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包_第1页
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包_第2页
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包_第3页
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包_第4页
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季养生常识中医是从四季的变化再配合精神、防病、生活起居、饮食、运动这五个方面来达到对身体养护的原则,对肺的保养也不例外,顺应四时,随“季”应变。春季是呼吸道疾病的流行季节,这一时期,感冒肺炎的发病率都会明显上升。春季空气湿度大,易使空气中的病菌大量繁殖,尤其是室内空气中更会充斥着烟尘、霉菌、花粉、尘螨等细菌,这些细菌侵入人体肺脏,会导致肺脏疾病的发生,极大地损害人体健康。因此,春季应注意环境对肺脏的影响,日常生活中有个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做到环境通风,保持空气的清新,在空气清新的环境中,进行深呼吸和主动咳嗽,二者相加,能达到洗肺的效果。同时,春季的代谢也比较快,所以在饮食方面吃一些微辛、较温、清淡的食物。从四季的五行属性看,夏属火,而肺通秋属金,火克金,因而,夏季肺气较为虚弱,肺也易于此季发病。咳嗽、胸痛、咽喉肿痛、恶寒发热等病变的脏腑均归属于肺。夏季肺脏的保养也要顺应这一时令特点,情绪上要平和愉悦,免生燥热;生活上既要防暑驱热又要谨防贪凉受寒;作息宜晚睡早起,另加注意饮食卫生,就可以避虚邪、远疾病,安度盛夏了。中医认为,人体五脏与自然界四时相通应,肺属金,与秋季相通,燥为秋之主气,而肺为清虚之体,秋燥最易伤肺,因而,秋季特别需要注重肺脏的保养。秋季天气干燥,易伤人阴津,皮肤粘膜水分加速蒸发,于是出现皮肤干涩、鼻燥、唇干、头痛、咽痛等人们常说的秋燥症。历代医学认为,秋季养生,重在养肺。那么在秋季如何做好肺脏的保养?首先,要起居顺时。秋季气温由热转凉,且昼热晚凉,应做到祖国医学所说“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以避晚凉,早起以从清爽,吸纳新鲜空气。要敞门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还应适度“秋冻”,不要急于多添衣服,注重耐寒锻炼,以增强机体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其次,饮食润燥。秋季气候的特点是干燥,燥是秋令主气。中医认为肺是娇脏,喜润恶燥,然而燥邪最易犯肺,伤津耗液,使人发生鼻干咽燥、声哑干咳、大便干结等所谓的“秋燥症”。因此,为防燥邪为患,秋季宜多吃生津增液的食物,如芝麻、梨、藕、香蕉、苹果、银耳、百合、无花果、竹蔗以及鸭肉、猪肺龟、鳖、蜂蜜、蔬菜等以润燥养肺,凡辛热麻辣、煎烤熏炸等食物,宜少吃或不吃。再次,摩鼻健身。中医理论认为“肺开窍于鼻”。不少人鼻黏膜对冷空气过敏,秋风一吹,便不断伤风感冒,打喷嚏,流清涕、咽痛、咳嗽。这类患者应从初秋起就开始做预防工作,每天坚持用冷水洗脸、洗鼻,然后按摩鼻部,做法是将两拇指外侧相互搓热,沿鼻两侧上下按摩30次,每天1-2遍,以增强耐寒能力。冬天是最冷的季节,阴气较盛,这时的呼吸系统很容易被感染,所以此季节宜避寒就温,做到阴阳平衡。起居方面,宜早睡晚起,避寒就温。冬天日照时间短,天地闭藏,早晚寒气重,宜早睡晚起。早睡可保持身体温暖,以养身体阳气;晚起可避日出前之严寒,以养身体阴气,使体内保持阴平阳秘,免遭寒邪袭击。饮食宜温,减咸增苦。冬季饮食要遵循“养阴潜阳”的法则,宜多食些温性食物,如糯米、狗肉、羊肉、牛骨髓等,既滋补又抗寒;对生冷、油炸类及寒性食物应少食,以免伤阳气或伤阴津。肺的保养是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但只要顺应季节的变化,稍加注意,就可让肺脏长期保持健康状态。中医讲究冬病夏治在夏季进行治疗,是有中医“天人相应”、“冬病夏治”的根据的。例如,治疗关节炎。在临床上,许多慢性疾病都易在冬季加重或诱发,其他季节状如常人或症状较轻,而提前在夏季治疗往往可获殊效。这是因为按阴阳四时消长规律,人体阳气在春夏季多旺,冬季多敛,人体久病本易伤阳,冬季之时,本不旺之阳更加不足,在此季节阴阳明显失衡,故疾病纷纷在冬季加重或诱发。