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说专题训练----林斤澜小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木雏林斤澜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在圆湖村里“蹲点”,圆湖村是一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典型,常有人来参观。春天,来了十来个大学生,由一个老师带着。这老师是刚毕业的留校学生,顶多是个助教吧。但农民分不清大学里的职称。反正助教也是老师,便戳着脊梁嘀咕道:怎么有这么个老师?还是大学老师?他比他带的学生大个三两岁吧。可是按农民说,要“木”十岁。木就是不活泛。见人不会说话,不知道招呼。又说要“雏”十岁。雏是幼稚。一天早上,我那房东在院子里浇水,巴掌大一块地上,正有新绿钻出来,不到两寸高,几个学生有的说是葱,有的说是蒜苗,有的要打赌。房东觉着好玩,说:“想必大学里也修行,忌吃五辣,不知道葱叶儿是圆的,蒜叶儿是扁的。”没想到那位老师正经摸出小本子,往上写字,嘴里咕咕着:“葱,圆的。蒜,扁的。”房东撑不住笑起来,那几个学生为老师不好意思,转头跑了。老师只管写着,全不知觉。我探过头去瞅瞅,不懂,看样子是英文。我可怜这个知识分子,小声跟房东说,人家会英语。可是房东不清楚英语是什么,更加笑开了,说:“还画洋码呀。”过了两天,房东家里发鸡瘟,十来只鸡死了一多半,房东心疼得吃不下饭,那位老师走来问病鸡和好鸡,怎么认?房东蹲在那里没好气,说:“认屎呗。”老师不懂眼色,追问好鸡的屎什么样。房东没奈何,又说:“溏屎。”“溏?屎?”老师傻着眼,可又摸出小本子来了。房东扭过脸去,六岁的小儿子咧着嘴,唱儿歌一般说道:“一堆儿,一堆儿。带尖儿,带尖儿。下边黑黄黑黄,是红溏,尖儿白花白花,是白溏。”老师往本上写。房东站起来往屋里走,嘀咕道:“一个鸡屎,也画洋码。”他觉着晦气。老师却一边写,一边往地上张望,小儿子指着一堆叫道:“这就是,尝尝不?”老师只管端详着,随口嘀咕道:“不尝,不尝。”小儿子大笑。屋里他娘叫了声“哎哟”,一会儿,打发小儿子到红医站给拿膏药,说是岔了气。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前几天我在晚报上看见圆湖村两个养鸡户,收入论千,从不死鸡,鸡瘟进不了他家的门儿。我顺便去看看,就是那房东家,不过老房东两口子都去世了。当年的小儿子现是当家人,当年种葱蒜的那块地,现在拉上篱笆,养着上百的来亨鸡,血红的冠子,雪白的羽毛,一个个神气活现。正想说几句什么,听见脚步响,那青年当家人扔下我,奔向院门口,迎着一位中年胖子。细一看,奇了,可不就是那位老师吗?他见老了,眼泡鼓鼓的,腮帮耷拉的。他不往院里走,定定地望着院外的杏树。正是早春,杏花灰白灰白好像烟雾,青年当家人说:“怕是大年哩。杏花要‘旧’,桃花要‘喧’。”老师摸出小本子。我看见他写着字,可咧开了嘴,口水都要滴答下来了。不光是“雏”了,还透着“傻”来。我心里一动。走过来提起50年代,他望望我。想不起来,我又说起他带的学生,好像想起来了。为什么说是“好像”,因为没有这种时候常有的欢叫,只是嘴里咕咕地:“哦,哦……”不光是“木”了。还透着“僵”来。我还要叙旧,但当家人打断我的话,直跟老师解释,什么“旧”呀“喧”呀,都是方言土语,不知道科学不科学。琢磨着怕跟风啦雨啦有联系,杏花开得早,是起风的时候。桃花在清明前后,清明时节雨纷纷……他只怕解释不细、不全、不当,不留点儿空子让我说话。我只好探过头去,看看老师写什么,写的汉字不像汉字。这回,我断定是日文。