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学段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学段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学段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学段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学段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_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学段期末考试试题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_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学段期末考试试题PAGEPAGE20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_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学段期末考试试题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学段(期末)考试试题(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1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先秦诸子由于社会影响巨大,历史贡献卓著,因此对中国文脉的形成有特殊贡献。在文脉上,老子和孔子谁应领先?这个排列有点难.孔子开创了中国语录式的散文体裁,使散文成为一种有可能承载厚重责任、端庄思维的文体.孔子的厚重和端庄并不堵眼堵心,而是仍然保持着一个健康君子的斯文潇洒。更重要的是,由于他的思想后来成了千年正统,因此他的文风也就成了永久的楷模.他的文风给予中国历史的,是一种朴实的正气,这就直接成了中国文脉的一种基调。中国文脉,蜿蜒曲折,支流繁多,但是那种朴实的正气却颠扑不灭。因此,孔子于文,功劳赫赫。本来,孔子有太多的理由在文学上站在老子面前,谁知老子另辟奇境,别创独例.以极少之语,蕴极深之义,使每个汉字重似千钧。在老子面前,语言已成为无可辩驳的天道。这让中国语文,进入了一个几乎空前绝后的圣哲高台。孟子是孔子的继承者,比孔子晚了一百八十年。在人生格调上,他与孔子很不一样,显然有点骄傲自恃,甚至盛气凌人.这在人际关系上好像是缺点,但在文学上就不一样了。他的文辞,大气磅礴,浪卷潮涌,畅然无遮,情感浓烈,具有难以阻挡的感染力。他让中国语文,摆脱了左顾右盼的过度礼让,连结成一种马奔车驰的畅朗通道.文脉到他,气血健旺,精神抖擞,注入了一种“大丈夫”的生命格调。但是,与他同一时期,一个几乎与他同年的庄子出现了。庄子从社会底层审察万物,把什么都看穿了,既看穿了礼法制度,也看穿了试图改革的宏谋远虑,因此对孟子这样的浩荡语气也投之以怀疑。岂止对孟子,他对人生都很怀疑。真假的区分在何处?生死的界线在哪里?他陷入了困惑,又继之以嘲讽.这就使他从礼义辩论中撤退,回到对生存意义的探寻,完成了一个由思想家到文学家的大步跃升.他的人生调子,远远低于孟子,甚至也低于孔子、墨子、荀子或其他别的“子”。但是这种低,使他有了孩子般的目光,从世界和人生底部窥探,问出一串串最重要的“傻”问题。但仅仅是这样,他还未必能成为先秦诸子中的文学冠军。他最杰出之处,是用极富想象力的寓言,讲述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而在这些寓言故事中,都有一系列鲜明的艺术形象。这一下,他就成了那个思想巨人时代的异类,一个充满哲思的文学家.(节选自余秋雨《中国文脉》)1.下列关于先秦“文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和孔子在文章风格上不同,在思想上不同,对后世的影响也不同,他们对中国文脉的形成有着不同的特殊贡献。B。纵观中国文脉,虽然蜿蜒曲折,支流繁多,但是自孔子开始,它所形成的那种朴实正气的基调却颠扑不灭。C.孟子让中国语文,连结成一种马奔车驰的畅朗通道,其文辞,具有难以阻挡的感染力,他给中国文脉注入了一种“大丈夫”的生命格调。D.在文脉上,先秦诸子谁应领先,虽然排列有点难,但作者认为“老庄”超过了“孔孟”,而文学冠军当属庄子。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孔子于文,功劳赫赫:他开创了中国语录式的散文体裁,他的文风给予中国历史的,是一种朴实的正气,成为永久的楷模。B.在文学上,孔子有太多的理由站在老子之前,但老子言少义深,语言已成为无可辩驳的天道,从而另辟奇境,别创独例.C。在人生格调上,孔子保持着健康君子的斯文潇洒;与此不同的是,孟子在这方面有缺点,他显然有点骄傲自恃,甚至盛气凌人。D。庄子在文学上最杰出之处,是用极富想象力的寓言,讲述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而在这些寓言故事中,都有一系列鲜明的艺术形象。