若在夏季利用“季气炙”来防治,则机体可顺应夏季自然界阳气隆盛的影响与激励,并最大限度利用夏季自然界与机体相对阳气充盛之时顺势而治,以消除病根,达到最好的效果。对于关节炎、哮喘病、鼻炎等病的治疗,都可以在夏季进行。在炎热的夏季,尤其是“三伏”之时,气候炎热,人体腠理开泄,此时在穴位上贴药,药物易由皮肤进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的运行作用,到达有关脏腑,借以调整机体功能,增强抗病能力,旨在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以防人在冬季发病。这也是运气学说和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初、中、末伏第一天进行治疗,故又称“三伏天天炙”。今年,初伏为7月14日(周二),中伏为7月24日(周五),末伏为8月13日(周四)。我们可以提前买好伤湿止痛膏等药膏,然后在这三天进行穴位敷贴。我先生有关节炎病,肩部下侧骨缝处也容易受风疼痛,我准备在初伏、中伏、末伏这这三天给他做穴位敷贴。养生,主要靠自己,中医养生博大精深,我们可以学习使用,它会有着很好的疗效的。慢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本病外因多由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以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肌肉重着,关节屈伸不利疼痛等症状,内因多由于患者卫阳不足,腠理空虚,正虚邪实,痹阻经络所致。本病在冬季阳气消退趋于尽头之时往往发作或加重。若在夏季尤其是三伏天治疗,可以增强人体正气,提高免疫力,驱散内伏之寒湿,从而有效地控制或减少关节炎在冬季的发作,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颈腰椎疾病,骨质疏松症,强直性脊柱炎等病,都可以在夏季尤其是三伏天进行。慢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本病外因多由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以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肌肉重着,关节屈伸不利疼痛等症状,内因多由于患者卫阳不足,腠理空虚,正虚邪实,痹阻经络所致。本病在冬季阳气消退趋于尽头之时往往发作或加重。若在夏季尤其是三伏天治疗,可以增强人体正气,提高免疫力,驱散内伏之寒湿,从而有效地控制或减少关节炎在冬季的发作,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颈腰椎疾病,骨质疏松症,强直性脊柱炎等病,都可以在夏季尤其是三伏天进行。如何在夏季治疗关节炎我们可以采取“穴位敷贴疗法”,即在身体体表敷贴药物,使局部皮肤充血,潮红或起泡,通过药物、腧穴及经络的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根据《黄帝内经》“春夏养阳”原则,取每年初你可能想不到,炎热的夏季,却是治疗冬季疾病的绝佳时机,如治疗俗称“寒腿”的关节炎。中医讲究冬病夏治在夏季进行治疗,是有中医“天人相应”、“冬病夏治”的根据的。例如,治疗关节炎。在临床上,许多慢性疾病都易在冬季加重或诱发,其他季节状如常人或症状较轻,而提前在夏季治疗往往可获殊效。这是因为按阴阳四时消长规律,人体阳气在春夏季多旺,冬季多敛,人体久病本易伤阳,冬季之时,本不旺之阳更加不足,在此季节阴阳明显失衡,故疾病纷纷在冬季加重或诱发。若在夏季利用“季气炙”来防治,则机体可顺应夏季自然界阳气隆盛的影响与激励,并最大限度利用夏季自然界与机体相对阳气充盛之时顺势而治,以消除病根,达到最好的效果。对于关节炎、哮喘病、鼻炎等病的治疗,都可以在夏季进行。在炎热的夏季,尤其是“三伏”之时,气候炎热,人体腠理开泄,此时在穴位上贴药,药物易由皮肤进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的运行作用,到达有关脏腑,如何在夏季治疗关节炎我们可以采取“穴位敷贴疗法”,即在身体体表敷贴药物,使局部皮肤充血,潮红或起泡,通过药物、腧穴及经络的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根据《黄帝内经》“春夏养阳”原则,取每年初、中、末伏第一天进行治疗,故又称“三伏天天炙”。