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第七、八单元知识点总结_第1页
五年级第七、八单元知识点总结_第2页
五年级第七、八单元知识点总结_第3页
五年级第七、八单元知识点总结_第4页
五年级第七、八单元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圆明园的毁灭1、主要内容2、背诵第2--4自然段3、圆明园(北京)兵马俑(西安)中山陵(南京)麦积山(甘肃)4、哪些段落讲的是圆明园的毁灭?被谁毁灭的?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被英法联军毁灭的。5、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全文的中心句,作用:统领全文6、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反问句:圆明园的毁灭难道不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吗?7、是……也是……造句,小红是我的同学,也是我的好朋友。8、用词语概括2到4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第二自然段:举世闻名第三自然段:建筑宏伟第四自然段:奇珍异宝9、举世闻名(举:全闻:有名望的);武陵春色(色:情景、景象);风景名胜(胜:优美的景物、境界等);奇珍异宝(异:奇异)10、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比喻句,把环绕在圆明园周围的小园比作星星,圆明园比作月亮11、第三自然段介绍了什么内容?第三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12、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运用了什么修辞?好处?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圆明园的主要景物富丽与朴素、热闹与宁静完美结合的特点。13、概括说明圆明园内建筑及景观的词语:民族建筑、西洋景观14、第四自然段介绍圆明园珍贵的历史文物。15、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过渡句,承上启下,使文章更加紧凑。16、第四自然段用什么方式介绍圆明园内收藏的文物很珍贵。(总一分一总)17、第五自然段中哪句话与第一段相呼应?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额一片灰烬。词句表达了对圆明园的痛惜之情。18、说一说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我从“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中体会到了圆明园的毁灭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的巨大损失。圆明园无论在布局上和建筑上,还是在收藏的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数量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所以说它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无比愤怒的感情,也表达了作者对圆明园的痛惜之情。19、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凡是”“统统”说明英法联军已经把圆明园洗劫一空,表现出英法联军的贪婪和无耻。“任意”表现出英法联军的野蛮。从这些词中可以体会到侵略者的贪婪和不择手段,以及作者对侵略者的痛恨。20、从圆明园的毁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我感受到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更感受到了中国曾经饱受屈辱的苦难。21、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这句话揭示了强盗的罪恶。22、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的奇耻大辱。感叹句:圆明园的毁灭真是中国近代史的奇耻大辱啊!反问句:圆明园的毁灭难道不是中国近代史的奇耻大辱吗?双重否定:圆明园的毁灭不能不说是中国近代史的奇耻大辱。23、第三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第四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珍贵的历史文物,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22狼牙山五壮士作者沈重1、主要内容、背诵六到九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小标题:接受任务 第二自然段小标题:诱敌上山 第三自然段小标题:引上绝路第四自然段小标题:顶峰歼敌 六到九自然段小标题:英勇跳崖谁被称为狼牙山五壮士?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2、人物 动作、表情特点 表现出马宝玉 沉着地指挥战斗 对敌人的痛恨和作战英勇葛振林 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宋学义 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圈胡德林胡福才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射击3、“横七竖八”可以看出敌人伤亡惨重。4、他们利用险要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含义写出了战士们英勇歼敌的结果,表现了战士们的英勇顽强和对敌人的仇恨。6、“斩钉截铁”表现了班长做出决定的果断与坚定。7、“热血沸腾”描写了战士们的态度。8、如果用两句诗形容此时的战士们,我会想到: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9、第四自然段描写了战士们行动和决心,表现了他们坚强不屈、顽强斗争的精神。10、“居高临下”形容五位战士处于有利的地形。“山涧”山间的水沟11、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战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含义比喻句,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去非常密集,非常迅猛,非常有力,体现五位战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12、痛击敌人的结果:有力的打击了敌人。哪句话体现:从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哇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13、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仇恨敌人的心情)14、花:形状像花的东西。15、第六到九自然段内容:五位战士跳崖的英雄壮举16、眺望和望望位置可以调换吗?不可以,“眺望”是往远处看,此时主力部队已远去,所以是“眺望”;“望望”是指看不远处,此时敌人离五位壮士不远,不能用“眺望”,所以两个词语不能对调。17、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转述句班长马宝玉激动地对同志们说,他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18、“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纵身”“昂首挺胸”“相继”表现了五位壮士跳崖时的无畏与悲壮。19、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无比崇敬的心情)20、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自豪的心情)21、这声音指五位壮士跳崖时,喊出的壮烈豪迈的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22、这句话表达了五位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23、想一想课文的叙述顺序: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24、课文中两次讲到完成掩护任务,哪一次是作为重点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第二次是作为重点来写的。