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分层功能失衡的原因分析,教育社会学论文_第1页
教育社会分层功能失衡的原因分析,教育社会学论文_第2页
教育社会分层功能失衡的原因分析,教育社会学论文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社会分层功能失衡的原因分析,教育社会学论文在一个社会内,由于经济、政治、社会地位存在高低差异,社会成员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在正常情况下,不同阶层的人们能够在社会阶层间垂直流动。在当代社会,教育是主导社会阶层间流动的最重要的机制,华而不实,通过接受教育获得技能与身份一直被视为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但是最近几年,社会上关于读书无用的观点再次兴起,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和低阶层民众中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一、对新读书无用论的解读1.前两次读书无用论产生的背景之所以在读书无用论前面冠以新字,是由于在这里之前,社会上也曾经出现过对读书价值的质疑。第一次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在当时扭曲的社会气氛中,知识分子遭到迫害,甚至有人喊出了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口号,读书无用论由此盛行。但究其根本源头,这次的读书无用论是在特定的政治背景下引发的。随着文革的结束,这种观点也随之销声匿迹了。第二次知识无用论是伴随着我们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而产生的。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提出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这样的政策下,私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一些人经过短短几年的奋斗就实现了发家致富的梦想,华而不实一部分人是由于文化水平不高,捧不上令人羡慕的铁饭碗而放手一搏,成为了改革开放的第一代弄潮儿.于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社会上尤其是城市中泛起了第二次读书无用论.这种脑体倒挂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在经济体制改革经过中,体力劳动者先于脑力劳动者进入市场经济,先获得了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利益。但随着改革的深切进入化,脑力劳动者所从事的行业也逐步融入市场经济,读书无用论自然也就失去了簇拥者。2.解析新读书无用论的本质最近几年社会上读书无用论又渐有兴起之势,因而被称为新读书无用论,它对当下社会最直接的影响表现为初高中生辍学率上升、高考弃考人数增加。探究新读书无用论产生的原因,从外表上看是由于大学扩招之后,大学生数量骤增,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空前宏大,出现了毕业即失业的现象,这种供需失衡导致一些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窘境。另外,对于很多低收入家庭来讲,相对高昂的大学学费使他们负债上学,而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或薪水过低则面临还债无望的窘境,这导致很多家庭因教致贫、因教返贫.在这种背景下,读书无用论似有抬头之势,但仔细分析后会发现,新读书无用论具有明显的区域和阶层差异不同。从地域范围上看,农村地区比城市地区表现更为明显。从社会阶层上看,这一观点在低阶层人群中反响更强烈。我们在分析新读书无用论兴起的原因时,必须立足于特定的人群、阶层进行客观考虑。反观这三次读书无用论,假如讲第一次是政治导向下的畸形产物,第二次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阵痛,那么新读书无用论反映了某些人的学校教育需要不能得到知足或者学校教育的某些功能不能知足某些人的某些需要[1].本质上是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失衡的具体表现出,是处于社会低阶层的人群被边缘化而发出的呐喊。二、当代社会中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凸显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后,教育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教育作为一种获致性因素,已经取代身份、血统等先赋性因素,成为决定社会成员地位流动和阶级层次的重要因素。因而,教育具有社会分层的重要功能。所谓社会分层是一种根据获得有价值物的方式来决定人们在社会位置中的群体等级或类属的一种持久形式[2],教育为各个阶层提供了流动与公平竞争的阶梯。尤其是随着社会文明化程度的提高和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对个体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受教育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获得了一种教育身份,这种教育身份以获得文凭作为直接具体表现出,还伴随着受教育者个人素养、学识的提升。通过教育制度的挑选,不同的人被分流到不同的社会职位,进而实现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尤其对于处于弱势阶层的社会成员,教育为他们向上流动提供了时机和可能,他们热切期盼通过接受教育来改变社会地位,进而改变生活方式和质量。总之,在当代社会,教育在社会分层和流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为何会在社会低阶层群体中再次出现了读书无用的观点,究其原因,这一论调的再次兴起,实际上是社会低阶层及农村地区民众对高教育成本与低回报之间落差的集中反映。伴随着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时机的迅速增加,人们对于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感受和批评却越来越强烈。教育时机总量的增加,十分是高等教育时机的扩大,并未如人们预期的那样明显地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3].也就意味着,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并没有推动教育公平,而是走向了失衡的境遇。三、教育社会分层功能失衡的原因探究促进社会阶层间的合理流动是教育非常重要的功能之一,通过接受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实现阶层间的向上流动,这是广大民众尤其是寒门弟子的现实诉求。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国家的教育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越来越多的学生尤其是寒门子弟通过接受教育走进高等学府。