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马里内战的爆发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_第1页
索马里内战的爆发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_第2页
索马里内战的爆发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_第3页
索马里内战的爆发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_第4页
索马里内战的爆发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7世界冲突内战TOC\o"1—3"\h\z\uHYPERLINK阿富汗战争 PAGEREF_Toc403682565\h2HYPERLINK安哥拉内战 PAGEREF_Toc403682567\h3HYPERLINK卢旺达种族大屠杀 PAGEREF_Toc403682569\h4HYPERLINK\l”_Toc403682570"中东战争 PAGEREF_Toc403682570\h5HYPERLINK\l”_Toc403682571”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 PAGEREF_Toc403682571\h6索马里内战索马里内战的爆发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是部族矛盾和党派之争不可调和的必然产物.西亚德政府1969年上台,长期执政而又缺乏必要的监督,导致腐败严重和裙带之风盛行。引发其他部族各自拥兵进入首都抢占地盘,国家军队官兵各自携枪投奔自己的部族参战。首都局势急剧恶化,西亚德政府立刻土崩瓦解.在无政府状态下,军阀混战争权夺利,抢占地盘;西亚德卷土重来,率残部进逼首都遭到迎头痛击;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摩加迪沙遭到重创,最终被迫撤离;国际社会的多次干预和调停均未奏效,和解会议时开时散,各派武斗时打时停,和平进程举步维艰。1991年1月,索马里联合议会推翻西亚德总统的统治后,索马里逐步陷入无政府状态和部族间流血冲突之中。国内各派不断分化组合,逐渐形成多个政权并存的格局。联合国安理会曾于1992年1月通过决议,对索马里实施全面武器禁运,以结束那里的派别冲突。"摩加迪沙之战”是指1993年10月3日至4日,发生于美国军队与索马里武装人员之间的一次战斗。是美军在索马里发动的抓捕当地最大军阀的财务总管欧马•沙朗和对外发言人蒙哈米•哈山•艾瓦的行动。在这次的行动中,美军成功地完成任务逮捕目标,但在任务过程中因为对叛军势力的低估,两架美军直升机在混乱中遭到RPG-7火箭推进榴弹击落,并进一步导致百余名支援与执行任务的地面部队深陷敌阵中无法脱离的状况。在这场被媒体称为“摩加迪沙之战”的激战中,共有18名美军与1名马来西亚装甲运兵车驾驶兵身亡,数十人受伤,摩加迪沙成为美军在波斯湾战争之后损失最惨重的战斗之一。但相对的,索马里方面估计约有500至1,000名民兵死亡,3,000至4,000个普通民众受到波及。摩加迪沙战役是越战结束数十年后,第一次发生的近距离肉搏战.2000年8月,以索马里民间力量为主体的索马里全国和会在吉布提举行,会议通过了过渡宪章,选举产生了内战以来的首届议会和首任总统,成立了索马里过渡政府。然而,以文职官员为主的过渡政府在国内遭到各派军阀的拒绝与联合抵制,无法有效开展工作,国家仍处于军阀割据状态。自2008年开始,索马里海盗在亚丁湾附近的贸易航线活动日益猖獗,经常抢劫各国商船,绑架人质,于是各国纷纷出动军舰护航。如今索马里海盗虽然未被列入恐怖分子名单,但其风头早已盖过本•拉登和基地组织,首度红遍了全球。索马里海盗力量不断壮大,人数已从过去五六十年间的100人以下发展到1100人至1200人。索马里海盗通常以劫持船只和扣押船员为筹码,向船主勒索赎金,金额最多可达上百万美元。据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统计,2008年以来,索马里附近海域已经发生120多起海上抢劫行为,超过30艘船只遭劫,600多名船员遭绑架.2008年9月25日,索马里海盗劫持了装载33辆主战坦克的乌克兰军火船.同年11月15日,索马里海盗劫持了长330米的沙特阿拉伯巨型油轮“天狼星”号。2009年索马里附近海域发生海盗袭击事件214起,劫持至少47艘船只,占全球海盗活动的一半以上。索马里海盗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热点问题之一。