今年,初伏为7月14日(周二),中伏为7月24日(周五),末伏为8月13日(周四)。我们可以提前买好伤湿止痛膏等药膏,然后在这三天进行穴位敷贴。小儿日常保健知识1饮食调养此期幼儿处于以乳食为主转变为以普通饮食为主的时期。此期乳牙逐渐出齐,但咀嚼功能仍差,脾胃功能仍较薄弱,食物宜细、软、烂、碎,《小儿病源方论•养子调摄》说:“养子若要无病,在乎摄养调和。吃热、吃软、吃少,则不病;吃冷、吃硬、吃多,则生病”。食物品种要多样化,以谷类为主食,每日还可给予1-2杯豆浆或牛奶,同时进鱼、肉、蛋、豆制品、蔬菜、水果等多种食物,荤素菜搭配。七、小儿常用中成药保和丸功用:消食和胃。主治:食积。脘腹痞满胀痛,暧腐吞酸,恶食呕吐,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等。小儿至宝丸:即至宝锭功用:疏风镇惊,化痰导滞。主治:小儿风寒感冒,停食停乳,发热鼻塞,咳嗽痰多,呕吐泄泻,惊惕抽搐。王氏保赤丸功用:健脾、消食、化痰。主治:1.小儿消化不良和成人胃肠功能失调所致乳滞疳积、上腹饱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便秘等症。2.四时感冒所引起的发热咳嗽、痰厥惊风、喘咳痰鸣等症。3.脾胃虚弱,发育不良。紫雪散功用:清热解毒、镇静开窍主治:急性热病引起的高烧不退、大便秘结、烦躁不安以及神志不清、说胡话等症状,尤其对小儿急惊风具有高效、速效的特点。起居养生歌欲求健康乐逍遥,起居养生有诀窍:黎明即起庭院扫,散步慢跑做做操;踢腿甩臂太极拳,何必苦把仙方找;定时大便莫憋尿,二便通畅疾病少;一日三餐要定时,饮食有节勿过饱;素食为主少荤肉,平衡膳食寿自高;少量饮酒烟戒掉,防病防毒防感冒;远眺眨眼做眼操,不要躺着看书报;增减衣服随气候,被褥常晒勤洗澡;春暖不要忙减衣,秋凉勿早增衣帽;作息有序不熬夜,养生睡好子午觉;工作娱乐要调理,疲劳过度精气耗;安闲好逸气血滞,体弱多病易早夭;

居室洁净勤通风,空气新鲜病不扰

五谷杂粮有药性稻米:其中,糯米又称“江米”,有补肺健脾、暖胃止汗之功效;粳米(即“大米”)有补脾养胃、强壮滋养之功效。老年人脾虚所致的慢性腹泻,可用糯米500克、怀山药60克(药店有售),炒熟研成粉。每晨取4匙,加白糖1小匙、胡椒粉少许,开水调服。用糯米配小麦麸等量同炒,碾成粉末;每日30克,分3次服,可治体虚自汗。取适量粳米炒焦煎水,适当加糖或将粳米饭的锅巴炒焦,研成细末适量内服;对于食积腹痛,脾虚久泻疗效明显。发芽的稻谷炒焦后研粉内服,也有开胃消食、下气健脾等功效。由于稻米富含维生素B1,因而对脚气病也有益。小麦:小麦去麸取麦仁60克、大枣15枚、甘草15克;加水3碗(约500ml)煎至1碗,睡前半小时一次饮用,可治烦躁不宁、精神恍惚、夜寐不安。陈年小麦磨成的粉又称“陈小粉”,可治无名肿痛。小麦麸皮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亦可用于缺乏B族维生素所致的脚气病、末梢神经炎;配红糖,炒黄内服可治全身浮肿;配醋,炒后装入袋中用于外敷,可治跌打损伤、关节酸痛、胃寒痛等症。大麦:大麦炒焦后泡水作茶饮,有清热作用。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在病变活动期常食大麦粥,对疾病有一定的辅助疗效。发芽后的大麦富含蛋白质、脂肪酶等物质,可用于治老人病后食欲不振。《本草纲目》中记载:大麦“补虚劳,壮血脉,益颜色,实五脏,化谷食止泄胜于小麦,无燥热。玉米:玉米含不饱和脂肪酸,常食有助于人体内脂肪的正常代谢,可以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内沉积,是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的理想食物。以玉米粉250克、石榴皮62.5克,研成细末,混合后用文火炒焦黄,每次服5克左右,每天3次,可治消化不良性腹泻。用玉米、白扁豆各60克、木瓜15克,加水煎服可治胃炎。用玉米30克、鹅蛋1只,同炖熟弃壳食用,可治头晕。另外,其它的杂粮也对某些疾病有疗效。比如以高粱50-60克水煎服,可治食积;常食高粱与葱、盐、羊肉汤同煮的粥可治阳虚自汗;以小米熬粥,睡前经常服用,可催人入睡;以荞麦粉6克,加适量糖以水调服,可治痢疾,亦可冶盗汗。针灸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可用于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皮肤各科疾病的治疗,文献调查表明,目前经临床一定样本验证并确有效验的针灸适用病症近200种。