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扩展对青少年犯罪的抑制作用和扩张效应,法制教育论文_第1页
教育扩展对青少年犯罪的抑制作用和扩张效应,法制教育论文_第2页
教育扩展对青少年犯罪的抑制作用和扩张效应,法制教育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扩展对青少年犯罪的抑制作用和扩张效应,法制教育论文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着社会的全面进步,但贫富差距以及公共产品供应缺乏仍然制约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构成了较为深层次的社会矛盾,酝酿着大量的犯罪问题。怎样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减少负外部效应明显的犯罪行为,是决策的重要课题之一。一方面能够依靠加大犯罪的打击力度来抑制、震慑犯罪,另一方面,还能够通过加强教育来预防犯罪。前一种手段的缺点在于投入大效率低并且缺乏对犯罪人员的改造,尤其应对青少年犯罪,刑罚的手段以及与犯罪人员的集中,更容易使青少年在这里之后介入到更严重的犯罪之中,所以在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普通教育在预防、减少犯罪的方面的作用应当得到更广泛的重视。2020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施行50多年的劳教制度被依法废止。对于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与改造,完全落在了普通教育领域,教育扩展对犯罪介入尤其是青少年犯罪的作用,也将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对1998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和(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数据的计算发现,全国教育经费支出年均增长16.70%,刑事犯罪总数的年均增长为4.68%①。随着全国教育经费支出的持续上涨,刑事犯罪总数也在上扬,但在比拟19972018年全国教育经费支出与刑事犯罪总数的增长率时却得出了如此图1所示的结果。图1主要比拟的是19982018年全国刑事犯罪增长率与教育经费增长率,能够非常明显地看到教育经费的增长与刑事犯罪的增长呈明显的相反趋势,即当教育经费增长幅度较大时,第二年的刑事犯罪增长幅度就会变小,这一数据的变化趋势真实反映出教育投入对于抑制犯罪增长起到的积极作用。【1】为了进一步准确地描绘叙述教育扩展的实际效果对青少年犯罪的作用,研究选择了平均受教育年限[1]来衡量教育扩展的程度①,平均受教育年限为受不同教育程度的人口比例与该教育程度的受教育年限②的乘积之和。当前我们国家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由1997年的7.01年增加到2018年的8.85年。与此同时,研究采用(中国统计年鉴〕中对青少年犯罪的统计口径,将青少年犯罪分为18岁下面和18至25岁两个年龄段,如此图2所示,青少年犯罪在刑事犯罪中的比重较高,1998年到达了39.4%,占刑事犯罪的近四成,此后则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当前青少年犯罪固然还是那样连年增长,但其占刑事犯罪的比例却在明显下降(2018年为26.9%),华而不实18至25岁的青少年犯罪是该类犯罪的主体,主导着该类犯罪的主要趋势,但相比于18至25岁青少年犯罪2.04%的年均增速,未满18岁的青少年犯罪的增速则为6.39%。近年青少年犯罪的低龄化也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2】19972018年,我们国家刑事犯罪年均增长率为4.68%,而青少年犯罪的增速为2.81%,明显低于刑事犯罪总体的增长速度,这也是青少年犯罪占总体刑事犯罪比例不断下降的原因。而青少年犯罪之所以能够得到一定的控制,还要归根于我们国家平均受教育年限的不断延长,即教育扩展的作用。图3中,研究比拟了滞后一期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长率与滞后一期的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比重的增长,能够看到当教育扩展速度较快时,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比重就会出现下降的趋势,反之,当教育扩展速度下降时,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重就会有所上升。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比重的减少意味着非青少年犯罪比重的上升,这或可讲明教育扩展对青少年犯罪的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大于非青少年犯罪。所以,研究教育扩展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程度及影响原理就显得更有实际意义。【3】二、教育扩展对青少年犯罪的抑制作用当前我们国家教育扩展对青少年犯罪的抑制作用能够表现为下面三个方面,即隔离作用、道德约束作用及可能的收入预期效益。假如将犯罪领域视为非法劳动市场,将人们的正常工作与犯罪行为视为是在合法劳动和非法劳动上的时间分配,则人们能否介入犯罪,或者能否将更多的时间分配到非法市场,则取决于合法收益与非法收益之间的差距,以及获得这些收益的可能和成本,华而不实非法收益的成本既包括实际的时间精神,也包括可能受到的惩处力度和心理道德成本[2]。(一)教育扩展对青少年犯罪的隔离作用教育扩展的隔离作用,主要是客观上减少了青少年能够投入到犯罪中的时间和精神,减少了介入犯罪的时机和可能。教育扩展带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延长,能够有效地约束青少年的犯罪行为,这种约束主要表如今教育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对犯罪的隔离[3]。