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机试题_第1页
病因病机试题_第2页
病因病机试题_第3页
病因病机试题_第4页
病因病机试题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病因与发病一、单项选择题:、提出“三因学说”的是〔 〕A、内经B、难经C、陈无择D、张仲景2、具有发病快速,传变也较快的病邪是〔 〕A、寒邪B、风邪C、火邪D、暑邪3、寒邪引起肢体屈伸不利的病机是〔 〕A、寒易伤阳,肢体不温B、寒主凝滞,气血阻滞C、寒主收引,筋脉收缩挛急D、寒伤脾阳,肌肉失养4“中寒”是指〔 〕A、内寒B、感受外寒C、寒伤肌表,郁遏卫阳D、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5、病程缠绵,反复发作的病邪是〔 〕A、暑邪B、湿邪C、寒邪D、燥邪6、火邪致病易〔 〕A、伤肺耗津B、生风动血C、阻遏气机D、收引苦痛7、其性粘滞,趋下的病邪是〔 〕A、湿邪B、火邪C、寒邪D、风邪8、有明显季节性的病邪为〔 〕A、风邪B、火邪C、湿邪D、暑邪9、燥邪致病特点有〔 〕A、生风动血B、病程缠绵C、伤肺耗津D、易致肿疡10、其性炎上,燔灼的病邪是〔 〕A、风邪B、寒邪C、火邪D、燥邪1、多挟湿邪为患的病邪是〔 〕A、寒邪B、风邪C、火邪D、暑邪12、消灭各种秽浊病症,为何邪致病特点〔 〕A、火邪B、暑邪C、湿邪D、寒邪13、易致各种出血的病邪为〔 〕A、风邪B、火邪C、暑邪D、燥邪14、疫疠多通过什么途径感染〔 〕A、侵害肌表B、空气传染,从口鼻入C、经络D、脏腑15、恐伤〔 〕A、心B、肝C、脾D、肾16、思伤〔 〕A、心B、肝C、脾D、肾17、悲伤〔 〕A、心B、肝C、肺D、脾18、喜伤〔 〕A、心B、肝C、肺D、脾19、怒伤〔 〕A、心B、肝C、肺D、脾20、导致“气乱”的情志因素是〔 〕A、喜B、怒C、惊D、恐21、耗难过神,损伤脾气的情志因素为〔 〕A、喜B、怒C、忧D、思22、劳则〔 〕A、气结B、气耗C、气乱D、气消23、痰饮的形成,多与何脏腑有关〔 A、心肺脾肾B、肺脾肾三焦C、心肝脾肾D、心肺肝脾24、肌肤甲错,为何证的临床表现〔 〕A、痰B、饮C、瘀血D、疫疠25、什么是发病的内在依据〔 〕A、正气缺乏B、邪气C、阴阳失调D、脏腑紊乱26、什么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A、正气缺乏B、邪气C、阴阳失调D、脏腑紊乱27、瘰疠属何病邪的病证特点〔 〕A、饮B、痰C、瘀血D、饮食不节28、怒则〔 〕A、气下B、气乱C、气结D、气上29、恐则〔 〕A、气下B、气乱C、气结D、气上30、思虑过度,劳伤〔 〕A、心肝B、肝脾C、心脾D、心肾二、多项选择题:、以下哪些属六淫致病的特点〔 〕A、与居住环境有关B、直接影响脏腑所机C、从口鼻而入D、与季节有关E、多侵害肌表2、属阴邪的病邪有〔 〕A、风邪B、寒邪C、燥邪D、暑邪E、湿邪3、疫疠的致病特点有〔 〕A、易于流行B、传染性强C、病症相像D、发病急骤E、易致肿疡4“内生五邪”即〔 〕A、内风B、内暑C、内寒D、内火E、内湿5、疫疠的发生与流行,多与何因素有关〔 〕A、环境因素B、饮食因素C、气候因素D、情志因素E、社会因素6、饮食致病的缘由有〔 〕A、过饥B、嗜异物C、过饱D、中毒E、偏嗜7、由痰引起的病证有〔 〕A、癫狂B、瘰疠C、积聚D、阳疽流注E、症瘕8、瘀血临床表现的共同特点有〔 〕A、脉滑弦B、出血紫暗C、刺痛不移D、青紫肿块E、苔腻9、瘀血形成的缘由主要有:A、气虚B、血寒C、血热D、血虚E、气滞10、发病后产生的不同病证与以下何因素有关〔 A、感邪轻重B、季节气候C、感邪性质D、正气强弱E、邪中部位1、正气强弱与何有关〔 〕A、气候B、体质C、季节性D、环境E、精神状态12、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的有〔 〕A、六淫B、七情C、瘀血D、劳倦E、痰饮13、属阳邪的病邪有〔 〕A、火邪B、湿邪C、风邪D、暑邪E、寒邪14、七情的致病特点有〔 〕A、影响脏腑气饥B、从皮毛口鼻而入C、直接伤及内脏D、与季节气候有关E、可使原有病情加重或恶化15、湿性粘滞是指〔 〕A、妇女过多B、病变缠绵难愈C、分泌物滞涩不畅D、反复发作E、排泄物秽浊不清16、情志所伤的病证,以哪脏为多见?〔 〕A、肝B、肾C、肺D、心E、脾17、哪些脏腑功能失常,可聚湿而生痰饮?〔 〕A、肝B、肾C、肺D、心E、脾18、饮留积的部位多为〔 〕A、肠B、胸胁C、胃D、胸膈E、肌肤19、瘀血病证的脉象多见〔 〕A、结B、滑C、沉弦D、细涩E、代20、以下哪些属瘀血的征象?〔 〕A、症积B、舌下经脉曲张C、肌肤甲错D、眼眶黑E、脱骨疽21、暑邪伤人,多消灭哪些阳热病症?〔 〕A、潮热B、尿赤缺少C、心烦D、面赤E、脉洪大22“燥胜则干”症见〔 〕A、口鼻枯燥B、裂开C、毛发不荣D、小便缺少E、大便干结23、常常饮食过量,可导致〔 〕A、消化不良B、痢疾C、痛疽疮毒D、痔疮E、寄生虫24、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有〔 〕A、凝滞B、重着C、收引D、粘滞E、伤阳25、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有〔 〕A、凝滞B、重着C、收引D、粘滞E、伤阳26、不属于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有〔 〕A、肿疡B、开泄C、动血D、升散E、伤肺27、风邪的特性有〔 〕A、炎上B、升发C、向外D、趋下E、向上28、脾阳失运、水湿停聚引起的病症有〔 〕A、尿少B、腹泻C、尿频D、腹水E、水肿29、湿邪致病可消灭的秽浊病症有〔 〕A、湿痹关节重痛B、湿疹C、尿浊D、面垢E、眵多30、七情致病的病理转变有〔 〕A、气上B、气下C、气结D、气陷E、气乱三、填空题:1、病因是指 的缘由。