老师写着写着,挪步往杏树那边走了。当家人回过头来,只管去轰他的鸡。我只好跟过去,想想问道:“这老师,现在,是个干什么的?”青年当家人头也不回,说:“一个老专家。不是说空话的人。”我噎了一下。不过这些年也添了些涵养了,不动声色地还问道:“什么专家呢?”“化学。”“化学……”我知道化学里边还分好些专业呢,可又一时使不上嘴。那当家人说:“我这儿没死过鸡,仗着‘长效避瘟散’,就是他配的方。”“我当他……他……他老了呢,都张着嘴流水的……”青年当家人直往屋里走,嘀咕着:“有病。叫造反学生扇的。”(选自《林斤澜文集》)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回忆往事入手,通过叙述一个大学老师在农村生活的片段,生动再现了特殊背景下的社会图景,富有时代性。B.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性格,如老师认真记录葱和蒜的区别,细致求问如何分辨病鸡和好鸡,突显了人物品质,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C.文中的老师从20年前被圆湖村那对房东父子取笑到20年后获得房东儿子的尊重与爱戴,源于他研究出“长效避瘟散”,提高了农民收入。D.“我”从青年当家人口中得知,老师“张着嘴流水”,是当年造反学生扇后留下的毛病,在这些叙述中,我们不难体会文章蕴含的淡淡的痛楚和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认识。2.“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结合文章谈谈你对小说标题“木雏”二字的理解。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头像林斤澜画家老麦气色红润,为人圆通,又走好运。这天傍晚他从人民礼堂出来,手提包鼓鼓的,装着刚得的奖品。这个奖才设三年,老麦年年都得上了。今年得奖的是“夜行军”:一个十几岁的女兵,军帽下边戳着两根辫橛子,背一把二胡。评选时大家觉着革命传统教育观太需要了,理当上选。最后一讨论,军事题材的就这一张,一下子名列前茅……礼堂门口还很拥挤,老麦骑上车,随手一拐,进了一条小马路,一路美滋滋地回味着,不知不觉就拐到了老同学梅大厦所在的马驹胡同。这位姓梅的,是老麦学生时代的好哥们,学的是雕塑,虽然是同行,却有三年没有见面了。老麦是忙于三来:来信,来访,来约稿;梅大厦是到处不露面,连逢年过节串个门吃顿饭都不作兴了,三年来美术界不大听说他的名字……“梅大厦,在吗?”“吃饭没有?正好,给你下挂面。”三年不见,劈头还是三十年前穷学生的口吻。老麦走进屋,扫了梅大厦一眼,梅大厦一身劳动布工作服,往哪一拍,都少不了粉尘飞扬。花白的乱蓬蓬的头发,细眼睛挂红丝,小个子还驼点儿腰。只有当他伸出两只手来,那是皮肤紧绷,肌肉鼓胀,伸缩灵活的年轻的手啊。趁这年轻的手专心地下挂面,老麦把架子浏览一番。书架上摆的全是陶瓷,有飞禽走兽,也有散花天女、扶锄老农、白衣战士。有的古色古香,有的土里土气。造型、使釉、神态,都着力继承民族传统。货架上摆的是石雕,有汉白玉的头像,大理石的热带鱼、北极熊,最多的是绿色、紫色、杂色斑驳的玉石,有的像牛,有的像鹰,有的连行家也一下子看不出来像什么。这些东西老麦多半没有见过,是这三年的作品吧,显然追求现代派的表现方法。那临时随手钉起来的架子上,全是木雕人物,有的还是半成品,看来都是近作了。老麦行家的、安闲的、挑剔的眼光不安起来了。这些木雕不是从庙堂、寺院的雕塑里来的吗?不是从民间的泥娃娃、面人儿脱胎的吗?可是又吸收了外国现代方法呀!