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气均等主义理论:证成与反对_第1页
运气均等主义理论:证成与反对_第2页
运气均等主义理论:证成与反对_第3页
运气均等主义理论:证成与反对_第4页
运气均等主义理论:证成与反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13运气均等主义理论:证成与反对高景柱作者简介:高景柱(1980—),男,安徽涡阳人,政治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与政治哲学研究。e-mail:ahgjz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政治哲学中的平等理论跟踪研究”(项目编号:10CZZ001)(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300387)[内容摘要]:运气均等主义理论是当今平等理论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人们关于运气均等主义的争论可以分为“外部之争”和“内部之争”两个方面:运气均等主义的外部之争是争论运气均等主义本身“能否证成”的问题,运气均等主义的内部之争是在认同运气均等主义基本信条的前提下,争论应该以“什么的平等”来体现它。实际上,就平等理论关注的对象而言,运气均等主义错置了关注的重心,与平等主义政治运动相脱节,已经走进了死胡同.运气均等主义要实现自我救赎,应扩大其关注的范围。[关键词]:平等;运气;运气均等主义;选择;责任平等理论应该如何处理运气因素对分配的影响?两者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但却是近三十多年来西方政治哲学界关于平等理论论争的焦点问题之一,伊丽莎白·安德森(ElizabethS.Anderson)在1999年将这种理论倾向称为“运气均等主义”(luckegalitarianism)。Anderson,ElizabethS.(1999)“WhatisthePointofEquality?”Ethics,Anderson,ElizabethS.(1999)“WhatisthePointofEquality?”Ethics,Vol.109,No.2,pp.288-290.一、运气均等主义:当代平等理论的焦点问题之一自美国哲学家约翰·罗尔斯(JohnRawls)在1971年发表其《正义论》以来,其思想一直主导着当今政治哲学界,比如当代关于平等理论的辩论主要是由罗尔斯的平等理论所激发的。罗尔斯把其平等理论称为“民主的平等观",并提出了一种“反应得理论":“没有一个人应得他在自然资产分配中的地位,正如没有一个人应得他在社会中的初始地位一样.”Rawls,John(1971)ATheoryofJustice,Cambridge,Massachusetts:TheBelknapPressofHarvardUniversityPress,p.311.罗尔斯的民主平等观试图排除自然偶然因素和社会偶然因素对分配的影响,即试图排除运气因素对分配的影响。自此之后,平等理论应该如何处理运气因素对分配的影响成为当代平等理论的焦点问题之一,安德森称这种理论倾向为“Rawls,John(1971)ATheoryofJustice,Cambridge,Massachusetts:TheBelknapPressofHarvardUniversityPress,p.311.在安德森看来,运气运等主义理论以罗尔斯的“反应得理论”为基础,它的基本信条在于:第一,平等的根本目标在于对不应得的坏运气进行补偿,这个补偿应该仅仅来自于他人从不应得的好运气中所获得的那部分利益,即运气均等主义把根本的不正义视为运气分配的自然不平等,应该排除运气对分配的影响;第二,个人应该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在安德森那里,运气均等主义家族中的学者主要包括理查德·阿内逊(RichardArneson)、G.A.柯亨(G。A.Cohen)、罗纳德·德沃金(RonaldDworkin)、托马斯·内格尔(ThomasNagel)、埃里克·拉克斯基(EriRakowski)、约翰·罗默(JohnE。Roemer)以及菲利普·范·帕里斯(PhilippeVanParijs)等人.Anderson,ElizabethS.(1999)“WhatisthePointofEquality?”pp.288-290.对运气均等主义理论,塞缪尔·谢弗勒(SamuelScheffler)曾这样概括道:“自《正义论》出版以来,分配平等主义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分配正义理论之一,伊丽莎白·安德森称之为运气均等主义.这种理论有不同的变体,但是对这些不同的变体来说,其核心理念都是一样的,即人们拥有的利益的不平等如果源于人们自愿做出的选择,那么这种不平等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这些不平等源于未经人们选择的环境因素,那么这些不平等就是不公正的.未经选择的环境因素既包括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社会地位和家庭财富等社会因素,也包括一个人拥有的自然能力和智力等自然因素。”Scheffler,Samuel(2003)“WhatisEgalitarianism?”Anderson,ElizabethS.(1999)“WhatisthePointofEquality?”pp.288-290.Scheffler,Samuel(2003)“WhatisEgalitarianism?”PhilosophyandPublicAffairs,Vol.31,No.1,p.8.