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庄子从社会底层审察万物,把什么都看穿了,他以孩子般的目光,从世界和人生底部窥探,嘲讽人生,问出一串串幼稚的问题.B。老子让中国语文,进入了一个几乎空前绝后的圣哲高台。而庄子完成了一个由思想家到文学家的大步跃升,他是一个充满哲思的文学家.C.孔子虽然使散文成为一种有可能承载厚重责任、端庄思维的文体,但是也是他使中国语文陷入左顾右盼的过度礼让。D。庄子与孟子是同时代人,庄子的人生调子远远低于孟子。但是庄子对孟子的浩荡语气投之以怀疑,甚至对孟子的人生都很怀疑。(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花婆原非花婆一生嫁过三个男人,一个教书先生,一个泥水匠,一个长工。三个男人婚后都不到两年,不是病亡就是祸死。三次寡遇,无须别人多讲,她就知道自己命不好.有了这般认识,她就断绝了一切温柔富贵的奢望,干脆拉根打狗棍,老老实实做起叫花子来。不想这一讨饭,竟在洛河讨出了名堂.花婆讨饭不做穷相,依旧像过去一样清爽端正。夏天灰布单衣,冬天黑布棉衣,脚腕那儿常年扎着一副绑腿带,头发一丝不乱地网在发兜里。竹篮碗筷也干干净净还用一方白布掖紧四角遮了。也许是开始的不习惯反使她逐渐养成了一种习惯,她不喊叫,只朝敞着的大门前一站,静候着主人出来。如碰上狗咬,她也仅抡着棍子在地上划拉着抵挡。主人发现她,舍一块饼或一碗稀饭。她伸了篮子或碗接过,点头一谢,躲到无人处,蹲下埋头吃了,然后来到正在车水的井台上洗碗.如果吃饱了,就在井台上略坐一坐,随后无选择地随便走进谁家田里,帮着做些应时的活儿,如果觉得不足,便拿了新洗的碗筷,再去村里讨要.花婆总是这么一副姿态,安分自爱。日子一长,人们的意识里就淡漠了她作为叫花子的形象,只把她当作闲人对待。洛河川多水田,人们四季都忙,亲朋间有什么要紧的口信儿,一时腾不出手来,这便想到了花婆,这就托她十里八里地去传递。无例外地,隔个一天两天,对方就有了准确的回应。进而,人们又大胆地让她捎些小东小西,这也毫无差错。再后来,商人们为逃匪劫,竟把携带银钱的事也委托给她.这样下来,花婆终日负载累累的,追着洛河上的帆影或伏牛山上的流云,西来复去。一天清早,花婆为一商贩转送款子,在伏牛山脚下被两个土匪劫了。她尾随着歹徒来到大山深处,走进一座寺院,见着了土匪头子张秀.张秀外号旱螃蟹,水陆两路都有他设的卡子。花婆向张秀讨款子.张秀从大烟炕上爬起来,双脚点在鞋口里,盯着花婆说:“你上我这儿讨钱,你可知道我是干什么的?花婆说:“你是土匪头子,洛河没有人不知道。可你立过规矩,不抢邮差不抢贫。我是讨饭的。”张秀拨弄着手下交上来的100块银元:“你是叫花子,哪来这么多钱?还是硬货?”花婆说:“我替人家送的。”张秀说:“那就不是你的。”花婆说:“可在我身上带着呢。”张秀一挥手:“别跟我啰嗦了,走吧。““你叫我走就得把钱还我,"花婆迈着小脚上去撮银元,“要不我就没脸见人了。"张秀一拍桌子上的手枪:“你既然是叫花子,还什么脸不脸的,打出去!”几条大汉一拥而上,架起花婆,凌空丢出山门.花婆挣扎着站起,一句话不说径朝山崖走去。可惜她力气不足,一跃没有跳到沟底,而是落在不深的一个石头上,只撞破了头。土匪把花婆弄上来,撕了她的衣襟替她包扎。张秀看着山门前摔碎的破碗片,抠了一会儿鼻孔说:“看不出,这婆子还这么重义!把那钱扔给她吧."自此花婆出了名,钦差一般在洛河川通行无阻。但她依然固守着一贯的叫花子形状,到哪儿只讨一口饭吃。可是,花婆最后还是被人杀害了.她死在一个十字路口,透胸流下一摊血来,棍子碗筷还在身边,只是没了竹篮.人们报了官,县警察局却没来人。花婆葬后个把月,有怀念者到坟上烧香,意外地发现坟前趴着一个男子。那男子身下一片淤血,子弹是从两只眼睛射进的,而他僵硬的手下就压着两把手枪。竹篮也回到花婆坟上,里边放着白花花200块银元。张秀一伙也来人看了那男子,说不是他们的人。人们于是猜测,那男子一定是外来的匪徒,还不知道花婆的善誉,及至知道了便深感羞愧,这就送还了劫物,自裁以谢罪.不然,他不会灭了自己的眼睛。地方上贴出告示,要那银元的失主前来认领.过了很长时间也不见失主到来.人们这就商议,想用那笔钱为花婆修座庙。庙名都拟好了,就叫义丐庙。这时,县警察局来人了,说要破案,就把那200块银元作为物证收了去.案子终究没破。流传在人们口头上的,仍旧是那种猜测。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迫于生计的无奈,花婆做起了叫花子,因为她的内心仍然觉得这很丢脸,所以她“讨饭不做穷相,不喊叫,依旧像过去一样清爽端正”.B.作者用白描手法描写了花婆乞讨方式,用语言、动作等描写展示了花婆向张秀讨款子过程,着墨不多,但人物形象跃然纸上。C.“自此花婆出了名,钦差一般在洛河川通行无阻。”这说明当地的土匪出于对花婆的敬与怕,敬他重义,怕她又拼死讨钱,就不再打扰花婆了.D.人们对男子死因的猜测,以及到最后“案子终究没破。流传在人们口头上的,仍旧是那种猜测.”说明人们对“义”的坚信.5。花婆子身上有哪些闪光点?请简要分析。(5分)6。小说两次写到县警察局,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二、古代诗文阅读(1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张钦,字敬之,顺天通州人。