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老师教育教案_第1页
三年级语文老师教育教案_第2页
三年级语文老师教育教案_第3页
三年级语文老师教育教案_第4页
三年级语文老师教育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21三年级语文老师教育教案通过备课,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应当全面地掌握教学内容。我们应当做到,从知识结构的整体出发,进一步明确所学的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老师教育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三年级语文老师教育教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诵〞等11个生字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正确认读多音字“背〞“圈〞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2.能默读课文;了解“略读课文〞学习的根本要求;学习略读,粗知课文《不懂就要问》大意;复述课文《不懂就要问》大意;与同学交流对“不懂就要问〞这件事的看法。3.继续了解什么样的语句是“有新鲜感的〞,并能在课文中找出来和同学交流。重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2、3。难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2、3。教学准备:教师:“诵〞等11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学生:每人一套“诵〞等11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一)激趣导入。导语:同学们,通过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的学习,以及“交流平台〞的学习,你们知道什么叫“有新鲜感的语句〞吗?(指名答复)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语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语句〞。在阅读的时候,我们不但要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还要通过读这样的语句形成画面,理解课文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继续进行这个练习,好吗?1.板书课题:3_不懂就要问2.齐读课题。(二)认识略读课文,了解阅读根本要求1.导语:同学们,请看课题,发现与以前的课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指名答复。预设:序号右上角有朵小花。)对了。从这一课开始,我们会读到一种新的类型的课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的要求与我们以前学习的课文有所不同。有什么不同呢?翻开课文P8,我们一起了解了解吧。出示任务:读读第8页最下方的两个泡泡,想一想,它们告诉我们,学习略读课文有些什么根本要求?个体操作。2.反应指导。预设:学习略读课文有两个根本要求:一是了解课文大意就行了;一是有个别字不认识、个别词语不理解也没关系。3.小结:是的,学习略读课文两个根本要求:一是可以不像学习以前的课文那样,读得那么细,但要做到,如果是写人叙事的课文,要弄清楚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情,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过程开展的怎样的,最后结果怎么样,即第一个泡泡说的:“了解课文大意〞。一是就是又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也不要紧,只要不阻碍理解课文讲了什么内容也就可以了。(三)了解略读课文的构成,释题,明确主要教学目标1.了解略读课文的构成。导语:我们了解了学习略读课文的一些根本要求,再把书翻到P7,看看略读课文的构成,与我们以前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指名答复。预设:课文的正文前有一段话。)是的,略读课文跟我们以前学习的课文构成有一点不一样,就是在课文的正文前有一段话,叫做“阅读提示〞,这段“阅读提示〞的作用就是告诉我们,学习这篇略读课文的主要教学目标。出示任务:默读“阅读提示〞想一想,提示了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有几个主要教学目标?请用序号标示出来。个体操作。2.反应指导。预设:“阅读提示〞提示了两个主要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2)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出来和同学交流,3.小结:第1个教学目标说的是学习略读课文的其中一个根本要求,就是通过默读的方法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课文大意〞有两个要求。第1个要求是初读课文,要粗知课文大意;第二个要求是再读课文,通过梳理课文条理等学习,能复述课文大意。第2个教学目标是这个单元的重点教学目标,就是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说说形成的画面,和怎样形成这个画面的。让我们一起再读一遍课题,进入课文的学习吧(齐读课题)。4.导语:课题“不懂就要问〞这话是谁说的呢?他怎样“不懂就要问〞的?为什么要“不懂就要问〞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了解了课文大意,交流了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二、指导预习,梳理课文条理(一)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内容1.出示预习任务。(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和多音字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和多音字的词语读准。(3)思考:课文中的人物有哪一些?主要是讲谁的故事?课文讲他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个体操作。2.反应指导。(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诵〞“楚〞。(3)多音字学习。①副板书出示多音字“背〞“圈〞本课的词语,注本课的读音,个别指名检查读准字音,读字读词。②指名说出“背〞“圈〞已学过的读音,并组词语,读字读词。(4)课文分成五局部分别指名朗读,从“读准〞的角度评议;其余学生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五局部分别是: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从“这一问〞到“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从“先生收起戒尺〞到“大家听得很认真。〞;从“后来〞到结束。(5)指名答复预习任务3的问题。预设:第一问:课文中的人物有孙中山、先生和一个同学、同学们。第二问:主要讲的是孙中山的故事。(插话解释:也就是说,孙中山是课文故事的主要人物。简介孙中山。)第三问:课文讲孙中山小时候读私塾时不懂就要问的故事。3.小结:刚刚答复预习任务3问题的答案,就是粗知课文大意了,同学们做的真好。同学们,刚刚我们朗读了课文,学习了会认读的字和多音字,粗知了课文大意。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习,通过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二)学习梳理课文条理。1.出示任务: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从哪里写到哪里是具体写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故事的?