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全国一等奖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优质课《昆明的雨》课堂实录_第1页
部编版全国一等奖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优质课《昆明的雨》课堂实录_第2页
部编版全国一等奖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优质课《昆明的雨》课堂实录_第3页
部编版全国一等奖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优质课《昆明的雨》课堂实录_第4页
部编版全国一等奖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优质课《昆明的雨》课堂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昆明的雨》教学实录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雨之精神写不出,以春色写之。雨之精神写不出?生(齐):雨之精神写不出,以景、物、人、事写之!师:好!上节课我吗了解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昆明的雨》,细读文章,品味“雨季”,体会汪曾棋先生散文的语言特点。(屏显。)细读文章,品味“雨季”师:现在再给同学们3--4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细读文章,评析文章语言,自主探究作者的写作风格与语言特点,看看作者是如何展现昆明雨季的景物与人事的。(学生开始品读文章)师: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同学们要注意圈点勾画,把读起来有感觉有想法的句子划出来,批注一番,然后与同学们分享交流。(学生动笔,教师个别指点)二、细读文章,品味“雨季”师:很多同学似乎有想法了,现在请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独特感受。生:我看到了第8段的句子。“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这里运用了外貌描写,突出了火炭梅的体积大与黑红的颜色。同时连用两个感叹号,突出作者的惊叹之情,我觉得这些语句非常朴实、自然。师:外貌描写?(生笑)生:哦!不,是外形!比作火炭!师:是的!这句口语化的语言既让人通俗易懂,同时运用了比喻修辞,使缩写事物生动形象。我们可以继续看到后面的一句话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这句话有什么特点?生:这句话运用对比手法,让我感觉作者非常喜爱难忘昆明的火炭梅,其他的杨梅都比不上它。师:分析得很好,我们从中可以还看出作者的情感倾向:更热衷于品尝火炭梅,通过描绘火炭梅的形与色,引起读者的想象。刚才这位同学找得很好,分析得也很准确,那么还有这样的句子吗?生:我找的句子在第7段。“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这句话写出了牛肝菌的颜色、味道、口感,我看了后很想吃。(生笑)师:解读得很好,“滑,嫩,鲜,香”这四个字让人垂涎欲滴,想迫不及待地品尝它。同学们再注意一下这句话的特点?生(齐):一字一句!师:短句!多吗?读一读。(学生读)师:请举例!生:菌中之王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生: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生: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师:通过刚才同学的朗读,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短句朗朗上口读起来更有节奏感。好,再请其他同学来说说自己的品读感想。生:第7段中作者写道:“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学生读完,师生同笑)生:这句话写出了干巴菌长得很丑,让人觉得幽默搞笑,具有口语化的语言特点。师:正如这位同学所说的,这句话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粗俗却不失真,形象写出了干巴菌的颜色外形,作者的语言幽默、诙谐,生活化接地气,读者爱读。生:还是这句话。(生读)“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日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我看到这两句话的结尾同时都用了问号与感叹号,第一句话是表示怀疑吃惊,第二句话是表示怀疑惊叹。师:我们写作中有这样用过标点吗?(生齐答没有)这位同学评析得很到位,她说了第一句话表现出作者深深疑惑与惊讶,半信半疑的态度,是设问,第二句话表现出作者的惊叹赞美,这东西怎么这么好吃啊?!大家都能感受到吗?请同桌也来读一遍,让全班同学再感受一下。(学生朗读句子,所有学生共同体会)师:读得很好,同学们一定听出前后句情感不一样。前者深表怀疑,后者除了惊讶还饱含喜爱之情,作者赞不绝口。(教师范读,全班学生再次体会)师:从刚才同学们的评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文章中的语言十分接地气,贴近生活。我们知道,作者汪曾祺先生也是位美食家,这些语句中也体现出一种美食文化。生:我找的是第10段里的句子。“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我觉得作者的语言比较朴实,平淡,贴近我们的生活。师:其他同学也能从中感受到平淡、自然的语言特点吧?这些平淡无奇的语言,是市井生活的真实写照。雨下大了,走不了,就近找一饭馆踱进去,要酒要菜,慢慢坐喝!(生:舒服得来)生:第6段中写道:“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师:破折号有什么作用?生:补充说明师:很好,请继续评析。生:通过这两句话,我了解到一-些昆明当地的风俗,也看到了昆明仙人掌的特点:多且肥大。师:不错,这两句话体显出昆明当地的民俗文化与风情,我们仿佛看到了用雨季里泛着绿意、湿气的仙人堂为主人驱邪析福的画面。我们再看后面紧接着的句子:“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一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从这几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百姓日常生活很了解,体现出一一种农业文化。