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成都市生物中考模拟冲刺_第1页
2022年成都市生物中考模拟冲刺_第2页
2022年成都市生物中考模拟冲刺_第3页
2022年成都市生物中考模拟冲刺_第4页
2022年成都市生物中考模拟冲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年成都市中考真题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2015•成都)关节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是() A. 动力 B. 支点 C. 控制 D. 杠杆考点: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分析: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解答:解: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所以关节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是支点.故选:B.点评: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2.(2015•成都)少年儿童的骨柔韧而有弹性,不易骨折但容易变形,原因是骨的成分中的含量中()A. 有机物约为23 B. 有机物约为13 C. 有机物多于13 D. 有机物少于13考点: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分析: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其物理特性表现为弹性和硬度,据此答题.解答:解:青少年的骨成分中有机物的含量超过1/3,无机物不到2/3,骨弹性大,其柔韧性比较强,不易骨折,但容易变形,应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故选:C点评:青少年的骨中有机物越多,柔韧性较强,老年人的骨中无机物较多,易骨折.3.(2015•成都)在紧急情况下,蜥蜴的尾巴能自动断落,以逃避敌害.蜥蜴的这种行为属于() A. 防御行为 B. 繁殖行为 C. 攻击行为 D. 取食行为考点: 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分析: 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解答: 解:在紧急情况下,蜥蜴的尾巴能自动断落,目的是吸引敌害的注意,掩护自己逃跑.因此属于防御行为.故选:A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的目的、获得途径.4.(2015•成都)草食动物在生物圈中的角色属于() A. 分解者 B.生产者 C. 消费者 D.消费者和分解者考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分析: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是消费者,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解答: 解:据分析可见:草食动物属于消费者,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可见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 关键点: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细菌、真菌等是分解者.5.(2015•成都)下列属于动物后天学习行为的是() A. 蜘蛛结网 B. 蜜蜂筑巢 C. 燕子孵卵 D. 鹦鹉学舌考点: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分析: 动物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解答: 解:ABC、蜘蛛织网、蜜蜂筑巢、燕子孵卵是生来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故ABC错误;D、鹦鹉学舌是在后天的学习中获得的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故D正确.故选:D.点评: 明确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特点即能正确答题.6.(2015•成都)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A. 孢子生殖 B. 分裂生殖 C. 营养生殖 D. 出芽生殖考点: 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分析: 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解答: 解: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分裂时,细胞首先将它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然后细胞从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两个子细胞.故选:B点评: 细菌的繁殖能力很强,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每20﹣30分钟就能分裂一次.7.(2015•成都)微生物的种类繁多.艾滋病是由下列哪类微生物引起的() A. 细菌 B. 真菌 C. 病毒 D. 放线菌考点: 病原体与传染病的病因.分析: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后期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1981年,人类首次发现HIV.目前,艾滋病已经从一种致死性疾病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解答: 解: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它的致病因素是结构上很相近似的一组病毒,这组病毒被统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故选:C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艾滋病的病因.8.(2015•成都)“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母爱是伟大的,胚胎在母体发育的主要场所是() A. 子宫 B. 卵巢 C. 输精管 D. 输卵管考点: 胚胎发育过程.分析: 此题考查胚胎发育过程.怀孕是受精卵从输卵管移动到子宫内,着床在子宫内膜开始.解答: 解:怀孕是从胚胎从输卵管移动到子宫内,着床在子宫内膜开始.当胚胎成功着床后,胚胎发育到第8周末,其外貌开始像人,从此称作胎儿.母体怀孕280天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成为分娩.分娩的结束标志着婴儿的诞生.可见,胚胎发育的初期在输卵管,当着床后到分娩前的一段时间是在母体的子宫内.胎儿(母体怀孕第8周﹣﹣第38周)发育的场所是子宫.故选:A.点评: 对于女性的生殖系统的结构及受精卵的发育是中考的热点.9.(2015•成都)人的新生命开始于() A. 婴儿出生 B. 精子形成 C. 受精卵形成 D.卵细胞形成考点: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分析: 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经过生长、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解答: 解:A、人类的新生命开始于受精卵,而不是婴儿,故A错误.B、精子是睾丸产生的生殖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等生命活动,就不能形成生命,故B错误;C、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经过细胞生长、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故C正确;D、卵细胞是由卵巢产生的生殖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等生命活动,就不能形成生命,故D错误;故选:C.点评: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的形成,此题是基础性的题目,较容易.10.(2015•成都)进入青春期的男生,开始长胡须、喉结突出,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激素是() A. 雌性激素 B. 雄性激素 C. 胰岛素 D. 甲状腺激素考点: 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分析: 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解答: 解:A、进入青春期以后,女孩的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控制女性的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出现阴毛、腋毛,乳房增大,骨盆宽大和乳腺发达以及声音变高变细等.A错误.B、男孩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使得男孩出现阴毛、腋毛、胡须以及喉结突出等,还出现声音变粗的变声现象等.B正确.C、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会得糖尿病,C错误.D、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呆小症,呆小症患者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得甲亢,D错误.