2、 和 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3病因主要有 、 、 、 、 、 、 等。5、六淫是指。65、六淫是指。6、风性善行是指的特性。7、风性数变是指的特性。8、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是。9、暑性,暑多。10指 。11“伤于湿着 先受之。12、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是 。13、火易;易;易。14、疫疠致病,具有15、情志所伤的病证,以和的特点。为多见。16、怒则 ,喜则,悲则,恐则 ,惊则 ,思则。17、饮食不节主要是损伤,导致。18、过劳包括 ,,。19、痰饮的形成,多是 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20、瘀血,包括 或 均称瘀血。21、正气是指 ,简称为“正。22、邪气泛指 ,简称为“邪。23、 是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24、 打算发病与不发病。25、风为 主气,寒为 主气,湿为 主气,燥为 主气。26、疾病的发生和变化,即是在肯定条件下 的反映。27、一般来说, 和 打算着正气的强弱。28、外环境主要指 、 ,包括 , , 等。29、内环境主要指 。30、 则不病; 则发病。1、辨证求因2、六气3、疫疠4、七情5、痰饮6、瘀血7、正气存内,邪不行干8、邪之所凑,其气必虚9、内生五邪10、内寒11、内湿12、内热13、中寒〔一〕简答题:1、何谓病因?中医的致病因素包括哪些?2、什么叫六淫?六淫致病一般具有何特点?3、疫疠的发生与流行,多与什么因素有关?4、何谓内伤七情?5、简述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6、简述痰饮的形成。7、简述瘀血的形成。8、为什么说正气缺乏是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9、瘀血病证有哪些共同特点?10、简述中医对发病的生疏。〔二〕论述题:1、试述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2、试述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3、试述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4、试述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5、试述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6、试述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7、七情致病有哪些特点。8、试述痰、饮的病证特点。 9、试述瘀血的病证特点。10、试述体质、精神状态与正气强弱的关系。第七章 病机一、单项选择题1、疾病发生的最根本病理是〔 〕A、经络的功能失调B、阴阳失调C、脏腑的功能失调D、内生五邪病变2、在阴阳失调中,阴阳偏衰以哪脏为根本?〔 〕A、肝B、肾C、脾D、心3、热盛于里,舌红苔黄,并见四脚厥逆、脉沉伏等,此属〕A、阳盛阴虚B、阴盛伤阳C、阳盛格阴D、阴盛格阳4、以下除哪项之外都是形成阳偏胜的主要缘由?〔 〕A、因气滞、血瘀、食积等郁面化热B、感受阴邪,从阳化热C、情志内伤,五志过极而化火D、阴液缺乏,阴气浮动5、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 〕A、气血的盛衰B、邪正斗争之间的盛衰变化C、气机失调D、脏腑阴阳失调6、促进疾病向恶化或死亡等不良结局转化是由于:〔 〕A、正气衰竭,邪气独盛B、正邪相争猛烈C、正气缺乏,邪气亦衰D、邪去而正不复7、表证时的高热,寒战是因〔 〕A、邪正俱盛B、邪正相持C、邪盛正衰D、正胜邪退8、不属于心阳,瘀血痹阻心脉表现的是〔 〕A、肢冷或汗出肢厥B、心烦失眠多梦C、脉伏而不出D、心悸怔状9、何项为痰迷心窍病证的主要特点/〔 〕A、眩晕、昏冒B、狂言、骂唇C、神昏、痴呆D、胸闷、心悸10、病人喜笑不休,多为〔 〕A、心气虚B、心血瘀阻C、心气实D、心血缺乏1、口涎增多,常自口角流出,睦后更甚,常提示〔 〕A、肾气亏虚B、脾虚不摄C、脾虚湿热D、痰涎12、病人体倦、多汗,易感冒,皮毛不泽展〔 〕A、肺气虚弱B、肾气虚C、脾肺气虚D、肺气失宣13、形成脾气虚损的缘由,以下何项是精准的〔 〕A、劳倦过度B、禀赋素虚C、嗜酒过度D、久病耗伤14、以下除……外,都属脾的病理表现〔 〕A、水肿B、崩酒C、黄疽D、自汗15、呕吐腹泻,厌食腹痛,暖气吞酸是由于〔 〕A、外感暑湿B、痰饮停胃C、饮食所伤D、感受湿邪16、肝火上炎的临床表现,以下何项是错的?〔 〕A、咯血吐血B、头胀痛,面红目赤C、晕眩目花D、耳暴鸣或暴聋17、肾虚封藏失职,最有代表性的病症是〔 〕A、滑精B、自汗C、遗尿D、久泄脱肛18、在肾病的临床常见病症中,以下哪一项为哪一项特有的?〔 〕A、耳鸣B、夜尿多C、水肿D、气喘19、肾不纳气的喘,其特点主要是〔 〕A、咳喘胸憋B、动侧气喘,呼多吸少C、喘促痰涎壅盛D、喘而鼻煽20、舌赤糜烂,小便短赤或尿血多属〔 〕A、心火亢盛B、湿热蕴结膀胱C、心肾阴虚D心火下移小肠21、病人因心情波动动后,消灭胸胁痞闷不舒以及腹泻之症是由于〕A、肝气犯胃B、肝气郁结C、肝气犯脾D、脾气虚弱22、喘咳胸满与大便秘结兼见,承受通腑法治疗的理论依据是〕A、上病下取B、肺与大肠相表里C、六腑以通为用D整体观念23、不属于气陷的临床表现是〔 〕A、子宫脱垂B、腰腹胀满重坠C、里急后重D、久利脱肛24、久泄,脱肛伴内脏下垂是〔 〕A、肾气不固B、脾气虚弱C、中气下陷D、宗气下陷25、热极生风的临床表现,以下哪项较少见〔 〕A、目睛上吊B、高热C、手足濡动D、神昏诡语26、正不敌邪或正气持续衰弱以致不气不能内守者,可称为〕A、气郁B、气陷C、气脱C、气闭27、血瘀的病理表现,以下哪一项不精准?