正德六年进士,由行人授御史,巡视居庸诸关。十二年七月,帝(明武宗)听江彬言,将出关幸宣府。钦上疏谏曰:“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比者,人言纷纷,谓车驾欲度居庸,远游边塞。臣度陛下非漫游,盖欲亲征北寇也。不知北寇猖獗,但可遣将徂征,岂宜亲劳万乘?且匹夫犹不自轻,陛下奈何以宗庙社稷之身蹈不测之险.陛下不虞祸变,欲纵辔长驱,观兵绝塞,臣窃危已。"已,朝臣切谏皆不纳。复疏,疏入,不报.八月朔,帝微行至昌平,传报出关甚急。钦命指挥孙玺闭关,纳门钥藏之。分守中官刘嵩欲诣昌平朝谒,钦止之曰:“车驾将出关,是我与君今日死生之会也。关不开,车驾不得出,违天子命,当死。关开,车驾得出,天下事不可知。万一有变,我与君亦死.宁坐不开关死,死且不朽。”钦因负敕印手剑坐关门下曰:“敢言开关者,斩.”夜草疏曰:“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今寂然一不闻,辄云‘车驾即日过关',此必有假陛下名出边勾贼者。臣请捕其人,明正典刑,不然万死不奉诏。”奏未达,使者复来.钦拔剑叱之曰:“此诈也。”使者惧而返,为帝言“张御史几杀臣”。帝大怒,顾朱宁:“为我趣捕杀御史.”会梁储、蒋冕等追至沙河,请帝归京师。帝徘徊未决,而钦疏亦至,廷臣又多谏者,帝不得已乃自昌平还,意怏怏未已。又二十余日,钦巡白羊口。帝微服自德胜门出,夜宿民舍,遂疾驰出关,数问“御史安在"。钦闻,追之,已不及.欲再疏谏,而帝使中官谷大用守关,禁毋得出一人.钦感愤,西望痛哭。于是京师盛传“张御史闭关三疏”云。明年,帝从宣府还。至关,笑曰:“前御史阻我,我今已归矣。”然亦不之罪也。世宗嗣位,出为汉中知府,累官太仆卿。(节选自《明史•张钦传》)7。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B.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C。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D.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8。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御史,在明代是执掌监察的官员,奉命外出巡视关防的御史称为巡关御史。B。幸,古代一般指封建帝王到某地去,或者得到封建帝王的宠爱,文中指前者。C.敕印,指敕符、印信,是古时朝廷用以传达命令、调兵遣将等的凭证.D.微服,古代专指封建帝王为避人注目和隐匿身份,改换服装出行或私访。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张钦担任重要职务。他进士出身,曾任御史,负责巡视长城居庸关一带的防务,官至太仆卿.B.张钦力阻皇帝出关。他违抗君命,命人关闭关门,藏起钥匙,亲自持剑坐在城关下禁止打开关门.C.张钦始终坚守职责.因为他不肯妥协,皇帝出关门时多次询问“御史安在",足见皇帝对他的恼怒。D.张钦为官忠心可鉴。他的三次忠谏在京城广泛流传,皇帝从宣府回来没有治罪他,原因之一就是他的忠心。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3分)(2)陛下不虞祸变,欲纵辔长驱,观兵绝塞,臣窃危已。(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早发宜陵即事罗邺①霜白山村月落时,一声鸡后又登岐。居人犹自掩关在,行客已愁驱马迟。身事不堪空感激,鬓毛看著欲凋衰。青萍②委匣休哮吼,未有恩仇拟报谁。【注】①罗邺:晚唐诗人,有建功立业之志。屡试不第,先后辗转于郭铨、崔安潜等幕府,晚年远赴塞北边防营帐任职。②青萍:古代名剑。《拾遗记》:“帝颛项有曳影之剑,……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霜白”“月落”点明诗人出行的背景,渲染出了环境氛围的美妙温馨。B。“一声鸡"以声衬静,写出行之早与山村之静,呼应诗题中的“早发"。C.颈联“凋衰"写所骑之马毛发脱落的形象,并借马暗写诗人年华逝去的伤感。D。诗人运用“青萍委匣”一典,以古剑自比,委婉地表达出复杂的心情。1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8分)13.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8分)(1)鲍照在《拟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其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2)杜甫《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湖水浩瀚壮阔,无边无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仰望长空的鸿雁,俯视水底的鱼龙,表达了希望超越现实的困境,实现“愿逐月华流照君”的愿望。