五壮士虽然第一次完成了任务,但他们如果当时就去追赶部队,敌人有可能尾随而来,使群众和主力部队重新陷入危险境地。为了更好地保证群众和连队主力的安全,他们决心把敌人引上绝路,并做好了与敌人斗争到地的准备。25、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视死如归临危不惧大义凛然坚贞不屈23难忘的一课1、主要内容2、通读课文,文中的老师和学生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课文中老师和学生以及作者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他们都热爱我们的祖国。3、事情发生的时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4、“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出现了几次,在什么时候出现的?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这句话的作用?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作者看见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在教学生学习“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第二次出现时作者走进教室跟师生一起读这句话。第三次出现时作者在学校的礼堂里看到中国伟人画像后激动地说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这句话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是情感的主线,集中体现了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这句话多次出现,为了点明中心5、光复意思恢复(已亡的国家),收回(失去的领土),文中指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被收复。6、闽是福建省的简称7、这动人的情景指师生共同学习祖国文字。8、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但是,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原因?因为共同的爱国情把我们的心连在了一起。9、国语:指中国人民共同使用的语言文字。10、礼堂两面墙上新画的几幅中国历代伟人像。你还能说出几个伟人像吗?孟子、毛泽东、戚继光11、“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老师的话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老师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浓厚的爱国情意。12、“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表达了台湾人民什么思想感情?表达了台湾人民为祖国历史上有这么多伟人而无比自豪的思想感情。13、看着看着,我的眼睛不觉湿润了。湿润的原因?“我”为祖国历代伟人像重新出现在礼堂而激动;为教师和孩子们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而感动,所以眼睛湿润了。14、多么……多么造句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啊!15、“我”在学校礼堂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16、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这句话起到揭示文章中心的作用。17、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缩句:我握着手。18、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运用什么修辞?什么好处?反问,用反问句说,更加强调了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最能表达作者此时的全部感情。19、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改成陈述句没有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自己此时的全部感情。20、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含义这是一个反问句,“这句最简单的话”即“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意思是说:没有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自己此时的全部感情,用反问句说,更加强调了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最能表达作者此时的全部感情。24最后一分钟李小雨1、主要内容2、本课描写了香港回归的事情,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的激动的心情。3、每一小节的小标题:等待回归升起旗帜联想历史展望未来4、香港是1843年被英国占去的。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是董建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花紫荆花。5、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6、第一小节主要内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读得时候应是什么样的语气?这一小节是全诗的引子,作者和所有中国人一样,满怀激情地迎接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全国人民迎接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时刻到来时的满怀激动、殷勤期盼的心情。读得时候应是满怀激情、殷切期盼的语气。7、第二小节描写了什么场面?表达了什么?读得时候应是什么语气?这一小节描写的是香港回归仪式中升国旗的场面。表达了诗人看到香港回归祖国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感情。读的时候应是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语气。8、第三小节主要讲了什么?表达了什么?读得时候应是什么样的语气?主要讲了作者联想到了香港的屈辱历史,联想到了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读的时候应是扬眉吐气欢欣鼓舞的语气。9、第四小节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读的时候应是什么样的语气?讲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读的时候应是热情奔放、深情祝福的语气。10、第一小节中午夜指什么?风雨归程指什么?(午夜:香港回归前一分钟。风雨归程:风雨之中踏上归乡的路)第三节中“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说的是什么故事? 林则徐在虎门硝烟,也就是销毁鸦片。11、作者在最后一分钟想到了什么?作者想到了香港屈辱的历史和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12、“旧条约”指南京条约。“长城”指祖国。“黄皮肤”代表中国人。13、1840年我国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签订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4、第四小节中“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暗示了什么?暗示香港回归祖国后悔更美好。15、紫荆指香港16、如果你参加政权交接仪式中的一员,你想说什么?香港你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能有幸目睹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身为中国人我有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25七律长征毛泽东1、主要内容2、背诵课文本课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二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4、词语解释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骑田岭、大埂岭的总称。