〔 〕A、肿块B、胸胁胀痛C、肌肤甲错D、面目黎黑28、不属于气机失调的病理是〔 〕A、气逆B、气虚C、气滞D、气闭29、气逆的病理表现以下哪一项不精准?〔 〕A、暖气、呃逆B、头胀痛、甚则昏厥C、咳逆、气喘D、眩晕、耳鸣如蝉30、以下哪项不属于内燥的病理表现〔 〕A、大便燥结B、肌肤枯燥C、鼻干目涩D、烦渴引饮31、真热假寒的病理是〔 〕A、阴盛格阳B、阳虚则寒C、阳盛格阴D、阴盛则寒32、病人有阴虚内热病症,而且又消灭畏寒肢冷,大便溏泄等,其病理变化属〕A、阴盛格阳B、阳损及阴C、阳盛格阴D、阴损及阳33、阴偏衰的病机是指〔 〕A、阳气亢盛,阴气相对缺乏B、精血津液缺乏,机能虚性亢奋C、精血津液亏乏,导致阳不敛阴D、阳热病邪侵袭34、阳偏衰的病机是指〔 〕A、阳气虚损,阳的机能减退或衰弱,热量缺乏B、阴寒邪侵,伤及阳气,阴盛阳虚C、阳气虚损,导致精血津液缺乏D、阴寒病邪积聚,阳气受抑而不升35、阳损及阴的病机,主要是指〔 〕A、阳气虚损,气化不利,水湿阴寒病邪积聚B、阳气虚损,累及阴液生化缺乏C、外感湿热阳邪,伤及阴液D、阳气缺乏,不能制阴,导致虚寒内生36、以下从邪正斗争状况来推测疾病的转归错误的选项是〔 〕A、正盛邪衰则病退B、正虚邪衰则病危C、邪盛而正未衰则病变为实D、正气衰竭,邪气独盛,导致阴阳离绝则死亡37、以下哪一项不是心火亢盛的临床表现〔 〕A、口苦B、多梦C、失眠D、易怒38、肺脏阴虚津亏久延不复常可损及〔 〕A、脾阴B、肾阴C、胃阴D、心阴39、肝血缺乏,筋脉失养,易致〔 〕A、巅顶苦痛B、少腹拘急苦痛C、肢麻抽搐D、两胁不舒40、肝气上逆的临床表现,下述哪项不精准?〔 〕A、昏厥B、呃逆C、头胀痛D、咯血吐血41、在脏腑气机升降中为升降之枢的是〔 〕A、肝气的疏泄B、肺气的宣肃C、脾气的主升D、以上都不是42、症见食后腹胀腹部冷痛,下利清谷,五更泄泻,水肿者,常为〕A、肾阳缺乏B、脾肾阳虚C、脾胃虚寒D、脾胃气虚43、热极生风的临床表现,理列哪项比较罕见〔 〕A、神昏谵语B、手足蠕动C、痉厥D、目睛上吊44、与全身气虚,最亲热的脏是〔 〕A、脾气虚B、脾肺气虚C、肺肾气虚D、心气虚45、内湿的形成除与脾有关外,还与何脏腑关系特别亲热?〔 〕A、三焦B、肺C、小肠D、肾46、形成血虚的缘由,以下哪项不精准?〔 〕A、久病不愈,慢性消耗B、思虑无穷C、劳力过度耗伤D、失血过多47、形成津液缺乏的缘由,以下哪项不精准?〔 〕A汗、吐、下太过B、五志过极化火C、忧愁思虑过度D、燥热之邪所伤48、气机不畅,消灭上升不准时,可形成〔 〕A、气消B、气陷C、气逆D、气滞49、气机郁滞不畅形成缘由,以下哪项不精准?〔 〕A、情志所伤B、痰湿阻滞C、脏腑功能减退D、宿食积滞50、气滞的临床表现,以下哪一项不精准?〔 〕A、水湿停滞而见腹胀B、水饮内停而见心悸怔仲C、胃脘痞满不舒D、两胁胀满苦痛1、形成阴偏衰的主要缘由有〔 〕A、感受阳邪B、五志过极C、久病耗伤D、大吐、大泻E、大出血2、脏腑失调的病机主要表现在〔 〕A、各脏腑生理功能的太过或不及B、禀赋缺乏脏气衰弱C、各脏腑生理功能之间的失调D、五脏的阴阳气血失调E、气血津液的生成缺乏3、导致心阳,心气虚的可以缘由有〔 〕A、宗气缺乏B、肾阳虚衰,水气凌心C、血瘀气滞D、脾虚不运,痰浊内生E、正不敌邪,阳气暴脱4、心阴缺乏的证候可见〔 〕A、五心烦热B、心神担忧,虚烦不得眠C、舌质红D、盗汗E、脉细数5、心血缺乏的病症可见〔 〕A、心悸失眠B、烦热盗汗C、脉细无力D、神思难以集中,甚则神思恍惚E、面白无华6、形成肺气虚损的可能缘由有〔 〕A、肺失宣肃,日久不复B、久病C、劳伤过度D、房室劳伤E、肝升太过7、导致肺气宣发肃降失常的缘由有〔 〕A、肺气虚B、肺阴虚C、外邪袭表D、痰浊内阻E、肝升太过8、引起气滞的缘由有〔 〕A、食积B、情志内郁C、痰湿 E、肝、肺、脾、胃等脏腑功能障碍9、属“心火”病症是〔 〕A、目赤肿痛B、失眠多梦C、狂言昏乱D、易怒E、口舌糜烂苦痛10、虚火灼肺的病理表现〔 〕A、五心烦热B、自汗C、潮热颧红D、痰中带血E、干咳无痰脉细舌淡,属于:〔 〕A、心血高虚B、肝阴虚C、肝血缺乏D、气血两虚E、阳盛化风12、肾阳虚,命门火衰的病人,其小便转变可表现为〔 〕A、小便不利B、小便清长C、小便频数D、小便刺痛E、夜尿多13、肾精亏虚临床表现为〔 〕A、婴幼儿生长发育不良BCD、壮年早衰E、“天癸”迟至,生殖器官发育不良14、津液缺乏可表现为〔 〕A、口渴引饮B、形体瘦削,手足麻木C、口鼻枯燥D、皮肤枯燥E、目陷瘪瘩15、形成血虚的缘由〔 〕A、失血过多,血脉空虚B、久病不愈,慢性消耗C、思虑过度D、劳力过度耗伤E、饮食养分缺乏16、气虚的临表现〔 〕A、自汗B、眩晕C、精神萎顿D、易于感冒E、倦怠无力17、经络病机主要有〔 〕A、经络的气血衰竭B、经络的气血运行不畅C、经络的气血逆乱D、经络的气血偏盛E、经络的气血偏衰18“亡阳”的危重证候可表现为〔 〕A、神疲B、脉微欲绝C、大汗淋漓D、肌肤手足逆冷E、倦卧19、经络的气血逆乱可导致〔 〕A、脘腹剧痛E、上吐下泻C、厥逆D、呕血、吐血E、瘘瘤20、血脉寒滞可见〔 〕A、形寒肢冷B、大汗淋漓C、胸口憋闷、刺痛D、心悸怔仲E、脉涩元力或迟、或结代21、导致失眠多梦的缘由,可由〔 〕A、血不养心,心神浮越B、痰火抗动心神C、邪热扰心D、心阴缺乏E、心血虚22、胃阴虚的病理表现〔 〕A、口糜B、干呕C、搅面舌D、不思饮食E、胃中嘈杂,消谷善饥23、引起气滞的缘由有〔 〕A、瘀血B、痰湿C、食积D、情志内部E、饮食寒温不适24、邪正斗争所发生的盛衰变化影响着〔 