请在具体写这个故事的开始和结束处标上“‖〞。个体操作,同桌交流。2.反应指导。课文从“一天〞到“大家听得很认真。〞具体写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故事的。(板书:不懂就要问。)3.小结:我们可以把写同一个内容的自然段归并为一个局部,这些自然段都是写“孙中山不懂就要问〞这个内容的,所以就可以归并为一个局部。根据这个原那么,课文剩下的自然段,可以分成几个局部呢?4.出示任务:默读剩下的自然段,想一想可以分成几个局部,分别在开始和结束处标上“‖〞。个体操作。5.反应指导。预设:第1自然段为一个局部;最后两个自然段为一个局部。6.小结:我们刚刚做的叫做“梳理课文条理〞,就是把写同一内容的自然段归并为一个局部,所以,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三个局部。三、学习了解课文大意,感悟课文主题(一)了解第一局部和第三局部内容1.导语:课文的第一局部和第三局部,分别讲了什么内容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想一想。出示任务:默读课文第一局部和第三局部,想一想,它们分别讲了一个什么内容?个体操作,同桌交流。2.反应指导。预设:第一局部:孙中山小时候读私塾的时候,先生只要他们背书,从不讲解意思。(板书:只背书不讲解。)第三局部: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为什么要提出问题,孙中山答复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板书: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二)梳理第二局部内容,了解各层次意思。1.导语:现在,我们梳理了课文,也概括出各局部的内容了,是不是就可以说了解了课文的大意呢?不是的,现在还不能说是了解了课文大意,因为,这篇课文的重点局部——第二局部,仅仅用一句话来说,大家还是不清楚孙中山的怎样不懂就要问的,所以我们还得给重点局部——第二局部梳理条理,看看它说了哪几个意思,这样才能真的了解课文大意。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两幅插图)朗读第二局部,结合插图想一想,第二局部讲了几个意思?可以分为几层?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2.反应指导。预设:(提示要求用“︱〞标示层次。)第1层:第2自然段。意思:一天上课,孙中山认为只背书而不懂意思没有用,就壮着胆请先生讲解背的书的意思。(板书:壮胆请讲解)第2层:从“这一问〞到“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意思:先生厉声问孙中山会背书了吗,孙中山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板书:厉声问一字不漏)第三层:余下的局部。意思:先生给大家详细讲解书中的道理,大家认真听。(板书:详细讲认真听)(三)了解课文大意。1.导语:我们把重点局部划分了层次,概括出每一层的意思,这样,我们就可以进入到说说课文大意的阶段,到达真正了解课文大意的目标了。出示任务:借助板书,把各局部内容和第二局部各层次的意思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大意。注意做到:(1)各局部内容和层次意思要说到,做到内容完整;(2)根据课文,加上适当的词语,使说的课文大意成为一段通顺连贯的话。个体操作,同桌互说互纠。2.反应指导。指名两到三人说,以上面的标准评议。然后根据评议再练说再反应指导。3.小结: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即复述叙事性课文大意,我们首先要读读课文,用一句简单的话说说课文写了谁干什么,即粗知课文大意;然后,梳理课文条理,看看课文写了哪几个内容,重点内容又写了几层意思,把内容和意思概括出来,然后用自己的话把这些内容和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就是复述了课文大意,也就了解了课文大意了。(四)感悟主题。1.导语:我们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那么你从这件事情中得到什么启示,获得什么感受,想对孙中山说什么呢?出示任务: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对孙中山说吗?同桌互相说一说。2.反应指导。只要与“勤学好问〞学习精神相关,语言标准,就应予以肯定。3.小结:是的,“不懂就要问〞,孙中山小时候的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孙中山小时候读书时的勤学好问的精神。四、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一)复习“有新鲜感的词句〞导语: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复习了什么叫“有新鲜感的词句〞,现在谁还能说说什么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吗?(指名答复。预设: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语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语句〞。)是的,有些词句写得特别生动具体形象,让人一读就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这篇课文也有这样的词句,然我们一起找一找,好吗?(二)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交流1.出示任务:朗读课文,然后找一找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用横线画出来。个体练习,同桌交流。2.反应指导。预设:句子1:那时候上课,先生念你,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句子2: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室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3.出示任务:朗读这两个句子,说说分别形成什么样的画面,点出句子中让你形成画面的词语。个体操作,同桌交流。4.反应指导。句子1画面:先生和学生像唱歌那样读书。词语:“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句子2画面:同学们呆在那里,一下子课堂十分安静。词语:“霎时〞“鸦雀无声〞。(三)小结:句子1,通过词语“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把私塾先生和学生怎样读书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句子2,那么通过词语“霎时〞“鸦雀无声〞,把同学们吓呆让课堂一下子安静下来的状况生动表现了出来。我们阅读时要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说话表达时,也可以学着用上“有新鲜感的词语〞,让别人获得生动鲜明具体形象的印象。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二)使用脱音节的字卡检查评价,关注学习慢的学生六、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三年级语文老师教育教案2教学要求:1.会认“诵、例〞等11个字,掌握“背、圈〞这两个多音字,理解“私塾、霎时、戒尺、鸦雀无声〞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3.体会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不懂就要问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学习孙中山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2.师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揭题:不懂就要问。4.