类似的观点亦可参见Scheffler,Samuel(2003)“EqualityastheVirtueofSovereigns:AReplytoRonaldDworkin?”PhilosophyandPublicAffairs,Vol.31,No.2,p.199.Seligman,Matthew(2007)“Luck,Leverage,andEquality:ABargainingProblemforLuckEgalitarians,”PhilosophyandPublicAffairs,Vol.35,No.3,p.268.Markovits,Daniel(2008)“LuckEgalitarianismandPoliticalSolidarity,”TheoreticalInquiriesinLaw,Vol.9,No.1,p.272.虽然罗尔斯的平等理论主张排除自然偶然因素和社会偶然因素对分配的影响,但真正促使运气均等主义理论在过去20多年中成为一种在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分配正义理论是由当代著名法哲学家、政治哲学家和道德哲学家罗纳德·德沃金在1981年所建构的“资源平等"(equalityofresources)。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首次将运气分为“原生运气”(bruteluck)和“选项运气"(optionluck),Dworkin,Ronald(2000)SovereignVirtue:TheTheoryandPracticeofEquality,Cambridge,Massachusetts:HarvardUniversityPress,p.73.在此之后人们对平等和运气之间关系的关注才逐渐增多,正如塞缪尔·谢弗勒所言,“通常认为运气均等主义源于罗尔斯的著作,但是罗尔斯自己并没有以一致的方式或彻底的方式来发展那种理论。根据这种解释,德沃金随后在基本的罗尔斯式的洞察力的基础上,第一次系统地为运气均等主义者的立场提供了解释,这种解释更加忠实于罗尔斯的原初洞察力而不是罗尔斯自己的正义观.在对德沃金和罗尔斯的观点做出反应的基础上,出现了不同版本的运气均等主义。”Scheffler,Samuel(2003)“WhatisEgalitarianism?Dworkin,Ronald(2000)SovereignVirtue:TheTheoryandPracticeofEquality,Cambridge,Massachusetts:HarvardUniversityPress,p.73.Scheffler,Samuel(2003)“WhatisEgalitarianism?”p.8.德沃金认为资源平等并不属于“运气均等主义”,参见Dworkin,Ronald(2002)“SovereignVirtueRevised,”Ethics,Vol.113,No.1,p.107.Anderson,ElizabethS.(1999)“Whatisthepointofequality?”p.309.Barry,Nicholas(2008)“ReassessingLuckEgalitarianism,”TheJournalofPolitics,Vol.70,No.1,p.136.类似的观点亦可参见Eyal,Nir(2007)“EgalitarianJusticeandInnocentChoice,”JournalofEthicalandSocialPhilosophy,Vol.2,No.1,p.3.运气均等主义理论明确地将责任纳入平等理论之中,认为人们应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并试图排除运气因素对分配的影响,这主要与当代平等理论面临的批判有关,尤其与人们对罗尔斯的差别原则的批判密切相关。以罗尔斯的平等理论为代表的当代平等观忽视了责任问题,消解了个人责任。差别原则作为罗尔斯平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社会基本善”作为判断处境最差者的标准Rawls,John(1971)Rawls,John(1971)ATheoryofJustice,p.98,p.93,p.285.自此之后,很多学者直面罗尔斯平等理论中的缺陷,试图将责任纳入平等理论之中,比如德沃金所建构的名为“资源平等"的分配正义理论就试图调和平等与责任,并最终激发了人们对运气均等主义理论的兴趣.无论德沃金是否承认自身的运气均等主义立场,其著作对运气均等主义理论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二、运气均等主义的外部之争:能否证成?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罗纳德·德沃金、理查德·阿内逊、G.A.柯亨、托马斯·内格尔和约翰·罗默等人都关注平等和运气之间的关系问题,他们内部纷争不断,但在1999年之前他们的争论属于内部之争。当伊丽莎白·安德森在1999年将上述理论倾向称为“运气均等主义”以来,情况发生了改观,上述理论倾向就不得不面临着外部批评.运气均等主义的外部之争主要关注运气均等主义本身“能否证成"的问题,一方批判运气均等主义,另一方捍卫运气均等主义。1、运气均等主义面临的批判对运气均等主义进行批判,采取该研究进路的学者主要包括伊丽莎白·安德森、塞缪尔·谢弗勒、莫琳·拉姆塞(MaureenRamsay)、杰里米·莫斯(JeremyMoss)、马修·塞利格曼和尼尔·伊雅尔(NirEyal)等人。安德森认为运气均等主义并没有表达对每个公民的平等关心和尊重这一基本的平等主义理念.