〕A、疾病阴阳转化的病机B、疾病的进展与转归C、疾病的表里转化的病机D、疾病的寒热转化的病机E、病证的虚实变化25、肺气失于宣发,可消灭〔 〕A、无汗B、自汗C、盗汗D、鼻塞E、喉痒而咳26、脾的阳气虚衰可导致〔 〕A、腹泻B、水肿C、口淡D、便血E、眩晕27、肝火可消灭的病症有〔 〕A、口舌糜烂B、面红目赤C、五心烦热D、急躁易怒E、耳鸣、耳聋28、胃气虚的临床表现有〔 〕A、纳呆B、脘腹胀满、隐痛C、喛气D、腹胀便溏E、干呕29、形成“心肾不交”的缘由有〔 〕A、心阴不能下交于肾B、心阴不能制约心阳,心火独亢C、心火不能下降于肾D、肾阳不能温煦心阳E、肾水不能上济于心30、形成“内火”的主要缘由是〔 〕A、气郁血滞B、食积C、精血亏少D、五志过极E、虫积31、气随血脱的理论依据是〔 〕A、气血相互化生B、气血相互依存C、气能行血D、血能载气E、气能摄血32、肾中精气缺乏,可消灭〔 〕A、小儿颅门迟闭B、遗精、滑泄C、早衰D、耳聋耳鸣E、二便失禁33、与形成“内寒”亲热相关的是〔 〕A、心阳虚B、肾阳虚C、寒邪直中D、脾阳虚E、恣食生冷三、填空题1、实,主要指亢盛,是以盛为冲突的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2、虚,实主指缺乏,是以虚损为冲突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3、邪正斗争所发生的虚衰变化,不仅关系疾病的 ,而且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和 ,同时也影响着病证的 变化。4、实证常见于外感六淫致病的 期和 等滞留于体内引起的病证。5、虚证,多见到素体虚弱或疾病的 期,以及多种 性病证。6、疾病的转归,取决于邪正的消长盛衰, 胜 退,疾病趋向好转和痊愈: 衰,则疾病趋于恶化,甚则导致死亡。7、在邪正消长盛衰的过程中,假设邪正双方的力气比照势均力敌,消灭邪正或正 邪 ,邪去而正气不复等状况,则常常是很多疾病由急性转为慢性,或慢性疾长久不愈的主要缘由之一。8、阳气缺乏,一般以 之阳盛为主,其中尤以 阳为诸阳之本。9、阳虚则寒与阴胜则寒,不仅在病机上有区分,而且在临床表现方面也有不同;前者是 有 ;后者是以 为主, 象不明显。10、阴液缺乏,一般以 之阴虚为主,其中尤以 阴为诸阴之本。11、阴虚则热与阳胜则热的病机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有区分:前是者 ,面有 为主, 象并不明显。12、无论阴虚或阳虚,多在损及 脏阴阳,及 本身阴阳失调的状况下,才易于发生阳损及阴或阴损及阳的阴阳互损的病理变化。13、阴损及阳,系指由于阴液亏损,累及阳气 缺乏或无所依附而耗散,从而在阴虚的根底上又导致阳虚,形成以 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14、阳损及阴,系指由于阳气虚损,无阳则阴无以生,累及阴液的 上又导致了阴虚,形成以 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15、 盛格 ,又称真寒假热证。16、阴盛格阴,又称真 假 证。17、阴亡,则阳无所 而散越,阳亡,则阴无以 而耗竭。18、亡阴可以快速导致亡阳,亡阳也可继而消灭亡阴,这是由于机体的阴和阳存在着 关系。19、气机失调引起的病理变化有气 、气 、 气、 气20、气虚,系指 耗损,功能失调,脏腑功能 的病理状态。21、气的 是气的根本运动形成。22、气不内守为气 ,气的流通障碍为气 ,气的上升缺乏为气。23、肝 肺 ,脾 胃 ,在调整全身气机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4、气逆于上,以 为主。但也有因 而气逆者。25、气陷,是气 病机的一种,以气的 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态。26、气闭和气脱,都是以气的 特别为主的病理状态,其临床表现多为 、 等重证。27、血的失常,包括血 、血 、血 。28、血热的临床表现,既有 象,又有 血, 为其特征。29、气血不荣经脉,是指因气血 或气血 ,以致气血相互为用的功能减退,对经脉筋肉、皮肤的濡养作用减弱,从而产生肢体筋肉等 失常或特别的病理状态。30、血为气 血脱,则气失去 故气亦随之散脱而亡失。31气滞血瘀多与 的生理功能特别亲热相关由于心主血脉而行血故心的生理功能失调时,多先发生 而后导致 。32、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离不开气的 运动和气的 功能。33、津液化为汗液,主要是肺的 功能,津液化为尿液,主要是肾的蒸腾 功能。34、风气内动,即内风。与 的关系较亲热,故称 。35、寒则气收,这主要与 缺乏有关。36、脾肾阳气虚衰,温煦失职,最易表现 之象,而尤以 虚衰为关键。37“内寒”临床特点,主要是 而有 , 以 为主“外寒”临床特点则主以 为主。38、内湿不仅是 虚津液不化而形成的病理产物,且与 有亲热关系。39、内燥病变可发生于各脏腑组织,以 、及 为多见。40、人身正常的阳气,中医称“ ,病理性的阳气过亢,则称为“ 。41、经络的气血逆乱,多引起人体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而发为 。42、脏腑失调的病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脏腑生理功能的或 ,以及各生理功能之间的失调,二是脏腑本身的 、 失调。43、各脏的阴阳失调,久必及 ;各脏的气血虚亏,与 关系极为亲热。44、心的 、 失调,乃是心脏病变的内在根底。45、肺的阴阳、气血失调,均可消灭 特别, 代谢障碍等病理表现。46、肝的阴阳、气血失调的病机特点: 常为有余; 常为缺乏。47、在肾往往只言 之不充,而无 的失调。