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芦荡你还在守望吗》设计 省赛一等奖_第1页
《大芦荡你还在守望吗》设计 省赛一等奖_第2页
《大芦荡你还在守望吗》设计 省赛一等奖_第3页
《大芦荡你还在守望吗》设计 省赛一等奖_第4页
《大芦荡你还在守望吗》设计 省赛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芦荡,你还在守望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品味语言的凝练和富有内涵的特点。

2、把握文章主旨,培养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

二、解释词语1.牟取:谋取(名利)。多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设法取得名利等。2.纷纷扬扬:形容无数的芦花在寒风的横扫下在空中杂乱地飞舞着。3.衍化:发展变化。这里指“我”面对芦荡中漫天狂舞的芦花,产生了严肃的思考。4.逝者如斯夫:时间(像河水一样)不停地流逝而去。斯,这。文中指作者因芦苇枯萎、芦花飞扬而去发出的感慨。5.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的地方。6.斑驳:一种颜色中夹杂有别的颜色。文中指地球表面的植被被大量破坏,显得斑秃难看。7.奢靡:奢侈浪费。三、明确结构,理清思路第一部分(1—8):大芦荡的风景、芦苇的生长和芦苇给人带来的福利。分析:一开始,作者就以站在辽阔芦荡前的姿态,通过简单的对大都市与大芦荡风景的描写,比较两者的不同。然后运用一系列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出了芦苇生长时的坚韧英勇,寂寞骄傲。再由一个设问:“它们在守望什么?”将情感由激烈澎湃转为平缓,借助一位保护区负责人之口,介绍芦苇给人带来的福利。第二部分(9—21):从芦荡的命运联想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与消费,提出严峻的能源与资源问题。分析:这部分以现代被开发的大芦荡的面貌展现为前提,开采着和开采过的大芦荡里的动植物因此遭受到了空前的劫难,很自然地引出作者的一个问题:“人类,你还有希望吗?”作者满含焦虑和愤懑地指出,如今的开发是以牺牲后代的幸福为代价的!接下来纯以数据为例子更是一种沉痛的证明,作者的情感深入了一层。第三部分(22—32):从崇明岛的芦苇写起,对人类提出警告、发出呼吁,要保护自己的家园。分析:暗夜来临时,作者的思考又深了一步。由废墟想到了家乡崇明岛,想到帕斯卡尔说过的话: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想到人正逐渐远离思想,在砍伐最后的森林和苇草。作者一层又一层深情的联想,将我们带入了对人类自身行为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世界荒凉的恐惧。结尾以“大芦荡,你还在守望吗?”呼应开头。四、理解重点语句,品味语言内涵

1、以“我面对着辽宁盘锦的100万亩的大芦荡”开头,有什么作用?

以“我”之小,面对“100万亩”之大,从而引出我对大芦荡的关注和思考。

2、“当最后的翅膀折落,人类,你还有希望吗?”如何理解这句话?

以珍稀禽类被害,写人对大自然的破坏,指出人必将自食其果。

3、“大芦荡的困惑,其实就是中国的困惑、人类的困惑。”如何理解这里的“困惑”?

“困惑”是指不理解人类为什么如此穷凶极恶的破坏环境。

4、人类越来越“不去思想、不会思想、不像思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人类愚蠢贪婪行为的极度愤慨。

五、理解“守望”的含义,领会文章主旨

1、文中多次出现“守望”,“守望”是什么意思?大芦荡,他们在守望什么呢?他们还在守望吗?

“守望”是看守瞭望的意思。第七节出现了第一次守望,是在严冬中几句生命的芦苇对新绿和新生的守望,对希望的守望,它们在守望着自己和怀抱中众多的生命。结尾处的“还在守望”,寄托的是作者的希望。当世界越来越荒凉,当人类正在砍伐最后的森林与苇草的时候,大芦荡守望的是人类的觉醒。只有人类在环境与资源问题上最终觉醒了,彻底改变了盲目与短视,苇草的生命才能自然而茂盛地生长,大自然才能给人类提供一个温馨的家园。换句话说,大芦荡的守望,是在守望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希望。