她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证:一方面是考虑坏的选项运气的受害者.安德森认为运气均等主义对坏的选项运气的受害者过于严厉(以下简称“批评意见1”):“运气均等主义对坏的选项运气的受害者拒绝提供补偿的那些理由,表明他们并没有对这些受害者表达平等的尊重和关心"。AndersonAnderson,ElizabethS.(1999)“WhatisthePointofEquality?”p.295.另一方面是考虑坏的原生运气的受害者。安德森认为运气均等主义对他们表达了一种“可怜”的态度(以下简称“批评意见2”)。在安德森看来,运气均等主义对坏的原生运气的受害者提供补偿的那些理由,对他们也表达了不尊重。运气均等主义对坏的原生运气的受害者提供补偿的理由是这些受害者的人格比其他人要低,比如能力较低和长相丑陋等:“人们对运气均等主义再分配的资源提出要求权是基于他们比其他人低劣,而不是根据与他人的平等.可怜与对他人尊严的尊重是不相容的。因此,将补偿基于可怜的考虑,没有遵守对所有公民表达平等尊重的分配正义原则。因此运气均等主义违反了任何健全的平等主义理论的根本的要求。”Anderson,ElizabethS.(1999)“WhatisthePointofEquality?”p.306.对于运气均等主义而言,安德森认为无论是不补偿坏的选项运气的受害者,还是补偿坏的原生运气的受害者,都没有满足平等理论的一个根本的检验标准,即对每个公民表达平等的关心和尊重,因此运气均等主义是不成立的。安德森认为她自身建构的民主平等(democraticequality)罗尔斯也称其平等理论为“罗尔斯也称其平等理论为“民主的平等观”,以下本文在行文过程中如无特别说明,所提到的“民主的平等观”均指安德森的观点。Anderson,ElizabethS.(1999)“WhatisthePointofEquality?”p.313.安德森近期又对运气均等主义理论进行了区分和批评,并进一步捍卫了自身的民主平等观。她探讨了三种不同的处理市场风险的平等主义理论:第一种是“迎合应得的运气均等主义"(desert-cateringluckegalitarianism),第二种是“迎合责任的运气均等主义”(responsibility-cateringluckegalitarianism),第三种是她自己的“民主的平等观”.在安德森看来,前两种处理市场风险的平等主义理论是有问题的,只有民主的平等观才能正确地处理市场风险。“迎合应得的运气均等主义"将“运气”同“应得”相对照,试图中立不应得的不平等,允许可以追寻到不同应得的不平等。依此观之,不幸运的分配是不公正的,因为它们是不应得的;“迎合责任的运气均等主义”将“运气”同“责任"相对照,它主张通过平等化我们不应为之承担责任的自然资产而获得平等,但应使人们对源于自愿选择的结果承担责任。依此观之,不幸运的分配是不公正的,因为它不是源于个人应为之承担责任的行为;“民主的平等”将“运气”同“安全”相对照,依此观之,不幸运的分配是不公正的,只要它们瓦解了个人有资格获得的安全。“迎合应得的运气均等主义”是一种非完善的程序正义,主张通过中立化不应得的因素以矫正市场结果,比如由不应得的因素所带来的个人损失应获得补偿,该补偿来自其他人从不应得的因素中获得的利益。在安德森看来,这种运气均等主义同效率的实现等其他市场要求并不相容,侵害了个人自由和隐私,因此并不是一种处理市场风险的合理方式;“迎合责任的运气均等主义”是一种纯粹的程序正义,认同由纯粹的程序所带来的分配结果,认为依照公平的市场程序,无论源于自愿的选择的任何分配都是公正的。这种运气均等主义建议我们无需担心源于市场选择的不平等,既然人们要对这些选择负责,就不能抱怨由选项运气所带来的不平等。在安德森看来,“迎合责任的运气均等主义”对责任的考量并不能证明它让人们承受过度的市场风险的正当性,它仍没有提供一种令人可以接受的处理市场风险的方式。安德森认为民主的平等是一种处理市场风险的合适的平等主义理论,这种平等理论既保留市场的美德,同时对市场的分配结果强加平等主义限制,平等主义的社会保险机制确保人们获得一种安全水平以建设一个由平等者组成的社会。民主的平等从根本上关注社会关系的平等。Anderson,ElizabethS.(2008)“HowShouldEgalitariansCopewithMarketRisks,”TheoreticalInquiriesinLaw,Vol.9,No.1,pp.240-270.丹尼尔·马格威特斯捍卫了安德森所批判的“迎合应得的运气均等主义”,他认为运气均等主义并不是一种纯粹的分配理念,相反,它包含着一种自由、平等的公民之间的政治团结的理念。运气均等主义的批判者夸大了对运气均等主义的批判,这些批评仅给一种特定的、强调责任的运气均等主义带来问题,但是这种版本的运气均等主义并不能代表最好的运气均等主义理念。一种温和意义上的运气均等主义提倡自由、平等的公民之间的政治团结,能抵挡其所面临的批判。参见Markovits,Daniel(2008)“LuckEgalitarianismandPoliticalSolidarity,”pp.271-274.塞缪尔·谢弗勒对运气均等主义的批判侧重于批判运气均等主义在“选择"与“环境"之间的区分。谢弗勒认为“运气均等主义者的立场在很多方面值得怀疑。也许运气均等主义面临的最明显的困难就是运气均等主义对选择和环境的区分程度,这种区分从表明上看,在哲学上是值得怀疑的,在道德上是不可行的。"从哲学上来说,一些运气均等主义者的著作看起来建议非选择的环境不在人们的控制范围之内,并不属于人格的一部分,而自愿的选择处于个人的控制之下,属于人格的一部分,但此种对比站不住脚。就对人们至关重要的“认同”而言,实际上未经选择的人格特征和个人出生时所面临的社会环境也是一个人的特别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通常意义上的“自愿"而言,人们的自愿选择通常深受不可选择的人格特征、性情和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从道德上来讲,正义要求对源于非选择的环境所造成的不利进行完全补偿,对源于自愿选择所造成的不利一点也不进行补偿。