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就业社会保险研究4000字》_第1页
《灵活就业社会保险研究4000字》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业态灵活就业青年的社会保险问题及对策建议目录TOC\o"1-2"\h\u2308新业态灵活就业青年的社会保险问题及对策建议 118373关键词:新业态;社会保险;灵活就业 129328一、灵活就业的概念 24890二、新业态下灵活就业青年社会保险现状 24975三、新业态灵活就业青年的社会保险存在的问题 324196(一)个体层面 3824(二)制度层面 31205(三)政府层面 327934四、加强新业态灵活就业青年的社会保险的建议 431286(一)改变灵活就业青年的观念 46433(二)完善相关制度 424121(三)建立与完善相关法律规定 43094五、结语 58960参考文献 5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就业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新业态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思维僵局,灵活就业的规模不断壮大。社会保险是就业人员的一项基本权益,但在灵活就业群体中这项权益并没有得到有效保障。本文以新业态灵活就业青年的社会保险问题为研究主题,首先阐述分析社会保险现状,其次从个体、制度以及政府三个层面探究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性的提出相关解决建议,在完善相关理论研究的同时,促进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关键词:新业态;社会保险;灵活就业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新的经济发展势头,同时还促进了就业。新业态的“新”元素存在于劳动力市场的改变中。新型的关系更为多元化。在就业方面,新业态打破了传统上对就业的狭隘定义,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有效影响了就业率,并创造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流动性、流动性和包容性的新岗位。与此同时,新业态通过提供机构类型以提供灵活的就业岗位,并扩大了此类市场,从而扩大了劳动力市场可选择的范围和多样性。让灵活的劳动力从传统行业转向高等智能服务或新出现的智能资产刺激了就业选择,实现了就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本文以新业态为背景,他就灵活就业青年的社会保险问题,并提出建议。一、灵活就业的概念灵活就业出现是由于经济增长质量赶不上经济数量的扩张,正规部门开发岗位、吸纳就业的能力越来越小,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无力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因此待就业劳动力不得不开辟新的就业方式。灵活就业人员指为适应用工需求,未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关系而以非全日制、临时性或弹性就业形式参加工作的人员[1]。他们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收入报酬、社保福利等方面与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传统主流就业方式有明显区别。二、新业态下灵活就业青年社会保险现状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量应用,涌现出了大批的科技型创业公司和互联网用工平台,由此带动生产了大规模的灵活就业岗位,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最新数据,目前我国在共享经济中提供服务人员者数量大约为7000万人,全职参与共享经济的人数约为2000万人,新业态下灵活就业人员是我国当前以及未来劳动力市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就业主体。共享经济的兴起,增加了就业率,但是由于管理问题尚未完善,流动性也较大,因此大部分就业青年更多的看重当期利益,考虑到生活成本压力因素的前提下,普遍不重视社会保险,因此如果遇到意外事故,在劳动能力丧失后,医疗、康复、养老等方面均存在着潜在的风险。新业态模式与传统模式不同:大多数公司都规模较小,经营时间较短,在产品生产和服务上也比较灵活。由于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是建立在传统行业发展基础上的,在很多方面不符合新业态的社会保险需求。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有9亿人参与养老保险,总数占85%。”有关人力资源和社会福利署的一项研究指出:“目前,我国覆盖了超过90%的社会保障,但由于人口众多,仍然有大约1亿人没有纳入社会保障。这数百万人中,主要是农民工、新兴产业工人和中小企业工人,特别是农民工。这些人中绝大多数为农民工、邮递员、出租车司机、网友和低收入工人。这意味着一旦到了老年,可能没有社会保障。”[2]除此之外社保和劳工保险的缺失尤其严重,尤其是他们的工伤保险的严重缺失将会影响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甚至影响职业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三、新业态灵活就业青年的社会保险存在的问题(一)个体层面一些灵活的工作人员对详细的缴款安排以及对服务年限和待遇的了解不足,这种情况影响了参保的积极性。许多灵活就业青年,特别是生活在中等收入群体的年轻人,都认为自己的退休金应该在退休前越早积累,们认为退休时还有比较长的年限。此外,社会传出的流言使其中一大部分人员中断保险后,不立即继承养老保险关系,而是在要退休前一段时间重新缴纳,以维持最低缴费年限。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来看,参加养老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的年龄要低于正规就业人员开始年龄,虽然对退休之后的待遇并未造成实际影响,但是造成了断保现象的加剧。在连锁反应下,灵活就业人员整体参保年龄结构较大,社会保险基金运行风险点持续增加,许多灵活就业人员在保险中断后续保或基本年限满后继续处于观望状态或积极性不高。