.文中多次引用了钟扬说过的话,直接表现了钟扬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塑造了钟扬的形象,使文章更加真实、准确、可信。D.钟扬曾说:“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正是这种胸怀天下的使命感,让他在科研的道路上奔跑前行,直至生命尽头。解析:“种子达人”这一部分主要写了钟扬冒着生命的危险收集种子,A项的表述过于拔高。答案:A9.阅读完“种子达人”与“生命延续”这两部分,你认为钟扬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品质?(6分)解析:主要从普通人和科学家两个角度来谈钟扬的优秀品质即可。答案:个人生活(普通人):不计较得失,对生活品质不讲究。理想追求(科学家):不怕吃苦,深深扎根艰苦环境,毫不畏惧,勇于奉献,用生命在高原行走、攀登,用满腔热忱投身科研一线。(二)课外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材料一为了规避种子遗传之间的杂交问题,钟扬每走50公里,才能采一个样;一个地方的两棵取样植物,至少相隔20米;一个物种,需要5000个优质的种子。夜以继日,殚精竭虑,一个夏天,他和学生们能采500个样。如今,这些种子被精心保存在零下20摄氏度、湿度15%的冷库中,仿佛坐上了一艘驶向未来的时空飞船,将在80年到120年后,为那时的人们绽放生机。16年来,钟扬和学生们走过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艰苦跋涉50多万公里,累计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近西藏植物的1/5。这些年,除了为国家收集植物种子,钟扬倾注了巨大心血培育最心爱的“种子”——学生。初始援藏,钟扬想为青藏高原盘点植物“家底”。漫长科考道路上,他慢慢意识到,这片神奇土地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将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藏族学生心中,也许会对未来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