这是由于肾中 四、名词术语解释1、病机2、实证3、虚证4、气虚5、气滞6、气逆7、气陷8、气闭9、气脱10、血虚11、血瘀12、血热13、内风14、血虚生风15、内湿16、内寒17、内燥18、内火19、阴盛格阳20、阳盛格阴21、亡阳22、亡阳23、五志化火24、五气化火五、问答题〔一〕简答题1、何谓病机?中医病机从总体来说包括哪些内容?2、气的失常病机包括哪些内容?3、中医学认为血得热面行,为什么炽热之邪也能造成瘀血?4、血虚证是如何形成的?5、何谓内生五邪?〔二〕论述题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的病机有哪些内容?2、阴阳学说的病机变化包括哪些内容?第六章病因与发病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B 3、C 4、D 5、B 6、B 7、A 8、D 9、C 10、C11、D12、C 13、B14、B15、D16、C17、C18、A19、B20、C29、A21、D 22、B30、C23、B24、C25、A26、B27、B28、D二、多项选择题1、ACDE 2、BE 3、ABCD 4、ACDE 5、ABCE 6、ACE 7、ABD8、BCD 9、ABCE 10、ACDE 11、BE 12、CE 13、ACD 14、ACE15、BCD 16、ADE 17、BCE 18、ABCDE 19、ACDE 20、ABCE21、BCDE 22、ABCDE 23、ABCD 24、ACE 25、BDE 26、BDE27、BCE 28、ABDE 29、BCDE 30、ABCE三、填空题1、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 2、痰饮、瘀血。3、六淫、疫疠、七情、饮食、劳倦、外伤、虫兽伤。 4、陈无择。5、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 6、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7、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和发病快速。 8、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收引。9、升散、耗气伤津、挟湿。 10、病症多粘滞不爽,湿邪为病多缠绵难愈,病程较长而反复发作。11、下。 12、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13、耗气伤津,生风动血,致肿疡。 14、发病急骤、病情较重、病症相像,传染性强,易于流行。15、心、肝、脾三脏,气血失调。 16、气上、气缓、气消、气下、气乱、气结。17、脾胃,脾胃升降失常。 18、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旁地度。19、肺、脾、肾、三焦。 20、离经之血积存体内,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21、人体的机能活动和抗病、康复力量。 22、各种致病因素。 23、正气缺乏。24、正邪斗争的胜败。 25、春季、冬季、长夏、秋季。26、邪正斗争。 27、体质,精神状态。28、生活、工作环境,气候变化,地理特点,环境卫生。29、人体的正气。 30、正能胜邪,邪胜正负。四、名词术语解释1、辨证求因:中医生疏病因,除了解可能作为致病因素的客观条件外,主要是以病证临床表现为依据,23、疫疠:是一类具有猛烈传染性的病邪。4、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属精神致病因素。5、痰饮:痰和饮都是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以较稠浊和称为痰,清稀的称为饮。6、瘀血:体内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均称为瘀血。7、正气存内,邪不行干;内脏功能正常,正气旺盛,气血充盈,卫外固密,病邪难于侵入,疾病无从发生。8、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只有在人体正气相对虚弱,卫外不固,抗邪无力的状况下,邪气方能乘虚而入,使人体阴阳失调,脏肺经络功能紊乱,才能发生疾病。9、内生五邪:即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内热〕,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化风、化寒、化湿、化燥、化热、化火等病理反映,其临床表现虽与风、寒、湿、燥、火等六淫致病特点和证候相类似,但不属于外感致病因素范围,而是属于“内生五气”的病理过程,为区分于外感六淫,故又称为“内10、内寒:是机体阳气缺乏,机能减退的病理反映。11、内湿:是由于脾失健运,水湿停聚所形成的病理状态。12、内热:常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阳气亢盛而成。13、中寒: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五、问答题〔一〕简答题1、何谓病因?中医的致病因素包括哪些?答;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缘由就是病因。中医致病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诸如气候的特别〔六淫、疫疠的传染、精神刺激〔七情、饮食劳倦、持重努伤、跌仆金刃外伤,以及虫兽所伤等等,均可导致疾病的发生。