(二)制度层面一是缴费基数虚高。根据相关制度规定,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为“在职者一年平均工资”,且一直是由统计部门每年按照时间公布,但是目前的做法和以往有所不同,采用的是“就高不就低”的理念,不再发布在职职工的年平均工资,而是采用发布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的平均工资这两组数据的现行方法,简单来说就是非私营单位的平均工资来代替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为社会保险缴纳基数为标准。实际上,就业灵活就业者、个体工商户等在全体社会保障参加者中占据的比率已经超过了30%,对他们来说,缴纳费用的基数相对较高。即使城市私营业者、灵活的就业者选择缴付等级的比率较高,也高于最低工资标准。近年来,缴费基数大幅度提高。第二,再就业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比率是个人收入的20%,再加上参加医疗保险的个人缴纳的费用达到个人收入的30%,私营业者、再就业人员、低收入层很难承担,因此只能选择“放弃加入保险”或“短期保障”[3]。(三)政府层面《关于试行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指导意见》;《城镇个体工商户及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办法》中规定,包括灵活就业人员在内的城镇企业职工保险体系,其参保标准均按城镇企业职工参保标准执行[4]。灵活就业人员由于其"非正规就业"的特点,收入水平明显低于城镇企业职工,但保费的标准是一致的。在不知不觉间扩大了两个群体之间的贫富差距。这是政策的不合理性和人性带来的不平等。对于低收入阶层有弹性的就业人员,特别是人员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者,缴费基数在收入水平偏低的情况下,他选择不连续性参保并保障基本生活,因此其退休后可以享受养老金的后者要低得多。在缴纳保险费和享受待遇的相对原则等基础上,看似不公平,但事实上,灵活的就业者必须付出较高的代价,才能享受城镇企业职工同等的养老待遇,违背了社会保险制度公平,公平的原则。四、加强新业态灵活就业青年的社会保险的建议(一)改变灵活就业青年的观念一方面灵活就业青年应加强自身学习水平,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并提升职业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另一方面广泛建立促进灵活就业青年职业发展和身心健康的社会支持网,尤其是在调查中了解到,灵活就业青年所拥有的社会资本的数量和质量均不理想,这就使得灵活就业青年的人际交往适应存在障碍。而同事往往是灵活就业青年在遭遇挫折和困难时最易交往的支持者和倾诉者。在灵活就业青年的工作过程中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间的沟通和交流对于该群体的职业健康尤为重要,对于获得行业信息及情感发泄均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可采取多种渠道培育、推进和规范多样化非正式群体的建设。(二)完善相关制度制定和完善灵活从业人员的法定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更灵活的社会保险缴纳和使用模式。当前,依靠廉价劳动力谋利的模式亟待改变。企业应在以人为本的宗旨下积极主动为劳动者社保买单,应在“普享性原则”指导下逐步实现所有灵活就业青年“五险一金”问题的制度化管理[5]。为此,以下观点值得借鉴,即“参保制度可弹性设置,标准劳动关系的灵活就业青年,其社保费由用工主体缴纳。特殊劳动关系的灵活就业青年,其缴费率可区别对待,灵活就业青年可根据收入情况选择按月、按季或按年缴纳。同时,为解决灵活就业青年兼职‘五险’不能分缴难题,应尽快建立可分项缴纳的社会保险缴纳规则。”(三)建立与完善相关法律规定为改善行业混乱现状,政府应及时介入市场,避免模糊不清的用工关系,适时出台行业管理标准,规范劳动定额管理,完善薪酬支付体系,保障劳动权益,促进新业态良性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从官方层面重视劳动关系的明晰及由此带来的相关权益问题。当前灵活就业青年的劳动状态整体来看具有如下特点:无特定工作时间、无固定工作场所、无严格工作约制,这种劳动状态的“三无”特点一定程度上导致灵活就业青年的劳动关系认定趋于复杂化。而且从我国劳动立法的实施来看,尚处于“机械”地保护劳动关系的阶段,非劳动关系的灵活就业青年通常被忽视。因此,政府需兼顾劳动者保护与经济发展,考虑企业承受能力,考虑“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计划的实施及长远发展。此外,从法律角度考虑,还需消除劳动关系问题上的法律强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和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允许劳资双方建立合法的非劳动关系。而对于那些恶意掩盖事实劳动关系的现象,则需严格审查合同内容,一经查出问题即应严肃处理[6]。特别是在当前劳动用工界定乱,社保政策难以对接的背景下,我国可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可尝试进行弹性立法,对不同用工、不同劳动进行差异化对待,实行“分类调整、区别对待”。五、结语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灵活就业在我国有了一定的地位,是我国解决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这种就业形式对缓解就业压力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随着灵活就业人员的增加,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却并没有与之同步发展,未来发展还需要不断完善。参考文献[1]曹乘凤.新业态背景下就业模式变革对社会养老保险的冲击及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0(05):133-135.[2]臧义茹.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的探讨——基于江苏省南通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