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波长阻抗变换器的分析_第1页
1/4波长阻抗变换器的分析_第2页
1/4波长阻抗变换器的分析_第3页
1/4波长阻抗变换器的分析_第4页
1/4波长阻抗变换器的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波长阻抗变换器的分析摘要:阻抗匹配网络已经成为射频微波电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由于匹配使得电路中的反射电压波变少,从而损耗减少。同时,匹配网络对器件的增益,噪声,输出功率还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微波传输系统,它关系到系统的传输效率、功率容量与工作稳定性,关系到微波测量的系统误差和测量精度,以及微波元器件的质量等一系列问题。本文讨论了传输线的阻抗匹配方法,并着重分析了心4阻抗变换器,并举例说明了多节44阻抗变换器的优点。关键字:阻抗匹配;匹配网络;匹配方法,阻抗变换器1引言传输理论指出,通常情况下,传输线传输的电压或电流是由该点的入射波和反射波叠加而成的,或者说是由行波和驻波叠加而成的。在由信号源及负载组成的微波系统中,如果传输线和负载不匹配,传输线上将形成驻波。有了驻波一方面使传输线功率容量降低,另一方面会增加传输线的衰减。如果信号源和传输线不匹配,既会影响信号源的频率和输出功率的稳定性,又会使信号源不能给出最大功率、负载又不能得到全部的入射功率。因此传输线一定要匹配。匹配可分为始端匹配和终端匹配。始端匹配是为了使信号源的输出功率最大,采用的方法是共轭匹配;终端匹配是为了使传输线上无反射波,使传输功率最大,采用的方法是阻抗匹配。2.匹配理论共轭匹配共轭匹配的目的是使信号源的功率输出最大,这就要求传输线信号源的内阻和传输线的输入阻抗互成共轭值。假设信号源的内组为Z二R+jX,传输线的输入阻抗为Z二R+jX,gggininin如图1.1所示。则即图1.1共轭匹配满足共轭匹配条件的信号源输出的最大功率为:无反射匹配无反射匹配的目的是使传输线上无反射波,即工作于行波状态。需要使信号源内阻及负载阻抗均等于特性阻抗,即Z二Z二ZgL0实际中传输线的始端和终端很难做到无反射匹配,通常在信号源输出端接入隔离器以吸收反射波,而在传输线与负载之间使用匹配装置用来抵消反射波。信号隔离匹配负载信号隔离匹配负载图1.2无发射匹配隔离器又称单向器,是非互易器件,只允许入射波通过而吸收掉反射波,使信号源端无反射,以稳定信号源的工作状态。阻抗匹配的方法阻抗匹配的方法是在负载与传输线之间接入匹配器,使其输入阻抗作为等效负载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相等。

ZLZ0ZL图1.3阻抗匹配匹配器是一个两端口的微波元件,要求可调以适应不同负载,其本身不能有功率损耗,应由电抗元件构成。匹配阻抗的原理是产生一种新的反射波来抵消实负载的反射波(二者等幅反相),即“补偿原理”。常用的匹配器有24阻抗变换器和支节匹配器。本文只介绍V4阻抗变换器。24阻抗变换器Z二RV4阻抗变换器由一段特性阻抗为匕的V4传输线构成。如图4所示,图1.42■-4阻抗变换器假设负载为纯电阻,即Z=R。则有:LL为了使Z二Z实现匹配,则必须使in0由于无耗线的特性阻抗为实数,故24阻抗变换器只能匹配纯电阻负载。若当Z=R+jX为复数时,根据行驻波的电压波腹和波节点处的输入阻抗为纯LL L组:可将2-4阻抗变换器接在靠近终端的电压波腹或波节点处来实现阻抗匹配。若24线在电压波腹点接入,则24线的特性阻抗为:若24线在电压波节点接入,则24线的特性阻抗为单节2■-4阻抗匹配器的主要缺点是频带窄。当工作波长为10时,l=2.;4,对单一工作频率f,当Z=JZ~R可实现0001v0

匹配,即Z二Z。当工作频率广偏离f时,l=九.4北於4,Pl丰,Z丰Z。in 0 0 0' ' 2in 0r0,而是:图1.5V/4阻抗变换器示意图把Z2二ZR代入得:010R-Z 0 (R+Z)+2j-ZRtanpln=0%0n=(2、[RZ~ sec0