针灸之所以有这样广的适应证,又有这样好的效果,是由于针灸具有协调阴阳、扶正祛邪和疏通经络等作用。一、调和阴阳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中阴阳两方面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保持人体中各组织、器官、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若人体的阴阳失去平衡,发生偏盛或偏衰,就会发生疾病,进而阴阳分离,人的生命也就停止了。既然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调理阴阳,使失调的阴阳向着协调方面转化,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是治疗的关键所在。针灸的治疗作用首先在于调和阴阳,正如《灵枢•根结》篇说:“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这就是说针灸治病的关键在于调节阴阳的偏胜与偏衰,使机体阴阳和调,保持精气充沛,形气相合,神气内存。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基本上是通过经络、腧穴配伍和针刺手法来实现的。如胃火炽盛引起的牙痛,属阳热偏盛,治宜清泻胃火,取足阳明胃经穴内庭,针刺泻法,以清泻胃热。寒邪伤胃引起的胃痛,属阴邪偏盛,治宜温中散寒,取足阳明胃经穴足三里和胃之募穴中脘,针用泻法,并灸,以温散寒邪。肾阴不足,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属阴虚阳亢证。本着“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原则,治宜育阴潜阳,取足少阴经穴太溪,补之;取足厥阴肝经穴行间,泻之,以协调阴阳。此外,由于阴阳之间呆相互化生,相互影响,故治阴应顾及阳,治阳应顾及阴,所以又有“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等方法。这些方法的核心仍是调和阴阳。现代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也已经充分证明,针灸对各个器官组织的功能活动均有明显的调整作用,特别是在病理状态下,这种调节作用更为明显。一般说对于亢进的、兴奋的,痉挛状态的组织器官有抑制作用,而对于虚弱的、抑制的、弛缓的组织器官有兴奋作用。这种调节是良性的、双向性的。这就是针灸能治疗多种疾病的基本原因之一。如果将组织器官的病理失调与阴阳理论联系起来,均可用阴阳解释,所以说针灸调节了病理性失调,也就是调节阴阳的失调。二、扶正祛邪疾病的发生,关系到人体正气和致病因素(邪气)两个方面。所谓正气,即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和其抗病能力。所谓邪气,是与正气相对而言,即泛指对人体有害的各种致病因素,如外感六淫、痰饮、瘀血和食积等。当人体的正气不足以抵御外邪,或病邪侵袭人体的力量超过了人体的正气时,即可发生疾病。疾病的过程,就是邪正相争的过程,治疗疾病就是要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改变正邪双方的力量对比,使之有利于向痊愈方面转化。中药网针灸具有扶正祛邪作用,具体表现为补虚泻实。针灸的补虚泻实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刺灸法,如艾灸多用于补虚,刺血多用于泻实;二是针刺手法,古今医家已总结出多种补泻手法;三是腧穴配伍,长期大量临床经验,不少腧穴其补泻作用各异,如膏肓、气海、关元、足三里、命门等穴,有补的作用,多在扶正时应用;而十宣、中极、水沟,有泻的作用,多在祛邪时应用。现代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证明针灸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抵抗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而这种作用与中医的“扶正祛邪”相似。三、疏通经络经络气血失调是疾病产生的重要病理变化,经络气血偏盛可引起有关脏腑、器官、循行部位的功能亢盛;而经络气血偏衰则可出现功能减退性疾病。