2月8日,一艘排水量为10.5万吨的意大利货轮在印度洋海域被索马里海盗劫持。9日,索马里海盗在阿曼以东海域劫持一艘载有26。6万吨原油的希腊籍油轮.国际海事局公布数据称,仅在2011年1月,海盗就实施了35起袭击事件,劫持了7艘船,将148名船员扣押在手中.联合国统计,2010年国际社会因为索马里海盗而损失的金额高达50亿至70亿美元。美国国防部2014年9月2日证实,美军1日深夜对宗教极端组织索马里青年党营地发动空袭,目标是“铲除”该组织头目艾哈迈德•阿卜迪•古丹。阿富汗战争从1973年至1979年9月,苏联在阿富汗先后发动了3次政变。首先是国王查希尔被首相其堂弟达乌德推翻,其后几年达乌德被努尔•穆罕默德•塔拉基推翻。塔拉基接着又被哈菲佐拉•阿明推翻.皆是不愿听命苏联摆布而被苏联指示发动的。所有这些争斗人物除了国王和达乌德之外,其他都出自阿富汗人民民主党的不同派别之间.苏联入侵阿明政府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清洗了政府内更为亲苏的人士。苏联几次“邀请”阿明访问莫斯科,阿明都不肯赏脸。甚至请求美国拨给援助。因此勃列日涅夫认为自己对阿富汗的控制又受到了严重威胁,干脆直接统治更好.1979年9月底,决定对阿富汗出兵,名字很好听“支援阶级兄弟”。当年除了迫于淫威之下的东欧之外包括中国在内所有国家都谴责了这一事件并同时抵制了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苏军深陷各个势力游击队泥潭如美国陷入越南一样。难以速战速决。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决定对国家进行一系列改革以解决积重难返的经济问题,同时决定终止没有结果的阿富汗战争。最后一批苏联部队于1989年初撤离。军阀混战利益争夺几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一批伊斯兰教学校的学生横空出世,代表最低主流普什图族人的利益在短短几年里横扫全国。他们就是塔利班。一个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严谨组织。以建立一个统一和平繁荣的阿富汗为宣传,以减税严厉戒律为支撑得到广泛支持。于1997年基本占领全国.虽然他们的政策比起军阀正规许多,然而诸如残暴酷刑,歧视女性,抵制武器以外的所有现代化,仇视一切异教的方针使这个国家之后一直活在压抑和恐怖之中,直至2001年美国911后美国以打击藏匿的本•拉登为由推翻塔利班政权。“9•11”事件后,塔利班政权在美军事打击下垮台。在联合国主持下,启动战后重建“波恩进程”.2001年12月,成立临时政府。2002年6月,成立过渡政府。2004年1月,阿颁布新宪法,定国名为“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10月,卡尔扎伊当选阿首任民选总统。2005年9月举行了全国及地方议会选举。12月,新议会成立,“波恩进程”结束。2009年8月,阿举行第二次总统选举,卡尔扎伊艰难取胜,同年11月就职。2010年10月,阿富汗成立由前总统拉巴尼任主席、众多前圣战领导人参加的“高级和平委员会”,负责推动阿富汗政府与塔利班等反政府武装和谈。2011年9月拉巴尼遇刺身亡,阿富汗和解进程严重受挫。2012年1月,阿富汗塔利班宣布在卡塔尔设立和谈办公室,用以与美国等接触和谈。后因发生驻阿美军焚烧《古兰经》和枪杀阿富汗平民等事件,塔利班宣布中止与美国接触。4月,卡尔扎伊任命萨拉胡丁•拉巴尼为高级和平委员会新主席,继续推动和解进程。美国及北约主导阿富汗安全和重建,2012年在阿富汗驻军约13万人。美国等国于2011年7月起开始从阿富汗撤军,计划于2014年底前向阿富汗移交全部安全责任。斯里兰卡内战斯里兰卡内战是从1983年7月23日开始,交战双方主要是斯里兰卡政府和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猛虎组织的宗旨是在斯里兰卡北部和东部建立一个独立的泰米尔伊拉姆国.从1983年起,已经超过8万人在战争中死去。斯里兰卡内战成为世界上最致命的武装冲突。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已经被世界上32个国家列为恐怖组织。在20多年的内战中,有过3次失败的和平谈判,交战双方曾经在2001年12月短暂停火,但到了2005年双方再度开战.在2007年,斯里兰卡政府军在该国北部地区发起攻势。2009年5月18日,在击毙了猛虎组织领导人后,政府宣布斯里兰卡内战结束。安哥拉内战20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安人运)、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安解阵)和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安盟)先后成立。