此外,在疾病过程中,缘由和结果是相互作用着的,在某一病理阶段中是结果的东西,在另一阶段中则可能成为缘由,如痰饮和疾血等,既是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反过来又是能成为某些病变的致病因素。2、什么叫六淫?六淫致病一般具有何特点?答: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六淫致病,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六淫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居外环境有关。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初秋多湿病,深秋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等,另外,久居湿地常有湿邪为病,高温环境作业又常有燥热或火邪为病等等。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侵袭人体而致病,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害人体而致病。如风寒感冒、湿热泄泻、风寒湿痹等。六淫在发病过程中,不仅可以相互影响,而且可以在肯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如寒邪入里可以化热,暑湿日久可以化燥伤阴等。六淫为病,其发病途径多侵害肌表,或从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故又有“外感六淫”之称。3、疫疠的发生与流行,多与什么因素有关?答:疫疠的发生与流行,多与以下因素有关:气候因素:自然气候的反常变化,如久旱、炎热、湿雾瘴气等。环境和饮食:如空气、水源、或食物受到污染。没有准时做好预防隔离工作。社会影响:如解放前统治者不顾人民群众的死活,传染病不断发生或流行。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制定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消灭了鼠疫、天花等烈性传染病,其它传染病也得了有效的掌握。4、何谓内伤七情。答: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属精神致病因素。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状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猛烈或长期长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由于5、简述述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问·恐,简称为“五志如《素问··6、简述痰饮的形成。答:痰饮多由外感六淫,或饮食及七情内伤等,使肺、脾、肾及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津停滞而成。因肺、脾、肾及三焦对水认代谢关系亲热,肺主宣降,通调水道,散布津液,脾主运化水液,肾阳三水液蒸化,三焦为水液通调之道路。故肺、脾、肾及三焦功能失常,均可聚湿而生痰饮。7、简述瘀血的形成。答:瘀血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因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缘由,使血行不畅而凝滞。血热搏结等,均可形成瘀血。二是由于内外伤,气虚失摄或血热妄行等缘由造成血离经脉,积存于体内而形成瘀血。8、为什么说正气缺乏是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答:中医发病学很重视人体的正气,认为内脏功能正常,正气旺盛,气血充盈,卫外因在密,病邪·遗篇·弱,卫外不固,抗邪无力的状况下,邪气方能乘虚而入,使人体阴阳失调,脏腑经络功能紊乱,才能发生··百病始生》也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9、瘀血病证有哪些共同特点?〔〕〔〕〔〕〔4〕面、唇、指甲表紫,或舌痰暗紫,舌有瘀〔5〕脉细涩弦或结代等。10、简述中医对发病的生疏?答: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变化,关系到正气和邪气两个方面。中医发病学很重视人体的正气,认为人体正气的强调,打算着疾病的发生、进展及转归。正气缺乏是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正气存内,条件下,正气虽不虚,也可因正不胜邪而发病,所以邪正斗争的胜败,打算发病与不发病。〔二〕论述题1、试述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答: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有:见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善动而不居,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征,故属于阳邪。其性开泄,是指易使腠理疏泄而开张。正因其能升发,并擅长向上向外,所以风邪侵袭,常伤及人体的上部〔头面、阳经和肌表,使皮毛腠理开泄,常消灭头痛、汗出、恶风等病症。彼伏的特点。同时,由风邪为先导的外感疾病,一般发病多急,传变也较快。风为百病长。