经络气血逆乱,可致昏厥;经络气血运行阻滞,引起疼痛,不通则痛。针灸通过穴位的刺激,具有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这也是其独特的作用。如阳明经气偏盛引起的身热、口渴,可取阳明经内庭、曲池泻热止渴;阳明经气偏衰引起的身寒,可取阳明经足三里、合谷温补之。再如足阳明胃经浊气上逆,引起呕吐,足阳明胃经清气不升引起的腹泻、腹胀等症,均可取足阳明胃经经穴足三里治之。以上均为通过疏理阳明经气,调理气血,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止痛,更是通经络、疏闭阻的结果。针灸治病属于中医外治法的范畴。相对于中、西药来说,具有方法简便、价格低廉、安全可靠,起效快、疗效快、疗效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临床实践表明,针灸对内、外、妇、儿等科300多种疾病的治疗有不同种度的效果,对其中100多种左右的病症有较好或很好的疗效。其对机体的作用,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针灸的镇痛作用:针灸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对临床常见的头痛、颈椎病、肩周炎、落枕、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腿痛、关节炎、痛经行等均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头痛:取百会、太阳、合谷。风袭经络者前额痛加印堂、上星、内庭;偏头痛加外关、足临泣;头顶痛加后溪、太冲、至阴;后头痛加风池、昆仑。肝阳上亢加风池、行间。气血两虚加气海、足三里、脾俞、肾俞。颈椎病:取颈部阿是穴、天宗、肩髓、曲池、足三里。肩周炎:取肩髁、肩贞、臂膊、条口。户内侧痛加尺泽、阴陵泉;肩外侧及肩胛痛加后溪、天宗、阳陵泉;肩前痛加合谷、曲池、足三里。中药网WWW.落枕:取颈部阿是穴、后溪。急性腰扭伤:取人中、后溪、委中、腰部阿是穴。慢性腰腿痛:取肾俞、委中、阳陵泉、环跳、、悬钟、夹脊、风市、阳陵泉、犊鼻、昆仑。根据疼痛部位,每次选3-5穴。痛经:取中极、次骨,地机、三阴交。实证加关元;虚证加肾俞、关元、足三里。针灸对机体各系统功能具有调整作用:针灸对器官、组织、神经功能及血液成分均且有调整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中风后偏瘫、面神经麻痹、尿失禁、尿潴留、单纯必肥胖等。中风后偏瘫:取百会、风府、天窗。上肢瘫加肩骼、曲池、外关、合谷;下肢瘫加环跳、阳陵泉、足三里、绝骨;口角歪斜加地仓、颊车。面神经麻痹:取地仓、颊车、阳白、合谷。乳突部疼痛加翳风;鼻唇沟平坦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承浆。尿失禁:取关元、中极、三阴交。肾阳不足加肾俞、膀胱俞;肺脾气虚加气海、太渊、足三里。尿潴留:取委阳、中极、三阴交。虚证加气海、关元、肾俞;实证加膀胱俞、阴陵泉。中药网单纯性肥胖:实证取四门穴、丰隆、曲池、合谷、太冲,虚证取四门穴、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脾俞、肾俞、合谷、太冲。再配合局部取穴及随证配穴。针灸的防御免疫作用:比如用于治疗感冒。养生常识春季(立春起至立夏止)是万物生长、万象更新的季节。春季该摄取哪些营养以及怎样调整饮食呢?很简单,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顺口溜来概括:“春天里来日渐暖,厚味饮食应转淡,时鲜蔬菜要多食,酒肉辛辣要少吃,健康长寿有保障。”1、饮食要营养平衡从饮食科学的观点来看,春季强调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要保持相对比例,防止饮食过量、暴饮暴食,避免引起肝功能障碍和胆汁分泌异常。2、春季饮食养肝为先按中医观点,春季养阳重在养肝。在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在春季萌发、生长。因此,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更应注意在春季养阳。且春季是细菌、病毒繁殖滋生的旺季,肝脏具有解毒、排毒的功能,负担最重,而且由于人们肝气升发,也会引起旧病复发,如春季肝火上升,会使虚弱的肺阴更虚,故肺结核病会乘虚而入。