这么个杂院的破屋,这么个泥瓦匠般的老同学,有探索,有创造……老麦的眼睛就在架子上来回溜着,忽然看见书架顶板上,不像是摆,倒像是撂着一个女兵,辫橛子,身背二胡,军帽上肩膀上落了不薄的尘土了……“那是三年前的东西了,现在看都懒得看一眼,这么不经看。”挂面已熟,梅大厦指着“女兵”高声说。老麦心里“咕哧”往下一沉。挂面吃完,梅大厦走到货架前,指点着那一排排玉石,他皮肤紧绷、肌肉鼓胀的年轻的手,落在一块黑紫黑紫的玉石上,那是一只鹰,振翅飞翔前的一刹那,合着翅膀伏着身子的鹰。“这是去年做的。多好看的颜色,多漂亮的材料,你看这一块淡紫,这两根线条,多简单哪,写意画哪,多经看哪。”梅大厦年轻的手,不住地抚摸着他的鹰。从无数舒展的毛孔里,发射着疼爱的电子,石头的鹰暖和了,生动了……年轻的手横地转到一块淡绿的玉石上。“漂亮吧?再也找不着这样的材料,就是再有这样的材料,我也做不出来第二个了。”那手灵活地迅速地摸摸侧面,摸摸正面。老麦不觉叹道:“可惜,这些东西眼前是无名无利。”“管它那个做什么。”梅大厦两手一拍两腿,劳动布的工作服冒烟一般飞起粉尘。他也有要飞的意思,“现在是我工作最好的时候,因为最自由。思想上自由,生活上自由,艺术上我觉着看得见自由王国了。”梅大厦的花白头发,有的倒立,有的披散在额角,那细小挂红丝的眼睛闪着一种不那么正常的光芒。老麦暗想:这样的光芒自己是没有的,不,是自己欠缺的。梅大厦年轻的手往那钉起来的架子上,一排排黄杨木人物那里扫过去,好像将军指点他的士兵,老麦的眼睛顺着他的手,停在了一个不大的头像上。这是一块黄杨树顶,留着原树皮,只上尖下圆地开出一张脸来。原树皮就像头发,脸是少妇型长脸。老麦立刻看出来,那比例是不写实的。头发下边露出的尖尖脑门,占全脸的三分之一。弯弯的眉毛,从眉毛到眼睛,竟有一个鼻子的长度。眼睛是半闭的,这以下是写实的端正的鼻子、写实的紧闭的嘴唇。没有这样的脑门和这样长长的眼皮,仿佛思索盘旋不开。哦,这个少妇头像,是一沉思的老树的精灵。老麦再看看那些陶瓷,那些玉石,更加明白老同学在着力民族传统之后,追求现代表现之后,探索着一个新的境界。老麦这样想着的时候,感觉到有一道目光,盯在他的脑后。那是那个头像的长长的眼皮下边,那半闭的眼睛里射出来的。他感叹:“三年不见,你的进展很快呀!”梅大厦细小挂红丝的眼睛里,射出了光亮,和头像的目光仿佛。“就是要做,赶紧做,现在是我一生最好的时候。”梅大厦年轻的手,抓着花白衰老的头发,扯了两扯。老麦坐不住了,心思活跃,想为梅大厦另找一处房子,想请一些专家来,想组织一个像样的展览会……老麦骑上车,因为自己的发现,和将要实现的计划兴奋起来,胡同里没有人也没有车,他把铃铛打得山响。选自《北京文学》1981年第7期,有删改)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写梅大厦蜗居破院,头发花白蓬乱,“细眼睛挂红丝”“―身劳动布工作服”,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表明他安于清贫,专注工作的品质。B.小说多次提到梅大厦那双“年轻的手”,这与他衰老的外表形成对比,突出了他作为艺术家的身份特征,又让人感受到他蓬勃旺盛的艺术生命力。C.小说以“头像”为题,意在通过那尊木雕头像讽刺老麦在艺术上的不思进取,也表现了梅大厦在追求现代表现方法上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境界。D.小说叙述了两位老同学相见的故事,极为平常的场景和细节,却尺水兴波,小空间容纳大世界,展示了丰富复杂的社会人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5.