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分析与预测_第1页
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分析与预测_第2页
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分析与预测_第3页
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分析与预测_第4页
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分析与预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分析与预测本专题论证报告是在充分分析论证城市发展的外部区位条件和自身的优劣条件的基础上,立足现实,从全省和全县经济发展战略出发,依据某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结合某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全县的现状发展基础,把握节约用地和科学合理用地的原则,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合理预测城市人口发展目标及规模,合理确定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预测城市新世纪加快发展的可能,为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留有余地。一、某某市概况某某市位于####中部,东经114°02”;-114°19”;,北纬33°46”;-34°14”;。东西宽,南北长,总面积,其中耕地面积万亩,总人口万人。全县辖****五镇七乡,382个行政村,2292个自然村。某某市位于333等四地市交汇处,地方铁路某某省铁路和某某省由西向东横贯,**省道、***省道,8***省道,****省道,从境内穿过。距规划的**高速10公里,某某市位于某某省经济辐射圈之内,发展前景良好。二、分析与预测依据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某某省城市化“十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发展规划》;3、《某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4、《某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5、《某某市县城总体规划》。三、规划县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分析与预测某某市全县总面积平方公里,2001年底,全县人口总数为万人,人口密度为707人/平方公里,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万人,农业人口万人,农业人口人均耕地亩。(一)县域人口增长规模预测2001年底某某市总人口为万人,非农业人口56673人,城镇人口万人,城镇化水平%。某某市域总人口,1995-2001年变动情况见下表

表1某某市域总人口历年变动情况表年份年末数总人数(人)年均增长率(%。)19825037191819845116468198652437019198854529519199057381925199258765012199359003441994594376719955956752199659734631997600668619986056978199960884152000611494420016137084从总的看来,人口增长速度呈现逐步下降趋势,同时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以及生育观念的转变,结合县政府制定的人口发展速度,确定近期人口自然增长率5%。,中期人口自然增长率5%。,远期人口自然增长率4%。。则各规划期人口分别为近期2005年613708X(1+5%)4=62607(人)中期2010年62607x(1+5%)5=64188(人)远期2020年64188x(1+4%)10=66802(人)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修正,使人口规模有一定弹性,某某市域总人口规模确定为:2005年63万人2010年万人2020年67万人(二)县域城镇化水平预测现状某某市非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至2001年底,城镇化水平为%。城镇人口的增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二是城镇本身人口的增长。(1)综合增长率法:根据多年城镇人口的增长情况(近12年来年平均增长率%),结合今后19年的多因素评价,确定近期城镇人口增长率取8%,中期取7%,远期取5%。代入模型:Pn=Po(1+r)n式中:Pn一预测城镇人口Po一基期城镇人口r一城镇人口综合增长率n一预测年限如此:P2005=P2001(1+r)4=万人P2010=P2005(1+r)5=万人P2020=P2010(1+r)10=万人(2)剩余劳动力带眷系数法:公式Pn=Po(1+X)n+[Qo-Hn/hn]cu式中:Pn—预测年限的城镇人口Po一基期城镇人口(现状为万人)X一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近期取%。,中期取4%。,远期3%。)Qo-基期农村劳动力总数233579人。Hn-预测年限的耕地控制面积(万亩)hn-预测年限的劳动负担耕地控制指标(现状亩/人,近期6亩/人,中期8亩/人,远期12亩/人)C一劳动力转移到当地城镇的比率(70%左右)U一劳动力带眷系数(取)如此:P2005=万人P2010=万人P2020=万人(3)综合评价2005年城镇人口全县可能达到16万人,2010年可能达到23万人,2020年,可能达到36万人。如此,城镇化水平近期%,中期%,远期%。四、中心城市人口规模预测1、城区人口发展及现状规模规划人口统计以实体为基础,把用地范围内的农业人口也计入现状人口,并以此为基数来测算规划人口规模。2001年鄢陵建成区人口万人(非农业人口37600人,农业人口27700人,暂住人口8700人),由于近年来城区建设的外延及未来发展的需要,新规划范围包括了xx镇、xx镇的部分人口,这部分人口共约万人。详见表3表2某某市规划区2001年人口统一表Xx镇袁捌480莒寺560侯家岗640王岗897岗底张654柏梁6000漆井453官寨1012大田532