实际上,一方面,很多人因为非选择的个人特征处于不利地位,并没有获得补偿;另一方面,一个人的医疗需要也许可以追溯到他自己的大意、愚昧和冒险行为,然而并不能正当地拒绝他的医疗需要.因此,运气均等主义者对选择和环境的区分,无论是在哲学上还是在道德上都是存在问题的。SchefflerScheffler,Samuel(2003)“WhatisEgalitarianism?”pp.17-18.莫琳·拉姆塞认为运气均等主义不应该调和“平等"和“责任"。在他看来,运气均等主义在选择和环境之间的区分是不可行的,这种区分要求在个人的能力、偏好和才能等方面进行复杂的人际比较和判断,国家不可能获得相关的或可行的信息以判断何种不利属于正义调节的范围。不可能证明源于自愿行为的不平等的正当性,这是因为我们不能决定哪种行为源于自愿的活动,不能决定谁是应得的,谁是不应得的,反映一个人的自愿选择的分配不可能得到清晰地执行,这些实践上的困难导致在理论上试图调和平等与责任是存在问题的。运气均等主义者面临着一种两难困境:他们或者继续坚持一种在实践上不可行的、将平等和责任调和起来的平等理论,或者倡导一种道德上妥协的、但可行的责任观.Ramsay,Maureen(2005)“ProblemswithResponsibility:WhyLuckEgalitariansshouldhaveAbandonedtheAttempttoReconcileEqualitywithResponsibility,”ContemporaryPoliticalTheory,Vol.4,pp.444-446.杰里米·莫斯既批评了安德森的民主的平等观,也批评了运气均等主义。他认为虽然公平的理念从抽象的意义上讲具有吸引力,但一旦更加具体化及理解其后果之后,其就有与道德直觉不相容的地方。Moss,Jeremy(2007)“AgainstFairness:EgalitarianismandResponsibility,”TheJournalofValueInquiryMoss,Jeremy(2007)“AgainstFairness:EgalitarianismandResponsibility,”TheJournalofValueInquiry,Vol.41,p.311.类似的观点亦可参见Wolff,Jonathan(1998)“Fairness,Respect,andtheEgalitarianEthos,”PhilosophyandPublicAffairs,Vol.27,No.2,p.97.Moss,Jeremy(2007)“AgainstFairness:EgalitarianismandResponsibility,”pp.317-318.马修·塞利格曼批评了运气均等主义在选择和机会之间的区分。在他看来,运气均等主义强调选择和机会之间的区分,但何种因素属于选择,何种因素属于机会,这并不是明确的.很多人同意一个人的父母的财富和社会地位并不是一个选择的问题,但其他因素并不是那么明显,比如像懒惰、坚毅和固执等性格特征对经济分配有深远的影响,很多人认为这并不是选择的结果。然而,也有很多人认为这是选择的结果,能够证明由此产生的不平等的正当性。塞利格曼认为运气均等主义在选择和机会之间进行的区分缺乏一致性和稳定性,并试图证明有些不平等既不是选择的结果,也不是机会的结果,并进而证明运气均等主义在选择和机会之间的区分是不完全的.比如“讨价还价的问题”(bargainingproblem)就展示了未经调控的经济互动怎样产生直觉上不公正的分配:处于有利地位的人在讨价还价时会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而在交易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人并没有被作为平等的人对待。运气均等主义者主张在市场上人们的自由交易能产生正义,而“讨价还价的问题"揭示了我们不能依赖市场去产生正义。Seligman,Matthew(2007)“Luck,Leverage,andEquality:ABargainingProblemforLuckEgalitarians,”pp.269-291.尼尔·伊雅尔认为运气均等主义是错误的.运气均等主义认为源于自愿选择的不平等是公正的,人们应为此承担责任,但在伊雅尔看来,源于完美的自由选择所带来的不利有时是不公正的。伊雅尔主要通过举反例来批判运气均等主义,比如A看到邻居家的房屋着火了并从中听到婴儿的啼哭声。此时A面临着两种选择:第一种选择是去救邻居家的小孩,但这会使自家的房屋面临着被大火摧毁的风险;第二种选择是不去救邻居家的小孩,而且可以使自家的房屋免于火灾。结果A采取了第一种选择,同时自家的房屋在大火中毁于一旦.假如此时有另外一个人B面临着与A一样的抉择,B采纳了第二种选择,但因为火势太大,房屋亦被损毁了。鉴于A和B的不同选择,根据运气均等主义的观点,A没有获得国家的任何补偿,B获得了补偿,因为A自愿选择去冒风险,A要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B是因为原生运气的缘故而导致房屋受损,B可以获得补偿。但上述结果在伊雅尔看来,A遭受了非公正的待遇,运气均等主义在此问题上的立场是错误的,因此源于自愿选择的不利有时是不公正的,运气均等主义的应为自愿选择承担责任的观点是不正确的。Eyal,Nir(2007)“EgalitarianJusticeandInnocentChoice,”pp.1-18.由上可见,安德森对运气均等主义的批判是最为致命的,她认为运气均等主义没有对所有公民表达平等的关心和尊重,而运气均等主义的其他批判者则主要侧重于运气均等主义在选择和环境之间的区分。