安人运从1961年2月4日开始展开武装斗争.1975年1月15日,葡萄牙与三个组织达成关于安独立的协议,共同组织过渡政府。不久,安人运与安解阵、安盟发生武装冲突。同年11月11日安哥拉独立,安人运成立安哥拉人民共和国;安解阵和安盟则成立了安哥拉人民民主共和国。同日,安两派三方武装冲突扩大为全面内战。安人运1976年击败安解阵并把安盟赶出城市后,安人民民主共和国解体;安人民共和国陆续得到全球许多国家的承认。然而,安人民共和国政府军与安盟部队的内战则愈演愈烈,至今尚未平息。安人运政府有正规军5.3万人,预备役部队5万人.安盟一度拥有正规军2.6万人,民兵3.4万人。1977年7月,安政府军与安盟部队在马温加、奎托夸纳瓦莱发生大规模战斗,古巴军队和南非军队直接参战,双方损失惨重.内战这一阶段,由原苏联和古巴支持的安人运一方和由美国和南非支持的安盟一方,都卷入了安内战.1982年安哥拉政府与美国就解决南部非洲冲突问题开始会谈。1988年1月至3月,安、古、美三方举行多次会谈,古巴在会谈中表示愿从安撤军,安、古在3月会谈中进而向美提出4年内古从安撤军的时间表。1987年8月22日,南非正式与古、安签订停火协议,规定南非军队从9月1日起撤出安哥拉。9月底,安、古、美、南非就古巴在24个月至30个月内撤出军队的时间表达成协议。12月13日,安、古、南非签署布拉柴维尔协议议定书,建议从1989年4月1日起,古巴在27个月内从安哥拉全部撤走全部军队.1991年5月,安政府与安盟在葡萄牙里斯本签署《比塞斯和平协议》.翌年9月,安举行独立后首次多党选举,安盟失利并拒绝接受选举结果,安重陷内战。双方经过谈判于1994年11月签署《卢萨卡和平协议》.1997年4月,以安人运为主体、有安盟成员参加的安哥拉民族团结和解政府成立。1998年上半年起,由于安盟拒不履行和平协议,安国内局势紧张,和平进程陷入僵局。9月初,安盟内部出现分化,部分安盟高级成员组成“革新委员会",公开反对安盟主席萨文比,主张与政府合作.安政府随即承认该委员会代表安盟,宣布只与它进行谈判,并指控萨文比为战犯,不再与之对话。11月中旬,安内战重新爆发。安和平进程实已夭折。2002年2月,安盟领导人萨文比被政府军击毙.4月4日,安政府与安盟签署停火协议。安结束长达27年的内战,实现全面和平,开始进入战后恢复与重建时期。欧加登问题欧加登民族解放阵线是基层的社会和政治运动组织,1984年由欧加登地区的索马里族人建立。因为他们再也无法忍受埃塞俄比亚政府对他们所犯下的残忍的罪行。现如今,作为人民权利的主张者和保卫者,我们致力于重新为当地的索马里族人带去自主的权利、和平、发展与民主。”欧加登问题事实上,该组织由埃塞俄比亚占人口比例少数的索马里族人组成,属于穆斯林团体。他们的宗旨就是要把有四百万人口的欧加登地区从埃分离出来.与其并肩战斗的是一个名叫伊斯兰法庭联盟(IslamicCourtsUnion)的武装派别。舒运国表示,欧加登地区的主体民族是游牧的索马里族.埃塞俄比亚与索马里国为了欧加登地区曾于1964年与1977年两度交战,这无疑对两国的关系埋下了阴影。但是即便如此,欧加登问题始终没有解决。舒运国分析说,埃政府对索马里过渡政府的帮助也可能导致这次恐怖事件的发生。卢旺达种族大屠杀卢旺达种族大屠杀(英文:RwandanGenocide)又称卢旺达内战,发生于1994年4月7日至1994年6月中旬,是胡图族对图西族及胡图族温和派有组织的种族灭绝大屠杀,共造成80-100万人死亡,死亡人数占当时全国总人口1/9以上。大屠杀得到了卢旺达政府、军队、官员和大量当地媒体的支持。除了军队,对大屠杀负主要责任的还有两个胡图族民兵组织:Interahamwe和Impuzamugambi,同时大量的胡图族平民也参与了大屠杀。1990年,侨居在乌干达的图西族难民组织卢旺达爱国阵线(RPF)与胡图族政府军爆发内战。在周边国家的调停和压力下,1993年8月,卢旺达政府和爱国阵线在坦桑尼亚北部城市阿鲁沙签署旨在结束内战的和平协定.即将到来的和平令卢旺达政府高层中的极端势力感到恐惧,他们逐渐对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总统感到不满,认为他在与爱国阵线的谈判中让步太多.1994年4月6日,载着卢旺达总统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和布隆迪总统西普里安•恩塔里亚米拉的飞机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附近被击落,两位总统同时罹难。该事件立即在卢旺达全国范围内引发了胡图族人针对图西族人的血腥报复。7日,由胡图族士兵组成的总统卫队杀害了卢旺达女总理、图西族人乌维林吉伊姆扎纳和3名部长。