小说在情节发展中两次出现“女兵”作品,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小说中老麦和梅大厦两个人物,你认为谁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锁门林斤澜这个苗条的老人家不论哪一路算法,都算是老年了。体态的轻盈已成轻飘,孙女儿不时拽着点,仿佛经不起人来人往的气流推搡。老人梳背头,花白头发纹丝不乱贴在脑后。深色衬衫,外罩浅棕条纹坎肩,上下不见星星尘土。一条雪白的麻纱手巾,老像没下过水,一只角掖在坎肩的右腋下,半藏半潇洒在胸前。随手一拽下来,掖掖眼角嘴角。和人谈话时候,掖在手心里,手指摩娑……这一条白手巾,带来风韵犹存。孙女儿十来岁,架着黑边眼镜,架起了世事洞明的样子。孙女牵着奶奶走上台阶,吩咐:“慢着,五十年没有见面了,不忙这两步……”“一晃工夫。”奶奶轻握拳头于胸口。走到退休诗人门前,奶奶退后半步,孙女冲前一步,立刻敲门,一声比一声大。里面幽幽的传出来断续声音。“老伴,打牌去了,锁门……”声音虚弱下来,像是说“起不来”。声音又挣扎加强,“……别等我起来。”奶奶转身走开,走到台阶那里,头重脚轻,坐了下来,孙女赶过来搀一把,开导道:“糟老头子瘫了,你还激动什么?看,脸也白了,累不累……”奶奶抿着双唇,握于胸口的拳头越发紧了。“……手也哆嗦,值不值得啊?走上那么远的路就是来见上一面,值不值得啊?”孙女耸耸娇嫩鼻子,纠正黑边眼镜。奶奶自言自语。“就和昨天一样,就是这么句话:‘别等我起来’。当时成了名言。”“成了弱智。”孙女看着奶奶那迷醉的嘴角,忙补了一句。奶奶看着远处,仿佛回到了五十年前那个时地,娓娓道。“那是一首叙事诗。那是大敌压境,兵荒马乱。大道边上有棵大树,一个瘫子上身靠在树干上,下身盖着毯子。有个村里的恶霸拎着包包跑路了,瘫子圆睁双眼,毯子下边支起来木头手枪,大喝一声:把包包放下,赶快逃命,趁我没改变主意,别等我起来……后来瘫子用这些钱拉起来一支游击队。如果不是他,我们村子里的人,不一定能撑到最后。”“奶奶,你两眼好精神,哇,好靓哇!”哇,那是赞叹的口气。“别等我起来!乐观,幽默,这就够了,还朝气勃勃。”奶奶摩挲着襟上的白手巾。“这是夸诗人了,因为出了诗的范围。得,再过五十年,腿脚总要差些,不一定再来。”奶奶拉起孙女要离开。孙女拉起奶奶,再到诗人门前,使劲敲门。里边的声音像游丝,也像苦吟宝塔诗。“……我/钥匙/打不开/自家的门/老伴去打牌/两脚麻木不仁……”孙女正要嚷嚷,发觉奶奶又溜走了。还是坐到台阶那里,斜斜晕在花坛上,拽下白手巾,本要扇扇风,又一扔,盖住半边脸,半边飘落胸口。孙女耸耸黑边眼镜,叹出来一口气,说:“够浪漫的。”雪白的麻纱手巾微微起伏。“一辈子打开过多少,就是打不开自己的门。”(选自《林斤澜小说选》,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小说情节简单,小说以人物对话为主,通过对话简叙主人公的经历、勾勒人物形象,不枝不蔓,言简义丰,结尾意味深长。B.“架着黑边眼镜,架起了世事洞明的样子”两个“架”,第一个“架”实写,是指孙女的外貌;另一个“架”是虚写,暗示孙女性格。C.文中反复出现的“别等我起来”这句话巧妙地将现实和过往勾连起来,使退休诗人的形象更丰满,都是在表明退休诗人对奶奶心意的拒绝。D.小说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奶奶的麻纱手巾,首尾照应,从侧面展现了奶奶的优雅、多情,结尾有关纱巾的动作描写展现了她的心理变化。8.请分析小说中退休诗人“老瘫”的人物形象。9.