2、为运气均等主义进行辩护鉴于对运气均等主义最为著名的批判是安德森的批判,因此为运气均等主义进行的辩护主要回应了安德森对运气均等主义的批判,并批判了她所建构的运气均等主义理论的替代性选择:“民主的平等”。第一,运气均等主义对坏的选项运气的受害者过于严厉或无情吗?亚历山大·考夫曼(AlexanderKaufman)认为安德森的“批评意见1"建立在安德森自己对运气均等主义的概括上,她对运气均等主义的批判误解了平等的含义,是不成立的,运气均等主义将对坏的选项运气的受害者提供帮助。但安德森对运气均等主义的批评确实指出了运气均等主义过于重视责任问题。在考夫曼看来,就人的基本需要而言,运气均等主义应该忽视选择和责任之间的关系,言下之意,即使一个人的不利地位源于其自身的选择,仍然应该满足其基本需要。Kaufman,Alexander(2004)“Choice,ResponsibilityandEquality,”PoliticalStudies,Vol.52,pp.828-833.卡尔·克奈特(CarlKnight)认为运气均等主义者对待坏的选项运气的受害者并不像安德森所说的那么无情。在克奈特看来,运气均等主义将对坏的选项运气的受害者提供补偿,一个良序社会将建立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安德森认为这种补偿将不符合运气均等主义的立场,而克奈特认为没有安德森所谓的运气均等主义者将持这种立场,相反理查德·阿内逊认为为使一些粗心大意者在晚年免于伤害可以建立一种补偿机制,菲利普·范·帕里斯主张建立一种最低限度的基本工资制度,罗纳德·德沃金主张建立一种市场调节理论。Knight,Carl(2005)“InDefenceofLuckEgalitarianism,”ResPublica,Vol.11,pp.58-60.针对批评意见1,尼古拉斯·巴里认为现实世界中源于选项运气的不平等非常少,因为首先人们做出自觉的选择时对风险并不拥有完全的知识,从一个活动或行为中期望的结果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异于实际发生的结果,在此情况下个人不应对其选择负责;其次,很多人在市场上不得不从事大量的强制性赌博。因此安德森的批评意见1的力量非常微弱,它并不意味着应当放弃运气均等主义,相反意味着运气均等主义是一种不完全的平等主义正义观。当源于选项运气的不平等真的发生时,最好的反映不是放弃运气均等主义,而是将运气均等主义同其他平等主义原则相结合以确保满足所有公民的基本需要。Barry,Nicholas(2006)“DefendingLuckEgalitarianism,”EthicalPerspectives:JournalofAppliedPhilosophy,Vol.23,No.1,pp.89-100.施洛米·西格尔(ShlomiSegall)认为当运气均等主义同其他道德考虑相结合时(如社会的团结),运气均等主义能够逃脱安德森的批评意见1,批评意见1是不成立的,运气均等主义的分配正义观并不禁止帮助粗心大意者.西格尔回顾了6种可能回击批评意见1的观点并认为这些观点都是不合适的,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团结原则”(theprincipleofsolidarity)能够弥补运气均等主义的缺陷,并逃脱批评意见1.团结原则有三个特征,一是为了提升共同善,团结原则主张忠实于和服从于集体决定;二是包含博爱,也就是除非其他成员能获利,否则自己不获利;三是包含集体责任,使每一个共同体的成员免于贫困。Segall,Shlomi(2007)“InSolidaritywithImprudent:ADefenseofLuckEgalitarianism,”SocialTheoryandPractice,Vol.33,No.2,pp.177-197.克里斯汀·福格特(KristinVoigt)认为安德森夸大了批评意见1,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不对坏的选项运气的受害者提供援助,“在对选项运气和原生运气做出合理区分的基础上,运气均等主义者将至少提供一些援助给选项运气的受害者,否则这些人将因为自己的选择而处于悲惨的境地.因为人们做出的选择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不平等的原生运气的影响,运气均等主义者将不会使这些人为其选择承担所有责任."批评意见1仅仅在存在纯粹选项运气的情况下才有力量,但纯粹的选项运气是不存在的,因此批评意见1就没有想象的那么有力.Voigt,Kristin(2007)“TheHarnessObjection:IsLuckEgalitarianismTooHarshontheVictimsofOptionLuck?”EthicTheoryMoralPrac,Vol.10,pp.389-407.第二,运气均等主义对坏的原生运气的受害者表达一种“可怜”的态度吗?卡尔·克奈特认为运气均等主义对坏的原生运气的受害者进行补偿并没有冒犯坏的原生运气的受害者,相反,这为受害者提供了一个安全网。克奈特认为对坏的原生运气进行补偿的人并没有对被补偿者表达一种“优越"的态度,同时对坏的原生运气的受害者进行补偿对所有公民表达了平等的关心.Knight,Carl(2005)“InDefenceofLuckEgalitarianism,”p.63.Knight,Carl(2005)“InDefenceofLuckEgalitarianism,”p.63.Barry,Nicholas(2006)“DefendingLuckEgalitarianism,”p.93.第三,民主的平等观是运气均等主义理论的一种合适的替代性选择吗?