学校教育不管其教育的效果怎样,都从客观上减少了青少年介入犯罪的时间和时机。而且,通过数据可以以发现,我们国家的青少年犯罪中,18岁下面的犯罪明显要少于18岁以上的青少年犯罪(1825岁的青少年犯罪在19972018年年均占比为76.7%,是青少年犯罪的主体),这与我们国家当前不到8.85年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有关。这样的结果也反映出,我们国家教育扩展对青少年犯罪的主要作用是隔离,即对年龄较低的青少年犯罪能起到作用,而对于那些脱离学校教育环境的青少年犯罪的抑制作用却不明显。而且,对于18岁以上的青少年,即便不缺乏受教育的时机,但由于自我意识和自理能力的提升,可以能自主选择脱离学校的教育环境,假如教育扩展不能提供除隔离以外更有效的思想意识作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很有可能让1825岁的青少年在就业受阻或者碰到其他方面的挫折时走入心理甚至是犯罪的误区。(二)教育扩展对青少年犯罪的道德约束作用教育扩展的道德约束作用主要是指教育扩展将增加青少年介入犯罪的心理成本,增加其遭到惩罚的预期。价值观的偏颇或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缺乏是青少年介入犯罪的核心因素之一。教育能够起到塑造青少年完善人格的重要作用,提升青少年的认知水平和道德修养,进而加强其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自觉抵制犯罪的正义感[4]。与此同时,通过教育构成的道德和意识约束,能够大大提高青少年介入犯罪的心理成本。除此之外,知识的增加可以以让青少年更清楚地认识到犯罪可能给亲人及本身带来的道德惩罚及法律惩罚,进而减少犯罪所带来的实际收益,客观上减少青少年介入犯罪的动机,起到从总体上减少犯罪的作用。然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效果的发挥,一定程度上依靠时间的积累,只要教育扩展到达一定的程度,才能起到抑制犯罪的道德约束作用。就我们国家当前的教育扩展程度来看,仅仅凭借9年义务教育的普及,还缺乏以有效地对青少年犯罪起到很大的教化作用,尤其对于已经脱离学校教育,18岁以上的一部分青少年,基础教育能够塑造的道德规范,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这也是当前我们国家对于青少年犯罪的统计中,1825岁青少年犯罪为主体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近年,18岁下面青少年犯罪的增长势头也不容忽视,尤其一些极端的个案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固然不能否认低龄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的密切关系,但教育本身的体制及公平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育扩展的质量,影响着教育扩展对犯罪的道德约束作用。(三)教育扩展的收入预期效应教育扩展对青少年犯罪的预期效应主要是指,教育扩展能够提升青少年的认识水平改变其行为偏好,同时提升其人力资本,增加其在合法劳动力市场中就业并获得更多合法收入的能力,增加其在合法领域的预期收益,减少其介入非法活动的动机[5]。青少年是社会发展的将来,教育经过中具体表现出的社会期望,也会构成青少年对本身发展的预期,同时青少年也会通过周围环境的实践去印证这种预期实现的概率以及实现之后的人生效果。通过知识的积累,人对客观环境的认识会发生变化,青少年尤其是18至25岁的青少年,当他们接受了一定教育之后,更能够分辨自个在哪一领域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大,进而将学习和劳动的时间更多地分配到这一领域,而有效果的教育则会将人们的行为导向到社会进步需要的领域。反之,假如教育时限较短或者教育效果较差,就没有办法帮助青年人找到合适本身发展的领域,以及培养其适应社会的能力,进而导致一部分青少年误入歧途。除了影响行为偏好以外,收入预期对青少年犯罪,尤其对18至25岁的青少年犯罪则显得更为重要。较多的人力资本投入,将使青少年获得更多合法市场的工作时机及更高层次的收入,进而减少非法市场收入的吸引力,提高犯罪的时机成本,使青少年将更多的时间分配到能够获得更多合法收益的领域,对减少犯罪起到最根本的作用。三、教育扩展对青少年犯罪的扩张效应教育扩展对青少年犯罪的抑制作用符合一般的公众常识,但在理论与实证研究的领域中,教育扩展对犯罪的实际作用还要审慎的判定[6]。在图3教育扩展与青少年犯罪增长的比拟中能够发现,一些年份里二者并没有完全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而是在教育扩展的同时,青少年犯罪的比重也在上升,这样的变动趋势一方面讲明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因素绝不仅仅仅是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扩展;另一方面也证明了教育扩展对青少年犯罪可能存在的扩张效应。(一)教育扩展中的集中效应教育固然减少了青少年能够从事犯罪的时间,但同时也会带来集中效应,扩大了问题少年的影响范围,或者增加青少年之间的冲突或群体性犯罪,进而导致暴力犯罪事件的上升[7]。交往越轨同伴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一直是这类犯罪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萨瑟兰的犯罪学习理论(差异交往理论)就以为,犯罪与其他学习机制一样,都是在沟通的经过中互相习得的,而且越轨行为在群体中还能够获得情感和伙伴的支持,继而构成最初青少年涉足越轨行为动机。现实中,学校教育的集中效应恰恰为这种习得和支持提供了客观的空间,近年,青少年团伙犯罪趋势的上升①,以及低龄化倾向,都能够一定程度地讲明这一问题。在我们国家取消了劳教制度之后,为了减少越轨少年对别人的影响,学校通常会对这部分青少年采用标签化甚至带有歧视性质的特殊管理方式,这种标签化很可能既不利于其本身的健康成长,还可能人为地构成其与其他同学在关系上的对抗和紧张,如此也进一步增加了冲突的可能。