故选:B点评: 只要熟练掌握了男孩和女孩的第二性征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即可轻松答题.11.(2015•成都)某果农让同一棵桃树的不同枝条上结出了三种不同口味的桃子,他采用的繁殖方式是() A. 嫁接 B. 扦插 C. 压条 D. 组织培养考点: 植物的扦插或嫁接.分析: 无性繁殖的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嫁接属于无性生殖,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可保持接穗的优良性状.解答: 解:嫁接,植物的人工营养繁殖方法之一.即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接上去的枝或芽,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木,嫁接结的果实具有接穗的优点.因此一棵树上能结出不同品种的桃子,采用的处理技术是嫁接.故选:A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嫁接结的果实具有接穗的优点.因此一棵树上能结出不同品种的苹果.12.(2015•成都)春暖花开,公园里的蜜蜂又忙着采蜜了.蜜蜂的一生所经历的阶段是() A. 卵→蛹→成虫 B. 卵→幼虫→成虫 C. 卵→幼虫→蛹→成虫 D. 卵→蛹→幼虫→成虫考点: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完全变态发育.解答时可以从蜜蜂的发育过程方面来切入.解答: 解:蜜蜂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蜻蜓蟑螂、蝼蛄、蟋蟀、蝗虫等.故选:C.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13.(2015•成都)地球上最初的生命诞生于() A. 原始大气 B. 原始陆地 C. 原始海洋 D. 原始土壤考点: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分析: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解答: 解: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所以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故选:C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14.(2015•成都)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 A. 脑容量增加 B.会使用工具 C.产生了语言 D.能直立行走考点: 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进化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解答时可以从人类进化的过程、直立行走的意义方面来切入.解答: 解: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故选:D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直立行走意义.15.(2015•成都)下列关于动物进化趋势的叙述中,不合理的一项是() A. 体型小→体型大 B. 低等→高等 C. 结构简单→结构复杂 D. 水生→陆生考点: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分析: (1)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2)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因此地球上的生物是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发展变化的,其总的进化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解答: 解:A、高等生物也有体型较小的如蜂鸟,因此体型小→体型大不属于生物进化的趋势,A不正确;BCD、低等→高等、结构简单→结构复杂、水生→陆生,都属于生物进化的趋势,BCD正确.故选:A.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16.(2015•成都)制作酸奶时所使用的微生物是() A. 酵母菌 B. 乳酸菌 C. 醋酸菌 D. 青霉菌考点: 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分析: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作用,如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解答: 解:A、制馒头、面包、酿酒用酵母菌,A错误.B、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酵母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份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B正确;C、制醋用醋酸杆菌,C错误;D、霉菌属于真菌,菌体有许多菌丝组成,如从青霉菌中能提取出青霉素,D错误;故选:B.点评: 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在考试中经常出现,注意掌握,并能用以实际的生活中.17.(2015•成都)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A. 界 B. 门 C. 纲 D. 种考点: 生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分析: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解答: 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故选D.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的分类单位等级.18.(2015•成都)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下列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A. 蜻蜓 B. 蜜蜂 C. 熊猫 D. 蜗牛考点: 动物的分类.分析: (1)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柱,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2)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解答: 解:蜻蜓、蜜蜂、蜗牛的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而熊猫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故选:C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19.(2015•成都)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 A. 海尔蒙特 B. 林奈 C. 米勒 D. 达尔文考点: 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分析: 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乘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创立了自然选择学说.解答: 解:A、比利时的海尔蒙特,做过一个有名的“柳树实验”:在盛有200磅干土的瓦罐中,栽上一棵5磅重的柳树苗,罩上瓦罐后只用水灌溉,5年后树和落叶总重169磅3盎斯,干土只少了2盎斯.当时他误认为柳树增加的重量只能来源于水,而不知空气中二氧化碳所起的作用.A错误.B、林奈的最大功绩是把前人的全部动植物知识系统化,摒弃了人为的按时间顺序的分类法,选择了自然分类方法.他创造性地提出双名命名法,包括了8800多个种,可以说达到了“无所不包”的程度,被人们成为万有分类法,这一伟大成就使林奈成为18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C、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证明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C错误.D、达尔文,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D正确.故选:D点评: 此题考查了自然选择学说的提出者:达尔文.20.(2015•成都)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A. 地震因素 B. 火山因素 C. 战争因素 D. 人为因素考点: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分析: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及对破坏生态环境的因素的认识.破坏生态环境的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解答: 解: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很多,其中人为因素是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例如,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故选:D点评: 自然因素如:水灾、旱灾、地震、台风、山崩、海啸等.