在当地媒体和电台的煽动下,此后3个月里,先后约有80万至100万人惨死在胡图族士兵、民兵、平民的枪支、弯刀和削尖的木棒之下,绝大部分受害者是图西族人,也包括一些同情图西族的胡图族人,卢旺达全国1/8的人口消失,另外还有25万至50万卢旺达妇女和女孩遭到强奸。同年7月,卢旺达爱国阵线与邻国乌干达的军队反攻进入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击败了胡图族政府。200万胡图族人,其中一些屠杀参与者,由于害怕遭到图西族报复,逃到邻国布隆迪、坦桑尼亚、乌干达和扎伊尔(今刚果民主共和国)。数千人由于霍乱和痢疾死于难民营.1994年的卢旺达内战和种族大屠杀,给卢旺达带来了巨大灾难,使这个原本贫困的国家雪上加霜,大批劳动力丧失,国家经济处于崩溃边缘。大屠杀还使这个国家的人口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全国14岁以下的儿童约占总人口的40%,许多妇女成为寡妇,大量逃亡邻国的胡图族极端主义分子渗入邻近国家,给这些国家的安定带来负面影响.由于美国在索马里进行的“黑鹰坠落"行动的失败,因此美国并不想介入卢旺达内战。对此美国总统克林顿于1998年3月访问卢旺达时,在基加利机场对大屠杀幸存者发表讲话时婉转地表达了歉意。比利时政府因10名比利时维和军人遭到杀害为由,撤出了全部在卢旺达的部队,并带走了所有的武器.联合国在卢旺达种族大屠杀事件中表现消极.大屠杀发生的第四天,联合国安理会通过投票,决定象征性地在卢旺达保留260名维和人员,职责仅仅是调停停火和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在卢旺达种族大屠杀持续了近一个半月后,联合国才决定将联合国驻卢旺达援助团人数增加到5500人,扩大其行动授权,并说服其他国家参与救援。法国在基伏湖附近建立了野战医院,尝试收容难民。加拿大、以色列、荷兰和爱尔兰也提供了一些援助。红十字会、无国界医生等国际救援组织无惧炮火,到达当地,拯救平民百姓。中东战争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1949):又称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称“独立战争"。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次日凌晨,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出兵进攻以色列.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1957):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以色列称“西奈战役"。1956年10月,,当时埃及与英国、法国和以色列的军队爆发战争.英、法、以三国的结盟是一种利益的接合:英法两国对苏伊士运河有着贸易利益,而以色列则需要打开运河,以让以色列船只得以通航。到战争结束后,只有以色列获得了巨大的利益。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又称“六五战争”,阿拉伯国家称“六月战争”,以色列称“六天战争”。1967年,以色列因埃及封锁亚喀巴湾以及储蓄大规模军队,于6月5日晨,对埃及、叙利亚、约旦发动袭击。是20世纪军事史上最具有压倒性结局的战争之一.以色列在此次战争中占领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又称赎罪日战争、斋月战争、十月战争。起源于埃及与叙利亚分别打算收复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战争的头一至两日埃叙联盟明显占了上风,但此后战况逆转。至第二周,叙军退出戈兰高地.在西奈,以军在两军之间攻击,越过了苏伊士运河(原来的停火线)。此次战争双方损失惨重.《大卫营合约》令以埃关系正常化,埃及成为首个承认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同时埃及几乎完全脱离苏联的势力范围.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6月-9月):又称黎巴嫩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因为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装暗杀,出动陆海空军10万多部队,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叙利亚军队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几天时间就占领了黎巴嫩的南半部。