小说为什么以“锁门”为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四、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小题。表妹林斤澜矮凳桥街背后是溪滩,那滩上铺满了大的碎石,开阔到叫人觉着是不毛之地。幸好有一条溪,时宽时窄,自由自在穿过石头滩,带来水草野树,带来生命的欢喜。滩上走过来两个女人,一前一后,前边的挎着个竹篮子,简直有摇篮般大,里面是衣服,很有点分量,一路拱着腰身,支撑着篮底。后边的女人空着两手,几次伸手前来帮忙,前边的不让。前边的女人看未四十往里,后边的四十以外。前边的女人不走现成的小路,从石头滩上斜插过去,走到一个石头圈起来的水潭边,把竹篮里的东西一下子控在水里,全身轻松了,透出来一口长气,望着后边的。后边的走不惯石头滩,盯着脚下,挑着下脚的地方。前边的说:“这里比屋里清静,出来走走,说说话……再呢,我要把这些东西洗出来,也就不客气了。”说着就蹲下来,抓过一团按在早铺平好了的石板上,拿起棒槌捶打起来,真是擦把汗的工夫也节约了。看起来后边的是客人,转着身子看这个新鲜的地方,有一句没一句地应着:“水倒是清的,碧清的……树也阴凉……石头要是走惯了,也好走……”“不好走,一到下雨天你走走看,只怕扭断了脚筋。哪有你们城里的马路好走。”“下雨天也洗衣服?”“一下十天呢,二十天呢。就是三天不洗也不行。瞎,现在一天是一天的事情,真是日日清,月月结。”客人随即称赞:“你真能干,三表妹,没想到你有这么大本事,天天洗这么多。”主人微微笑着,手里捶捶打打,嘴里喜喜欢欢的:事情多着呢。只有晚上吃顿热的,别的两顿都是马马虎虎。本来还要带孩子,现在托给人家。不过洗完衣服,还要踏缝纫机。”客人其实是个做活的能手,又做饭又带孩子又洗衣服这样的日子都过过。现在做客人看着人家做活,两只手就不知道放在哪里好。把左手搭在树杈上,右手背在背后,都要用点力才在那里闲得住。不觉感慨起来:“也难为你,也亏得是你,想想你在家里的时候,比我还自在呢。”主人放下棒槌,两手一刻不停地揉搓起来:“做做也就习惯了。不过,真的,做惯了空起两只手来,反倒没有地方好放。乡下地方,又没有什么好玩的,不比城里。”客人心里有些矛盾,就学点见过世面的派头,给人家看,也压压自己的烦恼:“说的是,”右手更加用力贴在后腰上,“空着两只手不也没地方放嘛。城里好玩是好玩,谁还成天地玩呢。城里住长久了,一下乡,空气真就好,这个新鲜空气,千金难买。”单夸空气,好比一个姑娘没有什么好夸的,单夸她的头发。主人插嘴问道:“你那里工资好好吧?”提起工资,客人是有优越感的,却偏偏埋怨道:“饿不死吃不饱就是了,连奖金带零碎也有七八十块。”“那是做多做少照样拿呀!”“还吃着大锅饭。”“不做不做也拿六七十吧?”“铁饭碗!客人差不多叫出来,她得意。主人不住手地揉搓,也微微笑着。客人倒打起“抱不平”来:“你好脾气,要是我,气也气死了,做多做少什么也不拿。”“大表姐,我们也搞承包了。我们家庭妇女洗衣店,给旅店洗床单,给工厂洗工作服都洗不过来。”“那一个月能拿多少呢?”客人问得急点。主人不忙正面回答,笑道:“还要苦干个把月,洗衣机买是买来了,还没有安装。等安装好了,有时间多踏点缝纫机,还可以翻一番呢!“翻一番是多少?”客人急得不知道转弯。主人停止揉握,去抓棒槌,这功夫,伸了伸两个手指头。客人的脑筋飞快转动:这两个手指头当然不会是二十,那么是二百……听着都吓得心跳,那顶哪一级干部了?厂长?……回过头来说道:“还是你们不封顶好,多劳多得嘛。”“不过也不保底呀,不要打算懒懒散散混日子。”客人两步扑过来,蹲下未抓过一堆衣服,主人不让,客人已经揉搓起来了,一边说:“懒懒散散,两只手一懒,骨头都要散……乡下地方比城里好,空气第一新鲜,水也碧清……三表妹,等你大侄女中学一毕业,叫她顶替我上班,我就退下……我到乡下来享几年福,你看怎么样?”