(4)李白的《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表现了李白对自己才华的高度自信,同时也流露出他即使散去千金,依然昂扬奋进的情怀。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6小题,选择题2分,语句压缩题5分,共15分)1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北渚(zhǔ)袅袅(niǎo)眇眇(miǎo)B.沅江(ruán)薜荔(bì)澧水(lǐ)C.潺湲(chán)云汀(tīng)九嶷(yí) D.踯躅(zhú)黄鹂(lí)谁堪(kān)1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北宋词人。他是婉约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有“词家之冠"之称。B.李煜,字重光,继承其父李璟为南唐主,世称李后主.他的词前期反映的多是帝王荒淫颓废的生活,后期则多是倾诉亡国失家的巨大悲痛。C.高适,唐代诗人,他曾在河西节度使歌舒翰幕中掌书记,因而熟悉边塞生活,写了许多边塞诗.他的诗与岑参齐名,称为“高岑"。D.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在散文和诗歌的创作方面有着很高造诣。他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16.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加横线词的用法,与“栗深林兮惊层巅"的“栗”“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虎鼓瑟兮鸾回车 B.对此欲倒东南倾C.春风又绿江南岸 D.云青青兮欲雨17.下列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用典。用诸葛亮跃马舰场建功立业最终归于黄土的典故,说明世事变迁,音书断绝,使人倍感寂寞无聊。B.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这两句诗描写了乐声的优美。前句“以声写声,声中带形”,表现了琴声的起伏多变、华丽悦耳;后句“以形写声,形中带声",表现出的琴声或抑郁或欢快,感情丰富。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抒发了词人既深且重、难以遏制的愁绪,以“春水”来喻愁绪,既巧妙地呼应了“春花”“东风”等词语,又把抽象的情绪形象化了.D.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这两句在炼字上极具功力。“一一”写水面荷叶错落有致,极具层次感;“风”勾勒了微风拂过荷塘、荷叶随风轻摇的姿态;“举"字最为传神,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作为一个天才诗人,白居易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诗歌在艺术形式上不但是多样的,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也是多样的。B.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的演员们充分利用华清池的空间,以优美的舞姿完美地演绎了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爱情故事。C.由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及国家文物局分别主持的重大考古发现表明,永定河这条天然走廊是古人类移动的路线。D.这次民族联欢活动举行了各种民族体育比赛,包括赛马、摔跤、抢花炮、赛歌等,丰富多彩的比赛项目受到了各方来宾的好评。19.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5分)2019年9月12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资源一号02D卫星发射升空,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资源一号02D卫星是我国空间基础设施规划中的重要型号.卫星入轨后,可有效获取大幅宽多光谱及高光谱数据,将为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监理工作提供数据保障,同时兼顾防灾减灾、环境保护、交通运輸、应急管理等相关领域应用需求,在我国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五、作文(4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为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的中国,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一期题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电视访谈节目.