安德森认为平等理论的根本理念是应对所有公民表达平等的关心和尊重,其建构的民主的平等观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约翰·凯克斯(JohnKekes)为此对安德森的民主的平等观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批评:为什么一个民主的国家应该给予所有的公民以平等的关心和尊重?为什么一个民主的国家应该仅仅给予它的公民以平等的关心和尊重?为什么一个民主的国家应该给予所有的公民以平等的关心和尊重而不是采取其他的方式?就第一点批评意见而言,如果一个民主的国家对其所有的公民表达平等的关心和尊重,那么民主的平等就是自我挫败的;就第二点批评意见而言,如果一个民主的国家仅仅对其公民表达平等的关心和尊重,那么这与安德森的所有人在道德上都是平等的这一观念是不相容的,民主的平等也就是自相矛盾的;就第三点批评意见而言,如果一个民主的国家对其公民表达平等的关心和尊重而没有考虑其他选择,那么民主的平等就是任意的,因为除了对所有公民表达平等的关心和尊重之外,还有自由至上主义的观点、保守主义的观点或女权主义的观点可以作为一种替代性的选择。Kekes,John(2002)“ObjectionstoDemocraticEgalitarianism,”JournalofSocialPhilosophy,Vol.33,No.2,pp.163-169.杰里米·莫斯(JeremyMoss)认为安德森的民主的平等观与运气均等主义一样,也是以公平为基础的平等主义。获得可分配的资源与否与工作意愿相关联,这意味着有工作能力的人如果不去工作,仍不能获得资源,但是人们找不到工作,往往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民主的平等观并不排除给予坏的选项运气的受害者以援助,但是并不补偿人们的所有损失,比如并没有涵盖一些重要的不利状况。同时为决定获得何种水平的资源补偿,必须进行责任判断,因此民主的平等观对坏的选项运气的受害者亦过于严厉。民主平等观仍是以公平为基础的平等主义,它仍然面临着安德森自身曾指出的运气均等主义所面临的同样的问题.Moss,Jeremy(2007)“AgainstFairness:EgalitarianismandResponsibility,”pp.313-317.卡尔·克奈特认为运气均等主义并没有贬低人们,相反,民主的平等观对人们表达了一种“可怜”的态度:民主的平等必须区分处境有利者和处境不利者,民主的平等并没有挑战当今社会的生产手段的不平等的所有权,因此民主的平等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仅仅达到美国和英国的最低工资水平而已。Knight,Carl(2005)“InDefenceofLuckEgalitarianism,”Knight,Carl(2005)“InDefenceofLuckEgalitarianism,”pp.68-70.Barry,Nicholas(2006)“DefendingLuckEgalitarianism,”p.101.3、对运气均等主义的修正运气均等主义的外部之争除了对运气均等主义进行批判以及为运气均等主义进行辩护之外,还有学者对运气均等主义进行修正.亚历山大·布朗(AlexanderBrown)认为存在两种版本的运气均等主义:一是严格意义上的运气均等主义,比如埃里克·拉克斯基的观点就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运气均等主义;二是温和意义上的运气均等主义,它主张运气均等主义是重要的,但从平等主义的立场看并不是唯一重要的东西,民主的平等亦是重要的。安德森对运气均等主义的诘难仅仅给严格意义上的运气均等主义带来困难,而给温和意义上的运气均等主义并没有制造麻烦。安德森对运气均等主义的批判意味着运气均等主义不应该一直坚持选择和责任的观念,但这并不意味着一点也不应该坚持选择和责任的观念。安德森在批评意见1和批评意见2中所列举的例子并没有击败运气均等主义:第一,很多例子并没有显示运气均等主义和民主的平等之间的不一致性;第二,即使我们承认运气均等主义和民主的平等之间存在冲突,安德森的例子也没有击败温和意义的运气均等主义;第三,民主的平等并不是作为平等的正义的合适目标。作为平等的正义的合适目标是建立一个由平等者组成的社会,运气均等主义和民主的平等都是该目标的组成部分。布朗认同一种作为平等的正义的多元主义的观点:一个由平等者组成的社会是在其中我们应尽可能缓和原生运气对生活的影响,使人们尽可能承担由自愿选择所带来的成本,但同时尽量消除极端的贫困、剥削和压迫等。平等主义是一个拥有很多个房间的房屋,我们应追求一种规范的平等理论的多元主义路径。Brown,Alexander(2005)“LuckEgalitarianismandDemocraticEquality,”Vol.12,No.3,JournaloftheEuropeanEthicsNetwork,pp.297-331.尼古拉斯·巴里对运气均等主义的修正主要通过拒斥在选项运气和原生运气之间的区分来实现的。他分析了运气均等主义所面临的问题,一是一些由选项运气所带来的不平等的情况与运气均等主义的内在动机不一致;二是原生运气均等主义(至少就德沃金的理论来说)对塑造人们做出选择的背景不平等没有做出充分的反应.巴里认为运气均等主义在选项运气和原生运气之间的区分没有平等主义的含义,一些由选项运气所带来的不平等是不公正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因为选项运气而带来的处境最差不同于直接选择处境最差的状况,毕竟选项运气也是运气的一种形式,即使源于有意的和经过计算的赌博也是如此.由选项运气带来的不平等也许源于人们做出的决定,但运气往往决定这些决定的结果。虽然不平等源于人们做出的选择,但仍在部分上是运气的结果。