(选自《十月》1984年第6期)1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以自由流动的溪水所带来的“水草野树”以及“生命的欢喜”,暗示着农村的新气象。B.小说中“一路拱着腰身”等动作描写,以及“真是日日清,月月结”等语言描写,为下文表妹承包洗衣服这件事做了铺垫。C.小说明明刻画了两个人物,却以“表妹”为题,是为了赞扬劳动之美,肯定勤劳致富的观念,赞美农村所蕴含的勃勃生机,讴歌正在变革中的伟大时代。D.小说中的表姐是捧着铁饭碗,有优越感和虚荣心,出现在小说中只是为了反衬表妹。11.文中画波浪线处,表姐两次夺赞乡下空气“新鲜”,试分析这两次夸赞的动机有何不一样。12.本文是林斤澜“矮凳桥系列小说”之一,“矮凳桥系列小说”中的人物有一个特点就是“皮实”,也就是生命的韧性。请分析本文突出运用何种修辞手法表现表妹身上的“皮实”。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默契(节选)林斤澜韩姐,小孙,大聪,是店里百货组的售货员。她们三个人中间,如果细细看起来,有一种十分动人的东西。好比这一天,是轮着韩姐出车下乡的日子,可是有个生产队来了电话,她得去专门解决“水车牙轮”。韩姐还没挂电话呢,小孙已经去检点车上百货,准备替班出车了。小孙还在车跟前站着呢,大聪已经来到柜台,操持着开店了。她们中间,还没有来得及商量、研究。就是来得及,好像也用不着什么解释、说明等等。听说那赛球的运动场上,一号一起跑,二号就知道悄悄地插到哪个方向去接应,三号立刻张手跺脚,堵住那一路,这叫作“默契”。三个人当中,韩姐来得最早。一九五八年的时候,许多家庭妇女走上了工作岗位。韩姐就是其中的一个。刚来,也是有些不习惯。她说:“在家侍候人,出来还是侍候人呀。”因此接待顾客中间,不免生些闲气。按她的秉性,本当发作发作,可又只能闷着,不久闹了场病,吃饭不香,睡觉不甜。商店里的书记,就在这间东厢房里,给她煎药、熬稀的,刷洗脏衣裳,守着炉子谈心。把侍候一个人一个家和为人民服务,作了种种比较。等她恢复康健,又带她上了当时热火朝天的水利工地,那是锻炼思想的大学校。她这才走出家庭小圈子,跨进了建设的行列。她为工地上的铁丝草绳、水碗土筐,四处奔走。她的腿勤嘴快,日渐出了名。水利工程结束,大家还是找她,她更加一抓到底,决不半路撒手。好比早晨来的电话,水车缺个牙轮。百货根本不卖五金零件,商店也从不修理机器。可是生产队不往别处打电话,径直来找韩姐。听说有时候,有的队长为买点东西意见不合,也来韩姐这里告诉呢。韩姐又到哪里去找牙轮呢?生产资料门市部,没有。修理合作社,没法解决。她一点也不奇怪,要是眼面前办得到的,生产队还会来找她吗?又上建筑仓库绕了一转,紧跑紧赶,已经晌午了,这才有些着急起来。麦子浇不上返青水,少打多少粮食呀!她这里问那里打听,有人帮她出主意,说改装了电井的地方,作兴还有水车零件闲着。又打听什么地方新近改装,跑出去四十多里,可是人家的旧水车,已经处理了。又跑了十来里,才从刚卸下来的一个水车上,现拧下一个对口的牙轮来。韩姐是一员闯将,一员先锋。远近知名,来去如风。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一九六一年,小孙高小毕业。本来进工厂学车工,可是厂里一时用不着那么多人,转到商店来了。她虽说不吭声,可是不高兴,闷着头走进走出。韩姐几次拉着手问她,也只说了个“头疼”。后来着了凉,真正头疼发烧。也就在东厢房里,这回是韩姐给煎药、熬稀的,刷洗脏衣裳,守着炉子谈心。小孙没有家庭的牵挂,她们谈的是劳动,社会主义的劳动。不论是坐着写字,或是站着干活。