风邪为六淫病邪的主要致病因素,凡寒、湿、燥、热诸邪多附于风而侵害人体,如外感风寒、风热、风湿等。所以风邪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古人甚至把风邪当作外感致病因素的总称。《素问·2、试述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答: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有:〔1〕但阴寒偏盛,则阳气不仅缺乏以驱除阴寒之邪,反为阴寒所伤,故又说“阴胜则阳病”。所以感受寒邪,最易损伤人体阳气。阳气受损,失其正常的温煦气化作用,则可消灭机能减退的寒证,如外寒侵袭肌表,卫阳被遏,就会见到恶寒,寒邪直中脾胃,脾阳受损,便可见脘腹冷痛,呕吐、成功泻等症,假设心明阳虚,寒邪直中少阴,则可见恶寒蜷卧,手足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精神萎靡,脉微细等症。2〕和之气的温煦推动,一旦阴寒之邪偏盛,阳气受损,气血阻滞不通,不通则痛,故寒邪伤人多见苦痛。急。如寒邪侵袭肌表,毛窍腠理闭塞,卫阳被郁不得宣泄,可见恶寒发热,无汗,寒客血脉,则气血凝滞,血脉挛缩,可见头身苦痛,脉紧,寒客经络关节,经脉拘急收引,则可使肢体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等。3、试述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答: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有: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为夏季炽热之气所化,炽热属阳,故暑属阳邪。暑邪伤人,多消灭一系列阳热病症,如壮热,心烦,面赤,脉象洪大等。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暑为阳邪,阳性升发,故暑邪侵害人体,多直入气分,可致腠理开泄而多汗。汗出过多,则耗伤津液,津液亏损,即可消灭口渴喜饮,尿赤缺少等症。暑热之邪,扰动心神,则心郁闷乱而不宁。在大量汗出的同时,往往气随津泄,导致气虚。所以伤于暑者,往往可见气短乏力,甚则突然昏到,不省人事。暑多挟涩,暑季除气候炎热外,且常多雨而潮湿,热蒸湿动,使空气湿度增加,故暑邪为病,常兼挟湿邪以侵害人体。其临床特征,除发热,烦渴等暑热病症外,常兼见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溏泻而不爽等湿阴病症。4、试述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答: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有:大便渣泻、下痢粘液脾血、小便浑浊、妇女过多、涩疹浸淫流水等,都是湿性秽浊的病理反映。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其性类水,故为阴邪。涩邪侵及人体,留滞于脏腑经络,最易阻泄气机,从而使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不畅,常消灭胸闷脘痞,小便短涩,大便不爽等症。由于湿为阴邪,阴胜则阳病,故其侵害人体,最易损伤阳气。脾为阴土,乃运化水湿的主要脏器,性急燥而恶湿,故湿邪外感,留滞体内,常先困脾,而使脾阳不振,运化无极,水湿停聚,以为腹泻、尿少、水肿、腹水等病症。湿病病症多粘滞而不爽,如排出物及分泌物多滞涩而不畅。二是指湿邪为病多缠绵难愈,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如湿痹、湿疹、湿温等。、泄痢等病证,多由湿邪下注所致。5、试述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答:爆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有: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邪为干涩之病邪,故外感燥邪最易耗伤人体的津液,造成阴津亏虚的病变,可见口鼻枯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甚则裂开,毛发不荣,小便缺少,大便干结等症。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肺主气而司呼吸,与外界大气相通,肺又外合皮毛,开窍于鼻,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故最易损伤肺津,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从而消灭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或痰中带血,以及喘息胸痛等症。6、试述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答: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有:炽热为阳邪,其性炎上。阳主躁动而向上,炽热之性,燔灼焚焰,亦升腾上炎,故属于阳邪。因此,炽热伤人,多见高热、恶热、烦渴、汗出、脉洪数等症。因其炎上,故炽热阳邪常可上炎扰乱神明,消灭心烦失眠,狂躁妄动,神昏谵语等证。临床所见炽热病症,亦多表现在人体的上部,如头面部位。火易耗气伤津。