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区社会救助措施与成效及启示,社会救助论文_第1页
解放区社会救助措施与成效及启示,社会救助论文_第2页
解放区社会救助措施与成效及启示,社会救助论文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放区社会救助措施与成效及启示,社会救助论文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战争、自然灾祸、战勤等原因,解放区的难民、灾民等弱势群体问题特别严重,对这些弱势群体进行社会救助自然成为摆在中国和解放区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国领导在领导人民进行解放战争的同时,积极进行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工作并获得了显着的成效。对这一问题,当前学术界的研究还不够丰富和系统,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梳理和讨论,以期对当今的社会救助事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一、解放区社会救助对象的产生〔一〕战争战争从来都是难民等社会弱势群体产生的最主要原因。解放战争时期,战火不可避免要烧到解放区,在造成大量人力物力损失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社会弱势群体。1945年9月上旬,国民想河北解放区大举进攻,在较短时间内就造成豫北、上地区和平焊、同蒲沿线30万人家园被毁、无家可归。1946年9月,国民向冀东解放区发动进攻。9月底,国民在冀东占领了10余座县城,造成的难民达77万。1947年春,国民向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鲁中区10个县被杀害、抓走、拉走的农民群众达14万人,14个县共有83900头耕畜被抢劫,造成120万亩土地因无力耕种而荒芜。1947年国民对陕甘宁边区发动的重点进攻给边区人民带来了极大灾难。据统计,陕甘宁边区90%以上的地区和150万人民惨遭胡宗南的洗劫和蹂躏,损失粮食25万石、牛驴6万余头、农具23万件,减少耕地360余万亩,青苗被践踏50余万亩。据不完全统计,拉夫抓丁或杀害至少4000余人。这些情况造成大量的人民群众丧失劳动能力、失去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成为弱势群体。〔二〕自然灾祸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自然灾祸多发的国家,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也不例外。解放区经过八年的艰辛抗战,损耗很大。土地荒芜、河道失修、生存生产环境恶化,民力贫弱,抵抗灾祸的能力特别脆弱,一碰到自然灾祸,便会造成大量的灾民、难民、饥民等弱势群体。1947年苏北淮海各县连续降雨爆发洪灾,受灾区域达17县市,受灾耕地面积达2164万余亩,占总耕地的67.2%,受灾人口536万余人,占总人口的64.13%,塌毁房屋41250间。1947年陕甘宁边区出现灾荒,40余万人衣食无着,仅绥德分区各县饿肿者达万人,因饿而病死者500余人。1948年,华北解放区各地均连续遭受程度不同的各种灾祸,尤以冀南、冀中之水、虫、雨灾为甚。使全区平均收获减收22%,受灾人口约百万人左右,占全区负担人口约八分之一。这些自然灾祸的发生使大量的灾民沦为弱势群体。〔三〕战勤解放区人民为了支援解放战争,或踊跃参军或负担战勤,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战勤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客观上对人民的生活、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恢复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以1947年华北解放区济源县为例:公粮负担占农民收入的五分之三;全县两万劳动力中,4500人参军、出船工2万个、运粮50万斤、运柴草840万斤;20个村男女老幼及小学全体师生看护伤员、洗血衣、割草作铺草等等。由于战勤负担严重,一些家庭或因劳力缺乏无力耕田、或因公粮负担缺衣少食进而成为弱势群体。二、解放区社会救助措施与成效〔一〕解放区社会救助措施1.有计划地安置弱势群体。对于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难民、灾民,首先应让他们安置下来,这是对他们进行社会救助的第一步。各解放区采取的安置措施主要有下面几种:一是发动群众,在农村统一安置。为安置逃荒的灾民,各解放区派专门对难民进行安置,使之不要沿途乞讨,生活无助。在安置经过中,宣传天下农民是一家的思想,提倡互助互济,并对难民进行处事言行方面的教育。二是设置收留所。解放区各级除了在农村安置难民外,还设置专门的收留所收留难民。抗战胜利后,晋察冀边区在制定难民救济计划时,曾估计要在全边区筹设难民招待所21个。1947年9月国民进攻冀中特别区时,解放区组织难民收留所,收留外逃难民3769人。三是移民就食。在安置逃亡灾民、难民的同时,解放区还采取了有计划的移民就食措施。1948年,陕甘宁边区制定灾民迁移安置办法,仅延长一个县就有移民5000余人,获得了预期的效果。2.发放紧急赈济。紧急赈济是最传统的救助措施之一,但也是行之有效非常必要的救助措施。战争和灾荒中的灾民、难民、失业者等弱势群体处于不救不活的状态,解放区必须给他们提供紧急赈济。解放区发放紧急赈济采取了直接发放和以工代赈等形式。解放区用于紧急赈济的资金和粮食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边区直接拨款、拨救济粮;二是结合土改形式,组织群众收割投敌反动地主和反革命分子的庄稼,刨地主埋藏的粮食,并征收富农多余的粮食。如陕甘宁边区至1948年9月共得到救济粮151万石,救济款陕甘宁边币107亿元。苏北解放区二分区自解放战争以来,发放救济现金257万余元,大米30余万市斤,粮草24623市斤。在进行紧急赈济时,坚持走群众道路,重点照顾战争损失严重、生活困难、抗战有功的人员。3.防疫治病。大灾之后往往伴随着大的疫病,战争也极易引发疫病。1945年春,陕甘宁边区发生疫病,关中1500多人死亡,陇东11万只羊和2000头牛死亡。为了防疫治病,解放区采取了很多切实有效的措施。陕甘宁边区派出专门的卫生防疫人员,要求各专属、县级各级卫生机关参加当地的救灾委员会,负责领导各地的疾病防治工作。对缺乏医药的地区,由负责配备药品;对已经发生疫情的地区,实行隔离医治;对未发生疫情的地区,加强预防;另外解放区还加强对家畜的防疫治病。在解放区各级、广大群众和医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解放区的疫病防治获得了明显的成效。4.对弱势群体进行心理干涉。战争和灾荒发生后,灾民和难民情绪极不稳定,容易产生波动甚至产生恐慌,因而对这些弱势群体进行心理干涉,稳定他们的情绪是对其进行救助的前提。在对弱势群体进行心理干涉、稳定情绪、做思想工作的工作中,以解放区各级为核心的行政气力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当时主要是教育难民、灾民、失业者心态稳定,进行形势与阶级教育。例如太行五专署针对难民思想混乱的情况,向难民指出光明前途一定会胜利,并且不会很远。另外还在难民中选定骨干积极分子进行宣传教育,推动骨干积极分子再向民众宣传。通过心理干涉,使人们情绪基本上稳定,精神上得到依靠,进而推动社会救助工作有序进行。5.大力发展农业、副业生产。