用仙人掌代替篱笆,体现了昆明当地....?.生:他们懂得就地取材,让仙人掌的作用最大化。师:回答得很好,这就体现出当地人懂得物尽其用,就地取材。篱笆院墙不是防?生:(齐)小偷!师:而是防家畜!昆明百姓?生:善良、淳朴!生:我找到第7段里的句子。“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滴溜儿圆”有意思,有趣。师:好,我们一“起看到这几句话。短句“滴溜儿圆”,同学们可以借此想象一下鸡油菌的外形。同时我们充分感受到语言的口语化,活泼俏皮,极具人情味。生:有一个笑话!“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枞,他跳下去把鸡枞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枞随处可见。”从这些话中我感受到:作者的语言极具家常化,似乎感觉作者正在与外面面对面的交流。师:找得很好,我们一起看到这几句话,作者通过写一个笑话,写出“火车之慢,鸡枞随处可见。”语言脱口而出,让读者倍感亲切、自然。生:我品读了第9段的句子。“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通过这些句子,我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人情味,语言也是非常平实、自然的。师:很好,这位同学读了第9段的几个句子,我们看到房东爱不爱花?哪句话?(全班学生:爱花。她怕房客们乱摘他的花)师:房东惜花、爱花,但为什么要送花呢?生:因为她心地善良,懂得分享。师:其他同学也能感受到吧?房东母女爱花,同时愿意送花,可见她们心地善良,具有淳朴的性情,此处的语言富有情谊。“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为什么心感到软软的?(全班学生:因为作者被感动了。)师:我们平时长跑后,会感到身体软弱无力:昨天吃了妈妈做的汤圆,会感到糯糯的软软的,好吃;作者的心软软的,正如同学们所说,他感慨于房东的纯朴热情,她陶醉在浓郁的花香中好,请所有同学一起再读一下这句话,细细品味一番。(学生带感情朗读,教师跟读)生:我找的是第5段的句子。“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这两句话运用了直接描写的方法,同时引用了古诗里的句子,富有诗意。师:评析得不错,我们一起看到第五自然段,大家一起读一读这两句话。(学生带感情齐读)师:我们可以共同感受到:这些句子的语言十分典雅,引用了诗句:“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前半句出自杜甫的《春望》,后半句出自陶渊明的《读山海经》。诗句中的两个字:“深”、“长”表现出昆明的雨水充沛,植被茂盛。作者把看似不联系的句子放在一起,仍让读者感到自然、典雅、别致、文白相衬。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在文中穿插一些诗句,以此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文学色彩。生:作者还用首诗结尾,让人意犹未尽!师:是啊!喝酒作诗寄托情感,这份闲情雅致或许只有文学修养丰厚的人才能表达出来!希望同学们也能成为这样的人。生:我也想评析第5段里的句子。“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这句话描绘了昆明雨季中草木被雨水充分滋润的状态,令人印象深刻,仿佛身临其境。师:这句话找得很好,我们一-起看到第五段,作者写道“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的状态”,突显出枝叶的什么特征?(全班学生:很美,充满生机)师:草木枝叶能掐出水来。“显示出近于夸张的旺盛”,是不是可以引发读者的想象?让我们一起朗读第五段,边读边凭借作者的语言去想象,去感受。(学生朗读,教师跟读)生:我想评析第10段中的语句。“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这句话很贴近生活,语言质朴,富有生活气息。师:的确如此,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观察十分仔细,描述的画面让人读来有趣。生:还有第十段中间的句子。“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作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这里似乎写到了一些关于历史的内容,丰富了文章内容。师:这位同学品读得很细致,这里的语句展现出一种神秘的色彩,增添了一种历史文化。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第10段的前两句,作者提到了一首诗.....全班学生:《夜雨寄北》师:这是一篇多么富有美感诗意又充满生活情趣的作品。汪曾祺先生曾说: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屏显。)师:我们一起评析交流了许多句子,品味了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这得益于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现在跟随老师的脚步,总结概括作者的写作风格与语言特点。(教师板书,学生笔记)三、了解作者,体悟情感师:现在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作者:汪曾祺先生。(屏显。学生默读)1939年,汪曾棋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在昆明,一呆就是七年。入乡随俗,客居他乡。汪曾祺很快融入了云南异样的生活,读书做学间的问隙,偶尔也会进进馆子,泡泡茶馆,喝喝小酒,谈谈国事家事天下事。是,每个人都会有这样一段青葱的岁月,不怕山高水长,轻看人间风浪,因为年轻,因为没有什么不可以。而汪曾祺先生,却以独特视角,体察细微,酝酿着他对这座城市的情有独钟,抒写着他在这座城市里挥酒过的青春风华。师:联系这段话,再来看《昆明的雨》,同学们认为作者只是抒发对昆明雨季的思念吗?(学生同桌讨论)师:有哪位同学可以说说白己的想法?生:我认为不只是思念昆明的雨,还思念自己曾经遇到过的人,经历过的事情。生:我也认为不只是思念雨,也包含着作者对昆明的热爱与怀念。生:还有思乡!生:还有青春岁月!师:几位同学都说得很好,在这里,作者不仅仅是抒发对昆明雨季的思念,还在怀念青春,怀念在昆明度过的岁月与生活。他在昆明的七年生活收获了与沈从文先生的师生之情,收获了友情,甚至收获了爱情!最后让我们这样一段话来结束这节课!(屏显。)“写不完的人间草木,读不够的喜怒哀愁。记得住那风雨黄昏后,忘不了花儿和心灵已湿透。啊!恰似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