如果让人们为此而承担责任,那么同运气均等主义的内在动机是不一致的,因此不应该区分选项运气和原生运气。同时,不应该再使用“选项运气"一词,因为它意味着个人应对选择的结果承担责任,模糊了个人做出选择的背景条件。安德森对运气均等主义的批评是误导的,在运气较好者和运气较差者进行再分配,可以缓和安德森的批评意见1.巴里对运气均等主义的修正主要是认为我们不应该仅仅强调我们是否应对我们的选择承担责任,而是应该强调我们对我们的选择的结果所负责任的程度,一旦解决该问题之后,就不需要在选项运气和原生运气之间进行区分.Barry,Nicholas(2008)“ReassessingLuckEgalitarianism,”pp.136-150.尼尔·伊雅尔也对运气均等主义进行了修正,认为源于不可谴责的不利是不公正的,然而源于可谴责的不利是公正的。“可谴责的”的选择是一种自由的、至少在道德上是错误的选择。这种经过修正的运气均等主义与原初的运气均等主义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道德上可受谴责的选择,而不纯粹是自愿选择。Eyal,Nir(2007)Eyal,Nir(2007)“EgalitarianJusticeandInnocentChoice,”p.6.三、运气均等主义的内部之争:什么的平等?运气均等主义理论本身是一个平等主义的理论家族,内部聚讼纷纭,可以借用印度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AmartyaSen)的观点将运气均等主义的内部之争概括为“什么的平等"(equalityofwhat?)Sen,Amartya(1979)“EqualityofWhat?”InGoodin,E.andPettit,Philip(ed.)(1997)ContemporaryPoliticalPhilosophy:AnAnthology,BlackwellPublishersLtd.pp.476-485.之争,即在认可运气均等主义的基本信条之下争论平等主义的合适目标是什么?对此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有的侧重于“资源平等”,有的侧重于“福利机遇的平等”Sen,Amartya(1979)“EqualityofWhat?”InGoodin,E.andPettit,Philip(ed.)(1997)ContemporaryPoliticalPhilosophy:AnAnthology,BlackwellPublishersLtd.pp.476-485.“资源平等”的主要代表性人物是罗纳德·德沃金,另外埃里克·拉克斯基Rakowski,Eri(1992)EqualJustice,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和菲利普·范·帕里斯VanParijs,Philippe(1995)RealFreedomforAll,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也持有类似的观点。德沃金在对福利平等和罗尔斯的平等理论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源平等”。德沃金认为所谓福利就是偏好的满足,福利平等不能正确地对待残障问题,它要么对残障者的补贴不能施加上限约束,要么施加上限约束而侵犯残障人士的个人权利,这并不符合分配正义的根本要求,即每个公民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关心和尊重.另外,若彻底贯彻福利主义的平等要求,它会把人们的奢侈嗜好等同残障一样,作为个人固有的自然禀赋对待而予以补偿,所有这些都是与平等的目标相背离的,因此福利平等是不可取的。德沃金认为资源平等的要求就是“一个分配方案在人们中间分配或转移资源,直到进一步的资源转移再也无法使他们在总体资源份额上更加平等,这时这个方案就把人作为平等的人对待.”Dworkin,Ronald(2000)SovereignVirtue:TheTheoryandPracticeofEqualityRakowski,Eri(1992)EqualJustice,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VanParijs,Philippe(1995)RealFreedomforAll,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Dworkin,Ronald(2000)SovereignVirtue:TheTheoryandPracticeofEquality,p.12.Ibid.,pp.322-323.资源平等的理论目标是“敏于抱负”和“钝于禀赋”(ambition—sensitive,endowment-insensitive),该理论目标主张在分配资源的过程中,源于人们应该为之承担责任的选择因素所带来的不平等是正当的,但应该矫正禀赋等原生运气这些人们不能为之承担责任的因素所带来的不平等,而这一理论目标的实现机制就是“假想的拍卖”和“虚拟保险市场”,其中假想的拍卖是针对非人格资源,虚拟的保险市场是针对人格资源.一方面,德沃金通过假想的拍卖达到初始分配的平等.非人格资源最终能否达到平等分配,依赖的标准是能否通过嫉妒检验(envytest):“一旦分配结束,如果任何移民宁愿选择别人的资源份额而不要自己的那份,则资源的分配就不是一种平等的分配.”Ibid.,p.67.另一方面,德沃金通过虚拟保险市场以达到历时平等。因为初始分配完成后,人们便开始生产和交易,但初始的平等会因个人技能、天赋和运气等因素的差异而产生不平等。对于运气所造成的不平等,德沃金与罗尔斯一样,试图找寻一种可使偶然因素归于无效的正义观。