2、作者通过“大芦荡”的命运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大芦荡起一个引发联想与思考的作用。作者通过“大芦荡”的命运表达了对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占有和消费的批判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练习: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涨潮(zhǎng)喧哗(huá)坚韧(rèn)涅槃(pán)淤积(yū)烦躁(zào)养殖(zhí)掠夺(lǖè)废墟(xū)蕴藏(yùn)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朝夕做伴地大物搏取而代之谋取暴利伤痕班驳不堪重负奢糜之风昼夜不停纵横交措联绵不断落叶萧瑟永无休止3.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有几种写几种。(1)芦叶像双刃剑把寒风切成碎片,与此同时芦花却要被搓揉成细腻,在纷纷扬扬中衍化出哲思的冷峻……(比喻、拟人)(2)芦苇的根埋在地底下,弯曲、雪白、纵横交错、连绵不断,在大雪覆盖的日子里孕育绿色的新芽,寂寞而骄傲地伸向天国。(拟人)(3)当最后的翅膀折落,人类,你还有希望吗?(反问)(4)现代人正愈来愈变得不去思想、不会思想、不想思想了。(排比)4.探究题。本文选自科学随笔《大自然的召唤》,作者徐刚拟的原题为《困惑的大芦荡》,在选入课本时,编者把它改为《大芦荡,你还在守望吧?》。这两个题目各有千秋,你更喜欢哪一个?请谈谈你的看法。喜欢任意一个题目都行。原题更理性,切合文章的主题,大芦荡的困惑其实也就是中国的困惑、人类的困惑;文题更感性,感情色彩浓厚,寄托着作者的希望。大芦荡守望的是人类的觉醒,是与人类的和睦相处的那一天。二、课内阅读理解我面对着辽宁盘锦的100万亩大芦荡。初冬时季,大都市的寒冷始终与钢筋水泥框架同在,所谓落叶萧瑟,在北京如果不是走到郊外走进西山,那么,也就是街道稀疏的路树飘零雾而已。细想起来,这“萧瑟”一词中原是包罗着季节无情地更替、秋阳不再、霜上加雪的大涵义的,如今在辽宁盘锦,正由这100万亩大芦荡尽情地舒展着。舒展着的萧瑟啊!芦叶像双刃剑把寒风切成碎片,与此同时芦花却要被搓揉成细腻,在纷纷扬扬中衍化出哲思的冷峻,或曰:一切皆如流;或曰:逝者如斯夫。所有的感慨都要被冲散,因为渤海湾涨潮了,喧哗着扑向大芦荡,而苇子们以坚韧绵长的节奏起伏如同以往的每天一样,迎接潮水的到来,世人以为是悲壮的淹没。或许却是一次送别——不久,苇子们将要被农人收割,或者成为造纸的原料,或者走进农家的炕头,燃烧出火光、热量,芦叶毕剥地响,自己涅槃自己唱。但,芦苇的根埋在地底下,弯曲、雪白、纵横交错、连绵不断,在大雪覆盖的日子里孕育绿色的新芽,寂寞而骄傲地伸向天国。它们在守望什么?这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负责人告诉我,在这世界第一的大芦荡中有丹顶鹤还有更珍贵的人类寻找了一百七十多年的黑嘴鸥;而在芦根的网络一般温情、严密的保护下是辽阔的地下石油资源。至于它始于春天的100万亩绿色为渤海湾一带的城乡、天空奉献了多少清新,如何有效地保护了水土资源,则也许很难用数字估算。耸立的井架、成对成对的钻井机正在大芦荡中采油或钻井作业,试喷的石油厚厚地游积着,珍禽所占有的浅水沼泽的领地日见狭小,昼夜不停的高达110分贝的噪音使芦苇和飞鸟一起烦躁,非法人工养殖对虾牟取暴利的养虾人,正在大芦荡中一片一片地砍倒芦苇、挖掘池塘。仅仅盘锦一市就有猎枪5000支,明明暗暗的枪口瞄准着所有的珍稀禽类……当最后的翅膀折落,人类,你还有希望吗?1.文章以“我面对着辽宁盘锦的100万亩的大芦荡”开头,有什么作用?以“我”之小,面对“100万亩”之大,从而引出我对大芦荡的关注和思考。2.“芦苇的根埋在地底下,弯曲、雪白、纵横交错、连绵不断,在大雪覆盖的日子里孕育绿色的新芽,寂寞而骄傲地伸向天国。”结合全文谈谈它们在守望什么。“守望”是看守瞭望的意思。第一次出现是指芦苇对新生的,对希望的守望。结尾寄托作者的希望。大芦荡守望的是人类的觉醒,是与人类的和睦相处的那一天。3.“当最后的翅膀折落,人类,你还有希望吗?”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以珍稀禽类被害,写人对大自然的破坏,指出人必将自食其果。4.