站在车床跟前,或是柜台里边,都不分高低贵贱。她们谈的是前途,只要为人民服务,都有光荣前途,行行出状元。小孙的思想一打开,就坚守岗位,稳稳当当,到现在也有几个年头了。可是要搜集她的先进事迹,又很不容易。仿佛只不过韩姐的许多奔走,有她在后边替班吧。替班站柜台,替班进货盘货,替班出车。替韩姐出车,又想着家里要盘货,撂给大聪一人太繁重,她一蹬一个劲,一身的汗水。论在外边跑牙轮,是韩姐跑的。论家里独自盘了货呢,是大聪。可是里里外外,少得了这位蓝布衣服青布鞋,不多言不多语的小孙吗?小孙是一员硬里子,一员守将。她的事迹,往往藏在别人的事迹里边。今年百货组选组长,选的是她。大聪是一位中学毕业生。去年来到商店,挺拔利落,水葱一般。可是她的脑子里,有不知从哪里来的一副对子:十年寒窗卖针线一生事业站柜台有这么两句话作怪,水葱一般的人,也得三天两头头疼脑热呀。韩姐常不在家,这回是小孙在东厢房里,为她煎药、熬稀的,刷洗脏衣裳。她们三个,日常守着炉子读毛主席的书,联系实际,讨论为什么卖针线,柜台又是个什么岗位。你看现在,韩姐、孙姐一不在家,她就是店堂里领头掸土开张的人。你看站柜台才多少日子呀,一个人顶一堆,一清二楚盘了货,还挤在布匹组里量布头呢。这是一员心灵手巧的新人。她的面前,展开了广阔的天地。可是究竟是怎样的一员将呢?目前好像还不能定型。前些日子,推选她进城去参加售货技术比赛大会。这位“初生之犊”,竟只用了十八秒钟,把四个玻璃瓶捆扎牢固,还带有手提环,荣获第三名。可是高高兴兴往回走的时候,竟又用了九元多钱,买了一双鹿皮扎花手套。这要在农村里戴出去,一不合用,二来也太显眼了。当天晚上,为了这十八秒钟的捆扎瓶子,也为了这九元多钱的扎花手套,三个人围在炉边,谈了小半夜。还听说最后又是三双筷子,一齐向又酸又辣的酸菜进攻一番,东厢房里好不热闹。她们就是这样走到一块来的。如果这中间真有那叫作“默契”的东西,那么这东西在奔腾的运动场上,博得了千万人的喝彩。这东西在万里长空,英雄战斗的长机僚机之间,又如惊雷急电,振奋人心。在乡村商店,十分家常的劳动中间,这东西又溶溶如山泉村酒,让人心醉。1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九五八年、一九六一年的年代表述看似随意,却给小说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那是集体主义盛行的年代。B.小说中的三位主人公之前的人生经历不同,但是到百货组工作时却有相同的经历,都经历了思想转变的过程。C.小说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结尾处用“长机”与“僚机”的关系,“山泉”与“村酒”的关系作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三个人之间相互配合,心有灵犀的“默契”。D.小说中的人物称谓极有特色,“闯将”一个“闯”字,很能表现韩姐风风火火的作风;“硬里子”则形象地表现了小孙是个优秀的配角,是店里的多面手。14.有人说本篇小说的结构是“苦心经营的随便”,请就此分析本文的结构特点。15.小说中的韩姐、小孙、大聪之间为何会有高度的默契?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案】C
概括不准确,文中说“一个老专家,不是说空话的人”,因此得到村民真心的拥戴。
①“我”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见证者,“我”见证了上个世纪老知识分子踏实肯干,扎根农村,身体力行为祖国做贡献的精神品质。第一人称叙事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②“我”是线索人物,推动故事发展,使文章情节连贯,有始有终。