大力发展农业、副业生产是典型的生产社会救助形式,属于积极社会救助。发展农业生产方面,解放区的难民和灾民中大部分是农民,因而把这些农民组织起来从事农业生产不仅能够重新树立他们生活的自信心,而且有助于生产自救,增加粮食产量。当时主要采取了开荒灭荒、掀起春耕运动、抢种抢收、消灭蝗虫运动等措施。为了鼓励开荒,解放区还制定了相关政策。如苏北解放区九专属规定:熟荒重开,第一季公粮不收,第二季减半,第三季后照征;生荒开垦免征三年公粮。对于碰到缺乏劳动力、资金、种子等困难的弱势群体,解放区发放了屡次贷款来解决这些问题,为生产自救、发展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发展副业生产方面,解放区把灾民和难民中的劳动力和半劳动力组织起来,主要采取了挖菜、种菜、纺织、运输、榨油、做买卖、打短工等形式,号召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性别的人们从实际出发从事不同的生产,较好地具体表现出了自力更生生产救灾的原则。如苏北解放区六分区1948年春建立纺织组690个、榨油组183个、做粉组466个,共获利粮147万斤。6.安置就业。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鼓励难民和灾民中的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到县级以上报名登记,一边入学深造,布置工作,参加边区建设。解放区实行劳资两利政策,大力促进私营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努力创造就业岗位。〔二〕解放区社会救助获得的成效解放区的社会救助工作在和群众的互相配合下获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灾民、难民等弱势群体得到了适当的安置,过上了温饱的生活;二是解放区大力发展农业、副业生产促进了解放区生产的恢复以及部分地区市场的繁荣;三是稳定了解放区的社会秩序。如陕甘宁边区在西北局、陕甘宁边区的领导下,经过广大人民的艰辛努力,1947至1948年的灾荒得到遏制,农业生产有所恢复,已到达战前的80%。三、解放区社会救助的经历体验及启示〔一〕中国在执政理念上强调保障人民的利益成为解放区社会救助工作的指导思想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解放区的执政经历体验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发动群众不能空喊口号必须有切实可行的办法,只要不断知足群众的利益需求,才能不断扩大执政的阶级基础。1945年在为起草给东北局的指示中明确指出:我在东北的工作重心是群众工作。关于群众工作的内容,指示中也明确规定为知足群众的利益需求,我必须给东北人民看得见的物质利益,群众才会拥护我们。因而,中国和解放区各级高度重视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工作,加强对弱势群体社会救助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并注意加强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解放区还成立社会救助的领导组织机构,轻度灾荒由民政部门详细负责工作;严重的则设立直属的救灾委员会,为社会救助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人员保障。1945年7月,中国领导下的中国解放区临时救济委员会宣告成立,并建立起以董必武、李富春和伍云甫为领导的常设机构,同时又相继在敌后各解放区设立分会。为帮助灾民度过灾荒,1947年冬陕甘宁边区在建设厅下设了生产救灾委员会,详细负责领导救灾工作。〔二〕不断调整的土地政策以及劳资两利的经济政策为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提供了经济保障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根据国内主要矛盾转化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不同的土地政策,使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发展,进而为解放区的社会救助乃至全国人民革命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经济基础。从抗日战争胜利到1946年公布(五四指示〕,中国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从公布(五四指示〕到1947年6月执行(中国土地法大纲〕,土地政策由减租减息转变为耕者有其田;从(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公布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实行的是彻底平分土地的政策。在土地革命中一些地区出现了一些左的偏差,比方侵犯中农利益、打击部分民族工商业、部分地区乱打乱杀现象严重等,结果引起了广大农民十分是新富农及部分中农的恐慌,严重挫伤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及时发现并纠正了这种危险倾向,1947年十二月会议后,全及各解放区开场努力纠偏并使土地革命又回到了健康的发展轨道。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创造性地建立了劳资兼顾的合作分红制度,制定了劳资双赢的争议处理办法并探寻求索劳资两利的民主管理形式。劳资两利经济政策的发展并趋于完善对私营企业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进而为解放区社会救助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撑。〔三〕军事上的不断胜利为解放区的社会救助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全面内战爆发后,和制定了以歼灭国民有生气力为主而不是保守地方为主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指挥解放区军民奋起还击。经过8个月作战,迫使国民放弃全面进攻计划,将进攻重点放在山东和陕北。人民当兵的人继续执行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又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战争第一年,当兵的人歼灭国民军112万。1947年6月底,当兵的人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947年10月10日,当兵的人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当兵的人歼灭国民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当兵的人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歼灭了国民军主力,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军事上的不断胜利,在精神上鼓舞了解放区人民,极大地激发了灾民、难民等弱势群体生产自救的自信心和决心,同时也为解放区的社会救助提供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