齐读课题,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课文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二、找“生字伙伴〞,评“识字大王〞。1.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生字伙伴〞。2.合作交流:师:这些生字你认识几个?请“小老师〞教同学们读一读,争取把字音读准。生读生字,相互指正。3.以小组形式向全班展示学习情况,评选“识字大王〞。4.出示生字词卡片,分组识字竞赛。三、整体感知。1.生自由读课文,想:你读懂了什么?(解决前面的问题及理解“私塾、戒尺、霎时、鸦雀无声〞的词义)还有什么不懂的?2.指名分读课文正音。(指导朗读:示范读、指名读、齐读)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根底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同座互相交流后,举手答复。(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四、学习生字。1.借助多种识字方法识字。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等。2.写字比赛:教师范写,学习新笔画,引导书空笔顺。学生练习后,自荐写字,并评奖。五、课堂作业。1.抄写写字表一遍。2.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一段话。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认读生字卡。2.听写本课生字。二、四人为一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1.思考:课文中的孙中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思考: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划出相关的词句。3.集体交流阅读心得,并在交流中及时解决学生先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重点交流:a.从“照例〞、“流利〞、“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b.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侧面描写,更突出了孙中山对待学习的认真、执著的态度)c.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式教育的不同。)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你体会到什么?(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同时,解决“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句话的意思。4.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提出来讨论交流。5.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到了什么?四、拓展阅读,注重迁移。(出示PPT)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格言,请你用心读一读,悟一悟,定会有收获。①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②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③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④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⑤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⑥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⑦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恨读书迟。⑧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五、布置作业。1.迁移练习。用“不是糊里糊涂、壮大胆子、不懂就要问、弄清楚、连连点头〞等词语写一段话来赞扬一位同学的勤学好问精神。2.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三年级语文老师教育教案3教学要求:1.学生独立识字6个,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等词语。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片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4.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同时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教学重难点: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之情。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都见过草地吗?谁来形容一下你见过的草地。2.读了课题之后你们想到了什么?(这片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板书:金色的草地)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老师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2.自由读,检查生字:(1)预习时大家已经养成了独立识字的习惯,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生字。3.指名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老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三、理解课文。(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文中的这片草地在哪里?草地是金色跟什么有密切关系?2.讨论交流:“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这句话告诉我们草地的位置。“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这句话告诉我们草地是金色的跟蒲公英有密切关系。3.指导朗读。(二)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童真:1.弟弟和哥哥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呢?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答案认真读一读。2.指导学生看图说说弟弟和哥哥玩了怎样的游戏。(三)学习第三自然段,探究“变色之谜〞:1.听老师读课文,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2.分组讨论交流。我的发现:早晨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草地是金色的;黄昏草地又变绿了。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早晨,花朵(合拢),是(绿)色的,草地也是(绿)色的;中午,花朵(张开),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黄昏,花朵又(合拢),是(绿)色的,草地就变成(绿)色的。3.为什么小作者这么厉害,能发现这个秘密?(四)学习第四自然段:1.有了这一发现之后,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了什么变化?2.讨论交流。3.