马庄672高庄372Xx镇李孟1618郑庄1110城区74000总计89000表3县城历年城市人口变化统计表年份总人口(人)自然增长数(人)机械增长数(人)自然增长率(%。)1990260003491991268373914461992272772631771993315632893997199476979300199542064249199644000264167219974650032621741998497002782972199951600316158420005330039013102001740005352、城市人口规模预测(1)城市化水平分析法根据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2005、2010、2020年城镇化水平分别为%、%、%,相对应全县的城镇人口分别达到16万人、23万人和36万人。根据县域镇体系规划中除县域外各个城镇人口发展的分析及预测,2005年、2010年、2020年全县除xx城区外所有城镇人口分别万人、万和15万人,从而得出xxxx区人口规模为:近期2005年万人中期2010年万人远期2020年21万人(2)综合平衡法某某市城近十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不太稳定,在%。一%。之间徘徊,考虑到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及未来人口自然增长的下降趋势,近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取9%。,中期人口自然增长率8%。,远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取7%。。机械增长不稳定,考虑到国家大力发展城市及某某市加速城”的政策引导,近期人口机械增长取4000人/年,中期取5000人/年,,远期人口机械增长取6000人/年。人口规模计算公式:八:自然增长率法:Xn=Xo(1+Q)n+Y・nXn—预测年份的总人口X。一基准年份的总人口Q一自然增长率Y一平均机械增长人口按此公式计算:X2005=(l+9%。)4+x4=万人X2010=(l+8%。)5+x5=万人X2020=(1+7%o)15+“5=万人B:综合增长率法计算公式:Xn=Xo(1+Q)nXn一预测年份的总人口X。一基准年份的总人口Q一综合增长率近期Q取7%,中期取6%,远期取4%。按此公式:X2005=万人X2010=万人X2020=万人综合以上两种计算方法,确定本次规划的人口规模为:近期2005年万人中期2010年万人远期2020年21万人五、城市用地规模分析与预测(一)城市建设用地现状及分析现状某某市为平原,城市的发展不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xxx沟环老城而过,xxx省道(改线)位于老城区东,xx铁路、xxx国道自西向东穿城区而过。城区分为老城区和开发区两部分。整个城区的布局相对集中,仅有部分用地布局相对分散。城区南、西北分别有双、xxxxx等小城镇。截止2001年底,城区建成区总面积,人均建设用地平方米,其中工业用地公顷,居住用地公顷,道路广场用地公顷,公共绿地公顷,分别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和%。表4现状建设用地平衡表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面积(ha)占城市建设用地(%)人均(m2/人)1R居住用地2C公教育科研用地共文化娱乐用地设体育设施用地施商业金融用地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医疗卫生用地3M工业用地4W仓储用地5T对外交通用地6S道路广场用地7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8G公共绿地9D特殊用地城市建设用地100注:人均建设用地以万人计算从总体上看,某某市人均用地面积不高。从城市用地结构上看,某某市城区用地结构不太合理。首先,居住用地比重大,且存在人均居住用地差距悬殊的现象。现城区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人均居住用地达到%,远远超出指标中居住用地20-32%和人均18—28m2/人的指标要求。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点:1、随着城区用地规模的扩展,原先城郊的许多村庄并入城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部分地区已翻新改造,但总体上变化不大;2、城区新建住宅大多用独家独院的模式建私房;3、城市居住建筑80%以上为1—2层低层住宅,因而居住用地指标始终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城市老城中人口多,建筑密,存在明显的低层高密度现象,老城中心居住用地较少。其次,城市道路用地指标过低,现状城市道路广场用地仅占城市建设用地%,人均道路用地为。主要是因为在城市建设上,注重建设城市主干道,对城市支路建设重视不够,以及城市建设资金缺乏等原因。第三,城市基础设施缺乏。这些现象正是我国小城镇向现代化城市过渡地段普通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这不仅直接影响居民居住环境及社会服务设施的改善,而且会影响一个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转,直至会阻碍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二)城市用地规模预测xxxxx规划区内地势平坦,仅有两条小河穿越城市,用地条件不受制约。城区现状人均用地,本次总体规划从城市所在小区域综合协调生产和生活用地布局,使工业用地不影响城市的远期发展。提倡建筑要向空中发展,提高建筑层数,提高用地的容积率,进而可余出土地用于绿化、道路、市政等环境设施及公共设施的完善,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以及为城市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考虑到某某市处于小城镇向小城市过渡期,现状人均建设偏低,参照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规划人均建设用地,力争控制在。本次总体规划分期用地规模控制如下:近期2005年,建设用地平方公里,人均100m2/人;中期2010年,建设用地15平方公里,人均103m2/人;远期2020年,建设用地22平方公里,人均101m2/人。六、结论根据某某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并结合某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中国民经济与人口发展控制指标,本专题报告通过多层次、多方面的分析与比较,我们认为对某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的分析和预测是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因此得出某某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为:近期2005年;人口万人,用地平方公里;中期2010年;人口万人,用地15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人口21万人,用地22平方公里。表5附近期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序号用地名称面积(ha)人均用地(m2/人)占城市建设用地(%)1居住用地2公共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