作者通过“大芦荡”的命运想要告诉我们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文章以理性色彩见长,主要是对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占有和消费的批判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而大芦荡起一个引发联想与思考的作用。三、课外阅读拓展地球从此日子难过你不知道拉卜楞寺有多么的静谧和安详。那年夏天,从兰州出发,车过临夏回族自治州之后,我们沿着一条河谷边上的公路前往甘南。那郁郁葱葱的茂密森林,那充沛的、奔流的清澈河水,那点缀其中的河流上荡悠悠的木索桥、大大小小山峰的藏族白塔,以及湖边彩旗一样的祭祀之物,美丽得让人惊讶,让人感动,让人终身难忘。而我们朝拜的拉卜楞寺,那是我所见过的最神秘、最神圣、最庄严的神圣之地,那里的一切,包括氛围和空气,都在洗涤着你的心灵,使你靠近圣洁。当听到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灾难的消息,我一时楞了,那是在甘南,那是在紧挨着拉卜楞寺的地方!那是在那美丽的地方吗?我甚至想,那么美丽的山川不可能发生天翻地覆的灾难,不幸不可能在那样圣洁之地降临,有拉卜楞寺的保佑,那“失踪”的一千多名同胞很快就会回来的。后来我所知道的,实在太惨了!在一个深夜,滚滚而来的泥石流一下子吞噬大半个舟曲县城,几千人在睡梦中还没有来得弄明白怎么回事,就被夺走的生命,他们有的甚至将永远被埋在几米深的泥石流里,连遗体都找不到了。在国家哀悼活动当天,我已被悲痛所麻木,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舟曲,接二连三的灾难,接二连三的举国悲情,让人们在不断的悲哀和祁福中,在点燃心愿的蜡烛时,心头沉沉地疑惑:这个世界怎么了?其实,甘南的美丽,早已遭到了惨无人道人的破坏;舟曲的悲剧早已上演,那天夜里的悲剧,只是惨烈到了极点一时暴发的呈现。据说舟曲原来有树木参天的原始森林,森林覆盖率达60%多。从50年代开始,这里的人们发现,砍伐树木是可以致富的,于是,就一直砍伐到2000年前后,砍伐到森林覆盖率不足20%。也没办法,多年以来,舟曲县98%的财政收入要依靠砍树所得,无树可砍了,也就没有的财源。山上的财路断了,他们又转而大建水电站,向河流要财。全县先后建设了几十个水电站,这些水电站的建设在给舟曲带来财政收入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开挖的山石以及光突突的山梁。再后来,有人在这里开矿淘金……整个山川大片大片的山石裸露,如同刚刚被轰炸还没有来得及打扫的战场,惨不忍睹。著名物理学家霍金近日预言,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霍金说:“人类已经步入越来越危险的时期,我们已经历了多次事关生死的事件。由于人类基因中携带的‘自私、贪婪’的遗传密码,人类对于地球的掠夺日盛,资源正在一点点耗尽,人类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不能将赌注放在一个星球上。”很多人不信霍氏的话,认为这是开玩笑,认为这与2022年人类毁灭的预言一样,不过是一句玩笑。很多科学家还拿出一些证据来证明霍氏的预言不可相信。我看,霍氏的话不可不信。2022就剩两年时间,我们如信此言,可能会不自觉的拿来“人生如梦,抓紧糊弄”的人生哲学,可能会上演“最后的疯狂”;而200年的预期,一般人活不到那长,看不到那一天,也就从容了许多,也就有时间来反思一下我们对待地球的种种罪恶,也就可能暂时搁置“自私、贪婪”的人类密码,暂时搁置一下对地球的掠夺,给我们的子孙延长一下地球的生命。人类若干若干年以前就懂得了因果关系,有因,必有果;有果,也必有因。鉴于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和恶意相加,作为比人类年长的地球能不报复吗?巴基斯坦的大洪水还没有退却,莫斯科的森林大火还在燃烧,仅今年上半年,我国就发生地质灾害19552起,是去年同期的10倍,……我们即使绝不相信霍金的预言,但地球的日子从此不再好过确实是现实。(选自中国广播网2022年8月18日,有改动)1.文章开头不厌其烦地描写拉卜楞寺周边的景色有什么目的?以昔日拉卜楞寺周边的景色之美反衬今日泥石流过后的舟曲之触目惊心,发人深省。2.“著名物理学家霍金近日预言,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你怎样理解霍金的预言?是对人类对于地球掠夺日盛的警告,如果人类按现在的“自私、贪婪”发展下去,200年内地球真得会毁灭。“人类若干若干年以前就懂得了因果关系,有因,必有果;有果,也必有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