炽热之邪,最易迫津外泄,消灼阴液,使人体阴津耗伤,故火邪致病,除有热象外,往往伴有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津伤液耗之症。火易生风动血,炽热之邪侵袭人体,往往燔灼肝经,劫耗阴液,使筋脉失其滋养濡润,而致肝时,炽热之邪可以加速血行,灼伤脉络,甚则迫血妄行,而致各种出血,如吐血、呕血、便血、尿血、皮肤发斑及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病症。火易致肿疡。炽热之邪入于血分,可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痛肿疮疡。临床辨证,即以疮疡局部红肿高突灼热者,为属阳属火。、七情致病有哪些特点?〔〕直接伤及内脏,不怜悯志刺激对各脏有不同的影响,喜难过、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应当指出由于心藏神,故各种情志刺激都与心有关,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情志所伤的病证,以心肝脾三脏和气血失调为多见。还可化火,或导致湿、食、〔2〕〔3〕情志特别波动,常使病情加重或快速恶化。如高血压、心脏病、神经官能症患者,常在心情猛烈波动时加重或恶化。8、试述痰、饮的病证特点。 答:痰症证特点是:痰滞在肺,可见喘咳咯痰,痰阻于心,心血不畅,可见胸闷心悸,痰迷心窍,则可见神昏,痴呆,痰火扰心,则发为癫狂,痰停于胃,胃失和降,可见恶心呕吐,胃脘痞满,痰在经络筋骨,则可致瘰疠痰核,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或阴疽流注等,痰浊上犯于头,可见眩晕,昏胃,痰气分散咽喉,则可消灭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之症。饮的病证特点是:饮在肠间,则肠鸣沥沥有声,饮在胸胁,则胸协胀满,咳唾引痛,饮在胸膈,则胸闷、咳喘,不能平卧,其形如肿,饮溢肌肤,则见肌肤水肿、无汗、身体疼重。9、试述瘀血的病证特点。 答:瘀血的病证特点:瘀血形成之后,不仅失去正常血液的濡养作用,而且反过来又会影响全身或局部血液的运行,产生苦痛、出血或经脉瘀塞不通,内脏发生症积,以及产“瘀血不去血不生等不良后果瘀血的病证特点因瘀阻的部位和形成瘀血的缘由不同而异。如瘀阻于心,可见心悸,胸闷难过,口唇指甲青紫,瘀阻于肺,可见胸痛,咳血,瘀阻胃肠,可见呕血,大便色黑如漆,瘀阻于肝;可见胁痛痞块,瘀血攻心,可致发狂,瘀阻胞宫,可见小腹苦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经色紫黯成块,或见崩漏,瘀阻肢体末端,可成脱骨疽,瘀阻于肌肤局部,则可见局部肿痛青紫。10、试述体质、精神状态与正气强弱的关系。津液充分,其正气充分,体质虚弱,则脏腑功能减退,精、气、血、津缺乏,其正气也减弱,精神状态受情志因素的直接影响。情志舒服,精神开心,则气机畅通,气血调和,脏腑功能协调,正气旺盛假设情志不畅,精神抑郁,则可使气机逆乱,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正气减弱。正气是发病的内在依据。体邪,邪气易被祛除,也难于进展。假设体质虚弱,情志不畅,则正气减弱,抗病力衰退,邪气易于入侵而发病。第七章病机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 2、B 3、C 4、D 5、B 6、A 7、A 8、B 9、C 10、C11、B12、A13、C14、D15、C16、C17、A18、B19、B20、D21、C22、B23、C24、C25、C26、C27、B28、B29、D30、D31、C32、D33、B34、A35、B36、B37、D38、B47、C39、C48、B40、B49、C41、D50、B42、B43、B44、B45、D46、C二、多项选择A、ABCDE 2、ACD 3、ABCDE 4、ABCDE 5、ACDE ABC7、ABCDE 8、ABCDE 9、BCE 10、ACDE 11、BC 12、ABCE13、ABDE 14、ACDE 15、ABCE 16、ABCDE 17、ABCDE 18、ABCDE19、BCD 20、ABCDE 21、ABCDE 22、ABCD 23、ABCD 24、BE25、ABCDE 26、ABCDE 27、BDE 28、ABC 29、CDE 30、ABCDE31、BD 32、ABCDE 33、BD三、填空题1、邪气;邪气 2、正气;正气。3、发生;进展;转归;虚实 4、初;中;痰;食;水;血5、后;慢 6、正;邪;邪;正7、相持;虚;恋 8、脾肾;肾。9、虚;寒;寒;虚 10、肝肾、肾。11、虚、热、热、虚 12、肾;肾13、生化;阴虚 14、生化;阳盛15、阴;阳 16、热;寒17、依附;化生 18、互根互用19、滞、逆、陷、闭、脱 20、元气、衰退、下降21、升降出入 22、脱、滞、陷23、升,降,升;降 24、实;虚25、虚;无力升举 26、出入;厥、脱27、虚;瘀;热 28、热;耗;动;阴29、虚衰;失和;运动;感觉 30、载体;依附31、肝;血瘀;气滞 32、升降出入;气化33、宣发;气化 34、肝;肝风35、脾肾阳虚 36、虚寒;肾阳37、虚;寒;虚;寒 38、脾阳;肾39、肺、胃、大肠 40、少;壮41、厥逆 42、太过;不及;阴阳、气血43、肾、脾肾 44、气血、阴阳45、呼吸、气、津液 46、肝阳肝气;肝阴肝血四、名词术语解释1、病机:即疾病发生、进展与变化的机理。2、实证:是以邪气盛为主要冲突的一种病理反映。也就是说,致病邪气的毒力和机体的抗病力都比较强,正邪相搏猛烈,临床上消灭亢盛有余的证候,称为实证。3、虚证:是以正气虚损为主要冲突的一种病理反映。也就是说,机体的气、血、津液和脏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