在众多嘉宾的发言中,有三个关键词被反复提及,这三个关键词是:共鸣、简单、有希望。在嘉宾发言结束后,主持人向现场观众询问:嘉宾所提及的三个关键词中,哪一个关键词让你感触最深?假设你是现场的一位青年观众,被邀请上台就主持人所提的问题发言。请你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答案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1。D2.C3.B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4。A5。①安分自爱。三次寡遇,就断了富贵的奢望,老老实实做叫花子;做叫花子保持干净清爽,保持自尊。②忠于人事。无论为人传递口信,还是捎带小东小西,乃至银钱,从不失落。③胆大刚烈。银钱被劫,尾随匪徒找到匪徒巢穴,索要不成,跳崖殉义,最终要回被劫银两。6.①从小说环境看,两次写到县警察局,构成了小说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官府不作为、唯利是图。②从人物塑造看,交代了人物活动的背景,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花婆的安分自爱、重信守义,连土匪也讲道义,就有了现实根据.③从主题表现看,丰富作品主题,借此表达对社会的批判,讴歌普通小人物身上的可贵品格。文言文阅读7.C(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8.D(也可指有权势或有身份者)9.C(“皇帝对他的恼怒”错)10.(1)我听说圣明的君王不厌弃恳切率直的进言来接纳忠臣,有节气壮志的人不畏惧死亡的责罚来极力劝谏.(4分。“恶"“纳忠”“烈士"“极谏"各1分)(2)皇上您不考虑祸患事变,想放开马缰长驱直入,在极远的边塞显示兵力,我私下里认为这是危险的。(4分“虞"“纵辔”“观兵绝塞”各1分)【答案】11。A12。①羁旅的愁苦。当地居民尚闭门安卧,诗人已愁出行太迟。②年华逝去的伤感.诗人两鬓毛发凋落,青春不再,功业无成,空留感慨。③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激愤。诗人有建功立业之志,却如青萍委匣,无从报效,只有激愤。13.默写1、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3、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14.B【详解】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辨析和修改的能力。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并不难,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所以,平时复习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以上三种字的读音。B项,“沅”应读“yuán”。故选B.15.D【详解】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如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字号别称等,考生在平时就要对一些经典文学常识知识做好积累.D项,“他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错误,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才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16.C【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类活用的辨析的能力。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例句中,“栗”,使动用法,使……战栗;“惊”,使动用法,使……震惊.“栗深林兮惊层巅”意思是: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A项,“鼓"名词作动词,弹奏。“虎鼓瑟兮鸾回车"意思是: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B项,“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南.“对此欲倒东南倾”意思是: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C项,“绿",使动用法,使……绿。“春风又绿江南岸”意思是:温柔的春风使大江南岸一片绿色。D项,“雨”,名词作动词,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