3.①“木雏”本是20年前圆湖村人对文中老师的性格的直观认识,“木”就是不活泛,见人不会说话,不知道招呼。“雏”是幼稚。②“木雏”反映出文中老师勤学善问,心无旁骛致力于学,扎根农村为民服务的知识分子形象。③“木雏”揭示小说主旨:农村发展、现代化建设都需要潜心研究,不说空话的钻研和学习,时代需要“木雏”精神。
4.C“讽刺老麦在艺术上的不思进取”错误,主要是为了表现梅大厦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绩。
5.①有利于凸显人物。老麦因为作品获奖而高兴,而梅大厦却不满旧作,对艺术精益求精,两相对比使人物形象更鲜明。②有利于深化主题。相同题材的作品,人物对待它们的态度不同,彰显了不为流俗所动,坚守艺术信念的主题。③有利于激发读者的思考。两次出现“女兵”作品,其不同遭遇背后所反映的艺术与人生,耐人寻味。
6.示例一:
梅大厦是小说的主人公。①故事讲述老麦去看望梅大厦,重新认识梅大厦,情节围绕梅大厦展开;②老麦在小说中和梅大厦形成对比,衬托梅大厦的艺术操守,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态度;③小说中大量的笔墨是在直接描写梅大厦,展现了梅大厦的艺术造诣和精神品格;④塑造梅大厦焕发艺术青春,坚守艺术信仰的形象,主题意蕴更具有社会时代价值。
示例二:
老麦是小说的主人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淮阴师范学院《纳税筹划》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DB4414T+32-2024梅花栽培技术规程
- DB2310-T 143-2024刺五加野生抚育技术规程
- 小学语文教材的变迁
- 消毒手液的作用和使用建议考核试卷
- 双技术燃烧室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考核试卷
- 盐矿地质环境与资源保护技术综合研究展望考核试卷
- 煤炭加工工艺的能耗优化与减排技术考核试卷
- 电气机械技术在汽车与机械制造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时尚界名人与品牌合作案例考核试卷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职业规划课件
-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英语各单元单词短语句型汇编
-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单词默写单(微调版)
- 22G101三维彩色立体图集
-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思辨类作文专题复习
- 人教版小学英语单词表(完整版)
- 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形考任务1-9参考答案
- 【川教版】《生命 生态 安全》四上第11课《预防流感》课件
- (完整)小学语文考试专用作文方格纸
- (完整word版)租房合同(简单版).doc
- 桥梁桩基钢筋施工技术方案(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