[2012年11月14日,以色列对加沙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以来,巴以新一轮冲突已持续多日。国际社会冀望的巴以停火协议20日未能如期达成,以色列21日对加沙地带发起新一轮袭击,摧毁了一批政府办公楼、警察局和一座大桥,其中包括加沙市中心的阿布•卡德拉政府机关办公地点和伊朗新闻社办公室。袭击导致7名巴勒斯坦人死亡。2012年11月21日,以军空袭已造成145名巴勒斯坦人死亡、1200多人受伤。加沙武装人员则向以色列境内发射数百枚火箭弹,造成5名以色列人死亡。2014年7月30日,已有8000余人死伤。以色列的军事打击已导致超过25万加沙民众无家可归或被迫离开住所,其中近20万人聚集在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开设的庇护所。[20]以色列的军事行动造成巴勒斯坦1359人死亡,单在30日一天就造成108人丧生,另有20具遗体从废墟中挖出。另有7200多人受伤.[21]2014年8月12日,初步信息显示,此次冲突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毁非常严重。有将近2000名巴勒斯坦人丧生,大约75%都是平民,其中包括459名儿童.这个数字比前两次加沙冲突造成的儿童死亡的总和还要多。[克什米尔争端克什米尔争端是指印度和巴基斯坦对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主权纷争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克什米尔争端是英殖民主义在1947年撤出印度时留下的。独立前的印度,行政上由两大部分组成:英属印度和土邦。英属印度包括11个省,而在这些省中间,夹杂着大约550个的土邦。克什米尔就是最大的土邦之一。根据1947年6月公布的“蒙巴顿方案”,土邦地区归属则由当地的王公来决定,但是土邦必须考虑所在地区的地理因素。克什米尔情况很特殊,它处于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地理因素"的考虑在这里不起作用.而克什米尔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将近80%却是穆斯林.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数决定原则,应该归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决定原则,显然印度会被优先考虑.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之后,印巴之间爆发了三次战争.1948年到1949年的第一次印巴战争的结果是,印度控制了克什米尔地区大约2/3的土地与3/4的人口。巴基斯坦控制了另外1/3的土地与1/4人口.这次停火奠定了后来双方对克什米尔控制的范围。另外,按照联合国的决议,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最终必须由公民投票来决定.但是,双方后来在是否举行、如何举行公民投票的问题上始终无法取得统一意见。通过一步步的行动,印度到六十年代初期已经完全接管了克什米尔。1966年1月,第二次印巴战争之后,双方签署了《塔什干宣言》.宣言声称双方将恢复两国间的正常关系,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但是在关键的克什米尔问题上,《宣言》仅仅表明双方都陈述了各自的立场。至于公民投票、军事人员的活动范围等关键问题均未提及。1971年-1972年的第三次印巴冲突后签署了《西姆拉协议》,要求双方举行双边会晤最终解决克什米尔问题。1989年后,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不断发生交火,两国均蒙受巨大损失。2003年11月23日,巴基斯坦总理贾迈利宣布,巴军队将从穆斯林的重要节日开斋节(26日)开始,在克什米尔印巴实际控制线的巴方一侧实现单方面停火。24日,印度对这一建议表示欢迎,并于25日作出了积极回应。两国军方25日经磋商决定,自当天午夜起在克什米尔“国际边境”、“实际控制线"和“锡亚琴实际接触线"(印方称为“实际地面位置线”)一带实现停火.双方同时表示,希望停火永久持续下去。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