人为因素:主要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的破坏,此外,引种不合理也会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原有的稳定性.人为因素是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二、填空题(共20分)21.(2015•成都)鲫鱼、乌贼等在水中生活的动物,运动方式以为主.动物利用不同的运动方式去适应不同的,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衍.考点: 动物运动的意义.分析: 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飞行、游泳、爬行、奔跑等.这些都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解答: 解:鲫鱼、乌贼等在水中生活的动物,运动方式以游泳为主.动物通过运动能够快速找到食物,也有利于快速躲避天敌,增加活动范围,有利于找到更适合的生存空间,有利于躲避不利环境,鸟类的迁徙、鱼类的洄游等,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也有所不同,表现出对其生活环境的适应,所以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故答案为:游泳;生活环境.点评: 动物的运动的意义:有利于个体生存、繁衍后代.22.(2015•成都)根据植物形态、结构、生理和生活习性的不同,将它们分为不同的类群,这些类群包括植物、蕨类植物、和植物等.考点: 植物的分类.分析: 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解答: 解: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我们要对其进行分类,分类的依据有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和生活习性的不同,其中主要的依据是形态结构.植物主要有四类: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前三类不结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故答案为:藻类;苔藓.点评: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各植物类群的特点.23.(2015•成都)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都由外壳和内核两部分组成,其中外壳的主要成分是.依据病毒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三大类.考点: 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病毒的分类与噬菌体.分析: (1)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2)根据寄生生物不同把病毒分为三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解答: 解: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都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两部分组成.因此病毒外壳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根据病毒寄生生物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三大类.专门寄生在动物细胞里的病毒叫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病毒叫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做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故答案为:蛋白质;寄生生物.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病毒的结构特点和分类.24.(2015•成都)自然选择是指生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在生存竞争中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生存竞争是自然选择的途径,生物的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考点: 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分析: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解答: 解: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哪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答案为:适者;多样.点评: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基础,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25.(2015•成都)人、鸟类和大多数昆虫的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指由亲代产生的结合形成,再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考点: 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及应用.分析: 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解答: 解:人雌雄异体,体内受精,胎生哺乳,其生殖过程出现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属于有性生殖;鸟类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其生殖过程出现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属于有性生殖;昆虫是雌雄异体,体内受精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故答案为:生殖细胞;受精卵.点评: 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26.(2015•成都)保护动物的多样性要在遗传物质、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和采取保护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保护、异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等.考点: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分析: (1)生物多样性保护动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2)保护动物的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法制教育和管理.解答: 解: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如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法制教育和管理.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易地保护.故答案为:物种;就地.点评: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在中考中经常出现,题型多变,要注意掌握.27.(2015•成都)动物行为受和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法.考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分析: 研究动物的方法主要有实验法和观察法.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解答: 解: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在内外刺激的作用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动物行为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研究动物的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单纯的观察法可以没有实验,但是在实验法中却离不开观察.故答案为:神经系统;实验点评: 此题考查对科学探究的理解.观察、实验、调查是获得事实和证据的多种途径.28.(2015•成都)水稻和野慈姑都生活在稻田中,它们因争夺有限资源而发生斗争的种间关系叫;小丑鱼和海葵共居一起、相互依存的种间关系叫.考点: 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分析: 生物之间的关系: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解答: 解:水稻和野慈姑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等,属于竞争关系;小丑鱼和海葵共居一起、相互依存的种间关系叫共生关系.故答案为:竞争关系;共生关系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29.