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行业分析浅析台湾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与技术趋势_第1页
2022年行业分析浅析台湾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与技术趋势_第2页
2022年行业分析浅析台湾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与技术趋势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台湾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与技术趋势10年后物联网将形成现今互联网的30倍产值规模,故物联网目前已名列各国的战略性基础建设。本文将从各种面对剖析当今物联网的市场趋势与技术进展。

物联网的源起与市场商机

物联网是透过无线感测技术,将各种物品出厂资讯、以及定位资讯汇整在一起,并藉由现有网际网路下进行管理与掌握的网路架构。其雏形概念在15年前比尔盖兹所着《将来之路》一书之中便已提及,但因当时网路基础架构不若今日完备,因而未获得广泛重视。1999年MITAuto-ID讨论中心讨论RFID应用时,正式提出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名词;2022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物联网报告,并提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详细概念。

到2022年IBM提出才智地球构想,美国也将物联网提升至国家及进展战略,强调感测技术与才智型建设。随后2022年欧盟、日本、中国、南韩等世界各国,也纷纷将物联网进展列入国家级进展重点项目。在2022年估计全球无线宽频网路连接用户数(不含传统语音)将靠近4亿,在全球M2M市场规模150亿美元下,预估2022年物联网产值可达目前网际网路的30倍。

电信运营商扮演重要角色

在这次台湾物联网产业论坛中,电信业者提到电信运营商因具备行动、固网之无线、有线等既有基础网路建设,又有可观的企业与个人用户,把物联网规划纳入3G加值服务相当可行,且易与上中下游产业链跨业结盟为其优势。

业者也坦言,以目前电信法规下,大举跨入物联网还是会有些约束,且须为终端付出RFID感测成本与标签/设备之间的验证成本。而三网融合下暴增的频宽需求,以及用户关切的平安性与隐私问题,都亟待业界一同努力。

物联网的呈现型态与进化过程

既有的网际网络/云端运算,是所谓从用户端发需求到云端,并由云端即时回应服务的应用交付模式(ApplicationDilivery)。这种类型并不适合于如满天繁星般的物件,藉由感测网路与物联网回传大量资料到云端的运作型态。因此有网路设备业者对此型态,从DCC资料搜集掌握器、DCN资料搜集网、DDN资料分布网以及路由器运作型态都做最佳化调整,提出纯软体架构开发的DCN资料搜集网路架构,融合高效能封包解压缩编解码引擎与容错式架构设计,可伴随CPU核心数增加而提升执行效能,以因应将来数以百兆流量的互联/物联网服务需求。

RFID设备业者认为,物联网IoT起初是因应物流运筹需要而生,从2000年导入RFID标签应用在供应链上获得胜利,并在2022年后进一步导入门禁、大众运输等感应扣款/门禁的应用。将来物联网将藉由才智型RFID标签,供应区域定位资讯,并在2022年以后导入微型化、绿色节能概念与多重可用频谱特色,以临场远端遥控技术实践全球网路物件的实体化。

物联网相关元件/技术的进展趋势

结合EEPROM低耗电、高抹写次数且长期保存性,与RF无线射频于一体的无线记忆体,可应用在RFID标签以及门禁/电子票证的扣款感应之用。业者提出结合食物包装RFID的才智型微波炉,能读取火候资讯并自动调整;以及可记录产品生产资讯的RFID标签,可取代传统保固卡做为售后服务与修理上的参考。

在无线感测领域着名的ZigBee,结合家电业共推的RF4CE规范,以ZigBee/RF4CE规格开发的家电装置,可跳脱以往红外线遥控技术的种种限制,单一遥控器可掌握多部家电的化繁驭简的抱负,得以进一步实现。

物联网的进展问题与挑战

物联网也面临到初期规格各自为政的浑沌状态,造成全球产业链难易连接,如何制定1个全球通用的依循规范,协调各新兴技术的适用性,解决骇客入侵的平安性与资料氾滥问题,并考量到搜集用户资讯时造成用户排斥心态,都是物联网面临到的问题与挑战。

源自于MITAuto-ID中心的EPCglobal机构,协同隶属于中华民国商品条码策进会(GS1Taiwan)的GS1/EPCglobalTaiwan,以既有网际网路架构并涵盖14种业界规范/协定的大框架之下,致力于全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