中医认为,春在人体主肝,而肝气自然旺于春季。如果春季养生不当,便易伤肝气。为适应季节气候的变化,保持人体健康,在饮食调理上应当注意养肝为先。3、饮食要养阳阳,是指人体阳气,中医认为“阳气者,卫外而为”,即指阳气对人体起着保卫作用,可使人体坚固,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气的侵袭。春天在饮食方面,要遵照《黄帝内经》里提出的“春夏补阳”的原则,宜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以使人体阳气充实,增强人体抵抗力,抵御风邪为主的邪气对人体的侵袭。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亦主张“以葱、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杂和而食”。另一方面,由于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故在饮食上养阳,还应包括温养肾阳之意。春天时人体阳气充实于体表,而体内阳气都显得不足,因此在饮食上应多吃点培补肾阳的东西。目前除了蓼、蒿等野菜已较少食用外,葱、蒜、韭等都是养阳的佳品。4、多食甜,少食酸唐代名医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当春天来临之时,人们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多吃些甜味的饮食,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补益人体脾胃之气。我国医学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气健旺,人可延年益寿。但春为肝气当令,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脾属土,木土相克,即肝旺可伤及脾,影响脾的消化吸收功能。中医又认为,五味入五脏,如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咸味入肾等,因此若多吃酸味食物,会加强肝的功能,使本来就偏亢的肝气更旺,这样就能伤害脾胃之气。有鉴于此,在春季人们要少吃些酸味的食物,以防肝气过于旺盛。而甜味的食物入脾,能补益脾气,故可多吃一点,如大枣、山药、锅巴等。5、饮食要清淡由冬季的膏粱厚味转变为清温平淡,饮食宜温热,忌生冷。在动物食品上,应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因为油腻的食物食后容易产生饱腹感,人体也会产生疲劳现象。胃寒的人可以经常吃点姜,以驱寒暖胃;有哮喘的人,可服点生姜蜂蜜水,以润燥镇喘;有慢性气管炎的人,应禁食或少食辛辣食物。其他人也不宜多吃辛温大热的刺激性食物,以免助火伤身。6、平时要多喝水饮水可增加循环血容量,有利于养肝和代谢废物的排泄,可降低毒物对肝的损害。此外,补水还有利于腺体分泌,尤其是胆汁等消化液的分泌。春季饮香气浓郁的花茶,可有助于散发冬天积在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生发,郁滞疏散。而适量饮茶,还可提神解困,但春季不宜贪冷饮。7、多食蔬菜人们经过冬季之后,大多数会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不足的情况,如春季人们常发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肤病等。因此,随着春季的到来及各种新鲜蔬菜的大量上市,人们一定要多吃点新鲜蔬菜,以便营养均衡,身体健康。春季养生菊花茶清肝明目,对眼睛劳损、头痛、高血压等均有一定作用。每天午餐后,用五六朵杭菊花冲泡,连续饮用3个月可见效。冲泡时加少许蜂蜜,口感更好。金银花茶清热解毒、疏利咽喉,可治疗病毒**冒、急慢性扁桃体炎、牙周炎等病。配制时选金银花10克,沸水冲泡频饮。柠檬茶这种茶能顺气化痰、消除疲劳、减轻头痛。而其做法也非常简单,切新鲜柠檬2—3片,加1克盐,再用热开水冲泡。此茶要趁热饮,冷了味道会变苦。玫瑰花茶玫瑰花能凉血、养颜,所以有助改善干枯皮肤之作用。由于玫瑰花茶有一股浓烈的花香,治疗口臭效果也很好。玫瑰花茶还有助消化、消脂肪之功效,因而可减肥,饭后饮用效果最好。枸杞茶能滋肾、养肝、润肺、明目、强壮筋骨、改善疲劳。对长期使用计算机而引起的眼睛疲劳尤为适宜。配制时只需十几粒枸杞,加热水冲泡频饮,连续饮用两月见效。