(2015•成都)生殖和发育使自然界生机盎然,使生命得以延续和发展.生物产生后代和繁衍种族的过程叫,生物体的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变化叫.考点: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分析: 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和变异、应激性等生命现象.解答: 解:生殖是指生物产生后代和繁衍种族的过程,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生物的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开始到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经过发育,生物体的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幼体到成熟,功能活动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变化.故答案为:生长;发育.点评: 生物的生命现象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具体的例子理解掌握.30.(2015•成都)遗传和变异在生物界普遍存在.子女和父母之间存在很多相似的性状,这种现象称为.同时,子女和父母之间以及子女个体之间的性状又存在明显差异,这种现象称为.考点: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分析: 生物的性状在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解答: 解: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的相似现象,叫做遗传,而亲代间和子代个体间存在明显差异,这种现象称为变异.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故答案为:遗传;变异.点评: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遗传和变异的概念.三、识图题(共20分)31.(2015•成都)如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做食物链.上图的食物网中有多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任意一条完整的食物链.(2)如图所示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是通过这些生产者的作用进入食物链.(3)当能量顺着食物链逐级传递时,通常每一环节只能把所获得能量的%传递给下一个环节,因此,能量在沿着食物链各个环节的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据此推测.图中储存能量最少的生物种类应该是.(4)该森林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但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生态系统可以通过这种能力,克服系统内部的变化和外来干扰因素的影响,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分析: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解答: 解:(1)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2)草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因此图中生产者是草,属于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即能量往下一级传递只是传递上一级能量的10%~20%.动物的营养级越高,所获得的能量就越少.可见图中储存能量最少的生物鹰.(4)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果该生态系统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由于鼠和兔以植物为食,则草原植被的数量会减少,食鼠和兔的动物也会由于食物增多而导致数量增多;食鼠和兔的动物的增多又限制了鼠和兔的增长,因此一段时间后,又会恢复正常;可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故答案为:(1)吃与被吃;草→鼠→蛇→鹰;(2)草;光合;(3)10%~20;鹰;(4)减少;减少;自动调节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32.(2015•成都)科学家将男女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进行分析整理,形成了下面的排序图.请分析回答:(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两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DNA和蛋白质,其中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一个DNA分子上包含多个能控制生物性状的DNA分子片段,这种片段称为.(2)图甲所示的23对染色体中,有一对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染色体.另外22对与性别无关的染色体,叫染色体.据图示判断,甲个体为(男/女)性.(3)图中乙个体所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含有条染色体,这些生殖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是.(4)某夫妇生的第一胎是个女孩,假如他们再生一胎,是男孩的可能性为.考点: 人的性别遗传.分析: (1)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2)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解答: 解:(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两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DNA和蛋白质,其中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一个DNA分子上包含多个能控制生物性状的DNA分子片段,这种片段称为基因.(2)图甲所示的23对染色体中,有一对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另外22对与性别无关的染色体,叫常染色体.甲图中的第23号性染色体中,大小相同,称为XX染色体,因此性别是女性;乙图中的第23号性染色体中,大小不同,是XY染色体,因此性别是男性.所以据图示判断,甲个体为女性.(3)男性的染色体是22对+XY,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因此图中乙个体所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含有23条染色体,这些生殖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是X或Y.(4)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人类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各是50%.因此某夫妇生的第一胎是个女孩,假如他们再生一胎,是男孩的可能性为50%.故答案为:(1)DNA;基因;(2)性;常;女;(3)23;X或Y;(4)50%.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正确辨认染色体图谱并会借助人类的性别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四.解答题(本题有2小题,共20分)33.(2015•成都)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豌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他们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中分别放置等量的棉花,每个培养皿的棉花上面都均匀放置25粒豌豆种子,然后将它们放在不同条件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如下表.装置甲乙丙丁场所黑暗中黑暗中日光下日光下温度23232323棉花干湿状态潮湿(含一定水分)干燥潮湿(含一定水分)干燥种子萌发的数量230240请分析回答:(1)该研究小组实验的目的是想同时探究和两个变量对豌豆种子萌发的影响.(2)若将甲组合乙组进行对照,实验变量是,比较这两组实验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根据组和组的实验结果判断,光照对豌豆种子的萌发没有明显的影响.(4)上表所示的实验方案中,乙组和丙组不能形成对照的原因是.考点: 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分析: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解答: 解:(1)甲、乙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水分,能形成对照实验;甲、丙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照,能形成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