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重点大学招收的农村学生比例呈下降趋势,来自较高收入群体的学生在重点高校中占据了明显的优势,农民子女与政子女进入重点学校的可能性之比到达1∶31.7[4].生源地为农村的大学生主要分布在非重点大学,这使得他们所获得的文凭资格相对较低,而较大程度上导致其在毕业以后的收入和社会阶层上仍处于劣势。因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今教育在促进社会分层和流动方面的作用正在失衡,某种程度上,甚至成为阻碍社会阶层间流动的一道门槛。因而,有必要对当下我们国家教育社会分层功能失衡的原因进行科学分析,找出造成这一问题的症结。1.教育起点上:文化资本的缺失关于教育与社会分层、流动的关系,布迪厄以为教育倾向于再生产财富与权利的不平等并使之合法化。根据布迪厄的理论,教育成为维系社会不平等的工具,学校成为生产不平等的场所。社会流动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先赋性原则,二是后致性原则。即便是在当代社会里,先赋性原则在个人的社会流动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具体表现出在家庭背景的先赋性给予人的受教育的基础,但总体来讲还是后致性原则的强度更大,教育身份是个人职业地位、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的主要影响因素。我们假设在享有一样的后天教育资源的情况下,先天拥有优质的文化资本的社会成员,他们具有良好的素养,文化资本的优势则被凸显。由此我们能够讲,绝对的教育公平对弱势群体来讲,其实是一种不公平。所以,教育应理性地倾向弱势群体,发挥其补偿功能。另外,中国的大学文化代表的是一种城镇文化,它对于逻辑、语言风格以及对全面知识的强调把生活在丰富文化刺激环境中的孩子挑选出来,使他们能够顺利进入名牌学校,保持自个在社会等级中的高地位;而对于那些缺乏文化资本的下层阶级子女而言,他们或进入不了那么有名的学校,或与大学绝缘[5].2.教育经过中: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以农村与城市作比照,众所周知,我们国家城乡发展水平差距非常大,教育资源的分配也不平衡。与城市学生相比,一方面,农村学生所拥有的文化资本普遍处于劣势;另一方面,农村学校在师资水平、教育设备、教育质量等方面也大多与城市学校存在较大差距。一部分农村学生以为自个升学无望,早早地失去了学习兴趣,导致厌学、辍学。因而,农村学生在成长的经过中,可谓先天缺乏,后天失调,导致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差距被越拉越大。教育部虽加大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乱收费现象的治理力度,并致力于加快薄弱学校建设,但由于现前阶段优质的教育资源有限,很多重点小学、中学仍在收取高额的赞助费或择校费,这笔费用往往使普通工薪家庭无力负担,很多来自较低社会阶层的学生因而享受不到优质的教育资源,造成教育上的不平等。另外,鳞次栉比的课外补习班的存在,也在考量着学生家长的经济资本能力。先天的文化资本缺乏,加上后天教育资源的不平等,产生了教育界的马太效应.3.选拔制度上:平等外表下的不平等在我们国家,虽对高考的诟病已久,但选拔人才总需要一定的标准。在现前阶段,高考还是合适我们国家国情的一种选拔制度。但在实行经过中,确实存在对不同社会阶层学生的不公平问题。首先,不同地区在录取分数和名额上存在较大差距。研究表示清楚,在重点学校录取分数上,属地学生比异地学生低100多分,在同一所高校内,农村学生的平均分要比城镇学生高出20分左右[6].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的高校主要分布于城市,发达城市的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的比例更高层次。因而,城乡二元教育体制、户籍制度使得教育的选拔功能在社会分层中再次偏向了城市人群。其次,考试内容越来越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固然符合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但忽视差异不同的统一标准却在拉大不同阶层间的差距。以城市所谓的主流文化作为考量人才、选拔人才的标准,统一考试外表的公平,实则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另外,自主招募生源的选拔制度对低社会阶层的学生来讲也存在着不公平。自主招募生源作为选拔优秀人才的探寻求索行为,有其可取之处,但获得自主招募生源的往往是那些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为了培养孩子的特殊才能,很多家长把他们送进奥数辅导班、艺术特长班等等。而对于处于低阶层的社会成员来讲,高额的辅导班和特长班的学费让很多家庭望尘莫及。因而,通过自主招募生源进入大学的农村考生人数远远低于城市考生。4.教育结果上:教育身份赋予功能的弱化教育之所以成为社会阶层流动的推动气力,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育具有身份赋予的功能。我们既要摒弃对完全迷信教育身份的唯学历主义,又必须认识到与世袭制相比,当人们通过教育身份而获得不同的社会地位,是当代社会公平公正的具体表现出。索罗金在(社会流动〕一书中提出,学校是使人从社会底层向社会上层流动的电梯,学校通过考试来进行选拔,进而决定人的社会地位。对于弱势群体来讲,教育是改变命运、实现向上层流动的重要通道。在中国,很多弱势群体尤其是广大农村学生渴望通过受教育的身份赋予,实现从农业人口到城市人口的转变,这也使他们坚信知识改变命运.正常情况下,在获得教育身份后,他们在求职面试中拥有了平等的资格。但现实情况往往是低社会阶层成员在被赋予了同样的教育身份后,仍处于劣势。首先,户籍仍然成为最大的障碍。高考虽使学生从农村进入城市,但很多用人单位尤其是一些大城市的用人单位在聘任人员时,仍然要求具有城市户口或本地户口,很多农村、非本地学生被拒之门外。同时,一些毕业生在应聘中比拼的不是学历和能力,而是家庭背景和人脉关系,使本身就处于社会低层次的成员显然在这场竞赛中被越落越远。另外,高中和大学阶段的教育内容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不严密,农村地区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生毕业生回到家乡后,所学知识并不能使他们成为建设新农村的骨干气力,也不能成为邻里乡亲眼中的文化人,反而是这些家庭在供孩子念书的数年中,由于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教育投资而变得愈加贫穷,落入因教致贫的怪圈,这些都影响着低社会阶层对教育投入的热情和动力。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待教育社会分层功能失衡的现实,不能以偏概全,由此得出读书无用论,但是这一观点的流行也必须引起反思和重视。我们要在教育制度的公平、公正上下功夫,缩小教育的阶层差距,补偿低社会阶层学生的文化资本,解决流动人员子女的受教育问题,消除择校、招募生源、就业中的不合理、不公平现象等等,保障教育在实现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中发挥正向功能。以下为参考文献[1]张旸。学校教育价值危机的凸显及超越---基于对读书无用论的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2020〔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