(一)春季养生,尤其要把握的原则是养肝。中医认为,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五行学说以五行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调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因此春季养生重在养肝,只有保持肝脏旺盛的生理功能,才能适应自然界生机勃发的变化。(二)春季宜养脾。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应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否则肝木生发太过,则克伤脾土。唐代养生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所以,春季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可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筒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等。(三)春季是高血压的易发期,应谨防高血压。(四)春季养生宜饮花茶。春天是冰雪消融,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季节,人体和大自然一样,也处于舒畅放之际。但这时人们却普遍感到困倦乏力,表现为春困现象人喝花茶,能缓解春困带来的不良影响。花茶甘凉而兼芳香辛散之气,有利于散发积聚在人体内的冬季寒邪,促进体内阳气生发,令人神清气爽,可使“春困”自消。同时浓郁的茶香,还能促进人体阳气生发,令人精神振奋、大脑清醒、五内通畅,从而有效地消除春困,提高工作效率。花茶,亦称熏花茶、香花茶、香片,是我国特有的茶类。花茶是以绿茶、红茶、乌龙茶茶坯及符合食用需求、能够吐香的鲜花为原料,采用窖制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茉莉花茶常饮茉莉花茶,有清肝明目、生津止渴、祛疾治痢、通便利水、祛风解表、降血压、强心、抗衰老之功效。茉莉花茶的几种泡法:(1)茉莉花茶材料:茉莉花1茶匙,适量冰糖。泡法:取一茶匙茉莉花,放入壶中,用沸水冲泡(饮水机的水温一般不适泡茶,以下相同),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冰糖调味即可。功效:安神、缓解头痛。(2)茉莉荷叶茶材料:绿茶适量,茉莉花适量,干荷叶一张。泡法:将干荷叶切成细碎状,以便冲泡;将干荷叶与绿茶、茉莉花放中锅中,并加适量清水,煮约5分钟,即可。功效:能有效消除多余热气,也能改善春季头晕胸闷的症状。菊花茶《神农本草经》认为,“久饮菊花茶,能够利血气,使身体轻盈,能耐老而延寿”,又云:白菊花茶能“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气,轻身耐劳延年。”《本草经集注》云:“菊花治头痛、眩晕、失眠、眼肿痛、多泪、皮肤麻木、风湿痛。”菊花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对神经性头痛、头晕有显著疗效。菊花有极佳发散解热之效,因此常用于外感风热、畏寒、微汗等感冒初期应状,预防感冒也很有效。另外,菊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是维护眼睛健康的重要物质。整天与电脑或电器用品为伍的人,因接触辐射较多,眼睛会特别疲劳,若是常饮菊花茶,再放置一盆小雏菊,眼睛的疲劳就会得以缓解,血压也不会上升,心情会更加稳定。菊花茶的几种泡法:(1)菊花茶材料:菊花、冰糖(或蜂蜜)适量。泡法:将菊花洗干净放入锅中,放入适量清水煮沸后加入冰糖即可饮用。功效:具有清肝明目,镇静解热扩张动脉和增加冠脉流量,减慢心率,降低血压的作用。(2)菊花龙井茶材料:适量龙井茶叶、菊花、冰糖。泡法:将茶与花放入杯中,以沸水冲泡,加入适量的冰糖调匀饮用。功效:菊花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对眼睛劳损、头痛、高血压等均有一定效用还能帮助身体消除多余的体热防止肝火过旺。(3)菊花枸杞茶材料:杭白菊、枸杞子适量。泡法:杭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