(二)教育扩展对犯罪收益及成本的影响教育扩展固然提高了青少年的人力资本,提高了其获得合法收入的预期,但同时教育扩展也会提高人们的犯罪收益(Ehrlich,1975),尤其是智能型犯罪的收益,同时,教育提升的智力技能还会提高人们逃避法律惩罚的能力,继而降低犯罪成本。但对于青少年犯罪,教育扩展对其预期的犯罪收益的作用很难估计,通常情况下,人们能够预知人力资本投资在合法市场的收益,却很难获得该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在非法市场上的收益。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启动,2000年后中国迎来了新一轮的犯罪高峰,20012005年青少年犯罪的年均增长率为5.85%,华而不实18岁下面的青少年犯罪年均增长到达了14.92%,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体犯罪大幅度上升的背景下,1825岁的青少年犯罪的增速只要3.20%,这讲明高等教育的扩展,在一定程度上还抑制了1825岁青少年犯罪的增长态势。这讲明,教育扩展对青少年犯罪的扩张效应要小于对整体刑事犯罪的影响。(三)教育扩展中的不平等问题教育扩展中的不平等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即教育资源在各阶段教育中分配的不平等,教育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收入层次家庭之间分配的不平等,以及获得教育投资回报的外部环境的公平与否。教育扩展中的不平等问题是影响教育扩展效果的最根本因素。固然教育扩展对青少年犯罪的预期收益影响有限,但教育扩展中的公平问题对影响犯罪的核心因素收入差距作用显着[8-9]。教育扩展中的不平等,将导致低收入家庭或者贫困边远地区的青少年,缺乏人力资本投资的时机,无法积累足够的在合法市场中寻找就业时机的竞争力,导致其预期合法收益的降低,相对的非法就业及非法收益的吸引力就会上升。除了教育本身的不平等,影响教育收益的劳动力市场的分割造成的教育投资回报的不平等,也会影响教育投入在合法市场里的收入预期,进而降低弱势群体的教育投资回报率,降低其介入犯罪的时机成本。而且长此以往,由于教育不平等构成的收入差距则会对社会公平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影响群体价值观的偏差,最终导致犯罪率的持续上升。四、结论与对策青少年犯罪不同于其他主体的刑事犯罪,应以教育、预防为主,而且相对于其他刑事犯罪,教育对青少年犯罪的抑制作用更强。但就我们国家当前的教育扩展程度而言,教育扩展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青少年犯罪,但由于其水平有限,对青少年犯罪的积极影响主要表如今隔离作用方面,教育扩展的质量及教育投资回报的预期制约着教育扩展对减少、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积极作用。除此之外,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不合理还会进一步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影响社会公平的同时也为犯罪的上升埋下隐患,而劳动力市场的分割造成的就业歧视及工资差距,则进一步将教育不公放大为社会不公,影响青少年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降低其介入犯罪的时机成本,对青少年犯罪起到一定的扩张作用。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扩展对抑制青少年犯罪的积极作用,还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一)加大教育投入推进教育扩展教育投入的增加是减少、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必要条件。固然最近几年我们国家教育投入增加很快,但相比于我们国家对教育资源的需求还存在很大的缺口,教育扩展的规模效应还没有完全展现,教育扩展的总体水平较低已成为减少、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瓶颈,制约着教育扩展的积极作用。所以,为了做到切实通过教育减少青少年犯罪,必需要从加大教育投入入手,快速推进教育扩展,以发展的速度来带动提升教育的质量及教育的公平,进一步发挥教育扩展对减抑青少年犯罪的积极作用,加强教育扩展对青少年犯罪隔离作用的同时提高教育扩展的德育及收入预期效益。(二)调整教育投入构造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教育质量的一部分,教育水平的高低,最终取决于薄弱的环节,尤其对于可能介入青少年犯罪的人群,他们往往成为普通教育公平问题受害者,成为被忽视甚至被歧视的群体。尤其在传统劳教制度退出历史舞台的背景下,加强教育公平,完善教育的统筹兼顾,对于抑制青少年犯罪变得更为重要。教育公平从宏观上表现为不同发展程度区域的平衡,从中观上表现为不同教育阶段投入的公平,从微观上表现为不同收入家庭受教育时机的公平。现实中三个公平的起点必须是减少普通家庭对教育的负担,在这里基础上公平教育资源,尤其是公平面向群众的普通教育。由此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受教育者的不公平感,进而减少其对社会的偏激认识,减少犯罪动机。(三)加强青少年法治及德育教育教育资源投入的缺乏及不平衡的情况直接导致了升学压力的增加,迫于这种压力,当前的学校教育应试性较强,但在德育以及法治教育方面欠缺较大,及时是成绩很好的学生也不见得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在不断的教育扩展条件下,积极加强青少年法律意识、法治观念及道德素质的培养,以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范例、道理规范青少年的行为,明确其行为的禁区及法律的底线。除此之外,德育教育除了加强现实指导意义外,还应当愈加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卫生情况,建立青少年道德预警机制,及时纠正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