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边境。乌蒙:山名。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细浪:小浪花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大渡:指大渡河。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只剩下十三踉铁索。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5、每句诗的意思。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几十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6、第一句考点⑴该句是总起句,全诗围绕词句展开叙事抒情的。⑵直接表明红军对这一切艰难险阻所持有的态度的词语:不怕⑶高度概括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的词语:万水千山⑷远征指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闲:与正事无关。7、第二句考点⑴千山的代表:“五岭”、“乌蒙”⑵“逶迤”“磅礴”形容山的连绵不断,高大险峻,这是实际的山。“泥丸”形容山的渺小,这是红军眼里的山。⑶这句诗表现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豪迈的气概。⑷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8、第三句考点⑴万水的代表:“金沙江”“大渡河”⑵词句概括红军长征途中的哪两个事件?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⑶“云岸暖”或“暖”表达了红军桥多金沙江欢快的心情。“铁索寒”或“寒”表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⑷该句表达了红军长征途中涉水的英雄气概。9、第四句考点⑴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前的最后一个难关是过岷山。⑵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⑶尽:全,所有的⑷“喜”“开颜”感受到红军翻越雪山之后的喜悦之情。10、补充⑴颔联是紧承着首联中“千山”写的。颈联是紧承着首联中的“万水”写的。⑵“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形象的夸张和比喻,让我们感受到红军战士那种藐视一切艰难险阻的革命乐观注意豪情。⑶第2和3句从那两方面写红军如何战胜困难?你认为诗句中哪些字用的精炼形象?说一说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的。如“腾”“走”化动为静表现出奔腾的气势,突出红军的英勇。⑷这首诗表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豪情壮志以及浓郁的乐观主义情怀。⑸本课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毛泽东写于1935年10月,即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毛泽东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这首诗生动地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战胜艰难艰险的过程,热情地歌颂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6开国大典1、毛泽东宣布开国大典典礼开始,毛泽东亲自按动升起第一面国旗的按钮,毛泽东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朱德任检阅司令员,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2、主要内容,本文记述了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会场在天安门广场,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3、本课把过程和场景写的很清楚。4、典礼顺序:奏国歌--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5、汇集的汇意思聚合。6、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7、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句:广场汇集了队伍。8、“直奔”意思直接向……走去。9、把“直奔”改成“走向”可以吗?不可以,“直奔”比“走向”更能反映人们急切与激动的心情。10、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含义“海洋”指参加开国大典的人们。“波浪”指翻动的红旗。这句话突出表现了大典开始前场面的宏大。11、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缩句:会场上爆发出掌声。1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起投向主席台。缩句目光投向主席台。13、把“投向”改成“朝着”可以吗?不可以,“投向”比“朝着”更能表现人们激动的心情。14、着庄严的宣告,着雄伟的声音指什么?指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15、想象一下这声音会传到什么地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场景?⑴这声音传到城市,大街小巷彩旗飘扬,男女老少欢天喜地,大家敲着锣,打着鼓,欢呼新中国诞生,欢庆人民的解放。⑵这声音传动农村,田间地头、村前村后,到处锣鼓喧天,人们都拥出家门,欢呼着,高喊着。16、“瞻仰”改为“注视”可以吗?不可以,因为瞻仰是恭敬地看,而注视只是指注意地看,如果改为“注视”则无法表达出恭敬、敬仰的意思。17、五星红旗升起来了,标志着什么?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8、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缩句毛主席宣读公告。19、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民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含义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是人民群众心目中最敬爱的领袖。人们期盼他成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选举他为主席正合民意。所以当听到毛泽东当选为新中国的主席时全场热烈掌声。20、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含义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人民当家做主的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中国人民被反动派踩在脚下,没有独立、自由,现在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代表中国人民推翻了反动统治,翻了身,站起来了。21、检阅的阅意思查看22、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这是写人民群众看到人民解放军部队接受检阅时的举动,因为我们的军队是如此威风凛凛,纪律严明,坚强壮大,人民的国家有了钢铁长城,人民的幸福有了可靠的保障。这里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23、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红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含义:这句话是写毛泽东面对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回应。一方面说明毛泽东对人民的热爱,另一方面,直接表现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24、第14到15段描写了什么场面?