为排除运气对分配的影响,德沃金设想了一种虚拟保险市场,比如保险市场可以提供针对失明的险种,人们可以决定是否购买该险种。如果一个人购买了该险种,当这个人真的失明时就可以获得补偿。反之,就不能获得补偿。但德沃金并不是认为所有的运气因素都是道德上任意的和专横的因素,而是将运气分为“选项运气"和“原生运气Ibid.,p.67.“福利机遇的平等”的代表性人物是理查德·阿内逊。在阿内逊那里,所谓福利是偏好的满足,这种偏好是一种自利偏好,同时也是一种假设性的偏好。这种偏好是在如下条件下形成的偏好:有充分的信息、在平静的心态下、思考非常清楚并且没有犯任何推理性错误,对偏好进行了彻底的审思.机遇是如果个人想要一个物品的话,他得到它的机会。阿内逊主张用决策树来描述个人的福利机遇,这实际上类似于博弈论中的扩展型博弈模型.每个人都面临着一系列选项,然后把每个可能的生活历史的偏好满足期望相加,这样将把每个人在决策点遇到的特定范围的选项所考虑的那些偏好都纳入考虑。当所有人都面临等价的决策树时,福利机遇就是平等的。同时,阿内逊也根据决策树来阐述福利的机遇平等。当所有人面临有效等价的选项排列时,福利机遇是平等的。正如阿内逊所言,“两个人的福利机遇在某个时间是否平等,取决于他们在那个时间是否面临有效等价的选项排列。……我们可以说在扩展的意义上,只在这样的情形中,人们享有的福利机遇才是平等的,即在某个时候他们的福利机遇是平等的,在随后的时候如果有任何的不平等,则是由于他们的自愿选择或者是不同的粗心大意的行为,对此可以正确地认为他们负有个人责任。当人们在扩展的意义上享有福利机遇平等的时候,他们处境上的任何实际的福利不平等是由处在个人控制之内的要素引起的。”理查德·理查德·阿内逊,“平等与福利机遇的平等”,载葛四友编《运气均等主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5页。Arneson,RichardJ.(1999)“Debate:EqualityofOpportunityforWelfareDefendedandRecanted,”TheJournalofPoliticalPhilosophy,Vol.7,No.4,pp.488-497.阿内逊后来放弃了“福利的机遇平等”,提出了另一种平等理论:“迎合责任的优先主义”(responsibility-cateringprioritarianism),参见Arneson,RichardJ.(2000)“LuckEgalitarianismandPrioritarianism,”Ethics,Vol.113,No.1,pp.339-349.“利益的平等可获得性"的代表性人物是G.A.柯亨,另外托马斯·内格尔Nagel,Thomas(1991)EqualityandPartiality,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也持有类似的观点。柯亨明确表示自己认同运气均等主义,他曾说,“我关注的是分配正义,它在根本上的意思是指个人利益和负担分配中的正义(以及它的缺乏)。我的根本信念是,当利益的不平等反映的不是诸如不同人的劳动辛苦程度中的差异,或者是人们关于收入和闲暇的偏好和选择的差异,而反映的是一些幸运或不幸运的环境时,那么这里就存在着分配上的不正义。”CohenNagel,Thomas(1991)EqualityandPartiality,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Cohen,G.A.(1997)“WheretheActionis:OntheSiteofDistributiveJustice,”PhilosophyandPublicAffairs,Vol.26.No.1,p.12.Cohen,G.A.(1989)“OntheCurrencyofEgalitarianJustice,”Ethics,Vol.99,No.4,pp.906-944.四、简要的评价:走进死胡同的运气均等主义由上可见,运气均等主义理论是当代平等理论中的焦点问题之一,人们对此产生了激烈的论争。关于运气均等主义的争论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侧重于运气均等主义本身“能否证成”的外部之争,二是侧重于运气均等主义应追求“何种平等”的内部之争.安德森对运气均等主义的批判是最为著名的,为运气均等主义进行的辩护主要是围绕安德森对运气均等主义的批判展开的。但很多学者在为运气均等主义进行辩护时,向安德森的批判退却了太多,往往求助于一些非平等主义价值,已模糊了运气均等主义的基本理念。比如在亚历山大·考夫曼看来,即使一个人的不利地位源于其自身的选择,仍然应该满足其基本需要。尼古拉斯·巴里认为当源于选项运气的不平等真的发生时,最好的反应不是放弃运气均等主义,而是将运气均等主义和其他原则相结合以确保满足所有公民的基本需要。施洛米·西格尔认为可以将运气均等主义与“团结原则"相结合以抵挡安德森的批评。但考夫曼的回应本身就与运气均等主义的基本立场是不一致的,运气均等主义认为人们应对选择承担责任,如果按照考夫曼所说的那样即使源于自己的选择而处于不利地位仍能获得补偿,那么人们就没有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巴里对运气均等主义的修正实际上已经放弃了运气均等主义的立场,温和意义上的运气均等主义实际上已经从运气均等主义的根本立场退却了.可以看出,考夫曼等人在回应安德森的批评的过程中,要么承认运气均等主义是一种不完全的理论,要么求助于一些非平等主义的价值.这些回应本身就是存在问题的,意味着以德沃金为代表的运气均等主义本身并不是一种完备的平等主义理论。为了抵御安德森的批判,并保持运气均等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