R-Z0在中心频率附近则从而n-3)当0=0,相当于1=0,此时阻抗变换器不存在,|r|最大。maxR-Z 0R+Z0max4)由(3)、(4)可画出n随0(或f)变化的曲线,曲线作周期为“的变化。设允许ri<in,则其工作带宽对应于A0限定的频率范围。由于0偏离皿2时n曲m线急剧下降,故工作带宽很窄。图1.6单节V4变换器的带宽特性当n=n时,则通带边缘上的0值为0=0、0二兀-0,且由式⑵,有m 1 m 2 m通常用分数带宽W表示频带宽度,W与0有如下关系q q m对于单一频率或窄频带的阻抗匹配而言,一般单节九;4阻抗变换器提供的带宽能够满足要求。但若要求在宽带内实现阻抗匹配,就必须采用双节、三节或多节k4阻抗变换器。2.3.2多节肚4阻抗变换器多节V4阻抗变换器是由许多长度相同(在中心频率上是1/4波长)、特性阻抗不等的均匀传输线所构成的。各传输线特性阻抗呈阶梯变化,阶梯上的反射在输入端相互抵消,只要阶梯阻抗变换变化的足够慢,就能保证足够的带宽匹配。对于一阶阻抗变换器如图图1.7单节V4阻抗变换器由上文所述知,特性阻抗z’为,z=^ZR01 01 ¥ 0L对于2节网络如图图1.8二节V4阻抗变换器同理可得由上式消去z和z后可得in1 in2对于3节网络,如图图1.9三节人4阻抗变换器则同理可得从式中消去z、z和z后可得in1 in2 in3对4节网络,如图图2.1四节X4阻抗变换器从上式消去Z、Z、Z和Z,整理得in1 in2 in3 in4由以上同理可得对于5节网络,有对于6节网络,有由以上可以归纳以下公式:对归纳公式的证明证明:当n二1时,公式成立。假设:当n二k时,公式也成立,即成立。当n二k+1时,有从上式中从下往上逐个消去Z (i二k+1,k,,3,2,1),即可得到结论公ini式,即n二k+1时,公式也成立,故得证。3关于阻抗匹配的思考阻抗匹配的作用匹配时传输功率最大,功率损耗最小;阻抗匹配可改善系统的信噪比;功率分配网络(如天线阵的馈源网络)中的阻抗匹配将降低幅度和相位的误差;阻抗匹配可保持信号源工作的稳定性;阻抗匹配可提高传输线的功率容量(P=丄巴b上•K)。br2Z0“4阻抗匹配器的应用举例例:已知一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为Z,负载为Z二R二16Z,贝V:0LL0如果用一段V4线实现匹配,求:该段线的特性阻抗Z。]为多少,反射系数|r|为多少21如果用三段九-4线实现匹配,求:每段线的特性阻抗z为多少,反射0n

系0数|r|为多少2n解:(1)由式代入初始条件Z二R二16Z,得:LL0则,反射系数为:in1Z22)由式子in1Z22)由式子in2Z2in2in3Z2in3代入初始条件Z二R二16Z,得:LL0Z、Z及Z的取值有多种情况:010203若取Z二2Z、Z二4Z、Z二8Z,则可得:010020030由结果知,多节心4阻抗变换器将反射分摊到各级,这样就使各级的反射都不大,降低了对传输线参数需求。此方法会是利用肚4线的反射来抵消Z的反射,则入射波和反射波将会叠L加,这就会引起电压和电流波腹升高。电压波腹升高会导致负载击穿,造成全反射;电流波腹升高产生大量的热使线烧断。结束语前面介绍了传输线阻抗匹配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匹配方法。应当指出,匹配的方法和匹配器的形式是很多的,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采用。同时应明确阻抗匹配的重要,在设计时应注意。致谢这篇论文的完成,首先应归功于任课老师。他对该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引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论文。在学习中,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侮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老师的高深精湛的造诣与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其次要感谢黄河科技学院图书馆,它为我提供了大量资料和数据,使论文得以顺利完成。另外还得感谢我的同学,在写作的过程中给我提供了一些宝贵的资料和建议!参考文献[1]盛振华.电磁场微波技术与天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