体会句子的作用:“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四、总结全文美丽的大自然中有许多神奇的植物,课文里的小朋友正是因为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了花朵与草地颜色的秘密,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透过一棵小小的蒲公英,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三年级语文老师教育教案4教学目标: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3个生字,会写“乡下、窗前〞等18个词语;2.能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感受文中人物的快乐,能紧扣关键词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3.能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尝试仿写一个片段,进一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重点:通过交流,能紧扣关键词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教学难点: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尝试仿写一个片段,进一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一)出示蒲公英的图片课件出示:蒲公英的绒球图和花朵图。让学生说说认识它吗,是怎么知道它都是蒲公英的,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蒲公英,学习“蒲〞字。(二)温习旧知。回忆二年级的《植物妈妈有方法》,齐读课文片段: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三)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由读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二)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词:盛开玩耍哈欠钓鱼观察合拢有趣喜爱睡觉(1)学生开火车带读,正音。(2)关注“钓〞:与“钩〞进行比照,发现异同,分别口头组词。(三)交流初读感受:最喜欢课文中描写的哪个场景。教师板书:快乐有趣(四)学习第四段课件出示第四段,读一读,初步感受快乐、有趣。三、想象画面,感受快乐(一)借助图片,感受花开之美1.出示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想象蒲公英盛开,一片金色的画面,带着想象朗读。2.出示蒲公英盛开的图片,看着图美美地读。3.齐读,体会情感。(二)抓关键词,感受草地游戏之乐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画出最能表现我快乐的词句,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2.反应交流。3.想象说话: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三)再读第四段,感受快乐四、指导书写指导书写“蒲〞、“察〞两个生字。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课件出示课文1、2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重温草地带来的快乐。2.引入本课学习:这片草地还非常神奇,颜色会发生变化,一起到课文中寻找草地的变化。二、了解草地变化,体会观察细致(一)了解草地的变化1.课件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草地变化的句子。2.生交流,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的前半局部,请多名学生说一说。出示:早上,草地,________中午,草地,________晚上,草地,________引导学生发现:草地在早、中、晚三个时间颜色发生了变化,从绿色变成金色,再从金色变成绿色。板书:颜色:绿色金色绿色3.齐读草地变化的句子,感受神奇。出示句子: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黄昏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4.引导学生关注三个表示时间的词,并圈画出来,通过细读发现作者是在早、中、晚三个不同时间进行连续观察才发现草地的变化,初步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板书:时间:早上中午晚上5.再读草地变化的句子,读出作者当时的惊喜。(二)了解草地变化的原因1.体会作者观察时的认真思考。(1)有了发现之后,作者是怎么做的呢?(去仔细观察)出示: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2)引导学生关注问句:这是为什么呢?小结:如果没有这个思考,作者就不会再去仔细观察了,看来,在观察的时候,认真思考特别重要。2.了解草地变色的原因。(1)再读第3自然段,画出草地变色原因的句子。(2)生交流,口头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早上,草地________,因为蒲公英;中午,草地________,因为蒲公英;黄昏,草地________,因为蒲公英。小结:原来草地会变色的原因是草地上的蒲公英会变色,蒲公英花瓣张开、合拢的姿态不一样就使草地的颜色不一样。【板书】姿态:合拢张开合拢(3)手势模仿:师生一起一边读课文,一边来模仿蒲公英花盛开、合拢的样子。通过动作的演示体验,让学生对蒲公英花瓣变化导致草地颜色变化有更好地理解。(蒲公英张开时,五指张开;蒲公英合拢时,五指合拢握拳。)(4)看蒲公英花张开、合上的图片,直观感受,加深印象。(5)请学生动笔完成课本第2题练习题。(动笔练习时指导学生写字姿势。)(6)回忆第3自然段,分层朗读。①课件出示第3段,朗读感受草地变色的神奇,作者观察的细致。②藏去草地和蒲公英的变化地词语,引导学生记忆朗读。3.品味语言(1)替换原文:草地的变化及变化原因,课文第2小题中简单的几句话就讲明白了,把第3自然段替换掉读一读。(2)比拟朗读:你更喜欢原文的写法还是替换掉的写法。小结:虽然意思一样,但是原文的写法读起来更有趣一些,读着读着能让我们想象到当时的情景。(3)再读原文。(三)体会“我〞观察的细致1.课件出示早、中、晚草地的图片,引导:为什么作者发现这神奇的秘密?板书:细致观察2.回忆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的细致观察表达在哪。小结:正因为作者的细致观察,发现了草地变色的秘密,也让他更加喜爱这片草地。3.齐读最后一段。三、交流观察所得,尝试片段描写(一)交流课外观察所得1.《搭船的鸟》这节课学习后布置学生去持续观察身边的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看看有没有发现变化,并记录在观察记录单上,先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2.全班交流观察所得,重点评价是否进行持续观察,发现事物的变化。(二)尝试进行片段描写1.播放含羞草被触碰后发生变化的视频,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含羞草被轻轻触碰之后叶片慢慢合拢,3至5分钟后叶片慢慢张开,用力触碰含羞草,叶片快速合拢)2.出示含羞草被触碰之后的变化原因:原来含羞草叶柄里充满了水分,当用手轻轻碰触它时,叶柄水分就立即向上或两边流去,叶柄就下垂,叶子就合拢了。不触碰它时,水分就会慢慢回到叶柄里,叶子就又张开了。3.仿写课件出示片段仿写的提示今天,我仔细观察了含羞草。用手轻轻触碰它时,含羞草______。过了3至5分钟,________。________时,含羞草_______。真是________。这是为什么呢?老师告诉我,原来,含羞草的叶柄_________,用手轻轻碰触它时,叶柄_________,叶子________。不触碰它时,水分-_______,叶子________。4.交流分享仿写片段。三年级语文老师教育教案5教学要求:1.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