描写了群众游行的场面。25、第14到15段中找出对偶句: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26、“五颜六色”写出了什么景象?其他描写当时壮观景象的词还有哪些?“五颜六色”写出了天安门广场上灯火辉煌的景象。这样的词有万紫千红、五彩缤纷、五光十色27、两股“红流”指什么?两股“红流”指游行的队伍。28、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含义“光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使全国永远摆脱了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29、如果我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记者,我会怎么做?我会拍下这个镜头,并配上文字“历史性时刻”30、《开国大典》是1949年10月1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举行的盛大典礼,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31、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和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的。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典礼。下午三点整,典礼开始。先奏国歌,接着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然后升国旗。升旗以后,毛主席宣读了枞阳人民政府公告,接着阅兵式开始。之后,开始了群众游行。直到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32、画出文中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的反应的语句,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⑴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到天上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⑵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从这些语句中,我深深的感受到群众对毛主席的爱戴和尊敬,同时感受到毛主席和人民群众心心相连,他深爱着自己的人民。33、注意划线的字,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再从课文中找出能表达人们强烈感情的句子。⑴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直奔”反映了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切与激动的心情。⑵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一齐”说明人民群众的心是一致的,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伟人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成立的无限期待。27青山处处埋忠骨作者晓年1、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惊悉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毛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2、抗美援朝最著名的战役:上甘岭战役。英雄人物:邱少云、黄继光、罗盛教3、电报内容:虎牙讲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光荣殉职。4、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缩:毛泽东吸着烟。5、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含义:这里写的是毛泽东回忆起岸英和自己的一次次分离及其原因,从中反映出了岸英的成长经历。毛主席不愿相信这个消息是真的,表现了毛主席的内心无比悲痛。6、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陈述句: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都平平安安的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7、平平安安造句我平平安安回到家后,妈妈很高兴。8、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9、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10、“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主席想。(心理描写)11、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课时,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孩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语言描写)12、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改陈述句:他们的父母很悲痛。13、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子稿放在上面。(细节描写,进一步描写毛泽东是伟人,也是凡人。)14、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子稿放在上面。含义:“黯然的目光”这是经历过悲痛后的神情,“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他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15、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⑴清代龚自珍的名诗⑵“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⑶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⑷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16、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⑴毛主席是一位平凡、慈爱、伟大的父亲。⑵被泪水打湿了枕巾表明毛主席在做这一决定时内心极度痛苦。⑶我们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毛泽东在床上失声痛哭。⑷以这句话收笔是为了留给我们震撼: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28毛主席在花山作者翟志刚1主要内容本文记叙了毛泽东1948年春夏之交住在花山村时的几件事,表现了毛泽东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深刻反映了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的群众。2、文章一次记叙了三件事:⑴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⑵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⑶毛泽东来到碾米群众中交谈并帮群众推碾子。3、“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就影响群众的生活。”含义这是毛泽东听了警卫员的报告后讲的话。毛泽东讲话的态度是严肃的,话语中“不能……就……”的句式,看出毛泽东热爱人民群众,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4、“这怎么行?”这指让乡亲们到别处碾米。5、毛主席说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毛主席是怎么知道的?你读后明白了什么?毛主席十分注重体察民情,我明白了,他不仅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而且还惦记着普通群众的生活小事。6、毛主席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